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4-8-2007 04: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youtube.com/watch?v=uIeqQyIOl-8
DUDJOM DRAMA HOUSE PROGRAM ON 25 AND 26 AUGUST2007
CONDUCTED BY
HH DUNGSE GARAB DORJE RINPOCHE
25-8-2007(SAT)3.00PM OGYEN NORLHA PUJA
                         8.00PM 37BODHISATTVAS TEACHING


26-8-2007(SUN)10.00AM AMITABHA PUJA
                          3.00PM CHANG CHOG PUJA
                          8.00PM 37 BODHISATTVAS TEACHING
8-01,JALAN JUARA1/1,TAMAN JUARA JAYA,BALAKONG 43200,SELANGO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8-8-2007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7年8月19日─竹旺仁波切近影與開示


仁波切看起來身體極佳,去年嚴重的水腫全消。雖已八十六高齡,看起來神采奕奕,今年藏曆四月也每天到年度億遍麻尼大法會現場,加持與會大眾。竹旺仁波切從不洗澡,卻身無異味,弟子們請示原因為何? 仁波切說心無煩惱,身自無臭。
    以下是法國與台灣弟子,分別請竹旺仁波切開示如何修持悲心與如何修止的開示節要:
    竹旺仁波切指出修持悲心必先得要有慈心的基礎,慈心→悲心→菩提心的修持次第缺一不可,不可臘等。慈心如大地,能夠承載萬物,若願一切有情無分別均得安樂的慈心堅固,悲心必能生起。
        在如何修止上,不管修止的對象物是什麼,最要緊的就是不為妄念所擾地置心一處,如一再反覆練習。當大家請求仁波切加持修止圓滿無礙,仁波切說唯一獲得加持的辦法,就是一再善觀自心,若真能善觀自心,則可知萬法唯心,進能知諸法空相。
    後來遇到這幾年來照顧仁波切健康的Dr. Tsering,他對巴麥欽哲仁波切說,他很驚訝竹旺仁波切身體進步的狀況,仁波切必定具有不可思議的成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7 04: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珠传乘黑忿怒母闭关31/8-2/9/07


今年来自世界各地的瑜伽同修聚集在马来西亚怡保的敦珠岩藏中心进行为期3天的闭关

大殿庄严的莲师像

2世敦珠法王及3世敦珠法王的法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07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有来自台湾,新加坡,不丹及西藏的师兄弟





最后给护关的功德主简短的开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7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该寺在怡保的哪里呢?

可以提供地图和地址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07 11: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5 Zreo 的帖子

三宝洞隔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6-9-2007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不丹国的同修

来自西藏的堪布昆桑,他是3世敦珠法王的近身教师

傍晚的施食修法


供养护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2-9-2007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个净土之间的分别--祈竹仁宝哲



各个净土之间的分别

  佛陀在二千五百多年前,曾经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很多不同的净土。今天在座的都是汉人弟子,我们西藏和汉人都常常会提到弥陀的西方极乐和观音的普陀净土,但在佛经里,提及的净土有很多很多,譬如在有关阿弥陀佛的经典内,本师释迦牟尼佛就说过:“由这个世界,到西方极乐世界之间,有十万亿个净土!”那到底哪一个净土是最好的呢?其实,任何一个净土都是好的、理想的往生及修行地点,否则佛陀才不会花唇舌去教我们发愿往生在那里面了!不过,因应个别众生之根器及因缘,我们与各净土之缘份是有深浅之分别的。我们个别会较易往生于某些净土,较难冀望能成就另一些净土。这并非净土或诸佛之分别,只是我们个别与各净土及各佛之因缘不同而已。我们不能说只有某净土是最好的,或者说某法门是唯一殊胜的法门。如果有某个净土是最好的,佛陀当年却开示了这么多的其他净土法门,岂不是说佛陀在说废话吗?佛陀既开示了多个不同净土之法门,其意思当然是说它们都是好的及能成就往生的了,所以我们并不能说某净土绝对就最殊胜。
  以下衲将简略地介绍一下几个不同之净土,说说其各别之殊胜。

  兜率净土
  兜率净土亦称为“兜率内院”(梵文Tushita,藏文Gadan,意为“欢喜”),是补处菩萨驻锡的地方。弥勒菩萨虽然早已成就佛境,但为着众生的利益,他示现为菩萨之相,驻锡在此净土之中,待未来因缘成熟时便化生于人间,示现修行及成道的事行。
  兜率净土位于宇宙中央须弥山顶的兜率天上方。兜率天是六道中的天界,居住其中的天界众生仍然未脱出生死六道。但兜率净土却是佛陀的净土,并不属六道之内。我们格律派的初祖阿底峡大师,便住于此净土之内。为着这个缘故,我们格律派中有不少人发愿往生于此净土之中。事实上,也由于同样的因缘,格律派传承的修行人特别易于往生于这个净土之中。此外,佛经中曾经授记说弥勒乃至宗喀巴大师将于未来在人间世界示现成佛及说法的事业。除了显乘佛法外,到时他们有很大机会也会开示殊胜难求的密法。故此,发愿学习密法的人,也适宜发愿往生于此净土之中,以与弥勒等结上善因缘(注:有关往生兜率净土的方法之开示,见于法师著作《心生欢喜》中)。

  琉璃净土
  琉璃净土是药师佛所化现出来的净土,位于东方。我们提及药师佛时,其实是指以药师佛为主的七位佛。他们虽然各各有其所化现的净土,但同时也都是琉璃净土中的佛陀,所以他们被称为“七药师佛”,也有人把开示这以药师佛为首的七佛法门的佛教本师释迦牟尼加上,称为“八药师佛”。
  在本师释迦牟尼住世时,曾经在印度广严城(梵文Vaisali)向其弟子文殊师利大士开示七药师佛及其琉璃净土法门之殊胜(注:见《琉璃光药师七佛本愿功德经》),并说于末法年代五浊恶世,修行很难有成,但七药师佛之法门反而特别容易相应,这是因为七药师佛曾发下大愿,要特别垂佑加持五浊恶世年代的众生之故。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正是佛经中所描述的末法年代及五浊恶世。所以,由所生年代的角度而言,药师佛及其净土是最容易往生及相应的。假如我们各依个人因缘而并未发心往生于琉璃净土,譬如说我们心欲往生于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为例,我们仍然适合多诵这七位药师佛的名号或咒语,礼拜药师七佛作忏及多向他们祈请,去祈求对五浊年代特别有悲心的药师七佛,加持我们这些正处五浊恶世的人,能顺利得生于极乐净土之中。(注:有关药师七佛及往生琉璃净土之法门开示,见于法师著作《本尊海会①》中)

  极乐净土
  极乐净土(梵文Sukhavati,藏文Dewachen)是阿弥陀佛所化现出来之净土,位于西方。这正是衲这几晚要教授的主题,所以现在就只略提一下,较详细的内容后来会讲述。
  我们各人因为过往之业力及个别的因缘,可能会与不同的本尊及其净土特别有缘,所以便会与某一本尊及其净土容易相应,这是依众生各别不同因缘之角度来说的情况。衲换一种方法来解释:譬如说某甲于过往世中曾修金刚手大士的法门,某乙曾修往生时轮金刚净土的法门,甲就可能在此生中修持金刚手发愿往生于其北方净土最为有缘,而乙则易相应而往生于与时轮金刚有密切因缘的香巴拉净土,但如果甲去修向香巴拉净土或乙去修金刚手大士的北方净土的话,就不见得特别轻易相应了,这就是“各别因缘”的意思了。由于阿弥陀佛曾发下四十八个大愿,要令称其名号者生于其净土之中,修持弥陀法门是极容易有成的。我们在说这弥陀法门及极乐净土极易相应时,是指广泛的普遍情况,也就是说弥陀的净土普遍来说最易往生。只要你有愿要去,再积集少许往生其中的资粮,便肯定会生于极乐净土,毫无疑问可言!其他净土,则不是每一个都这么容易往生了!这种分别,就好像我们想移民去某些国家很容易,而其他国家对移民则有很严苛的要求一样的道理。我们又再作一个譬喻:日本是不太容易移民去的,但如果我们在此国家中有个直系亲人,要移民去日本就比较容易申请,这便是“各别因缘”的譬喻。但极乐净土则像我们地球上的加拿大或者澳大利亚等国家,只要你符合一些不太苛刻的条件,任何人它都欢迎接受,“移民”的要求不高。
  不少人热衷于跑去喇嘛那里,求问自己与何本尊、何净土有宿缘,这其实也是非必要的。我们所说的宿缘,是指在过往世中曾励力修持的情况,这并不一定人人具有,而是特别指某些真的特别的修行人而言。至于一般凡夫,求生极乐净土是最恰当不过的了,而因为普陀净土与极乐净土有密切关联,求生于该土也一样容易。又者,因为我们所生的年代是五浊恶世,往生琉璃净土又有特殊因缘,所以这也是一个易达的净土。还有兜率净土也是我们特别有缘往生的一个净土。其他净土,除个人有特殊因缘外,可以说较为难指望了。
由“各别因缘”的角度而言,刚才衲已说过,修持宗喀巴大师教法的格律派弟子,可说是又更加“特别地”与兜率净土有缘。至于极乐净土,我们也是特别有缘的,这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普遍地来说,极乐净土本身就易往生有成,这是刚才解释了的。第二个原因是极乐净土与普陀净土与汉族、蒙族及藏族人有极为殊胜的因缘,所以我们可见弥陀信仰在汉地及藏土尤其盛行。第三个原因是师承的关系:衲的根本上师是赤江仁宝哲大师,但衲却是在年青时依另一位大恩上师——萨巴仁宝哲第二世——学习弥陀法门的,尤其是迁识法门要诀等重要开示。萨巴仁宝哲是拉萨色拉寺昧院嘉绒堂的高僧,其学问深不可测。大师是为衲传授比丘戒的长老,衲在第一次见到大师时便心生敬仰,所以常常私下向大师求法。大师的上一世(第一世萨巴仁宝哲)在年青时是一位农夫,但常常示现殊胜的宿世因缘,譬如说他在山洞午睡时,会有神秘的天女为他奏乐。第一世萨巴大师在出家后成为了一位权威长老,当年寻找十三世达赖喇嘛转世的重任便是由大师担当的。此外,一代宗师帕绷喀大师(亦即衲的师祖)也是由第一世萨巴仁宝哲所认定的。帕绷喀大师后来对汉地有极大的影响,这些是你们都知道的了(注:法师是指帕绷喀大师之再传弟子能海法师、法尊法师等在汉地大弘正法之史事)。这位第二世萨巴仁宝哲专修弥陀法门,最后在一九五七年佛诞前夕圆寂。在圆寂前两周,大师便预知时至,对他的外甥(即衲的亲教师)说:“有些人欲往生兜率净土,但我则将到极乐净土中住,四百五十年后才会再在人间转生!”及“你不久将死……到时不必惊慌,我自然会前来接引你往生净土!”大师以吉祥狮子卧姿势入定五天,然后便示寂了。大师的外甥在不久的后来果然也圆寂了。衲虽然只是个内无德行、外无威仪的凡夫,现在还在装着是个老师的模样,坐在法座上为你们作教授,但是衲的这位恩师却是个修持弥陀法门有证、众高僧长老一致认定为是极乐净土乘愿再来的圣人!衲这几晚所教授的弥陀净土法门,尤其是迁识法门,便是依大师之言教而讲述的。在座的弟子如果能依法修持,在这弥陀法门的角度来说,便是萨巴仁宝哲的传承后人。由于大师与极乐净土之殊胜因缘,各位可说是与极乐净土结上了极为特别的法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2-9-2007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普陀净土
  普陀净土(梵文Potaloka)是观音大士的净土。刚才已说过,普陀与汉族、藏族与蒙古族也是有密切因缘的,所以我们很容易往生其中。刚才另外也提到,弥陀的净土是所有众生皆易成就的,而普陀净土也一样,,因为普陀净土与极乐净土基本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极乐与普陀净土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呢?这是因为弥陀是观音大士的上师。观音虽然是普陀的主尊,但他同时也化现在弥陀极乐净土中,作为弥陀的八大弟子之一。我们在寺院中有时会见到千手千眼观音像或十一面观音像,其顶上有一尊小小的佛面,便正是弥陀的面;衲注意到汉地佛教的观音像,头上也会刻有一尊小佛,这便是阿弥陀佛。观音像上有弥陀的面或小像,正是表义观音大士奉弥陀为师之意。在佛经中讲述千手观音的由来之部分,也有述及弥陀及观音大士之师徒关系。所以,普陀净土虽以观音大士为主尊,但它在本质上与极乐净土无异,就像是极乐净土的一个“分支机构”或“属地”。我们不论是修持弥陀或观音,也不论是发愿往生极乐或是普陀,都是无分别的,二者可说是完全同一系、同一法门。观音大士又化现为度母、马头明王、白财尊及玛哈卡那等多种忿怒与寂静化身,又有各种如千手千眼相、四臂相、十一面八臂相等等不同化相,各又有其分支传承法门。修持这些中的任何一个法门,亦即修持观音法门,也等同于修持弥陀法门。弥陀的极乐净土与观音和度母的普陀净土,除名称与主尊各异,实际上可视作为同一个净土!由于观音是三世十方所有佛陀的悲心凝聚化现的形相,他的本质便是悲心,所以修持他的法门很易有成。此外,观音大士曾于本师释迦牟尼佛前发誓:“假若有人诵持我的名咒,临终时诸佛将来接引,不论他想去哪个净土,都能如愿往生!”,所以我们就算不发愿往生极乐或普陀而想往生其他净土,仍然可以依仗观音之悲心及协助!(注:有关观音法门,见于法师著作《本尊海会①》中)

铜色山净土
  铜色山有一点别于上述的净土,因为它就在这地球上的某个地点,但它却并非凡土,而是一个净土。铜色山虽然处于地球上,但由于我们的业障所蒙蔽,我们即使去到了也看不见它。这个净土,必须是修密法的行者才可以神通的方式到达。但是有些有特别善因缘的人,虽然仍然是凡夫,却会在梦中到达这个净土。
  铜色山在本质上与极乐净土很类似,但它与西藏宁玛派的后人较有因缘。很多修持莲华生大师传承的弟子,发愿往生于铜色山之中,正如格律派宗喀巴大师传承的弟子多发愿生于兜率净土一样的原因。

  香巴拉净土
  与铜色山一样,香巴拉(藏文Shambala)国也是位于凡俗地球上而却是净土的一个奇妙地方。香巴拉实际上是一个有君主、有臣民的国土,而且它拥有极为先进的科技。居住于其中的居民乃至畜牲,其实都是有缘往生的修行者。香巴拉虽然是与我们同时处于同一地球上的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但由于它拥有比我们更先进得多的科技,它的国民有办法用科技隐藏整个国度,令我们去不到、见不到和不知其存在。这一点并非单只说我们凡夫业障所蔽的意思而已,而是指他们利用了与我们世界类似、但更先进的超然科技长期掩饰所在,连我们最先进的雷达及卫星系统亦无法察觉香巴拉的存在。香巴拉国与时轮密法有密切关联,当年佛陀便曾传授时轮金刚无上瑜伽密法予香巴拉国王。现任的国王,依经典推算的说,是香巴拉的第二十一任君王。依经典的预言,班禅喇嘛将来会转生于香巴拉国,任其第二十四任国王。依经典预言,在由今推算的大约四百多年后,由于因缘成熟,到时我们的世界已无佛法可言,尽是外道的天下,但科技却终于发展到能发现香巴拉存在的水平。届时,我们世界的人会大举进攻香巴拉,而香巴拉国则应此因缘反攻,最终统治地球,令正法(尤其是时轮金刚体系的密法)重新弘扬起来。
  菩萨的利生行为,是我们凡夫难以完全理解的,譬如说有一个人对很多很多生命构成威胁,菩萨便可能应缘而示现把他杀害的行为,但我们却不知道菩萨把他的神识超度去了净土。由我们凡夫的凡眼来看,这在表面上就看似菩萨把他杀了,我们甚至会非议菩萨的行为,但其实这正是菩萨出于悲心,对其他众生救助或利益的大善事业!我们当知道,菩萨利益众生是自有其方法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他们会化现为将领等,示现如杀生及打仗的事业,实际上却是出于悲心而应特殊因缘作的、对当时及当地的众生有最终益处的行为!而且他们有能力令被杀的生命往生净土!香巴拉国是一个净土,居住其中的都是有因缘的修行者。在未来香巴拉与我们世界各国交战时,香巴拉国民虽然是在示现着战争及杀戮的行为,但其实被杀的众生,都被超拔于净土中转生!
  在古代的西藏,有一位格萨尔王(藏文Ling Gesar),当年曾统领大军大战各方。这位大王及其将领和军人。全都是菩萨的人间化现。他们看似是在战争杀生,但却并非以嗔心为动机,而却是以悲心为动机的利生事业。在格萨尔王的年代后,这些将领军人等便乘愿继续转生人间,历代不少藏地高僧便是他们的再来。在这些后来的年代乃至现在,他们知道应时与地的因缘,最能利益众生的方式是开示佛法及以身言作教,所以他们便示现高僧大师之相,以这种方式来利益我们。在四百多年后,因缘又会再次变得很特殊,他们到时便再以军人将领等身份化现,以不同的方式来利益这个世界。在西藏,出于佛经的授记等线索,人们基本上能追溯好一些高僧的前世为格萨尔王部队中的哪一位大将,也知道这位转世高僧(注:即某位仁宝哲之历代转世化身)于四百五十年后,将会任香巴拉国部队的哪一岗位职衔。譬如刚才衲提过,班禅喇嘛现在以一位佛法大师的身份示现,且已以班禅大师之名转世至今十一次(注:指班禅大师第一世至今之第十一世),但将来四百多年后,他便会以香巴拉国王的身份,而非佛法大师的身份,来利益世界。刚才提到衲的恩师萨巴仁宝哲,于五七年圆寂时自知时至,并自言将于极乐净土住四百五十年,然后将再度乘愿转生人间,这便正是指他特应因缘转生为香巴拉国部队中的一员。

  清净空行净土
  清净空行净土(藏文Dhagpa Khadro)是金刚瑜伽母的殊胜净土。由于金刚瑜伽母同时亦是上乐金刚坛城净土的一员,所以清净空行净土在本质上与上乐金刚的净土是一而非二。
  密法是只适合对显乘教法有所根基的行者修的。它的殊胜在于其迅速成佛之道,这是显乘法门中所没有的。金刚瑜伽母的法门,属于摩诃无上瑜伽密续中的母密体系,出自《上乐金刚根本续》。在末法年代中,修持上乐金刚密法较诸其他的摩诃无上瑜伽密法来得易。越是踏入末法年代越久,上乐金刚之加持不减反增。其他各种摩诃瑜伽密法固然也殊胜,但越进入末法年代越久,由于众生福薄业重及根基薄弱不足,它们便越来越难以成就,但上乐金刚法门却因特定因缘而反会越来越容易相应成就。修持金刚瑜伽母法门,与修持上乐金刚法门是一样的,因为二者是同源、同体系的法门。这个净土之特别之处是什么呢?在这里,是专门修持摩诃无上瑜伽密法之母密部体系的清净道场。我们如果在此生中是修持这种密法的话,如果死后又能往生于清净空行净土中,便不用重新再从头学起,而是接续此生中之境界直接修学下去的。唯一的分别是,在今生中如果你未有幸得遇明师,便只好向像衲这般的凡夫学法了,但在清净空行净土,却是由佛亲自当师父的,不愁没明师。此外,这个净土不单只可以像极乐净土等在死后神识往生其中,还有一种不共的法门,令行者可以直接连肉身也不留下便往生其中!在印度及西藏,不论是古代或现代,都有不少这个法门的行者修成这不共法门,死时连尸体也不留,连肉身直接往生于清净空行净土。这个净土还有一种极为罕有的“人间代表”。某些修金刚瑜伽母法门的人,待在人间修至有一定成就时,便能遇到这些人间化现的净土接引者,由他们带着行者直接往生!此外,如果你修证此法门至证悟了“内净土”的境界,即使还尚在人间,便等同处于清净空行净土之中。这种“内净土”境界我们凡夫难以幻想,但清朝之乾隆皇帝的国师章嘉大师(藏文Changkya Rolpai Dorje)便在汉地五台山佛母洞中(注:五台山佛母洞为金刚瑜伽母圣地之一)证悟了这种境界。在他出洞后,所见到的世界已俨然是庄严的清净空行净土!他虽然当时仍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身处我们同样身处的世界中,但其所体验到的这个世界与我们所见到的是完全两码事(注:有关金刚瑜伽母法门,具根基及曾受灌顶之弟子,可参考法师之英文著作《金刚瑜伽母生起次第教授开示》)。
  刚才衲已说过,我们并不能说某个净土绝对就是最易往生或最理想的去处。一般来说,我们都与极乐、普陀、琉璃及兜率净土有缘,但个别人亦可能与其他佛的净土有不共的宿缘。大家必须视乎个人因缘、信心及喜好,自己决定发愿去哪一个净土。
  有人会问:“我又想修这净土,又想修另一个净土,怎么办呢?”这是不必要的顾虑。佛是不会妒忌你不专一而把你拒于门外的。诸佛也不会争着要“抢”你去他的净土里。你喜欢修哪个或者哪几个净土都可以,这是没矛盾的。但你自己要想一想,是否专心修好一个法门,会更有把握一点呢?如果你今天修这个法门,明天改修另一个法门,这样是很难有所成就的!这不是佛无能力,而是行者自己的错失!不过,如果你同时修弥陀净土、观音净土或度母法门,则不算是在修两个或三个净土或法门,这是因为度母乃观音之其中一个化身,而观音与弥陀是分不开的;普陀可说是极乐的一个分区,并非截然不同的另一个国度。如果你想往生弥陀净土,但又想兼修药师佛法门,这也很简单,你修药师法时,就祈求药师佛加持令你易往生于极乐净土便行了。很多人都会这么做,因为药师佛答应过会特别照顾五浊时期的众生,所以在此五浊年代,求他加持是特别灵验的!
摘自祈竹仁宝哲《生死自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1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晋美彭措法王关于清净口业的开示

晋美彭措法王关于清净口业的开示:

作者:晋美彭措法王  来源:摘自晋美彭措法王传讲《百业经》
  
  ○ 平时不要给他人取绰号、叫恶名。在我们五明佛学院这类情况较少,但有少数人喜欢给他人叫什么大鼻子、小眼睛、小个子、大胖子等。或说:“那个大个子不在!”若这样,也许自己后五百世一直转生为大个子,看起来很不庄严。所以,往往我们一不小心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恶业。那位法师大管家恶口骂的是位罗汉,而我们这里有许多是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若对境是大乘菩萨,其恶口相骂的业报将是不可思议的。对此,我们很多人不重视也不知道有这样的因果报应,故从此,在生活中一定要谨小慎微。

  ○ 成熟业缘有三个条件:一、对境是得果之圣者;二、意乐上相续生大嗔心;三、究竟恶口相骂。我们是学大乘法的修行人,多是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如果不注意而恶口骂人,则果报不可思议,当慎之!

  ○ 当高僧大德在弘扬佛法时,总有魔来干扰,借人之口乱造谣言。

  ○ 我们现在应观清净心,在我们五明佛学院,我觉得至少有三百多位得地菩萨,这是毫无疑问的。那么平时,我们说话、办事一定要谨小慎微。虽然在显现上有些菩萨似乎有烦恼,行为似乎也不如法,但这也许是大乘菩萨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故我们需护持自心,不能随意恶口骂人,更不能欺负他人,不然的话造无量的罪业。

  ○ 今后特别注意,不应用如“母狗”等恶名来责骂别人。平时讲话必须有礼貌,经常观察自己的语言,不要造恶业。

  ○ 我的根本上师土嘎如意宝(CintaMani) 也曾经常讲给别人取外号的果报,并引用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所讲的公案:有一位人常为别人取牛头马面绰号,后来他转生成有一身十八个头的众生。故大家平时说话要讲文明礼貌。

  ○ 有智慧的人会通过长时间的仔细观察而取舍,绝不会轻易地随行和妄言。我们要常以佛及圣者的教言熏习自己,用闻思的智慧去据教据理地判断一个人、一件事,不要以俗人凡夫之见,轻随他人,他人说:“某某犯戒了”,你马上信口随和:“是,是,某某犯戒了”等等类似生活中大小事情都不要这样随便。希望你们以后:第一身心要稳重,第二口要稳,不妄加评论好坏。

  ○ 恶性比丘造业多,受报也大。我们中间确实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们应经常观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贵贱的人都合得拢,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能这样,说明你的人格还可以,否则就说明你是恶性比丘。我们不应因别人称赞两句就轻如鹅毛,也不要因别人讥毁两句就怒发冲冠。原来洛若寺有一个施主供养了大约五六斤茶叶,僧人们没法均分,执事员就说哪个人的人格好,没有嗔心就给哪个人。一个喇嘛自荐说:“我性格好没有嗔心,茶叶给我吧。”执事员故意试他说:“你不行,天天偷别人的东西……”他马上发怒大声吼道:“你这样诽谤我,我可不客气了。”这份茶叶全被他的怒火“烧光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

  ○ 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CatuParisa) 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象留声机一样,没有脑子地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益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来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国王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

  ○ 没智慧的人就是这样,别人的话会很容易相信,没有鉴别地盲从,很容易上当。

  ○ 在宗教政策刚落实时,藏地很多出家人到处化缘,有些居士说:“现在不是宗教开放了,而是化缘开放了”。说了很多粗语。汉地也有居士这样对出家人供养后又说一些过失的话。不管怎样,说出家人的过失不应理,会受很大果报的。希望你们自己多忏悔。

  ○ 这次传讲《百业经》,本院内部收获大小还不太清楚,但外面很多人收获很大,起了很大的作用。本院内部弟众们也多发愿不再给人起绰号等,这很好。在此希望各位要发愿:不对上师僧众恶口相骂!如有的话一定要立即忏悔,否则,这个果报非常可怕。

  ○ 现在很多人心相续的烦恼无法调伏,所以造下了诸如谤法、谤上师、杀生及邪淫等等的恶业。造这些恶业不是因为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是自心不清净的原因,所以调伏自心很重要。

  ○ 佛教内道应该赞叹其他宗派,如果仅赞自毁他,则对众生和自己都没意义,无论那一个教派都是世尊的佛法,不应有分歧和成见,这样对众生将有很大的利益。

  ○ 听经闻法都要保持安静,不能说话,出家人有出家人的律仪,有出家人不共于世间的规矩。按规矩闻法,即便是一堂课,恭恭敬敬地听闻,也是功德无量,百千万劫都是难以遭遇的。平时的生活也应处处注意观察自己的的语言,说话不要把死人吵醒了,经常要想到自己是个出家人,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是否是利益众生的。《格言宝藏论》中也有:“溪水经常哗哗响,大海从来不喧嚣”的教言。这正说明了智者与愚者的差别,所以,你们要常常学习智者的言行,调伏自己的诸根。

  ○ 业果是有今生报也有来世报。如以前的瓦蒙格西造论诽谤密法,他与一千多眷属一起活生生地由裂开的地缝堕入地狱(Niraya),这是现世现报。

  ○ 《百业经》从头至尾都讲恶口骂人的果报很严重。所以,以前没有发过愿的人,一定要发愿以后不再以恶口骂人,如果确实烦恼深重骂了别人,应尽快念“嗡班扎尔(合)萨埵吽”一千遍忏悔咒。

  ○ 平时业力现前,不留意骂了人,马上念“嗡班札儿萨埵吽”至少一千遍,乃至十万遍,方能忏清,以咒力不可思议故。

  ○ 往昔所造诸恶业,必须依四对治力进行忏悔,立誓绝不再犯,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否则,这个等流果继续下去是很可怕的。一方面为不再造恶业而诚心好好忏悔,另一方面为不再造恶而好好发愿。

  ○ 通过传讲《百业经》,很多人收获很大,尤其是汉族四众弟子,转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兴,从今天起我再发一个愿:以后不作无因诽谤。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发心发愿。不能因一时的粗心,使自己失掉这宝贵的人身。

  ○ 通过《百业经》的学习,应该知道:有些罪业,小乘自宗是无法忏悔的,如对圣者取绰号、享用僧众财产等,果报非常严重,怎样忏悔都是要受报的;但用大乘的菩提心是可以消尽这些罪业的;大乘自宗若是五无间罪和谤法罪是难以忏悔的,但用密乘的灌顶、证悟无上大圆满法是可以忏净的;密宗中谤上师、谤密法破了严重的密乘戒,密乘中也不能忏尽,故所有罪中,谤金刚上师、谤密法二种恶业是最严重的,始终无法忏净,必须亲自感受果报!!。

  ○ 无始以来我们肯定造了恶业,故我们应当猛厉忏悔。消尽恶业的方法有四种:一是发起一个度化众生的无畏菩提心,可以消尽业障;二是入无上大圆满的境界,证悟等净之实相,无有轮回涅槃取舍,可以消尽业障;三是具足四对治力修持金刚萨埵忏悔无始以来之业障;四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后业障可以消尽。欲忏清罪业,当以此四窍诀勤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12: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教的部分专用名词注释(推荐初学者参考)

金刚兄弟: 一般讲即是密宗的同学或同道,严格讲是同时在一个金刚上师前领受同一灌顶之同学。

密续喜金刚:密续就是密宗的经典。显教中佛所说法的典籍名之为经(Sutra),密教中佛所说法的典籍就名之为续(Tantra)。「续」之意义,说法很多,简言之,为师徒心心相传密法,不断之义。 Tantra之字根可能由梵文之Tan 而来。Tan 有相续、扩大、展延、开显诸义,亦即为由此续部之典籍,密法得由相续、扩大、展延之义,但亦有学者不同意此说法。「喜金刚」:梵文Hevajra,为藏密中非常主要的一个本尊佛,其续部经典亦即此处之密续喜金刚,或喜金刚本续。

四灌顶:密宗分为四部,即事部、行部、瑜伽部、无上瑜伽部。无上瑜伽部(Anuttara.Tantra)之法要,可由四个不同的渐次灌顶而传授与弟子,此即瓶灌顶、密灌顶、慧灌顶和诠象灌顶,通常亦称之为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灌顶,此四灌顶所传之法摄尽密宗之一切法要,故欲说明之实非一简单注解可办到,读者之此四灌顶为密宗之一切法要即可。

那若六法:亦即那若巴尊者所传出之六种成就法,包括拙火瑜伽,幻化身瑜伽,光明瑜伽,中阴瑜伽,迁识瑜伽,和梦修瑜伽法。

觉受与证解:觉受(Nyams)者,行人于修持止观中所得之亲验的境界也。觉受除泛指一切禅定或慧观之境界觉受外,此书所用此字则多指相似的证悟或境界;而证解(rTogs.Pa)则为真正的证悟。修行人每易误认相似之悟境(觉受),为真实究竟的悟境(证解),所以会产生各种慢心及骄狂和误解;辨别觉受与证解为学密之要事,禅宗公案中亦屡见此类事。又觉受与证解非仅指大手印修法而言,乃通显密一切修法。如加行道四位,则是觉受,至初地才是证悟;而初地所悟之真如不动性又只能算是觉受,要至第八不动地才是真正地证解,如是类推。

二种菩提心:通常指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有一真诚的愿望去令自他一切众生达成菩提或佛果。行菩提心则是为了达成此目的,誓愿去实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菩提心(Bodhicitta)一词,其含义及用法,极为广大复杂,可以包括一切大乘之教法。大乘之因、道、果,亦皆依此心为依据握准绳。密宗对菩提心又有其他之用法,如红、白菩提心,乃指身体中之两极阴阳相反而又相成之精液及势能,或泛指身中所分泌与禅定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液体。

忿怒本尊观:密宗行人终生修持与自己因缘相应之某菩萨或佛(例如观音或不动佛);依靠于彼,由佑于彼,念念不忘,一心依持,是为本尊。本尊观则是密法中修观之一种,观想自己变成本尊,无二差别。此盖基于众生与佛陀本来无二见之见地而付诸于实际之修观方便也。密宗之佛菩萨,不是一味的显现和平及慈爱的相貌,亦有显现忿怒,威猛之像者;其理由是降伏一切诸魔障故,而有此种表法及示现。

空明之体: 略言之,心之内容无非空与明而已;思想之流转乃心之明分之流行变化,由此而有生死流转之现象界,妄念消融于明之极处,则空性显现而达成明空不二之境界。

佛慢:作本尊观时,自己成为佛陀能降伏一切魔障,故曰「慢」。

瑜伽自在主: 于瑜伽(Yoga),得了全部精通与自在,故名瑜伽自在主,为对米拉日巴及其他成就者之尊称。

空行母: 梵文Dakin,藏文mkhah.hGro.Ma,即护持密乘行人及教法之女性护法,亦对一切修密乘的女人之尊称;就更广义而言,女性之佛陀皆为空行母,如二十一尊度母,尊胜佛母等皆是。显教之种种重男轻女之观念:如女性不能成究竟圆满佛陀果,卅二大丈夫相为男性佛陀所专有,以及佛典中种种轻贬女人之观念,至密宗则完全变过!密宗之尊重女性在若干方面更甚于男性,此理由颇复杂,容另详释。但由米拉传及歌集,乃至种种藏密经典所示,空行母实在是密乘教法和修持的最主要之主体之一。就究竟义而论,般若佛母──一切佛所出生处,才是最高的空行母,修行人对空性或般若若得相处或趋入,大都会在梦中或定中见到种种空行母之示相,即如全受显教训练的憨山大师亦梦见空行母(完全出乎他意料之外,他自己也觉得诧异及奇怪),如其年谱中所详。总之,空行母(古译亦作明妃)是密乘之护法,行者之伴侣及指导者,代表空性及慈悲,以女性之姿态而出现,大概指化身所出之天女相,行于天空,故名空行,但亦有人间空行母之说。男性之空行则称为勇父(藏文dPah.Wo);因此空行母亦称为勇母(藏文dPan.Mo)。

异熟: 今生之善恶业力能感受来生之苦乐各种果报。此异时、异地、异生而成之业果极为坚强,不易转变,如生而聋、哑、瞎、跛,乃至堕入恶趣之生,皆为异熟,见拙著佛学今诠之业力论篇。

实相: 宇宙究竟之实体或真相,就佛法言此实相有种种名,如真如、本性、空性、法界、体性等等,每一名称只说出此真理之某方面的性质而已;实相是多方面的,亦可说是无方面的,或一方面的,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乃至总说。此因众生所执之一多,有无等皆是由自性执而生起;实相无自性故,无可无不可,摄尽一切。见杜顺著严华法界观,及拙著佛学今诠之空性哲学章。

菩提胜行: 此句话为说明密宗见之最好代表。初学行人必须善护诸根,远离魔障及克服烦恼;开悟后,证实烦恼即菩提,魔障及菩萨胜行之庄严,所以烦恼和魔障之逆境越大,越能开显佛性,增益修行之长进。密宗常设一喻:灯烛惧风,遇风则灭;森林大火,遇风反助其势而炽烧。烦恼、菩提、魔障等亦复如是。

阎浮: 古老的印度传统所影响下之佛教地理观中所说的四大部洲。吾人所住为南瞻部洲,又名阎浮,北广而南狭,实指印度之地形也。

殊胜菩提心: 菩提心较一切殊胜,为世、出世间一切善乐之因故,故名殊胜菩提心。

法尔: 自然如是的,本来就是如此的,不加造作使之成的。形容此状佛典中用「法尔」一词,取「法本来即尔故」之义而加以延伸者也。

无生境: 即空性的境界,无生即空,众生见诸法生灭、流转,而实际上生灭皆为幻相无实,于毕竟空之境界中,一切法从没有出生过,故名无生。

地、道: 地,指悟道之菩萨之种种阶段,普通谓有十地。道,指五道:即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无修道。地道指从初发菩提心学佛直至成佛中间所经过之重重阶段。

方便道: 密乘以善巧方便之法要引导行者使之疾速悟道故名方便道。取其巧妙善巧之义,如种种气脉观,及六种成就观法即是,颇尽善巧方便也。

生、圆、二次第: 全名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又简译为「定」、「正」分,生起次第或起分乃生起本尊佛或坛城观之修法以成就化身佛之因,同时训练基本禅定及密乘修持。圆满次第或正分,则是进一步的转变身心之修法,由调伏业气及烦恼,使之转变为光明及五智,包括证取法、报、化三身之修法,此二次第为无上密乘之根本教法。

荟供: 密乘行人常于吉日或庆典之时,如每月十五,或上师及佛菩萨诞辰时,举行祈祷供养之仪轨。上师、弟子、及所有金刚弟兄皆参加,(有时施主及来客亦参加),来供养赞颂,祈祷历代传承上师、本尊、护法、空行,及一切诸佛菩萨。天人佛神际会,故名荟供,其种类及性质亦极不一样,颇为复杂。

心气自在: 凡夫于自己的心识不能控制自主,对自己的身体及功能亦不能有全部的自在。根据密宗的一项原理,「心气无二」,于心分若得自在,则于气分亦必得自在。气分有粗细;外境山河土地,四大五尘皆是气分转变;极细之气分则已离形质,为一种电能,或即是「电」。「电」究竟是什么,亦极难言。总之,「气分」即是色法之元素的动能。心若能开悟自在,在气分上亦必得自在。因为心气在粗重之界次(Realms)中可有分别,似如不同之二物,但至细微之高度境界中则心即是气,气极是心;如空与色在凡夫界为截然之二物,而在高度境界中则空色不二矣。于「心」得自在即是于「空性」得自在;于「气分」得自在则是于「色法」得自在。故心气自在之修士,必能神通变化无碍也。

中阴: 当前或当下中阴──中阴又称中有,就一般佛学而言,指死后尚未转世之阶段,普通谓四十九日。投生之后即为生有。所以生死轮回的程序是:死有、中有、生有。但进一步言,则吾人生活之世间,极当下生命之现实亦含有生死二种因素存在;今日即昨日之死果,或明日之生因;又念念生死,无有间断,此当下生命对从前面之死及未来之生而言,亦为一种中有(Interlude),故名当下中有或当前中有。对中阴之详细解说,载于那若六法之中阴成就法及中阴救度法,又米拉歌集第三十篇亦详论中阴之重要性。

布衣: 此为修密宗拙火道之瑜伽士之一贯宗风,因修脐间拙火而产生大热力,于极寒冷之天气亦仅著一单薄之布衣。布衣藏文曰「日巴」或「惹巴」,米拉日巴即是「著布衣的米拉」的意思。密宗之修士,古时皆不许着皮衣,以策励得拙火成就也。噶举巴派于此点特别注意,故「日巴」甚多。

方分: 方分者,即有形体,有性相,占有空天(方所),及有质量(分)者也。但广义言,即任何心识对任何境法所产生之任何形相及性质皆为方分所摄,亦即一切有为法也。

明点: 梵文:BINDU;藏文:Tig.Le.,普通指男女之精液或内分泌,但许多密典中此字似乎有用于高度的实相哲学之意味。如Tig.Le.Nyag. gCig.「明点一味」,或「专一明点」。根据心气无二之密宗根本原理,则气分至成佛时转成光明及神通之大用,脉分及明点皆转成报化身,此处则似假借成就瑜伽者之坚固明体之不可毁坏及转变性而说实相也。

拙火: 又译忿怒母,藏文:gTum.Mo.;梵文:Kundalini或是:Candali。或真大力──Candali之音译,此为密宗修气脉之最主要的瑜伽。即观脐下四指之拙火,或火苗,而引生俱生命气或阳气之发生而打开全身脉结,摄业气入中脉而悟道。此为方便道,或有相瑜伽道。空、有,若毕竟无二,则佛果能从「空门」入,则亦必能从「有门」入,二而一也;惟从有门入较繁杂多障耳。

越量宫: 或译作无量宫或天宫,喻其空间之大,超越限量,或不可测量也。

习气: 此就佛学言,指多生多劫以来所累积于潜意识或阿赖耶识中之习气(梵文)(Vasana),尤其指俱生──或与生俱来之习气。就唯识学言可以说一切诸法及生死涅盘皆由习气所造成。心理学家论人格(Personality)时,亦着重由学习而形成人格及行为,唯缺乏宗教之意义耳。习气之重要性在修习定慧时更能亲切的体会到。

三昧耶戒: 梵文(Samaya)为「无越」,即不可超过此界限之义,此即密宗之戒律也。小乘戒律通称为毗奈耶(Vinaya),密宗戒则称为三昧耶,或三昧耶戒。

金刚持: 藏文多杰羌(rTo.rJe.hChan)直译为持金刚之义。一切密法之出生处为金刚持;即:金刚持为一切密乘之初祖,以此意义而延伸到弟子应视上师如金刚持佛,因上师乃密法之出生处故。

了义法: 众生根器不同,所需之法亦不一,因此佛菩萨必须宣说高、低、权、实不同之法以适应众生之需要。因此,法之内容相差很大。权教:即权巧说的方便之法,亦名不了义教或不究竟教;实教:即真实流露如来境界之最高法教,又名了义教或究竟教。

赖耶: 此处大概指阿赖耶识,或第八识;但藏文滚依(Kun.gShi)不一定指阿赖耶识,有时指法性。滚依直译为一切根,一切种,或一切因,故可用作阿赖耶识,亦可用于「法性」,盖取一切法由法性「生」之义也。

现空不二理:显现外境山河大地草木事物之一切色法即是无生空性;现空不二亦即心经所言:「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或色空不二之义。

具相:具足圆满的资格。

生起次第: 此即初步之密乘修法,亦即本尊及坛城观,把自己凡夫身观想为佛身,把外境器世间观想为净土及坛城,口诵密咒,这样就能训练转染境之世间成为本尊净土。如是生起佛慢,次第建立坛城,故名生起次第。又作本尊观时,先观空,由空中生起一种子字;如观音之种子字为「啥」,由此「啥」字自身变成观音,再观外坛城;一切由空及种子字而生起建立,故名生起次第。生起次第,亦译作「起分」。

圆满次第: 此为深一层的密乘修法,包括修气、脉、明点及拙火、幻化、中阴、梦修、转识及光明等六种成就法,此就嘎举派而言。其他各派修法之名称虽不同,但内容皆大同小异。圆满次第就另一意义言则适与上述次第相反,为「由有到无」之观法,即将外境坛城摄归自身,自身亦渐次消融于空性中,圆满次第亦译为「正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0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行、修:依藏文原来之程序应为见、修、行;但因此三字在歌集中应用极广,非常普遍及重要故,改其秩序为见、行、修。因为如果照藏文原来之秩序见修行,则极易读为「见到修行」。「修」和「行」,原为二事,中文之「修行」则为一事,为避免误解起见,过去之译者皆译为见、行、修。这样义理上不易混淆,在词藻上亦好得多。下面略释见、行、修。

:藏文(lTa.Wa.)即见地或了解也;但歌集中所指的见,大抵指大手印见,或空性见,此包括对空性及自心体性之认识,尤其是现量的认识,或现量的见。比量的认识亦属必需,但不如现量之重要耳。

:藏文(sPyob.Pa.)此指行为及修道上之种种活动,处世接物,弘法利生等一切行为皆为行也,但歌集中之行亦多指大手印之行,即由于心契大手印而产生之行为。

:藏文(sGom.Pa.)即是指定慧之实际修持,尤指大手印之修法。

曼陀罗(Mandala):,古译坛城或中围,即密宗修法时本尊佛之「住所」。主尊之旁又围绕眷属各尊,装饰相貌各不相同。曼陀罗之形状亦有圆形、方形、三角形等等不同。就究竟义言,曼陀罗即法界之缩影,代表庄严净土及一真法界。有相密宗,或生、圆次第之密宗,曼陀罗之意义尚为狭义的有形本尊坛城。但米拉日巴此处则指大手印空性中所显之一真法界,究竟了义之曼陀罗也。

气、脉、明点:藏文:tTsa.Rlun.Thig.Le.此为修密方便道所必须修持者。此处之气,尊指身内之各种气,如上行气,下行气,平住气,遍行气,业气,命气等等;脉则是指气及明点所经行之道,类似脉络或神经,但亦不全是;明点则泛指身体中之各种精华之分泌物,不单指男性之精液也。凡人之气、脉、明点必须彻底转变成光明及大用,亦即转凡夫之气、脉、明点成报、化二身之方法。此道目前全世界能讲透彻之人可以说根本无有,或绝无仅有。至于详尽之科学的说明,更待吾人之努力也。见 Mircea Eliade 之 Yogo中,论Mystic physiology 处。

脐拙火: 为六种成就法之基本修法,为密宗禅定之基础。行者观脐下有如豆大之火焰(拙火),加以宝瓶气等助行使能生起俱生之忿怒母火,而产生暖乐,打开全身脉结而开显本具之法、报、化三身。

六聚;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根;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等为六根所缘之外境;六识:由六根与六尘接触后所产生之识觉,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此六根、六尘、六识亦通称为十八界。米拉日巴于歌中常用六聚以代表此六根、六尘及六识,通称之为六聚。其中指六个聚识之生起的意味似乎更较著重,如此处「六聚消融于自体」,即自言各种识念及感受皆消融于自心法身之本体。
根本与后得:藏文mNyam.bShags.及rJed.Thob.此二词用法甚广,根本及后得之全词应为「根本智位」和「后得智位」。前者指行者心契真如空性,深观惟一实相之体,为定中之纯般若观。后者指行者从「根本智定」而起,出定后应物接触一如常人,但其心境能不完全脱离般若空性,或大手印定。任运腾腾,心离执见,见一切如幻如化。此根本及后得定,能相互增长,直到证入平等性智之位而入一味瑜伽则无所谓根本及后得矣。

子母心「光明」: 或子母光明。子光明颇似起信论所指之始觉,母光明颇似本觉。由本觉而生始觉,始觉经扩大缎练而与本觉合,名为妙觉。此在大手印而言则为子明光明,母光明即是那本具的俱生空明佛智;和子光明,即那道上所见的种种深浅之空明智。子母光明会和一味则成妙觉佛位也。

邬金净土:此为莲花生大士之净土。莲师为红教或旧教宁玛派之创始人。为观音、弥陀与释迦佛陀三位一体之化身,得最极成就,神通说法无碍。西藏之有佛法,莲师之功最伟,其声望可以说超乎一切各派之成就上师以上。此处米拉日巴亦随机而祝愿共生莲师净土,西藏画米拉像时,常于上方加上莲花生大士之像,盖纪念米拉之遇玛尔巴乃由红教喇嘛之推荐及授记而得成就焉。亦即是说,此乃由莲师之加持而引导米拉至有缘之上师处也。又,米拉遇玛尔巴前曾多年广学红教,从师十位。见第十七篇。心子──西藏佛法之传承中常用「心子」一话来表示某某人之最亲近,最受上师器重之大弟子、有点像我国「得衣钵」之弟子。「心子」者如自己的心一样重要,或深心爱护如亲儿子一般的弟子。

现、比二量: 现量即当下不杂一念之感觉或知觉(Perceptions),多属前五识之境界;比量则是第六意识之思惟作用(Inference)乃间接及抽象的,不是直接的或现量的,悟道则必定是现量的。
定解: 决定的悟解,由现量所证之悟境,不可动摇,故名定解。

指示心性: 此即大手印传法时,上师用特殊方便使弟子立刻见到自己之心性的方法,其法不拘一定之形式。颇似禅宗之活泼的种种接引法,如棒、喝乃至默言等皆是。

超越道次第: 已经超过五道、十地、四瑜伽等境界而至究竟地也。

业印: 或事业手印,即密乘修空乐双运之法。亦可简译为事印。

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依大乘说,乃是化身佛,其清净报身乃毗卢遮那佛,或大日如来,如华严经所言者。但小乘佛法则不承认法、报、化三身之说。

无生法身: 无生,即诸法本来不生之意,凡夫所见诸法生灭乃属幻境。此「无生理」即是空性或实相,亦即佛之法身。

明体: 心之本性明朗而空寂,大手印称之为「明体」。

如实性:如实之性,即如其实相之性也。

呸字诀:于习定时偶高呼一声「呸」字,能断妄念之流,开显光明。此种修法亦不得已而为之者耳,自己呼「呸」,不如别人呼「呸」来得好,突然、离作意,效果较大也。

空行净土:密乘之净土亦称为空行净土,净土中人皆为空行种性故。男者又称勇父,女者称勇母或空行母。

二种成就: 即共同成就及不共成就,又名世间成就及殊胜成就。世间成就即各种神通及成办息、增、怀、诛等法之能力。究竟成就即指佛果而言。

圣理二量:即圣教量及理量二者。圣教量乃以佛说或大贤所著之经论为依据(量),而抉择是非也。理量则是纯依靠自己之理智而抉择是非。

上乐金刚:藏文「bDe.mChog.rTo.rJe.」,旧译大乐金刚、胜胜金刚,密乘主要本尊之一。

奥明净土:又译作奥明天,为金刚持佛所居之净土。

第六金刚持:据密宗所云,密宗之坛城中东、西、南、北、中,有所谓五方五佛,即五烦恼之自性或五大智慧之表征。其顺序为:东方不动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金刚萨埵佛,此为五方五佛。在中央金刚萨埵之上有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出生处。故云第六金刚持。实际上金刚持乃自己的上师,为显其重要及崇高故置于金刚萨埵之上,使就了义而言。就传承而言则金刚持佛为一切密法之始祖,所有密法皆由渠而传下。

暖相:此处所谓暖相并不一定是指丹田拙火之暖热相,此为泛指修行之证悟前相。特指般若之相应证验。乃借用一般大乘之四加行道:“暖、顶、忍、世第一法。”之“暖”字而来,如钻木取火,先生暖、烟、极热(顶)等而后才能生火也。所以“暖相”又泛指一般定慧修持相应之相也。

真大力:元、明之译者译作军荼利,皆音译也。乃梵文之Candali.Candali文变音又为Kundalini。故Kundalini成为目前一般通常所用之名词了。真大力过去译为拙火,似未能尽其所含义,藏文译真大力为愤怒母。中文中其实“元阳”一词实较“拙火”为佳,保守的佛学家或许觉得此有与道家之术语相混之嫌,我则认为此乃次要之顾虑。若同指一物则有何不可?此“元气”,或“阳气”瑜伽实密乘之所以为密者也。其广大幽微,非愚浅如我者所敢妄论于万一。对密宗及道家之论此法者,除虚心的听受外,实不敢妄所论评也。我亦因略有此法之实地经验,及多年阅览,越觉此法之不可思议及难了也。

中围: 藏文dkyil.hkhor,直译为中围,即密乘之坛城也。众眷属皆围绕中央主尊而立,故名中围。

阿里嘎里:──阿里为梵文之母音字母;嘎里为子音字母。

显有一切诸法:显有,藏文为Snan.Srid. 意指有形象有显现之一切世间。实指三界及一切大千世界也。中文佛学中似不常见此名词。

察察: 西藏人常以泥土灌入佛像或经咒之模子中,泥土干后取出,则成为泥塑之佛像或经咒。为一种忏罪积资之善行。

格西:为西藏寺庙中之一种学位。格西之本义为善知识,后来则成为表示“博学之士”的一种学位矣。

七支供养:此即普贤行愿之十大行愿简去三者,剩下之七支为:礼敬诸佛,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普皆回向。藏传各种修法中,通常皆以此七支行愿作为必诵之祷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9-2007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26 derrickwong 的帖子

请问在平时大众可进去这间佛寺参观参拜的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9-2007 08: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3 suntreexy 的帖子

每个星期天都有共修,你可以去参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9-2007 01: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密乘閉關的禁忌要點
作者:第二十三代直貢法王昆秋仁欽
譯者:第三十七代直貢法王赤列倫珠

一、直貢依修通用取捨要點

  修任何法時,依修的咒量與要點等略書於此。

  首先,念咒時,想增上咒力者,應如此取捨:
  與破三昧耶戒者不能混食。
  不著惡人之衣。
  界(身體)不適與疲累時,休息養身,靜觀法性。
  無意願而躺著時,不應念咒。
  避飲食、如廁後,或不漱口、洗手而念咒。
  無禪定時不念咒(應先如法觀修)。
  本尊及生起次第和觀修,若不明晰不能念咒。
  修懷法時不修息法。
  咒語不能外傳。
  依修之咒語,遊走時不能念誦。
  大風、大水邊,不能念深密之猛咒。
  咒字不能顛倒、多少。
  腫、病,不要全力加持。
  非器不傳。
  密乘(教法)不宣講於城鎮中。
  修事、行二部,與低果(下三續)之真言時,蔥、蒜、女人、肉應避。
  念咒的聲音不能間斷,同時要禁語,如此修的話,就容易生力(成就)。

  修行失敗(不成就、不勝利)的要點是:
  于曾修火供之處,修降雹法,所修必不成就。
  於曾經灌頂、加持、修壽(長壽法)等地方,若念修詛咒法,所修必不成就。
  于曾做佛塔、小泥塔(擦擦),與修習勝法(空性法)、誦經之地方,修不吉祥的凶兆法,所修自敗。
  於廢墟惡劣之地、戰場、屍陀林(亂葬崗),與曾受損之地,若修眼通、隱身等(不合理之法),所修必不成就。
  於配製毒物、山洪等受災之地,修富必不成就。
  (閉關時)本尊食子被狗吃掉,對空揚起座墊,掃地後的垃圾扔到外面,換衣服與移動座墊,身心不調,東西丟掉、被偷等等,所修必不成就。
  對生壇城不能高於自己,若高於自己,則不能懷攝之。
  三昧耶物(供養物等)不齊備時,不要修。
  (解決)難收伏與難行業等難修的要點,首先應認真修持靜相,直到徵兆生起。(然後次第修下去)

  另外,不生咒力的六點錯誤:
  念咒的聲音:一、中斷。二、空。三、未逐字。四、發音不純淨(正確)。五、散亂。六、未供本尊。
  一、中斷分三:1、斷外流。2、斷內流。3、斷密流。
  1、斷外流有五:與人說話,應退四珠重念。
  咳嗽,應退五珠重念。
  打呵欠,應退三珠重念。
  打噴嚏,應退十珠重念。
  吐口沫,應退一珠重念。
  2、斷內流有三:依修時,應觀為寶鬘念珠而修持。
  (應)觀火鬘輪而修(四)業。
  (應觀為)威猛箭力。
  3、斷密流有三:一百缺一(因呼吸斷流等),(應補之)
  一千缺百,(應補之)
  一萬缺千等,(應補之)
  二、空——要美:念珠有缺陷的話要補美。
  三、不逐字:念珠從頭到尾要不間斷地明顯專注而修,一字不漏如青蛙跳般。
  四、發音不純淨(正確):咒字有多少,時時觀察所念是否吻合。
  五、散亂:(不應)抖動墊子與被子等。
  六、未供本尊:自己依修數位多少,全部供予本尊。例如,以金剛手為本尊的話,下座前應說:“我依修某某數,供養本尊金剛手您。”。
  另外,外流:不與人說話。
        內流:氣不外發——即不吹火。
        密流:不離三摩地。
  智慧尊之念修數應盡力而為。
  事業本尊(誦修數目為)四十或三十萬遍,超過此數將會起障,過少則不作業。應依各別所需數量而為。
  依修時要專修心咒。
  成就法要做到佛慢。
  實行誅業時要不離悲心而生起憎恨。
  若延遲之徵兆出現,應做增上善巧方便,心要穩定並掌握要點等。
  若再不成,則應重修,重修時在心咒最後加上“瑪拉雅配”念三十萬遍。
  念咒口訣如前所說,但:
  睡著、站著、做激烈動作、走動、吃喝等時候,不應念咒。
  不應抖動坐墊。
  外流不能與人說話,內流念咒不能停頓,密流不能停頓三摩地。
  念珠念到母珠時才算一環。

  一般修行者的三昧耶戒有:
  閉關時,自己的衣服不能讓人穿。
  行誅殺法時,自己要生起本尊佛慢,皺起眉頭、心生忿恨。
  上座時,必需禁語。
  依修本尊時,不可以口吹火、不吐口水,病人與防雹等不吹。
  沒有念到母珠以前,就算發生水火之災,也不能放下念珠。
  自己的五官不能為外境影響而散亂,要清晰觀想本尊護法。
  本尊心咒不能傳予別人。
  念咒時,念珠不能給人(碰)。
  修生本尊(本尊生起次第)時,要生起壇城。
  要保護別人和回遮時,應修護輪。
  經常憶念三根本。
  以上是依修與作業時必具的口訣。

  另有五散失:
  一、觀想本尊間斷,本尊散失。
  二、出關前與人說話,真言散失。
  三、沒完成三摩地的放光收攝之前就與人說話,生起次第散失。
  四、閉關時與生人見面,力量散失。
  五、壇城與三昧耶物被人看到,加持散失。

  應避免有五:
  一、應避免太陽、火,與仍然冒著蒸氣的飯。
  二、曾灌頂之處,不能修誅法。
  三、修誅法(誅殺)時,不能觀空,不能觀長壽佛一類與念長壽陀羅尼。
  四、修神通與觀鏡法時,不能吃人肉與馬肉。
  五、修富時,內食子(出世間本尊食子)不可以供到後面去。

  閉關誦咒(要點):
  依修時,不要為他人修保護輪。
  破三昧耶戒者、寡婦、麻瘋、逆倫、偷盜、破戒,與上師相違(破上師誓句者)等所送衣食應避免。
  不洗自己的身體、髒衣服。
  頭髮、指甲、鬍鬚都不要剪。
  不要下決心閉長關,若能閉關時,再逐漸加長時間。
  與人不語。
  仰臥時不要把念珠放在胸前,而修忿怒尊心咒等,此等於自壓勝。
  身應以大日如來七支坐而坐。
  除修誅殺、回遮等業之外,不要吐口水。
  不要在路旁與人見之處大小便,若如此等於自壓勝。
  白天睡覺有很多壞處。
  沒完成依修前少做瑣事,避免三門散亂等。
  要精進所修,直到圓滿完成。
  生起次第得到堅固後,平常每時每刻都要自觀本尊。
  初修行者與煩惱粗重、定力弱的人,若觀修本尊時間過長而致疲累,會生禪病。故應短時多座,清晰不模糊而修,不要讓自己感到疲憊。
  出關後,關房要保護幾天,不讓外人進入,不使人見到關內諸物等。
  為維持修後的三昧耶戒,必需避免散失咒力與受衣食染汙,(恢復的方法定)念誦子母音,(應如下念誦:)
  鹽影響咒力,故應念:卡卡嘎嘎那,然後漱口,往東方吐出。
  白蒜會影響九天、紅糖蔥(味甜)會影響七天,藍蒜會影響五天,野蒜會影響一天。所以應讀子音:紮紮咱咱釀,然後漱口,把水吐向南方。
  蘿菠會影響九天,所以應讀子音:大大達達那,然後漱口,把水吐向西方。
  蕁麻會影響半個月,所以應讀子音:爸爸拔拔瑪,然後漱口,把水吐向北方。
  念誦上述咒語三、七或二十—次。
  舌肉會影響終生,奪一輩子咒力,故畜牲之舌肉應避免為宜。因此,(匝日附近)洛巴族雖野蠻也不吃舌肉。
  加持念珠和念珠的分類極多,但此不述,應見他書。
  徵兆有父種與母種,有召遣殺成功與不成功的徵兆,回遮和錯亂的徵兆。
  實際的、覺受的、夢裏的父種徵兆是:
  見到語種不同的人、親人、師父、村子裏的頭人、大臣、苯教的人、披鎧甲者、舅舅、哥哥、父親、頭人壯丁、和尚、王、麻瘋病人、門巴族人、印度人、騎馬的人、獅子、老虎、蒙古人、廟、奏樂、黑人、影子、夜幕、流水、起火等,是一般父種的徵兆。詳細應見所修之書。
  母種的徵兆是:
  王旗、女主、母親、姐妹、妻子、愛女、門巴族的女人、凶的母髦牛、黑鳥、母狗等是—般母種的徵兆。詳細應見所修之書,上面所述是—般的徵兆。
  各別的徵兆是:
  水與旋風,是與閻王相應的徵兆。
  有很多女性是與瑪莫母女相應的徵兆。
  天空中出現很多武器,是與金剛橛相應的徵兆。
  紮布、打雷、雹,是與努金相應的徵兆。
  頭、身都是眼睛,是與凶曜(煞星)相應的徵兆。
  中年男人搖白旗,是與神相應的徵兆。
  海魚、青蛙、蛇、髦牛等動物出現,是與龍魔相應的徵兆。
  紅馬、軍旗、落石,是與曾相應的徵兆。
  白鳥、猴子前來,是與王爺相應的徵兆。
  徐千、持矛、厲鬼、京工、寺院與和尚,是與貝噶相應的徵兆。
  跳舞與狼,是與保護神相應的徵兆。
  兒童、頑童等前來,是與釷朗相應的徵兆。
  黑人、黑髦牛,是與魔相應的徵兆。
  黑暗、鴿子前來,是與慕大相應的徵兆。
  狼狗、破爛的和尚,是與破戒鬼相應的徵兆。
  各種各樣的幻化,是與天龍八部相應的徵兆。
  自己修這些法後,若出現上述徵兆,就是成功的徵兆。
  若未修這些法,而出現上述徵兆,是被詛咒的徵兆。行者應知。

  修召的徵兆如下:
  好的徵兆是:
  (見)光、(得到)暗示,屋頂上有人走動的聲音、敲門、火焰顫動、扔石頭、吵雜聲、銅鑼聲等實際與感受的徵兆。
  或是有無數的人聚集,對自己供養、頂禮、繞行等夢境,都是成功的徵兆。
  壞的徵兆是:
  心情不歡喜、生氣、煩悶、關房變得很不舒服、血乾了(人變瘦),沒有修法、念咒、供養食子的意願,是心中進入了破戒鬼的徵兆。
  孕婦或任何女人想與自己交歡的行為,導致明點散失,是破戒女魔做障。
  白色的小孩是小魔。
  紅狗、妖怪、紅山妖、僧人、黑女眾、虐巴等出現,心很煩躁,是破戒魔做障。
  心悸動、想出去、身體很重、語重、打呵欠、不樂本座,此時是瑜珈行者自己的魂魄散失的徵兆。
  自己裸體、遊走,是與本尊相離的徵兆。
  從山上往下跑,是不如願的徵兆。
  騎驢往南走、騎紅皮白虎往東走、赤裸的身上穿不淨的紅衣服、自己被人強迫帶走,是死兆。
  女乞丐、女麻瘋病者前來,是自己破了三昧耶戒的徵兆。
  被討債、有很多繩套、鐵鏈等,是不幸的徵兆。
  進入洞中、掉到坑裏、進入無門之屋、勉強進入小洞,是有人對自己做壓勝的徵兆。
  昏沉相心睡、脖子不舒服,感到舌很難言,是語被壓勝的徵兆。
  打輸人家、武器被奪走,是對方有回遮的徵兆。
  愈派護法作業,自己愈不舒服,是自做自害的徵兆。
  有很多蟲、掉牙齒、房屋塌垮,是自己眷屬有難的徵兆。
  被豆子、種子、蔥、蒜、蘿蔔等吸引,或專心多吃,是很多人議論自己的徵兆。
  大風雪,是與人發生衝突的徵兆。
  自己掉到不淨而狹窄的地方、有淤泥的洞,全身被血染紅、給了紅糖、被風雨吹走、穿破爛的黑衣等,都是發病的徵兆。
  自己往火裏跳、被水沖走等,是業力已盡、將要完蛋的徵兆。
  如果好壞不分而修,誤把壞徵兆認為是好的,最後會有不良的結果。把好的徵兆看成壞的話,將會散失悉地。
  一般而言,好與壞都由煩惱而生,故應知其為空性。
  暫時努力地去防惡修善,無論出現任何的徵兆,如果修行者自己的心很樂、三摩地很清明、界(身體)很舒服、精神清明,縱有惡兆,也都沒有壞處。
  有人認為自己是在誦修,但卻與閒談無別,不懂取捨而苦修,與狗在房子裏面叫無別。故為明瞭,應看本書。


  如此,直貢(噶舉)派的瑜珈行者昆秋惹那著于南傑圈定,願一切吉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2-9-2007 12: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6 srjocm 的帖子

感谢ahwong 和srjocm 把密教掸释得淋漓尽致, 愿五方佛光加持于你们, ommanipehmih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3-9-2007 0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ashi Delek!! 最近经由我表哥介绍才得知有这么一个网站,天阿,看到各位对藏传佛教的认识如此之深,实在让我自愧不如,以后还请多多指教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噶陀根讓仁波切 對於勿獵等盜看法本之開示

問:
我看到有些密宗經論的扉頁上印著“未經灌頂、口授,嚴禁翻閱”的字樣,這是不是故意嚇唬人?
答:
不是的。密宗的法尤其是九層次第的上三層:瑪哈、阿努、阿底瑜珈的法相當殊勝,都有
空行護法守護,護法又有智慧護法和事業護法兩種,後者大多都是尚在輪迴中的非人、魔
類、龍族,一旦有人未經正式途徑盜看法本,他們就會依據誓言,給這個人製造障礙,這
並不是危言聳聽。有一個例子,西康有個出家人,出於對各種佛法的強烈渴求,他四處收
集到很多法本,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多學點,甚至把大圓滿正行的法本都看了。到了他上師
把大圓滿法傳給他的時候,護法就給他做障礙了,儘管上師的教授他都能聽懂,可實修的
時候,卻絲毫沒有生起任何覺受,更談不上與法相應的體驗。這正是私自盜看法本的惡果
。因此你們今後要注意避免重蹈他的覆轍,下三層與中三層的法本可以看,不到時候不該
看的不要出於好奇去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9-2007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藏傳佛教僧侶稱呼分類

札巴:對一般出家學佛之普通僧侶的稱呼,也稱為古修或阿科,但稱為喇嘛較為禮貌。
喇嘛:上師之意。對所有修行金剛乘僧侶的尊稱。在青海西康寧瑪巴、噶舉巴,對閉關三
     年三月修行者之尊稱。
多傑諾本:阿闍黎、金剛上師之意。為聽聞顯密佛法多年後,進入修行院閉關修行多年,
         證悟通達實證實修者;並經傳承最高法台(法王)認可,擔任密法大型法會壇城
         之執法上師,故亦可稱寺廟方丈。如蓮花生大師為西藏第一位阿闍黎。
堪布一)精通經律論三藏等顯密教義之教授,或可為人剃度、受沙彌、比丘戒之三藏大
         法師。
     (二)精通任何世間法,如畫師、詩詞家等皆可稱為堪布(文學堪布)
格西:即精通佛學之博士,有許多種,有精通顯法之格西,稱為拉讓巴格西;及精通密法之
     格西,稱為阿讓巴格西等等(光之海附註:格西一般為格魯派選拔僧侶的考試制度,
     每年於三大寺舉行辯經選拔產生。)
祖古:即轉世活佛。普遍稱呼某位高僧誠願再來,及菩薩降臨世間之大成就者;殊勝者如蓮 花生大士、釋迦牟尼佛。
赤巴:即黃金法台。一個傳承法脈地位非常崇高之尊者。如甘丹赤巴,為宗喀巴大師之攝
     政者。(光之海註:甘丹寺座主《方丈》,即格魯派掌教法王,達賴喇嘛或班禪大師
     並不一定為格魯派最高宗教領袖,依各仁波切、堪布推舉升任甘丹赤巴為準)如莫札
     法王,為噶陀傳承之黃金法台。(光之海註:噶瑪噶舉則為現任第十七世噶瑪巴大寶
     法王,寧瑪巴白玉傳承為貝瑪諾布仁波切《貝諾法王》等等)
     一般寺廟方丈亦可稱呼為法台。
法王:尊稱「法王」者,情況有幾種:  一者,古時候信奉佛教非常虔誠,且護持佛法之國
     王,如古印度之阿育王,西藏之赤松德贊。  二者,信徒稱呼對佛法弘揚有鉅大貢
     獻,而已涅槃之大師,如宗喀巴大師,龍欽巴尊者等。  三者,1720年元世祖尊封
     薩迦派八思巴大師任國師後,稱呼受敕封之高僧為法王。但西藏目前對僧侶之尊稱
     並無此封號。(光之海註:大寶法王為明成祖尊封延用至今,達賴喇嘛亦曾被冊封為
     清朝國師;現在凡稱呼法王者,皆是弟子感念掌教傳承上師恩德而尊稱,如寧瑪巴白
     玉傳承貝諾法王,噶瑪噶舉大寶法王,直貢噶舉直貢澈贊法王,薩迦巴薩迦天津法
     王,寧瑪巴敏珠林寺傳承敏令赤欽法王等等)
丹比達波:即教主,特別稱呼為某一傳承現任的領導者,也就是對傳承領袖之尊稱。
                                  寧瑪巴噶陀傳承第85代教主 嘎瑪任波切開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9-2007 11: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ULKU PALME KHYENTSE RINPOCHE(黄英杰博士)讲座:
主题:认识及修持藏传佛教
地点:Karma kagyu KL
时间:01/oct/07,8pm-10pm
Tel:03-9222154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6-10-2025 11:32 PM , Processed in 0.14169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