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5-8-2007 03: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8-2007 05: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ahamutra prayer in chinese
<object width="425" height="350"><param name="movie" value="http://www.youtube.com/v/NQiAm9-5ecE"></param><param name="wmode" value="transparent"></param><embed src="http://www.youtube.com/v/NQiAm9-5ecE"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wmode="transparent" width="425" height="350"></embed></objec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QiAm9-5ecE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07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世蔣貢康楚仁波切開示 —— 三根本與本尊觀
所謂的三根本,第一個是喇嘛、上師或精神導師。上師是加持的根本,
如果沒有上師的加持就不可能見道;
因此,上師是加持力的根源。第二是本尊,本尊是成就的根本。
無論是普通的世俗成就或殊勝的出世成就,若不經由本尊儀軌的修持,便不可能獲得。
第三是護法,包括勇父和空行母,護法是事業的根本。
護法是專門幫助眾生的,藉著護法的護持,佛法的事業便可順利付諸實行。
如上所述,我們可以說,所有的金剛乘教法皆已包含於三根本之中。
而三根本和佛的三身是同義的;三根本和佛的三身同是佛的三個面向,
其特質如下:法身是究竟身,報身是大樂身(受用身),化身是佛的人身化現形相。
法身的精髓是空性的,報身是光明的,
化身是佛為了渡化眾生的事業而化現的。
我想在此有一些概念必須澄清——我們所謂「三根本和三身是同義的」,
系指上師和法身有某種相關。
人們常對此有些懷疑,因為在金剛乘之中十分強調上師的重要性,而且要弟子們視上師為佛,
或嘗試著去視上師為佛之精髓所在。但大家總認為上師也是人,如何可能是佛或是佛的精髓所在?
因此,去瞭解上師是佛的精髓,或是所謂「活佛」的真正意義為何?便顯得十分重要。
事實上,上師的色身、身體並不是佛。我想每個人都知道這點——上師也是一般的人類;
或許你可以說他們是「乘願再來的轉世者」,但這些都只是相關於化身方面的。在法身方面而言,
真正的法身是無形無相、超越能所、存在輿不存在的。所以當我們談到所謂上師是佛的時候,
所談的是上師的心,上師的心才是佛的精髓。
當然,我們也可以說大家都是佛,但不幸的是一般人尚未能識自本心,故稱為眾生;
如果你已了達自心,你便可說自己是佛。
但那實際上要比說「我認識我的心」這一句話要困難的多,你必須要有真正的證悟;
一個所謂的上師必須要真正達到、了悟大手印的心境,他的心境所悟必須是法身實相,
而不在其外相如何,要點在於其心之了悟足可以代表佛陀才行。
雖然我們談第二佛、第三佛、未來佛、賢劫千佛……甚至十萬諸佛,但這是以一般的見地來談罷了。
真正的佛是超越十方三世、無量無邊!已離言詮而遍一切處。但為了使我們這樣的眾生和佛結緣,
因此佛必須要示現和大家一樣的人身,那就是我們一般人均可經驗到的佛。
而本尊則是法身的加持與證悟所示現,與上師是無二無別的。這意指一切的本尊修法、禪觀,
系相關於佛的報身或大樂身此一面向;報身的本質是清淨光明而無染垢的,
我們亦應由此來瞭解「上師」。
由於本尊並非實存或虛無的,因此當我們觀修本尊法時,不落於空、有二邊十分重要。
在本尊修法之前為何要觀空、融人空性之中?因為一般人多執持斷、常,空、有,
落入此種錯誤見地之習氣中。所以無論你修什麼本尊法,剛起修時為除去對萬法實存或虛無之邪見,
都必須做淨化一切萬相的空觀,以便生起極清淨之本尊;觀整個宇宙之一切現象融入空性之中,
空中充滿光明,在光明、空性之中生起本尊,這個步驟稱為本尊觀。
藉觀想而生起本尊是修法的第一步,做此觀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將本尊當做是由物質所組成的。
許多人在修本尊觀時,常常抱怨未能清楚地見到本尊;其實本尊不是真實的,如果你真正看到些什麼,
那必定不是本尊而是魔或鬼。我們將自己做本尊觀的目的,乃是因為我們具有強烈的我執,
故嘗試以觀自身成為本尊身形——即自己清淨的一面,以減少對自我之執著。
如果你因此而只想看看自己成為本尊的樣子,這種想法將令許多人迷惑,而害怕去禪定;
他們可能在禪定中感覺到有什麼魔鬼來了,但這一切只是從自心所幻現的罷了,
故不應將本尊實質化的看待。
從前有個以大威德金剛為本尊的喇嘛,在他長期專修此法,閉關、持咒極多之後,具足了大神力;
可惜的是他對修法中的某些要點有所疏漏。第七世噶瑪巴在定中見到這位喇嘛死後,
化現為大威德金剛的身形,且每一毛孔都現出一個大威德金剛的壇城,這是了不起。
但由於他的觀想缺乏對慈悲和空性的瞭解——這說明了他的問題,所以他投生在大力魔道之中。
雖然他自己並不想傷害人,但在錯誤的見地之下,他不由自主地傷害了別人;
因此,噶瑪巴給予他圓滿的指導,叫他朝慈悲心的止觀禪修上努力,
然後這位喇嘛的情況便明顯地改善了。
像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因此我們在做觀想時,一定要注意,別把本尊觀成實質的,
不要把本尊的特質當做是物質化的對象物,否則下場便會如上述故事所說一般。
能這樣做的話,一切就好辦了,因為非實質化的本尊觀想並不需要太多的空間,
而實體化的本尊觀想,則需要大一點的空間來放置本尊。那樣的話,恐怕你的空間會不夠用!
所以,不要將本尊觀想成堅固、實質的,這點務必謹記在心。
以上摘自 "大手印教言------摧動空行心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8-2007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晨起修持法-烏金祖古仁波切

在晨間我們應以來開始離開睡眠的無明。
唱唸由《巴卻昆些》教法中被稱為之文,然後,在吐出不新鮮的氣息後,觀想上師在你的頭頂上;接著上師溶入自身。
從無始以來迄今,智慧氣(prana)就被業劫氣(Klesha prana)——紛亂
情緒之煩惱氣所遮蔽。這業劫氣持續地引致念頭的執著、侵犯和染汙,因此造成習氣。為避免這樣,首先要除去陳腐的氣息。
在外在修持上,首先要坐直身子。因右鼻孔是強烈煩惱、五毒運動的主要道路,我們首先要經由右鼻孔吐氣,然後左鼻也吐氣,最後兩鼻孔一起吐氣。吐出濁氣三次或九次,隨你自己覺得那個次數較合適。出息應伴隨者嘶嘶聲,入息應後慢地做。
當出息時,觀想所有惡業、煩惱、惡行、障礙、疾病和負面力量如煙囪冒煙般地流出。當入息時,觀想加持力、智慧、慈悲、事業、功德等,所有聖尊與其心子的五色虹光溶入身中,惡業由你全身毛孔離開你的身體,但主要從鼻孔而出。
然後,觀想你的根本上師在你的頂輪上,唱贊特別適合此時的哀祈。大部分西藏人並未學習這上師祈請,因佛法在西藏是如此地廣為傳播,即使是小孩子也能不刻上師祈請,因佛法在西藏是如此地廣為傳播,即使是小孩子也能不刻意學習地唱唸。
當我們唱唸:
三世之佛,蓮花生大士,
(DUSUM SANGYE GURE RINIPOCHE)
我們祈請為調伏眾生而實行諸佛事業的蓮花生大士。
當我們唱唸:
一切成就之聖尊,具足大樂者,
(NGODRUB KUNDAK DEWA CHENPO SHAB)
我們認定他的成就如同大樂的上師
當我們唱唸:
驅遣一切障礙,諸魔的忿怒調伏者。
(BARCHEY KUNSEL DUDUL DRAKPO TSAL)
我們知道他能降伏一切。
這是外修持法。秋吉林巴的岩藏法包括了稱為《巴卻昆些》——淨除障礙的外修持法、內修持法《桑巴倫竹》(Sampa Lhundrup),和秘密修持法《多傑達梭》(Dorje Draktsal)。上述這幾行則包含了所有三種修法。三世之佛蓮花生大士,是《巴卻昆些》外修持法,下一行是《桑巴倫竹》內修持法,第三行是秘密修持法《多傑達梭》。
我祈請您,請賜與您的加持,
(SOLWA DEBSO JINGYI LOBTU SOL)
一個祈請文包括三種障礙的全部淨化。
請淨化外、內、秘密障礙,
(GHINANG SANGWEY BARCHEY SHIW A DANG)
外障礙是外在元素(五大)的障礙。內在是氣、脈的障礙。秘密障礙是執著和支配等。所以《巴卻昆些》外修持法的要點在於淨化或遣除這三種障礙。
並加持我,令我自然地滿願。
(SAMP LHUNGYI DRUBPA JINGYI LOB)
經由此加持力,無論你求什麼,如共與不共成就,都會自然地完成。事實上,當障礙被淨除,成就便自然地完成。
《巴卻昆些》系就被包含在《聽列寧波——口耳教授心要手冊》(Essence
Manual of Oral Instructinos)。這心要已濃縮入此祈願文“三世之佛,蓮花
生大士”之中。想要得到共與不共成就者,必須全心全意地祈求,沒有任何疑惑,下定決心,除上師外沒有任何希望或皈依處。
在西藏,“神聖、榮耀”一語,被視為已了悟法身而能自利者的榮耀,與報
身、化身(rupakaya)同為利他的榮耀化現。這是兩方面利益。
在西藏,“神聖、榮耀和珍貴的根本上師”的表達法常被使用,因為根本上
師他授予灌頂、並詳細解說密續和傳授口耳教授。而在所謂的根本上師中,又以介紹自有的不生法身、法性者,方堪被稱為“珍貴的根本上師”。
在覆誦過對蓮師文三次後,念誦一串念珠的“喇嘛千諾”(LamaKhyenno),
那表示“上師,護念我”或“關注我”以及“我祈請您”或“我皈依您”的意思。
最後,上師化入光中,行者認為自己與他無別;行者的身、語、意和上師的身、語、意變成無二無別。
此後有兩種淨化的態度、心意:經典道,廣大想(Vast thought)的菩薩心
意;和真言咒道,秘密真言心意的圓滿方法。
一切乘的根本都是兩種珍貴的菩提心。依經典道,行者經空性和慈悲成就正覺。空性是智慧道(Prajan),慈悲是方便道(upaya)。依真言道,方便是生起次第,而智慧是圓滿次第。經過生起和圓滿次第,行者證得金剛持的如一境界。
這些是顯經和密咒的特殊原理、本質。二者的根本是相對和絕對的菩提心,完全在於慈悲的態度間。聯緊與眾生的是慈悲,佛絕不會在得證正覺後棄舍眾生,這是因慈悲的力量。一旦成佛,佛對自己連一發尖的興趣也不會有,他們的成就僅為了利益他人。
無論如何,佛法佛持將行者帶往一個圓滿之路與否,仍依于行者的心態而定。
效法菩薩之廣大思想態度,下定決心:“願一切如虛空般廣大之眾生皆能離苦得樂。因此而令他們可得完全和圓滿正覺,我將修持此禪修乘之圓滿道。”廣大的菩提心為菩薩的顯經教授——大乘。
藉秘密真言心意的圓滿方法,觀想外器世界為神聖的宮殿和居處,一切眾生,似其空行母和勇父的本性,成佛之心的智慧為:所有眾生本來清淨之想。這就是三支、三身曼達;外相為壇城本尊,音聲為壇城之真言,心意為壇城之智慧。它也被稱為“去保持、領會的三事”此純淨的覺知就是在秘密真言心中具有重要性的廣大方便。
秘密真言的原理即本初存在的純淨覺知。外器世界是純淨的;所有眾生是勇父和空行母。即連狗和豬,雖顯為不淨生物,仍有佛之本性。他們也有肉、血、體溫、呼吸和空等結構元素,亦即五大之五性質。事實上,五蘊(skandhas)就是五方佛的自性,五大即五佛母之本性。
首先我們將上師溶入自身,然後我們形成、生起菩提心。由夢之無明中醒來之訓練,是一種在西藏新、舊派都廣傳的修法。各派所使用的儀軌不同,但修法相同。秋林的《巴卻昆些》岩傳法是由蓮師所宣說。我們將它合編在此,因為晨起在普通或一般的方法中僅有小利益。
事實上,我們自無始以來就已在睡眠中。睡眠是無明的一面,是從屬於關閉心意一面。睡眠的境界本身並不愚蠢,因愚蠢意即不覺或無知于真實的意義,而睡眠是七種思想狀態之一。反之,真正的愚蠢是對真實意義的無知。愚癡之王以睡眠為其從屬、僕從。
在醒來的那一刹那,行者應想著蓮師與所有勇父、空行母,歌唱的聲音和環飾的莊嚴;他們搖晃著手鼓和鈴,以珠寶和首飾為莊嚴。“這就是叫醒我的場面”。
行者應如此覺醒來,而非僅以普通方法,這是由睡眠起身的旨趣。由於他們的慈悲和力量,行者被叫醒,並不單由普通睡眠中醒來,而是從睡眠的無明中覺醒。所以“現在我已覺醒進入覺悟智慧的空間中”。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8-2007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治各種天災的法門
(天災指龍捲風、颶風、豪雨、暴風雨、水災、地震、火災等等)
文/梭巴仁波切開示
一、向資糧田供茶(包括佛法僧三寶、心印本尊、菩薩、阿羅漢、空行、空行母和出世間的護法)
二、向天龍八部(碟記)供茶,尤其是八部世間天神,他們與四大密切相關,製造這些風、水、地、火等元素所引起的具大破壞力的暴行、災難。
三、獅面空行母法門
四、持誦地藏菩薩真言
五、大白傘蓋佛母祈願文
六、蓮師除障祈願文
七、藥師佛法會及藥師咒
八、和自他相換法合修的觀音咒
九、受持二十四小時的大乘八關齋戒
當修持如獅面空行母等本尊的祈願文時,觀想本尊,然後以堅定的信心持誦真言。依賴本尊,思惟本尊具有圓滿的力量,並為我們化現出不同的形相,為了不同的目的,也為了有這種惡業的有情。
藥師佛法門不只可以治病,對於成就及解決一切困難方面也非常有威力。藥師佛法門對於亡者、家庭問題、生病的人,獲得安樂和解脫痛苦、找工作、事業成功等等都很有效。
大白傘蓋佛母本尊對於防護四大危害非常有威力。以強烈的信心和強烈的皈依心,也可以佩帶本尊真言或法照在身邊,然後應觀想放射出甘露雨。這甘露熄滅了火焰,淨除昆蟲的痛苦,和一切有情的惡業,使他們全數解脫。
梭巴仁波切希望大家都能非常清楚,不要被「天災」這個字眼混淆。因為可能有人會誤解「天災」是指存在自然環境中毫無「人為」因素的災難,大家必需了解的是,這些都是由眾生所造的共業導致的結果。這些災難並不是從它們自己那一方面毫無原因就發生的,它們展現為自然界的力量,但是有情身語意業的果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7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sultrim Rinpoche - Chang Chog Puja : 18 - 26 Aug 2007
We are pleased to announce that Venerable Tsultrim Topden Rinpoche will be visiting the Karma Kagyu Dharma Society, Kuala Lumpur to lead a 100 Deity Chang Chog Puja. Tsultrim Rinpoche will bring an entourage with him from Ladakh, for this, his first visit to Malaysia.
The 7th lunar month is very meaningful and beneficial for us to create merit and dedicate this merit to all departed ones. Fervent prayers will be chanted and dedicated to pacify the dead souls and wandering spirits so that they can be relieved of any sufferings and can take swift rebirth in the Pure Land of Buddha Amitabha.
Biography of Tsultrim Topden Rinpoche
Lama Tsultrim Topden Rinpoche is a native of Ladakh in the State of Jammu and Kashmir (India). He was born in 1963, 10th, fifth month of Tibetan calendar near Demchok Khari Karpo, Jhangthang. At the age of three, Lama Tsultrim Rinpoche took refuge under His Holiness the 16th Gyalwa Karmapa Rangjung Rigpe Dorje when HH visited the Jhangthang region of Ladakh and was given the name Karma Tsultrim Topden. He became a monk at the age of six in Karma Dupgyud Choeling Monastery, Choglamsar and completed his monastic educ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ate Ven. Chemi Rinpoche.
At the age of 29, Lama Tsultrim Rinpoche went to Rumtek, Sikkim for the traditional three years and for months retrea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late Ven. Kyabje Bokar Rinpoche. After that he returned to the same Monastery in Ladakh and was appointed a Vajra Master of the Monastery by the late Chime Rinpoche. In 1997, HE Kunzig Shamar Rinpoche assigned Rinpoche as the resident lama of Saraha Buddhist Society Johor Bahru in Malaysia, a position he held for three years.
In 2002 during the Kagyu Monlam Chenno in Bodhgaya, HH the 17th Karmapa Thaye Dorje and HE Kunzig Shamar Rinpoche designated Lama Tsultrim Rinpoche as the head of Karma Dupgyud Choeling Monastery and conferred him the title 'Rinpoche' and its status.
Telephone: +603 9222 1540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15-8-2007 05:30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8-2007 06: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薩法語~~如何積聚福德資糧

問:仁波切曾在演講中行善養成習慣和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強調積聚功德的重要,
在如此繁忙的都會生活,又該如何積聚功德?
答:有很多做法可以運用於實際生活。每當你走在街道上,面對五光十色的霓虹燈,
你該觀想它們皆是供佛的燈。
這樣就已經在積聚功德,把 這種功德回向給一切眾生,如此功德更大。
假設你看到別人這麼做,生起隨喜、讚歎心,你也跟著積聚功德。
這絕不是我自己瞎掰胡謅,許多經典皆可做為佐證。
已故的敦珠法王曾說過:「積聚功德並不困難,實際上為善比造惡容易;
問題是我們未將行善養成習慣,這才使事情變得複雜。
問:近幾年來,流行新時代(New Age)思潮,有些人甚至嘗試將佛法與新時代訊息結合。
仁波切對此潮流有何評論?
答:我有兩點看法。我是個頗自負的人,所以對那些新時代導師,並沒有太高的評價。
因為這些人通常只告訴你你想聽的東西,而非你該聽的內容。身為佛教徒,
我們的目的不是去聽新時代那種類型的音樂;佛教的終極目標不是放鬆自己,與宇宙合而為一。
學佛的目的是成佛並利益眾生。話雖如此,你若具有佛法的正見,以此做為幫助眾生的工具,
則可以去接觸新時代的東西。事實上,為了利益眾生,佛教徒甚至該隨時準備好放棄佛教。
我甚至建議大家不要做佛教徒;做不做佛教徒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如實修學佛法。
替別人著想,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問:怎樣將忍辱與智慧落實於日常生活?
答:這是相當困難的事情,而且你也問錯對象。
不過倒是可以提供兩首偈頌,凡是關切這個課題者,
趕快將之記下。外相是騙人的,外相所顯未必是事物之本性。
替別人著想,以別人的觀點看事情。
這或許多少幫助你長養忍辱、智慧,我本人則根本做不到。
之所以再三強調這點,無非是希望大家不要對我有過高的期待。
十七年來,我被訓練如何說法,因此我可以說法無礙。
但是永遠不要來到我面前,祈求做我的弟子。
我太愛我自己,以致不會對你說實話,自然是不夠資格做別人的老師。
問:經典上說諸佛菩薩的智慧、福德、平等,那為何會有不同菩薩代表不同特質?
答:這個問題很好。從佛的角度而言,其智慧、功德沒有兩樣。
但是人類有選擇的習慣,所以諸佛菩薩善巧開出各種方便;
這種方便是如此善巧,以致最後是殊途同歸,達到共同的目標。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8-2007 12: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圓滿之門——秋吉林巴新岩藏法,秋吉林巴掘藏

大圓滿之門——秋吉尼瑪仁波切
八萬四千法門皆出於佛陀的大慈悲心,然皆不外解行兩部分。為了去得到了悟人我法空的見地,我們需要依靠一些方法。而獲得了悟的不可或缺方法為;淨化自己的障礙與積聚福慧資糧。
凡是具足信心的人皆可依此修持;而了悟將自然地在個人的障礙、惡業被淨化時生起。
由於我們的宿世習氣,初學者難以了悟。這前行法便是為淨化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而設計,如此將使我們更加接近本具的佛性。
請將其中文字及意義謹記在心,並應用于你的修法中。
願一切教授、研讀、修習、翻譯以及讀頌此書的功德,回向一切未成佛的眾生。
秋吉尼瑪仁波切(Chokyi Nyima Rinpoche)
大圓滿之門
本書中的不同法本,是由上世紀的最偉大掘寶者秋吉林巴,所取出的一系列教法中,修行儀軌與注解的精選集。
這些教法總共超過十大冊,如同《巴卻昆些》(Barchey Kunsel)——《遣
除一切障礙者》一樣著名。
《大圓滿之門》一書中所編選的法本,系為初修者的日常修習基礎,任何對蓮花生大士生起殊勝覺受的弟子,均可在具德傳承上師的指導下修習之。
《巴卻昆些》岩藏法教授簡介
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1820~1892)指出《巴卻昆些》一系列的教法如下:
這個現在的教法(Present teaching)屬於岩傳的近傳承。在早先與晚年出
現過的無量不同的岩藏傳承中,我將陳述現今的岩傳法。
文殊師利化身的藏王赤松德貞有三個兒子。二王子慕儒側巴移喜瑞巴則由
(Murub Tsepo Yeshe Rolpa Tsal)是一位十地菩薩,而他的轉世,被三重的有
效方法所認定,並為一切聖眾所頌揚,是不容置疑的偉大掘寶者和法王,他——烏金秋吉德千林巴(Orgyen Chokgyur Dechen Lingpa),發現了如大海般的眾
多深奧岩藏。這些岩藏與金剛乘的密續緊密相系,建立在事實的邏輯上,以口耳教授的經驗為裝岩,並賦有不可思議的暖熱加持力。
秋吉林巴是從身成就的聖地——達尼矢拉也然鉤(Danyin Khala Rng Go)
的巨大燦爛聖山之金剛足(山腳)下取出這名為《巴卻昆些》的岩藏。
時間是在他二十歲時,也就是陽土猴年 十月初十 ( 一八四八年七月十一日 )發生的事。
在守護此秘密長達八年,以這個法來自修後;在完美的時間、地點組合下,他從榮耀的法王烏地雅那(Uddiyana)與其明妃的智慧身處,得到灌頂、口傳,授記及印證。此後,秋吉林巴便逐漸將此《拉昧突竹巴卻昆些》岩傳法廣傳。
這個岩傳法集(terma cycle)是蓮花生大士的心髓,蓮師——貝瑪卡拉
(Padmakara)是三時聞名者,西藏最稀有難得的地下寶藏。他如同宇宙統治者
(大梵天)的巨大寶庫般,完全且無誤地充滿著一切能得共與不共成就的方法。
在密續中,此圓滿修法乃奠基于金剛乘的偉大國王上,國王是大幻化網諸持明上師,(Magical Net of the Vidyadhara Gurus)的寂靜與忿怒化身,此法的加持根本源於《大幻化網金剛本續》的無疑口訣,毫無異議地,它也屬八大教授儀軌中的殊勝蓮花語。
簡而言之,它正傳是一切生起、圓滿次第以及密續、儀軌的事業精要。
在《秋吉林巴的生平與教法》一書中,烏金多傑(Orgyen Tobgyal)仁波切
敍述:
當秋吉林巴給蔣揚欽哲看了《突竹巴卻昆些》、《些頓寧將》(Sheldam
Nyingjang),與他的其他岩傳教法的羊皮卷軸時,關於此欽哲說,“我也有一
個稱為《突竹德些都巴》(Thukdrub Desheg Dupa)的岩傳教法,和你所取出的
嚴傳是用同樣方式記載,甚至一字一句毫不差。因此我們應合而為一。我的是意的岩藏,你的是地下的岩藏,合者較為殊勝。”因此,蔣揚欽哲與秋吉林巴的岩傳法合而為一,《突竹巴卻昆些》便是對此二寶藏的通稱。
後來蔣揚欽哲告訴秋吉林巴,要閉關將秋吉林巴所有尚未寫下之岩藏法寫出。
於是欽哲身兼秘書,將大部分秋吉林巴的岩傳法錄寫下來。這就是為什麼蔣揚欽哲寫下許多秋吉林巴的岩傳法的原因。
他們曾經一起修一個岩傳法,並且雙雙親見蓮花生大士與依喜措嘉(Yeshe Tsogyal)。蔣揚欽哲與秋吉林巴之間沒有絲毫懷疑。欽哲仁波切接受了所有秋吉林巴的岩傳灌頂與教授,他認為秋吉林巴與蓮師無二無別。兩者都成為如日、月般毫無異議的大掘寶者——德童。
全部《巴卻昆些》岩傳法的前面十冊,都是秋吉林巴所搜集的寶藏,稱為
《秋林德薩》(Chokling Tersar秋林岩藏)
這些巨冊中含有 豐富的 教授、成就法、與補充儀軌,足以使人藉之得證圓滿佛果。
《秋林德薩》的第一冊中有《些頓甯將根本密續》(Sheldam Nyingjang)。
第一篇是這個密續的歷史敍述,指出蓮花生大士如何在一千一百年前,于桑耶寺(Samye)將《巴卻昆些》教法傳給他的入室(親近)弟子。
《秋林德薩》第二冊中有成就法及法身長壽佛廷命法,和報身洛給沙瓦拉(Lokeshvara)的多種利眾法。第三冊是蓮師化身的上師相應法,勇父與空行母的四種火供儀軌,藉由聽聞和閱讀的解脫法,以及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第一世蔣貢康慈(一八一三——一八九九)和第一世秋吉林巴的注解。
其他各冊包括有關於蓮師十二化身的每一尊,以及四位除障本尊——(外)度母、(內)不動明王障礙多傑陪瓊(Dorje Bechon)和美哇側巴(Mewa Tsekpa)的成就法等特殊教法。
蓮師修過十二個不同的本尊,全部圓滿成就外,他自己也化身為十二種不同身形。在口訣的教授中,特別的是蓮師此十二化身的四種事業(息、增、懷、誅)教法,以及一般生起、圓滿次第、施身法、六法(Six Doctrines)與大圓滿法,均十分齊備。
在《大圓滿之門》中前行法的解釋,是由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為準備使行者進入更高層次金剛乘修法而安排。對初學者,蓮花生大士也慈悲地授予一個濃縮整個《巴卻昆些》法為一簡短修法的儀軌,即,簡軌中把上師的三身(法、報、化)與十二化身(本尊)合於同一壇城中。
《巴卻昆些》岩藏法傳承簡介
《巴卻昆些》教法是由秋吉林巴自己,和幾個接受他這個岩傳法的主要人物,如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十四世噶瑪巴秋多傑,(Thekchok Dojre,一七九八——一八六八),錫杜貝瑪寧確(一七七四——一八五三),錫杜貝瑪昆桑
(Kunsang),第一世蔣貢康慈(一八一三——一八九九),傑炯仁波切
(Jedrung Rinpoche),達桑仁波切(Dabzang),第九世巴渥仁波切(Pawo
Rinpoche),白玉嘉楚(Pallyul Gyatrul),秋吉林巴的兩個兒子——旺秋多
傑(Wangchuk Dorje)和側旺諾布(Sewang Norbu),卡米堪布,美娘一地的貝
瑪秋給(Pema Chogyal of Menyag,蓮花法王)與其他許多人所傳開來。其中第
二代的傳承持有者,多為現今噶舉、薩迦和寧瑪派的大成就者,根本上師,包括有十六世噶瑪巴,法王敦珠仁波切,祖古桑頓嘉梭(Samten Gyatso)及第二世宗薩欽哲秋吉羅卓。
當第一世蔣貢康慈編纂他的名著——《仁欽德珠》(Rinchen Terdzo,珍貴
心髓教法合集)時,他將《巴卻昆些》岩傳法的主要部分列入其中。由於本書
《大圓滿之門》中的“前行法”和“日修上師儀軌”均被含括在其中,因此任何
接受《仁欽德珠》教法的人,便自然地持有此一傳承。
近年來,這個著名的岩藏法《巴卻昆些》的全部教法,曾被法王敦珠仁波切與尊貴的烏金仁波切,傳給超過六十位現存的轉世者和喇嘛。
《巴卻昆些》之中,最主要的蓮師成就法灌頂,是在十六世噶瑪巴、第
二世頂果欽哲仁波切與祖古烏金仁波切,他們首次訪問西方世界和東南亞時傳出。
更有甚者,十六世噶瑪巴終身皆以簡明方式,每日修習此成就法。這岩藏法
也是祖古烏金仁波切傳給他的弟子,做為個人修持的最重要成就之一。
在《大圓滿之門》中強調兩種修法,即“前行法”與“日修上師相應成
就法”。最初由第一世蔣揚欽哲旺波所著,稍後由側旺諾波(Tsewing Norbu)——秋吉林巴的兒子,與卡米堪布仁欽達傑(Karme Khenpo Rinchen Darge)所補充。最後,祖古烏金仁波切將之濃縮成一個相當簡短的敍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8-2007 09: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UDJOM DRAMA HOUSE PROGRAM ON 25 AND 26 AUGUST2007
CONDUCTED BY HH DUNGSE GARAB DORJE RINPOCHE
25-8-2007(SAT)3.00PM OGYEN NORLHA PUJA
8.00PM 37BODHISATTVAS TEACHING
26-8-2007(SUN)10.00AM AMITABHA PUJA
3.00PM CHANG CHOG PUJA
8.00PM 37 BODHISATTVAS TEACHING
8-01,JALAN JUARA1/1,TAMAN JUARA JAYA,BALAKONG 43200,SELANGOR.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18-8-2007 12:14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8-2007 03: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敦珠新岩傳-噶拉多傑仁波切傳承簡介
勝傳傳承及簡史:
敦珠新岩傳也就是蓮師岩傳法之一,起源可遠溯於釋迦牟尼佛時代,但以岩傳法取得
之時間觀之,距今只約一百多年,實為時間最近最殊勝之岩傳法。此珍貴之岩傳法是由敦
珠寧巴(1835-1904,為蓮師二十五大弟子中的丘宗羅札轉世)所取得 ,後經由尼地寧波
傳給敦珠法王。給巴仁波切曾比喻這些短的法:『外表簡短但就像電腦一樣,輸入一個關
鍵法之後,其他很多法就會自然顯現。』這些法是經過蓮 師依喜措嘉佛母之親自手筆,
取得之時間距今非常近,所以加持力非常強,因為此即蓮師直接 親傳之法。常之傳承,
有如市場上經過加工稀釋加料的牛奶;短的傳承,則如新鮮的牛奶,取得時尚有微溫之感
。
何謂瑜伽士傳統:
瑜伽士,印度語為yogi(瑜伽,即相應),藏語為gnagba,乃有別於比丘傳統
,有不同於比丘之戒律及法衣,可蓄髮。並因法脈嫡傳之需,以父傳子,以延傳珍 貴之
血脈統。
比丘多著紅、黃相間之僧衣,而瑜伽士則多穿白袍。在敦珠寧巴尊者取得蓮師岩傳法
之後,經由弟子尼地寧波傳給敦珠法王,之後再傳給親子聽列諾布仁波切(現居美國),
再至孫子噶拉多傑仁波切。即是以最純淨、最完整、法脈血脈合一的方式,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相傳,毫不間斷、夾雜,而將蓮師珍貴直頓之教法廣為弘傳,以利益無量眾生。
仁波切自四歲開始,即親受父親 聽列諾布仁波切之啟蒙教育,八歲進入不丹星拖卡
佛學院,開始跟隨西藏之嘉華民瑪喇嘛學法。之後,轉至大吉嶺之烏根昆朗噶 舉寺,在
五年當中學習儀軌、書寫及經續讀誦。之後三年,仁波切至錫金向羅兌桑波堪布學更高之
戒律跟本經典。隨後,仁波切亦在印度德拉敦睡覺法王之敏珠林寺,以八年的時間修習儀
軌手印及俱舍論(關於知識、文法、對法論及空性教授)。之後五年仁波切在印度麥所的佛
學院。仁波切在貝諾法王教導下,學習中觀之空性、詩學及宗教史;貝諾法王及頂果欽哲
法王皆為仁波切之根本上師,仁波切從頂果欽哲法王修習大圓滿心性教授。
尊貴的 噶拉多傑仁波切,為文殊菩薩所化現之藏王赤松德真之天人血脈持有者,兼
具敦珠法王血脈及法脈持有者;同時也是尊貴的睡覺法王、貝諾法王、頂果法王等多位法
王之得意法王子。十多年來,仁波切每年至世界各地(歐、美、新加波、香港、馬來西亞等國),宏揚佛
法、為眾生祈福,如此奔波行走不遺餘力,並深受各地弟子們的愛戴,今年十月中旬後,
仁波切將再度來马弘法,我們感念其慈悲修法給予我們加持,利益無數眾生,此因緣應是
我們大家的願望,常祈禱請佛住世、法輪常轉之故。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8-2007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岡波巴大師說法圖】
法王噶瑪巴
予第二十四屆噶舉祈願大法會期間
親贈此唐卡予參加法會的五百多位
比丘及比丘尼
 |
|
|
|
|
|
|
|
发表于 21-8-2007 1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08 derrickwong 的帖子
看了你贴上一部分的文章, 真的是一流, 一级棒!看得出你很用心!我将会慢慢欣赏你所贴的文章。继续努力!送你一个字 “赞”! 公德无量!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7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武百尊中阴超度法会
主法:Ven.Tsangsar Tulku Rinpoche&Gyurmey Dorje Rinpoche
日期:31/8-2/9/2007
地点:Dewn Serbaguna PGRM Ampang |
|
|
|
|
|
|
|
发表于 22-8-2007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2-8-2007 02:19 PM 发表 
主法:Ven.Tsangsar Tulku Rinpoche&Gyurmey Dorje Rinpoche
日期:31/8-2/9/2007
地点:Dewn Serbaguna PGRM Ampang
详细点....
PGRM 属于AMPAN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7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4 mahalwin 的帖子
ampang next 2 hong hong yong tau foo! |
|
|
|
|
|
|
|
发表于 22-8-2007 09: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22-8-2007 08:54 PM 发表 
ampang next 2 hong hong yong tau foo!
不是那座民政大厦啊?
法会行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7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6 mahalwin 的帖子
法会行程要问南洋佛子师兄,tsangsa rinpoche 是chokling rinpoche 家族的,我们在怡保有常年闭关,所以其他详情要问南洋佛子师兄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8-2007 1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14 mahalwin 的帖子
Dewan Serbaguna Ampang
lot 1-AG,jalan 19 kampung baru ampang.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8-2007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7th Lho Kunsang Ch?chog Dorje Rinpoche

Date Time Venue Programme
7-Sep 8pm KL Sg Besi Kwang Tung Cemetery Chod
8-Sep 8pm Ratnashri Buddhist Centre King Gesar smoke puja
9-Sep 4pm - 6pm Ratnashri Buddhist Centre Prayers for Deceased
9-Sep 8pm Ratnashri Buddhist Centre Yellow Dzambhala Puja
For more information, kindly contact us at ratnashripj@gmail.com
李连杰的上师,著名藏医。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3-8-2007 05: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derrickwong</i> 于 22-8-2007 02:19 PM 发表 <a href="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31817040&ptid=608376" target="_blank"><img src="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a><br />
主法:Ven.Tsangsar Tulku Rinpoche&Gyurmey Dorje Rinpoche<br />
日期:31/8-2/9/2007<br />
地点:Dewn Serbaguna PGRM Ampang <br />
《中陰文武百尊超渡法會之功德 》
中陰是人死後到再度投胎轉世的期間。於此期間,每位中陰身都有值遇五方佛接引到該佛國淨土的機會;而藏密42寂靜本尊和58飲血半忿怒尊,總稱為中陰文武百尊。
文武百尊灌頂主要功德利益為消業除障,一般眾生個人需求願望深廣,但皆無法展其所願,其因為遭受業障之阻礙牽纏,若接受中陰文武百尊灌頂和修法,可迅速消除一切惡業,清靜罪障。眾生在報盡往生於中陰身之時,會親見文武百尊現前而不會心生恐懼。
中陰文武百尊法是每位修行者都該瞭解的法教,不僅令行者不再畏懼死亡,更令許多行者把握死亡良機,以中陰文武百尊的法教契入佛性,當下證悟成佛。無論顯密佛法行者,出家法師在家居士,此法聞教修後可令行者死時無有迷亂恐懼,傳法上師為尊貴的嘎馬龍巴伏臟大師所取出之伏臟法門,數世以來在中陰渡亡的修法上極具加持力。
認識各殊勝本尊,更蒙文武百尊之救度解脫。接受文武百尊灌頂,等於接受一切本尊的灌頂和一切尊貴殊勝本尊之加持,所以修學過中陰文武百尊法的佛弟子,更可把握良機證悟佛果。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