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6-11-2007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千手千眼妙處多
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預備救人,
不是預備偷東西的。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千手千眼──怎麼會有一千隻手呢?這是念〈大悲咒〉修行所證得的威德神通相。
我們念〈大悲咒〉,你不要看得這麼容易,這麼簡單。〈大悲咒〉這三個字,要宿世善根深厚才能遇見。如果沒有宿世的善根──不單有善根,而且還要深厚──不要說念〈大悲咒〉,就是連〈大悲咒〉三個字也沒有機會聽。所以說「乃至名字不可得聞,何況得見。」況且你得見著,而又能持誦,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可以說「百千萬劫難遭遇」,百劫、千劫、萬劫都不容易遇著。
我們現在是宿世深厚的善根成熟了,所以才能聞到〈大悲咒〉的名字,才能學習、誦持〈大悲咒〉神妙章句,才能離開經本背誦〈大悲咒〉。這都是有大善根,宿世有不可思議的種子,才能遇到的。
所以今天來聽〈大悲咒〉的人,都是有善根的。你想一想:這個世界上,沒有聽見〈大悲咒〉名字的人有多少?在整個三藩市,能不能有超過五百人以上聽見過〈大悲咒〉的名字?我相信都不一定有的。三藩市有多少人口?你這麼計算一下,世界有善根的人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能聽見〈大悲咒〉的名字,都要生一種歡喜的心、慶幸的心,生一種難遭難遇的心!你不容易遇見〈大悲咒〉啊!遇到〈大悲咒〉,切記不要輕易放過去!
這一次,能講解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這更是不可思議的境界!因為在幾個月以前,《金剛經》將要講完時,佛教講堂護法果地、果寧和果前等,就研究想要聽這一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為什麼?因為由去年開始,佛教講堂每個禮拜教「四十二手眼」秘密的法門;這個秘密法門,不單是秘密,根本我就從來不傳這種法;因為到美國這兒來,我想把這個秘密不傳的法,傳給你們這一班有善根的美國人;所以去年開始教四十二手微妙不可思議的法門。但是我可沒有到任何地方去向人說:「啊!我這是秘密法,不向你傳。」我這雖是秘密法,但是傳給人;傳給什麼人?必須要皈依三寶的人、深信佛法的人。
這四十二手傳完之後,有幾位對這部《大悲陀羅尼經》發生興趣,想要明白四十二手的經義。所以由果地居士發起,請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當時我看這一班人誠心難卻,所以也就答應了。可是講完《金剛經》,又繼續講《心經》。《心經》雖然只有兩百多個字,也講了兩三個月。不過這兩三個月,只有禮拜天講,不是天天講;若天天講,大約一個月、半個月就可講完了。現在《心經》已經講完,所以講《大悲心陀羅尼經》。
這一部經,可以說是你們一般人從來都沒聽過;不單你們沒有聽過,就是中國人聽過的也很少;中國人聽過的,能講解明白這部經的意思,也是不容易、很少的。
所以,現在我為你們講這部《大悲心陀羅尼經》,每一個人必須要把腦子裏邊的垃圾,先收拾乾淨──不要打那麼多妄想,不要有那麼多的貪心,不要有那麼多的瞋心,不要有那麼多的癡心。把貪、瞋、癡垃圾,先收拾乾淨,也就是把每一個人的「糞」給除乾淨。要把自己這些不乾淨的東西,都丟到外邊去,然後再裝上甘露法水,那時才能清淨地得到這法的力,這是最要緊的。
現在講「千手千眼」,有人說:「修大悲陀羅尼,才能得到千手千眼。這千手千眼,有什麼用呢?我們每一個人有兩隻手、兩隻眼睛,已經很好了。兩隻手可以拿東西,兩隻眼睛可以看東西,要那麼多隻眼有什麼用?要那麼多隻手幹什麼?現在是科學時代,這研究起來,這麼多手,沒有用的;這麼多眼睛,也沒有什麼用。」那麼你要是嫌多,就不需要修大悲法。
我現在把「千眼」先解釋解釋。你有兩隻眼睛,但把兩眼閉上,就看不見東西;要睜開,才能看見。若有千隻眼睛,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把那隻眼睛睜開,換一換,你看!這不是妙法嗎?你把這隻眼睛閉上休息休息,又睜開兩隻眼睛,不單兩眼,而且有千眼那麼多。
這個千眼,所謂「千眼照見」,我們的眼睛,只可以看十里、二十里路,若用望遠鏡可看一百里路,再望遠了,目力恐怕就達不到。而你有千眼,怎麼樣呢?百里、千里、萬里都可以看得見,盡虛空、遍法界,不用看 television ( 電視 ),你就可以知道,「喔!那兩個太空人在月球走路。」你說這妙不妙?你現在要藉著 television,才能看得見人到月球裏;你若有千眼,不用 television,就可以看得見;不單不用 television,也不用你去安裝天線,也不需要給錢。啊!這省了多少事!你說有一千隻眼睛不好嗎?現在你知道好了吧?
不單這樣,你這千眼,前邊能看見後邊,後邊又可以看見前邊。所以虛老的詩上說:「腦後見腮擒鷂子,頂門具眼捉飛熊。」在腦的後邊,有眼睛可以見到自己的腮幫子。你看不見自己的面;但是你若有千眼的話,後邊可以看到前邊;前邊又可以看見後邊﹕可以看見自己的面目是什麼樣子。不單看見面,也可以看見肚裏頭有什麼,有幾條懶蟲?幾條死蟲?一看就知道。外邊可以看到裏邊,裏邊可以看到外邊,就像玻璃鏡子,我們在玻璃裏邊,可看見外邊牆。你要是得到千眼,肚子就像玻璃。玻璃肚子,玲瓏透體,裏邊的、外邊的,都沒有隔礙;裏邊有什麼,都可以看得見。你心是什麼樣子?你肚裏想說什麼話?用眼睛一看,哦!你裏邊那個 machine( 機器 )怎樣動彈?想要說什麼話?想要起一個什麼念頭?一看就知道。所以你要不要千眼?現在你知道了,是不是還認為你有兩隻眼睛就夠了?恐怕現在知道不夠了。千眼就有這樣的妙用!
「千手」也是這樣。手可拿著東西,你不要說旁的,我們現在就講拿錢。你有兩隻手,可以拿十萬塊錢;我有一千隻手,就可以拿一萬萬塊錢在手裏攢。你拿不了這麼多,我就拿這麼多。你說這是不是妙啊?譬如分蘋果,你一個人可以拿多少蘋果?你有一千隻手,就拿一千個蘋果;你有兩隻手,隨便你怎麼拿,只可以拿兩個。你看!這是不是有用呢?但是,這不是就這個小用處,這不是像小孩子來爭著吃,好像我們到果式的家裏,她那個小女兒要吃小桃,歡喜小的。這一千隻手不是這麼簡單的事情。
能有千手,是救人的。譬如有一千個人掉到海裏,你有兩隻手,這隻手救一個,那隻手救一個,只可以救兩個人。若有千手,把一千隻手往海裏一伸,就可以把這一千個要淹死的人都給提上來。你說這一千隻手有什麼用?救人啊!所謂「千眼照見,千耳遙聞,千手護持」,千手是護持眾生的,哪一個眾生有什麼苦惱,你有一千隻手,就伸一隻手把他救出苦海;若只有兩隻手,就救不了那麼多人。所以觀世音菩薩的千手千眼,是預備救人,不是預備偷東西的。你要聽清楚,不是到那兒偷蘋果。說:「我到蘋果樹上,可以有一千隻手,偷一千個蘋果。」不是的!
這一千隻手、一千隻眼睛,究竟從什麼地方來的?我方才不是告訴你們,就從〈大悲咒〉裏生出來的嘛!你只要念〈大悲咒〉、修大悲法、修四十二手。四十二手最後的「總攝千臂手」,你誦一遍咒,手就多出來四十二隻。一遍四十二,十遍就四百二十,一百遍就四千二百,你若誦一千遍,就有四萬二千隻手,也有四萬二千那麼多眼睛,就看你肯不肯修行!
但是修行要想有千手千眼,不是一朝一夕能成就的。若你修這個法,天天不間斷用功,天天依法修行,就能成就這種不可思議的妙用。你要是今天修,明天停止,那是沒有什麼用的。就像你讀書,想得到人間的博士學位,從開始到成功,都要有十四、五年的功夫,何況你修佛法呢?你若不真真實實去用功,那是不會成就的。
大慈悲父‧大慈悲母
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觀世音菩薩是最勤的菩薩、最精進的菩薩、最不願意休息的菩薩。他願意一天到晚救度眾生,不怕工作多,不怕眾生困難多,所以可以說是最忙的菩薩;他不是懶菩薩,不是歡喜休息的菩薩,是最勤的菩薩。他一隻手,救人救得少;兩隻手,救人也有限,所以他就要千手千眼﹣﹣千手,可以救大千世界的眾生;千眼,可以照顧大千世界的眾生﹣﹣他所照顧的眾生,都是受苦的眾生;他所救度的眾生,也是有災難的眾生。
「觀世音」菩薩的「觀」,就是觀看。觀看什麼?觀看這個世界。世界上的什麼呢?音聲。觀,是能觀的智慧;世,是所觀的境界。觀是「能觀」,世是「所觀」,所觀的世間一切眾生。一切眾生在困苦艱難的時候,就想起來,想起誰來啦?想起大慈悲父、大慈悲母。大慈悲父是誰?觀世音菩薩。大慈悲母是誰?觀世音菩薩。想起來怎麼樣呢?他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觀世音菩薩,……。」一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用千眼﹣﹣智慧眼看見,用天耳﹣﹣智慧耳聽見;於是就用智慧手救這個眾生。因為眾生不是分開有災難的,百千萬億眾生,同時都有災難;在同時,有百千萬億眾生,稱念「觀世音菩薩」,同時都得到解脫,同時都得到快樂。因為這樣,所以叫千手千眼觀世音。
菩薩就是幫助人的。你若能幫助人,你就是菩薩;我若能幫助人,我也是菩薩。你若不幫助人,你就是羅剎;我不幫助人,我也是羅剎。羅剎和觀世音菩薩,正是相對的。你看羅剎鬼女,也生得很美貌,和觀世音菩薩差不多;但是羅剎鬼女就自私自利。所相差的,就是一個只知道利己,而不知道利人;一個只知道利人,而不知道利己。只這一相反,所以觀世音菩薩相貌很圓滿的,羅剎女相貌也生得不錯,但是心地不同﹣﹣就是有這一念之差,就在這個地方分別。
所以你若想學觀世音菩薩,就是去幫助人、利益人。說:「那我沒什麼力量,第一我沒有錢,第二我不會講法,我怎麼利益人呢?」現在我告訴你:「慈悲嘴,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慈悲嘴,嘴要慈悲不罵人。方便舌,舌頭要做方便舌。方便舌,不是儘講是講非的。如人家本來有意見,你能用方便權巧的講話,把這兩個人的意見,都給講和平,調和世間的鬥爭,調和世界上的戰爭,這都是方便舌。有錢沒錢都作德,有錢也可以作德,沒有錢也可以作德。你有錢當然是更好一點,沒有錢也不必擔心,也不用說:「我很窮的,怎麼作功德呢?」作功德,就是要你存好心、行好事,做一個好人!
[ 本帖最后由 jonathan520yii 于 26-11-2007 03:06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豆輸朋
你只管念〈大悲咒〉,不要管它對有沒有什麼幫助。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菩薩」是梵語,具足叫「菩提薩埵」。「菩提」是「覺」,「薩埵」是「有情」。菩薩就是「有情裏的覺悟者」,也是「要覺悟一切的有情」。什麼叫有情呢?一切有氣血的,都叫有情;無氣血的,也是眾生,但是它無情,沒有感覺。雖然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這句話說草木無情;可是草木也是有情的,不過草木的情,來得愚癡、不聰明。為什麼不聰明?就因為儘做一些愚癡事,所以就變成草木金石﹣﹣這都是十二類眾生之一。
觀世音菩薩有不可思議的境界,這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不可思議,所以我也講不出來是什麼樣子。我現在講一個公案:
以前有一個人,誦持〈大悲咒〉大約有十二年。在這十二年中,他沒得到什麼好處,〈大悲咒〉也沒送飯給他吃,也沒做件衣服給他穿;可是他還是相信〈大悲咒〉,照常念〈大悲咒〉。一天念一百零八遍,是最少的;多呢,就念很多。
有一次,他去旅行。在中國,有一些地方有黑店。什麼叫黑店?這種店,就好像土匪似的。土匪是到外邊去殺人、搶劫;黑店是在家裏等著。等你來到他店裏住下,他看見你身上有錢,或者帶著金銀財寶,是有錢的客商,就把你招呼到一個很好的小房間;可是房間有他自己可以出入的門,他可隨時進來,隨時出去。他預備你住到店裏後,給你吃一點麻醉的藥品,你晚上就睡不醒;或者他晚間就把你殺了,得到所有的錢財。
這個人住在黑店,但是不喝酒。因為他信佛,所以酒裏放的迷魂藥,他沒有喝,晚上就很清醒,沒像死豬睡得什麼都不知道。睡到半夜,聽見有人進到他房間,一看!這個人拿著一把刀,很耀眼,他嚇得不敢動,心想:「這個人拿著刀,一定要來殺我!」正在這時,外邊就有人叫門。要殺人的這個人,一聽有人叫門,就不敢殺人,把刀放到一邊,問道:「是誰啊?誰叫門啊?Who are you ?(你是誰?)Who?(誰?)」外邊人說:「我啊!我姓豆,叫豆輸朋。我有一個朋友,叫某某,在你店裏住著,明天早晨,你告訴他到我那兒吃早飯。」開店的一看,外邊叫門的那個人穿的衣服,是警察的樣子。這警察知道他想殺的這個人的名字,這個人是警察的朋友,警察來請這個人明天去吃飯,所以他晚間也不敢殺這個住店的人。
第二天一早起來,告訴住店的人說:「你有一個朋友叫豆輸朋,昨天晚間來對我講,請你今天到他家裏去吃早飯。昨天晚間很晚,他特別來的;因為你睡著了,他就不叫你。」這個人一聽「豆輸朋」,啊!〈大悲咒〉裏有一個「豆輸朋」,他就明白了,說:「是的!我有這麼一個朋友,我們兩個約定,等一等我到他家裏去吃飯。」他住賊店,沒有被賊殺了,就因為他念〈大悲咒〉。
所以你不要以為念〈大悲咒〉沒有什麼用,你生命有危險的時候,〈大悲咒〉就有了妙用,就會現出來;但是你現在生命沒有危險,也不需要〈大悲咒〉來保護你。所以你只管念,不要管它對你吃飯、穿衣服,有沒有什麼幫助。
如是我聞
佛入涅槃之後結集經藏,應該用什麼字開始,來代表經典?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如是,是信成就;我聞,是聞成就。信成就,你想要學佛法,必須要有信心,若你沒有信心,就不能學會佛法。所以一定要具足真正的信心,這是學佛法最主要的條件,必須要有信心。
如是之法,是說像這樣的法,是可信的;不像這樣的法,就不可信。也就是說正法,就可信;邪法,就不可以信。如是,是指法之辭,指明這個法。如,是「不變」的意思;是,是「無非」的意思,沒有不對的。
所有的佛經,都用這「如是我聞」四個字開始。什麼是這四個字的來源呢?這四個字,是釋迦牟尼佛告訴阿難尊者的。在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時,阿難尊者雖然已證二果,但還是感情用事,聽說他哥哥要入涅槃,他就留也留不住﹣﹣知道他請釋迦牟尼佛不入涅槃,也辦不到。辦不到怎樣呢?哭!就哭起來了。這證果的聖人,也會哭!他哭得鼻涕一把,眼淚一把的,什麼也都忘了。為什麼?因為他對佛太愛慕了!你看《楞嚴經》,阿難尊者為什麼出家?就因為看佛「相好光明,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生了愛欲心:「喔!佛的相這麼好,我時時刻刻都跟著佛、侍候佛,幫他做苦工,也都願意。」就因為這麼一種愛心出家,所以釋迦牟尼佛這回入涅槃,他所愛的要沒有了,就哭起來。
你們知道,阿那律尊者是個沒有眼睛的人;不是沒有天眼,是沒有肉眼,他的肉眼瞎了。你們大約都有這種感覺:瞎子心裏特別清楚;他眼睛看不見,但是心裏很明白的。因為眼睛看不見東西,就不打那麼多妄想,所以腦筋就非常清楚、非常清醒。這時,阿那律尊者也知道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就給阿難尊者出主意。他看阿難尊者哭得這麼厲害,和他說旁的,也不會停止他的哭。就說:
「喂!阿難!你哭什麼?」
「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你怎麼教我不哭啊?沒法子不哭的。」
「唉!你現在有很要緊的事情應該辦啊!你光哭有什麼用!」
阿那律尊者這樣一講,阿難尊者也就頭腦稍微清醒一點,不哭了,說:「哦!有重要的事情?什麼重要的事情?」想一想,又想不起來;因為他頭腦哭昏了。阿那律尊者就說:
「釋迦牟尼佛要入涅槃,將來要結集經藏;佛所說的法,要用什麼字,做經的開始呢?」
「這是應該的。這件事是對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情啊?」
「現在佛在世的時候,我們是依佛而住;佛入涅槃,我們到什麼地方去住啊?我們現在是佛帶著我們化齋來吃飯;佛入涅槃,我們還以誰為首?誰是我們的教主呢?」阿難尊者一想:
「哦!這件事也很重要的!你若不告訴我,我現在都糊塗了,什麼也想不起來的。還有沒有什麼事情呢?」阿那律尊者又說:
「佛住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我們又以誰為師呢?我們應該舉出一個首領,一個代表,大家都要聽他的教化。我們以哪一位做我們的師表啊?」
「哦!你講這個,也是重要的,這是第三個。還有沒有啦?」
「第四,現在佛住世,有一些惡性的壞比丘,佛自己可以制伏;佛入涅槃之後,惡性比丘怎麼治理呢?是不是惡性比丘又犯戒,就用火燒了?還是有其他的方法呢?」
「哦!這個也是很重要的。還有沒有什麼問題?」
「沒有了!我的問題都已經告訴你,你自己還有沒有什麼問題?自己再想一想!」
「我也沒有問題,這四個就夠了!」於是阿難尊者把眼淚擦乾,慌慌張張跑到釋迦牟尼佛住的房子裏說:「世尊!您老人家就要入涅槃,我現在有幾個問題,要請問您該怎麼辦理?」
「什麼問題?你說啦!」
「佛在世的時候,這惡性比丘,佛能降伏;佛滅度之後,怎麼辦呢?哦!這是第四個問題,我不應該先問,但是也可以做第一個,請佛您先答覆我!」
「惡性比丘怎麼樣調伏?你就要默擯。」「默擯」兩個字,什麼叫默?就是不和他講話。什麼叫擯?就是人人都不和他講話,他就受擯斥;受擯斥,自己覺得沒意思,就走了。這叫默擯,也就是遷單。遷就是(搬家);遷他的單。單,就是sleeping bag(睡袋)之類的。佛說:「還有什麼問題,你快講吧!」
「現在佛住世的時候,我們以佛為師;佛入涅槃之後,哪一個是我們的師父啊?我們是不是要另外再找一個師父來拜呢?」
「不必!我入涅槃之後,你們就以『戒』為師,以波羅提木叉做你們的師父。是凡比丘,出家之後,就要學習戒律,以戒為師。」這第二個問題,也解決了。
「我還有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因為佛住世的時候,我們和佛在一起住;佛若不在世的時候,我們也沒有地方住了。怎麼辦呢?我們住到什麼地方去啊?」
「我入涅槃之後,你們依『四念處』而住。四念處,就是身、受、心、法。身,就觀身不淨;受,就觀受是苦;心,要觀心無常;法,要觀法無我。你若用這四種的觀想,就可以得到定;所以你們要依四念處而住。」
「我還有一個問題。這個問題,是特別重要的,比前面那幾個問題都重要。」「什麼問題這麼的重要啊?你可以講啦!」
「佛這一生之中所說的法,等佛入涅槃之後,我們要結集經藏,編輯經典;經典一開始,應該用什麼字樣,來代表經典呢?」
「哦!這個問題啊!你應該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來做經的開始。」所以,是凡佛經都用「如是我聞」。就是說﹣﹣這種法,是我阿難親自聽見的,不是旁人告訴我的;不是我在路上走,有一個人告訴我:「某某地方有位佛,在那兒講經說法,那個經說的是什麼什麼……」不是那個樣子,不是道聽而塗說,是我阿難親自聽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所以用這四個字。
「如是我聞」四個字,有三種的意思:第一是異外道,第二是息爭論,第三是斷眾疑。
一、異外道。什麼叫異外道呢?外道所有的經典,一開始用「阿、嚘」兩個字。阿是「無」,嚘是「有」;一開始就說「無有」,或者「有無」。外道用兩個道理來說一切萬物,這是他們的宗旨和見解,一個就是「有」,一個就是「無」;有就是「常」,無就是「斷」。說無論什麼事情,不是「無」,就是「有」;不是「有」,就是「無」。總而言之,出不了這「有、無」兩個字,也就是出不了「斷、常」兩種的見解﹣﹣一種「斷見」,一種「常見」。現在這「如是我聞」,也不是斷見,也不是常見;也不是有,也不是無。非有非無,這是個中道;非斷非常,這也是個中道。這是「異外道」,和外道的見解不同。
二、息爭論。在一切的大阿羅漢裏,阿難尊者當時僅僅證得二果;以後結集經藏的時候,雖然證得四果,也是很年輕的阿羅漢。好像大迦葉、須菩提尊者,這都是年紀很長,資格也很老。以阿難尊者這麼年輕的人,陞座說法,結集經藏,恐怕大眾就來爭﹣﹣你也爭第一,我也爭第一,你也要第一,我也要first。因為第一只可以一個,不可以多;這麼多阿羅漢,給哪一個呢?給年紀老的,年紀輕的不佩服;給年紀輕的,年老的心裏也不願意;給中年的,也不知給哪一個好?所以沒有法子處理這件事。那麼用「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這也不是你的意思,也不是我的意思,是誰的意思呢?是師父所說的經典。這沒有得講的了!你也不是第一 ,我也不是第一;沒有第一,所以大家都不爭。不會有誰多看幾本書,不久他跑到第一,你就要小心一點了!你看,我說這個法,有幾個心裏知道是怎麼回事,就開顏含笑了。
三、斷眾疑。阿難尊者結集經藏、登上法座時,啊!大眾頓起三疑。這三疑,是誰起的呢?是沒證果的人起的,不是證果的人起的。這三種疑,是什麼?因為阿難尊者一陞座說法的時候,大約也很高興,一高興就現出相好莊嚴。阿難尊者本來有三十相,結集經藏的時候,一登座說法,就高興得不得了,「哦!這回我也來結集經藏,我在這兒作chairman(主席)。」他很高興時,相貌也轉了,就變得和佛的相一樣;所以這些沒證果的,就說:「哦!釋迦牟尼佛復活了,釋迦牟尼佛又給我們說法來了!」就懷疑釋迦牟尼佛沒有死,又回來了。等一等又想:「不對!釋迦牟尼佛已經入涅槃,不會再來的。哦!這是其他世界的佛,來到這兒,為我們說法來了!要不然怎麼佛相這麼圓滿呢?」又起了一個懷疑,以為他方佛來。後來又說:「不對!不是他方佛來。這位佛,相貌和釋迦牟尼佛差不多。喔!這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弟阿難尊者,轉身成佛;阿難尊者現在成佛了!」大家就生這三種的疑惑。等阿難尊者一說「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三疑頓息,「喔!這是阿難尊者聽釋迦牟尼佛說的!」這三種的懷疑都沒有了!
[ 本帖最后由 jonathan520yii 于 26-11-2007 03:07 A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地菩薩
這種穿著衣服出生的境界,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來到世界上的樣子。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十地的第一地,是「歡喜地」,得到第一地的菩薩,就非常歡喜。觀世音菩薩在第一地的時候,聽見千光王靜住如來說〈大悲咒〉之後,由一地就證到八地的果位——由初地「歡喜地」,跳到八地「不動地」。所以到八地的菩薩,才有真正的定力,才真正不動。
到歡喜地這個果位上,一切時一切處,都歡喜教化眾生。因為歡喜,第二就離垢,所以二地叫「離垢地」。第一歡喜地,還沒有離垢,就是沒有得到清淨;到二地的菩薩,就得到離垢,得到清淨。到三地,因為清淨之後,就發光,有一種光明,所以三地叫「發光地」。四地「燄慧地」,就是光明智慧比發光地又勝一步,又進一步。第五叫「難勝地」,沒有可以比得了這種的智慧。第六「現前地」,什麼現前?智慧光明,常常現前。有的有智慧光明,但不是常常現前;到第六地,智慧光明時時都現前的。第七「遠行地」,智慧光明不但現前,而且可以遍照法界,這叫遠行地。
第八「不動地」。八地以前,都還談不到真正寂光不動的定力;到第八地,就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雖然不動,可是能「八相成道,百界作佛。」那時也可以到八地的果位上,也可以現身到其他的世界教化眾生,甚至於成佛,都可以了。好像世間異人,有的一生出來,就是一個肉團;如虛老(虛雲老和尚),生出來就是一個圓ball(球),這就叫穿著衣服來的。這種穿著衣服生出來的境界,就是八地以上的菩薩來到世界上的樣子;八地以前的菩薩來到世界上,沒有這種情形。所以無論哪個地方,你遇到有小孩子,一生出來就是個圓ball(球),這都是穿著衣服來的。所謂穿著衣服,就是他很清淨的。
第九是「善慧地」,他這種智慧,最妙、最好了。第十是「法雲地」,就好像雲扶護一切眾生一樣。
心誠則靈
若生疑心,乃至很小很小的罪,也不得滅。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誦念〈大悲咒〉的人,在今生所有的希望,一切的要求,若不遂心滿願,這就不能稱做大悲心陀羅尼的神咒。但是有一點,我們先講明白──「惟除不善」。你若念〈大悲咒〉,一邊念,一邊殺人,一邊偷東西,一邊去邪婬、妄語、酒肉,什麼都做,那就沒有功效。不善,就包括你種種邪僻的行為,譬如殺生、偷盜、邪婬、妄語、飲酒,這種種都叫邪僻的行為。
除了行得不正當,還有不至誠者,你要是馬馬虎虎的念,說是我試試〈大悲咒〉,看看到底有沒有靈驗?你不試,就靈驗;若一試,就不靈驗。為什麼?佛菩薩不是要你來試驗的。佛菩薩可以試驗眾生,眾生不可試驗菩薩。所以你要是想試一試看,那就是不至誠;不至誠,也就沒有靈驗。
若於咒生疑,說:「這個咒,是不是這麼靈驗呢?是不是這麼妙啊?這個咒,說是這麼有感應,但是我也沒看見,究竟真的?假的?」對這個咒就不信了。你這一不信,怎麼樣啊?就完全不靈。為什麼?你信不住這個咒嘛!譬如我們託朋友辦一件事,都要相信朋友;如果不相信他,他也不會替你做事的。這個咒也是這樣,若生疑心,乃至很小很小的罪,或很輕的罪業,也不得滅。所以這是最要緊的!
於咒生疑,就是說你不聽咒上所說的道理,不依教奉行。譬如觀音菩薩叫你每天誦滿五遍,你不誦五遍,誦四遍:「啊!少誦一遍,不要緊的,咒多少都一樣的。」今天懶惰,誦一遍算了;明天勤勉一點,念一百遍。好像你吃飯,今天吃二十碗,明天一碗也不吃。一碗不吃的時候,就餓得不得了;吃二十碗呢,就撐漲得不得了。念〈大悲咒〉,雖然沒有這個形相,但也是這樣,你念五遍,就每一天都要念五遍;你不要念六遍,也不要念四遍,要有一定的。
說:「那我記不清楚,不知道有沒有念五遍?我好像念了四遍。」那你根本就沒有念,你記不清楚嘛!記不清楚,你一遍都不成立的;就在這個地方,必須要記得清清楚楚。說:「我念咒就入定,一念咒,就睡著了,那算不算呢?」那也不算,或者說:「我一修法,眼睛就睜不開。」那也不算,因為你念得顛倒不清楚。這必須要清清楚楚的,依法而修。
生少疑心就是說,「我做一點壞事,不要緊,這咒神不知道的。我現在沒念咒,咒神沒有跟著我來,我就喝一點酒,大約沒關係吧!」這就是生少疑心,對咒沒有信心。
對咒有信心呢,就是絲毫都不懷疑,循規蹈矩,依法修行。若生少疑心,小罪、輕業都不消滅;況且重罪,更不能消滅了!然而你的重罪,雖然不能即刻消滅,但是還可以遠作菩提之因;將來不知道哪一個大劫,你這菩提種子就會出來。你種上菩提因,將來就會生菩提芽,結菩提果。所以因種下去,早晚是會生出菩提芽的。
世界無量無邊
在月球之外,還不知道有多少個月球呢!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什麼叫三千大千世界?什麼叫一個世界?一個須彌山、一個四天下、一個日月,叫一個世界。一千個須彌山、一千個日月、一千個四王天,這叫一個小千世界。聚集一千個小千世界,叫一個中千世界。再聚集一千個中千世界,叫一個大千世界。因為三次都說「千」,這叫三遍言千,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你看這有多少?我們現在從這兒到月球去,以為不得了;其實在月球之外,還不知道有多少個月球呢!無量無邊那麼多!你到這個去,那個你還去不了呢!等你都去了,這個世界又完了。
三千大千世界,雖然有這麼多的日月,這麼多的須彌山,但是也有很多黑暗幽隱的地方。這些人所看不見、聽不見,沒有光明的黑暗地方,就是三塗——地獄、餓鬼、畜生;又有的說,血塗、刀塗、火塗。總而言之,這三種都是不好住的地方。雖然不好住,但是還有一類的眾生,因為自己的業報所現,一定要住在這種地方。
那麼在這個黑暗的地方,永遠也看不見天日,但是他們若聽見〈大悲咒〉,就離苦得樂了。所以三惡道的眾生,聞到〈大悲咒〉,也會得到利益。
神,無所不在
你若得天眼通,就知道一切時一切處,都有神在那兒管理著。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凡是河,都有一個神管著,不過普通人不知道。你若得天眼通,就知道一切時一切處,都有神在那兒管理著。
佛有個弟子叫畢陵伽婆蹉,已證得了阿羅漢果。他過河的時候,就叫河神說:「小婢,住流!」婢,就是給人做工的女人;小婢,還是個小工人,不是個大工人。他走到這兒叫河神:「小婢,住流!」說你不要流水。為什麼要住流呢?你不流水,我好過去;因為證阿羅漢果的人,可以隨便走到有水的地方,叫水不流動,他就走過去。左一次,過河的時候這樣叫;右一次,也這樣叫。
河神就不高興了,就到佛那兒控告他,說:「世尊!您這個徒弟一點都不守規矩,說話一點都不禮貌。見到我,他不但不客氣,還叫:『小婢,住流!』他不應該這麼叫我啊!怎麼可以叫『小婢,住流!』呢?」釋迦牟尼佛說:「那好!等他回來的時候,我叫他向妳認錯。」
等畢陵伽婆蹉尊者回來,釋迦牟尼佛就說他:「你為什麼走到河邊上,叫河神『小婢,住流』呢?你不應該這樣子粗氣!這麼樣子講話,一點禮貌都沒有!」釋迦牟尼佛又說:「畢陵伽婆蹉!你去向河神認錯,自己賠個不是!」畢陵伽婆蹉尊者就去了,對河神說:「小婢,莫怪!」本來河神就不願意聽「小婢」這個名字,他還說:「小婢,莫怪!」
釋迦牟尼佛和當時那些大阿羅漢也都笑起來。笑什麼?因為他去向人認錯,還叫人家「小婢,莫怪!」本來就因為叫小婢,人家不高興;現在他還叫人家說:「小婢,妳不要怪我,是我不對!」自己不對,你或者應該叫「河神」,或者「尊神」,或者叫她一個其他的稱呼;但他不這麼叫她,還叫她「小婢」。
為什麼他向她認錯,還叫她「小婢」呢?因為在過去五百世,這個河神都是做畢陵伽婆蹉尊者家裏的小婢,就是小工人。他這麼叫慣了,因此今生雖然證了阿羅漢果,他這個習氣,還認為她是他的小工人;所以見著她,就叫她「小婢」,有這種因果。
由這件事情證明,任何地方都有一種神,不過這個神,不是人可以看得見、碰得見的。你開五眼六通,可以看得見;若沒有,就見著,也不認得、不知道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受十五種惡死
就因他念〈大悲咒〉,所以毒不死他...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念誦、受持《大悲心陀羅尼經》、〈大悲咒〉的人,能得到十五種好處,不會受到十五種的惡死。惡死,就是死得不吉祥,死得不好,死得意外。而誦持〈大悲咒〉的人,就受不到十五種的惡死:
一、不令其饑餓困苦:你若誦持〈大悲咒〉,就不會飢餓,沒有飯吃而餓死了。困苦,就是一切事情都非常的艱難;苦,就是沒有快樂。人有餓死、凍死,或者有種種困難而死的,你不受這種種死。
二、不為枷禁杖楚死:枷,就是披著頭枷。在美國不知道有沒有這種刑具?在中國以前有枷,披到犯人的脖子上去遊街,叫大家看這是犯罪的人。禁,是圈到監獄裏,禁閉起來。杖,就是棍子;若犯罪就用杖來打腿,幾乎把腿都打斷。楚,是用杖責打;也可說是痛楚,因為用杖打,身上就痛。有的長期帶著枷,有的被杖楚打死。你要是能誦持〈大悲咒〉,不會有這種的死亡。
三、不為怨家讎對死:我們在世界上,誰都有冤家對頭。所謂怨家,就是大家沒有緣,有怨、有冤;冤家呢,互相冤枉,好像心裏總有一口悶氣,發散不出來。總之,有一股怨氣,互相你仇視我,我仇視你,這叫讎對。讎,和「仇」字一樣的,就是仇恨;大家有事情,與人過不去,互相讎視。
四、不為軍陣相殺死:誦持〈大悲神咒〉的,就在兩軍陣前和人作戰,也不會被打死的。所以你若訓練一班兵,教他們念〈大悲咒〉,衝鋒作戰都不會被打死的。雖然話是這麼說,你要是用〈大悲咒〉訓練一班兵來作戰,雖然打不死,但是也打不勝!因為菩薩不願意人作戰。
五、不為虎狼惡獸殘害死:不會被虎、狼,或者其他的惡獸,把你咬死、殘害。
六、不為毒蛇、蚖蠍所中死:蚖,是黑色的蛇;蠍,是蠍子。這種種東西,都是有毒的,中這些毒,都會死的。但是你誦念〈大悲咒〉,就不會被毒死。
七、不為水火焚漂死:就是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八、不為毒藥所中死:菩提達摩祖師吃了毒藥,吐出來就變成蛇;這是用蛇毒來毒他。你要知道,就因他念〈大悲咒〉,所以毒不死他;但是毒了六次,以後他想:「何必這麼麻煩?令人對自己生出這樣的惡心!」於是就假裝被毒死。實際上,菩提達摩祖師沒有被毒藥所中死。為什麼?因為他念〈大悲咒〉。
九、不為蠱毒害死:在南洋一帶,新加坡、馬來西亞、越南、泰國等地方,甚至於中國的廣東,都有這種蠱毒。被人下了這種蠱,即使只吃了一個很小的東西到肚裏,就可以長得很大,把你漲死。這種蠱毒很厲害、很厲害!蠱有很多種。
十、不為狂亂失念死:不為發狂,或者頭腦不清楚,而失念死。
十一、不為山樹崖岸墜落死:不會被樹砸死,或被山上滾下的石頭砸死,也不會被牆砸死。
十二、不為惡人厭魅死:惡人魘魅,就是他有邪咒,好像摩登伽女的媽媽﹣﹣黃髮外道用的咒。惡人用惡咒來咒咀你,令你頭腦不清醒,使你沒有什麼知覺,不能有主宰力,你就跟著他轉,跟著他跑,甚至令你死。
十三、不為邪神惡鬼得便死:你誦持〈大悲咒〉,邪神惡鬼沒有機會令你死,你不會被邪神惡鬼害死。
十四、不為惡病纏身死:不會有惡病。就是很嚴重的病,或者癱,或者不能動彈,或者有治不好的病,例如生cancer(癌症)。
十五、不為非分自害死:就是不會自殺。非分自害,就是自殺﹣﹣或者服毒、懸樑、跳井、跳海,或者是自己不願意活著,用種種方法把自己殺了。
得十五種善生
我沒念〈大悲咒〉,覺得好飢餓,覺得不夠睡!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念〈大悲神咒〉,不但不受十五種的惡死,而且得十五種的善生:
一、所生之處,常逢善王:所生的地方,常逢也是修五戒十善的國王。
二、常生善國:你所生的國家,不會有刀、兵、水、火、戰爭、瘟疫;一般的人民都非常良善,和平共處,不互相殘殺。
三、常值好時:你所生的時候,也非常太平,沒有兵荒馬亂、戰爭之類的。
四、常逢善友:你常常遇到好的朋友,教你學習佛法、修行。
五、身根常得具足:你若常念〈大悲咒〉,眼、耳、鼻、舌、身、意六根,都非常圓滿,非常美麗。
六、道心純熟:純,就是不雜;你的道心,純一不雜;熟,是成熟。道心純熟,就是你修道的心,既堅固,又已經要成熟。
七、不犯禁戒:你修道受什麼戒,不會犯禁戒。叫你不要做這件事情,你去做,這就犯禁戒。
八、所有眷屬,恩義和順:你家庭裏所有的眷屬,都互相感恩報德的﹣﹣你對他好,他也對你好,沒有自私自利的心。
九、資具財食,常得豐足:你所有的財寶、用具,都會不缺,常常得到豐足。
十、恆得他人,恭敬扶接:誰見到你,誰就恭敬你,幫助你。
十一、所有財寶,無他劫奪:沒有他人來搶你、奪你所有的財寶。
十二、意欲所求,皆悉稱遂:你求什麼,都是滿願,稱心如意的。
十三、龍天善神,恆常擁衛:天龍八部、一切善神,常常擁護你、保衛你。
十四、所生之處,見佛聞法:你生到什麼地方,都見佛聞法。雖然佛入涅槃,我們現在能見到佛像,這也是見佛;能聽佛法,這也是聞法。
十五、所聞正法,悟甚深義:你所聞的是正法,也能明白很深的道理。
若有誦持大悲心陀羅尼的人,得以上所說的十五種善生。所以應該常常念〈大悲咒〉,切記不要懶惰!切記不要貪著睡覺,貪著吃東西。
若你念〈大悲咒〉,能像貪著睡覺、貪著吃東西那麼注意就好了──「我沒念〈大悲咒〉,覺得好飢餓啊!我沒念〈大悲咒〉,覺得不夠睡。」以念〈大悲咒〉作為睡覺;以念〈大悲咒〉作為吃飯。你不要懈怠!不要懶惰!若你能以好吃飯的心,改變成好念〈大悲咒〉;好睡覺的心,改變成好念〈大悲咒〉,你看妙不妙?
出玄入牝
上座啊!你現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你還找什麼房子?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以前有個老修行,就修「出玄入牝」的功夫。什麼叫出玄入牝?就從頭頂上,有個小人可以出去,又可以回來。回來,就叫牝;出去,就叫玄。
他各處去參方修行,這一天走到一個廟上;廟上有個老師父帶著一個小沙彌修行。出玄入牝的老修行,天黑到廟上借宿。他晚上打坐,用出玄入牝的功夫就出去了。出去,到日本玩一玩,又到德國、澳洲,都去玩一玩,啊!這些地方,外國人講話,雖然聽不懂,但是他看得很清楚。他儘掛著出去各處看,看樣子或者到美國也來過。他看美國,啊!這金門橋修得是不錯的,工程很大,在橋上玩一玩,就忘了回去。
天亮之後,小沙彌和老比丘準備吃早飯,老比丘說:「叫住宿的老修行來吃飯!」小沙彌到那兒一看:「哦!老修行坐著死了!」就回去對老比丘說:「啊!師父!昨天晚上住宿的人,已經死了!」老比丘去一看,果然死了。因為出玄,他出去了,裏邊就沒有呼吸氣,和死人一樣。老比丘說:「哦!死了!好了!那我們用一把火,把他燒了。」於是就點著火燒了。
老修行也不用坐飛機,到各處旅行,大約玩夠了,就回來;一找,找不著自己的「房子」。自己房子沒有了,到處找也找不著,在晚間就作起怪來,大聲喊著:「你把我的房子放在什麼地方啊?把房子還給我啦!」老比丘和小沙彌一聽:「誰講話呢?」他們雖然是修道的人,但沒有五眼六通;若有五眼六通,就可以看一看,知道是住宿的老修行回來。
那麼看不見,聽有人這麼講,就說是鬧鬼:「哦!這是鬧鬼啊!那天晚上來的老修行,現在回來要房子。」第一天就在晚間鬧,第二天呢?天一黑,就鬧起來;以後天天,甚至於白天,都來要房子。大約鬧了有一個多月,一天到晚都來廟上要房子,吵得老比丘和小沙彌就生了恐懼心,說:「哦!廟上也鬧鬼,我們快搬家吧!不要在這兒住!」他們也要搬家了。明天就要搬家,晚間又來一個借宿的和尚,要在這兒住下。老比丘叫小沙彌說:「你去告訴他,我們現在不留人住宿!這個不得了,我們太麻煩了。」小沙彌就說:
「您到旁的地方找宿去吧!我們現在不留人住宿。」老修行說:
「哦!你現在不留住宿?以前你一定是留人住宿過。現在為什麼你不留了呢?你可以告訴我嗎?」
「哦!因為以前有一個老修行在這兒住,住完就死了。死了,我們就把他的屍首燒了;現在他天天回來要房子。所以我們現在不留人住宿,我們也要搬家了。」「哦!是這樣子;這不要緊!我可以治鬼,我可以幫你的忙,把鬼降服了。」小沙彌一聽說他會治鬼,說:
「那我回去告訴我師父一聲,看看我師父怎麼說。」回去就和老比丘講:「來的這個老修行,說他能治鬼。他要住一宿,可不可以?」
老比丘說:「嘿!他說他能治鬼,他是騙人的呢!我們出家人都治不了鬼,他和我們一樣,他怎麼會治鬼呢?啊!不管他治不治,我們留他住一宿再說吧!」這個意思,也就是試一試。他若能治,更好;不能治,只住一宿。於是把這個老修行留下。
老修行說:「以前的老修行在哪個房子死的?他現在要房子,他在什麼地方出來要房子?」
老比丘就說:「他在西廂房那兒住的,第二天就死了。以後總鬧鬼,回來說要房太陽一落,他就會來,你怎麼辦呢?」
他說:「這容易!你給我預備一缸水,要很大的缸;再給我點著一堆火在我住的房子裏。你就這樣做!」
等到天一黑,以前出玄入牝的老修行來了,說:「啊!你把我的房子弄到什麼地方去了?快把我房子找來!」所謂他的房子,就是他的身體。
這會治鬼的老修行就說:「你的房子啊?你的房子在那水裏哪!你到水裏去找。」於是老修行就跑到水缸,鑽來鑽去各處找,說:「沒有啊!」「沒有啊?你的房子在那火堆裏呢!你到火堆裏找一找。」老修行又跑到火裏去,跑出跑入的,在那一堆火裏,也沒找到他的房子,說:「也沒有啊!我的房子也沒有在火堆裏。」
老修行就說了:「啊!上座啊!你現在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你還找什麼房子?」說這麼兩句話,這個人:「哦!」哈!開悟了。
由此之後,就不鬧鬼,老比丘和小沙彌也沒有搬家。這是修出玄入牝的危險。出玄入牝,雖然可以到各處去玩,你若不遇到行家﹣﹣行家,就是懂道理的﹣﹣就以為死了,把你身體燒了,那你就找不著房子。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惡病纏身死
你若依照我的辦法去做,我保證你不單一百天之內;
在這一百天之外,都不會死的。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香港一個很有名的和尚,生cancer ( 癌症 ) 一年多死了,這是惡病。我相信他不信〈大悲咒〉!他教人家修行,自己不怎麼樣注意修行,所以就生cancer。我告訴你們!這個人在香港專門好沽名釣譽;在香港各處宣傳,就說度輪法師是他的徒弟。根本沒有這回事,不是的。我和他風馬牛不相及,根本相離有幾千里路!
我在東北的時候,他根本不認識我。在香港,因為信仰我的人很多,他就對所有的人說,我是他的徒弟。很多人相信我,他要是我的師父,人人當然對他更加恭敬;就好像有位法師,說虛雲老和尚是他徒弟一樣的。以後在很多情形之下,他就生了cancer。
這要從有一個姓張,名玉階的人說起。這個人生cancer,請了六個最高明的醫生,這些醫生斷定他說:「一百天之內,一定死的,不能活。」張玉階在五月十八那天,就皈依我;皈依我之後,我告訴他做點功德。我說:「你若依照我的辦法去做,我保證你,不單一百天之內,在這一百天之外,都不會死的。但是你要依我的辦法去做!」
怎樣做呢?當時從大陸到香港的出家人,有三、四千個,我告訴他:「你每一個人布施二十塊錢、一匹花旗布 (一匹布,可以做很多衣服的 )。你若這樣和所有的出家人結緣,我就保證你不會死。」他答應去做,又說如果一百天內不死,就布施我二十萬美金。他在香港的錢有幾千萬,很多錢的,他要從中布施出二十萬美金。
到了一百天,果然沒有死。在這期間,有位和尚就幫這個人拜懺,拜什麼懺?每個星期拜《藥師懺》。過了一百天沒有死,那位和尚就對這個姓張的說,是他拜懺的功德。因為這個人有錢,要是沒錢的人,那位和尚根本就不會幫他拜懺的。張玉階在我這兒,連一塊錢也沒出;那位和尚那兒幫他拜懺,他送了五千塊錢。那位法師對他說:「用這五千塊錢給你拜懺的功德,你才沒有死。」
他又活了八年。這一年正月間,過年的時候,我就對大家講:「今年,張玉階再有事情來求我,他就在我門口跪三年,我都不管他!因為我等他八年,他發的願沒有做。」但是我不能把這當帳去要:「你不死,要給二十萬塊美金!」因此我說:「我等他八年,他不發心;從今天開始,以後他再有什麼事,我都不管!」
我講了之後沒有好久,張玉階就病重,又不得了了。叫他家裏去找我,多少次我都不見,連門都不讓他們進,不開門的。你來見我,我不見你!在香港,任何的出家人都做不到的──這麼有錢的人來見,還不見呢,這簡直是……!所以我受很多人批評:「真是太不懂佛法!啊!人家去見他,都不見!」
有一次,他送兩佰塊錢給我,我把錢丟到門口外邊去。所以,在那位和尚那地方的出家人,儘量來破壞我,批評我說:「他,他不是個出家人!人家供養他錢,他都不要,給人丟到外邊去,哪有這個道理?太......不近人情了!」大約三個月吧?張玉階因cancer病就死了,接著那位和尚也生cancer,這時候誰給他拜懺,也拜不好。他能幫人家拜懺拜好,現在所有香港的和尚替他拜懺念佛,都不好,都不靈;經過一年多,我這個假師父就死了。這叫惡病纏身死。
六變震動
眾生業力太重,就會發生變故。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六變震動,是震、吼、擊、動、湧、起。
震,是震動;吼,是吼叫;擊,是互相撞擊;這是屬於聲的動。
動,就是向上動;湧,是湧現,也就是往上面湧的意思;起,是起來;這三種屬於形。
由這六種震動,又可以變出來十八種的震動。
地震有種種的原因:
一、世界上有人成佛,會大地六變震動。
二、有證果的阿羅漢,也會有六種震動。
三、諸佛菩薩說大乘經典,地也會六種震動。
以上是屬於善的方面,還有:
一、魔王出現,也會地震;因為魔王用他的魔力,也可以把大地變成六種震動。
二、有天災人禍。眾生的業感,地上發生很多災害,這也會地震。
三、天地發生災變,也會地震的。
地震有的好,有的不好。前三種,對人類不會有什麼害處;後面這三種,對人類就有害處。
可是地震的災害,方才講過,這是看眾生的業感;眾生業力太重,就會發生變故。可是雖然這樣講,在應該發生災害的地方,有聖人出世──或者有佛、有菩薩、有阿羅漢,這地方的災害,也就可以轉移到其他的地方;也可以從大的災害,變成小的災害,從小的災害,變成沒有災害。所以世間的事情,沒有一定的法。
這是地震大略的意思,有這種種情形;要是詳細說起來,在微細裏,又有微細的關係,原因很複雜的。
什麼是大悲咒?
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什麼叫大悲心陀羅尼呢?我告訴你:「大慈悲心是!」大慈悲心,就是大悲心陀羅尼。慈能予樂,悲能拔苦;你若存著大慈悲心,這就是〈大悲咒〉。聽見了嗎?大悲心就是〈大悲咒〉,〈大悲咒〉就是大悲心。
你有大悲心,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大悲心,就是沒念〈大悲咒〉。你天天從早晨念到晚念〈大悲咒〉:「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但你若沒有大慈悲心,那就不是念〈大悲咒〉;你就是沒念〈大悲咒〉,但你儘存著大慈悲心,那也就是念〈大悲咒〉。明白了嗎?所以念咒,若存慈悲心,才是真念咒呢!
什麼是〈大悲咒〉?「平等心是!」最平等心,沒有分別心。平等,就是無黨無偏,這種心就是〈大悲咒〉。你念〈大悲咒〉,若儘存著一個私人結黨的心:「這個人是我的兄弟,我就和他近一點;那個人是我的朋友,我就和他親一點;哦!那個人我不認識他,我就和他遠一點。」這就不平等。
平等,兄弟也是平等,不是兄弟也是平等;朋友、兄弟、一切一切人,都是平等待遇,都一樣的。我對我兄弟好,對一切人,也都當我兄弟這麼看,這就是平等心 。我對父母孝順,對一切老人也都當父母那樣看待,那樣觀想,都要對他們孝順,這也就是平等心。這平等心,總而言之,就無黨──沒有個黨派,無偏──不偏私的平等心。你有了平等心,這就是念〈大悲咒〉;你沒有平等心,就是沒有念〈大悲咒〉。
什麼是〈大悲咒〉?「無為心是!」無為什麼?叫你無為那些邪事、邪念、邪知邪見;叫你不要做那些壞事,這叫無為心。你不要做壞事,就是念〈大悲咒〉;你要是一邊念〈大悲咒〉,一邊還做壞事,那就不是無為心,也是沒有念〈大悲咒〉。
什麼是〈大悲咒〉?「無染著心是!」無染著心,就是心清清淨淨,沒有一點雜念、妄想、邪念、欲念,尤其是婬慾的念頭。你沒有婬慾的念頭,就是無染著心;有婬慾的念頭,就是有所染著。
莫生染污心
你要知道,這妄想一打,就是個染污心,就不是大悲心。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念〈大悲咒〉、修持大悲法的人,切記不要生那種desire ( 欲念 ) 的妄想。護法善神都跟著修持的人,你一生那種的思想,他都知道:「這個人……,嘿!我不可以保護他!這麼樣子!這麼搞法!這怎麼可以呢?」所以你們修法,不可以打妄想;不可以又想這個女朋友,那個 boy friend ( 男朋友 ),不可以的。
你想這個,金剛藏菩薩就拿起寶杵打你,你就該頭痛,再不就該身體也痛。你若頭痛,或者覺得身體不舒服,那就是被金剛藏菩薩打了,說:「你……太不守規矩!你這個東西真可惡!混帳!」你小心一點!不要再馬馬虎虎的,一邊誦〈大悲咒〉,一邊起邪知邪見、打妄想,那是不可以的!你心裏這一動念,護法菩薩就知道了;因為護法菩薩有五眼六通,他看見你的身體,就像看玻璃一樣的,從外邊看到你裏邊。
你不要說:「我心裏想什麼,他怎麼會知道?」他若不知道,他就不叫佛,不叫菩薩,不叫護法!所以你不能欺騙他。你不可以存有僥倖的心:「啊!不要緊的!打個妄想,大約沒有什麼問題。」你要知道,這妄想一打,就是個染污心,就不是大悲心。
真誠無疑
若想有真正的感應,就要沒有一點的疑心。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談到金剛護法,每一位金剛,都有他的神力,所謂各有所長;護法呢,也是每一個有每一個的長處。什麼長處呢?譬如,這個護法就發願說:「若有人能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我就常常保護著他,即使我護法的生命沒有了,也要保護這個持咒的人。」
有的就發願說:「有人念〈大悲咒〉一個字,或者一句,我就永遠來擁護他,保護這持咒的人。」有的護法就發願說:「不要說他念〈大悲咒〉,就他聽見〈大悲咒〉的名字,我也就保護著他,令他所求如願,所欲遂心。」所以每一位金剛護法所發的願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個。什麼呢?就是擁護持〈大悲咒〉、聽聞〈大悲咒〉、對〈大悲咒〉有真正信心的人。
經上說若「生少疑心者,必不得果遂也」,你要是有一點點、一根頭髮這麼多的懷疑心,也得不到、達不到你這種願望;所以必須要真了。我常講:
婬欲火滅邪心除
天天至誠懇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婬欲心就消滅了。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末法時代,諸惡充滿,這五濁惡世就亂糟糟的,佛法也滅了。這時候,「婬欲火盛心迷倒」,就像現在一般人,婬欲心比學佛法的心要重。他沒有說我天天研究佛法,研究了又研究;睡不著覺,我就來研究佛法;或者醒著的時候,我更應該要研究佛法。不是的!睡不著覺,就生出一種婬欲心,總覺得研究佛法沒有什麼意思。一生出婬欲心,覺得:喔!這是非常地非常的妙了。他認為這個是妙,就是一種無明把他支配得心迷倒了。觀音菩薩早就知道末法的人是這樣,這個心迷亂顛倒。迷,就不清楚了。
好像某某人,見到他女朋友,啊!就不得了了!這個時候,就忍耐不了了。這就是心迷倒了!confused ( 迷亂 ),很奇怪的。或者做太太的,就偷偷摸摸到外面找其他的男人,找情夫;或者做丈夫的,就偷偷摸摸到外面去找女人,找情婦。就為了婬欲火的發洩,到外邊去貪染。
白天想這個事情,晚間也想這個事情,這個不正當的邪思,一時一刻都不停息。你們都知道的,有的到教堂去,不是去做彌撒,就是到那個地方想找一個對象,男的、女的都有這種思想。有的到學校去,不是讀書,也就到那個地方去找一個對象。婬欲火盛,暫時間也不停。
在這個時候,要是能稱念〈大悲咒〉的話,你的婬欲火也就一點一點地滅了,邪心也就一點點地除去了。講到這個地方,無論我們男的、女的,婬欲心如果太盛了,可以天天至誠懇切念〈大悲咒〉;久而久之,婬欲心就消滅了,你那個邪知邪見也就除去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才是真正一個誦持陀羅尼者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你要是單單記得〈大悲咒〉,單單學過〈大悲咒〉,而不誦不持,這是沒有用的!你必須要誦。誦,就是離開書本來誦念〈大悲咒〉。持,不是今天誦念,明天就不誦念,後天又誦念了;這個持,就是持續不斷的意思。你今天念一百零 八遍,明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後天也要念一百零八遍,天天這麼繼續不間斷的,這叫誦持;你要是間斷,就談不到誦持了!
說:「我記得了,我是心裏也記得,我不念它。」那是沒有用的,必須要「朝於斯,夕於斯」,早晨也是這樣修行,晚間也是這樣修行,不間斷的,絲毫都沒有懈怠心,沒有懶惰心,這才是誦持陀羅尼。
這個陀羅尼,就是總持〈大悲咒〉。總持,總一切法,持無量義;也就是總持你的身、口、意三業不犯。你身不造殺、盜、婬,心不生貪、瞋、癡,口不起惡口、妄言、綺語、兩舌;這叫身、口、意三業清淨,這才是真正一個誦持陀羅尼者。
藥王藏
世界有八萬四千種病,〈大悲咒〉悉皆治之,但是你要誠心誦持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大悲咒〉是治世界一切疾病的,世界有八萬四千種病,〈大悲咒〉悉皆治之;但是你要誠心誦持,才有這種功效和力量。若不誠心誦持,平時也不誦,也不持,等到有病的人來了,你說:「哦!我給他念一遍〈大悲咒〉,來治他的病。」念一遍?你念十遍也沒有功效!必須要平時修大悲法,誦持〈大悲咒〉,到用的時候才靈驗,才有力量。
你平時若不修不誦,說是:「我拿來現用,我現想起來才念。」那麼功效也會有的,只是沒有那麼大。就好像你平時不造個井,等到渴了,想起喝水說:「我這地方沒有水,我要挖個井!」啊!你要挖個井,要等幾天才能有水。你說:「我即刻挖井,即刻就有水喝。」沒有這個道理!誦持〈大悲咒〉,也是這樣。
你若平時誦持〈大悲咒〉,到用的時候,就好像藥王藏,所有一切的藥品都在這〈大悲咒〉裏邊;你念〈大悲咒〉,一切的病痛都離開你的身邊。
大悲咒保國衛民
在有災難起的時候,這一個國家的國王,要是崇拜佛法…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假設國土有這種災難起時,什麼叫災?什麼叫難?災有三災,難有八難。
三災,就是水、火、風災。八難,難本來不只八個,有很多很多種;凡是一種不容易過去的都叫難。難,就是在這種時候很難過,所以有的時候和「劫」連到一起,叫「劫難」。
劫是梵語,本來叫「劫波」。譯成「劫」字,是「去」字再加上一個刀刃的「刃」,言其到刀刃上去;也就是說,這個劫很不容易過去,就好像到刀刃上,你要是過去呢,就要被殺了,所以這是劫難。難,是不容易過去;好像水、火、風災,或者地震、天下雹雨、地發洪水,或者瘟疫病流行,這都叫災難。
在有災難起的時候,這一個國家的國王,要是崇拜佛法,或者他受五戒、修十善、行菩薩道,用正法治國。還有寬縱人物,寬是放寬,縱是把他放了。不把人 民圈到監獄裏,叫寬縱;不把禽獸圈到籠子裏邊,這也叫寬縱。這國王不枉殺眾生,就是不隨隨便便把眾生殺了;也就是斷殺心,不殺眾生。無論人民有什麼過錯,都不責怪,原諒他,把他放了。
在七天七夜中,這位國王身也精進,心也精進,身心一起精進。精進做什麼?就日夜都念〈大悲咒〉,修這總持陀羅尼的法門,想使令國家所有的災難,無論是大難、小難,是三災八難、三災九難,或三災十難也好,悉皆除滅了。並祈求五穀豐登,五穀是所種的稻、梁、黍、麥、菽、稷之類的,所有這個國家種的穀都豐足,年成非常好,穀類都到家裏來了。老百姓沒有災難,就都得到安樂;不會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受苦不安樂。
異名同咒無非妙
你再造惡業障,就不要說一個陀羅尼,
一萬個陀羅尼,也破不了你明知故犯的惡業障!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大悲咒〉這麼妙的咒,不只是一個名,有很多的名字。好像同一個人有好幾個名字,一個叫Steve,一個叫果瞻,還有一個其他的名字。這個咒也是一樣,有種種名字。一個名字叫〈廣大圓滿咒〉,一個名字叫〈無礙大悲咒〉,一個名字又叫〈救苦陀羅尼咒〉。廣大圓滿,就是既廣大又圓滿;無礙大悲,無所障礙而又具足大悲;救苦陀羅尼,能救拔一切病苦的一個總持神咒。
又有個名字叫〈延壽陀羅尼〉,有人要死的時候,你為他一念〈大悲咒〉,啊!他就得到長命了!所以又叫長命的總持咒。還有一名叫〈滅惡趣陀羅尼〉,能把地獄、惡鬼、畜生、阿修羅,四惡趣給消滅。
又可叫〈破惡業障陀羅尼〉,它能破除一切的惡業障。可是你不要以為它是破除惡業障陀羅尼,念了〈大悲咒〉,就是儘量造惡作業,也能替我破了。我作一點,它就替我破一點;儘量作,〈大悲咒〉就儘量破,破陣似的。不是這樣!你以前有的惡業障,它可以替你破;你現在知道這個惡業障是惡業障,就不應該再造惡業障。你再造惡業障,就不要說一個陀羅尼,一萬個陀羅尼也破不了你明知故犯的惡業障!所以要明白一點。
又有一個名字叫〈滿願陀羅尼〉,你想求什麼都滿願;說:「我想發財!」那你念〈大悲咒〉,就會發財的。說:「我想要當官。」那也會滿你的願的。說:「我還有種種的,我想到雷諾那兒賭錢呢!我念念〈大悲咒〉會不會靈?我寫那個 lottery(樂透彩券)就中,寫十個字,就中九個字,或者十個字。會不會呢?」這個我不知道,I don't guarantee it(這個我不保險)。你要求正當的,我保險;求邪的,我不保險。
另有個名字是〈隨心自在陀羅尼〉,你心想什麼,就隨心自在得到什麼。最後一個名字叫〈速超上地陀羅尼〉,很快就超到十地上。
像上邊種種名字,我們要顧名思義,來照這樣來修行受持。
以毒攻毒
凡是治病的藥,都是以毒攻毒;
因為有這種毒了,那種毒就會沒有了。
◎節錄自《大悲心陀羅尼經》淺釋
前幾天果寧有親戚來,他問是不是照常講《大悲陀羅尼經》。因為他覺得《陀羅尼經》說的事情很奇怪;他怕他這一些親戚聽見,更不相信佛法,都有譭謗心。其實這種情形並沒有什麼奇怪;不過西方人沒有這種經驗,認為這是奇怪的事情。在印度和中國,對這種情形就不足為奇,因為常常都有這種情形。
例如經文上說「若有貓兒所著者」,什麼叫被貓兒著?這個世界有八萬四千種病,很多奇奇怪怪的病症,你沒有法子完全了解。貓雖然是個小東西,有的時候也會作怪,並且有這種貓神──這貓神其實是貓怪。
在東北,我遇到一隻生了一種邪病的貓;這種邪病也就是有魔,牠得了魔障病,跳上跳下,一天到晚也不停著,總是這麼發神經。這種的貓要是死了的時候,就會變成貓鬼來捉弄人,令人精神不清楚,糊裏糊塗。
因為〈大悲咒〉什麼奇怪難治的病,都可以治,所以現在就說著這個貓迷的。這種不容易治得好,因為貓像老虎一樣,在家裏養了那麼一頭小老虎,這種的鬼也不容易治的。所以必須要用一種對治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以這種的毒,來治中這種毒的人。凡是治病的藥,都是以毒攻毒;因為有這種毒了,那種毒就會沒有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3: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悲大咒通地天
〈大悲咒〉是通天徹地的,
你一念,一切鬼神也都要合起掌來,跪那兒靜聽你誦...
◎節錄自《大悲咒句解》淺釋
〈大悲咒〉根本就沒有法子講的,因為它是密語。所以我把〈大悲咒〉總起來,用四句偈說一說它的意思:
大悲大咒通地天 一百一千十王歡
大悲大慈能祛病 孽鏡一照匾高懸
大悲大咒通地天:這有大慈大悲的大咒﹣﹣咒中之王﹣﹣通地天。它通天徹地的,你一念〈大悲咒〉,天上的神,都要恭恭敬敬地來聽你誦咒;一切鬼,也都要合起掌來,跪那兒靜聽你誦〈大悲咒〉。為什麼〈大悲咒〉能降伏天魔、制諸外道?就因為他們一聽到〈大悲咒〉,就好像聽到號令,都要依照這命令去做。所以你念〈大悲咒〉,天上的天也震動了,地下的地也震動了,通天徹地。
一百一千十王歡:你每天能誦滿一百零八遍,念一千天;或者你一天念一千遍,能念一千天,那更好。一年是三百六十五天,一千天就是三年。你念三年,每天不間斷;並且你每天什麼時候念〈大悲咒〉,一定在什麼時候念,怎樣忙也念一百零八遍。念到三年的時候,地獄裏頭的十殿閻君──一殿閻羅王、二殿閻羅王,乃至十殿閻君──都生歡喜了,說:「若有一個人修大悲法,每天念〈大悲咒〉一百零八遍,再能修四十二手法,這是相得益彰,有雙倍的功效,能有這兩種的力量!」這叫一百一千十王歡。
大悲大慈能祛病:〈大悲咒〉為什麼叫〈大悲咒〉呢?因為「悲能拔苦」,它能把一切眾生的苦難都拔出來;這是「拔苦予樂」,所以叫〈大悲咒〉。拔苦予樂,主要的就是可以治病﹣﹣世界上有八萬四千種病,無論有什麼病痛,若誠心念〈大悲咒〉,病都會好。有的說:「我念〈大悲咒〉,怎麼不好呢?」因為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一定有感應的。
孽鏡一照匾高懸:在你一天念一百零八遍,念了一千天,也就是三年的時候,十殿閻君歡喜了,什麼病都可以治。這時你立了很多功;因為三年的時間,天天誦咒,而又不造業。
在地獄裏頭,就是十殿閻君那兒,有一個孽鏡臺。什麼叫孽鏡臺?你一生所造的孽,在地獄這個地方都會顯現出 來了。你所行所做,就像演電影,一幕一幕地在孽鏡裏現出來。你殺過人,在孽鏡裏就現出你殺人的情形;你偷人家東西,在孽鏡裏就現出你去偷東西;你放火,在孽鏡裏就現出你放火;或者你儘好喝酒、儘打妄語,做不正當的事,也都現出來。總之,你造什麼業就現出什麼。如果你沒有業了呢?這個鏡也就沒有任何的境界現前。
所以你誦咒的這三年,若不飲酒、不吃肉、不吃五辛,孽鏡一照,你的業障都空了;那麼在地獄裏,就給你掛上一塊匾說:「某某人誦持〈大悲咒〉,已經把他的罪業消了,所有地獄的一切鬼神,見到這個人都應該叩頭禮拜,和恭敬尊重三世諸佛一樣;也都應該保護這個人,如保護一切諸佛一樣。也應該到處告訴其他的鬼神,見到這個人,不可給他麻煩。」所以〈大悲咒〉這種力量,是不可思議的。
「唵」的妙用
〈大悲咒〉一念到「唵」字時,
一切鬼神都要合起掌來,恭恭敬敬地來聽你誦。
◎節錄自《大悲咒句解》淺釋
「唵」字譯為「本母」,本是根本,母就是母親。本母也就是「咒母」,咒母就是「佛母」,佛母就是「眾生的心母」;因為眾生的心,具足本母的這種智慧。由這咒的力量,能生出來十種法門:
一、字。
二、句。就是經典或者咒﹣﹣一句一句的。
三、觀。觀看﹣﹣你用觀察來修行。
四、智。智慧 ﹣﹣以智慧劍斬斷一切的煩惱。「智」是般若波羅蜜門,「觀」是禪波羅蜜門。
五、行。修行﹣﹣依照這個法來修行。
六、願。你要發願依照這個法來修行。
七、依教修行。依照佛教來修行。若不依照佛教來修行,你就修行像塵沙那麼多的劫,也好像煮沙成飯 ﹣﹣煮沙子想要成飯,這無有是處。可是想依教修行,你必須明白教理。
八、理。道理 ﹣﹣你若合乎佛法的妙理,才是明白;若不合乎佛法的妙理,你盲修瞎練,修到什麼時候,也是無有是處,不能成功的。
九、因。你又必須要種好因、種過善因、種過勝因、種過清淨因,將來才能結一個好果。
十、果。結一個妙果、結一個聖果、結一個究竟的覺果。
由這一個「唵」字,生出十種妙的法門來。所以你念〈大悲咒〉一念到「唵」字時,一切鬼神都要合起掌來,恭恭敬敬的,一點也不敢懈怠,一點也不敢馬虎,來聽你誦〈大悲咒〉。因此你誦〈大悲咒〉時,到這一個「唵」字,無論是惡神、惡鬼並惡風什麼的,都要守規矩了,就有這麼大的力量。
大悲療病緣各異
無論什麼事情,都有種種的因緣在裏邊幫助,才能成功的。
◎節錄自《大悲咒句解》淺釋
現在一般的出家人,有相信〈大悲咒〉的,就加持大悲咒水;人若有病了,他加持一杯大悲水,就給你喝了。喝了,有的時候病就會好了,有的時候病也沒有好,這就看你的因緣。你的因緣,飲大悲咒水病好了,你生一種信心,信仰觀音菩薩;有時又不好,就不生信心,不信觀世音菩薩。
其實,有時也不會好的,有時就會很快好,這就看你和這個病人的因緣。若和他有緣,他喝你這大悲水就會好了;若沒有緣,喝了大悲水,他也沒有信心,也不會好的。總而言之,有種種的因緣,才能助成這種法緣。你要是有修行,對方才有誠心。但你要是有修行,對方沒有誠心,喝了這個大悲水,或者就不好;或者你沒有修行,對方有誠心,喝了這大悲水,也會好的,這有種種的關係。有的是這個人業障重,你這大悲水不夠那麼大的功力,所以他喝了,病也就沒好。有的是他的業障輕,你這大悲水很有功夫的﹣﹣什麼叫有功夫?就是你常常受持〈大悲咒〉,那麼就有一種感應道交的力量,所以他的病也就會好。
所以無論什麼事情,有種種的因緣在裏邊幫助,有種種的助緣才能成功的。你不要以為我修寶缽手,我加持大悲水,它怎麼一點功效都沒有?不是大悲水沒有功效,是因為你的功夫不夠;所以它的效力,也就減少。
因為這樣,有的外道也用大悲水來給人醫病,往往還很靈,很有功力的。為什麼?有的外道有一種天魔來幫著他,這種天魔幫助這個修道的人,令一般人好相信他。這樣,他好容易把人引到天魔外道裏邊去。所以修一樣的法門,有種種的不同的情形。
我們人想要用大悲水來給人治病,這也是行菩薩道之一。可是你要行菩薩道,先要修菩薩行;你要存一個無人、無我的心﹣﹣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你不要以為:「我能替人治好病,我念〈大悲咒〉,念得非常的有感應。」不要有這麼一種心,為什麼?你有這種心,這就有所執著;有所執著,就會著魔障。你若沒有這種心,還都會有魔障的;因為一般人有毛病,都有一種或者是業,或者是魔,他的業障罩到這個地方。你教他的病好,這還沒有什麼大問題;如果他是魔障病,有魔,你想要他的病好,他這個魔就想要找你了,就會和你來鬥爭。如果你的道力不夠,就會入魔王的境界;你要是有道力,也會和這魔來結冤。結冤,他就總想要找機會來鬥爭你,令你輸給他。
過去我很歡喜給人治病,誰 有病,我一定想法子叫他的病好;但是,以後我就遇到很大的魔障。我曾經說過,在東北時,水裏的怪物就來用水淹我;沒淹死我,淹死五、六十人,房子被水給沖倒八、九百間。這還不算,以後等我從天津到上海途中,在海上那水裏的怪物,又想要把我搭的船推翻了;所以幾幾乎就給魚吃了。由此之後,我到內地就很少給人治病了。
所以治病這件事,很容易結冤,又很容易結緣。你若替人治好了病,這個人就變個方法來供養你──或者給你好東西吃,或者送給你好東西,或者供養你一點錢。這很容易化緣,但也很容易結冤;所以這裏邊有好也有壞。你若能沒有我、人、眾生、壽者,能無四相,就可以做;要是四相空不了,就很容易著魔障。想結緣給人治病,有這種種的關係。
娑婆訶
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
◎節錄自《大悲咒句解》淺釋
娑婆訶,這是很要緊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個「娑婆訶」,每一個娑婆訶,都有六種意思;所以你記得,無論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訶,就有下列六種意思:
一、成就:你念這個咒,一切所求、所希望的事情,都會成就。不成就,就是你沒有誠心;若有誠心,就會有成就。你對這個咒稍微有一點點不信心,將信將疑的,就不會成就;必須要有真信心,就會有成就。
二、吉祥:你誦這個咒,一切不吉祥的事情都會吉祥,但是你必須要真信心;若沒有信心,也不會吉祥的。你誦咒的時候信不信,菩薩是知道的;你有真信心,你有一半一半的信心,你有少一半的信心多一半的不信心,菩薩都會知道的。你想得到這一種成就,就要有信心;你想吉祥,也必須要有信心。你求一件什麼事情,譬如父親有病,希望父親病好,我誦一個咒;但是你要有真信心,誦才有感應。或者說是我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很久沒有見了,希望見這個好朋友;你誦這個咒,有信心,也就會很快見面了。或者說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希望有個好朋友;那麼你也要有信心誦持這個咒,誦久了,也就會得到一個好的朋友。甚至於你想要得到一個善知識,也會成就的。
三、圓寂:本來在比丘往生、涅槃的時候,都叫圓寂;但此處這個「圓寂」,並不是說死了。若我念念這個咒「娑婆訶……娑婆訶……」啊!就圓寂了,念死了,那我念這有什麼意思?我知道人人都不願意死的。所以不是死了,這個圓寂是「功無不圓,德無不寂」,你的功是圓滿的,德行也到極點,不是一般人所可知道的,只有佛菩薩知道你的德行。
四、息災:災難休息了,就是沒有災難了。
五、增益:增加你的利益。你念「娑婆訶」,你的利益就增加了,就對你有特別的好處。
六、無住:就是《金剛經》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那個「無住」,無所著住。什麼叫無所著住?就是什麼也不著住了,也就是怎樣都可以。這是 一種無為法,無為而無不為;無住也就是無為,無為也就是無住。可是無住身心,身心又要無住;不要住到煩惱的地方,不要住到無明的地方,不要住到貪心上、瞋心上、癡心上、慢心上、疑心上。無住,就是叫你若是有這種心,就趕快把它降伏了;降伏了,就是無住。用什麼降伏?就用寶劍手眼。你可以這樣講:
你說你有貪心嗎?我把你的貪心給殺了;有瞋心的魔嗎?我把瞋心的魔給斬了;有癡心的魔啊?我把癡心的魔給剁碎了;用這個金剛王的寶劍,也就是智慧劍,把這些天魔外道都降伏了。降伏天魔外道,先要降伏自己的妄想;若把自己的妄想降伏了,外邊的天魔外道也就降伏了。自己若沒有妄想,外邊天魔外道也不會來;它就來,也沒有辦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10-12-2007 12: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啊,有些南传的人以为本身是正法使者,哈哈!
楼主小心被踢帖,说是妖言惑众! 我很感触,为何某些人会有这样的邪知邪见,大家为大悲咒捍卫吧! 加油 |
|
|
|
|
|
|
|
|
|
|
发表于 31-5-2008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