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8-7-2006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而其实不知该不该在这里回酱的贴,因为还在争论道家与道教的事中。
我看了道德经中第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的“抱一”后便在想一是什么
可是我只有一本“傅佩荣解读老子”来参考。里面说一是指道,可是明明道是只可以悟到的那又如何能抱呢?
之后想起了四十二章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书中的解读为“无有”/“天地”/“阴阳”
但我觉得三个解释好像略为不足。因此我又参考了第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因此我擅自想了一个解释来解一二和三。
一为馄饨。因为馄饨类似于道却不是道。没有好和坏之分
二为阴阳(原因不详,因为只是感觉上像)
三为色触味。色指的是视觉所看到的;触则包括了触觉和听觉,因为两者皆由碰触所产生;味为嗅觉和味觉。因为有了这三样人们才能分辨万物。
此为我个人解法,如有不足,还请指教。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6: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iel82 于 18-7-2006 13:42 发表
第廿二章
所以聖人堅持守『道』以作天下自然的法則。不自我表现,反而明白道理
连老子都无法完全讲解道,又如何坚守道?
浅解是很危险的,会为人带来先入为主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去了解。(前面有蛮多解释有点问题)
我个人介绍各位看傅佩荣解读的道德经/老子。(虽然不是100%正确/好的,不过应该不会误导)
p/s:我没在打广告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06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06:39 PM 发表
连老子都无法完全讲解道,又如何坚守道?
浅解是很危险的,会为人带来先入为主的看法。最好是自己去了解。(前面有蛮多解释有点问题)
我个人介绍各位看傅佩荣解读的道德经/老子。(虽然不是100%正确/好 ...
道德经曰:“道法自然”意思:“道”是自然而形成的。
“道生之,德畜之”老子已经说:“道生万物,上德滋养万物。”
“道之尊,德之贵”它不干扰万物,而任万物自然的成长。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7: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daniel82 的帖子
道德经第四章“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07:20 PM 发表
道德经第四章“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强名曰:“道”~
32.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
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
之在天下,犹川谷之於江海。
4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41.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
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
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4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
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於郊。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51.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
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62.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
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
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7.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
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
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
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老子讲不清道,写本道德经???? 【p/s】 上次我误会daniel82,以我赔罪解答。。
[ 本帖最后由 bayiba 于 28-7-2006 07:3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06 07: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7: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简单比喻
[1] 体验神的存在,坚守着所谓的盟誓。
[2] 感觉神的存在,置疑不一。
[3] 哈哈 ,神存在?神经病!
所谓『三位一体』 ,『一体』的是体会。以上危险的浅见 。 请不要参考。。
[ 本帖最后由 bayiba 于 28-7-2006 07:5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8: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bayiba 的帖子
道德经中有说道,可是大多皆为比喻。
可能前面有些误会,我指的不是老子能力不足或道德经有问题。
我指的是解释中尚有不足。
另外,我之所以认为老子无法完全解释道德经是因为第一章中说明道可道,非常道。因为这句说明了道是超越了语言所能表达的。不是老子不完全了解道哦。
回到之前开始问题的地方上---坚持[道],如何坚持道?
道不是一个人可以坚持到的吧...经中的是抱一,不是抱道。
道生一。一非道,道非一,一乃由道所生之物。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8: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08:26 PM 发表
道德经中有说道,可是大多皆为比喻。
可能前面有些误会,我指的不是老子能力不足或道德经有问题。
我指的是解释中尚有不足。
另外,我之所以认为老子无法完全解释道德经是因为第一章中说明道可道,非常道。 ...
我认为不用解释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7-2006 09: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08:26 PM 发表
道德经中有说道,可是大多皆为比喻。
可能前面有些误会,我指的不是老子能力不足或道德经有问题。
我指的是解释中尚有不足。
另外,我之所以认为老子无法完全解释道德经是因为第一章中说明道可道,非常道。 ...
守道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09: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iel82 于 28-7-2006 09:01 PM 发表
守道 第五十九章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daniel82兄,不用再解释啦,他还停留『道可道, 非常道。』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10: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yiba 于 28-7-2006 21:09 发表
daniel82兄,不用再解释啦,他还停留『道可道, 非常道。』
此言差矣,并非停留,而是还记得。
基本才是所有事物最重要的。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10:10 PM 发表
此言差矣,并非停留,而是还记得。
基本才是所有事物最重要的。
有道德经先还是德道经先?
到底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广为流传的老子著作,原名到底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 经过考证,结论如下,诸位可以慢慢看来: 老子,春秋楚國人,姓李,名聃,留世五千言,名爲《老子》。老子創立的“道德文化”對他以後的諸子百家産生了深刻的影響,他是公認的“百家之祖”。迄今爲止,《老子》的各種語言版本就達二百六十多種。老子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譽爲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的第一哲人。他的著作在中國乃至世界思想史、文化史、宗教史等等方面都曾産生過巨大的影響,而且正在越來越得到舉世的注視。 在當前,道德復興,少兒經典誦讀興起,以及世界範圍內“老學”熱潮的出現,探索老子學說的真正意境和深刻內涵,是眾多有識之士的共同心願。然而遺憾的是,隨著歷史的變遷,《老子》一書,真本已失,傳抄多誤。歷代以來其註解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難以統一。雖亦不乏珠璣閃爍者,但卻少見能真正全面破解其內涵的。這或許是限於歷史條件的制約;或者是因對於道學思想認識的不足;或許對老子“修之身”的體悟不深,僅從其文字、文學等方面加以詮釋;或者由於文字本身字義的變化,造成後人對於其所表達內涵的誤解、誤判,等等。 一九七三年,馬王堆漢墓出土了帛書《老子》,給幾千年來的老學研究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光明。帛書《老子》有甲、乙兩種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後。尤其乙本在兩篇後分別有“德”、“道”二字,明確分出篇名。這使得自魏晉以來被誤名爲《道德經》,及顛倒“德篇”與“道篇”編排次序的事實真像大白。 在敦煌藏經洞中發現的老子《德道經》寫本,多以《德經》爲上卷,《道經》爲下卷,不分章,與今天我們流傳的《道德經》上下二卷(《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爲81章)次序不同。70年代出土的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德道經》爲漢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寫本,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經上,道經下。可見《德道經》以“德”、“道”分上下是戰國以來的舊傳,符合老子淳德歸道、全德複道的本意。 敦煌寫本、銀雀山竹簡和馬王堆帛書保持了這個真面貌,是研究老子的最好材料。不僅如此,先秦韓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漢代張道陵《老子想爾註》雖保留已不完整,但可以看出其以“道經”爲後。可見,魏晉以前的《老子》實爲《德道經》。“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內涵,而且喻意明德歸道、以道養德的深刻意境。 故唯復以《德道經》命名才符合老子“淳德歸道”的創作本意。 各位朋友,您知道答案了吗?
寻道兄,修德後证道,『得』,『道』。
[ 本帖最后由 bayiba 于 28-7-2006 10:26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10: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知bayiba兄所读的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呢??
我个人读的便是道德经了。
另外bayiba兄的长篇大论是由何转贴而来呢??
小弟就没酱厉害了,所能写的都只有自己想的和自己学的,还请bayiba兄指点小弟如何找到他人的论来转贴了。
其实小弟实在是不太敢转贴他人的贴了,毕竟我又不知道那贴的事因为不是我想到的嘛(笑)。 |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10: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8-7-2006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个人对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解法(个人自创,可信度不详)
抱一,何谓一?
四十二章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我个人认为抱一的一是道生一的一。
一是馄饨,馄饨类似于道却非道,同为无好坏之分。
二为阴阳,馄饨分为天地时同时分成阴阳二物。
三为色、触和味;色指的是视觉所看到的;触则包括了触觉和听觉,因为两者皆由碰触所产生;味为嗅觉和味觉(参考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因为有了这三样后人们才能分辨万物。
因此,二十二章中的抱一的一是指馄饨,意为无正邪好坏之分。
也许有人会认为馄饨与道是一样的(相信这篇可信度不详的东西)。
勉强的比喻为道是苹果树,馄饨则是苹果。苹果会否成长为苹果树就不得而知了。 |
|
|
|
|
|
|
|
发表于 29-7-2006 08: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10:56 PM 发表
这是我个人对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解法(个人自创,可信度不详)
抱一,何谓一?
四十二章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我个人认为抱一的一是道生一的一。
一是馄饨,馄饨类似于道却非道,同为无好坏之分。
二为阴阳,馄饨分为天地时同时分成阴阳二物。
三为色、触和味;色指的是视觉所看到的;触则包括了触觉和听觉,因为两者皆由碰触所产生;味为嗅觉和味觉(参考十二章中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因为有了这三样后人们才能分辨万物。
因此,二十二章中的抱一的一是指馄饨,意为无正邪好坏之分。
也许有人会认为馄饨与道是一样的(相信这篇可信度不详的东西)。
勉强的比喻为道是苹果树,馄饨则是苹果。苹果会否成长为苹果树就不得而知了。..
以下有三个释义的比例,大家有所领悟不同,可以作为参考。
庄子与王弼释为:“一者道(王弼释为无),一与言为二,然后生三。”
僧肇释为:“一为无为,二为妄心,“以知一故,即分为二”“二生阴阳,心应于阳,阳应于动;色应于阴,阴应于静”“夫内有一生,即外有无为,内有二生,即外有有为,内有三生,即外有三界” ”
冯友兰释:“一者太一,二者天地,三者阴阳和气。” |
|
|
|
|
|
|
|
发表于 29-7-2006 12: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8-7-2006 22:56 发表
这是我个人对二十二章中的“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解法(个人自创,可信度不详)
抱一,何谓一?
四十二章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此我个人认为抱一的一是道生一的一。
一是馄饨, ...
强调一点...此乃个人说法。
如果有更容易理解的解释还请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30-7-2006 0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寻道 于 29-7-2006 12:53 PM 发表
强调一点...此乃个人说法。
如果有更容易理解的解释还请分享。
您的解释容易了解与明白。 |
|
|
|
|
|
|
|
发表于 30-7-2006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ayiba 于 30-7-2006 13:44 发表
您的解释容易了解与明白。
别这么称赞我,我会害羞滴....
我的解释只是肤浅的见解,比不上专业人士的解释。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