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除了师资本土化之外,我们发现到连一些课程也本土化,如根据讲师本身专业而开设了如马华文学、马新华人文化及其社会结构、华人宗教信仰、东南亚华人文化及社会、大马华人经济课题、华人企业文化以及华巫翻译等科。设置这类课程可说是为了配合当时我国大专院校的发展,同时也可以满足本地社会的需求。”
这似乎就是马大中文系的趋势与发展。看来,马大中文系已经越来越接近“本土华人系”了。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子旺 于 15-7-2006 03:17 PM 发表
不如方人也召集全体国立大专生发起请愿行动,抗议国立大专不及私立,气数已尽,大势已去。治标要先治本,必须先改革大体,小体才能够进行调整。以后别再乱标题,这不是中文系个体问题,而是整个体制共同面对的问题 ...
说得对, 我同意你的说法! 挺你哦!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裡雖然要給方人也加油大氣,但也想勸勸你:有時別太執著了。我也曾經和你
一樣,但後來發現現在的學生中毒太深,囘天乏術。我們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
把看到的問題提出來,就已經算是盡了畢業生的責任了。至於在籍的同學,如果他們
不懂得自己思考、分辨是非,那我們說得再多也沒用。倒不如把時間花在自己的
課業上提升自己。我以前的習慣是每天上網回帖的,但這幾天特地不跟這個帖,就
是因爲我看到一些人的反應後,覺得說得再多似乎也不會有很大的作用。反正現在
德中文系是他們在念,他們覺得很好,那就讓他們自得其樂吧。”
原本不愿意相信马大中文系的学生是这样的。但是,看了这两天学生们的回应之后,我觉得嘉应子说的“現在的學生中毒太深,囘天乏術”一点都不过分。这句话或许又会引起学生们的极度不满,但是,确实在他们的回应中明显反映出来了。换句话说,这一个现象是同学们自己通过言论来告诉大家的。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量“本土研究”课还算合理,毕竟我们身为马来西亚人,应该知道马华文学和马华社会课题。
但是,原本开设给“没有华文基础”学生的马来文媒介的课,以前归在“sosial budaya"组 (如现在还在坚持传统命脉的印度文系,中文系为何自断命脉呢?),主要是吸引非华人和外系的同学来选修,以达到开设中文系促进各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如果选修这些sosial budaya 课的学生全部有中文系本身的学生组成,为何还要用马来文来上呢?
如果这些马来文的课吸引不到外系学生,那么就表示这些课没有卖点,没有卖点的课为什么还不改革呢?
有SPM和STPM中文水平的学生就应该选修中文的课。
Bahasa dan sastera 组则是中文课为主。如今,请在籍的同学自己衡量,你现在选修的课符合 bahasa dan sastera 组的要求吗?(既然用中文说明的“语言和文学组”不能让同学们明白,就用马来文吧。也许中文系同学的马来文远比中文强)难道一点悲哀都没有吗?
[ 本帖最后由 dati 于 16-7-2006 01:25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刘子旺 于 15-7-2006 03:17 PM 发表
不如方人也召集全体国立大专生发起请愿行动,抗议国立大专不及私立,气数已尽,大势已去。治标要先治本,必须先改革大体,小体才能够进行调整。以后别再乱标题,这不是中文系个体问题,而是整个体制共同面对的问题 ...
原帖由 北望星 于 16-7-2006 12:51 PM 发表
说得对, 我同意你的说法! 挺你哦!
唉,这样的建议,这样的回复,这样的思维!
[ 本帖最后由 dati 于 16-7-2006 01:19 PM 编辑 ]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这些马来文的课吸引不到外系学生,那么就表示这些课没有卖点。”
问题就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办这些课?然后让语言文学组的学生在“选择不足”的情况之下,选择修读这些课程?课程编排的单位,是否应该注意这一点呢?
陈博士讲稿中说:根据讲师本身专业开设课程。
为什么不是根据中文系课程的需要聘请讲师,而是根据聘请的讲师来开设课程?
这一方面是不是也要注意一下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2: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人也 于 16-7-2006 01:50 AM 发表
何出此言?讽刺?反击?
再次提醒,此帖重点在于讨论中文系的问题。
那那那,重点来了。楼主说:"此帖重点在于讨论中文系的问题。"
我以他的标题,加上这句话.就是:
"你要死了,来来来,我告诉你死的原因。"
原帖由 方人也
我觉得嘉应子说的“現在的學生中毒太深,囘天乏術”一点都不过分。
再加上这句:
"你要死了,来来来,我告诉你死的原因。哎呀,中毒太深,没得救了!"
(这句话是经典中的经典)
谢谢你的抱不平。谢谢你的问题.衷心希望你也能提出解决方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方人也 于 16-7-2006 02:46 PM 发表
“如果这些马来文的课吸引不到外系学生,那么就表示这些课没有卖点。”
问题就是,为什么还要继续开办这些课?然后让语言文学组的学生在“选择不足”的情况之下,选择修读这些课程?课程编排的单位,是否应该注意 ...
第一个问题,根据我所了解的,国语的课程无法吸引外系学生,固然应该取消开办。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中文系取消这些课程,那么就正中有心人的下怀了。到时中文系将被套上“无意让友族了解中华文化”“不符合马来西亚本土的需求”等的罪名,遭到诸多刁难,最严重的,可能就从此关闭。
至于为什么是根据讲师本身的专业开设课程而不是以课程需要聘请讲师,这样不是比较好吗?掀开中文媒介语的科目少不谈,以讲师的专业开设课程,一来讲师讲课可以得心应手,二来学生也能获益更多。如果一位老师是专在宋词,而你却要他讲语文知识,不是很糟糕么?而聘请讲师的问题,据我所知,系方也有向院方提出的。但官僚作风,人家就是不拨款不支持,你能怎样?
还有还有,凡事不要太早下定论。你认为到现在为止有多少位中文系的人在回应这个主题?十只手指数得到吧!坦白说,我就不是。不回应没回应不代表你们所说的什么中毒太深,囘天乏術云云。有些人认为应该回应,有些人认为应该以行动证明。以个人的语气思维断定中文系同学的水准或中文系的“生死”,这有欠公平,我只能说这是个人修养问题。你不道歉没关系,但请不要继续放大这个“point”。
还有,感谢兰陵嘉应子的回应。但我还是要想知道现在那份记录在哪里?参与的师生有谁?想要有所行动也得有所了解,总不能单凭你贴上的资料去提出质问,这也有欠公平吧。
那个,cwlow48,我真的服了你,让我“认真”笑死了~
[ 本帖最后由 leongism 于 16-7-2006 04:31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ongism 于 16-7-2006 04:12 PM 发表
第一个问题,根据我所了解的,国语的课程无法吸引外系学生,固然应该取消开办。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中文系取消这些课程,那么就正中有心人的下怀了。到时中文系将被套上“无意让友族了解中华文化”“不符合马 ...
這裡有誰呼籲取消馬來文課程嗎?大家反對的是把中文課一減再減。
關於會議記錄,你應該自己去問系主任,中文系有一份存檔,但老師是否承認、要不要給你看,那是另外一回事兒。又,我好像沒義務向你報告誰參與了工作坊,我又不知道你是誰,也不知道你是不是馬大中文系的學生。 如果真要“行動”,請自己去找系主任。如果懷疑是否有過這次工作坊,你可以自己去《南洋商報》找過期資料,我下面會貼出來,反正這也不是什麽機密文件。
我看同學們的回應,大都覺得系裏老師(不對,修正一下,上面有個人回應時好像只提到前後兩名系主任)非常努力地在爭取,但是文學院和校方諸多刁難。我看了都差點兒笑死,前任系主任跟前任文學院長地理系的Khairulmaini教授關係好得不得了,居然還有人相信文學院刁難中文系的鬼話。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人能解釋樓上那位仁兄提出的問題:爲什麽樓下的印度研究系就不被刁難?人家到底有什麽本事?能夠一直保持二十門泰米爾文課程?
===========================================================================
陈广才:认真考虑现况未来 马大中文系力求新变
2002/05/03 17:40:11
●南洋商报
〔吉隆坡3日讯〕财政部副部长拿督陈广才说,马大中文系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发展,力求在马中贸易发展上扮演适当角色,绝对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
他说,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开拓中国市场以及促进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已成为一种新的潮流,为了顺应这种潮流的需要,许多国家掀起了学习中文的热潮,而我国一向以来在培育“中文人才”方面有良好的基础。
陈广才今日在武吉丁宜举行为“马大中文系探讨并制定发展大蓝工作坊”主持开幕时,这么表示。
为国培育中文人才
他说,马大中文系成立至今已有39年的历史,当年创办马大中文系是以“保存、伟授及发扬华文、华语与中华文化”为宗旨,同时也肩负沟通各族人民的思想感情与促进文化交流的任务。
尽管这些年来马大中文系走过一段有起有落的崎岖道路,但它在为社会国家培育中文人才方面所扮演的角色及所作出的贡献,毫无疑问地应该受到肯定,并给予崇高的评价。
他说,马大中文系的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在政、经、文、教各领域里站稳岗位,发挥所学,在发展华教、弘扬中华文化与促进各族文化交流方面,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不过,绝不能因而自满,更不能停滞不前,一成不变,相反地,应顺应时代的演变而与时并进;更重要的是拟定“发展大蓝图”以迎合国家对“中文人才”的需求。
专院中文系林立
陈广才说,过去我国的大专院校只有马大开设中文系,但今天情况已不同,国立大学中的马大语文与语言学院、博大的外文系都设立中文组,而私立的新纪元、韩江与南方学院以及拉曼大学也都开办中文系。
如果在这个历史阶段,马大中文系不谋求“革新”与“发展”,那么它一直以来所享有的“最高中文研究机构”的地位将被其他大专的中文系取代。
他认为,马大中文系要继续享有“最高中文研究机构”的地位,就必须认真考虑它能在现在与未来,为华社与国家做些什么?如何在现在依然占有领先地位的基础上作出调整与进行改革?人们期待马大中文系在这样的新时代里扮演什么角色?只注重“教学”与“研究”并重?
这些在在需要内行人集思广益、寻求答案。
陈广才说,最近二、三十年来,中文研究这个圈子里,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例如:“现代汉字学”、“电脑语文学”、“现代汉语语法学”、“词汇学”等。与此同时,文、史、哲各个领域里也涌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或以专书面世,或以单篇论文的形式刊登在各种杂志期刊与大专学报中。
他也认为,马大中文系应与国内外重要的中文研究机构建立联系,交流经验并交换研究成果,必要时还可以邀请有关机构的学术人员前来参与或协助一些研究计划。
依据形势拟定计划
陈广才说,马大中文系必须采取主动,依据客观形势与时代需要拟定可行的计划,然后向大学当局争取,这样成功的机会较大。
他说,这次工作坊的工委会定下6个项目作为讨论范围,他个人为为是适当的:(1)检讨课程的结构与内容,(2)探讨师资来源,(3)确定研究方向,(4)寻求提升学术水平的方法,(5)如何推动学术出版活动,(6)寻求策略联盟可能性。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毕业,你能够很自豪地大声说:我是马大中文系毕业的吗?
将来你的雇主问你上了什么课,你好意思说你就只上了15门中文课吗?
如果你是雇主,你要请一个中文系毕业生,你会考虑请马大中文系学生吗?
如果你很想读中文,想读中文系,你又已经知道各中文系的课程之后,在经济能力许可下,你还会选择马大吗?”
如今的中文系生上了15门中文课的大前提是,他们选了所有以中文为媒介的课。
说不定有的学生为了考取好成绩,而放弃了一些以中文为媒介的课。
那么,所谓主修中文系的学生很可能就和副修中文系的学生一样,只上了10门以中文为媒介的课。
就业方面会面对的窘境,dati说得很清楚了。
我现在想要提出的是,升学方面的问题。
试想,当一个中文系的毕业生要到中、港、台、新或欧美留学,申请奖学金面试时,对方问:“说一说,你对中国哲学的了解。”
要是你只能够以马来文回答的话,或者用中文参杂着马来文词汇的方式来回答,请问人家需要考虑因为你是在马来西亚这样一个环境下学习中文,而“网开一面”吗?
[ 本帖最后由 高原战士 于 17-7-2006 04:42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问题,根据我所了解的,国语的课程无法吸引外系学生,固然应该取消开办。但是问题在于,如果中文系取消这些课程,那么就正中有心人的下怀了。到时中文系将被套上“无意让友族了解中华文化”“不符合马来西亚本土的需求”等的罪名,遭到诸多刁难,最严重的,可能就从此关闭。”
中文系要开办通识课,让友族了解中华文化,无可厚非。
可是,为了这些政治正确的目的,而牺牲学术水平,就本末倒置了!
为什么开办让友族了解中华文化的课,一定要牺牲用中文为媒介的课为代价?
到底是别人要关闭中文系,还是我们先自我放弃?
说到底,目前正在念中文系的学生才是真正深受其害的人,如果在籍的学生自己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大问题,那么我们这些过来人又何必替他们操心呢?
在籍的学弟、学妹,请不要一味地反驳,先想一想人家说的有没有道理。
[ 本帖最后由 高原战士 于 16-7-2006 05:05 PM 编辑 ]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哟哟,兰陵嘉应子,不要误会,我可没要你向我报告什么的,我是说要讲就讲到完嘛,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文件,对不?我有权力提问,你当然有权利不讲嘛。
原帖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6-7-2006 04:36 PM 发表
我看同學們的回應,大都覺得系裏老師(不對,修正一下,上面有個人回應時好像只提到前後兩名系主任)非常努力地在爭取,但是文學院和校方諸多刁難。我看了都差點兒笑死,前任系主任跟前任文學院長地理系的Khairulmaini教授關係好得不得了,居然還有人相信文學院刁難中文系的鬼話。
那个人是我吧,不必有个人没个人的,呵呵。我也是据了解而已。若那真的是鬼话,在这里向那些受到鬼惑的道歉咯。
奇怪的是,好像沒有人能解釋樓上那位仁兄提出的問題:爲什麽樓下的印度研究系就不被刁難?人家到底有什麽本事?能夠一直保持二十門泰米爾文課程?
那么这位仁兄,你又有什么见解?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7-2006 05: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任系主任跟前任文學院長地理系的Khairulmaini教授關係好得不得了,居然還有人相信文學院刁難中文系的鬼話。”
中文系开办课程要通过文学院,而文学院院长与中文系主任关系“好得不得了”!如果是这样,那也就是说,其实中文课减少并不是文学院诸多刁难而至,反而是中文系方“满足于15门华文课”、也不觉得有问题,更没有要增办中文课的意愿吧?如果有这种意愿,再凭各位爱谈的“官僚作风”(院长与系主任关系好得不得了啊!),那中文系要增加中文课应该不是问题啊。只要老师要开课,学生要选课,那不就皆大欢喜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呢?
高原战士:“说不定有的学生为了考取好成绩,而放弃了一些以中文为媒介的课。”
本人有幸遇到几位在籍中文系学生,听说有不少同学因为某些课(马来文课)轻松无压力,因此,宁可放弃宋词选,选择了该门马来文课。还有更奇怪的,还听说有一些讲师规定,要写论文的学生,就要拿一门新开的“研究方法”。规定拿着门课是没有什么大问题,怪就怪在,这位同学说,论文是以华文书写,这门课却是马来文教学。如果开办这么课是为了辅助学生写论文,那为什么不要用华文教学呢?反而用马来文教学,还“规定、鼓励”学生去拿马来文课。纳闷!
另外,看了一些中文系的马来讲义。以马来文书写的中国哲学,看了之后冷汗直飚。说不出为什么,因为无法形容,各位不妨也去找来看一下!亲身体会马来文传授的中国哲学。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你水准很高啦,错字很会捉,我们念几年大学没什么了不起,你呢?批评得振振有词,中六有考华文以行动支持吗?华社的课题你做过什么?就是因为你们只会讲多多,进来念念吧,才能把问题看透,什么护系?你去骂随便一个系看反应一样吗。没把国立和私立分开,只是希望你们明白症结所在。尽管选择很多,你以为有一百科选择,学生就修完一百科吗?去查清楚吧,不断的骂,不断责问,真是没有力。刘子旺 |
|
|
|
|
|
|
|
|
|
|
发表于 16-7-2006 10: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原帖由 dati 于 16-7-2006 01:16 PM 发表
唉,这样的建议,这样的回复,这样的思维!
不如请dati也说说你的建议,根据你的思维,觉得该如何才可以改善中文系的情况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10: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ongism 于 16-7-2006 05:08 PM 发表
哟哟,兰陵嘉应子,不要误会,我可没要你向我报告什么的,我是说要讲就讲到完嘛,反正也不是什么机密文件,对不?我有权力提问,你当然有权利不讲嘛。
那个人是我吧,不必有个人没个人的,呵呵。我也是据了 ...
看帖要從頭看起,之前已經說過,中文系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根本的原因不是外部壓力,而是内部的懈怠。其他持相同意見的同學也提及,不是中文系被迫投降,而是自我繳械。
我爲什麽不說完呢?因爲我很想看看現在在籍的那些學生,那些動輒叫人“不要批評”、“拿出行動”的學生,看看這些人有多大能耐,能“拿出行動”來“解決問題”。
在我看來,這些學生纔是真正沒有行動的人,因爲他們沒有真正跟“長輩”交手的經驗,不知道學生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才會在聽到外界的批評時,用“批評=沒有行動=沒有建設”的簡單思維來回應。既然你們是“少説話、多做事”的一群,那不妨去跟系主任要這份文件來看,看看他有什麽反應,看看你們的“行動”有什麽效果,然後,再來指責別人“只説話不做事”也不算遲。 |
|
|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11: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刘子旺 于 16-7-2006 09:14 PM 发表
你水准很高啦,错字很会捉,我们念几年大学没什么了不起,你呢?批评得振振有词,中六有考华文以行动支持吗?华社的课题你做过什么?就是因为你们只会讲多多,进来念念吧,才能把问题看透,什么护系?你去骂随便一个系看反应一样吗。没把国立和私立分开,只是希望你们明白症结所在。尽管选择很多,你以为有一百科选择,学生就修完一百科吗?去查清楚吧,不断的骂,不断责问,真是没有力。刘子旺
你以爲這裡只有你是考過先修班華文進入中文系的嗎?只有你上過華社研究課程去做田野調查?你以爲批評的人都沒念過中文系?真是可笑。
就算不談私立,光是看馬大中文系的發展本身就是一部“退步史”。竟然說
我簡直不敢相信這是出自大學生口中的話!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7-7-2006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到这里,该说的都说了,不该“曝露”的也曝露了。于是,我们看到了中文系的危机,更看到了中文系同学的态度。如果中文系在籍同学一直抱持这种态度,遇到批评则泼妇般地骂街,其他人要为中文系做些什么,也更加难了。看到这句话,或许又有人会说:看吧,又是只会说,不会做。但是,我可以告诉你们的是,如果中文系学生觉得,中文系今天的发展与趋势是情有可原的,不能责怪任何人。那么,已毕业多年的或者非中文系的,即使向高层提出抗议,得到的回应或许也是:我们的学生都觉得中文系很好啊。你们是门外汉,不了解中文系,有本事进来中文系再说吧!
反应、抗议大家都有义务。但是,只有中文系学生有“自觉”,中文系才有希望。因为你们拥有最大的权力与声浪去敲醒高层。当然,前提是“你们醒了”。如果说你们不知情并不为过,但是,在已毕业的学长、各界人士提醒之后,你们愿意面对吗?愿意醒来吗?
如果你们继续认为,只有你们考过中六华文,只有你们懂得华社课题,只有你们有行动,而别人无权批评,那么,外人就只能祝福,你们则需自求多福。 |
|
|
|
|
|
|
|
|
|
|
发表于 17-7-2006 03: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這裡,我也來個“總結”好了。
也許還有很多中文系的同學在跟這個帖,只不過這些同學可能沒有發言。
我在這裡給大家一些最後的建議。
1)不要滿足於馬大的課程,盡可能在到其它院校去旁聽(如果對方允許)中文課。於私,多聽課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為自己打好根基;於公,可以間接地製造壓力,迫使馬大中文系不得不檢討現有的課程編排。如果大部分的學生都跑到其它院校聽課,這就説明了馬大的課程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
2)中文系的學生應該拿起筆來,把你看到的不公平的、不正常的現象統統寫出來。發表的園地不應局限於網絡論壇,而應擴大到各華文報,乃至其他媒體。擔心被“秋後算賬”的話,可以用筆名,甚至聯名投稿——比如“馬大中文系二年級學生”,亦無不可。你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直接、或間接、或尖銳、或含蓄、或評論、或散文,甚至詩歌、小説,把中文系的怪象、亂象揭露出來。
3)最後,還可以向中文系畢業生協會反映。我向來反對政治勢力介入校園,實際上畢業生協會也沒有權力干涉系務。但,中文系每次辦活動幾乎都要畢業生協會提供財政援助,畢業生協會“關心”一下學弟妹的課業也是很應該的。中文系學生因爲不滿系裏的政策,但系裏高層堅持我行我素不考慮學生利益,結果學生們聯名上書,向畢業生協會反映,這在幾年前是有先例的。雖説畢業生沒有實權去干預系裏的政策,但還是會在某种程度上給那些剛愎自用的人造成壓力。
至於那些認爲跟系裏高層好好“協商”、“討論”,用他們的“實際行動”能“解決問題”的朋友,那就不用我提什麽建議了。
“中文系是大家的。”
話雖如此,但實際上我們關心中文系,也不過出於某种情意結而已。對於已經畢業的人來説,不管工作也好、繼續深造也好,大家都已經離開馬大,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更好的位置。即使有一天中文系真的完了,頂多不過嘆一聲“唉,可惜……”然後圍在一起緬懷一下過去。
説實在,中文系是生是死,對已經畢業的人絲毫沒有實質上的影響。大家只不過出於一份同門之情,向那些不知道中文系過去歷史、沒有認清中文系問題所在的學弟妹提出勸告。真正的受害者,是現在還在求學的人。因爲將來你們畢業後,要面對的是其它院校中文系畢業生的競爭,要面對的是人家對馬大中文系這塊金字招牌的質疑。
而如果你還滿足於現在的課程設置,覺得就這樣念完這些課程也可以“很有成就”的話,我唯有祝福你。
[ 本帖最后由 兰陵嘉应子 于 17-7-2006 03:06 PM 编辑 ]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