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fulltilt

外地的朋友有没有觉得在吉隆坡有点孤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13-5-2013 0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cw09 发表于 12-5-2013 11:32 PM
这位网友,请准许我在这里问你一个离题的问题
我是楼主口中的市井小民,普通的上班族,为了三餐打拼,没 ...

一个人的见识的多寡,的确和他个人以前的经历,家庭的背景,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再次强调,我没有歧视任何人的意思,客观事实就是,如果你的父母是,比如KL的小贩中心里卖杂饭的,那很有可能你从小接受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就是中国人所谓的“三观”),可能非常有限。但是这并不是你的错,相反,如果你能从这一的家庭里走出来,在西方社会里是很受人尊敬的。

我给你讲一个中国和美国大学里非常不同的东西(当然,中美不同的东西非常多),但是我个人觉得对比最强烈的就是: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如果你来自乡下,或者偏远小县城,亦或者是城市里中下层的家庭,每月的零用钱有限,可能到了月底还不够,每天中午在食堂里还要盘算这吃什么(脑子里想着你今天的预算是多少,然后看着菜价,尽管中国大学里饭菜比外面便宜很多)。如果你是这样的学生,那么我告诉你,很不幸,你的大学四年会过的很辛苦,不论你成绩多么优异,nobody cares in china, 你就是现在中国人所说的,“屌丝”,没有女孩子会看上你,同宿舍的人也会挤兑你,老师也不待见你,你的人生充满了黑暗。

但是,同样的你,如果在美国,就会是另外一个景象。如果你来自社会底层家庭,还能进到ivy league (指的是Cornell, Harvard, Yale, Princeton等几所高校联盟)的大学,你在大学里将会非常受人尊敬,女孩子都喜欢这样的,正所谓的 American Dream, 那种从逆境中重生,不靠任何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以及全家人的命运的故事,在美国,这是最大的respect. 反而有钱人家庭在名校里不受人待见,同学总会嘲讽他是否是老爸给了liabrary donation把他送进来的 (美国名校可以捐钱进去的,哈佛今年的行情大概是7-8百万美金,所以如果你老爹有这个数,理论上,谁都可以进哈佛). 拍戏的nicolas cage, 其实他以前不叫这个名字,他来自名门望族,他原名是nicolas 什么berg, 他非常讨厌他来自有钱人家庭的身份,后来自己改了姓,把自己叫cage, 和家里断绝一切金钱上的关系,完全靠自己最后也是成功了。

呵呵,好像又跑题了,因为我打字太快了吧,脑子里想的一下子就能打出来,完了完了,又跑了,哈哈。我上面说的是想对你说,其实觉得多数的人都是普普通通的这样过日子的,但是只要你愿意改变,即使不出国留学,也是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我推荐我的好朋友高晓松做的一档talk show给你,他这个节目说了很多非常有意思的东西,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相信你如果全部看完的话,会有很多收获的。season II现在每个周五出一集,season I已经在年头完结。你可以从season I的头看起。

第一集讲oscar颁奖规则,和他后面的小秘密。那集里面讲到的游说公司,我大学三年级暑期实习就在那间公司,看的时候我真是会心一笑,呵呵,time flies, 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完了,我最近实在是太啰嗦了,我不能在码字了,我得睡觉了,呵呵:下面是连接: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3c10ca46d8d11e1b52a.html

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64feb2249b8211e296da.html



本帖最后由 fulltilt 于 13-5-2013 01:38 A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5-2013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撇除网络上的开放不算, 大马人对陌生人基本上我是觉得比较含蓄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8: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ropractor 发表于 12-5-2013 10:41 PM
在加拿大現在有很多中國移民。 抱著一堆錢來。他們一些人的財力真是無法想象。。。

我爸的球友今年 40 歲 ...

来到人家的地方勾三搭四,也是很没教养的,呵呵。。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可是随处大便,一点都不文明行为, 呵呵。把自己抬到那么高位置,也不是在电脑面前做键盘大炮王而已,呵呵。还有,台湾是不受国际承认的‘国家’,你所谓的双重国籍,真的贻笑大方,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kydreamer1978 发表于 13-5-2013 08:37 AM
来到人家的地方勾三搭四,也是很没教养的,呵呵。。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可是随处大便,一点都不文明行为 ...

請你不要再丟馬來西亞華人的臉了。

基本上我也不會跟你這種素質的人會有任何交集。

如果你的老公被勾搭走,那不會是你老公或第三者的錯。  心理有問題你還是必須找心理醫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9: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ropractor 发表于 13-5-2013 09:32 AM
請你不要再丟馬來西亞華人的臉了。

基本上我也不會跟你這種素質的人會有任何交集。

我们是马来西亚人,还有,我们不以种族来区分。还有,不需要再把自己抬到那么高,basically,who cares? 你那么认真,你就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9: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heren 发表于 12-5-2013 11:52 PM
除了华族, 还可以有友族、印族的呀!
不会马来话, 来来去去都是小圈子。。。社会圈圈不大。

遊url=home.php?mod=space&uid=164950]@。。。[/url] 在吉隆坡大部份人都會英文啊, 圈子怎麼會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3-5-2013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fulltilt 发表于 13-5-2013 01:23 AM
一个人的见识的多寡,的确和他个人以前的经历,家庭的背景,接受的教育有很大关系。再次强调,我没有歧视 ...

能進 IVY LEAGUE 不是非富即貴,或是資質非常非常好的人。

在北美洲華人多的地區或大學會多互相比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10: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cw09 发表于 12-5-2013 11:32 PM
这位网友,请准许我在这里问你一个离题的问题
我是楼主口中的市井小民,普通的上班族,为了三餐打拼,没 ...

大馬人怎麼會沒國際觀? 很多大馬人都是在英國澳洲美國受教育, 國際化程度遠比很多亞洲國家都好。

大馬人還有英語優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5-2013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kydreamer1978 发表于 13-5-2013 09:37 AM
我们是马来西亚人,还有,我们不以种族来区分。还有,不需要再把自己抬到那么高,basically,w ...

我完全沒有把自己抬很高的意思,如果無心刺傷你的眼,我跟你說聲抱歉。
如果你需要心理咨詢我可以提供資料給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從樓主的帖中深信樓主是个高材生,中國尖子,我希望你能容許我告訴你,可能樓主在國內長大,樓主的思路尚需多擴寬及多探索,以增進你認識中國。
我期望樓主多些來關心香港內情,事務,民生。別相信香港人是狗,香港人搞港獨,香港人仇視國內人的假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歧视么?不会吧
我还蛮多中国网友的说,甚至整10年了都还联络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ulltilt 发表于 10-5-2013 04:28 PM
我就说一条新闻吧。

前几天看Strait Times,有一条新闻,说本地警察突击色情按摩中心,抓捕20余名外籍 ...

每个国家的人都有好坏,我之前在中国公司上班,中国人我太了解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3: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ropractor 发表于 12-5-2013 12:26 AM
樓主是 IVY LEAGUE 畢業的高材生!  你在 CARI 講 IVY LEAGUE 有幾個人會懂??這邊人的素質都很普通。。
...

这句话何尝不是在鄙视网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处处是地雷。

我国培养出来的,是没肤色之分的种族和谐。讨厌的,不过是下三滥的人。

对待中国人,香港人,日本人,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照样看待。

这才是成熟和理性的看待角度。

不喜欢中国人哪一点呢?那股 “农俗” 气,包含了:
踩低别人,提高自己,却做不到比对方更好的东西出来;
惟利是图。山寨,再山寨,奶粉风波,孕妇风波。更何况舞弊。
泱泱大国,敢说不做。(此处更敏感,钓鱼岛全世界等你们开打的其实,没有?)
说“是” 不可能,只会说“不”。


同样是华人,我国华人老实说,做得不比中国好,共勉之。



*注:犹太人应该改去......

另附:梁文道文章一篇。

从小听说中国人爱吃会吃能吃,世上可以一比的也就只有法国人而已。但是年纪渐长,我才发现吃对中国人而言,其意义和内涵之深广,恐怕还是其他文化比不上的。就拿与吃有关的一系列用语来说吧,虽然许多语言都有从吃联想出去的概念和语词,但又有多少能像中国人这样,几乎把“吃”看成是掌握世界和理解人生的基础行动呢?试着做一件事,我们叫做“尝试”。透彻领悟一个道理,我们可以称之为“吃透了”。发起狠来,要表示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决心,则可决绝地说一句:“我吃定了XXX”。当然,更别忘了“吃苦”。

没错,欧洲语文里的“taste”也是妙用无穷的,原来只不过是口舌上的味觉判断,竟能延展到美学上头,再普及成了生活方式的“品味”。然而在我看来,“品味”到底有点虚玄,有点抽离,甚至有点雅驯,是朵舌尖上的小花。相反地,我们的“吃透”却多了层咀嚼的意思,更加贴身更加肉体;我们那句“老子吃定了你”还带了股食人族气息的威胁,更加原始更加狠烈。至于“吃苦”,人类语言中可还有比它更能具体鲜明地说出生命之沉重,同时又能比它更宿命地默然接受这份沉重的词语吗?我不知道。

于是瞭解吃,便能瞭解中国之种种不可思议。

二十多年前,我常搭火车游荡大陆。坐在三等硬座上面,我这外来的“香港同胞”自然会在闲聊中“带着偏见”地说起政治。也许是那时国家改革元气犹在,人穷,但多半保有一种乐观的情绪,所以吃了那么多花生喝了那么多茶之后,我最记得的一句话是:“其实共产党算是不错了,养活十二亿人不容易呀,起码大夥现在都不捱饿了”。大江南江,火车大巴,几乎处处都有人和我说过类似的话。

这种话一开始听,我很震惊,因为它意味着遗忘。难道他们都忘了四九年前中国本来没有这么多人口,是谁高喊“人多好办事”,鼓励大家硬生生生多了几亿人出来?难道这么和我说话的农村中年人忘了自己捱饿的少年阶段,忘了家乡饿死的亲人,又忘了是甚么原因要大家捱饿甚至饿死吗?

同时我又震惊于中国百姓的不幸易与。原来吃饱是这么的难,只要你现在让我吃饱了,我就满足了,既往不究,而且也不奢望更多。

这种话二十年来,还有无数变形。有时候是“共产党算是不容易了,我们今天都有电视电话,以前哪想得到”,有时候是“今天中国的言论很自由了,以前私下在饭桌上都不敢说句政府坏话”;再高级一点的还有“今天只要有钱就能出国,从前连过隔壁村都不行。共产尝算是不错了,中国这三十年进步太快了”。

去年我在一场研讨会上,看见一位深受士林敬重的台湾哲学家义正词严地抨击这种说法:“言论自由、移动自由,还有不饿死;这一切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它们全是我们与生俱有的权利,怎么可以都说成是政府的恩德?好像连我不饿死都要感激共产党似的”。这番话说得真好,我百分百赞同。不过,我虽不能容忍政府官员说出这类不要脸的话,把大家可以用手机发短讯和搭飞机出国旅游都说成是它的“辉煌成就”;但我却能同情地理解一般百姓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都得说二十多年前我经历过的那些闲聊,说回中国人的吃。不妨就从莫言的少年时代说起吧。

莫言在他的朋友圈子里曾经以“吃”闻名,倒不是因为他很会吃,是个美食家;而是因为他太能吃,吃得太狠,甚至吃到了难看的地步。

何以致此?那全是小时饥饿的缘故。在《吃的耻辱》这篇小文章里,他引述过他母亲的自白:“娘在六○年里,偷生产队的马料吃,被李保管吊起来打,当时想,放下来干脆一头碰死在树干上算了,可等到放下来时,还不是爬着回了家。你大娘去西村讨饭,讨到麻风的家里,见过堂里一张饭桌,桌上一只碗,碗里半碗吃剩的面条,麻风病人吃过的面条,脏不脏?但你大娘扑上去就用手挖着吃了,还生怕被人家看见骂”。

另一篇文章《忘不了吃》,他说到“大跃进”时,邻居一个男孩在食堂打翻了手上一罐稀粥,“罐碎粥流。男孩的母亲一边打着那男孩一边就哭了。男孩高喊着:娘哎,别打了,快喝粥吧!他忍着打趴在地上,伸出舌头,舔地上的粥吃。他说,娘,快喝,喝一点赚一点。他的母亲,听了他的话,跪在地上,学着儿子的样子,舔粥吃。在场的人,无不夸奖男孩聪明,都预见到他的前途不可限量”。

莫言儿时也和这男孩一样,饿到了几乎甚么都干得出来的地步。他说:“我也曾多次暗下决心,要有志气,但只要一见了食物,就把一切的一切忘得干干净净。没有道德,没有良心,没有廉耻,真是连条狗也不如。街上有卖熟猪肉的,我伸手就去抓,被卖肉人一刀差点把手指砍断。村里干部托着一只香瓜,我上去摸了一把,被干部一脚踢倒,将瓜砸在头上,弄得满头瓜汁。那些年里,我的嘴巴把我自己搞得人见人厌,连一堆臭狗屎都不如。吃饱了时,我也想痛改前非,但一见好吃的,立刻便恢复原样”。

莫言后来当兵,倒不是想要报効国家,他入伍主要还是为了医肚。在那个年代,对许多农村少年而言,最能管你饱肚的方法,大概就是从军了。但以他的身体状况,又实在不是拿枪做战的料,于是才被派去图书馆当文职。当年他一到新单位的第一顿就吃了八个馒头,激得管理员声称要杀猪,好叫他们这夥新人长见识。“第二天果然宰了一头肥猪,切成拳头大的块儿,红烧了半锅。馒头是新蒸的,白得像雪花膏似的,猪肉炖得稀烂,入口就会融化。啥叫幸福?啥叫感激涕零?啥叫欣喜若狂?这就是了。这顿饭吃罢,我们几个新兵,走起路来都有些摇摇晃晃,吃猪肉吃醉了”。

为甚么村子里苦到要吃树皮地衣,一进部队就能吃猪肉吃到醉呢?在当时的环境底下,军队难道不正是一种“特权单位”?事实上,过来人都会发现,在那场席卷全国的大饥荒里,农村死了两、三千万人,而城市却几乎不受影响。村子里种出来的东西全都安全无险地进城去了,村民却只能趴在地上喝粥,村童只好在荒地上寻觅昆虫来补充蛋白质。换句话说,那是一次鲜明的剥削,一次彻底的背叛;共产党为了保住城市工业的发展,背叛了它赖以起家的农民。

可惜的是,莫言没有明确地沿着这道轨迹往下讲,也没有意识到他从军这条道路背后的结构。抄了这许多莫言的散文,是因为我不只把它们看成是忆苦思甜的好玩文字,更将它们当做严肃的样本。这番自白是条线索,或许可以用来推测莫言今日惹人争论的原因,亦是认知许多中国人如何被“吃”克死的锁匙。

很多朋友对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很不以为然,他们看不惯他在许多官方场合上替政府涂脂抹粉,也受不了他那种左右逢源的「老好人」架势。再分析下去, 便有人说他是个「实际而狡狯的农民」。我了解这话不是贬损农民,而是试图勾勒出某种并不罕见的农民形象:土地上生活逼人,于是斤斤计较但又目光短浅地营图 眼前小利;村子里人事复杂,于是忙着讨好各方,绝对不得罪那些三姑六婆。

我不知道莫言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但是看他自述平生,尤其是早年挨饿的经历,总是会叫我想起二十年前我在大陆火车上遇见的那些农民,想起他们常挂在口上的那句:「共产党算是不错了,要养活十二亿人可不容易呀」。

研究中国农业史的名家黄宗智先生判定明清以来的中国一直以「小农经济」为基础,地寡人多,如何以有限土地资源养活众多人口,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头号难 题。在这样的状况底下,「普遍贫穷」乃是常态,一日两餐则是最叫每一个人忧心惆怅的大事。且看「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与其说它表达了中国人有多爱吃,有 多么热衷美食;倒不如说它是个赤裸裸血淋淋的生死课题。国家好不好,政治得不得民心,它首先是个我吃不吃得饱的问题。政府说到底就是个我吃饱了没有的事, 而不一定是众人之事。

大家总以为「忠君」是个中国人很看重的传统美德;只要读读历史,就能发现戏曲小说里那些岳飞关羽,那些忠烈千秋的传奇,其实从来都是读书人讲给农民 听的故事而已。历代殉国的忠勇之士几乎全是士大夫,我很少听说一般老百姓会忠君忠到跑去为崇祯自杀。相反地,他们只想过上太平日子,不管你是李自成还是多 尔衮,只要给我吃饱的希望,我就投降叫你做大王。很多年前,一位殿堂级的大陆作家便曾拿中共那套农民起义史观开玩笑,说中国历史的真正骨干力量不是「起 义」,而是「投降」;全靠老百姓会投降,任你城头变换大王旗,我民间照样把日子过下去,中国才有了这两、三千年绵延不绝的历史文化。

远的不说,光看抗日,当年颇有一批爱国学生下乡宣传抗日,呼吁农民子弟参军报国。结果有不少纪录显示,不少学生被农民们骂得狗血淋头,给人轰回城 去。为甚么?因为经过多年军阀割据,这些小老百姓实在受够了,他们再也不想当兵,只要好好种地。他们不管亡不亡国,也不怕鬼子进村。反正今天鬼子还没打过 来,我还有活命吃饭的机会;要是我去当兵拒敌,我马上就是死路一条。

莫言拆解过「吃」这个字,说它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口的乞求,口在乞求,一个『吃』字,馋的意思有了,饿的意思有了,下贱的意思也有了」。

衣食足然后知荣辱,是否吃饱之后就不必下贱了吧?

可我怀疑饥饿已经成了集体记忆,而吃又是中国人感知世界的基本模式,甚至立身处世的原点。所以我们连思考社会和政治等规模宏大的问题时,也还是摆脱 不了吃的格局;当我们在判断正义与道德等涉及历史与记忆的价值时,照样离不开吃的限制。就像当年那些忘了自己曾因荒谬攻策挨饿,忘了家人被暴政逼死的农 民,他们跟我说「共产党算是不错了,十二亿人吃饱不容易」。吃,如此肉体,如此现世,它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它「当下即是」。又好比今天赞颂盛世的那群 人,他们不关心盛世背面的阴暗,也不想关心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跑去和政府作对的人;最重要的是我,是我今天日子过得好,是我衣食无忧富贵太平。这 甚实是另一种我有没有吃饱的思路。

我不敢批评莫言在政治上的取态,正如我当年不忍驳斥那些在火车上和我一同喝茶一同剥瓜子的农民。我没挨过饿,但我知道怹们饿过,真的很饿。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3 收起 理由
水星安格生 + 3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吧,逐点逐点反驳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本题:外地的朋友会寂寞。

如果lz说的是我国人民有排外的倾向?

答案很简单:

穷。

翻看历史,不难发现国家穷,首先遭殃的都是外来找生计的人。纳粹党是,印尼排华是,希腊也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3-5-2013 04: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国的那些大部分华裔一向都lcly 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5: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中国人,到这边比楼主还短一点,大概两个月。

总体感觉身边的马来华人朋友都还不错。

不过我感觉毫无必要在意他人怎么看中国人,爱怎么看怎么看吧,做好自己,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才能了解。

可笑的香港,台湾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睁眼去见识一下如今的北京上海,我怕十年之后被歧视的还不知道是谁。

做好自己,问心无愧,他人之言一笑了之,这是我的态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人气 +1 收起 理由
水星安格生 + 1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ermaerma 发表于 13-5-2013 05:59 PM
不过我感觉毫无必要在意他人怎么看中国人,爱怎么看怎么看吧,做好自己,中国人只有中国人才能了解。

可笑的香港,台湾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睁眼去见识一下如今的北京上海,我怕十年之后被歧视的还不知道是谁。

孩子學校曾有來自湖南的家長,兩家人一同用過幾次餐
他不會為了面子點滿桌子吃不完的菜餚,也不會得意忘形的大聲喧嘩
他說:要讓外國人改變對中國人的刻板印象,要從我們自己做起

一個國家是否進步,不在於表面的高新,而在於是否遵從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
一個人是否有尊嚴,不在其財富的多寡,而在於是否尊重他人相同的公平權利

喧鬧的街道,冷漠的面孔,不論在地或者外來,大都市的生活調性舉世皆然
也許"觀察"比"交往"更來的有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5-2013 10: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hiropractor 发表于 13-5-2013 09:57 AM
遊url=home.php?mod=space&uid=164950]@。。。[/url] 在吉隆坡大部份人都會英文啊, 圈子怎麼會小?

大部分也有一小部分呀, 是你没接触罢了。
或者你看不起不会说英文的人?



本帖最后由 heren 于 13-5-2013 10:50 PM 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2-2025 10:49 AM , Processed in 0.112514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