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11-2007 12: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
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飞到一大块空地上,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的身上,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很温暖,渐渐苏醒过来,它温暖而舒服的躺着,不久唱起歌来,一只路过的野猫听到声音,走过去看个究竟,循着声音,野猫很快发现了躺在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了。
●試想
不是每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也不是每个把你从粪堆里拉出来的人都是你的朋友。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乌鸦站在树上,整天无所事事,
兔子看见乌鸦,就问:我能像你一样,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吗?
乌鸦说:当然,有什么不可以呢?
于是,兔子在树下的空地上开始休息,
忽然,一只狐狸出现了,它跳起来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启示:
如果你想站着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须站的很高,非常高!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
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
每天,当太阳升起来的时候,非洲大草原上的动物们就开始奔跑了。
狮子妈妈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你要是跑不过最慢的羚羊,你就会活活地饿死。”
在另外一个场地上,羚羊妈妈也在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你必须跑得再快一点,再快一点,如果你不能比跑得最快的狮子还要快,那你就肯定会被他们吃掉。”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
如果你的家人精明一世、糊塗一時,運氣不好被倒會,或為朋友作保受牽連,你當然也會跟著不開心,但懂的相處之道的人,自然得避免在這時製造雙方的裂痕,不該有話直說的埋怨道:「我早就知道,你這麼貪財一定會遭到報應!」或「我早就告訴你那個人不可靠了,你偏要相信他,這下好了吧,知道我的話是對的了吧?」
這些話比直截了當罵「你這個白癡!」更難聽。
這時候沉默是最好的支持,其實犯錯者本身必然從失敗中的到教訓,不必再送給他一頓鞭子。對方在度過難關以後,會終身感激你的支持。甚至,你什麼都沒做,他也會對你感激涕零的。
懂得什麼時候不要說話,是一種智慧。當朋友也是一樣。
在別人哀慟欲絕的時候,你還要追根究底,就像人家的傷疤好不容易在結痂,你還來撥人家的痂。
最好的安慰是無言的微笑,和傾聽。
智慧的父母也是孩子福份。
在英國遊學的時候,住宿家庭隔壁就住了一對很有智慧的夫妻。他們剛好度過七年之癢。
有一次我在院子看書,目睹隔壁院子發生的事情。
布朗先生正在教他五歲的兒子安迪使用剪草機,父子兩剪得正高興時,父親進門去接電話。
接著我看到一幕慘劇;五歲的安迪把剪草機推向父親最愛的鬱金香花園,不一會,已經有兩公尺長的花圃糟殃。布朗先生出來,鐵青著一張臉。眼看他的拳頭已經高高的舉起……
忽然,布朗太太出來了,她看見滿目狼藉的花圃,馬上知明白發生了什麼事。
她小聲、溫柔地對先生笑道:「喂,我們現在人生最大的幸福是養孩子,不是在養鬱金香。」三秒鐘後,他們交換一個吻,一切歸於平靜。
我把這個故事告訴好友,她是個家庭主婦。後來她告訴我,很感激我跟她說這個故事。
「以前孩子打破東西,我少不了罵他兩聲,現在我會告訴自己,對我重要的是孩子,不是碗。哪個小孩在成長過程不會打破東西呢?」
情緒智商高的人懂得分輕重。
如果你真的珍視感情的價值,就該懂得在他倒霉的時候施小惠。
也許我們都沒有聰明到「一句解千愁」的地步。
但傾聽卻是人人做得到的施恩行為。
傾聽,常比替他義憤填膺或替他擔起一切聰明一百倍。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格有稜角,人生有死角!
許多人總是在為人處事發生衝突之際掠下一句︰「我個性就是這樣!」
似乎欲以此做為一個註腳,甚至是一個藉口。
然而就在他們說這麼一句話時,他們的人生視野已經狹隘口許多,
也就更看不清楚自己人生道路前的許多障礙,為自己的人生路途徒增波折。
當人的性格產生偏執時,對人對事的態度極易失去客觀,產生特殊的好惡。
在做事上,自然常會因此而思惟不夠完善,造成疏漏〕
在為人上,也必然會由此而行為過於自我,形成衝突。
因此,當人正處於任性而為之際,若能平靜一瞬間,想想︰我是否太衝動口?
我是否會傷害到他人?我是否忘口些什麼?
那麼,便正為自己避去口即將而來的波折和險阻。
如果人總是把自己的性格當做一個藉口,
不論是想由此得到別人的憐憫,或者是想迫使他人順從自己。
那將是為自己掘下一個悲劇的無底洞,讓自己愈陷愈深。
惟有認清自身性格上的缺失,避免被其牽動而行,
自可逐漸化性格上缺陷的稜角為圓融的和合。 |
|
|
|
|
|
|
|
发表于 24-11-2007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要為生命任意做註解
人生存於這世間上,每天所要面臨及面對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具有千百種的命運幻化,而人通常是不會自覺出人生是在這樣情況下在運轉的,這樣的運行所不同的是,每個人的命運際遇都有所不同,而只差在於個人的因果因緣它的出發點不同,所遇到的命運亦不相同而已。
然而,一個人在遇到人生轉折或生命受到威脅之時,往往可悲的是,通常人都會以消極而以自憐的態度來看待自我,愚昧的是,總認定自己在這世界上,就是那唯一的一個不幸者,沒有誰?會比自己更倒楣的人,更可憐的人了。
彷彿全世界似乎就只剩下他一個人,是個僅存的可憐者,而擁有這樣想法的人,可笑的是,自已也是那其中一個,在自覺後才恍然似乎是慢了一些。
人最怕的事就是自己在面臨危機時,在毫無自覺,毫無預警下縮進自己所設限的貝殼裡而獨自自怨自哀,長嘆度日,淚流成性亦是可悲。
孤獨者有何悲!世間上還有好多豐沛的知識學識領域,正在等著你去理解,你在等什麼?
快點開拓你腦部裡的那遍山林開始尋寶吧?
生命即將面臨生死瞬間時,又有何懼!
能瀟灑的揮別現有的殘缺不全的命運,等待著下一段人生的開始,重新來過重新面對挑戰,只要老天肯給予再生的機會,都可以用心的去補足上一小 段的殘缺,最起碼,下一段的人生裡,將會是充滿生機的。
若能如此豁達面對在世人生,面對著生活的一切,用最清醒的態度,來迎接各式各樣層面不同人生之人,豈不豐碩了自己的人生,美與悲皆得圓滿。
這樣子的自我,不妨也為自已也來點掌聲,
因為你已經在竭盡心力了,用心在讓自己過個充滿實意的美妙人生,這樣一來,不就更加值得喝采。
人絕不能為自已的生命輕易下註解,那是自私的,那是愚昧的,是想逃離責任的一種不恥態度。
如此更是毫無智慧可言的,生有何樂!死亦有何懼!
貴在於人是否能為自已的人生負責,背負起生命中所有的行徑而勇....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08: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的目的
曾經有人這麼問我,你到底為甚麼而活?
真是個嚴重的問題吶,當時正在看搞笑日本節目的我,楞了一下,隨及轉身面對問這個問題的人---我老姐。
從小就跟我不是很對盤的老姐,總是會在我後面扯我後腿,我是這麼想的。
記得小時候,每次跟她借個彩色筆,她就是會找些藉口不借。
「妳每次都畫很大力,彩色筆都被你寫壞了。」
要不就是,「那妳去幫我洗碗,我就借妳。」
有時我真的會乖乖地去做好她交代的事,也有時我會口氣不好的回嘴。
「妳的彩色筆本來就不是很好呀,借一下會死。」
然後,她就會現出一張很熟悉,很讓人想把她的臉撕爛的表情。
「我還想說等你做完就借妳的,既然這樣,那就沒辦法嚕!」
每每這樣的回答,都會讓我很悶,很厭惡,我也不知為啥。
隨著時間大家上課、畢業、工作,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少,但她在我心中的感覺,還是令人想甩她一巴掌。
就在我二十一歲生日那年,到大陸工作的她,寄來一份生日禮物,夾著一張小卡片。
我早已忘了她送甚麼東西給我,也忘了卡片上面寫了甚麼生日必說的話
語,但讓我永遠都忘不了的是,卡片下的最後一行,寫著-----永遠都愛妳
的二姐。
看著那張卡片的最後一行字,雖有小小地感動一下,但回憶中的她是那樣鮮明的另人生氣,嘴角還是不削地哼了一聲,「笑話。」
可不知怎地,那一行字卻再也不能抽離我的腦子,到現在每想到一次,就
會莫名的悸動一次。
那天,我休假在家看著日本的搞笑節目,她也正好休假回家,兩人無言地在客廳裡做著自己的事,也許她也跟我一起看著電視吧!
一句話打斷了我的笑,轉回頭喵了她一眼,又轉回電視機前,冷冷的說:「快樂。」
「快樂?」她聽起來有點驚訝,這是甚麼鬼回答。我聽她的語氣在心裡解讀。
「嗯!」
「那妳說,妳現在這樣子算快樂嗎?」打蛇隨竿上,是她想要否定人的一貫回答。
「我很快樂呀,妳看不出來嗎?」
「我是看不太出來。」直接的否定。
「快樂能當飯吃嗎?快樂能讓你有錢嗎?」接著又把她要說的重點說出來。
早畢業兩年的我,還在當一個美式餐廳的小小服務生,每天上班,下班,不玩到太陽出來是不回家的,在她這種「正常人」的眼裡,我這個異類的想法,實在不能讓她茍同。
「又不是沒賺錢,養得活自己就好啦!誰知哪天突然葛屁,到時後悔自己竟然只為了賺錢吃飯,而忘了讓自己活的快樂些,不嘔死?」回頭面向她,說著條條道理。
「那妳想等妳老了,還是過這樣的生活嗎?」直接跳過我後面的話。
「我自己的人生,自己會規劃,又不是沒想過未來。」我的心裡有著「正常人」無法想像的哲學。
「好吧!妳如果要這樣過的話,我也祝妳永遠快樂。」又是那張嘴臉,好想撕掉呀!一點也看不出哪裡有祝福的表情。
她也懶得再跟我辯甚麼,走回自己的房間睡午覺,留下莫名其妙被打擾看搞笑節目的我。
電視螢幕上還在閃著搞笑的畫面,可我的腦子卻因剛剛二姐的話在轉。
誰不想要快樂,難道就要像她們「正常人」那般,早上早早起床吃飯、上班,晚上回家吃飯、看電視,然後乖乖的上床找周公,那樣才叫快樂?
我實在看不太出來,哪裡有快樂的條件,那是沉悶吧!
也許在老姐的認知裡,我的快樂 = 玩樂,NO!NO!快樂是快樂,玩樂歸玩樂,兩碼子的事,這點我可分的很清楚。
我喜歡現在的工作,所以我會快樂的工作,我喜歡交的朋友,所以我會快樂的認識新朋友,我喜歡眼前這個搞笑節目,所以我會愉快的享受它。
或許這個小服務生的工作,總會有結束的一天,但我希望在那天來臨之前,好好地享受其中的樂趣,因為出了社會我才在後悔,沒有快樂的享受我的學生生涯,我可不想以後換了一個工作後,再繼續後悔以前沒好好享受當個服務生的樂趣。
人是會成長,每個人都一樣,沒有人可以讓地球停止自己轉,就算是外星人攻擊,玉皇大帝下旨,耶穌的愛,都沒有辦法改變你、我、會變老的事實。
如果沒有好好的享受這一秒,浪費以後的下一秒來後悔沒有快樂的上一秒,那你的人生目的應該就會是「後悔」。
每個人看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出現。
遇到困難,你會以怎樣的心態去對待?
問我呀?當然是快樂的心態囉!呵呵!
不要想說我是變態,我有順風耳。
分析給你看看,當,遇到困難時?
解一: 面對
解二: 逃避
你選哪個?
我一定選面對的,如果不面對的後果可是會很麻煩,因為要為了逃避,很有可能就要說謊,要說謊,就要冒著禿頭的危險去想另一個謊,真是討厭的緊。
當,選擇面對時?
解一: 解決
解二: 不解決,裝死
你選哪個?
想也知我會選解決,因為不解決這個問題永遠都會再,逃得了一時,逃不過一世阿!不如現在就把它KO,省的以後自找麻煩。
當,選擇解決時?
解一: 快樂的解決
解二: 痛苦的解決
哈哈,不用我細說原因了吧!
也許你會問,甚麼叫快樂的解決?這是甚麼鬼回答?
心態問題,如果你不以快樂的心態去面對問題,也許就不能享受這個問題本身所帶來的經濟效應。
又或許你會開罵,問題還有享受的嗎?還經濟效應咧!(翻桌)
慢!慢!別急,沒說完呢!
舉個例,當你是個服務生,你的客人點的餐一小時還沒上,你會如何?
我的答案:道歉(這是一定要的)---甚麼樣的客人,甚麼樣的道歉方式,你學會了看人說故事。
賠償(這應該是上頭人的工作)---在上頭人的說話方式內,你學會了口才及應對進退。
補救---你學會了隨機應變。
一個困難或問題,如果你能以享受再其中的方式,能帶給你的東西,可是老師教到死也蹦不出來的。
我工作及生活上的快樂,就在這一個一個小小的問題中產生。
你是不是也能這麼想呢?
如果你同意我的話,那歡迎你加入快樂的人生目標一員中。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08: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养成忍耐与宽容的品格
糖是甜的,盐是咸的,这二者的味道正相反,然而将它们放在一起时,往往能做出可口的饭菜。这是因为有人善于调和两种味道。我们常说五味人生,如果我们能通晓这“调和”之道,便会品尝到这五味人生的精妙之处。事物都有正反两面,但无论彼此有什么不同,这之间的差距有多大,都是各有千秋,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是因为有了不同,生活才丰富多彩,也才有了我们的存在。如果我们能学习别人的长处,赞美他人的长处;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善待他人的缺点,那么,我们则可以和平相处、共同提高,而不必为彼此的差异去相互排挤,更不必将一切差异“归功”给他人,为此产生一系列的烦恼。
如果我们能够学会承认事物各有差异的客观存在,也就能够接受你有你的思维方式,我有我的思考习惯,这样才便于相互学习与提高,彼此宽容,便会体味到彼此差异而带来的快乐。
生活中很多人都在冥思苦想如何改变、远离或是去除那些“相异”的东西,却很少有人愿意思考如何了解、接受、调和它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凭个人的意志或希望而左右的,它决定于人们对自我的认识与超越。
我们应该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在彼此交往中,应该学习珍惜,常怀感恩之心,在心中充满不平、不满或愤恨之前,先想自身的不足之处,然后再以谦虚与诚恳的心态看待对方,如果能够这样去做,必定会产生一种由衷的喜悦。一目了然:“人”字是相互依靠的关系,人与人是相互依存而生活、共事。这么大的世界,汇聚着各种各样的人,只有养成好的品格,才能适应这个社会。
这种品格就是——忍耐与宽容。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要快樂,就要停止抱怨
在美國某個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計程車要到某個目的地。
這位乘客上了車,發現這輛車不只是外觀光鮮亮麗而已,
這位司機先生服裝整齊,車內的佈置亦十分典雅,
這位乘客相信這應該是段很舒服的行程。
車子一啟動,司機很熱心的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合?
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是收音機?
這位司機告訴他可以自行選擇喜歡的音樂頻道,
就在車內,這位乘客選擇了爵士音樂,
浪漫的爵士風不禁讓人為之放鬆。
司機在一個紅綠燈前停了下來,回過頭來告訴乘客,
車上有早報及當期的雜誌,前面是一個小冰箱,
冰箱中的果汁及可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
如果想喝熱咖啡,保溫瓶內有熱咖啡。
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上班族大吃一驚,
他不禁望了一下這位司機,司機先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窗外和煦的陽光。
不一會,司機先生對乘客說:
「前面路段可能會塞車,這個時候高速公路反而不會塞車,
我們走高速公路好嗎?」在乘客同意後,
這位司機又體貼的說:「我是一個無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
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麼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風景,
那我就會靜靜的開車,不打擾您了。」
從一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計程車的乘客就充滿了驚奇,
他也不禁問這位前方的駕駛:「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
這位專業的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
司機繼續說道那段覺醒的過程,他一直一如往常,經常抱怨工作辛苦,
人生沒有意義,但在不經意裡,他聽到廣播節目裡正在談一些人生的態度,
大意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
那麼所有發生的都會讓你覺得倒楣;相反的,如果今天你覺得是個幸運的一天,
那麼今天每次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
所以我相信,人要快樂,就要停止抱怨,要讓自己改變。
就從那一刻開始,我創造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第一步我把車子內內外外整理乾淨,再來裝一支專線電話,
印幾盒高級的名片,我下定決心,要善待每一位乘客。
目的地到了,司機下了車,繞到後面幫乘客開車門,
並遞上剛剛說過的名片,說聲:「希望下次有機會再為你服務。」
結果,這位計程車司機的生意沒有受到不景氣的影響,
他很少會空車在這個城市裡兜轉,他的客人總是會事先預定好他的車,
他的改變,不只是創造了更好的收入,而且更從工作中得到自尊。
****************************
這個故事 讓我得到一些啟示
一、每一個人其實都想過更好的生活 但卻不希望改變自己
二、然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一分耕耘就會有一分收穫
如果你希望擁有大成就你就必須具備一個像贏家的思考態度或行為規範
三、改變的力量可能來自於權威 像是透過罰則來建立騎機車要戴安全帽的習慣
然而這種方式只能治標 不能治本
另一種力量來自道德 是內在慈悲佛性的綻放
是推己及人的情懷 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覺醒
當一個人真的瞭解抽煙會影響他人健康
而那種為他人著想的改變 就是道德的力量
四、 你可以選擇你要的人生 抱怨只會讓事情更混沌
你可以選擇早晚抱怨別人 也可以在覺醒後力圖振作
它不一定是推翻過去所有的生活步調 它可以是一個當下念頭的轉換
或是一個行為的修正 不放縱自己的言行
讓自己的善言善行慢慢變成良好的習慣 而人的機運也將慢慢改變
五、 現在開始,永不嫌遲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純欣賞
但也可能成為改變一個人的契機 知道自己要改善的地方
並且致力去完成它 才是真正有勇氣的人 而成功總是屬於那些堅持到底的人
現在,你可以反省一下現在的生活 為了要有更美好的生活
有哪些思考與行為上的習慣是要改變的呢?立即去做吧!
所有的改變都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用快樂之晨曦 沖淡人生苦味
讓抱怨如夕陽 遠離他鄉不再*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07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忍气吞声
當別人對你說了一些刺傷你的話,
批評你、羞辱你,你會怎樣呢?
你會火冒三丈,氣呼呼地罵回去,
或是忍氣吞聲地強壓下來嗎?
然後呢?你是否會愈想愈氣, 整個情緒都大受影響嗎?
有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
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 靜靜地聽著,
然後說:「謝謝你們來找我 ,不過我正趕路,
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
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
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 「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
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的話,
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
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然而,這十年以來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
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是的,如果有人對你生氣,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粗暴無禮, 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 那是「他的」修養,
你能怎麼辦呢?
讓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
「我己經不再被別人所控制, 我己經不再是個奴隸,
我是自己的主人,
我是根據自己在做事, 而不是跟隨別人在反應。」
你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隨風起舞曾聽過一則故事,
有個人每天都固定向某報攤買一份報紙,
儘管這個攤販的臉一向都很臭,
但他還是每次都對小販客氣地說聲謝謝。
有一次和他同行的朋友看到這情形,便問他:
「他每天賣東西都是這種態度嗎?」
「是的。」
「那你為什麼還對他如此客氣呢?」
那人回答:「我為什麼要讓他決定我的行為呢?」
是啊! 我們為什麼要讓別人的表現來決定自己的行為呢?
如果有人侮辱你, 你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你覺得受到羞辱。
如果你不在乎別人怎麼說,你不覺得被羞辱,
那麼你又怎會受到侵犯呢?
你的氣要從何而,如果你不「隨風起舞」,
你的情緒又怎麼會起伏不定呢?
某人罵你,你並不覺得被罵,你會說他罵你嗎?
你怎麼能說他是罵呢?
當你的認知改變,整個品質也就不同,
你也許會反過來感激他那麼關心你、在乎你,
你也可能會同情他、可憐他:
「他是怎麼了,為什麼會有這種反應呢?」
這時「罵」還是「罵」嗎?它己不存在了。不是嗎? |
|
|
|
|
|
|
|
发表于 26-11-2007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富家公子为了学好射术,花高价钱买了名贵的弓。可练了大半年,他的射术毫无长进。公子一怒之下,将弓折断,气恼地骂道:“花这么多钱,居然买了一把破弓!”
公子花更多的钱另买了一把弓。可是,几个月过去,他的射术仍然不见起色。公子又恼怒地将弓折断,重新换弓。就这样,三年之内,他换了十几把弓。
这天,公子正在练箭,一位将军路过,停下马来观看。公子仍然箭箭落空,于是恼怒不已,又准备折弓。
将军急忙制止他:“这么名贵的弓,你干嘛要折断?”
公子说:“我苦练了三年,可射术毫无长进,因为我买的弓都有问题。真不知道天下哪里才有好弓卖!”
将军接过公子手中的弓,取出箭,搭弦射去,只见箭准确地命中百米之外的靶心。
公子疑惑地说:“为什么弓到了你手中,就这么好使了呢?”
将军笑道:“你射箭的姿势和方法都不对,不要抱怨弓不好使。如果走错了路而从不检讨自己,那么你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7 0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多欲望即成枷锁!
有一个朋友,做事总是不慌不忙,讲话也不慌不忙,给他的东西,他也拿得不慌不忙,因此,这个朋友给人的印象是愉悦的,不急躁的,也是不计较的。
朋友这种气定神闲,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优雅的举止,来自于他的心,因为他的心是自由的,尤其重要的一点,是自在的。
欲望愈多,人生愈难圆满
人的欲望,来自于要满足五根。眼、耳、鼻、舌、身、意这五根,总是有无穷的欲望,支使着人去寻求享受。眼睛要欣赏美,耳朵要听好音,鼻子要闻香味,舌头要尝美味,身体要着华服,要享乐,所以色、声、香、味、触这五尘掌控着人的欲望,如果再加上心意如脱缰野马尽情奔驰,那人的欲望就更无边无际。人的欲望越多越强烈,就愈不自在,因为种种欲望,都是枷锁。
欲望多,会使人变得自私。人是一种奇怪的动物,欲望愈多,愈不容易满足,就像有钱的人,还想更有钱一样。欲望是没有界线的,也是喂不饱的。我认识一个人,他常说等我有钱以后,一定万缘放下,好好修行。我认识他十几年了,他已年近七十,还在逐鹿红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赚够心目中设定的钱财数量,开始修行。
我常想,既然有心修行,就要即时在生活中修正自身的行为和思想,让行事合于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修心和修正行为,何需要等到钱赚够了才能做呢?应该是不管有钱没钱随时都在做的。
这位想要赚够钱才用心修行的朋友,可能对修行的定义不甚了解,一方面想要多赚许多心中想要的东西,车子、房子、土地等等,但在无法满足的情况下,就处处觉得不自在,要时时计较,怕失去、怕吃亏,离修行的路就越来越远了。
所求不多,自然从容自在
而那位气定神闲的朋友,没有宗教信仰,从来也没有想过灵修这一类的事,但是却让人觉得颇有修为,原因在于他的个性不急躁,态度是如此慈悲,又看淡名利,所以不自私,不计较,而且由于所求不多,所以他的心是自由的。
「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就是他能自由自在的原因。每次看他面带微笑,安静地处在众人之中,不亢不卑,有人注意他也好,无人注意也罢,他都不在乎。
这种的修养和这种自在,我想是来自他的自信和自我肯定。一个能自我肯定的人,必定能获得别人的肯定;一个无法肯定自己,一心寻求别人肯定的人,不是为自己活,而是为别人而活,因此非常在意别人的眼光、想法、看法,才会处处不自由,也不自在。
自在、无私,是对自己慈悲,也是对众人的慈悲。看到这样的人,让人心生欢喜。
文/林少雯(文字工作者)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7-11-2007 0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自己的原形!
心念是如何的对待别人,最后都回到自己身上承受,真心接受、宽容别人,内心就会感觉安心愉快;否则,见到那人,虽然表面和谐,内心也是防卫、不安。
良心真不可思议,它是一把尺,测量自己,我们对人没有善意,就会不安,自己鞭笞自己。
愈有自觉能力,就愈能感受到内心细微的波动。我就发现,我内心不喜欢的人,就连走过身旁,自己都会猛然肌肉收缩,就像丛林中的动物对入侵者警戒时,两肩耸起,全身绷紧,觉察能力愈强时,愈能感知自己内在受到的干扰,不「松」,就是不自在,因为有对人的好恶评价。
◎善意,从自觉「不善」开始
如果周遭不满意的人很多,自己内在就常有干扰,那何谈开创快乐人生?
所以对别人柔软就是对自己柔软;宽容别人,就是松绑自己。人为什么要修养自己?原来对别人好,就放下防卫、警戒,是让自己愉快,好处回归自己身上。
可是知道这个道理并不表示就能做到,直到我发现,愈能看到自己的「不善」,悲悯、善意才更容易升起。
那天,和家人为厨房流理台清洁的小事起了争执,我说:「你这样的口气及态度不是要阻断我们的沟通吗?你知道什么是沟通吗?」他说:「你自己听听你的口气什么是沟通?」我瞬间嘎然止住,因为我听见了自己高亢的「破」声,原以为是他的霸气才激起我的火气,可竟然我们是一丘之貉,口气都一样锐利,自己的原形竟是如此不堪;原以为对方实在不懂得尊重,凡事都坚持己见,看看自己,一开头就「我对」「你错」的气势,岂不也是不尊重人?
自觉能力愈有进步时,愈发现自己不是什么「好人」,对人有很多分别、批判,有很多的「不善」,怎有资格要求别人对自己真心善意呢?自己做不到,怎反期望别人如此对我?体会到「大家都是凡夫」这点,才开始知道谦卑,体会到别人如我,皆随习性「不由自主」,对自己有深深的无力感时,才懂得包容。
◎想要高人一等,就是贬抑别人
有位刚获擢升经理的朋友,在一次聊天中慨叹,难有真诚的朋友啊,公司里原来常在一起吃中饭的人,竟也嫉妒她,我好奇的问:「他们对你怎么啦?」她说:「没有怎样,只是清楚感觉他们不认为我有多厉害。」我故意戳她:「那你会不会更想证明自己?更想让大家服你?」她说:「这是当然的啊!」
其实有了折服别人的想法,不经意中就会更加武装自己,和别人的距离就愈远,而且在能力、内涵,还没有机会充分展现,名位、权力尚未能实质发挥时,别人就更不服。刻意想要高人一等、得到尊敬,就是贬抑别人。
往往我们认为别人不存善意,但往内看,我们也会看到自己的丑陋。从一次次自己的「恶形」中,我们了解自己很多行为的背后是竞争比较、软弱恐惧,其实我们很需要被欣赏,别人也很希望被肯定。
◎最爱原来是自己
朋友抱怨先生应酬晚归,我问她:「那你怎么办?」她说:「能怎么办?对他不给好脸色看,不跟他讲话。」这也是一般人常有的反应,「那他会不会跟你道歉?」「说话柔和一点,体贴一点就是道歉啦!」「那你脸色有没有就好看一点?」「不会太好看,还是有怨气,一件件日积月累。」「那怎么好过呢?你爱他吗?」「唉!老夫老妻也不知道爱不爱啦!」「那换个说法,妳在乎他吗?」「在乎才会怨呀!」「你会在乎他,为什么又让他不好过呢?」「他对不起我,为什么要让他好过?我要让他知道,他亏欠我。」
问题就在这里,其实人最爱的是自己,不论人与人间任何关系,我们常用脸色、口气来让别人感觉亏欠,这是一种报复,也让在乎自己或有利害关系的人有罪恶感,以感觉自己的重要。
透视我们眼中神圣的「爱」,其实最后只是自利、依存、需要。人愈见自己凡夫的层次、愈见自己的自私、愈见自己的无能作主时,渐渐地,我们对人愈能同理、悲悯及宽容。
◎悲悯之心起于「善念」而已
当别人犯错时,看自己「我还不也是那个样子」「凡夫正常就是如此」「资质、能力、因缘如此,这个结果自然形成」「他的层次如此,我也只是如此,我们都在学习,需要时间」「他如同自己一样亦不由自主」,悲悯身为人的局限、弱点、无力,心就更能柔软、体谅。
为什么我们了解许多,但常常不能真正做到接纳、尊重、包容、善意?因为没有时刻训练自己「活在善念」里。
在生活中,面对每个人时,其实就是训练自己的时候,当下思惟别人和自己一样的希望被欣赏、被接受;思惟自己也是和他人一样不由自主的常现恶念──冷漠、轻慢、嫉妒、自利、苛刻……,有这一层的「想」,态度就柔软、宽容了。传达善的意念,训练自己,就从当下面对的人开始吧!现在,你碰见什么人了?
文/黄翠吟(泰山文化基金会执行长)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1: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咸也好,淡也好
一个青年为着情感离别的苦痛来向我倾诉,气息哀怨,令人动容。
等他说完,我说:「人生里有离别是好事呀!」
他茫然的望着我。
我说:「如果没有离别,人就不能真正珍惜相聚的时刻;如果没有离别,人间就再也没有重逢的喜悦。离别从这个观点看,是好的。」
我们总是认为相聚是幸福的,离别便不免哀伤。但这幸福是比较而来,若没有哀伤作衬托,幸福的滋味也就不能体会了。
再从深一点的观点来思考,这世间有许多的「怨憎会」,在相聚时感到重大痛苦的人比比皆是,如果没有离别这件好事,他们不是要永受折磨,永远沉沦于恨海之中吗?
幸好,人生有离别。
因相聚而幸福的人,离别是好,使那些相思的泪都化成甜美的水晶。
因相聚而痛苦的人,离别最好,雾散云消看见了开阔的蓝天。
可以因缘离散,对处在苦难中的人,有时候正是生命的期待与盼望。
聚与散、幸福与悲哀、失望与希望,假如我们愿意品尝,样样都有滋味,样样都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高僧弘一大师,晚年把生活与修行统合起来,过着随遇而安的生活。有一天,他的老友夏丐尊来拜访他,吃饭时,他只配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的问他:「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夏丐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我觉得这个故事很能表达弘一大师的道风,夏丐尊因为和弘一大师是青年时代的好友,知道弘一大师在李叔同时代,有过歌舞繁华的日子,故有此问。弘一大师则早就超越咸淡的分别,这超越并不是没有味觉,而是真能品味咸菜的好滋味与开水的真清凉。
生命里的幸福是甜的,甜有甜的滋味。
情爱中的离别是咸的,咸有咸的滋味。
生活的平常是淡的,淡也有淡的滋味。
我对年轻人说:「在人生里,我们只能随遇而安,来什么品味什么,有时候是没有能力选择的。就像我昨天在一个朋友家喝的茶真好,今天虽不能再喝那么好的茶,但只要有茶喝就很好了。如果连茶也没有,喝开水也是很好的事呀!」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的性格
世間有三件寶:日光、空氣、水;假如沒有日光、空氣、水,世間就沒有生命的存在。
茲以三篇短文,試述水的性格、水的啟示、水的功用。
首先講到水的性格:
一、自己活動,推動別人:「水往低處流」,只要有渠道,或是高低落差之處,水就會自己順勢流動,同時還可以推動其他物品順水而流。例如,船舫可以在河海中漂流,一根木材、一片菜葉,也可以在水上流動,乃至人可以在水中游泳。水可以把一切漂浮其上的東西,運\載到目的地,所以水能自己活動,也可以推動別人。
二、婉轉自如,委曲求全:水的性格柔軟,遇到強硬的東西會「以柔克剛」,例如,滴水可以穿石。尤其遇到阻力時,所謂「遇山山不轉,水轉;遇石石不轉,水轉」。水能委屈求全,自己轉彎,要前要後,婉轉自如,碰到阻礙,總是迂迴曲折,另找出路。
三、尋找方向,不斷延伸:長江、黃河的發源地,最初都只是一隅之地;但是因為水能不斷延伸,流向各地,於是形成了汾河、渭河、無定河、嘉陵江、岷江。
四、洗滌污垢,清淨自在:水能洗滌污垢,再骯髒的衣服,用水清洗,就能恢復乾淨;再污穢的容器,經水一洗,就會潔淨如前。尤其水洗污物,自己雖然變髒、變濁,但是不管淨垢,水始終怡然自在。
五、容會百川,寬宏廣大:地球上,陸地與海洋的百分比大約是三比七,也就是說,地球上有三分之二是被海洋所覆蓋。所謂的「四大海」、「五大洋」,因為能容納各地的江、河、溪、湖等百川之水,因為不揀細流,所以能成其寬宏廣大。
六、滋潤萬物,生氣蓬勃:水是維持生命不可缺乏的要素,只要有水的滋潤,花草樹木就能成長,甚至象馬牛羊,也是逐水草而齊聚,所以有水的地方,就有生機,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與水的調節有關,因此鄉村居民莫不希望風調雨順,才能四季平安,一切萬有,也都有待天降甘霖才能生存。
但是有的時候天不從人願,大旱之望雲霓,讓多少生命望天興嘆;有的時候霪雨過多,到處氾濫成災,也造成民不聊生。所以世間上的東西,要能適量適份;太多太少,都是過猶不及。總之,世界上的每一種物品,都具有正負面的作用,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不過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應該要學習和大自然萬物友愛相處,希望在世人的善知水性下,讓水只能載舟,而不要覆舟也。
星雲大師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2: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涵養風姿
一個富有的人,可以用金錢財富來將房子打點得富麗堂皇;一個有智能的人,則是以敦品勵德,來涵養儀態容貌的莊嚴。一個人的內心修養,顯現在外就成為氣質風度,所以說:誠於中,形於外。有涵養者的形像是什麼樣子?有四點:
第一、聰明者不迷:一個聰明人不會被迷惑。這個世間上能迷惑我們的東西很多,顯赫的聲名地位可以迷惑我們,充裕的財富金錢會迷惑我們,浪漫的愛情會迷惑我們,甚至他人的甜言蜜語、恭維尊敬都可以迷惑我們。如果是一個聰明的人,就能看透這些事物背後的虛妄不恒長,而不被迷惑。
第二、正見者不邪:所謂正見,就是正確的知識見解,即使眾說紛紜,他都能堅守原則,不為所惑。如果沒有判別正邪的能力,追求錯誤的信仰,花錢了事還算幸運,如果因而身敗名裂,家破人散,那就非常不值得。因此,真正有涵養的人具正見,知道如何正確選擇自己的信仰,不會錯信與邪信。
第三、有容者不妒:一個有涵養的人,能夠包容異己,對於不同意我的人,不同的思想、種族、國家、語言行為,都有包容的雅量。對於他人的成就、榮譽、聲名也不會嫉妒。樂於隨喜他人的成就,不妒不忌。
第四、心靜者不煩:有涵養的人在一天當中,會保留一個寧靜的時刻給自己,作反省、靜慮思維,摒棄心緒的繁瑣雜蕪,讓心靈獲得清明,才有足夠的智能,正確明智的處理事情。正是所謂「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作者:鏗鏘玫瑰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憶
很懷念 很回憶
那些曾經一同走過成長歲月的人
在生命旅程中印下永恆足跡
那些曾經留下思念的地方
無論在故鄉抑或是在異地
曾有過許多令人感動之事
讓人懷念的親朋好友......
多少年來不斷更迭的人事景物
在心中輾轉千百回
多少歲月年華的 喜怒哀樂 悲歡離合
交織成今日點點滴滴之回憶
人生 就此一回
願能珍惜所擁有的
以開創美好未來
一心追尋所夢想的
且真情真意付出
懷念心中所懷念的
莫讓生命留白
緣 牽系著你我
這一切一切
唯有感恩再感恩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的回憶總是讓人難以忘懷
尤其是--
那一起並肩同行的朋友們
走過的歲月
流下的汗水
揮之不去的笑靨
一直迴盪在腦海中
是沉重的負荷
也是甜蜜的包袱 |
|
|
|
|
|
|
|
发表于 1-12-2007 04: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站起來的次數比倒下去的次數多一次就是成功。
一位父親很為他的小孩苦惱,都已經五、六歲了,一點男子氣概都沒有。他去拜訪一位禪師,請求這位禪師幫他訓練他的小孩。 禪師說:「你把小孩留在我這邊三個月,這三個月你都不可以來看他。三個月後,我一定可以把你的小孩訓練成一個真正的男人。」
三個月後,小孩的父親來接回小孩。禪師安排了一場空手道比賽來向父親展示這三個月的訓練成果。被安排與小孩對打的是空手道的教練,教練一出手,這小孩便應聲倒地。但是小孩才剛倒地便立刻又站起來接受挑戰。倒下去又站起來,如此來來回回總共六次。
禪師問父親:「你覺得你小孩的表現夠不夠男子氣概?」
「我簡直羞愧死了,想不到我送他來這裡受訓三個月,我所看到的結果是他這麼不經打,被人一打就倒。」父親回答。
禪師說:「我很遺憾你只看到表面的勝負。你有沒有看到你兒子那種倒下去立刻又站起來的勇氣及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氣概。」
一件事的發生,當下的你是以什麼樣的角度去看待它。在歷經多次的考驗和挫折之後,問問自己是否依然可以堅持到底。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