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伟大的书法?伟大的我之书法?自己爽的书法?一篇关于我在2004年书法个展评论文章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3-8-2009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ywuneng 于 11-8-2009 11:05 AM 发表 
目前有意与会者有谁呢?
- 逸笔草草
- fireylt
- ckbling
- mywuneng
- 林绍胜 ??
- jcng01 ??
- eshen ??
- jc3032 ??
- 润墨堂 ??
- 文房四草 ??
- 李小文 ??
抱歉了, 现在才看到此帖, 我出远门了。好活动, 祝你们开心 |
|
|
|
|
|
|
|
发表于 7-9-2009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是文字的表达,每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编好文章。
那怕是兰亭序,醉翁亭记等都是得到文字,内容和字体表达的结合。
每一个出色的书法家文章写得很好,由王羲之到启功都是。
不然写来写去都是唐诗,宋词,对联,佛经;都谈不上什么创作。 |
|
|
|
|
|
|
|
发表于 8-9-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ulcinea 于 7-9-2009 04:33 PM 发表 
书法是文字的表达,每一件出色的书法作品都是一编好文章。
那怕是兰亭序,醉翁亭记等都是得到文字,内容和字体表达的结合。
每一个出色的书法家文章写得很好,由王羲之到启功都是。
不然写来写去都是唐诗,宋词,对联,佛经;都谈不上什么创作。
兰亭序,此文却是王羲之本人写,文稿同时也是书法界里的第一行书。
查:苏东坡有一幅书法家作品是醉翁亭记,但文章却是欧阳修所写。
欧阳修有没有留下醉翁亭记的书法作品和手稿,我暂时没有资料,还没听闻过。
苏东坡因为抄了欧阳修的文章,所以这幅作品,也不算什么书法创作,所以苏东坡是以他自己的寒食帖(第三行书)为名,书法界是不是这样来评价苏东坡的书法创作?
我愚昧寡闻而不知,请Dulcinea兄赐教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9-2009 12: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作品作者能够写自己的文章是最好不过。
如果不能自作文章的书法作品作者,
要怎样办呢?
就找一些自己能够理解的文章来书写作品吧。
写着写着,
写多了,混熟了,
你自己就会写一两句了。
书法不是用十年廿年来经营的,
书法是用一生来经营的。
你看到的王羲之,
已是老树盘根,桃李满天啦;
你现在看到的我,
都还没开花呢。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9-9-2009 12:06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0-9-2009 10: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得是,不要用太多“条律”来限制书法的创作。
传统的,看不惯现代诗,简体字,抽象,构成。。元素的书法。
现代的,看不起唐诗,佛经,对联,楷书。。。。元素的书法。
过去书法以“文人”主导书法,所写的文章同时就是书法,
这是当时知识分子和文化精英区别于其他人的“雅”文化,
封建时期,不入流的书法,我们最为熟悉的是馆阁体,
事实上还包括了经书里的抄经手,囚犯的砖文,棺墓里的墓志,。。。。。
这些都是“俗”文化里的主流。
这里主要的价值是封建时代,读书作官为”士“的思想。
”士“是一种身份,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价值。
不为“士”者,自然就为时代淘汰。
如今的书法,只仅仅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形式,
书写是一种手段,完成的作品,是希望通过视觉来欣赏,交流。
与“士”无关。
有关的是创作者的想法,情绪,精神和思维。
有关的是创作者的手段,技术,和构思。
有关的是创作者对文字造型的深刻体悟和驭驾。
有关的是创作者对文字的解读,运用。
个人拙见。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1-9-2009 03: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6# 逸笔草草 的帖子
就比如我写作品经验来说,
我今天对某某歌词有feel,
我就会用它来作为书法作品的字范。
我今天看到了一位辣妹,
想用一首诗来电她,
我也会把那首现代白话诗写成作品。
我看了李白的诗,
突然又有feel了,
就会低头思故乡了。
我们有太多情绪了,
我们有太多形式来表达,
选择太多了,
重要的是适不适合当代的你,
能不能从你的作品中看出你的生活形态。
拙见。
[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11-9-2009 03:14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1-9-2009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了,我们的生活有太多的选择,
从古到今,从中到外,还有我们的同胞,马来文化,印度文化,回教文化,兴都教文化,雅的俗的,现实的抽象的。。。。。。。。。
这些都是我从小到大的回忆,所以不要有太多的限制,
创作的重点是如何去表达。
个人拙见。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2-2009 12: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kbling 于 7-12-2009 12:46 AM 编辑
一篇关于我在2004年书法个展,两年后、即2006年的文章。
明天是什么天气
作者: 蔡长璜
1:06pm 19/06/2006
嘉坤在RAP举办一场展览,题为「书法点·生活滴」,呈示了他近五年来逾廿幅作品。从精致
的小楷,到六屏全开宣纸上笔力遒劲的草写大字,作书内容涵盖了自撰短文、流行歌词和现代
诗,体现出传统书法话语向日常现实经验的转渡。
甄志豪在〈心之印记:从王嘉坤书法展谈起〉的推介文中,将此展视为「一个很好的本地书法
变革的起点」,并写下个人的思考注脚:
「从语言载体,也间接或直接是情感载体……转化到现代书法形式。『书法』根本已是心灵与
现实的沟通桥梁,是艺术或生活实践的符号、记号和印记(orthography)。」
书法是中国(汉语社会)特有的文化载体与艺术形式,而直接产生书法艺术的源头便是汉字
了。有学者说,书体的变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部份,它的演化,衍自「天
雨粟、鬼夜哭」的仓颉造字,经甲骨、金文、篆、隶、草、行、楷,等等,经历了一个漫长的
过程。
历代书家便是在这个基础上,透过种种笔法、墨法、结体、章法等的美化和雅化,把实用的记
事图式,拓展成一种表述形式;事实上,大概在明代,书法才逐渐作为艺术而存在!
今天,随着当代文化情境的转换,我们利用铅笔、圆珠笔(乃至键盘输入)替代了用毛笔写
字,其「历史性任务」早就完成。换个方式说,书法除非倾向一种「个体存在价值的迹化」
(王岳川语),否则将无从再现出它的文化意蕴。
当传统书法的结构性意义面对冲击时,我国书法爱好者可有认认真真的省思?
在最近十年来,纯属呈现个人书法作品的展览寥寥无几,印象中只有李秀添、任雨农、郑浩千
和继程法师等人了,惟作品可作为揭露个人在书法美学上的探索成果者,却教人不堪多谈。
若从书艺协会的会员作品展来看,本地书法爱好者好追逐中国书坛的墨潮,抑或迷碑梦帖,临
颜摹柳,俯首甘作古人鬼。记得温任平先生在「静中听雷」专栏里便曾诘问:
「……国内从事书法的朋友,写了几十年,写的都是同样形态与体势的字,不觉得累吗?」
纵然是那些美其名谓「自己风格」的,不外只是在笔墨品质、形式结构上稍作变动或装饰而
已,跟深化书法艺术的意向性沾不上边。易言之,在书写的进行过程中,他们囿于「抄写的自
愉性」而不悟,对审美秩序或创作法则的求索,微乎其微。
尤有甚者,本地书法爱好者对待理论的平庸态度,也直接地捏合出一片虚无状态,因此没有人
需要「发言权」!
当我们摇啊摇到这个「起点」上,是否该想一想:明天是什么天气!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2-2009 04: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目中的书法,就如此
书法对我来说,可以是说淡如水吧。
这种以书写来作为表达自个儿思想的形式,
对我们这年代来说,
不是所谓‘书法家’的份。
所谓的‘书法家’,并没把自个儿的思想,
用书法作品特有的线条,
完全的表达出来。
可以说是‘书法家’没有能力用书法作品特有的线条,
把自个儿的思想,完全的表达出来。
惭愧。
这一份能力,
落在诗人与作家身上了。
而书法家只是循例的抄抄唐诗、
写写宋词。
自个儿没啥想法,
也就想着
“如果这样子写,可能会好卖一些些······”
悲哀。
如书法家没有用书法特有的线条,
来表达自个儿对生活,对社会,对身边一切人、事物的看法的话,
那么书法将会慢慢的被社会淘汰,甚至遗弃。
淡如水,
生命中没有水的话,
生命也就不存在了,
水中没有生命,
那么水的存在也就没有意义了。
水是如此的淡,
水是如此的柔,
缓缓的就融入了我的生活。
我将我的生活写进了黑黑的线条,
我将爱情用手指来倾诉,
我将我的快乐用不同大小块面的留白来欢腾,
我将我的忿怒用开叉的毛笔来嘶喊,
我用我的平静安抚着喧哗的宣纸。
心目中的书法,就如此的简单。
就如此。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12-2009 03: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书法的当今,
在马来西亚,
就只有那几个人会看。
也就只有几个人在认真的书写。
孤单。
老的不求进步,
年轻的又被老的按住来吃。
愚痴。
自己又不求上进,
认为书法最高的境界是色是空空还是色。
呆子。
被自己的前辈兜着转,
还沾沾自喜。
倒满。
岂不知书法根本没有所谓的:
1.线条很有力
2.境界很高
3.名人书法不管怎样都是好
4.有禅味
5.等等等
一堆模拟两可的、似有似无、高深莫测的谬论。
bull shit!!
n个。
不好好写字练字,
只会白晃晃的胡混过日子。
如果提到一些比较理性的分析,
就会说:书法是艺术。
如果碰到一些比较感性的作品,
就会说:书法与艺术是不一样的。
矛盾。
说破了,
也就是为了面子问题,
也有的是生计问题,
也有的是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等等。
都可以把书法给
典当。
除了悲哀,
还是
悲哀
n个。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4-2010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书法老师是谁?
“你的书法老师是谁?”
“彭庆勤。”
“为什么你写的字完全不像你老师的字?”
“. . . . . . 。”
这是在多年前在一个书法比赛与其中一位评审的对话。
彭庆勤是我大约在二十年前交的朋友。就在兰亭雅集茶坊,就在我俩的家乡--马六甲。那时候我正在上李金财老师的书法课,此外我也向吴东升老师学水墨画。
我对书法与水墨画特别喜好,想更上一层楼的去进修这冷门的课程。另一方面,我自己也担心以后出路的问题。那时候庆勤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毕业,同时也受聘此学院的水墨画系讲师。记得有一次载庆勤回家时,我问他。
“唸书法与水墨画毕业后在社会要如何生活?”
“像我一样,当老师。”他答道。
我就这样的步入了我期待已久的马来西亚艺术学院。
在这三年的学院课程里,庆勤除了是我的水墨画,书法与篆刻讲师外,他也是我的同屋的housemate,他也是我的茶友,我们与一班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喝茶,一起生活,一起讨论艺术。所以庆勤是一位陪伴着我艺术生命成长的老师、朋友、housemate、茶友……等多重身份的角色。
“身为一位老师,他的希望就是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记得庆勤对我说过这句话。这句话庆勤说了,也做到了。
在他的教导下,我与同学们的书法,在短短的两年内,除了在书法技巧上能书写五体外,我们更以自己的主题来呈现一系列的书法创作作品。他在上课时把我们所书写或临摹的作品都贴到画板上,然后大家一起来评论。由于大家所临摹的字帖都依照个人的喜好而不同,所以在评论的过程中,所学到的并不止于自己所写或临摹的字体,而是在同一时间学到书写多体的经验与过程。
比如在第一个半年,大家都要选出两种不同风格的楷书来临摹,我班上有七位同学,我们就可以再半年内学到十四种楷书的书写经验与过程。
第二个半年,各个选临隶书与篆书各一种。
第三个半年,各个选临行书与草书各一种。
而且在每一个半年课程接近尾声时,我们也要交上临摹书体风格完整的书法作品。
第四个半年,进入创作阶段。同学们都要交上一系列有个人思想的主题书法创作作品。
我在这短短的两年内,在书法的技巧上或是对书法创作思考上,都获益不少。这对我在毕业后对书法创作的坚持,有很大的动力。
庆勤对书法的热爱可以从他在住宿里的书桌上看的出来。永远都浸在水里毛笔,临写的种类与数量多到令人咋舌。书店里可以买得到的字帖几乎都临过了,字帖都是破破烂烂的。因为是housemate的关系,我都很清楚。
除了书法,他也作画,他也潜心于东、西方美学与哲学,把玩紫砂壶,喝喝茶,唱唱歌等等等,丰富着生活的当儿,他的作品也随着生活而起伏。
他的书风都一直的在变,这证明他还没满足于现状,永远都在思考着,永远都在进步。在艺术家的生命里,是没有最完美的作品的,只有一直不停地、反复的去创作出比现有更善更美的作品,才能平息艺术家心海的簸荡。如果不是如此,艺术的生命就会缓缓的逝去。
二零零零年后的书法作品,在出访中国后带给庆勤的冲击,让他进入了另一个表达手法。他不再拘束于他多能技巧,他以侧峰来作为主要的书写技巧,以仿宋体作为楷书等,以一位活在现代书法家的思维来决定他的创作方向,而不泥古一再又一再又一再又一再又一再.. . . . . 的重复抄袭或重现已有的模式。
要如何去欣赏庆勤的作品呢?书法也好,水墨画也好,先了解他的生活,先了解他的理念,把你对于书法或水墨画呆板的印象删除,从新输入新的data,从新感受你周遭新的气象,不要再原地踏步、固步自封了,然后你再看看庆勤的作品,去感受吧。
在二零一零年的现在,现年四十三岁,庆勤第一个书法个展终于就开幕了。祝你在艺术的天地里,能够自由自在的翱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9-5-2010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老之墨宝 |
|
|
|
|
|
|
|
发表于 9-5-2010 12: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沈老之墨宝 |
|
|
|
|
|
|
|
发表于 9-5-2010 12: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9-5-2010 12: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5-2010 10: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候弟,请你不要把其他人的作品贴上这楼。因为这是书法理论楼,如果你想显示其他人的作品,请你另开一楼。pls get it out of my field. thank you.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5-2010 06: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每天只会跟人讨字画的人看看。
前日转孙立博客,出自安徽闫安之手的《告索字者》,且流传于网络,诙谐之余道出书家无奈的心声。荒唐的留言《告索书者书》,更是字字真言,今发布于此,与大家共享。
告索书者书
夫书法者,民族之艺术,华夏之瑰宝。殷商以降,蒙文心之呵护,一脉承继;赖书家之勤奋,异彩纷呈。甲骨简帛,秦篆汉分,至晋唐而诸体悉备;宋元明清,尊国粹而百家争鸣。书法为中华文明之艺术真魂,书家为民族文化之弘扬使者。当今国运兴隆,文艺复兴,好书者日众。居室虽小,有书法而顿生雅意;厅堂再阔,无书法而骤失光辉。书法之所以余味无穷,乃书家节衣缩食、酸甜苦辣之结晶;书法之所以美不胜收,乃书家呕心沥血、魂牵梦萦之流韵。有感于斯,志者当修炼之;贤士当扶持之;朋友当抬爱之。人要食也,笔要润也。索纸者如夺书家口粮;索字者如劫书家财物。倘诸友索人口粮财物,尊口怎开?倘书家索尔口粮财物,能施舍否?君欲一茶一饭,尚不吝论价出资,得一书一画,其价千百倍于茶饭,岂有不论尺付酬之理。文化者,乃经济发展之生长剂;社会和谐之润滑剂。藏家尊重知识产权、资助文化产业,理所当然;书家依法维护物权、有偿服务社会,情理之中。况成就书家,付出时日之久、辛苦之多、成本之巨,绝非常人想象之所及也!果一味要求其有功无酬,庶几必穷困潦倒,三餐不能自保,何存游艺之心。无异于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纵然书法国粹,遭此亵渎,焉有发展之理。一脉呜呼!可想而知。彼时,华夏文明将黯然失色;厅堂馆舍将蓬荜生尘。风雅全无,乐趣安在?想我国人,皆不欲此。真吾故交,爱吾书法,互利互惠,共存共荣。即可增进友谊,满足雅好;又复壮美人生,广结善缘。艺术缘此而发展;社会缘此而进步,不亦乐乎!故聊掇数语,仅与知者道也。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4-5-2010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ckbling
好分享, 好文章 |
|
|
|
|
|
|
|
发表于 14-5-2010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19-5-2010 10: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