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素还真

问答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5-7-2009 10: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upatissa 的帖子

据我所知,证三果与四果阿罗汉需具备四禅,为何你说:"很多阿罗汉是没有四禅八定的,连初禅的功德都没有。"? 请问有那一部经典有记载呢?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10: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0# upatissa 的帖子

了解~
一切概念的接受与否在于个人,若要真凭实据,唯有亲证涅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0: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2# peggy_str 的帖子

所以才与你共勉要默默潜心修行呀!阿弥陀佛!

有兴趣了解菩萨的修行,可以多看大乘许多经典

《八大人觉经》《十善业道经》《大智度论》等等

[ 本帖最后由 沧浪澈 于 15-7-2009 10:50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0: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沧浪澈 于 15-7-2009 10:46 AM 发表
所以才与你共勉要默默潜心修行呀!阿弥陀佛!

本小姐的目标从未动摇过,谢谢关心~

有劳沧浪兄操心~
希望师兄也多多静心修行,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10: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10:50 AM 发表

本小姐的目标从未动摇过,谢谢关心~

有劳沧浪兄操心~
希望师兄也多多静心修行,共勉~


哈哈。。惭愧啊!要师姐您老教回我。

善哉!善哉!赞叹您的目标坚定!礼赞佛法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4: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南传佛法的确有欲界定的说法。但第一步走错,接下去会越走越偏。

我想你指的是杀那定吧。初禅以上是色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7-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1# cks123 的帖子

据我所知,证三果与四果阿罗汉需具备四禅,为何你说:"很多阿罗汉是没有四禅八定的,连初禅的功德都没有。"? 请问有那一部经典有记载呢?谢谢!2h


如果你信得过杂阿含经。。。
南传佛教关于干观者能否证得阿罗汗的争论,师兄可以去参考。有的甚至于认为干观者连(欲界)近行定都没有,这可是比我以上所讲的初禅标准还来得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4: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4:21 PM 发表

如果你信得过杂阿含经。。。
南传佛教关于干观者能否证得阿罗汗的争论,师兄可以去参考。有的甚至于认为干观者连(欲界)近行定都没有,这可是比我以上所讲的初禅标准还来得低


请问乌大大对于佛教禅定的定义是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04: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禅定和悟道的关系,南传有很多资料,你可以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4:56 PM 发表
关于禅定和悟道的关系,南传有很多资料,你可以参考


南传,原始佛教好多好多的经典都说正定是必须的。

http://www.what-buddha-taught.net/Books3/Ajahn_Chandako_Samatha_and_Vipassana_in_Harmony.htm

禅定的目的是对治五盖。

There are five impediments and hindrances, overgrowths of the mind that stultify insight. What five?
Sensual desire is an impediment and hindrance, an overgrowth of the mind that stultifies insight. Ill-will... Sloth and torpor... Restlessness and remorse... Sceptical doubt are impediments and hindrances, overgrowths of the mind that stultify insight.

Without having overcome these five, it is impossible for a monk whose insight thus lacks strength and power, to know his own true good, the good of others, and the good of both; nor will he be capable of realizing that superhuman state of distinctive achievement, the knowledge and vision enabling the attainment of sanctity.

But if a monk has overcome these five impediments and hindrances, these overgrowths of the mind that stultify insight, then it is possible that, with his strong insight, he can know his own true good, the good of others, and the good of both; and he will be capable of realizing that superhuman state of distinctive achievement, the knowledge and vision enabling the attainment of sanctity.

— AN 5:51

http://www.accesstoinsight.org/lib/authors/nyanaponika/wheel026.html

为何单凭一两有争议性的经文就可以下定论说阿罗汉不需要定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5: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9:30 AM 发表
禅定功德,在家人不容易修,你可以这么轻易得到,看来我还向你请教

如果我们从缘起的角度来看,禅定所现的种种相,用如幻如梦来形容也不为过。。你能够看到那是个幻相,这是好事,不过严格来讲,任何定心所现 ...


禅定本来就是外道共法,所谓的“在家人不易修”,其实都是经年累月“大师”自己懒得去研究的说法。

老实说....瑜伽里基本的静坐,只要专心修习,同样能到达“空无边处定”。

什么四禅,什么色界定,我目前的经验告诉我,这很可能是前人走火入魔的经验总结。


行者首先精进观想念(阿弥陀)佛(比如说观想佛陀相貌,那时已经有佛象),到了某种三昧程度 ,可以见佛,甚至和佛对话,这是第一个阶段。如果般若行者只是停留在这个阶段,那么他和一般的宗教体验就没有多大区别。不过般若行者进一步观察,发觉到(阿弥陀)佛没有来,行者也没有去极乐世界,那么,到底眼前现起的佛陀影像是什幺?是不是真实的?如果说佛没有来,我也没去,而佛像会现前,这可见得是定中意识所生影像(意所作尔),这些都是唯心所现。这时行者已思维到‘我所念即见’、‘是心作佛,是心是佛’的道理了。这是进一步的到了唯心宗教体验。


我确定这就是精神分裂的开始。

一般人,如果幻想,大致上也会自觉所思所见不过是自己的意念。因为心理上有一个“我”在保护我们的“精神”。

大乘佛法发明的四禅八定之所以能令人走火入魔就是因为误解了道圣谛,他们以为灭掉“我”就是没有执取,没有“我”就没有“受”?

结果就是...当一个人在静坐中灭掉六根和六识,直接导致的是心理学上的“精神崩溃”。简单的说....就是失去了“自我”去判断所思所见,所以幻觉会成真,自己甚至会感觉自己已经进入一种很高的禅定境界。更甚者...可能会得神通,灵魂出窍什么的~但我觉得...真正的原因是....自己忘记了自己是谁,一头栽进幻想世界里。

阿赖耶识可能是对的,直接去体悟阿赖耶识,就自然知道六识只是色界的感官,灭掉等于多此一举。

有了这样的体会,瑜伽行者可进一步思维:所见影像(禅相)是否真实?利根上智者,可以当下见其同样不脱‘缘起性空’的法则——这一切(包括定中影像之佛与见此影像之心),都是虚妄不实的因缘生法;可是稍一不慎,就会滞留在‘心即是佛’的唯心层次了。


瑜伽的法门其实很简单,就是“去看”而已,佛教用词称为“观照”。只要不带判断,不带认同去察觉自己的心念,就会知道一切心念不过是幻象。

什么是“觉察”呢?其实就是一份对自己的坦诚和自我了解,简单的说....如果我很喜欢某款跑车,我发梦都会梦到自己中马票,这是简单的心理逻辑关系,一般人不会把自己的梦境诠释成“我已经预知到明天我会中马票”?

而崇拜佛陀,也“渴望解脱”的人,会梦到佛陀金身示现说法实在是稀松平常。但问题是人们习惯于自我欺骗,也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渴望,明明是在逃避这个世界,却还要义正严词的自称是“看透”,“皈依佛门”。

其实根本不需要什么“利根上智者”,需要的只是不要自作聪明去判断和解释自己的心念。直接去看心念本身的因果关系,心理逻辑关系,然后坦诚的接受自己就够了。


如果说念佛三昧是定中意识所生影像(意所作尔),那么四禅八定所现的种种相何尝不如此呢?依缘起性空来看,何尝不是如幻如梦而不可取?
至于为何你会讲为大乘佛教所害,这一点我就搞不清楚了,大乘佛教是有严密的修行理论和体系,断不会满足于禅定的境界。


须知...有些事情是“不可逆”的,古语有云“一失足成千古恨”。

去看看那些精神分裂的案例就知道,心理学治不了,药物也治不了,所谓“痊愈”只是令他们回复“正常的生活”。

我是位很幸运的人,及时可以悬崖勒马,没有“成功”入灭。你去看看所谓的“附佛外道”就知道,他们是有心欺骗的吗?不,他们真的“看到”佛陀了。

举个例子...卢胜彦读过的书和刻苦的修行可能是你们用30年时间都办不到的,但为什么他会成为你们的“附佛外道”?又是“根器”的问题吗?不,这是笃信大乘佛法或密宗的必然结果。

这么说吧...“大师”都是假的,名不经传的“小师傅”可能才是得道高人。“严密的修行理论和体系”只是袮补空洞理论的手法,真正受用的可能只是一句简单的“观照”。

我只是说出我的看法,不喜欢的话就当我评击大乘佛法,但“严密的修行理论和体系”的确差点害死我,情况就像....骗子集团开了一张非常详细的“药方”给我,我就心想...“这么详细,肯定错不了~”,所以就跟着药方去抓药,统统吃下去,结果中毒了,我才发现我在“无病呻吟”....

知道我的意思吗?就是...人一开始就不需要逃避人生的不如意(无病),谈解脱(呻吟);当一个人要逃避时,才需要解脱。

禅定的根本是...看清你就是那位在逃避的人,那就是真正的“我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5: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0# 新新网友 的帖子

这个课题,在当代缅甸南传佛教引起非常精彩的论证,参与讨论的双方,都是修行和具备非常丰富三藏知识。我不认为自己的论点可以超越他们,你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找找这方面的资料。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有非常特出的观点,我愿意洗耳恭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5: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Roy_Tantra5053 的帖子

般舟念佛三昧
所示现的的确是幻像
千万不能认假为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5: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s123 于 15-7-2009 10:35 AM 发表
据我所知,证三果与四果阿罗汉需具备四禅,为何你说:"很多阿罗汉是没有四禅八定的,连初禅的功德都没有。"? 请问有那一部经典有记载呢?谢谢!


不认同"很多阿罗汉是没有四禅八定的,连初禅的功德都没有。"
要先解决"定"的定义..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15-7-2009 06:0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9:42 AM 发表
对佛教徒来讲,从断烦恼来看,阿罗汉已经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不过原始佛典非常清楚地记载,很多阿罗汉是没有四禅八定的,连初禅的功德都没有。佛教徒不以证得甚深禅定为终极目标(只把他当成手段,过程),我想这是共通于任何一个派系的佛教传统。。。还有,我建议你多留心奥修


断灭烦恼=无病呻吟

其实南传佛法说的四禅同样是教人助长幻觉,只是程度上比大乘佛法少,只说最后必须连“平静”和“喜心”也灭掉。也因为没有严密的心理暗示施予修行者,所以不难出偏差,最多是修到莫名其妙没有结果而已,但用这种残缺的法门修成正果,我觉得就是“超级根器”~ ,所以我还蛮尊重南传大德的~

但同样的“灭我”的观点,多少会导致人们产生“离世”的观念,结果“正果”是有,但间接又产生一个惰性社会,开了一扇天堂之门,却也开了一扇地狱之门。

还有,我建议你多留心奥修


奥修的底细我完全了解,他搞过的黄衣教我也了解,比如那些运毒,走私军火的丑闻我也知道。

我了解他就像了解卢胜彦,只是看看石头里有没有钻石而已。

比如说...我的id里就有印度性力派的字眼,难道我就是推崇印度性力派啊?


在这个时代,有严密的修行体系,也只有南传和藏传,不过你看不惯藏传, 也就只有南传比较理想。不过我觉得最重要还是先整理你的目标,为何你要学禅定?为何你要接触佛教?这样你才不会货不对办


其实我也不是看不惯藏传,要怪就是怪他们“收收埋埋”,好像怕死自己的佛法“见光死”那样。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逆向研究”,即是研读相关藏传佛法的评论,推测出他们的核心观点。也因为这样...我得到得到很多“表面”的结论,比如《五部金刚大法》,我怎么看都是觉得“观想”是自我暗示,上师灌顶是辅助催眠。

当然,如果有大师开示,我不排除会接受密宗,我只是奉行个人的第一戒律,“不盲目相信”。

我学禅定的目的实在很难解释,当年或许是逃避人生,但现在纯属是追求真理。另一方面可能是提高自己的精神安定性,挑战人生种种的“苦”。

师兄认识那位能信赖的南传大师推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6: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9:57 AM 发表
如果有涅磐,就不可能有倒驾慈航
如果没有涅磐,也不需要倒驾慈航的概念

如果我们接受传统(无余)涅磐的解释,那么倒驾慈航就不可能发生

如果没有(无余)涅磐,也不需要倒驾慈航的概念
因为倒驾慈航的概念 ...


有余涅磐=死净把口

无余涅磐=死得干净

三部《大般涅磐经》的第三部,就有一大堆诡辩的涅磐理论,推荐有兴趣的人去拜读。

再讨论下去又是“伪经”,“真经”的辩论,十年前的话题了...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5-7-2009 04:04 PM 发表


我想你指的是杀那定吧。初禅以上是色界了


刹那定好像是初禅的旁支,我说的欲界定是南传的基本功。

简单的说...一般人眼睛闭起来,呆坐,就是欲界定。

在初禅里,六根已净,身体的感觉已经消失,只剩下六识。

所以问题只在于人们在欲界定里怎么处理六根就会导致往后的六识形态,如果去控制念头,应该就会走上“意”幻想“身口”不在,接着相由心生,可以练九阳神功了~

不去试图控制,一半的机会做对了,但有一半的机会导致心理学上说的“自我封闭”。即是“六识”还在,修行者只是勉强关闭“受”,令自己感觉不到六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5-7-2009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我又又来啦 于 15-7-2009 05:54 PM 发表
般舟念佛三昧
所示现的的确是幻像
千万不能认假为真


问题不是你信不信,而是你跟着“严密修行法门”走的话,一定会信,因为感觉太真实了。

为什么你告诉精神分裂病患,你看到的“神”是假的,他反而会取笑你?因为在他看来,你比“神”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抓到在这里教禅定的“大师”了,之前还要诬赖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5-7-2009 09:08 PM 发表
终于抓到在这里教禅定的“大师”了,之前还要诬赖我~ :@


姊姊,您在說的是不是那為死净把口,死得干净大師?

[ 本帖最后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09: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7-2009 09: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木頭人 于 15-7-2009 09:14 PM 发表


姊姊,您在說的是不是那為死净把口,死得干净大師?

ssshhhhhh........你知、我知、他知就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8-2025 05:12 PM , Processed in 0.134569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