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3-4-2009 07: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23-4-2009 07:46 PM 发表 
好乏味啊~ 要睡觉了~ 来来去去只会这些愚痴招式。。。
人人皆知解脱道 古道落叶人影稀
但问菩萨如何走 不闻古道脚步声
不押韵。。。。看我的。。。
人人欲求解脱道 孰知绕圈跑错庙
遇着邪师胡引导 临终业感苦求饶 |
|
|
|
|
|
|
|
发表于 24-4-2009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4-2009 12: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wshyang 于 24-4-2009 11:09 PM 发表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境缘无好丑,好丑起於心
佛陀是真修道人,假如佛陀不见世间过,那佛陀就不会制订戒律咯。
若真修道人,虽见世间过
觉知世间过,心不随境转。 |
|
|
|
|
|
|
|
发表于 25-4-2009 12:2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句•双品》中说:
“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
若以邪恶意,或说或行动,
由此苦随他,如轮随兽足。
诸法意先行,意主意生成;
若以清净意,或说或行动,
由此乐随他,如影随于形。”
-----------------------------------
非真思真實,真實見非真,
邪思惟境界,彼不達真實。
真實思真實,非真知非真,
正思惟境界,彼能達真實。
-----------------------------------
<<缘起偈>>
诸法因缘生
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
常作如是说
----------------------------------
法句经: 花品
50.
不应观察他人的过失,
或已做与未做的(善恶)事;
应只省察自己已做与未做的事。
55.
有檀香木、多伽罗、莲花及茉莉之香,
然而,戒行之香远胜一切香味。
56.
多伽罗与檀香木之香是微不足道的,
具德者之香才是最胜的,
甚至能向上飘送至天界。
-----------------------------------------
愚人品
61.
在旅途上,
若找不到比自己更好或同等的同伴,
就让他坚定地独自前进,
绝无与愚者为伴这一回事。
63.
自知愚昧的愚人,基于这点是个智者;
自以为是智者的愚人,才是真正的愚者。
70.
即使愚者月复一月地修苦行,
只以古沙草片摄取饮食,
却依然比不上已思惟真谛者(圣人)的十六分之一。
----------------------------------------
智者品
76.
人们应跟随指摘人们过失的智者,
如同跟随向导至被埋没的宝藏。
对于跟随此智者的人,
只有益处,绝无厄难。
77.
智者应训诫他人,
给予他人劝告,
以及防止他人犯错。
这种人受到善人喜爱,
只有恶人才会讨厌他。
-------------------------------------
千品
100.
一句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话,
好过千句无意义、与证悟涅盘无关的话。
101.
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
好过千首无意义、与证悟涅盘无关的偈。
102.
背诵一首有意义及听后心得平静的偈,好过背诵百首无意义、与证悟涅盘无关的偈。
[ 本帖最后由 山野草夫 于 1-5-2009 02:01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5-4-200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山野草夫 的帖子
戒律并非为了过错而制,请再深入了解戒律,而非其形成的过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5-4-2009 08: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5-4-2009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淨語 (夏蓮居)
如何習淨又吟哦
從古詩人妄想多
珍重餘光多念佛
更莫平地起風波
若問如何出愛河
只有彌陀念得多
念熟方能登樂土
倘生不免墮娑婆
誤人第一是多疑
疑網纏心不易知
勘破疑魔勤念佛
功純自有佛加持
疑能生苦苦生疑
咬定牙關念阿彌
念得疑情連蒂斷
到此方知我是誰
泥牛入海隨波散
在冶良金色更光
道力須從境上煉
不是閑話說一場
宇宙生死大疑團
其餘枝葉總無干
若從枝葉疑將去
欲破疑根事恐難
心地常飛六月雪
火內方開五色蓮
子細思量無別術
單提一念要勤專
捨身不難捨念難
此是學人第一關
欲乘寶筏渡苦海
切莫尋常被眼瞞
念佛不難斷疑難
疑根便是鐵圍山
此關不破終成誤
甘露每同毒藥看
道人須學石頭頑
那有功夫說苦酸
煉得此心頑似鐵
風吹雨打不相干
全身是夢何須說
執夢為真更笑人
般般過去都成夢
只有當前一句真
疑心淨盡見真心
凡聖良田一念分
全在功夫綿密處
非關慧解與多聞
正念堅持即是慧
思量卜度轉成痴
掃除自己閑枝葉
除卻阿彌百不知
病根深處無須諱
肯念彌陀已得醫
萬行莊嚴勤警惕
念頭才起願王知
生處熟時熟自生
熟來一念也相應
但肯勤添灶下火
何須過慮釜中冰
無心始可登覺路
有口只宜念彌陀
佛號萬千猶患少
世緣半句已嫌多 |
|
|
|
|
|
|
|
发表于 29-4-2009 06: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切众生,从无始来,迷己为物,失于本心,为物所转。
《大佛顶首楞严经》 |
|
|
|
|
|
|
|
发表于 30-4-2009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诸求二乘人,自以为无作。
尽属情所计,六十二见本。
妄立虚假名,何为真实义。
惟有过量人,通达无取舍。
以知五蕴法,及以蕴中我。
外现众色像,一一音声相。
平等如梦幻,不起凡圣见。
不作涅槃解,二边三际断。
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
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
劫火烧海底,风鼓山相击。
真常寂灭乐,涅槃相如是。
吾今强言说,令汝舍邪见。
汝勿随言解,许汝知少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30-4-2009 05:12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5-2009 05: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弟顶一个 |
|
|
|
|
|
|
|
发表于 3-5-2009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佛陀品
188.
当面对怖畏时,
人们寻求种种归依处:
高山、森林、公园、树木与寺院。
189.
但这些都不是平安的归依处,
不是最上的归依处。
人们不能依此归依处而解脱一切苦。
190-191.
归依佛法僧者,以道智得见四圣谛,
即苦、苦的起因、苦的止息与导向灭苦的八圣道。
192.
诚然,这是平安的归依处,
是最上的归依处。
依此归依处,人们得以解脱一切苦。
----------------------------------------------------------------------------------------------------------------------------------------------------
南传大般涅槃经
修戒则定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定则慧有很大利益与果报;修慧则心从漏得解脱──欲漏、有漏、见漏及无明漏。
诸居士,此是行恶不正直的五失。何者为五?第一,行恶不正直,因懒惰而遭贫困。第二、恶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彼觉得自惭与忐忑不宁。第四、死时忧虑不安。第五、身坏命终,堕入地狱。诸居士,此是行恶的五失。
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何者为五?第一、行善者因实行正直,因勤奋而获大财富。第二、善名远播。第三、无论其参加任何社团如刹帝利、婆罗门、居士或沙门━━他有自信力和镇定。第四、死时无忧虑。第五、身坏命终,上生天界。诸居士,此是行善的五得。
[ 本帖最后由 山野草夫 于 6-5-2009 02:42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o1j2m3 的帖子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改编一下
生来吃长素,死去吃素无。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9: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3# 三法印 的帖子
哦,请继续毁谤僧,但是那不是毁谤我,毕竟你改的是六祖的偈语。
另一偈语:
有僧举卧轮禅师偈云
卧轮有伎俩,能断百思想。
对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长。
师闻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系缚。因示一偈曰
惠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
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4-5-2009 09:5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4# o1j2m3 的帖子
毁谤僧?
生来坐不卧,死去卧不坐。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何必执着打座坐
生来吃长素,死去吃素无。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何必执着吃素..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1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5# 三法印 的帖子
我吃素,鼓励吃素,没有执著吃素。
你比我更执著吃素吃肉,因为你的心都在“他执著吃素,吃素非佛说”。哈哈。
几乎把汉传佛教的吃素慈悲观也想否定了,这还说尊重僧团吗?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1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6# o1j2m3 的帖子
你吃素,鼓励吃素,就是执著吃素..
汉传佛教的吃素是非法非律, 汉传佛教没有守227戒, 没穿迦纱如何称为僧团?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11: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7# 三法印 的帖子
哦?所以,在你的心目中,只有穿迦纱的人才是僧团。。。嗯,你执著相吗?
四双八辈,也有凡人相。。。怎么办?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4-5-2009 11:3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11: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8# o1j2m3 的帖子
没错四双八辈,也有凡人相或在家众的相, 在家众有在家众的相, 出家众有出家众的相,
汉传佛教的人对僧没有信心, 就是因为所谓的出家人,半僧半俗, 剃个光头穿个唐装叫"僧人"..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4-5-2009 11:56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4-5-2009 0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9# 三法印 的帖子
那你怎么去判断一个人是否四双八辈?
他们的额头可没有贴着招牌到处走~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