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erryho

他&她的婚礼 ~ [BB&妮妮2009.09.26]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10-2008 09: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rryho 于 14-10-2008 08:51 AM 发表
BLESSBLUE    用婚纱照做的心。
这就是,tomato说的啦!大家美吗?

很美~真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4-10-2008 09: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rryho 于 14-10-2008 08:51 AM 发表
BLESSBLUE    用婚纱照做的心。
这就是,tomato说的啦!大家美吗?


很美,真的很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10-2008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blessblue 于 14-10-2008 08:57 AM 发表
真的很漂亮。。我很喜欢。。谢谢你。。

原帖由 金刚巴比 于 14-10-2008 09:06 AM 发表

很美~真的

原帖由 胖妞 于 14-10-2008 09:46 AM 发表


很美,真的很美!

原帖由 tomato7299 于 14-10-2008 11:27 AM 发表


看吧,我都说很赞咯!


    谢谢blessblue金刚巴比 ,胖妞 和 tomato7299 。。 让我好高兴哟!
辛苦做的,没有白费力气。



我的Triangel在欧洲旅店。。。当然是blessblue拍的咯! 谢谢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14-10-2008 11:4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10-2008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ryogamy 的帖子

真的打不开。。支持楼主 有趣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10-2008 08: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hinyen 于 14-10-2008 01:26 PM 发表
真的打不开。。支持楼主 有趣哦!

好玩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10-2008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我做的图。。 佳里的朋友
昨天晚上我弄了一些图图(我是怕我再不放我做的图上来班主会扣我的分了

1)在学做effect,就拿佳里朋友的结婚照来弄了。。。 希望,新娘会喜欢咯!!


2)佳里的朋友Pingmei外景照片。。。本人喜欢,她海边的造型


3)tomato的动物园篇。。。


4)学院读书时,同屋的“大姐”婚纱照。。在friendster看到她的结婚照,才知道她结婚了。祝她幸福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18-10-2008 08:37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0-10-2008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tomato7299 于 18-10-2008 08:45 AM 发表



这张很漂亮哦!
谢谢KERRY帮我做的动物园篇,粉喜欢哦!


谢谢你的支持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9-11-2008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看过[海角七号]吗?满好看的哟!!



  生命,只有一回!
  梦想,不会只有一次!
  错过的爱情,只要肯回头,还是有找回心灵相印的一天……。
  这是一个关于音乐、梦想、与爱情的故事。




  六十多年前,台湾光复,日本人撤离。一名日籍男老师只身搭上了离开台湾的船只,也离开了他在台湾的恋人:友子。无法当面说出对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怀念与爱恋化成字句,写在一张张的信纸上。

  六十多年后,台湾的样貌早已完全改变,各个角落的人为生活而努力,几个活在不同角落的小人物各自怀抱音乐梦想:失意乐团主唱阿嘉、只会弹月琴的老邮差茂伯、在修车行当黑手的水蛙、唱诗班钢琴伴奏大大、小米酒制造商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劳马父子,这几个不相干的人,竟然要为了度假中心演唱会而组成乐团,并在三天后表演,这点让日本来的活动公关友子大为不爽,对这份工作失望透顶,每天顶着臭脸的友子也让待过乐团的阿嘉更加不高兴,整个乐团还没开始练习就已经分崩离析……。

  老邮差茂伯摔断了腿,于是将送信大任交阿嘉手上,不过阿嘉每天除了把信堆在自己房里外,什麽都没做,他在邮件堆中找到了一个来自日本,写着日据时代旧址「恒春郡海角七号番地」的邮包,他好奇打开邮包,发现里面的信件都是日文写的,根本看不懂,因此不以为意的他,又将邮包丢到床底下,假装什麽事都没发生。



  演出的日期慢慢接近,这群小人物发现,这可能是他们这辈子唯一可以上台实现他们音乐梦想的时刻,每个人开始着手练习,问题是阿嘉跟友子之间的火药味似乎越来越重,也连带影响乐团的进度。终于,在一场镇上的婚宴,大家借着酒后吐真言,原来阿嘉跟友子两人都是孤独的异乡人,解开心结的两人发现了怒气下所隐藏的情愫,于是发展出了一夜情。



  在阿嘉的房里,友子看到了日本来的邮包,发现那居然是来自六十年前七封未及寄出的情书,她要阿嘉务必要把邮包送到主人手上,然而,日本歌手要来了、邮包上的地址早就不存在、第二首表演乐曲根本还没着落、而贝斯手茂伯依然不会弹贝斯……。

  而友子,在演唱会结束后,也要随着歌手返回日本,开始新的生活。

  阿嘉终于决定打起精神,重整乐团,他们的音乐梦是否能够实现?沉睡了六十年的情书是否会安然送到信件的主人「友子」手中?而阿嘉跟友子的恋情,是否能够继续发展下去?……

  人只能活一回,梦想却有无数个,唯有放手一搏,才能知道机会属不属于自己……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29-11-2008 12: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2-2008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ute Cute 图, 结婚了!


哈哈哈。。。是你新娘吗?




LOL经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2008 04: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rryho 于 8-10-2008 01:14 PM 发表
[之前设计的图]
来了。。 我要放一些我之前设计的图让大家看一看。(主角嘛!是我朋友tomato & blessblue咯!也许你们之前看过了,但我还是要把它们搬到我的帖来

~ ~先看我做得动图吧!(之前有software能 ...

你朋友是BP人哦? 我也是在同样地点注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12-2008 08: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小嵐 于 4-12-2008 04:25 PM 发表

你朋友是BP人哦? 我也是在同样地点注册


对, 我的朋友是batu pahat 人。。。恭喜小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12-2008 09: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03# kerryho 的帖子

对啊。 这是一部很棒的戏!!!
哪, kerryho, 你多久没看彩虹了?
在海角七号里, 讲述着人生希望, 有梦想, 该知道要把握对的时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dding traditions ~ Part 1

一、交杯酒与结发夫妻
“合卺”这个词对于现代人而言是陌生的。然而,新郎与新娘的“交杯酒”却是每一个结过婚或参加过婚礼的人非常熟悉的。“合卺”就是指新婚夫妻在洞房之内共饮合欢酒。卺是飘之意,把一个匏瓜剖成两个瓢,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用以饮酒,就叫合卺,合卺始于周代,后代相卺用匏,而匏是苦不可食之物,用来盛酒必是苦酒。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自此已结永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正如《礼记》所载:“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宋代以后,合卺之礼演变为新婚夫妻共饮交杯酒。《东京梦华录·娶妇》记载:新人“用两盏以彩结连之,互饮一盏,谓之交杯。饮讫,掷盏并花冠子干床下,盏一仰一合,谷云大吉,则众喜贺,然后掩帐讫。”这个仪式的象征意义是意味深长的。
用彩绸或彩纸把两个酒杯联接起来,男女相互换名,各饮一杯,象征此后夫妻便连成一体,合体为一。当然很多情况下,“惟新妇羞涩,不肯染指一尝”。(民国:《解县志》)
饮过之后把杯子掷千床下,以卜合谐与否,如果酒杯恰好一仰一合,它象征男俯女仰,美满交欢,天覆地载,这阴阳合谐之事,显然是大吉大利的了。民国时期,山西民间结婚,拜天地之后,“导入洞房,婿先进,上床踏四角,新娘继入,坐床后隅,饮交杯酒,是日‘合卺’,合卺之后,尚有谒祖日见勇姑等礼,大抵于结婚之翌日行之”。(民国:《浮山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青年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比古代要简单的多。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乐的笑声中一饮而尽,或者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大厅、饭店、酒楼。按民俗传统,交杯酒是在洞房内举行的,所以都把合卺与入洞房连在一起,但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妻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都会产生影响。
当人们置身于偏僻山村的婚礼中,不管平常人们的生活多么艰辛,但通过交杯酒所洋溢出的欢笑,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照婚礼习俗,在交杯酒过后,常常还要举行结发之礼。结发在古代称合髻,取新婚男女之发而结之,新婚夫妻同坐于床,男左女右。不过,此礼只限于新人首次结婚,再婚者不用。人们常说的结发夫妻,也就是指原配夫妻,娶妾与续弦等都不能得到结发的尊称。
古代婚俗中,结发含有非常庄重的意义,后来这一习俗逐渐消失,但结发这一名词却保留下来了。结发夫妻受到人们的尊重,结发向征着夫妻永不分离的美好含义,如同交杯酒一样,在农村仍然得到大多数人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在男人们可以娶妾、养姨太太的时代,结发夫妻就显得尤为突出。以至于不论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新科进士,还是突发横财的商人地主,在攀援富贵、寻花问柳、续纳小妾之时,一般都要对结发夫妻保持一定的尊重。
在中国人的心理和情感上,从古至今,漫漫几千年,尤重结发夫妻。
因为结发意味着“第一次”。在男女授受不亲,人们一生中深交的异性寥若星辰的情况下,结发,意味着第一次接受了异性的新鲜,第一次发出会心的微笑,第一次品尝了爱的幸福,第一次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家庭。所以,无论如何,这个第一次都是弥足珍贵,值得珍惜的。
此外。结发还具有庄严、神圣、天意、缘份等等得到社会认可的深层含义,在此基础上,婚姻的双方产生了义务和责任感。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11-3-2009 04: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dding traditions ~ Part 2

二、闹洞房的秘密
闹洞房是婚礼的最后程序,也是任何婚礼都不可少的内容,它是婚礼的高潮,也是最热闹最有趣的节目。
新婚之夜,亲戚朋友围坐房中,对新娘百般戏谑,称之为“闹房”、“戏新娘”。闹的方式各种各样,各地有同有异。总括起来可分为文闹和武闹两种。文闹以较文雅的方式,往往都是向新娘出谜语、对对子,请其讲述恋爱经历及平常不见于口的男女之事,山西民间有称“说令子”,妙趣横生,迫使新娘无法对答而大出洋相,借以取乐。“是夕,好事者多以谈谐语编为词调,强使新妇歌之,名曰‘闹房’。近则变本加厉,庆贺之忱出以戏谑,抑失礼之甚矣。”(民国:《翼城县志》)武闹是使用较为粗野的方式,不仅口出秽言,还对新娘动手动脚,颇有恶作剧的性质。
闹洞房时,平辈的、晚辈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纷纷拥入新房,喜笑逗乐,尤其是新郎的朋友,他们极尽所能,想出种种方式,让新娘当众表演,以逗乐取笑,俗话说“三日没大小”,除了爹妈都能闹。这期间,人们之间随随便便的关系是礼俗所允许的,很多禁忌都被解除了,颇似西方文化中的狂欢节。因此,无论如何戏闹,如何难以接受,新娘是万万不能反目生气的。如若气走了闹洞房的人,将被视为是新娘的任性,人缘不好,日后的光景就不会好过。
闹洞房是对新婚夫妻的一种祝贺方式。在民俗中,人们认为洞房中常有狐狸,鬼魅作崇,为了趋逐邪灵的阴气,增强人势的阳气,才闹洞房的,所以民间俗语说“人不闹鬼闹”。
闹房在功能上也是对新婚夫妻的考验,包括机智与耐心,原本是一种“关口考验”,但在民间往往行之过分,成为陋俗。
闹洞房的习俗起源甚古,《汉书》记载“燕地嫁娶之夕,男女无别,仅以为荣。”(《汉书》,《地理志》)闹房之俗可能起源于“听房”。在新婚之夜,亲朋好友在洞房窗外窃听新媳妇的言语和动作,人们感兴趣的无非就是男欢女爱之事。从性心理的角度讲,这种举动似乎正是弗洛伊德理论中的“意淫”之举。以后逐渐演变成为戏弄新娘的闹洞房。此种风俗行至唐代,风行民间,不但男方亲属,贺宾客朋都有戏弄新娘的权利,连不相干的陌生人,也可以中途阻拦,品头论足,抚摸取笑,需索于难。这种习俗由古至今,已由个人行为变为集体行为。
综观闹洞房之俗,驱动人们听房、闹洞房的心理动机是复杂的。
首先,这是一种人们性意识的外化与下意识的冲动,人们从闹房戏妇与抚妇之中,表现了对异性的某种挑逗,发泄出来之后便可克服既羡且忌的心理,以达到性在“下意识”界域的某种平衡,这种对异性的态度与行为在平时是受到严格限制的,闹洞房正好提供了一种机会。
其次,闹洞房是传统婚姻中包办婚姻的产物。因为只有在新婚典礼之后,激动的新郎才可搞开新娘的红盖巾,这对新人以前不相识,无相交,更无情感的沟通,第一次见面便要共堕爱河,显然是陌生和难堪的。因此,闹洞房习俗可以消除彼此的距离和陌生感,协调俩人之间的紧张气氛,融洽感情。无疑,洞房之闹是百米赛跑前的必要准备。
再者,在兴旺发家的心理趋动下,大多数的新婚之家,都存在着既苦于众亲友之闹,又乐于让其闹的双重心理。
闹房可以使双方的亲友们熟悉起来,显示家庭宾朋满座,兴旺发达,增进亲友间的沟通与感情,以及邻里间的和睦。
热闹是中国人生活的美学理想,闹洞房正是臻于此境的手段。热闹了才能形成喜事喜庆的氛围,闹是一种快乐的场景,是一种欢腾与兴旺发达的象征,只有闹、大闹特闹,喜庆才有市场,财路才可大开,人丁才能兴旺。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11-3-2009 04:1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dding traditions ~ Part 3

三、洞房验贞   
在中国,性行为是一种受习俗高度制约的行为。人们不仅对公开的、合法的性关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且习俗的规范试图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缝隙之中。
在《诗经》中,我们可以谈到许多妇女与情人们私奔的故事,至少在孔子时代,社会上层中,男女之间的性关系之混乱多少有如堕落的罗马时代。当时离婚很容易,再婚也并不难,少女的贞操还不是人们特别关心的问题。
然而,随着儒学的兴起,特别是宋代的理学泛滥之后,妇女被认为要对社会道德负起责任,理学家们强迫妇女生活在禁闭的世界里,寡妇再嫁是道德上的罪恶,极其珍视妇女的贞洁。
此后,中国人对于妇女贞洁的崇拜也就成了一种心理上的痴迷。这种痴迷的一个恶劣的例子便是所谓的“洞房验贞”。这种习俗把新娘子的贞洁与否,变成了一种当场验明并有众人在一旁作证的赤裸裸的处女检验,可悲的是,新郎并不以为这是对自己情感的亵读,新娘也不觉得是对自身人格的侮辱。习俗已经扭曲了人们的心灵。
洞房验贞的习俗在民间被称作“验红”、“授巾”,古已有之。一般是在结婚之日,由新娘之母送给女儿或者女婿的白色巾帕,以为初行房事时之用,民间也称“喜帕”。
旧时,历朝定婚礼,都有授巾之礼。有的地方如广东,授巾之后,新郎新娘关门入室,云雨作爱,而新郎的父母亲友则在门外静候,风流之后,新郎手捧朱盘,盘内放着所授之巾,盖以红帕,其所示新娘为处女新红,众人皆大欢喜,纷纷表示祝贺,并以烧猪送于新娘娘家。在此之前,娘家人一直揣惴不安,惟恐新娘不见处女红。
由于处女膜是否破裂成为检验贞女的唯一标准,一旦未见其红,新郎与家人便要归因于新娘不贞,至少在心理上要产生很大的猜忌与不和,形成隔膜。轻者使新娘无言以对,受辱终生,在婆家和丈夫面前无地位,重者由媒人遣送女子返回娘家。
重视处女红,是中国社会的普遍观念。善于观察的文人们又把其赋予了浪漫的情调。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记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之后,特别提及香巾,他写道:
“(后庭花)春罗儿莹白,早见红香点嫩色,灯下低睛觑,胸前着肉揣,畅奇哉,浑身通泰,不知春从何处来。”
剧作家汤显祖在其《邯郸梦》那颇具艳丽色彩的对白中曰:“好夫妻进洞房花烛,……大河犯客槎,猛擒拿,无媒织女容招嫁。休计挂,没嗟呀,多喜檀郎蘸眼惊红乍,美人带笑吹银蜡。今宵同睡碧窗纱,明朝看取香罗帕。”
陶宗仪的《辍耕录》记载了一个人娶新娘后未见处女红,文人袁可潜赠与如梦令一首“今夜盛排宴筵,准拟灵芳一遍,春已去时,问甚红深红浅,不见,不见,还你一方白绢。”
今天,在山西农村,验红之俗已不多见。但有些地方常在新婚的第二天早上,把见红的白毛巾放在新房外的明眼处,以示外人表明新娘是处女。


[ 本帖最后由 kerryho 于 11-3-2009 04:1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1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edding traditions ~ Part 4

四、婚礼习俗
完整的婚礼习俗在古代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礼。但是明清以来,山西各地完整的六礼已经不复存在,如大量地方志中所载的,“婚礼各处不同,大约六礼之中,仅存其四:问名、纳采、请期、亲迎而已,亦有不亲迎者。”(乾隆:《平阳府志》)
解放以后,在婚礼形式上新旧相间,而新的婚礼形式逐步在取代旧的形式。新的,较为文明和现代的婚礼形式在民国期间就已在山西各地开始实行,作为一种新的婚礼习俗,我们把它详述如下:
“结婚证书,仍用向来红柬,但主婚人、证婚人、介绍人、新郎、新妇,俱署名耳。其结婚仪式,系就庭前设礼案,奏乐,由司仪人入席面北立,宣唱:“男女宾人席”而北立。男女族主婚人人席,而南立。男女族全体人入席,而东西立。证婚、介绍人入席,而南立。纠仪人人席,而北立。男女宾相引新郎、妇人席,俱面北立。
奏乐。证婚人读证书,并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新郎、妇行结婚礼,东西向立。双鞠躬。奏乐。
主、征婚人致训、箴词,新郎、妇谢证婚、介绍人,三鞠躬。
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奏乐。
新郎、新娘致谢词,两鞠躬。
女宾代表唱文明结婚歌。
证婚人、介绍人、男宾、女宾俱退。
新郎、新娘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全族全体礼,奏乐,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三鞠躬,男女平、晚辈面东而立;两鞠躬。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男女嫔相引新郎、新娘退。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纠仪人、司仪人俱退。礼毕筵宴。”(民国十二年:《临汾县志》)
今天山西农村的婚礼习俗也大体如此,仅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更富有一些时代特色。
参考资料:[url]http://www.tydao.com/sxsu/qiao/3.4.htm[/ur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郎
  民间对新婚男士的称呼, 新婚的男子与新娘相对应。关于新郎有以下
传说
  很久以前,在和平有个新家村。村里有一位年轻的后生,他饱读诗书,聪明过人,性格开朗,人缘极好,名叫“新郎”。他勤于耕种,不求功名,如今已年过二十,尚未成家,一心想找位志趣相投的女子为伴。
  登门提亲的人很多,都不在他的眼里,全都被他谢绝。
  距新家村不远处有条小河叫“星溪”,溪畔村里有一位如花似玉的姑娘叫“星娘”。星娘芳龄二八,聪明贤惠。新郎对星娘的聪慧早有所闻,心里虽生爱慕之情,苦于无法接近。在众人鼓励下,他大胆地请媒人前往提亲。
  媒人受新家之托,来到星娘家说明来意。星娘对新郎的聪明才智,早就了解得一清二楚。本想一口答应,但为了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对媒人说:“要我答应这门亲事并不难,只是有个条件。”“条件?”媒人说,“姑娘请讲吧,我一定转告。”
  姑娘笑了笑说:“这条件并不高,只要准备一间新房就行。”媒人一听这么简单的事好办。星娘又说:“这个新房与众不同,请婆婆仔细听好——不用门来不用窗,无柱无瓦无上梁,上上下下不见土,四面八方石头墙。”媒婆听了觉得奇怪,“哪有这样的房子?”
  姑娘说:“你回去对新郎说,如能照此办到,三天后我与他成亲。若办不到,叫他死了这条心吧!”
  媒人心想,这算什么条件,分明是不愿意,才故意出难题。她晦气地回去将条件对新郎一说,劝他另选人家好了。不料新郎听后却哈哈大笑,说:“这新房容易办到,两天之后请你来看新房子。”
  到了第二天,媒人来到新郎家。新郎带她到屋后那座向阳的山坡上,指着一个大山洞,“那就是我准备的新房。”说罢,领着媒人走进山洞一看,一张石床摆中央,罗帐锦被铺满床,无柱无梁,无门无窗,四周皆石墙。媒人见了赞不绝口,说:“好房!正符合星娘要的‘别有洞天’的新洞房。”这时媒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星娘在考新郎呀!
  次日,新郎和星娘在此“洞房”拜了天地成了亲,夫妻恩爱,白头到老,传为佳话。
  从此,人们把结婚的新房称“洞房”。“洞房”一词的来历传说源出于此。
  朗与郎、星与新皆系谐音,故此民间称新结婚的男女为“新郎”、“新娘”。沿袭至今没有改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3-2009 04: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娘
1.a bride or newly-wedded woman
  新婚夫妇的妻子被称为新娘。具体点:特定的时间,穿上特定的衣服---婚纱便成了新娘(照片来至:阳光不绣婚纱礼服专卖)
  北方人以"老"为尊为敬,岭南人则以"少"为荣为谀,所以,北方人有"老大爷"之类敬称,岭南人对最年迈的男人也只以"老伯"相呼,称年长的一般就是"大哥"、"阿叔"了。但是,年纪轻轻的夫妇也互以"老婆"、"老公"向人介绍对方而不怕人肉麻;称父母则叫"老爸"、"老娘"("娘亲"):"老"在这种场合,表示亲昵。
  由"老娘"之称,我忽然对相对应的"新娘"一词产生了一种感悟: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结婚不正是意味着他的保护人(监护人、看护人),由一个女人传棒给了一个新的女人吗?"新娘"就是他新的"娘"!
  曾有一种胃药的广告词,深情款款地叙说"其实,男人最需要关怀",好像只有男人才得胃炎和胃溃疡。这样说,是有一定道理的:男人比较任性,好抽烟好喝酒;男人在"外面"闯的时候多,作息没有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的。其实,除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分工模式之外,男人的天性就没有女人细致周到温柔体贴,男人即使不受大男子主义影响也更多地需要女人关照。男孩长大的过程中,到了一定年龄就想摆脱家长的监护,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可是,在离开老娘的照料之后,到结婚成家娶了"新娘"之前,这一段时间(主要是寄宿学校及参加工作之后的几年里),有几个男生的生活不是乱七八糟,住处像狗窝,吃饭穷凑合?女生通常就把自己照料得清爽多了。
  古人造字,家里有"女"叫"安",这个"女"当然不是女仆之类,而是女主人,从"老娘"主事到有"新娘"持家,一个男人就算自立门户了。
  我这种解说,一些"新新人类"会觉得十分背时。他(她)们不相信婚姻不相信家庭的价值,只找性伴侣,最多就是同居,除了性关系谁也不需要谁,谁也不在乎谁。这样的话,就无所谓新娘、老娘了。
  然而,可以肯定的是,人类社会至少在近50年内还是需要有家庭的,大多数人也会选择婚姻。按照弗洛依德的心理学说,男人往往有"恋母情结",他在茫茫人海里寻找"新娘",找来找去会找到他"老娘"的影子。看看韩剧《我的野蛮女友》和韩国小说《菊花香》,它们张扬女权可谓不遗余力;可笑的是,它们的男主人公,受惯了老娘的呵斥,竟一定要娶个女强人做新娘,甘愿听候差遣为之效劳。这固然是作者颠倒现实中男尊女卑关系的幻想,但表现男人对女人的精神依恋以及老娘与新娘的传棒关系,则是颇有意味而不悖情理的。
  我对"新娘"一词作这样的解释,当然只是一家之言。"娘"的本义是少女。《玉篇·女部》说:"娘,少女之号。"所以,《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叫"杜丽娘";杜甫写的那个"一舞剑器动四方"的年轻艺人叫"公孙大娘"。现在我们仍叫女孩为"姑娘"。"娘"还有一个义项是妇女的通称,如厨娘、渔娘等等。在这两个意义上,"新娘"可以表达一个女人人生新阶段的开始。它和"娘"字表已婚的含义是相通的。除了表惊叹和詈骂,如今单个"娘"字的一般含义是指母亲。作为"老娘"的对应词,说"新娘"是成婚男人的新看护人,实在是顺理成章的。
  
清新新娘如何制造?
  大喜之日的新嫁娘,该如何化妆?其实你不必画出一张夸张的面孔,只需要维持你平日最自然、最真实的面貌,并且增添一些暖色调即可。以下提供一些秘诀,让你成为最美丽的新娘,拍照时也留下最佳倩影。
拍照与录像的要领
  请记住,千万不要为了上镜头而浓妆艳抹。虽然的确应该比平日浓妆些,但若想维持自然的风格,只需要将同样色调的演影多涂几层,以增加眼睛的深度与轮廓。色彩必须要抹匀些,如此在相片中才显得自然。
  【PART 1】新娘美妆守则
  ◎ 不要用发光的色彩,如此轮廓才不会反光、油亮 ,皱纹与瑕疵也才不会那么明显。
  ◎ 多扑一些蜜粉,因为闪光灯会让你的脸庞反光(身上带盒粉饼,可随时迅速补妆)。
  ◎ 相片中,人的眉毛经常显得很淡。请记住,使用一种不反光的眼影画眉(眼影画眉的效果比眉笔自然)。如果妆太浓了,可以用淡金色调的蜜粉调和一下。
  ◎ 多涂一层睫毛膏,让睫毛清晰。每一根睫毛都要分开,不能黏在一起。
  ◎ 涂睫毛膏之前,用眼睛卷子卷一下睫毛,睫毛会显得比较长,眼睛也比较大。
  ◎ 眼妆完毕后,将灰白色的微煦眼影抹在眉骨之下,若婚礼是在晚间举行,用纯白色的微煦眼影,如此可以达到强调眼部轮廓的效果。
  ◎ 如果有戴眼镜,请用不闪光的镜片。
  ◎ 请勿用防水的睫毛膏。
  ◎ 别忘了颈部低处也要擦蜜粉与腮红。
  ◎ 相片中的你,嘴唇经常容易显得太深,因此,请使用比平日色调浓一、两级的唇高。
  【PART 2】新娘备忘守则
  ◎ 婚礼之前,请试妆一次。
  ◎ 请勿用婚礼前的一周内适用新化妆品或保养品。
  ◎ 请拂开散落在眉毛下的浏海。光滑洁净的脸庞有助于眼部化妆。
  ◎ 不要省略画眉的步骤,尤其当婚礼是在晚间举行时。
  ◎ 眼部请勿使用粉红、淡蓝或霜白等色彩,以免显得神态疲倦。
  ◎ 不要使用与眼珠颜色相同的眼影,因为这将抵消而不是强调你自然的眼珠颜色。
  【PART 3】美丽加分SOS
  准备婚事往往令人备感压力沉重,显露在外的也常是双眼浮肿疲倦,皮肤粗糙,但你不会希望自己以这付模样走上红毯的那端,万一情况果真如此,试试以下的办法:
  ◎ 使用眼睛遮瑕粉妆时,切勿涂满整个眼肚,这样只会更凸显眼袋。相反的,遮瑕品应该从内眼角开始涂用,向呈黑的部位减淡,但不要超过眼肚的中点,亦即瞳孔的正下方。轻轻地拍上遮瑕粉妆条,抹匀后,再扑上蜜粉,以防止油亮。
  ◎ 如果要遮隐你的面疱,请用你肤色浅一级的遮瑕粉妆条。用手指或化妆棉沾少量,涂在患处,抹匀。再扑上黄色系的蜜粉以遮掩面疱的红斑(粉红色调的蜜粉只为使红斑更显目)。如果这些作法不管用,请试试色调比你肤色深一级的遮瑕粉妆条。
  建议]挑选完美婚纱的10个步骤
  面对五光十色的婚纱,你已经眼花缭乱了吧!如何选择最适合你的那一款呢?是公主型、蓬裙型、贴身型还是王后型?是柔美的丝质软缎还是浪漫的蕾丝面料?你又该从哪儿着手、注意哪些问题呢?听听专家和顶级设计师的建议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3-2009 09: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加油! 好特别的贴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5-2009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结婚照~80‘s年代的味道







小舅舅的结婚照,当然是我少描进电脑的啦!想想80‘s年代有谁用数码相机呢!!! 哈哈, 献丑了。。。 让大家回味一下 爸爸妈妈年代的结婚照。。。

当然,背景是我设计的啦!一张张的照片才是原来的。。。

请各位不要转载哟!! 谢谢

如果你也有80 年代的婚纱照也欢迎你放上来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9-6-2024 08:22 PM , Processed in 0.089296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