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袋鼠的電影日記 - 東尼瀧谷 Tony Takitani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20-7-2008 12: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對這兩部影片有興趣 ~ 希望可以找到
圍。城
Turtles Can Fly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8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0-7-2008 02: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去前面按编辑就可以改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7-2008 03: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7-2008 01: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無聊,在部落格做了個投票欄,順便打下廣告。
THE DARK KNIGHT 投票行動正式開始![size=180%]
歡迎大家踴躍投票。
題為:猜猜看「THE DARK KNIGHT」會在來屆奧斯卡贏得什么獎項。(可選多個答案)
[size=100%][size=100%]* 請到這里來投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8 01: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下班后,自己在 Pavilion 看了一直都很想看的 Wanted,結果果然沒有讓我失望。然后就與 Onnz和青蛙王子一起享用晚餐,之后再與 Onnz 一起進入 Berjaya Times Square(BTS)的 iMAX 戲院欣賞 TheDark Knight(TDK)。買票時問了售票員,這里上映的 TDK 是不是 iMAX 版本,她答不是,我聽了有點失望。RM7能夠要求什么(星期三是 RM7,平時就 RM11),當然是普通版本啦,死蠢!我順便問她其他的 3D 電影又是否是 iMAX版本,她說全部都不是 iMAX 或 3D 的版本,都是普通版本。有沒有搞錯?那這間 iMAX 戲院的用意何在?
Onnz是第一次看 TDK,我是第三次看了。BTS 的 iMAX Cinema 熒幕超大,畫面有點模糊和昏暗,非常不理想。觀看 007的預告片時,我已經開始覺得有點頭暈了,尤其是動作場面,真的看得有點辛苦,可能是熒幕昏暗、模糊和超大吧。TDK電影正式播放時,我就不再頭暈了,我只專心觀察、研究和分析電影的細節與劇情,又有了重大發現,也特地在雞蛋里挑骨頭,尋找 TDK 的破綻。

第一次看后,有股沖動想起立鼓掌,太震撼,太有張力了!但卻有著許多的疑問和不明白的地方,但也大概了解主要的劇情。晚上睡覺時,滿腦子都在想著這部電影,睡不著。
第二次看后,我覺得我自己很班乃很厲害了,因為我發現了很多新的觀點和細節。然后 Nightraveller 也問了我一道問題,我也以我的有限認知回答了他。問答如下:
Nightraveller said...
啊,我也是有很强烈的重看 The Dark Knight冲动,这出暑假片实在太完美了,怎么会有那么好看的商业片呢?!?!不过既然你看了第二次,有个问题想问你。小丑对 Batman 前女友提起他老婆时,是否也说到他裂嘴的原因?在我的记忆里,小丑说了两次(第一次对黑帮大佬),两次的叙事都不一样。
荒凉。儒 said... 對,Joker 兩次講的都不一樣,他兩次都在撒謊,重點根本就不在他嘴巴的傷痕怎樣來的,而是他給予人家相信與否的選擇。
對黑人老大講的是他爸爸的版本,象征著他已經是黑幫的老大了,那么那黑人就像他的兒子一樣,任由他擺布。
對 Rachel 所講的是老婆版本,遇見美女(這一集的女主角美不美就見仁見智,我本人覺得 Batman Begins 的比較美)就要講對女人講的話。Joker 已經將 Rachel 操控在手里,象征著丈夫對待老婆一樣。
兩個版本的目的是要讓當事人(受害者)混淆,為了增加受害者內心的恐懼和驚慌,當然也讓戲院的觀眾被那幾段經典的對白嚇得面青口唇白。
根據蝙蝠俠漫畫開始至今的歷史,Joker 臉上的疤痕是怎樣來的,從來都沒有正式交代過,全部都是 Joker 自己本身以他的謊言(KillingJoke)來混淆敵手的精神狀況和情緒。他的真實姓名也如此,從來都沒有人知道。他要你選擇要相信哪一個版本。導演 ChristopherNolan 實在厲害,我要看多幾次才能再發覺其中奧妙。Joker 是蝙蝠俠漫畫里有史以來最厲害的一個,蝙蝠俠永遠都贏不了他。
這是 wikipedia 的記載:
Thoughmany have been related, a definitive backstory has never beenestablished for the Joker in the comics, and his real name has neverbeen confirmed. He has been portrayed as lying so often about hisformer life that he himself is confused as to what actually happened.As he says in The Killing Joke: "Sometimes I remember it one way,sometimes another... if I'm going to have a past, I prefer it to bemultiple choice!" In Arkham Asylum: A Serious House on Serious Earthwritten by Grant Morrison, it is said that the Joker may not be insane,but has some sort of "super-sanity" in which he creates himself eachday to cope with the chaotic flow of modern urban life.
更多 Joker 的資料在這里:http://en.wikipedia.org/wiki/Joker
這是我的看法,不知你認不認同,那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還有,在 The Dark Knight電影里,如果你再看多一次的話,細心留意 Michael Caine 的對白,簡單的幾句話就可以交代大量的劇情和人物的感受,遭遇及歷史背景。
其實蝙蝠俠除了 Joker 這個勁敵之外,還有一個是叫做「稻草人(Scarecrow)」的,他也有在 The Dark Knight出現,在第一場打斗戲,帶著麻包袋面具那個。在 TDK 里他只是小角色,其實他也是很厲害的,也差一些贏了蝙蝠俠,同樣也是像 Joker那樣以心理戰術(給予敵人恐慌)為主的。TDK 里,你仔細觀看 Batman 成功逮捕 Scarecrow 過后,揭開他的面具的時候,看看Scarecrow 的笑容,和 Joker 一 樣的奸詐和陰險。Scarecrow 是 Joker 出現之前的蝙蝠俠勁敵。Batman:Gotham Knight 動畫里的六部短片,其中一部是在講 Scarecrow 的。還有,他也是 Batman Begins 里的villian 之一。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那個被 Harvey Dent 捉去問話的假警察(在 Jim Gordon 死之后),好像是 Scarecrow 來的。樣子有點像,笑容也一樣,不懂是不是,唯有再看多一次來證實啦。
這是 wikipedia 的 Scarecrow 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Scarecrow
告訴你,再看多一次真的很爽,會發現很多小細節,也能對 Christopher Nolan的執導功夫致敬。僅僅只花費兩個小時半就可以完全表露人性、道德觀、黑暗、殘忍、現實主義、無政府主義等。當然有很多美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太多比較長時間的特寫鏡頭,這樣的話更能顯示角色們的性格與特質。沒辦法,已經兩個小時半的戲了,還要這些鏡頭的話,我們會在戲院里坐到屁股痛啦。
同時我也在中文佳禮論壇,與網友們一起討論這部電影。很多人都跟我一樣,有著一個疑問,就是結局前 Jim Gordon 所講的一句話:「5 dead, 2 are cops...」(蝙蝠俠決定吃死貓那幕)。大家都很好奇 Jim Gordon到底是在講哪五位受害者。第一次看完后,完全沒有頭緒到底是哪五位,所以第二次觀看時特地去數到底是哪五位。
我開始一直認為 Jim Gordon 所講的五位死者是 Harvey Dent/Two Face 所殺的,結果就有了兩個結論。
結論一:Harvey以 Two Face 身份出現后,往酒吧先殺了酒保和肥佬 Detective Wuertz,這一幕沒有拍出 Harvey開槍殺酒保,我只是純粹猜測他有這么做而已,到這里為止就有兩位受害者了。然后他再殺了意大利黑幫老大 Salvatore Maroni和他的司機,這一幕 Harvey 開槍殺了司機,但與 Maroni 一起承受那場車禍,所以我猜測 Maroni在這場車禍死了,那就是四位受害者了。之后 Harvey 再找 Detective Ramirez,只見 Harvey 用拳頭 K她而已,我猜測她是被殺了,那就是五位了。這個結論有點不合邏輯,所以我決定推翻。
結論二:Harvey以 Two Face 身份出現后,往酒吧先殺了肥佬 DetectiveWuertz,酒保沒有被殺,因為他是無辜和跟劇情是沒有任何關系的,有了第一位受害者了。然后他再殺了意大利黑幫老大 Maroni和他的司機,這一幕 Harvey 開槍殺了司機,但與 Maroni 一起承受那場車禍,同樣的我又猜測 Maroni在這場車禍死了,那就是三位受害者了。之后 Harvey 再找 Detective Ramirez,還是只見 Harvey 用拳頭 K她而已,我又猜測她死了,那就只有四位受害者而已。之后也沒有交代 Harvey 再繼續殺人的劇情了,那第五位呢?原來 Jim Gordon是在講到目前為止死了五人,包括 Harvey Dent的死,那就是五位了,所以蝙蝠俠就吃了這只死貓。這個比較合邏輯,所以我就認為這是真正的結果了!我覺得我很班乃厲害了,開始懶屎懶樣了!
但晚上還是睡不著覺,因為還是覺得有點出入和矛盾,感覺到這是錯的。
第三次觀看時,我沒有真正的去體會電影的氣氛和畫面,只顧著留意對白和分析劇情,然后給我發現了更多的答案,也找到了一些破綻。原來之前我所猜測的兩個結論都是錯的!
真正結論:酒保、DetectiveWuertz、意大利黑幫老大 Maroni 和他的司機、Detective Ramirez 或 Harvey Dent 的死,跟 JimGordon 的那句話是完全沒有任何關系的。Jim Gordon 所講的五位受害者,就是從之前 Joker 開始殺害假蝙蝠俠 Brian開始計算的。Joker 透過電視新聞宣布,如果 Batman 不透露他的真正身份和面容的話,他將每天殺一個人。五天后,Harvey Dent召開記者會宣布他是蝙蝠俠,當場被警方逮捕,Joker 的殺人事件就告一段落了。當場的警察也高喊:「No more deadcops!」,這足以證明了這五位受害者當中是有包括警察在內。原來就是這五位呢!我記得在劇情中有好幾次提到這五個人的死,但忘了是那一個部分了。對對對!想起了!在 Harvey Dent 召開記者會之前,Joker 已有提起到底死了五個人應該由誰負起這個責任。記者會上的人一致認為是Batman 的錯,所以 Harvey 自認是 Batman。然后到結局時 Harvey 也死了,Gordon 與 Batman 認為不能以Harvey 自認為 Batman 吃下那只死貓,必須要讓他成為英雄的代表,讓 Gotham City 人民對政府及警方更有信心,Batman唯有自己吃下這只死貓。如果蝙蝠俠不這樣做的話,那大眾還是認為 Harvey 是 Batman,那以后 Batman 怎樣繼續出來維持治安呢?
酒保、意大利黑幫老大 Maroni 和 Detective Ramirez 根本沒有死,如果 Harvey Dent能夠逃離那場車禍的死劫,那為何 Maroni 不能呢,也證明 Maroni 根本沒有死去。Harvey Dent 所殺的就只有Detective Wuertz 和 Maroni 的司機而已。另外我也留意到 Maroni 上車的那一刻,我看見有一雙手從后面捉著開門給Maroni 的那個跟班,去仔細留意這一幕吧。這也可以推測這位跟班是死了或暈了。
The Dark Knight,真的那么完美嗎?第三次觀賞,我在雞蛋里挑骨頭,給我找到了破綻,TDK 的確是有幾個破綻的。
破綻一:第一場戲,Joker 打劫銀行的那場戲。真的會那么完美和順利嗎?Joker真的能夠預測及計算到同黨的一舉一動嗎?學生巴士剛巧能夠神不知鬼不覺的滲入其他學生巴士的行列里逃走嗎?其實這也不算是破綻,導演想告訴大家Joker 的厲害,利用這場戲描述 Joker 是個有計謀和神通廣大的家伙而已。
破綻二:Joker 利用人肉炸彈炸毀整個 MCU 部門,為什么只有 Joker 和 Lau 會安然無恙呢?如果說 Joker 利用他所持壓的警察當作盾牌的話,那也可算邏輯。但為何就在牢房隔壁的 Lau 會沒有事呢?想不通...
破綻三:有人說為什么 Batman不怕敵人拳打腳踢和子彈,卻敵不過幾只狗的攻擊。我卻不覺得這是一個破綻。狗的反應肯定比人還要快,蝙蝠俠笨重的盔甲拖累了他的動作,所以被幾只狗壓著來咬,之后他也吩咐 Lucious Fox 為他改裝一件更輕便的盔甲。換著是我,看到幾只兇悍的 Rottweiler 向我沖著來,我肯定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反應和怕得要死了,但我應該不會怕跟人打架吧。
破綻四:也有人說 Gotham City 警察的無能效力,使到 Joker 神通廣大自由發揮是破綻之一。我又不認同。在大部分警察們被威脅和貪污泛濫的情況下,他們就是 Joker 偉大計劃的棋子了。
其實我還發現到其他的破綻,但一時想不起來了。今晚我肯定睡得著覺了,終于想通了!有點歹勢,原來我一點都不班乃,一部商業電影要看三次才真正完全明白,以后我也不敢再懶屎懶樣了。沒辦法,電影的節奏太快了,真的難以捉摸。應該有很多人第一次看后都不能完全明白和了解吧?
聽說 TDK 原本是一部超過三小時的電影呢,導演不得不刪減不必要的戲份,比如陳冠希才出現那幾秒鐘而已(聽說他的戲份不止那么少的)等等。只希望到時推出的 DVD,是個完整無刪減版本啦。
[ 本帖最后由 kang_a_roo 于 31-7-2008 06:0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31-7-2008 0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難怪有人說男人是文明的創造者 ~ 男人對一樣東西認真起來是很可怕的。
連幾百幾千斤的鐵也可以飛上天 ﹗一小塊石頭可以起高樓。
看了 LZ 對於電影的熱情 ~ 我認同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1-7-2008 06: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1-7-2008 06: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LZ = 樓主 ~
也是學回來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08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來如此,我也學會了。那還有其他的short cut key嗎?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3-8-2008 03: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很簡單的劇情,很溫馨的愛情片。鮮少看愛情片的我(其實是不愛看),也被其深深的打動,也不是一部可以被列為經典的愛情片。
之前非常英勇率領 300 壯士打倒波斯灣暴君的 Spartan 國王 Gerard Butler,有點傻氣的演著這個死人,扶持著我喜歡的女演員之一 Hilary Swank 度過寂寞憂傷的日子。電影里有很多的情節和細節非常真實和表達得簡單有力,感覺有如親身體驗一樣。踏實及寫實的簡單對白,遠比詩情畫意的廢話來得美麗動人。電影配樂的每一首歌曲也那么的扣人心懸和觸動人心。
美國紐約女子的資本主義、向上主義、完美主義,遇上愛爾蘭鄉下男子的踏實、幽默、樸素、吊兒郎當,會擦出怎樣的火花,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但這是電影的開場(這一幕拍得真的好得太寫實了)。然而它是要讓你知道什么叫做生離死別、失去才懂得珍惜、身在福中不知福等等的道理和要讓女生流淚流個不停。
我不敢說這是一部很好看的愛情片,但我覺得它肯定比「鐵塔尼號」來得寫實和感人,因為它很平民化。它沒有上百萬美元的華麗大制作,但也一樣能夠發揮愛情的魔力,當然也沒能以刀子鋸大樹的換取傲人的票房,始終還是一分錢一分貨嗎。
電影最終的目的只是要表達「P.S.」這個字是該如何應用,如果在后面加上「I Love You」簡單的三個字,遠比一大堆密密麻麻的肉麻話語來得直接、坦誠和有意思。
[size=180%]P.S. I Love You... [size=180%]
電影采用了很多首 The Pogues(一支玩愛爾蘭民族音樂的龐克搖滾樂隊)的歌曲,都非常的動聽。尤其是這首「Fairytale Of New York」,我以前就已經很喜歡這首歌了,Gerry 死后就響起這首歌曲,在很久已經沒聽過了的情況下是多么的令人意外和驚喜。
[ 本帖最后由 kang_a_roo 于 3-8-2008 01:59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8-2008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8-2008 04: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8-2008 12: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才剛看完這部電影回來,蠻喜歡的,很不錯。這是動畫喜劇版的「太空漫游 2001」(2001: A Sapce Odyssey),喜怒哀樂樣樣齊全,絕對老少咸宜。不知 Stanley Kubrick 能不能從這部電影抽取 royalty 呢?
Andrew Stanton 繼 Monster Inc.后終于又有了一部好片。環保意思非常強烈的一部動畫片,希望大人小孩在電影院里開懷大笑之余,同時也能明白電影所帶來的強烈訊息。不要只聽見小機械人在叫著:「WaaaallEeeeeeeee...」時只懂得開懷大笑,要不然編劇及導演們就用心良苦了。還有,許許多多的大小機械人真的很可愛哦,造型出奇的美。
這是我今年在電影院,繼 The Dark Knight 后,第二部看到的好電影。我在 Flixster 網站給了 Wall-E 四粒半星的評價,扣掉的半粒星是因為我不喜歡大團圓結局。我不知道你們會不會喜歡,但我本人還真的蠻喜歡 Wall-E 的,就怪我童心未泯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8-2008 1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打開電腦,套上耳機,把音量調至最大,因為不想錯過任何的小細節聲音。110 分鐘的后搖旅程是那么的美麗和殘忍!美麗的是可以沉醉在 MONO 的現場音樂會演出,殘忍的是 110 分鐘后必須回歸殘酷的現實世界。就如 DVD 的題目一樣,"the sky remains the same as ever",天下無不散之宴席。
DVD的前三分之二都是 MONO 在美國及歐洲各地的現場演出片段,沒有華麗扎實的錄影及錄音,只用著一臺 Camcorder在臺上臺下拍攝著,但還是一樣能夠讓你有如站在臺上或人在現場親身體驗的那樣驚嘆。觀看了已超過一小時后,幾乎全部好聽的經典歌曲都演奏完了,在猜想著后面三分之一還會有什么東西好看。不用擔心!后面的三分之一還是會一樣的精彩!可以觀賞他們在美國與交響樂團一起錄音的情況、與 Explosions in the Sky 一起遨游美國及日本廣島和各國風情的景色片段等等。有點驚訝看到日本名模 Lena Fujii 也出現他們的音樂會上,雖然只是那么幾秒鐘的一幕,但我肯定那位絕對是她,原來 Lena 也是他們的樂迷呢。
MONO 與觀眾的互動是那么的靠近,沒有 Rockstar 般的架子和工作人員班底,完完全全 D.I.Y. 的世界巡回演出,這就是真正的 Indie 精神!
先聽后搖!震撼!
起立鼓掌!感動!
發現 YouTube 有完整版的 DVD 影片,但卻是分為多段短片來呈現,因為 YouTube 的上載限制有限。沒有買到或下載到這片 DVD 的朋友,可以在 YouTube 觀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0-8-2008 12: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8-2008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2-8-2008 1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Holy Mountain 有沒有故事的 ﹖
他的影迷全部也是我的偶像 ~
很想找來看 |
|
|
|
|
|
|
|
发表于 5-9-2008 0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kang_a_roo 的帖子
城電影節 60 周年紀念33 位知名導演三分鐘短片在那裏可以買到? 還是下載?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5-9-2008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o Each His Cinema 應該很難買到吧,下載比較容易。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