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浩看電影: Fyre: The Greatest Party That Never Happened<#1118>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3-2-2015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劇本很有原創性。或許就是這個原因,受電影評審青睞,獲得了許多影展的最佳劇本獎項,
而且還入圍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
因爲故事比較“個人”,所以最佳影片嘛……應該就沒有份了
但演員的表現真的都很不錯。
另一個最特出的就是攝影手法了
希望此片會在奧斯卡有不錯的成績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2-2015 04: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Whiplash
I was there to push people beyond what's expected of them. I believe that's an absolute necessity.
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
即使沒有腥風血雨、子彈掃射的驚險場面,《Whiplash》卻巧妙地運用了爵士樂、鼓聲的律動,以及犀利露骨的對白等等元素,成功地製造出音樂路上的龍戰魚駭。
爵士鼓并非心中最喜愛的樂器。由它身上所發出的急促敲擊聲,有時會讓鬱悶的心情更加煩躁。《Whiplash》卻將敲擊鼓聲轉換爲激勵人心的音符,把充滿張力的劇情與音樂配合得天衣無縫。時而緩急、時而激昂、時而凝重——精密的起承轉合,造就了一氣呵成的暢快感,撼動人心。
有好幾次,原以爲電影就此畫下通俗的句點。驚喜的是,故事又再次推起了另一波波瀾。在最後的一場演奏,鏡頭在鼓手與指揮之間來回擺蕩,此起彼落的鼓聲拼命地奏起。一場報復與反報復的角力之爭在臺上上演。然而,兩位對音樂極度執著的音樂家,卻因爲音樂而瞬間惺惺相惜。當電影落幕以後,内心依然澎湃,呼吸仍然急促……
《Whiplash》并非典型的勵志片或音樂電影。它的黑暗風格會令人聯想起《Black Swan》。觀影者會跟隨者劇情的走向,一步步地掉入鳳狂龍躁的不安情緒之中。Fletcher口中一句句咄咄逼人的辱駡聲,更是不堪入耳。冷酷、暴戾、嚴峻、威勢——J.K. Simmons賦予這個人物角色歷歷如繪的鮮明形象。奧斯卡最佳男配角,是無可置疑的囊中物。
Andrew并沒有與生俱來的天分,也非出身於音樂世家。憑著對打鼓的熱忱、追求完美的渴望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識,最終完成了一場近乎高潮的非凡演出。作爲幕後推手的伯樂Fletcher,儘管并沒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卻選擇使用另一種激進的“激將法”教育方式,提拔、栽培出最卓越的音樂家。
這個世界并沒有完美的人。
成功的人,除了擁有先天的稟賦以外,也需要擁有後天的努力。
爲了追尋生命中的目標,需要在反復練習中揮灑著汗血,不斷地自我提升和突破。
人生中沒有指揮。
沒有人會告訴您下一首要吹奏的樂章;您必須主導整個演奏會,駕馭自己的人生。
爲了追尋生命中的夢想,必須要懷著一股憤怒的堅持——一顆不屈不饒的堅定態度。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2015 08: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re should be no boundaries to human endeavor. We are all different. However bad life may seem,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you can do, and succeed at. While there's life, there is hope.
有誰能夠真正理解物理的方程式或概念? 或許有,或許沒有。
然而,物理是一門取材自生活知識的學科。所有抽象的概念都與生活緊密相關。
一顆從樹上掉下來的蘋果,讓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在咖啡上旋轉的牛奶,也讓霍金在腦中產生了一個突發奇想。
Stephen William Hawking於1942年出生在英國牛津,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其演説的“黑洞理論”聞名於世,被稱作“宇宙之王”。在21歲那年,霍金患上了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然而,他憑著生命的熱愛與科學研究的熱衷,戰勝了疾病,創造了生命的奇跡。霍金的人生,正是一個“萬物理論”。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根據霍金的自傳書改編而成。
劇本以非常客觀的口吻及正面的價值觀,去敘述霍金富有傳奇的一生,促使觀衆能夠打從心底去感受最深的感動。Jane與Jonathan的感情、Timothy Hawking的生世、Stephen Hawking與Elaine的婚姻…等等課題,都是采用蜻蜓點水似的方式帶過,讓故事更爲完整。反正,從來沒有人能夠真正地以自己的價值觀去批判他人。就像片尾時,霍金對前妻所説的那一番話:他最自豪的成果并非自己的學説或著作,而是自己撫養的孩子們。
有別於一般自傳式電影,故事本身并無偏重於霍金,而是在背後默默地支撐他的愛情和婚姻。在這段非凡的生命中,Jane占據了最大的分量。倘若沒有Jane的義無反顧,Stephen Hawking亦不會繼續對生命堅持,最終完成自己的偉業。Stephen與Jane的故事本來就是無法拆開的結合體,當然也該擁有同等的戲份和角色發揮。Felicity Jones身上散發出清麗脫俗的氣質,令人喜愛。固然不太喜歡Eddie Redmayne,不過他在電影中的傳神和細膩演出,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也是毋庸置疑。坦白地說,委婉動人的劇本、管弦與鋼琴相輔的配樂以及唯美的鏡頭才是最愛。
從前的科學家說,時間是以連續的方式流動。
霍金用了“奇點定理”證明了時間的開始與終結。
倘若時光能夠一直倒流,回到時間的起點,那邊是Stephen和Jane相遇的那一刻。
To prove, with a single equation, that time had a beginning.
With one simple elegant equation to explain everything.
時間究竟是什麽? 這個問題似乎沒有真正的解答。
生命的時間或許就像旋轉木馬、旋轉的脚踏車車輪、迴旋樓梯般,
衹要沒有了動力,即會停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6-3-2015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ello. I am Baymax, your personal healthcare companion.
《Big Hero 6》改編自Marvel於1998年創作的同名漫畫,也是第一部改編自Marvel英雄漫畫的動畫片。原著的故事發生在二戰以後的日本,政府秘密地建立了一支英雄聯盟組織,以便能保護整座城市。經過改編的《Big Hero 6》,在故事與人物設定上作了很大幅度的更動,成功地把一個籍籍無名、銷量不佳的英雄故事,打造成一個富有教育性和娛樂性的動畫電影。
首先,原著的城市由東京轉移到虛擬的San-Fransokyo——一座結合了舊金山與東京的夢幻大都市。這座城市綜合了許多東方傳統與西方文明的文化及元素,也湊集了許多有趣而創意的想法。就如日本牌坊外形的舊金山金門大橋、穿梭在高樓大廈之間的舊電車、街道邊盛放的櫻花、無處不在的涉谷電視牆等等,一景一物似乎都遺留了宮崎駿動畫裏的影子。
接著,即是顛覆了原著角色形象的Baymax。從一隻綠色的野獸,搖身一變成爲淨白色的機械人,迪士尼將Baywax重新改造成一隻善良的機械人,造型可愛更討人歡喜,也更符合迪士尼的童話人物形象。Baymax打破了大多數人對穿著盔甲的機械人的既有印象。它有著晴天娃娃一般的臉孔,如棉花糖般胖嘟嘟的身型,會讓人聯想起心廣體胖的龍貓。
相較於來自未來的叮噹以及神出鬼沒的龍貓,Baymax似乎更貼近真實。只要“噢”一聲,它即會出現在面前,然後付出無私的關懷,再提供最貼心的呵護,及時提供一個最溫暖的擁抱。在生活教育上,輔導孩子以正面思考,帶領孩子走入正途。甚至在緊要關頭的時刻,義無反顧地伸出援手。(Hiro與Baymax分手的那一幕,很有Gravity的味道。)
即使改造成武功高強的功夫機械人,心地善良的Baymax也从来不收外界的影响和污染,依然保持著一顆最真誠的心。小孩(甚至是大人)總是渴望自己身邊有個小叮噹,經常照顧弱小的大雄;在大雄失落或受傷的時候,及時伸出援手。Baymax不是普通的機械人,也不是熟悉的小叮噹。它就像我們最信任的家人或是最可靠的朋友,一直在您身邊陪伴著您。而它的精神可以像芯片一樣,無限地延續下去,一直在您身邊守護著您。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10-3-2015 09: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蛮 有 做 功课的
我 根本 都 不知道 big hero 6 原来是......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3-2015 11: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純粹是好奇心作祟所促成的一種習慣又因爲有點興趣,就習慣性地google搜尋一些資料 
您的評分太多了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看了嗎?
不過看喔
|
|
|
|
|
|
|
|
发表于 10-3-2015 11: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the theory of everything 最佳男主角 打算看,下载了。
分数 都 不 能 吃的, 你 肯 花时间 来 写, 真的 感激 你。
我 公司 的 unifi 上 不到 douban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3-2015 0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3-2015 08: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orrible Bosses 2
I hate to break it to you, but the American Dream is made in China.
即使已經相隔兩年,若還來不及重溫上集,也不會對《Horrible Bosses》存有半點陌生感。
續集基本延續了上集的無厘頭風格,集荒謬、荒誕、荒唐、滑稽、幽默、惡搞於一體,將所有元素串成笑料百出的大雜燴。儘管笑點不如上集般犀利和出色,但是某一些笑點仍然足以讓人開懷大笑,具娛樂效果。就像三個人在馬路上故意裝出慢半拍的特殊效果,以及呆坐在車子裡等待載貨列車的一幕,都是笑死人的搞笑橋段。
當三個臭皮匠再度重聚的時候,您不得不佩服他們總是可以把一個小事件演化成大鬧劇,最終結果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連自己也沒辦法收拾殘局。唯有等待巧合改變命運。耳聞三個憨男嘰嘰喳喳所製造出的高分貝噪音,連女人也要甘拜下風。
Jennifer Aniston的風騷形象,繼續在一群角色之中獨領風騷。露面不多的Kevin Spacey,每一次出場依然能夠出盡風頭——那如機關槍掃射的羞辱對白,總會先聲奪人。以陰險貪婪大老闆的新角色加入的Christoph Waltz,反而有點雷聲大雨聲小的失落感,注意力早已被演得癲瘋的Chris Pine搶去許多。結果,三個臭皮匠的風頭又被一群鋒芒畢露的"Horrible Bosses"掩蓋起來。
作為社會中的平凡白領上班族,Horrible Bosses的故事既荒誕又真實,彷彿就是你我他的寫照。假如真的有機會能夠為自己平反,無疑是大快人心的妄想!偶爾混蛋一下,心裡才能夠平衡啊!
BECAUSE YOU HAVE NO BALLS! And your fathers had no balls. You were all a product of generations of ball-less men who were either too weak or too frightened to stand up and take what's theirs. And one day you will pass on your empty shriveled sacks to your own pitiful offspring!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5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女儿很喜欢看。。。
天天都看。。。
一看到hiro踏上baymax的背后作第一飞行那段时。。。
也跑来要我背她一起飞。。。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5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這一兩年,迪士尼製作的動畫《Frozen》和《Hero 6》不但具有教育性,也似乎有助促進家庭中親子互動的關係。
現在大街小巷都能輕易找到Frozen和Baymay的玩具,還有小女孩穿著Elsa的藍裙逛街。
每個小孩心目中都應該要有一個類似Baymax或小叮噹的卡通人物,那麽童年才會快樂嘛。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5 1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的偶像是小叮当和 ultraman 
|
|
|
|
|
|
|
|
发表于 13-3-2015 01: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小时候的偶像是小叮当和 ultraman +1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5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個年代的人都是看小叮噹和鹹蛋超人的吧?
不過個人比較喜好蒙面超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5 01: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個人比較喜好蒙面超人 突然想起還有忍者龜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3-3-2015 09: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ightcrawler
Do you know what fear stands for? False Evidence Appearing Real.
《Nightcrawler》是由《The Bourne Legacy》編劇Dan Gilroy首次執導的作品,入圍本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同時入圍第30届独立精神奖多個獎項。為此片暴瘦9公斤的Jake Gyllenhaal,凴著日漸成熟的演技,受到本屆金球獎評委的青睞,名列最佳男主角的候選名單之中。
《Nightcrawler》以新聞職業道德為故事主題,故事主要圍繞在一個新聞工作者身上,並以尖酸的口吻抨擊新聞界的醜陋現象。獨特的電影題材,加上濃郁的驚悚元素以及充滿張力的劇情,使得此片幾具看頭,比預期更加驚喜、更加精彩。
電影的片頭首先是以入夜後的城市街景,來表現出深夜時分的寧靜與美麗。殊不知,這一切只是被美化的假象。在看似安靜的夜晚裡,往往會隱藏著各種不為人知的犯罪事件。
除此之外,電影裡還出現了許多充滿張力的情節,特別是主角在車子裡等待警察逮捕兇手的一幕,整個過程都成功地緊抓著觀眾的心,使人緊張到近乎窒息。
擁有反社會人格的主角,其實是一位竊賊,也是一名慣犯;鐵絲網、銅鐵、腳踏車、手錶......無所不偷。某一次偶然的車禍意外,讓他對新聞工作者這個行業產生興趣。學習能力超強的他,開始學習各種相關的技能,並用街邊偷來的專業級腳踏車,換購成一台普通的攝影機。之後,再把拍攝到的影片賣給電視新聞台以賺取利潤。是的,他的工作就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穿梭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搜尋觀衆最想要看到的突發事件,并將它們記錄下來。
這聽起來就像一個小偷改過自新的勵志故事。
事實上,主角由始至終都不是一個典型的正面角色:為了第一時間趕到案發現場,他在同行的車子上動了手腳;為了拍攝角度的美感,他擅自移動了傷者或屍體;為了套取獨家新聞,非法闖入了案發現場,拍下死者的遺體並隱瞞了真相;為了收視率,他鋌而走險地製造了頭條新聞,甚至不惜犧牲無辜的生命。他就是這樣一個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的人。可是他從未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牽絆,也沒有任何反悔之心,反而在事業上取得了成就,大撈了一筆錢。
若以Rick的角度看來,他絕對是一個瘋狂、自大、偏執、冷血的老闆。
若以電視台新聞主任Nina的視角來看,他卻是一個野心勃勃、聰明才智、臭味相投的好夥伴。
假如是以他自己的價值觀來看,他的所作所為只是攀上高峰必須要處理的任務。
凡人都具有人性的兩面。他只是毫不掩飾地展露了最真實的自己。他的成功,其實就建立在他對媒體、觀眾的心態的全然掌握;同時,他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目標,不容任何絆腳石阻止他的前進。
Well, graphic. The best and clearest way that I can phrase it for you, to capture the spirit of what we air, is think of our news cast as a screaming woman running down the street with her throat cut.
在這個信息萬千的世界,只有爆炸性的新聞及譁眾取寵的標題,才能夠引起他人的注意力。這早已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新聞的準確性早已不是重點;道聽途說的故事反而比事實更加廣為流傳。因為現代的人們更願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結果,而非新聞背後的真相。人性的黑暗面可以在道德淪落的環境中,像黑洞一樣逐漸擴大。
一個被捏造和操縱的新聞,充其量只不過是一個謠言。在本質上,新聞工作者的職業守則應該是秉持著良知實事求是,絕不應該扭曲事實、誤導群眾來增加收視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6-3-2015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American Sniper
The thing that haunts me the most are all the guys I couldn't save.
入圍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改編劇本等多項提名的《American Sniper》,由Bradley Cooper監製,忠實地改編自Chris Kyle的同名自傳。
電影並非是徹頭徹尾的戰爭片,但幾幕彈槍雨林的片段都頗有寫實的臨場感。印象最深刻的其中兩幕:狙擊手將槍口指著小孩的那一刻,内心深處上演了一場殺或不殺之間的强烈掙扎,真正考驗了人性的道德;Bradley Cooper在特寫鏡頭下演繹出那種心力交瘁的壓迫感。
儘管最終仍與小金人擦身而過,可是電影票房卻在頒獎典禮前夕竟突飛猛進,突破了3億美元,令人喫喫稱奇。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對岸始料未及的神奇現象。而個人也不太喜歡這個故事。
Chris Kyle,前美國海軍海豹部隊隊員,曾獲頒2枚銀星與5枚銅星勳章。在1999年至2009年服役期間,他曾四次赴伊拉克執行派遣任務,締造了成功狙擊160人的最高紀錄,被譽爲美軍史上最致命的狙擊手。戰友們稱他爲“傳奇”,敵軍卻稱他作“The Devil of Ramadi (拉马迪恶魔)”。爲了挽救婚姻,他毅然選擇退役,返回德州家園與家人團聚。在出版自傳的隔年2月2日,Chris Kyle與同袍雙雙遭受槍殺身亡——美國第一狙擊手最終死於他人的槍口之下。據CNN報導,同是美軍退伍軍人的Eddie Ray Routh在犯案5小時以後,被警方逮捕。直至今年2月24日,法庭裁判凶手終身監禁。
一顆子彈決定了一個生命的存亡。
電影實實在在地反映出戰爭的殘酷和血腥。人道主義的犧牲,成就了英雄主義情懷。《American Sniper》很大篇幅地描繪了Chris Kyle的功績與精神,刪略了部分實情,為他塑造了一個愛國英雄的正面形象。由一個德州牛仔變身成為一個人民英雄,Chris Kyle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早已成爲許多美國人心目中最真實的英雄故事,更牽起了廣大美國民衆的愛國情操。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2-3-2015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22-3-2015 02:39 PM 编辑
Don't let people take away your potential Chappie.
《Chappie》靈感源自於南非導演Neill Blomkamp的短片《Tetra Vaal》,是他繼《District 9》以及《Elysium》以後指導的第三部長片,爲導演奠定了屬於自己的作風和基調。
導演將故事設定在南非的Johannesburg,同時起用南非饒舌組合Die Antwoord組合以真實藝名參演電影,并運用了大量電子音樂推動劇情發展,讓整部電影充滿了新鮮與熱血的元素。而Hugh Jackman的加盟演出,也無疑對票房起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延續了前作的風格,此片是一部裝載了寫實與幻想的科幻寓言電影。假若以嚴肅的態度來看待《Chappie》,它確實存在著超乎邏輯的大膽假設,也成爲了許多觀衆步出戲院之後的議論課題。這個故事聽起來確實有點天馬行空,卻不失爲一個兼具創意性和娛樂性的作品。“有時候,如何用情節講故事,可能比故事本身更重要。”
Moose實質上衹是一個被人類大腦控制的機械。被植入人性意識的Chappie,卻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機器人。電影即是藉由機器人的觀點或從不同的視角,去體悟人性多面的複雜性,從而思考人性情感與反思人性。作爲反派角色,Vincent Moore顯露出人性醜陋的一面:自私、虛榮、嫉妒、殘暴。外型絕對不像善類的惡人三人組,卻模糊了人性中善與惡的絕對性。在生死關頭,他們依然會散發一些人性光輝。好與壞、對與錯沒有絕對的界限——這是現實社會的真實寫照。
This is a new kind of life form, a new step in evolution.
英國進化生物學教授Richard Dawkins曾在自己的著作《The Selfish Gene》里寫道:“我們都是求生存的機器——機器人的化身,暗地裏已被輸入某些程序,用來保養這些叫做“基因”的自私分子!”“生物爲了在自然選擇中存活下來,就必須對各種可能進行的策略進行模擬,最終產生了自我意識。”
科技本身就源自於人性,而科技的發展是爲了滿足人性的需求所產生的。現今,許多科學家或研究所都正在研究意識上傳的新技術。假設這個世界真的能像“Avatar”或“Chappie”一樣,將自我意識上傳再傳輸到另一個個體或物體上,那麽人類既可透過意識而獲得永生的機會。這將會對人類帶來無法預測的極大影響。届時,在科技與機器滲透的未來——那是機器世界亦或是人類世界,似乎已無法再辨認。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4-2015 10: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浩田 于 7-4-2015 09:28 PM 编辑

《Furious 7》依舊是充斥著許多不靠譜的情節。
赤手空拳且拳拳到肉的搏鬥,遠遠比賽車從天而降還要真實許多。
然而,這正就是Fast & Furious的世界。
透過異想天開的想法,去製造出許多具有娛樂性的驚喜。
越是不邏輯的橋段,越是能展現出無限可能的創意;
利用誇張的手法去呈現一幕又一幕的驚險畫面和刺激鏡頭。
明知道主角一定能在千鈞一髮的時刻,
爭扎到最後一秒,再以足夠型格的姿態逃出危機,
但它總是能夠讓觀眾先屏住呼吸,再拍手大呼過癮。
導演跳脫了恐怖片的束縛,穩穩地緊抓著緊湊的節奏,
成功地突出了Fast & Furious系列的獨有風格,
并把它升級成一個更五光十色的華麗舞臺。
眼看著三個光頭佬,以及一群打不死的助手與夥伴,
把一座又一座的城市摧毀,
其厲害程度絕對不亞於任何一個超級英雄電影。
齊聚了Vin Diesel、Jason Statham、Dwayne Johnson、
Tony Jaa等動作片明星,讓片中的打鬥畫面變得更加精彩!
令人驚喜的是,Iggy Azalea竟然在片中出演一個賽車手甲。
電影的最後一個鏡頭全然是留給Paul Walker的。
Brian在分岔路上與老戰友Dominic分開以後,獨自開著白色戰車繼續前進。
他從來沒有踩下油門,反而是往那美麗的國度繼續行駛了......
縱使充滿了許多不捨,故事來到這裡,已經算是最完美的終結。
|
|
|
|
|
|
|
|
发表于 4-4-2015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