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德源

Ajahn Sumedho – 四圣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0-11-2007 01: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Paiseh, 当机。  

[ 本帖最后由 OmAHom 于 30-11-2007 01:5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0-11-2007 11: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德源 于 29-11-2007 01:51 PM 发表


既然你提出你的观点,那么我们就只针对你的观点来讨论。当然,集谛并非如此而已。不过,在还没有开始之前,我希望你可以注意你的用词。这谛字是言字旁的。如果,你是特意用那个字。那么我觉得你并不尊重佛教 ...


對不起﹐是我打錯字了﹗包含包含﹗我是不著文字的了。嘻嘻。。

我不貪愛﹐留戀名利﹐就沒了貪、瞋、癡、慢、疑、惡等。我做回我自己該做的。該放下的也會放下。只是我看八正道雖点出了宗教生活的真正意义,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我是個心胸開闊,事事如意,不論到那裡都覺得這個世間很美好。慈航法師遺書說:「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既然如此,宇宙之間,又有何處不可安身呢?我們再提到「行」的問題,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乘你的「真心」,自然可以暢遊法界虛空。從前,才有腳踏車的時候,人們都覺得腳踏車比走路要快得多;可是,當汽車在馬路上奔馳時,人們又覺得腳踏車太慢了;到了飛機在天空中裡翔的時候,大家又嫌汽車的速度不夠了。世界上的交通工具有那一樣才是絕對的快呢?那就是我們的「心。」《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過十萬億佛土遠的世界,如何能去得呢?「於一念頃,即得往生。」在一念之間,我們的心就可以抵達極樂世界,可見心的妙用,是多麼不可思議。因此,一個信仰佛教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把握自己的心,駕御自己的心;唯有用心去體會佛法,將佛法用諸於日常生活,這種生活才是最幸福、最快樂的。

再說,八正道里边,没有提到向神明祷告,祈求神明保佑上天堂等依靠他力的解脱法﹐每一支正道,都是要求行者自我实践,自我努力。一般宗教都是以信奉神明为主,依他力为解脱之道。再說,念佛是要求往生淨土﹐這跟我將來要上天堂有何差別 ﹖只是“道路”不同。而佛教要去的往生淨土不知是在哪裡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08 0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想要了解佛教,那应该看看四圣谛。

假如想要修行,那更应该了解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法中最基本,基础的教法,而且有助于培育正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3-6-2008 0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ssearle2004 于 23-6-2008 01:17 PM 发表
假如想要了解佛教,那应该看看四圣谛。

假如想要修行,那更应该了解四圣谛。

四圣谛,是佛法中最基本,基础的教法,而且有助于培育正见。


不是假如,是唯一途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0: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阿姜苏美多( Ajan Sumedho )所著的《四圣谛》( The Four Noble Truths )的要点简略出来。
================================================================================


四圣谛


第一圣谛的三转是:「此是苦,应知苦,已知苦」。
这是个很善巧的教法,因为它是用一个容易记忆的简单公式来表达,此外,也可以应用在过去、现在与未来所可能经验、从事或思惟的每一件事情上。

第二圣谛的三转是:「此是集,亦即执欲,应舍欲,已舍欲。」
第二圣谛声明了:有苦集,苦之所以集起,是来自于对三种欲望的执着—欲爱(Kama tanha,感官的欲望)、有爱( bhava tanha,对「有」的渴爱)与无有爱(vibhava tanha,对「无有欲」的渴爱)。
这是第二圣谛的教说( pariyatti ),各位要如此观照:苦之所以集起是源自于对欲望的执着。
〔三种欲望〕巴利语所说的渴爱( tanha )或欲望,是件很重要且必须要了解的事。

第三圣谛的三转是:「苦灭,应知苦灭,已知苦灭。」
如是苦灭圣谛应断而遍知……。此苦灭圣谛已断而遍知,为本所未闻法,吾心生眼、智、慧、觉、明。(《相应部》 LVI, 11 )

第四圣谛──一如前三圣谛有三转,第一转是:「八正道──离苦之道」,也叫做「圣道」( ariya magga )。第二转是:「此苦灭圣谛应增长」。 最后进入阿罗汉位的一转是:「此苦灭圣谛已增长」。

何谓苦灭圣谛,即八正道,亦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如是苦灭圣谛,为本所未闻法,吾心生眼、智、慧、觉、明。
如是苦灭圣谛,应增长而遍知……。如是苦灭圣谛已增长而遍知,为本所未闻法,吾心生眼、智、慧、觉、明。(《相应部》LVI, 11)

以下便是八正道的种种要件,概括分为三类:

一、智慧
  (一)正见
  (二)正思惟
  
二、戒律
  (一)正业
  (二)正语
  (三)正命

三、禅定
  (一)正精进
  (二)正念
  (三)正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peggy_str 的帖子

嗯,你有些地方搞错了~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7-4-2009 11: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7-4-2009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圣谛的三转是:「此是苦,应知苦,已知苦」。
何谓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简言之,说五取蕴是苦。

第二圣谛的三转是:「此是集,亦即执欲,应舍欲,已舍欲。」
何谓苦集圣谛?即贪求来生,伴随喜、贪,随处生喜,亦谓:欲爱、有爱、无有
爱。此爱由可爱、可喜而生、而长。

第二圣谛声明了:有苦集,苦之所以集起,是来自于对三种欲望的执着—欲爱(Kama tanha,感官的欲望)、有爱( bhava tanha,对「有」的渴爱)与无有爱(vibhava tanha,对「无有欲」的渴爱)。

这是第二圣谛的教说( pariyatti ),各位要如此观照:苦之所以集起是源自于对欲望的执着。


第三圣谛的三转是:「苦灭,应知苦灭,已知苦灭。」
何谓苦灭圣谛?即淨除、灭尽、抛、弃、捨、离此渴爱。
但此渴爱何以捨离、灭尽?若可爱、可喜生,即此当捨离、灭尽。


第四圣谛──一如前三圣谛有三转,第一转是:「八正道──离苦之道」,也叫做「圣道」( ariya magga )。第二转是:「此苦灭圣谛应增长」。 最后进入阿罗汉位的一转是:「此苦灭圣谛已增长」。
何谓苦灭圣谛,即八正道,亦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第四圣谛──一如前三圣谛有三转,第一转是:「八正道──离苦之道」,也叫做「圣道」( ariya magga )。第二转是:「此苦灭圣谛应增长」。 最后进入阿罗汉位的一转是:「此苦灭圣谛已增长」。

以下便是八正道的种种要件,概括分为三类:

一、智慧
  (一)正见
  (二)正思惟
  
二、戒律
  (一)正业
  (二)正语
  (三)正命

三、禅定
  (一)正精进
  (二)正念
  (三)正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peggy_str 的帖子

简单的说,就是苦集灭必须不断的重复,直到进入 道 的第三转。
苦 -  用知识了解,思考理解
集 -  用体验观察,然后放下
灭 -  进入寂静,智慧升起
>>>>>去完成“道“

不断苦集,而没有灭,智慧无法升起,内心中的想法执著欲望没有退减,过后内心中的想法执著欲望还会再一次升起。
灭,就是完全不会再出现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7-4-2009 11:43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7-4-2009 1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o1j2m3 的帖子

歐弟

完全不會再出現,是甚麼見地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123木頭人 的帖子

简单的说,
经过“了解生气”,“不断的放下生气”,最后“无论任何情况也不会生气,也不再生气”。
这样子却不过是进入了的“第一转
直到所有的欲望清完,就进入了的“第三转

[ 本帖最后由 o1j2m3 于 7-4-2009 11:5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7-4-2009 11:50 PM 发表
简单的说,
经过不断的放下“生气”,最后“无论任何情况也不会生气,也不再生气”。


你的生氣是靠放下而存在的,還是本來就存在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123木頭人 的帖子

喝喝茶~ 不想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o1j2m3 于 7-4-2009 11:52 PM 发表
喝喝茶~ 不想答~


漏餡了,對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123木頭人 的帖子

对于不曾经过“苦集灭”的人,是无法了解的。从y973的帖子就知道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4-2009 11: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莫非O记你已经过苦集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9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山野草夫 的帖子

这个也不回答,对你没有益处。 喝喝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4-2009 12: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山野草夫 于 7-4-2009 11:58 PM 发表
莫非O记你已经过苦集灭?


O记是想证明给佛教徒看,他一贯道比佛教徒更了解佛教。

我说O记他曲解佛教,却以为自己很了解佛教。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8-4-2009 12:0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9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素还真 的帖子

嗯,不如看看人生的小道理:

当一个人自私的时候,他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不自私的人。
当一个人贪心的时候,他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不贪心的人。
当一个人嗔恨的时候,他不会相信世界上有不嗔恨的人。
为什么呢?人性使然。

所以,佛印禅师有一尊佛,苏东坡有一堆牛粪,原因不过如此。
得罪的,就请见谅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9 12: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便记(一)

有个外道很有礼貌的的到某神庙大门前大便。

庙祝见到外道大便就当面责备他破坏神庙清洁,外道却一付不以为然,一脸正经道:”这位仁兄别烦恼!来喝杯茶!“

庙祝再三告诉他不能在神庙前大便。

外道却说:”我是很有诚意的大便,我也很有礼貌的告诉大家我要在此大便,有什么不对?“

庙祝答:”你在庙前大便弄脏了这里!“

外道辩说:”你告诉我何处无尘埃?再说大便是物质,泥土也是物质,两者有何不同?仁兄你把大便看成泥土不就行了?来喝杯茶,别烦恼。“

一个自满的人永远见不到自己的过失。

[ 本帖最后由 素还真 于 8-4-2009 12: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4-2009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9# 素还真 的帖子

嗯,我也是那样子觉得。 除了这些,有没有关于四圣谛的需要分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6-8-2025 01:12 PM , Processed in 0.128846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