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小娟 于 8-3-2006 10:32 PM 发表
其实爱国教育小学就已经开始了。而且也蛮成功,至少很多华人都认同马来西亚。但是政府还觉得不够,可能他们认为族群的融合还不够。老实说,我蛮反对这项计划的,感觉上太浪费钱了。三个月的集训能提升爱国意识 ...
坦白說,認同馬來西亞和族群的融洽是兩回事吧?
只要是在這裡出生的,都不會否認自己是馬來西亞人丫
所以,對國家的認同感是成功的
不過,以族群而言,我們的確是不夠融洽
雖然我們都有其他種族的朋友,同學,同事,不過,我們還是傾向找同族的朋友,伴侶,不是嗎?
不只華人,馬來人,印度人,也不都是這樣?
所以,政府認為各個族群在生活互動上不夠融洽,是一個正確的認知
我同意你的看法,國民服務並不能在這方面提供多大的幫助
這個問題的癥結在於,我們三大種族,都擁有自己深厚的文化基礎
當然,對只有幾百年歷史的馬來人而言,他們的文化基礎基本上是來自伊斯蘭
所以,你可以想像,當三個擁有上千年歷史的文化撞擊在一起的情形
那可以是燦爛的火花,也可能是燎原的星火
我們都在保持著自身文化傳統的情況下,與其他種族保持著相敬如賓的態度
既然是"如賓",也就與對待自家人有所不同了
想想看,我們在於華人相處時,是不是有一種熟悉與親切的感覺呢?
那是與馬來人,印度人相處時所沒有的
想要讓各族之間的互動像是同一個種族那樣,只有一個辦法
就是"同化"
看看美國的華人,他們的孩子和白人一起長大,除了外表之外
他們完完全全就是一個白人
他們和白人在生活上的互動,自然比我們和馬來人的互動好得更多
因為他們受一樣的教育,說一樣的語言,沒有壁壘分明的宗教辨識
這樣子,才能有效的將多種不同的種族融合在一起
但,另一方面而言,也等於消滅了其他種族的特色
如果我國想要取得和美國一樣的種族互動成效
那就把國小,國中以外的教育機構通通關了,特別是獨中
然後,開放宗教自由(包括馬來人),或者,強迫信仰某一宗教
那麼,這就可以達到類似當年秦始皇和漢武帝那種建立國民向心力的成效(控制思想)
那麼,一個馬來西亞"國族"才算是真正的出現
這是唯一的辦法,沒有其他途徑了
問題在於,我們願意接受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