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第一期梅毒[编辑] [size=12.3704px]
手上的第一期梅毒硬下疳
初期梅毒通常因與另一已感染者直接性接觸獲得[14],暴露後約3至90天(平均21天)出現皮膚損傷,稱原發性下疳,會出現在接觸的位置[3]。典型下疳(機率40%)是單一、硬化、無痛、無皮膚瘙癢潰爛、清楚的邊緣和平整的底部,大小約0.3到3.0公分[3]。但是其後續病灶可能會以其他形式出現[15]。典型的病灶會從斑疹、丘疹,最後到糜烂或溃疡[15],有時可能出現多發性病灶(〜40%)[3],尤其是合併愛滋病感染時更為常見。病灶可能會很痛或觸痛(30%),並且可能出現在不是生殖器的位置(2-7%)。在女性最常見的位置是子宮頸(44%),在異性戀男性陰莖(99%),在肛門和直腸比較常見於與男性性行為的男子(34%)[15]。下疳形成後7至10天,感染區域周圍的淋巴結常腫大(80%)[3][15],若無治療,損傷可能持續三至六週[3]。
第二期梅毒[编辑] [size=12.3704px]
第二期梅毒的典型表现:手掌上出现皮疹
 [size=12.3704px]
身上许多部位因第二期梅毒出现红色 丘疹及 结核
潜伏期[编辑]梅毒潛伏期定義為:血清学上有感染證據,但卻沒有呈現症狀的時期[14]。潛伏期發生時機差異很大,在美國,以二期梅毒症狀發生後一年為分界,分為早發潛伏期與晚發潛伏期[18],在英國,則以兩年為分界[15]進入早發潛伏期的梅毒容易復發而晚發潛伏期的梅毒往往沒有症狀,也並不像是進入早發潛伏期的梅毒一樣具有傳染性[18]。 第三期梅毒[编辑] [size=12.3704px]
罹患第三期梅毒(梅毒瘤)的病患。巴黎 人类博物馆内半身像。
三期梅毒在初次感染梅毒後三到十五年後發生,而且分為三種不同的形態:橡膠樣梅毒瘤(gummatous syphilis,15%)、晚期神經性梅毒(6.5%)以及梅毒性心血管疾病(10%)[3][18]。未經治療的梅毒,將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進入三期梅毒[18],三期梅毒患者並未具有傳染性[3]。 梅毒瘤或晚發良性梅毒,通常好發在初次感染梅毒後到46年後,平均大約是十五年 這個階段會形成慢性的梅毒瘤,往往是軟質、持續發炎的肉瘤組織,大小則不斷變動。一般來說會感染皮膚、骨頭和肝臟,但可發生在全身各處[3]。 神經性梅毒指的是梅毒已經感染中樞神經。在感染初期可能就會發生,此時可能毫無症狀或是以梅毒性腦炎的方式表現;或是晚期以顱內血管性梅毒、輕癱、梅毒性脊髓炎表現,會造成下肢平衡性差,以及宛如被閃電擊中的疼痛。晚期神經性梅毒一般發生在初次感染後的四到二十五年後顱內血管性梅毒的症狀一般會以情緒淡漠、癲癇、輕癱伴隨失智與梅毒性脊髓炎[3]。神經性梅毒也會表現阿盖尔·罗伯逊瞳孔,指的是雙側瞳孔對焦近物時會縮小,對強光卻沒有反應的症狀。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2%85%E6%AF%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