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丸勇男 发表于 4-12-2014 12:56 AM
用繁體字,不要跟中國佬一模一樣!
-----------------------
漢字自古以來就有繁體與簡體兩套寫法,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就可發現漢字簡體的形跡,例如「車」就有多種寫法。後來經過篆體隸化,並存兩種寫法的文字越來越多。由六朝到隋唐,漢字逐漸隸楷化,當時或許是為了美觀對稱,很多古字都增加筆畫,而簡體字開始被稱為「俗體」、「小寫」、「破字」等,在民間社會仍廣為流傳。
1922年錢玄同在北洋政府國語統一籌備會提出《減省漢字筆化方案》說「文字是一種工具,自應以適用與否為首要標準,改用拼音是治本方法,簡化漢字是治標方法,治標方法是目前最切要的方法」。當時還提出漢字拼音化,能說就能寫,不過中國字同音字很多,拼音化根本行不通,遂作罷。 1935年春,上海文化界發起大規模漢字簡化運動,當時稱為「手頭字運動」。意即一般人怎麼寫,書就怎麼印,使得文字比較容易寫、容易認,更能普及大眾。同年八月,國民政府公告第一批簡化字324個,簡化的原則為:1、述而不作。2、擇社會上比較通行之簡體字最先採用。3、已簡化的字就不再求簡。但是,立刻遭到國民黨元老戴季陶等的反對。結果,於1936年2月廢止使用。及至二次世界大戰發生,漢字簡化運動在共產黨的統治範圍內推廣,該區的報章雜誌使用了既有的或創造的簡體字,這些字又稱為「解放字」。 -----------------------
民囯初期,就有學者提出漢字簡化。不過後來軍閥混戰就擱下了这個漢字簡化計劃。一直到了五十年代學者們才有機會簡化漢字。其實不倫繁體與簡體都是屬于中華文化的一部份。學者們五十年代改革時沒想到后來居然會被用來識別囯共的標誌。
簡體字也是中華文化的一部份而且更加實用,不必為了那些五毛而舍棄方便的簡體字。这不值得。
http://blog.boxun.com/hero/200801/orthodox/3_1.shtml
本帖最后由 lman0303 于 4-12-2014 01:11 AM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