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难以理解的倒驾慈航、乘愿再来。(附加疑问)
[复制链接]
|
|
|
发表于 26-4-2012 09: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千江月
什么东西在轮回?还不就是那识吗?也就是那无明妄想的识在轮回。
但这无明妄想的识的本质还是属于法性(法身),只是因为迷才与法性(法身)分离,
就如海浪平静后还是回归大海,没有大海(法性(法身))就没有海浪。
清池 发表于 26-4-2012 08:50 AM 
即然有无明妄想的识,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四智?
阿赖耶识即然有污染种子,怎么可以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
没有大圆镜智,又怎会有法身呢?
如果说有无明妄想的识属于法身的话,这不是唯识学的教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2 09: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法身还是化身,只有佛陀才会有.
就算是等觉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也不会有,
更况是烦恼凡夫呢? |
|
|
|
|
|
|
|
|
|
|
发表于 26-4-2012 10: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千江月
第一种认为众生都有佛性,阿赖耶识本有无漏的种子, - 那是圆教,圆满之教
第二种认 ...
清池 发表于 26-4-2012 08:52 AM 
诸法平等無高下,没有圆满或不圆满之分.
有圆满或不圆满之分是因众生的分别心.
我的法圆满你的法不圆满,古今皆然. |
|
|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2 10: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4-2012 10:21 AM 编辑
回复 57# 转轮圣王
兜兜转转,又回到前面的问题了。
根据十二因缘、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业)、生、老死,清楚的显示生的前提是业有,而业有的前提是无明贪爱。说佛陀可以入胎,违背了缘起法。您不觉得吗?生死道的条件是业有、而无明则是首要条件。
难道有另一新的法则,觉悟、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业)、生、老死?新十二因缘?
那是你不明,入生死道的有两种情况,
一就是不受自己控制的随无明业力轮回,
一是佛菩萨的发菩萨大愿-〉大自在身自由的进出生死道来度众生。
你忘了佛教中的愿力的重要作用, 如果一修行者发愿力,就可以再度回到生死道来做度人的工作
这愿力虽然也是业力的一种,但是属于好的业力,
所以全部有真正修大乘的修行者都要发大愿的,
最基础的就是发四大菩萨愿,其中就包括愿要成佛,原要在生死道上修菩萨道,等
有没有发菩萨愿,就是大小乘修法的分水岭。。
佛经上就说了,如果众生太痛苦而诚心求救,佛菩萨就能感应到就会自然进生死道来度他们,
就是众生有重病,佛菩萨才进生死道来度他们,如果众生没有重病,佛菩萨就不会来了。。
佛菩萨的十二因缘:
觉 -〉发菩萨大愿:菩萨万善行-〉慈悲,-〉方便相法-〉 六根清净(。。),-〉世间佛业,-〉生死既涅磐 |
|
|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2 10: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千江月
佛说众生与佛没有分别,众生已成佛 - 是从法性(法身,空性,真如)的角度说的
佛陀说众生可成佛-是说因为众生的心迷所以不能与法性融为一体,
小孩都会成大人,但小孩不等於是大人,
也不可能去做大人才胜任的事.
就如说你有潜能会成国际钢琴家,但如果你没有去认真学习,那就成不了国际钢琴家
同样的道理,烦恼凡夫不等於佛,怎可能有佛陀的境界?
这是从佛的角度来看真实的东西,众生迟早都会成佛,只是时间的问题,但从真谛来说时间本来就是假的,是众生无明妄心的产物,所以如果把这时间拿走,那从佛的角度来看,众生都是潜在的佛都要给于尊重和鼓励。。 |
|
|
|
|
|
|
|
|
|
|
发表于 27-4-2012 10: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7-4-2012 12:01 PM 编辑
回复 61# 千江月
即然有无明妄想的识,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四智?
阿赖耶识即然有污染种子,怎么可以转阿赖耶识成大圆镜智?
没有大圆镜智,又怎会有法身呢?
那是你不明白心的不同层次。。
如 蚂蚁,老鼠,马,大象,原始人,现代智人,觉者 - 他们的心都是一样
但他们看待的世界却不一样,为什么呢? 是他们心智的问题局限了他们的世界观,这就是业力的问题
既然有同样的心,为什么蚂蚁,老鼠,马,大象,原始人 不能拥有现代智人的相等心智呢?
因为他们的业力所限,不能打开到现代智人在心智中的高层次,
同样的为什么现代人没有如觉者一般的四智呢?因为他们还没法打开心智中的最高层次
但为什么佛陀要用人身成佛来搬演给你看呢?就是要告知你人身是有可能打开心智中的最高层次而成佛的。
如果人身不能成佛,那佛陀也不需要来开教你这样多的东西了。。
如果说有无明妄想的识属于法身的话,这不是唯识学的教法.
不,唯识学说的很清楚
唯识家,分法身为总相、别相二种。
总相法身为三身之总称,即是佛陀成佛后的大功德法身,
别相法身则指三身中之自性身,众生心的本质-自性心,以清净法界之真如为体。
不管是法身还是化身,只有佛陀才会有.
就算是等觉菩萨;如;观世音菩萨也不会有,
更况是烦恼凡夫呢?
你说的只是成佛之后的佛的自性身- 总相法身,是自性身與自受用報身之二身合見。則法身為理智显現。
我说的是别相法身, 則真如之理性,有真實覺知之相,理智不二,與真如之無為同,真智亦無為也。
也就是整个宇宙的缘起法/法界身/真如
也是真言家说的以地、水、火、风、空、识六大为大日如来之法身,
又称法界身、六大法身。此六大法身具有本来色相。 整个宇宙都是属于法身的一部分。
这里说人的妄心也是真如法性的一部分,也是缘起法的一部分。也就是是属于心的一部分。
唯识有宗认为众生不能全部成佛没有菩萨种子的是不能成佛的。
所以,有的人因其种子不完满,三身四智也就不可能完满。 但中国的天台,三论、华严、禅宗这几大派都不承认唯识宗的这 些说法。严格地说,台、论、贤、禅这四大宗派的根本都是中观 派。西藏格鲁派的祖师宗喀巴立教,也是本着中观。这几大派对 唯识宗都有批评。如华严宗判教,就把唯识学贬得很低,认为只
是“大乘始教”,决不愿把它列入“大乘圆教”。
诸法平等無高下,没有圆满或不圆满之分.
有圆满或不圆满之分是因众生的分别心.
我的法圆满你的法不圆满,古今皆然.
诸法平等無高下 - 是从佛的角度来说的,尊看每个众生都有本来佛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有教无类
但有圆满或不圆满之分是因为众生的业力不同,所以要用不同的教法来引导,也就是因材施教,一世一世的提升。。
因为严格来说所谓的得道成圣(成佛的不同层次)也是有分很多不同的阶位的,从五十二菩萨道的超凡入圣然后再慢慢提升到等觉菩萨的阶位。。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7-4-2012 10: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轮圣王
那是你不明,入生死道的有两种情况,
一就是不受自己控制的随无明业力轮回 ...
清池 发表于 27-4-2012 10:04 AM  你才不明,连十二因缘也分不清,还是未切入问题的矛盾点。已经解脱了的佛,就如摆脱无明,超越十二因缘,不代表就能控制或违反十二因缘,然后倒驾慈航入母胎。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4-2012 12:24 AM 编辑
回复 67# 转轮圣王
你才不明,连十二因缘也分不清,还是未切入问题的矛盾点。已经解脱了的佛,就如摆脱无明,超越十二因缘,不代表就能控制或违反十二因缘,然后倒驾慈航入母胎。
不,您误解了, 每一尊佛和每一尊菩萨都有其本愿和其他大愿,你是否看过任何一佛或菩萨没有发出愿力的呢?没有是不是?
每一个修大乘佛教的第子都有发愿,这才能真正的修大乘菩萨道。。
因为发愿就是一种识的力量,是一种业力。这才能进生死道,然后才能出生为众生的一份子,才能来搬演来引导众生。。
佛陀在很多大乘经中都说过了,其实他的真正成佛不是在古印度,而是在很久远的时代他早已成佛,但他才用其化生出生在不同的世界中来引导各种众生。。包括我们的世界。。
已经解脱了的佛,当然已经摆脱无明了,就超越十二因缘, 但佛因为慈悲要进生死道去度众生,那他就要再度发大愿,成为一种识的业力,就能倒驾慈航进生死道,入母胎出生为众生的一份子,搬演行菩萨道,搬演成佛的经过,才能导各种众生。。
如在大乘经中说其实观世音菩萨是一古佛,他早已成佛,但他也分出他的化生来到我们的世界帮释尊转法轮,他有化出很多不同的化生,有不同的菩萨形象,也有大自在天王的形象,也有不同的鬼王的形象,也有不同的外道的神的形象,来引导不同的众生群。。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2 12: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轮圣王
因为发愿就是一种识的力量,是一种业力。这才能进生死道,然后才能出生为众生的一份子,才能来搬演来引导众生。。
清池 发表于 28-4-2012 12:09 AM  因为无明,才有行、识。。。业力。。。。最后才有生死轮回。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转轮圣王
1。那你说每尊佛所发出的本愿是无明吗?
2. 那所发的愿不是识力吗? 这所起的识力就不会造业力吗?
3。转法轮就是佛业,这不是好的业吗?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2 12: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转轮圣王
1。那你说每尊佛所发出的本愿是无明吗?
2. 那所发的愿不是识力吗? 这所 ...
清池 发表于 28-4-2012 12:36 AM  止息了烦恼、无明,涅槃后还有五蕴生起吗?也有业力出现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7: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4-2012 07:56 AM 编辑
回复 71# 转轮圣王
止息了烦恼、无明,涅槃后还有五蕴生起吗?也有业力出现吗?
1. 佛陀在阿含等小乘部派经典中就常与他的如来法身直接对话,
那请问这来去自如和无始无终的如来法身存有五蕴和业力吗?
2。 难道佛陀所说的这如来法身是假的吗?不存在的吗?
3。 佛教对于宇宙现象之缘起论,归纳为四种,即 1。 业感缘起、(2。阿)赖耶缘起、3。如来藏缘起、4。法界缘起。
4。如来藏缘起(也称真如缘起)系 - 指由如来藏之自性清净心,生起一切万有的缘起论,这是《楞伽经》、《密严经》、《大乘起信论》等所诠显的思想。谓如来藏有其常住不变的一面,同时也有随缘起动而变现万有的一面。如来藏随缘起动的次第,先是如来藏之一心被无始以来的无明恶习所熏习,而成为第八阿赖耶识(藏识),再由藏识现起万有,然如来藏之本性并不毁损,而成为‘如来藏为体,藏识为相’之关系。又如来藏之实体有真如门与生灭门二义,就真如门而论,如来藏为一味平等、性无差别之体;就生灭门而论,如来藏随染净之缘而生起诸法,例如由染缘而变现六道,由净缘而变现四圣等。
5。 如來藏緣起 1.是大乘佛教 - 唯心主張。(佛教唯心不同於西方哲學的唯心主義)。 2.如來藏的「唯心」不是指凡夫的煩惱心,而是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3.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之意,是說一切現象都是從如來藏清淨心而生起。 4.如來藏被蒙蔽時,是「迷」;不被蒙蔽時,是「悟」。 5.如來藏緣起論,是從「迷和悟」的根源去說明「流轉與還滅」的因果關係。
6。 「如來藏中藏如來」 –是众生個個有佛性 --- 流转门 「如來藏中如來現」 - 是諸佛皆由众生成 --- 还滅门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7:4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识成智,四智,三身都是唯识的范畴.
不懂唯识就不能谈,这是必然的.
如果只是讲一些高深莫测的语言,
或copy & paste一些连自己都不了解的文章来谈,
不懂的人看了会以为作者很高深,
懂得人知道是牛头不对马嘴谈不下去.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7: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4-2012 08:06 AM 编辑
回复 73# 千江月
我这里不是在用唯识论,而是用唯识常真论。
因为唯识论是没有常真的真心/第九识阿摩罗识/如来藏识的,这边讲如来藏缘起是属于各空宗的教导。。
这些都是属于唯识常真论的范畴。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來藏緣起的流轉門:
*如來藏又名「真如」,「佛性」,「法身」,這是一切眾生具有的『眾生皆有佛性』。
*既然人人有佛性,是否就不用修行了?
我們從兩層面了解這問題:
~ 勝義諦 – 聖者體證的境界
~ 世俗諦 – 凡夫體驗和認知的事實
*佛與眾生同樣具備「如來藏」。
*對佛,菩薩來說 – 如來藏是「不變隨緣」(隨緣度化,以千億化身度無量眾生)。
*對凡夫來說 –如來藏是「隨緣不變」(隨染緣流轉於生死,始終沒有轉變染污的心識)
*所以凡夫須要修行。
2. 如來藏緣起的還滅門:
*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被染緣(指有漏三業)所蒙蔽,所以不能顯現。
*只要離開染緣,如來藏自性清淨心自然展現,經修行能成佛。
*從以上角度來看,人人有希望,只要精進,人人皆可成佛。
*禪宗說:「染緣止息,即還本境,但莫污染」。
*如何做? 出現兩個問題:
1.如何分辨 染緣 / 淨緣?
修行 正念 / 正定 ( 這是八正道的最後兩支)。
希望有充足的能量,不隨緣流轉,必須通過修「八正道」,這是佛教所提供的
解脫還滅之法。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8: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4-2012 08:22 AM 编辑
要知道在佛教教义中是有分不同的缘起论的,如转轮圣王那位网友的十二因缘说是属于“业感缘起”, 而你所说的唯识论是属于“阿赖耶缘起”,但还有其他的缘起论,如我讲的如来藏缘起, 和性空缘起,法界缘起等。。。
缘起(pratitya-samutpada)
佛教教义。亦名缘生。“因缘生起”的略称。缘,意为关系或条件,所谓缘起即诸法由缘而起;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变化,都有相对的互存关系或条件。佛教常用“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来说明缘起的理论。
缘起说是原始佛教针对当时各种宗教哲学主张宇宙是从“大梵天造”、“大自在天造”,或从“自性生”、“宿因生”、“偶然因生”、“生类因说”等理论而提出,用以解释世界、社会、人生和各种精神现象产生的根源。
1。 最早的缘起说是“业感缘起”即十二因缘说,主要用以解释人生痛苦的原因,但后来各派对缘起的认识和解释各有不同。
2。 大乘空宗的中观派和三论宗主张“性空缘起”,认为只有一切事物的本性体空,才能生起一切事物。《中论》称:“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
3。大乘有宗的唯识-瑜伽行派和法相宗主张“阿赖耶缘起”,以“三界唯心”、“唯识无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
4。 常真的《大乘起信论》作“真如缘起”,《胜鬘经》等作“如来藏缘起”,均以佛心、法净心为世界的根源。
5。华严宗把各家关于缘起的学说,用判教形式概括为四种:
i. 业感缘起。由烦恼恶业招苦果,因果相续,六道展转,生死轮回,为小乘之缘起观;
ii. 阿赖耶缘起。由阿赖耶识之种子起现行,现行又熏种子,以现行诸法为缘,生烦恼恶业而招感苦果,三世因果辗转相续,为大乘始教之缘起观;
iii. 如来藏缘起。又名真如缘起。如真或如来藏为染净之缘所驱,生种种事物,其染分现六道生死轮回,其净分现四种圣人,为大乘终教之缘起观;
iv. 法界缘起。法界通常指真如、实相等,即真如法性之本体为一法界。又为一切法缘一切法成一大缘起,以一法成一切法,一切法生一法,一与多、心与境等圆融无碍,为圆教之缘起观。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2 1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2# 清池
1. 佛陀在阿含等小乘部派经典中就常与他的如来法身直接对话, 有吗?例如?
那请问这来去自如和无始无终的如来法身存有五蕴和业力吗?
2。 难道佛陀所说的这如来法身是假的吗?不存在的吗? 本人认为法身是一个具体化的抽象形容而已,是指佛陀本身具备的佛法智慧。而不是指背后有个终极的拟人化个体,既然如此,法身本身当然无五蕴、无业力,肉身就有。 |
|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4-2012 1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2: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28-4-2012 03:01 PM 编辑
回复 77# 转轮圣王
南传大藏经相应部:
[ 阿奴拉达!你认为色是如来吗? 不是的,世尊 依你所见,你认为色存在于如来之内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离开色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在受,想,行,识,中吗? 不,世尊 阿奴拉达!你认为如来中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不,世尊]
1。 请问在这世尊与他的第子的对话中,这如来是指世尊的第一者,还是两人之外的第三者?
雜阿含經:[佛告比丘:「諦聽,善思,當為汝說。如來、應、等正覺者,先未聞法,能自覺知,現法自知,得三菩提;於未來世,能說正法覺諸聲聞,所謂四念處,四正斷,四如意足,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是名如來、應、等正覺,所未得法能得,未制梵行能制,能善知道,善說道,為眾將導;然後聲聞成就隨法,隨道,樂奉大師教誡教授,善於正法。是名如來、應、等正覺,阿羅漢慧解脫,種種別異。
復次、五學力,如來十力。何等為學力?謂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何等為如來十力?謂如來處非處如實知,是名如來初力。若成就此力者,如來、應、等正覺得先佛最勝處智,轉於梵輪,於大眾中能師子吼而吼。]
2。 如来为何有十力?精神力不是心力吗?心力不在五蕴吗? |
|
|
|
|
|
|
|
|
|
|
发表于 28-4-2012 03: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转就转全文
一群修行者向佛陀提出了这个问题(佛陀死后是否存在?),佛陀考虑到发问者的理解能力,于是不给予回答,保持沉默。当佛陀的弟子阿奴拉达(Anuradha,古译:阿那律)向佛陀汇报了弟子们的不满。并提出了同样的问题,佛陀知道阿奴拉达有能力理解这个问题,于是回答道:
「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蕴(实体)是永恒或是无常的呢?」
「是无常的。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当面对无常的痛苦和不永恒的东西,把它当作是『我』,我的灵魂或永恒的实体,这种观念恰当吗?」
「不恰当。世尊!」
「受蕴(感受)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不正确。世尊!」
「想蕴、行蕴、识蕴是常还是无常?」
「是无常。世尊!」
「无常是痛苦还是快乐?」
「是痛苦。世尊!」
「把无常、痛苦和肯定会消亡的东西,当作是『我』或『我的』,这是我,这是我的灵魂。这种观念正确吗?」
「不正确。世尊!」
「所以凡是与自我、他人、聪明、愚蠢、高尚、低贱、远、近等,有关的色、受、想、行、识,都应该以正确的知识理解为:『这不是我,这不是我的,这也不是我的灵魂。』要这样的理解,一位高尚而有学识的弟子,才能从色、受、想、行、识中解脱出来,这样才能完全的控制自己的心念和情欲,自由的摆布它。」「解除了情欲后,观想于自身:『我是解脱者。』他将会觉悟到:『不生就不会死,我已通过修行做好一切准备,我不再受生的业报了。』」
「阿奴拉达啊!你认为色是如来吗?」
「不是的。世尊!」
「依你所见,你认为色存在于如来之内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离开色吗?」
「不!世尊!」
「你看见如来在受、想、行、识中吗?」
「不!世尊!」
「阿奴拉达啊!你以为如来中没有色、受、想、行、识吗?」
「不!世尊!」
「阿奴拉达啊!现在你自己想想看,既然如来不能脱离色、受、想、行、识而存在。你还能对尊贵的如来有什么进一步的要求呢?你还会提出以下四个问题吗?」「如来死后存在?」「如来死后不存在?」「如来生前存在而死后不存在?」「如来死后既存在又不存在?」
「不会了。世尊!」
「很好!很好!阿奴拉达啊!以前和现在我都同样的说过:『唯有苦谛和苦灭,才是真理。』」《相应部.阿奴拉达所问经》 |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