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抄寫儒家孔圣人思想文章曰: b). 思想核心与道弘。#15~21;君子之道費而隱;
[复制链接]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12: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的老师:
问官于郯子,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4-11-2011 11:30 P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為何改掉啊?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11 12: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
周公曰:「何遲也?」
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除之,故遲。」
太公亦封於齊,五月而報政周公。
周公曰:「何疾也?」
太公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
及後聞伯禽報政遲,周公乃嘆曰:
「嗚呼,魯後世其北面事齊矣!夫政不簡不易,民不有近;平易近民,民必歸之。」
故句子曰:礼不贵多,贵于简礼从俗。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12: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
周公曰:「何遲也?」
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12:09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句子帖上這篇,為何意?
是說,我的張貼較深,不平易近人嗎?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11 0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句子帖上這篇,為何意?
是說,我的張貼較深,不平易近人嗎?
洪七公 发表于 25-11-2011 12:54 A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非也,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句而书。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0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非也,评“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句而书。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01:00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不明白,愿听其祥。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11 0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不贵多,贵于简礼从俗。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不足以为傲,不足以为荣。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5-11-2011 07: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不贵多,贵于简礼从俗。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不足以为傲,不足以为荣。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01:18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static/image/smiley/default/smile.gif)
叫化是不知其真正意思,只是能推測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25-11-2011 12: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化是不知其真正意思,只是能推測而已。
洪七公 发表于 25-11-2011 07:42 A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或许待你发出感想之后,我再根据你的思路作出解释。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11 12: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續#21,若注意看,此篇有分圣人之德行境界,和君子學問之分。叫化感想也是如此分類。
如沒記錯,在<禮記>,儒學有分五個層次;圣人,賢人,君子。。。以后再查看。。。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6-11-2011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
周公曰:「何遲也?」
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12:09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你這篇,在夜晚看倒還不明了,夜晚CPU較慢…呵呵
叫化感想,只在於重心,不能長篇大論或個人字句解。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叫化确實不明白其含意,叫化個人是過目既忘,只留少許印象。
叫化對此章句有些推測,遲些查看四書加以确實,再与你共研。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1-2011 04: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續#21,出自<中庸>,是孔圣孫子,子思所記載。
' 大哉圣人之道',或是說古圣之道浩大,但主要還是強調儒家孔圣為主吧。
'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或說是圣人之道是贊養天地之造化,其學說就如天一樣的崇高。
'礼 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 ,叫化是先想到,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詩經>在孔子時是相當重要的—本書。孔子當時勸其門人及孩子孔鯉,要讀<詩>,這樣才可和孔子談深一層之道理。
 陈亢(1)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2)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3)其子也。”
【译文】
陈亢问伯鱼:“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呀。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诗》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学《诗》。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从庭里走过,他说:‘学礼了吗?’我回答 说:‘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提一个问题,得到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當然,古時讀詩和現代讀詩是不同,現今讀詩比較難了解(畢竟古今時代与文化的不同)。
在四書五經文章句子中,不難發現時常借<詩經>文章為喻論。
所以叫化翻查四書五經,發現許多'三百,三千'的文喻,和叫化心所想的'三百,三千'是接近;
子曰:"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子曰:"誦詩三百,不足以一獻。一獻之禮,不足以大饗。…"
*禮也者,猶体也。体不備,君子謂之不成人。設之不當,猶不備也。禮有大有小,有顯有微,大者不可損,小者不可益,顯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經禮>三百,<曲禮>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戶者。<禮記.禮器>
從上面所看來,"…三百"和"…三千"是指'文書記載',而三百或三千是指其文書的多篇。
是否真正三百或三千篇?叫化認為那是代表文書記載的很多篇的整數,而并非真的三百或三千。
叫化所知,在四書五經里,很少有'整數'的文字出現,而如以上是其中'整數'出現的一些文章。
那么知道了'...三百'和'…三千'為文書記載的多篇。
接下來,整句的 '礼 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 的意思,叫化認為是;必須等待圣人修制好許許多多道理的文書記載,以便能夠讓后人遵循實行。
所以從"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1)!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2)大哉!礼 仪(3)三百,威仪(4)三千。待其人(5)而后行。", 是說圣人之道尊貴,而后讓后人有許許多多文書記載可遵循實行。
然后,中間這句"故曰苟不至德(6),至道不凝焉。" 是指唯有至道至德的圣人才有如此浩大的德性,而能讓人人跟循其大道。
下來一段,"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 "。這是划分跟循者或君子學者應有的宗旨,學習態度精神与其效果結果。
另,看以上*,所謂的禮,<詩>等文書,入室不由戶者(即,入我門學者);以下為參考;
子曰:"禮也者,理也。樂也者,節也。君子無理不動。不能<詩>,於禮繆。不能樂,於禮素。薄於德,於禮虛。"
(所以俗語"有禮(理)走遍天下,無禮(理)寸步難行")
孟子曰:"...欲見賢人而不入其道,猶欲其入而閉之門也。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詩>云:
『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 子所履,小人所視。』"
這樓或有點亂,遲些再整齊。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1-2011 10: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魯公伯禽之初受封之魯,三年而後報政周公。
周公曰:「何遲也?」
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後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12:09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子曰:夏道尊命,事鬼敬神而遠之 ,近人而忠焉,先祿而后威,先賞而后 罰,親而不尊。其民之敝,<舂心>而愚 ,喬而野,樸而不文。殷人尊 神,率民 以事神,先鬼而后禮,先罰而后賞,尊 而不親,其民之敝。蕩而不靜,勝而無 恥。”周人尊禮尚施,事鬼敬神而遠之, 近人而忠焉,其賞罰用爵列,親而不 尊 ,其民之敝,利而巧,文而不慚,賊而 蔽。
子曰:夏道未瀆辭,不求備,不大 望于民,民未厭其親。殷人未瀆禮,而 求備于民。周人強民,未瀆神,而賞爵 刑罰窮矣。
子曰:虞夏之道,寡怨于民;殷周 之道,不勝其敝。
子曰:虞夏之質,殷周之文,至矣 。虞夏之文不勝其質;殷周之質不勝其 文。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1-2011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礼不贵多,贵于简礼从俗。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不足以为傲,不足以为荣。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5-11-2011 01:18 A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孔圣理想為大同,但生在春秋,有君不君,臣不不臣,父不父之說,…所以制禮也是要人人各守其位,'求其放心'。其實若人人守其位,君子素其位而行,君守君禮,臣守臣忠等等,禮約或條例并不多。
“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看似多,其實孔圣是規劃為不同位,守不同禮。
如在公司,董事有董事之崗位,經理有經理之任務,上司有上司責任,下屬有下屬範圍,各素其位而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既是約禮(理)。
子曰:"制度在禮,文為在禮。行之,其在人乎!"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7-11-2011 11: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慘不忍睹。叫化有另一化名在其它版,与网友交流過百頁的。此帖慘不忍睹,是沒哲理沒回音,沒交流處嗎?呵呵…還是此帖太嚴肅了…?
叫化c).為學而時習与踐行,是開胃菜。開胃菜顧名思意是開胃,然后才能增加主菜之消化。希望能有共鳴交流,學于致用於儒學哲理在日常生活…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0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慘不忍睹。叫化有另一化名在其它版,与网友交流過百頁的。此帖慘不忍睹,是沒哲理沒回音,沒交流處嗎?呵呵 ...
洪七公 发表于 27-11-2011 11:19 PM ![](http://cforum2.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很明显啊~~!!你都是转贴居多,
而不是讨论内容、发表自己看法,
叫人家怎样跟你交流~!!!
![](static/image/smiley/onion/onion (1).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1 0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明显啊~~!!你都是转贴居多,
而不是讨论内容、发表自己看法,
叫人家怎样跟你交流~!!!
{:can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8-11-2011 02:10 P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轉貼。是說在其它論譠而轉過來嗎?
我是從android app copy n paste經文的,要我一個字一個字寫會手軟。
所謂篇排,就是以叫化所了解的層次而篇排。
當然,如与你對流,博學嘛,叫化是以自己心中答案,再查看經文應對是与否,這樣比較有儒學原汁原味吧。。。
要廣益共研,就要大家的共智分享,而非只限於叫化一人有限思維應對。
如#1,是歡迎大家共享所了解,共研,或張貼有關類似文章故事,這樣才能共益廣眾。
而不能只以叫化有限了解為標准…
不懂這樣,對嗎? |
|
|
|
|
|
|
|
发表于 28-11-2011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轉貼。是說在其它論譠而轉過來嗎?
我是從android app copy n paste經文的,要我一個字一個字 ...
洪七公 发表于 28-11-2011 02:35 P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大家一起转贴,只是转贴,何来交流?
有问有答,才是交流![](static/image/smiley/onion/handsome.gif)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1 07: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一起转贴,只是转贴,何来交流?
有问有答,才是交流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28-11-2011 05:41 PM ![](http://cforum.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 了解。
不過,孤掌難鳴。從一開始,我已制造許多問題話題空間,不過嘛,…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28-11-2011 07: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開這帖前,叫化有搜索佳禮是否有孔儒學,果然沒有,或說很少。
一般人們對孔圣了解不過於在學校所讀到的文章。但真正孔圣生平或學說思想卻沒机會深入了解。開此帖是希望提昇對孔圣或儒家比較深入的了解,或交流其思想。
要從四書五經中開始了解儒學,其實文章當中是比較散亂難了解中心點的。當然可從网頁從中了解。
從中對儒學認識或為自己哲學方向。他族問起孔圣或誤解時,也才能給於解說。
如沒錯,普遍上,一般人所知的哲學代表,有說東方哲學思想代表為孔子,西方哲學代表為蘇格拉底。
就如,蘇格拉底,叫化雖有去嘗試了解捉摸,但還是難以了解其中心點,也不明為何稱為西方哲學代表。。。 |
|
|
|
|
|
|
|
![](static/image/common/ico_lz.png)
楼主 |
发表于 1-12-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洪七公 于 6-12-2011 10:41 PM 编辑
學而時習与踐行;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评析】
春秋末年,天下大乱。孔子慨叹世人不能自见其过而自责,对此,他万分忧虑。他把道德修养、读书学习和知错即改三个方面的问题相提并论,在他看来,三者之间也有内在联系,因为进行道德修养和学习各种知识,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够及时改正自己的过失或“不善”,只有这样,修养才可以完善,知识才可以丰富。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 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说:“君子只谋求道行道,不谋求衣食。耕田,也常要饿肚子;学习,可以得到俸禄。君子只担心道不能行,不担心贫穷。”
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往其自得之也。”
孟子说:“ 君子要以正确的学习方法使自己获得高深的 造诣,不要依赖他人,要通过自己的钻研自觉地获得 ,自觉地获得的学问就能够牢固地掌握;一旦牢固地 掌握,就为自己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有了深厚的基础 ,就能做到随心所欲,左右逢源。所以君子为学,一 定要自觉地去获得高深的造诣。
(叫化感想; 1.從文章中可以知道,孔子是主張要求人們能夠達到修養品德的。他希望人們能提昇修養德行,多學聞以求了解,了解后阐述轉達以及改善實踐。這也是孔子所謂的已欲立而立人,已欲達且達人的意義。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3)其犹病诸(4)。夫(5)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6),可谓仁之方也已。”
2.在儒學,學問是离不開禮及仁的中心點。以禮及仁為中心點,然后博學向外求知。
3.文章中的 禄 ,或是指成就,而非一定是所謂的官位。
一個要求注重學問及學儒進德的學者,但又非常在意外物的追求享受,是不足以議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士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4.學習學問必須要有一定的方針或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有學問的目標与標准。 親力親為,自求了解,而且親身体驗經歷才能進一步了解貫徹通達其真義意。
“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