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poli098

我对佛学之疑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8-2011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KhunKaew


    那也请您放开神话故事,用科学原理去了解本来的佛说大乘佛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8-2011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8-2011 10:18 AM 编辑

回复 60# KhunKaew


    所谓的大和小之称都是经上写的,都是佛说的,大小只是指所能度的量,不是一种侮辱别人,而是在做教义上的分别。

   当今很多南传和修声闻道的长老都不避嫌了,他们都直接说是的他们就是修小乘佛教,只度自己和少量的人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8-2011 10:31 AM 编辑

回复 59# KhunKaew


1。 请问你是否能指出我在哪里的说法不符合佛藏?

2。 促进佛教徒之间的团结,互相承认,承认互相的法藏经典,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真实承认,修佛的长老们不会说谎的。

3。 俺是佛教徒。

4。 [佛陀是天人之师,所以教导的东西才是最正确的],[大乘佛教的经文,俺对其保持尊重]
    - 那佛所说出他成佛在久远前世,本因是修菩萨道 - 也是佛藏事实,你也不能避而否定这是写在法藏的。
    历代各大乘的长老和菩萨都对阿含经很了解,也在他们的大乘佛论上常引用来注解大乘教义,
    两者是通畅互补的。
    若不信,请看龙树,世亲,马鸣,等大乘菩萨的佛论就可方知,所以你的大乘同学都对阿含有一定的认识,
    因为它们已经融入进各大乘的教义中了。。
    大乘的要点如佛性,如来藏,阿拉亚识, 佛国土,空性,菩萨愿,等都能在阿含经中找到其本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1: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1: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hunKaew


    正信大乘都不认为南传法是“小”法,甚至都有修“小”法。树大有枯枝,没办法。但 ...
一实相印 发表于 9-8-2011 12:42 AM



不是的。正信上座部佛教一直都严格遵守佛陀的教导,所以不会无故指责别人的信仰有问题。台湾有一位出名的大乘法师,就直言南传佛教是小乘的,是所谓“焦芽败种”的佛教,请问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9-8-2011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hunKaew


    那也请您放开神话故事,用科学原理去了解本来的佛说大乘佛教。
一实相印 发表于 9-8-2011 12:44 AM



俺对大乘佛教没兴趣,但也不会去攻击或瞧不起他。毕竟每个人的根基不同,对佛法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也请你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去看看咱们上座部佛教的经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hunKaew


1。 请问你是否能指出我在哪里的说法不符合佛藏?

2。 促进佛教徒之间的团结,互相 ...
清池 发表于 9-8-2011 10:10 AM



你否定了追随佛陀足迹这个事实,就已经证明了你不是正信的佛教徒。到了这个地步还想睁大眼睛说瞎话,俺还挺佩服你的毅力呢。

你不是长老,也不是佛教徒,怎么会知道是不是权宜之计,或者是真心承认?

菩萨指的是佛陀的前世,这是事实。那些所谓大乘大德将阿含经融入了他们的论点,这根本是你一厢情愿的想法。对于原始佛教的圣典,每个修佛人都会有他们各自的体会。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既然已经有了阿含经,而阿含经也记载了佛陀全部的教导,就没必要从阿含经中拿出经文让后“融入”你自己的教导中。

俺已经和你这外道人士说了很久。若你是真心想了解佛教,那么就请你尽快皈依佛陀。还有,你挑拨离间的行为是很不应该的,必须尽快改过。

愿佛陀祝福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8-2011 1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hunKaew


    所谓的大和小之称都是经上写的,都是佛说的,大小只是指所能度的量,不是一种侮辱 ...
清池 发表于 9-8-2011 10:02 AM



俺大,你小。俺是大人,你是小人。俺伟大,你缩小。俺强大,你弱小。俺宽宏大量,你小气吝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12: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8-2011 12:59 PM 编辑

回复 68# littlepenguin

这是相对层度上的不同所因

因为在声闻教的经典,把个人的解脱与佛陀的成道说成同等,

但在菩萨道的经典,并不把个人的解脱与佛陀的成道说成同等,
而是说明这个人的解脱其实只是成圣的一个皆段而已,前面还有很多个皆段才能达到如佛陀的正等正觉成佛。

就如你在中学时期,圓周率(π)是3.14或已足夠
但你到了大学,这粗算就不能说是精確的算法了,要用十进位近似值為3.141592654才算对了 (√10 = 3.162277...)
这就是相对层度上的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9# KhunKaew


    “焦芽败种”是指心态,不是指各别学派,那人有误解,这些人在北传大乘也有很多。。
    这在佛经上和论藏上的文献,是指当时古印度的部派的一些人

    再说声闻道本是以阿罗汉为修行目标,从不以正等正觉的成佛为目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池 于 9-8-2011 01:22 PM 编辑

回复 71# KhunKaew


    1。我从来不否定了追随佛陀足迹这个事实,修迹的方法在南北传都有,
           声闻道修得阿罗汉是佛法修行的一种选则之一,不是全部

   2。你也不是长老,怎么会知道不是权宜之计,而是真心承认?表面以成立
          表面以成立, 如果不其然是,那你找长老们出来说不就行了吗?不用猜
   
  3。 那些所谓大乘大德将阿含经融入了他们的论点,在他们的文面上就清楚看到了,不用猜
          学术界也很多比较深解。。不是一厢情愿的想法

   4。 阿含经也记载了佛陀全部的教导,就没必要从阿含经中拿出经文让后“融入”你自己的教导中。
           不是讲过了吗,佛陀开讲,但各学生的领悟力不同,所得的成就也不同,
           有些人看不到这些菩萨道的要义而跳过,有些人看到而发展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littlepenguin


    不是拉开话题,而是真实,你可以从不同层度的经典拿出这些词句来,我可以慢慢的开解给你信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littlepenguin


    可看出你不敢老实的正视问题,勇敢的接受学理的挑战,正乱找下台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KhunKaew


    1。我从来不否定了追随佛陀足迹这个事实,修迹的方法在南北传都有,
           ...
清池 发表于 9-8-2011 01:20 PM



不否认就得了,以后别扑出来咬别人的帖子。人家要回复什么,与你无关。


得了,楼主向俺讨了一些资料,俺没必要与你争论下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清池

不是的,你先看好,两个是不相干的事,说同义不同义的都不是我,是你自己。

说同义的是你 ...
littlepenguin 发表于 9-8-2011 01:53 PM



别理他了。他不是佛教徒,是来这里搞乱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8-2011 05: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清池
3。 俺是佛教徒。
原來創價人也算是佛教徒,佛教滅亡指日可待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3# Dharani


    朋友,明明当今就是末法时,当然修学也要看时机,你又不承认,那好,大家比佛法的业绩,不用作口舌之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Dharani


    朋友,明明当今就是末法时,当然修学也要看时机,你又不承认,那好,大家比佛法的 ...
清池 发表于 9-8-2011 06:11 PM
有什麼方法能消滅“創價”這個傷害佛教慧血的狗蚤?建議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8-2011 06: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5# Dharan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8-11-2025 04:03 PM , Processed in 0.09913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