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身份和角色的区别与联系
身份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最核心部份,管理的是这个人关于 “我是谁” 和 “我的人生是怎样的” 的事情。这个人做或不做些什么、有什么计划、内心在隐藏或者逃避些什么,全部都是为了满足这个人的“身份”需要。
一个人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身份”,却可以有很多个“角色”。“身份”照顾的是在任何所处的环境里的整个人,而“角色”照顾的则是这个人针对某些人事物的他。可以说,一个人的所有“角色”加起来,便是这个人的“身份”。这个人在他的生活里,必须与很多人、事、物拉上关系。针对这些人、事、物,这个人会有很多不同的“角色”。例如我妈妈在一起时就是儿子“角色”,在写书的时候我是作者“角色”,站在台上讲课时是讲师“角色”,在酒楼吃饭时我是顾客“角色”…. 所有这些“角色”合起来便是我这个人的“身份”了。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里,有千千万万的角色,而当我们把焦点只放在某一
个情况里,例如我跟妈妈在一起,我们也会把我的“角色”当作是我的“身份”了。
在每个角色里,一个人都有他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跟另一个角色里的一套有所不同。这个人可能有一百个朋友,这个人便有一百套各有些微不同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例如其中一个朋友叫张三、另一个叫李四。这个人面对张三时他的角色是“张三的朋友”,那是与“李四的朋友”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有些不同的,所以这个人有些事可以对张三说,而不能告诉李四。
这是说,每个角色都需要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持。整个人(“身份”)便是集合了所有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也许最恰当的比喻就是钻石。一个人是整颗钻石,钻石上每一个切面代表了一个角色。
一个角色的信念、价值观与规条可能与另一个的有冲突。也许有人这样问过你: “当你的妈妈和爱人同时掉落水里,你会去救那一个?这个问题就是把两个角色之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冲突呈现出来。也许当你单独跟妈妈在一起时,你认为妈妈就是最重要的,比本人还更重要;而当你单独跟你的爱人在一起时,你也认为他/她是最重要的。现在,有人要你把两个角色里的信念对比,你便感觉到其中的矛盾了。
假如这颗钻石是蓝色的,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的蓝色,这就是最自然和纯真的。这也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是不容易做到。对很多人来说,若果只是追求一个有成功感、满足感和快乐的人生,亦不一定需要这样做。私心和功利主义使到每一个人都觉得有需要在某些角色中表示出一些别的颜色,例如说些虚伪的说话、做一些得到别人好感实是违心的事,甚至为了荣禄而放弃尊严等。坊间有些课程教业务销售员如何只求卖出产品而说不负责任的话,结果是当销售员与顾客成为了朋友,便为以前的欺骗言行感到难受了,这是众多在现实世界的一个例子。这些几乎是想“成功”地活在今天的社会里无法完全避免的行为,区别只是轻重大小。大的是违法乱纪、小的是法律容许,而只剩下本人道德和价值观的自我批判。
在另一个方向,若要做到蓝色的光芒从里面透射出来,每一个面都看到同样蓝色的自然和纯真,这是说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有同一个标准,非常不容易。试问有多少人能够对自已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和非洲某从未谋面黑人的孩子有同样的态度和付出?若果一个人坚持在精神上的进修达到这个境界,他往往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脱离现实世界的生活模式。
每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总是在改变,所以,今天你对与某个朋友的感情是怎么样,未来的一年里可能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导致你的一些信念、价值观和规条的改变,因而这份感情也会改变。这些改变可以只在潜意识的层面进行,而意识没有察觉。过去十年没有见面,你以为对他的感情还是一样,而事实上,十年的人生经验已经改变了很多你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只有当两人再见面谈了几句,才发现感觉已经不同。
所以,角色仍是一样,而角色的信念、价值观常在改变中;因此,身份还是一样,小牛还是小牛,但是,今天的小牛不同于一年前的、亦会不同于一年后的小牛。 |
|
|
|
|
|
|
|
发表于 4-11-2009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到落水,有部漫画里,有个女人向女主角问了
"拉蜜尔,如果你身后那两个男生伙伴,掉入水里,你会先救谁?"
女主角笑嘻嘻道
"我就那个冷酷的家伙,另外一个一定不高兴。我救他,那冷酷的家伙一定冷言对待我。真是人那个人烦恼的两个家伙啊。"
”他们都是我两个最重要的伙伴呢。"
"嗯,那样好了,我也跳下去,陪他们一起落水。反正我也不会游泳,更说不上救人,那就让他们争着救我,顺便连自己也救了。"
小牛,有何看法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痛苦中成长
你是选择不照顾自己来维持别人不说你绝情是吗?对不对。所有小孩子,已经习惯了爸妈每天买玩具给他,三年都是这样,现在爸妈明白了,现在不买玩具了。这个小孩子会有多少种不同的反应。你告诉我。只有一种?吵闹、抱怨、说妈妈不爱他了。对吗?好啊,你马上去买玩具吧。做该做的事,有些时候不容易的。
可是所谓三赢没有说过,没有情绪呀。甚至在座的一些朋友,带著一些困扰来听我课的那些,不要以为没有痛苦比有痛苦更好。就是说,不要以为让我没有痛苦更好。做辅导的朋友。你不要以为心理治疗就是解决来访者的问题,没有这个可能的。你不能当洗衣机、不能当父母。他的问题会变得更差,没效。
你不能够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你不应该把焦点放在消除来访者的痛苦。很多做辅导以为,你来我帮你搞定,你就不再痛苦了,把焦点放在消除他的痛苦。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一个人手放在火上面。当然是痛了对吧?他来找你,医生,我的手很痛。你说,行我给你一些止痛药。让你没有痛的感觉。这个人吃了止痛药对他好吗?啊,为什么不好啊。很快手就没了。然后就生命就没了,对吗?所以呢消除痛苦不应该是做辅导、做治疗的第一目的。人生也是,人生啊,只要是成长就一定是有痛苦的。就是成长必须有痛苦的。你是不愿意听这个。除非你停下来。当你停下来,你会很快发现另外一种痛苦。更大的痛苦。在包围著你。所以人生要成长,长久的,主要是痛苦。
所以有些家长甚至说,我希望我的孩子,活的没有我们以前那么辛苦,就是让孩子不要辛苦。人生真的做很多事,在让自己没有辛苦、痛苦吗?假如是的话,还有人去打球?跟你打网球,啊,这么热的天气大汗淋漓,然后呢腰酸腿痛,然后一个不小心扭伤手、扭伤腿,还有跟你打输了给你了啊,请你吃饭了啊行了啊,你还碰到谁你都说我、笑我,辛苦了吧,我还会在下个礼拜六乖乖跟你去再打。从角度你看看,人不是做事是为了逃避痛苦、辛苦,是在痛苦、辛苦里面拿到自己那份成功快乐。你要不辛苦啊,这个凳子不舒服,找一个更舒服的吧,辛苦相反是舒服嘛,你找寻世界上最贵的一张凳子,你知道坐飞机头等仓一张凳子标准的价钱是多少?成本是……头等仓那个凳子,飞机呀,你不知道啊,五十万,那厉害了吧,很舒服了啊,你找最舒服的一张坐在那里,坐二十个小时到那边去,你告诉我你的感觉,最舒服的那个凳子呢,你都很辛苦。对吗?还不够,那躺在床上舒服了吧,你去医院躺在床上五个月的那个,你问他的感觉怎么样?
人生根本不可以没有辛苦、没有痛苦。事实上痛苦啊,是给你一个动力,让你摆脱危险的,痛苦的意义,早上我说了愤怒的意义,痛苦的意义是指引你去找出一个方向去摆脱那份危险,找一个方向去摆脱那份危险。我的NLP在美国的老师,特别是在情感关系的辅导里面,很有地位的,他说了一句话,这一句话对那些当事人来说,第一次听绝对不能够接受的。可是越想呢,越没办法,只可以接受,越想发现越觉得对,他说什么:在一个两个的、两性关系里面、两个人的关系里面,谁感觉得痛苦,该做事的是他而不是另外一个人,你们两个谁感觉得痛苦啊,是你呀该做事的就是你,不是另外一个人。
当然了,过去一直他都以为应该,他做事他要改变,他不对吗,对吗?你现在拿他没办法,你搞定不了,他找我希望我去搞定他,没效,你两个都这样呢,你两个都该做点自己的事情。十六年每天那个男的打她,该做点事的是男的?不是,是女的。你想想对不对。简单的说,你继续这样做,你继续这样痛苦。所以没痛苦是好吗?避免痛苦是好吗?习惯每都向你拿钱的那些人啊,你不付给他,他才痛苦呢,可是那份痛苦让他成长。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之源1
通常,当下所产生的痛苦都是对现状的抗拒,也就是无意识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种形式。从思维的层面来说,这种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从情绪的层面来说,它又以负面情绪的形式显现。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摘自德国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当下的力量》
沉入悲伤中,体会它,看著它,理解它……
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期间,有两年,我陷入严重的抑郁症,不仅痛苦,而且还险些导致没毕业。
这份痛苦如此沉重,对待这样的痛苦,人们通常的办法有三种:麻木、逃跑或对抗。总之,是会想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减轻痛苦。
但我没有和这沉重的悲伤对抗,这不是一种有意识的做法,没有人也没有书籍告诉我这样做,我只是很自然而然地做到了这一点:沉入悲伤中,体会它,看著它,理解它……
两年后,抑郁症自然化解了,它并没有被消灭,也没有消失,而是发酵并转化成了另外的东西。突然间,我感觉自己对感情乃至人性的了解深了很多,似乎一下子什么书都可以看懂了,什么人的故事都可以听懂了。
后来研究生毕业来到广州,先是做国际新闻编辑,2005年做心理版编辑,到现在积攒了很多次类似的体验,这些体验让我确信,一份体验,不管它带给我多大的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这份痛苦中,体会它,看著它,那么它最多半个小时后就会融解并转化。
因为我这些体验,也因为从其他人那里知道的远比我更神奇的类似体验,我也会在咨询中这样做,当来访者体验到一种痛苦并试图对抗时,我会说,试著不对抗,试著接受它,并沉入这痛苦中。
我会觉得,“接受”这个词都不足以描绘这种做法,因为接受看起来还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而任何主动的行为,都是在给这份痛苦本身增加一些内容。痛苦来了,只需自然而然地感受它就可以了。
这个办法,有时会有效得可怕,有时则看起来没有那么有效。后者之所以会发生,也许一个原因是,当看到来访者难以承受一些痛苦时,我也会担心,所以会做一些事情,让来访者感觉舒服一些,暂时适当远离一下这种痛苦。
这也是心理治疗的一个经典的做法,即心理医生要根据来访者的接受程度来处理其痛苦。或者说,让来访者自然而然地去展开其痛苦。一般说来,随著来访者与心理医生的关系越来越牢靠、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安全,来访者会自然而然地展现更多更大的痛苦。
这就像剥洋葱一样,痛苦只是洋葱的内核,而围绕著这个内核,一个人形成了复杂的防御方法,也就是对抗这个痛苦的种种办法。但因为在心理医生那里感觉到安全,那些外层的防御方法一个个被放下,最终那个核心的痛苦——也即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可怕体验——也可以展开了,这时也就有了修复的机会。
不过,有时我总是会幻想,作为一个心理医生,也许可以陪伴来访者直接去面对这个内核。
死亡,就如四季运行般自然
痛苦究竟是什么?譬如,失去一个亲人,这是痛苦吗?不是。这只是一个事实,围绕著这个事实所产生的体验才可能是痛苦。
之所以说是可能,因为失去一个亲人并不必然带给一个人痛苦。例如古代的哲学家庄子,他在妻子逝世后鼓盆而歌,一边把瓦盆当鼓敲一边唱歌,友人惠施前来吊唁,看到庄子这样做很不满,于是指责他说:“你的妻子和你同居,为你抚养子女,如今老死,不哭就罢了,反而鼓盆唱歌,太过分了吧?”
庄子说:“不是这样的。她刚死时,我何尝不悲伤?但后来想,起初她没有生命,没有形体,没有气息。而后在若有若无的自然变化中,气息、形体、生命渐渐成形,如今她死亡,就如四季运行般自然。她已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而我却在旁边大哭,这样就显得太不通达自然的命理了。”
不同的看法导致不同体验。作为一般人,我们若失去一个亲人,会认为是彻底地失去这个亲人,而且还认为死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所以不仅会为自己也会为这位亲人悲伤。但是,在庄子看来,死和生一样,都是“如四季运行般”的自然现象,而且她也并非是彻底没有了,她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间中”,那又何必瞎悲伤呢?
看法和体验之间有著很复杂的关系。通常,我们会不自觉地认为,是事件导致了我们的体验,例如我们会认为,是失去亲人这件事直接导致了痛苦。但很多心理学理论会称,不是事件导致了体验,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导致了体验。
但是,看法又是怎样产生的呢?
对此,埃克哈特·托利认为,看法,或者说是思维,是用来对抗体验的。在他的著作《当下的力量》中,托利提出了“向思维认同”和“痛苦之身”这两个概念。他说,我们不能承受“痛苦之身”,于是发展出了种种思维,并认为,这些思维就是 “我”,也就是将思维等同于自我,最终令我们陷入思维的墙中,而不能活在当下,与当下正在进行的事物建立毫无障碍的关系。
这听起来会有点复杂,简单说来就是,我们用思维来对抗痛苦,最终又爱上思维,这导致了种种问题。
这样看来,思维和痛苦就成了“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了,思维是用来对抗痛苦的,而思维又产生了新的痛苦,新的痛苦又导致新的思维……
这种复杂的关系,仍可以用洋葱来比喻。最核心的还是痛苦,围绕著痛苦的第一层对抗性思维就是第一层洋葱皮。但你势必会发现,仅仅这一层思维并不能消灭痛苦,于是,你又发展出第二层“洋葱皮”。但这还是不够,于是你又发展出第三层……
不管我们发展出多少层洋葱皮,其实都是在使用同一个逻辑——“我不要某些体验”,并因而发展出了种种对抗办法,但如能放下这个逻辑,那我们就可以一层层地破除掉思维的洋葱皮,最终也破除掉最核心的痛苦。
消灭痛苦的努力,远远胜于最初的痛苦
我们若想破除这一层又一层的洋葱皮时,可以问自己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到底是那个原初痛苦更痛苦呢,还是你想消灭这个原初痛苦的努力更令你痛苦?
前两天我去深圳一家公司讲课,课后,一位女士对我说,她爸爸严重痴迷于彩票,请问该怎么办?
她问的“怎么办”显然意思是,有没有办法可以消灭老人家痴迷于买彩票这个痛苦。我先问她有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她说试了种种办法,都没效果。因为我课上讲了“接受”的办法,所以她说,她和家人也试了“接受”他痴迷于彩票的事实,但还是没有效果。
这显然不是“接受”,因为她说的“接受”中还是藏著一个逻辑:既然我们表现出接受了,爸爸你就应该不那么痴迷于彩票了吧。
总之,她和家人尝试过的种种办法都是试图与他买彩票这件事对抗的,最后全是徒劳无功。
我问她,到底你爸爸痴迷彩票这件事带给你们多少痛苦呢?她说,其实没有多少痛苦,因为爸爸只是痴迷于研究,但每次只花很少的钱买彩票,他们只是觉得这件事不合理而已,同时也担心他太投入这件事了,这会影响他的身体——因为很少运动,也会影响他的生活——因为都没时间交朋友了。
我继续问:假若他不玩彩票了,他就会运动,就会交朋友了吗?
她愣了一会儿说,那倒也不会,因为他本来的个性就内向且孤独。
这就是了,我继续说,照这样看来,痴迷彩票是内向且孤独的他消磨时间的一个办法,也是一个乐趣,而你们却想剥夺他这个乐趣,真的有必要吗?
最后,我再反问说,到底是你爸爸买彩票这件事本身的痛苦多呢,还是你们想消灭他这个行为的努力带来的痛苦多呢?
她想了想说,显然后者多得多。
类似这样的事情很常见。一次,我在广州一个小区讲课,课后一位年轻的妈妈问我,她该怎样让女儿不再痴迷于打电话。
原来,她正读中学的女儿在两年前迷上了网络聊天,管理著一个QQ群,每天都会花一定时间。她认为这会影响女儿的学习,没有必要做,所以用种种办法让女儿不要玩QQ,最终剥夺了她用电脑的权利,如果要使用电脑就必须经过大人的同意。
女儿玩QQ这件事因此而消失了。但紧接著,一个更大的痛苦产生了,女儿喜欢上了用手机聊天,每天晚上都会用手机和朋友们聊不少时间。并且,她越干涉女儿这件事,女儿用手机聊天的时间就越长,先是聊到晚上10点、11点,后来聊到凌晨1点、2点,甚至更久。
相应的,她对女儿聊天的事情越来越敏感,她经常会在女儿房间门口偷听女儿有没有电话聊天,如果有,她就会很“果断”地冲进女儿房间,对女儿大喊大叫,严重时会一边喊一边哭泣,女儿有时也会一边喊一边哭。这时,她先生和她的公公婆婆都会从床上爬起来,一起冲到小女孩的房间里,一边安抚她一边训斥女儿。
对这位妈妈,我也问了同样的问题:到底是女儿打电话这件事严重呢,还是你的努力导致的后果更严重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抗痛苦才是痛苦之源2
这两个故事,尤其是后一个故事,很像是一个经典的洋葱生长过程。一层皮长出来,又一层皮长出来……最后,一层又一层的皮围绕在原初痛苦外,而且它们的体积和重量远远胜于那个原初痛苦,根本不成比例。
看心理医生,体会平时体会不到的痛苦
以上两个故事,是我们试图消灭别人的某种“不良行为”而不能的故事,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到我们自己身上。
我和姐姐都患有鼻炎,中学时,我的鼻炎严重到经常不能用鼻子呼吸,最后自己会因为窒息感而醒来,不得不大口用嘴呼吸,姐姐情况严重时也是如此。
但不同的是,我从来没有因为鼻炎而求治过,现在鼻炎基本好了,只留下了一点后遗症——吃重庆火锅之类的辣菜时会流很多鼻涕,但姐姐从十几岁就开始到处求治,用了种种办法,最后采取激光手术的办法,暂时消灭了鼻炎。
可是,她为什么要消灭鼻炎呢?通过一次谈话我才明白,她之所以一心一意要消灭鼻炎,是因为她认为,在别人面前老流鼻涕擤鼻涕样子不好看,这样子别人会不喜欢自己。
那么,消灭了鼻炎,不再流鼻涕擤鼻涕了,别人就会接受自己了吗?这显然不可能,这其实是两回事。
放下这一点不说,在我看来,鼻炎带给姐姐的痛苦,远不如她想消灭鼻炎而产生的痛苦更大。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她如此执著地要消灭鼻炎,反而更让大家视为怪人,对她的不接受反而更大。
所谓的“脸红恐惧症”也有同样的逻辑。这通常见于年轻的女孩,因为一次在男性或公众面前脸红,她觉得不能接受,于是她叮嘱自己“下次再遇到这种场合一定不能脸红”。
这句话本身就藏著一个误区——她以为,脸红这件事是自己的思维可以控制的,但其实脸红是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事,是我们普通人很难控制的。相反,“下次再遇到这种场合一定不能脸红”其实是一个暗示,她的潜意识,或者说植物性神经系统很难接受到“不能”的信号,相反倒接受到了“脸红”的信号,于是再到了类似场合,她反而会更容易脸红。
第二次脸红会让她更紧张,而且她会发现,渐渐的,她不仅在这个特定的场合会脸红,而且在类似场合也会脸红了。例如,本来她只在这个男人前脸红,但渐渐的,她在其他男人面前也会脸红。发现这一点后,她会再次努力说,一定不要在男人面前脸红。
这种努力,就意味著第二层洋葱皮产生了。如果她继续这样发展下去,结果就是第三层、第四层乃至更多层洋葱皮生出,最后,她在所有人面前都可能会脸红。
本来是在一个男人面前脸红这么一件小事产生,最终却发展出了这么庞大的痛苦,这是无数心理疾患之所以会产生和发展的共同逻辑。
怎么破掉这个逻辑呢?
比较安全的做法是我前面提到的,即找一个不错的心理医生,在他面前先感觉到安全,然后愿意脱掉最外层的洋葱皮,然后感觉到更安全,而后脱掉更里一层的洋葱皮……
这个过程意味著,看心理医生绝不等于快乐。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认为,看心理医生,就是为了减少自己的痛苦,如果在心理医生那里反而更痛苦,那一定是不对的。
恰恰相反,看心理医生,随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增加,一些更深层的痛苦反而会映现出来,于是会体会到平时生活中都体会不到的痛苦。
上一期的文章《流产的胎儿还在怨恨吗》中,Lisa在经过一次有点神奇的解梦后有了非常好的体验,当天晚上,她彻夜失眠,但那是一次充满喜悦和能量的失眠,一直到第二天工作时,她整天都很快乐很有效率。
这么美好的体验让她以为,流产带给她的痛苦应该彻底消失了。但又过几天后,突然间,似乎从所未有的痛苦袭击了她,那一瞬间她绝望地认为,那么美好的体验都不能帮助她,看来她是没有痊愈的可能了。
在接下来的一次咨询中,我讲了我的故事,还有我知道的更神奇的与痛苦共处的故事,并劝她试著这样做,同时也询问她,假如痛苦得不能承受时,她可以找到一些什么方法暂时帮助自己。
她想了几个方法,这些方法简单可行,但后来,她一个方法都没用,她真的第一次彻底沉入到后来不断袭来的痛苦中,她也体会到我曾经的体验,任何一次袭来的痛苦,不管多么难过,只要你沉入其中体会它觉察它,那么最多半个小时就会融解并转化,有时会以喜悦结束,有时会以平静结束。这样过了约一个星期后,她有一种很强烈的预感,她知道,流产带给她的痛苦再也不会以以前的那种方式出现了,她与这份痛苦和解了。
以内在的观察者看,我和痛苦好像有了距离
如果你决定也这样做,可能会有一个疑虑:怎么沉入并体会痛苦呢?
在研究生期间,我的办法是没有办法,顺其自然,有时候就是硬挨。后来我有一个比较明确的办法了,那就是,当痛苦来临时,我越保持不动就越好,保持不动的同时,我会注意自己内心的种种变化,但我绝不引导这种变化,我只是看著这种变化而已。
有时候,我会暂时失去觉察力,即这种变化看不清楚了,甚至会觉得没有心力去看,那么,也可以不看,这时只是允许这个变化进行就可以。这就是说,不逃避就可以了。
当然,有时候我会难过得不得了,这时我也会找朋友聊一会儿,寻求一下支持,而我找的朋友,基本上都不会提什么建议,他们主要是倾听。
现在,我多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办法,这是学来的办法。再当一种痛苦的感受产生时,我就会坐下来,或躺下来,感受我的身体,将注意力放在身体的某个部位,从这个部位开始感受,然后一点点地移动注意力,感受整个身体。如果某个部位的感受很强烈,尤其是难受的感觉很强烈,那么我会把注意力放在那里一段时间。
一般而言,将注意力在这些难受的部位多停留一会儿,转化就会发生,这些部位会开始发热。但这是我自己的体验,每个人的体验会有不同。
不仅如此,同时我也会观看我的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和想法。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管是感受、画面还是想法,我尽可能不做任何努力,不做任何引导,而是把自己交出去,让这些感受、画面和想法自然发展变化。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譬如一次这样做时,我感觉大腿一个地方似乎被什么东西叮了一下。平时,我肯定会拍一下这个部位。但这次我仍是保持不动,接著发现脑海里出现了一系列画面:一个色彩斑斓的马蜂爬在我腿上叮了一下,它将一窝卵注入到我腿内,这窝卵迅速长大,变成一窝马蜂……
这一系列画面立即让我明白,思维是这么可怕,仅仅是疼痛一下而已,但我的思维立即发展出了一堆故事,并暗示我,很恐怖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如果你不拍一下大腿不对抗一下,你的大腿上就会长出一窝马蜂。
多做这样的练习,你的觉察力会越来越敏锐,你会发现,你的思维是何等疯狂,而思维又是如何利用你的恐惧而控制了你,令你对哪怕一丁点的痛苦都无比惧怕。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说都是疯子,思维令我们发疯。
以前,我自动发展出的办法中,注意力的焦点主要是想法、情绪和一些莫名的感受,而现在学来的这个办法中,注意力的焦点是肉身的感觉。这是一个蛮重要的转变,以前,我总是不自觉地认为,在身心灵这三者中,心理和灵性是很重要的,而肉身没有那么重要,但现在我越来越重视肉身,也越来越发现,身体真是非常直接、非常真诚的一条路,它不像心理和灵性那么难以捕捉,而且心理和灵性层面很容易出现自欺,但身体很少自欺。
同样很重要的一点是,我发现,随著对身体的觉察能力越来越强,我对身体疼痛的承受能力也越来越强,就好像是,因为多了一个内在的观察者在看自己的身体,好像我和身体的痛苦多了一些距离似的。这种感觉有点怪,因为实际上我对这些疼痛是越来越敏感。
或者,更为准确的说法是,因为多了这样一个内在的观察者,我不再会将自我等同于埃克哈特·托利所说的痛苦之身,我是可以更敏锐地体会身体疼痛,但我同时明白,疼痛并不是我,所以反而会有更强的承受力。
试试看,你也可以做到这一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宇内死神 的帖子
妈的~
我不该学游泳~
那女主角可媲美黄蓉级~
小牛喜欢~
呵呵~
[ 本帖最后由 贾 于 4-11-2009 10:2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2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型人格搞笑床上版
1号:洗干净了吗?
2号:舒不舒服?
3号:我是最棒的!
4号:感觉怎么样?
5号:这次增加了十秒。
6号:门锁好了吗?
7号:换个姿式。
8号:脱,
9号:怎么样都好了。
呵呵~
小牛果然是2号的~ |
|
|
|
|
|
|
|
发表于 4-11-2009 10: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痛苦文,让我大开眼界
最近,慢慢察觉如何去处世了。
很巧合的,你发出来的文,也可以让我知道以后如何更加简单去写出,所要表达出来的。
而且,让我明白肉体上应付痛苦的另种方法。
受益不浅,多谢。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型人格各型号人的不同压力点
1号完美型人的压力点: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1号性格的人会觉得有压力。
1, 自己犯错误时,受到批评时。
2, 自己身边的人犯错误,而自己又无力去纠正时。
3, 别人犯了错误,但又拒不承认错误
4, 事情的进行无法按自己的标准去实施时。
当1号的人觉得有压力时,会用愤怒或者思考的方式去面对,有可能会去思考“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2号助人型人的压力点: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2号性格的人会觉得有压力:
1. 帮助了别人,对方却不知道感谢。
2. 别人误会自己的好心,反而认为自己多事。
3. 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
4. 感受不到别人对自己的爱时,
5. 自己不被人需要时。
在情绪方面当2号的人面对压力时,有可能会用直接发怒或心里发怒的方式去面对。
在面对工作方面的压力时,会用静下来思考解决的办法。
3号成就型人的压力点: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3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无所事事,缺乏明确的目标时
2. 无法达成目标,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成就时
3. 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与赞赏
4. 身边出现妨碍他(她)达成目标的人和事时
5. 被人批评,不被人接受时
当3号的人面对情绪压力时,有可能会用自我膨胀发泄或与人对抗的方式去面对。
在工作方面压力小时动力更大,压力很大的时候就用放弃去面对。
4号浪漫主义者的压力点: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4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被别人误解时,不被人重视时
2. 亲密关系出现问题
3. 被人拒绝时,无法全然的去爱时
4. 大量时间社交,缺乏和自己感觉在一起时间
5. 被欺骗时
当4号的人觉得有压力时,会加大个人的私人空间,远离人群、躲在自我的世界里。情绪会变得更加吹毛求疵。
五号理智型人的压力点:
当在以下情况出现时,5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个人生活空间受到侵犯
2. 不速之客来访时
3. 无知或自己认为无知时
4. 社交活动多,无法阅读及独处时,当参与了太多社交活动,5号性格的人分享说:“我有一种被耗尽的感觉,想要逃走去独处‘充电’”
当5号的人觉得有压力时,会变得活跃,用社交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压力与恐惧。
6号疑惑型人的压力点:
当在以下情况出现时,6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环境混乱无序,无法预知未来
2. 环境中存在不安全因素,没有考虑周全时
3. 对方言行不一致,不兑现承诺时,
4. 决定之前的求证与思考
5. 不得已要行动时
6. 被对方欺骗自己时
7. 当自己的预期值和现实相差太悬殊时
当6号的人觉得有压力时,可能会出现失眠、抑郁、恐惧的情况。会静下来用深思考的方式去反复衡量压力及事情。
7号活跃型人的压力点:
在以下情况出现时,7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被限制约束时,或周围环境太沉闷时,
2. 无法自由活动不得已面对沉闷时
3. 不得已面对恐惧与痛苦时,
当7号性格的人觉得有压力时,可能会用行为逃避或思想逃避的方式来应对
8号控制型人的压力点:
在以下情况出现时,8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被别人控制时
2. 自己无法完全做主时,场面失控时
3. 自己身边的人受到侵犯或不公正待遇时
4. 别人不真实,或者8号这么认为时
5. 巨大的困难时
当8号的人面对压力时,8号性格人喜欢用愤怒来表达自己的压力。
9号和平型人的压力点
当以下情况出现时,9号性格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压力
1. 自己所属的群体有人争议时
2. 看到别人争吵、纷争、自己又无力劝阻时
3. 手头事务太多,理不出头绪时
4. 别人大声命令和训斥9号时
5. 被迫表明自己立场时
当9号的人面对压力,有可能会用麻醉自己或睡觉的方式来应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0: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自我价值?
自我价值是理解层次中的身份的衡量面,就像一栋房子的高度,或者一条面包的重量。自我价值没有明确的,类如尺寸或斤两的衡量单位,但是可以由一个人的生活多么成功快乐而测知。
身份是在个人方面最高的层次(精神是本人的世界的关系),故此,自我价值亦是一个人的最高、最重要的本质,就像一颗钻石的本质素。钻石的多个面,向不同的方向反射出钻石的本体质素的光芒,就如一个人生活中的多个角色,其实都是这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反射面。
自我价值(身份),决定了一个人所有的信念、价值和规条,亦因此包括它们的全部。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色里,符合该角色的信念、价值和规条呈现,因此,在不同角色中一个人或会有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出现,但是,总离不开这个人的自我价值范围。
NLP相信一个人已经拥有使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所需的所有能力,若果一个人感到未能在每天、每一件事中体验这份成功快乐,除了检讨是否没有事情中做到三赢之外(我好、你好、世界好),可以凭检讨和提升自我价值而有所改善。
自我价值在潜意识的深层之中,用文字不容易描述和理解,用比喻和例证较为容易。当一个人意识和同意自我价值怎样不足,他便已经开始了提升之路,因为潜意识已因此而存有比对、反省能力。
--自我价值不足的表现
·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是在成长过程中建立出来。在孩童阶段,身边的成人如何引导他去理解每一件事和作出反应的行为决定了这个人能否培养出足够的自我价值。自我价值贮藏于潜意识的深层中,它决定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规条,也就是 NLP理解层次(Logical Level)的[身份]层次。它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成就。它也是今天社会里种种个人问题的原因!
简单地说,自我价值就是自信、自爱、自尊。
--自信就是信赖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对自己没有信心,就不能对别人有信心,别人对他也不会信心。
--自爱就是爱护自己。一个人不爱自己,就不能爱别人,别人也不会爱他。
--自尊就是尊重自己。一个人不尊重自己,就不能尊重别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
·以下的比喻可以简单地解释一个人的自我价值与他种种行为的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会有一百分的自我价值,内心的占八十分,外表的占二十分。因为如此,所以就算自信十足的人,仍会想穿得好看一点。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未能建立出充分的自我价值的人,例如内心只有三十分,他会有两种心态的可能:第一种是认为不能让别人知道他内心只有三十分,故此不惜一切地维持[我有八十分]的假象,例如不肯认错(分数太少,不能再减);事事认叻,注重面子(表现高分数);坚持己见,不顾他人等。第二种是知道不如人,处处退缩,怕承担责任。自我价值不足的青少年会用种种方法去寻找增加外表的分数,例如爱买名牌产品、崇拜名星、标奇立异、与暴力搞事的人为伍和种种出位行为等。这些征象,往往持续到成年。
一个母亲把亲生的四岁女儿从廿三楼抛下。她对女儿的生命如此轻视,是因为她对自己的生命同样轻视。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出足够的自我价值。
反之,一个有足够自信、自爱、自尊的少年,会拒绝不良分子引诱他尝试吸毒。他会说:[我有如此大的能力,能够做这么多事,有这么多的方法去找到乐趣、满足,我不需要这些。何况我要保全自己的力量,争取别人对我的尊重,不值得我去做这些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改变人生的五个问题
我做一些大公司的商务顾问已经20年了。我把我所掌握的生活以及工作场所中的成功的钥匙告诉这些大公司的管理人员,他们都因此改变了他们的人生。你愿意改变吗?如果想,那么问自己这5个问题。
【转贴的哈~小牛没那么成功过~ 】
1 我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领导?
一次,我为一家位列世界财富500强的公司做讲座。讲座完毕,总裁和我握手,然后走到麦克风前,讲了一段开场白,接着开始操作投影显示器。马上,屏幕上出现了几个巨大的字:个人责任从你做起!他仅用一个字就改变了我的观点,意思却相差十万八千里。个人责任不是从我做起,而是从你。这就是他的领导观点。
一天,一个公司总裁在下班的时候往窗外看,他看到一个职员在走往公司停车场的路上捡垃圾。而他并不是清洁工。总裁查出了这个职员是谁,然后打电话叫他到自己的办公室。“你捡起了路上的垃圾,使我们公司的停车场看起来更清洁,我相信,一个干净的停车场将会回报我们最佳的利益。”总裁说。从这个简单的行动,他看到了一个潜在的领导。这名职员不久即被提升为所在部门的管理人员。
一家好的公司员工不会这样说:“那是某某的工作”,或者“我替你做工作,你得给我报酬”。相反,他们拆掉分歧之间的围墙,节省时间和精力,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场所。行动胜于雄辩。好领导是那些树立好榜样的人,他们带头做,而不只是发号施令。
2 我怎样才能与众不同?
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预料到某些事。然而,没有一个人能知道世界上所有问题的答案。但它只要在我们的力量可及的范围内,我们就能使之实现。就像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的:“用大爱做小事。”
有一次,我到一家繁忙的饭店吃午饭,已经没有单张桌子可用,所以我坐到了吧台旁。一个侍应生端着一大堆刚用过餐的碗碟经过我身边。他看见了我,说:“请你稍等一会儿,我马上就回来招呼你。”他回来后告诉我:“这不是我负责的工作,但我不想让您一直等着。”他拿起我的点菜单,其中包括一杯无糖可乐。“我们不供应这个,先生。”他说。
我告诉他那就来一杯水好了。
几分钟后他端来我的食物,然后迅速回到他的岗位。他再次出现在我的面前时给了我一个意外惊喜:一瓶冰过的无糖可乐。“你从哪里弄来的?”我问。
“街角有一个杂货店。”他告诉我。
“但你忙得团团转,怎么有时间去买。”
“不是我去买的,先生。”他说,“我叫我的经理去买的。”
两个月后,我再次来到那家饭店。我要求我最喜欢的侍应生来给我服务。“他不再做服务生了,”我被告知,“老板升他去了管理部门。”我没有惊讶。他一直愿意做的小事往往导致大结果。
3 我怎样才能帮助别人达到他们的目标?
1992年,一个名叫吉姆·斯特拉顿的人聘请我开设有关领导和销售的课程。我的第一个任务是:招收到20个销售经理来上课,每人500美元,课时为期两天。但我仅招到9个人来上课。
开课的第一天,我们在教室等待我们的学生。吉姆突然对我说:“你知道吗,约翰?我看到了20个,因为我知道你能做到。”
我们的下一次课程在两个月后举办。再次,吉姆坚信我能招到20个人。然而,我只招了16个。“我看到了20个,约翰。”吉姆再次说,“我知道你能做到。”
我真的做到了。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我的每一个班都不会少于20人。确实,我需要相信我自己。有人会因为别人的悲观而动摇自己的信心。吉姆没有说:“我怀疑你能做好,我只是让你试试而已。”他鼓励我。他相信我会成功。
4 我如何才能做得最好?
没有人是完美的。几年前,在一家公司的年终颁奖大会上,我认识了戴维。这家公司请我去做嘉宾演讲。演讲完之后,戴维来到我身边,兴奋地对我说: “你说得真是太棒了!你已经把这些演讲内容写成书了吗?”我告诉他我正在筹划这件事。“我几乎等不及了。如果我能重读你的思想,我可以运用到我的生活中使之更加美好。我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年后,我看到戴维被授予年度最佳销售员奖。我知道他为什么能拿这个奖。他已经向我展示,他在不断提高自己。
5 我怎样才能改变我?
一天,我的妻子凯伦说:“我准备去见一个婚姻顾问,我认为你应该来。”我默默接受了她的建议。3天后,我们坐在了一位婚姻顾问的办公室,看起来就像两个拳击手坐在相对的角落里。“这个家伙是谁?他能教我什么?”我心里充满了怀疑。然而在和他交谈了一会儿之后,我发现自己放松了,并且认为,他真的能帮助凯伦。
难怪妻子拉我来进行辅导。当时,我已经陷入认为如果我的妻子更理解我,我的婚姻就会好转的牢笼。但我怎么样呢?的确,我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太多了。偶尔回家,我也在准备我的下一次演讲,或疲于考虑这样那样的事。“我正在努力为你和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生活。”我总是这样对凯伦说。但这是一个令人疲乏的老套的搪塞。我的工作不是为了谋生,而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但美好的人生不仅仅指事业的成功。为了我的家庭,我必须改变我的做事方法。正如《圣经》上说过的,与其介意别人眼中的斑点,不如去除我们自己眼中的光束。
我怎样才能改变“我”是所有问题中最棘手的问题。但改变“我”的最重要的一步是愿意改变“我”的想法,并且,考虑别人首先要考虑的是承担自己的责任。面对所有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对自己说:这是最重要的,比起改变别人,我更愿意改变自己。那天,从婚姻顾问的办公室出来,我暗暗对自己说:“今后我要平静地接受我不能改变的人们,并且,我要勇于改变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我。”
从老板没有给我加薪的那天起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他给了我更好的东西—一个让我思考怎样改变人生的机会。
编者按:文中作者提出五个问题,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个五个问题全是针对 “你要的……”而不是“你不要的……”来提问的,但生活中有些人不是不提问题,而是总提一些反方向的问题,比如:我怎么才能不失败?因为他思想的深层已经预设了自己失败,哪怎么才能改变深层思想,提出好问题呢?也许NLP是一个好工具,让你从好变得更好。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侧翼
侧翼是九型人格学的另一重要概念。每个人有所属的主要性格类型,但几乎没有人是拥有纯正的类型。每人均是两种性格型号的混合体,而在此混合体内之第二种性格型号称之为侧翼。侧翼的位置是在九型人格图象之圆周上,它是处于你所属主要性格型号的其中一边。九型人格图可帮助我们看到各种性格型号,如何混合和性格的侧翼。我们在九型人格图可以看到二号只可侧向一号和三号的性格,而不能侧向五号和七号的性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号的侧翼
偏第九型的第一型:这样的第一型蛮可爱的,他们会比较随和,没有那么严肃,不会随便地迁怒他人,他们会很放松,悠闲地享受生命带给他的乐趣。
偏第二型的第一型:偏第二型的第–型会很热心地帮助别人,但也会强迫别人接受他以为好的模式或标准,这时就会变得自我中心,失去理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号的侧翼
偏第一型的第二型:此种第二型人会比较理性,有彻底的、细致的计划,比较有条理,有较清晰的目标,具有第一型理想主义及客观中立的特质,不过他们也带有第–型那种刻板、挑剔、原则性强、不乐观的特性。
偏第三型的第二型:这样的第二型会变得较为活泼和爱表现,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但同时也会带有第三型的自我中心及善于经营的个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号的侧翼
偏第二型的第三型:这样的第三型人物好可爱,他们会不那么爱出风头,愿意帮助别人,感受他人的感受。
偏第四型 的第三型:这类的第三型具备第四型那种灵感及创造力,也具有内向、沉静、敏感、情绪化的特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号的侧翼
偏第三型的第四型:第三型的活力、外向、目标感强使得第四型变得走出个人的情绪,注意自己的形象及社会共同的规则,也变得更有雄心壮志。
偏第五型的第四型:第五型的内向,富有创意,使得第四型变得需要私人空间,创新但会不切实际活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号的侧翼
偏第四型的第五型:接近第四型的第五型会变得有想像力、比较感性、忧郁并富有艺术气质。心理学家佛洛德?荣格即属于此类性格。
偏第六型的第五型:这样的人会很理智、分析能力很强、重视团队、务实,但也有爱怀疑、过分担心的第六型特质。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号的侧翼
偏第五型的第六型:因为倾向于第五型的客观、冷静、严肃,他们比较不会那么盲目崇拜权威,但容易变得内向、猜疑、自大且富攻击性。
偏第七型的第六型:这样的第六型比较爱焦急,能感觉到谁是他事业上的贵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号的侧翼
偏第六型的第七型:比较注重团体的利益及协作精神,能够更多地顾及他人感受,更加尽责,但也会有更多的担忧、焦虑。
偏第八型的第七型:此类人更看重权力,更喜欢操控别人,具有第八型粗暴、缺乏耐心的性格。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4-11-2009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号的侧翼
偏第七型的第八型:这种人将成为九种型格特征中的最有意志力及最有冲劲的人。他们精力旺盛、善于抓住人心、有强烈的成功欲望、爱冒险、更有主见。
偏第九型的第八型:这类人变得很受欢迎,他们很有同情心,喜欢支持体谅别人,大度、宽厚、有耐性。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