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Vajira

上篇《您认识佛教吗?》+ 下篇《佛陀如是说》-- Mahinda Bhikkhu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9-9-2009 03: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Vajira 的帖子

您的意思是说你修的法门可能在经典中找不到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9-9-2009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9# cks123 的帖子

连地址.鸡的照片都一起登了.有点鼓励别人一起去那里修行的时候一起去杀生..不是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09: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s123 于 9-9-2009 03:07 PM 发表
您的意思是说你修的法门可能在经典中找不到吗?


不是,你误会了。
我的意思是说,我不确定是在哪一部经典里能找到。因为三藏太浩瀚了,我所学的微不足道。
不过我很肯定是能在经典里头找到。为什么呢?
因为我还记得n年前到过缅甸Pa Auk禅林,有机缘到过Pa Auk禅师的Kuti。
柜子和桌子上都是满满的三藏,还有许多禅师的笔记。
所以禅师常常强调,他教导的是佛陀的禅法,不是他的禅法。
因为一切他的教法都是以三藏为依归。
不过我们有时为了说话上的方便,都还是说Pa Auk 禅法

这篇文章的作者Mahinda尊者,而Mahinda尊者的禅修老师就是Pa Auk禅师。
再说,Mahinda尊者对禅修的认识,不是以知识学来的,而是通过自己禅修的亲身体验。

[ 本帖最后由 Vajira 于 10-9-2009 09:3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09: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膝经  (Dãghajàõusuttaü)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八集第54经。

在这部经中,一个姓虎路(Vyagghapajja)名叫长膝(Dãghajàõu)的果离亚族人(Koliyaputta)前往请教佛陀:一个俗务缠身、享受欲乐的在家人要怎样才能获得今生的幸福快乐以及来世的幸福快乐?

佛陀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今生的幸福快乐:
1. 勤劳具足:辛勤工作;
2. 守护具足:妥善地管理保护劳动所得;
3. 善友:结交良师益友,并且见贤思齐;
4. 生活平衡:维持日常收支的平衡,根据自己的收入情况来生活,既不奢侈,也不贫寒。同时也应避免四种损耗钱财的途径:沉湎于女色,沉湎于饮酒,沉湎于赌博,狐朋狗友。

佛陀又说:有四样东西可以带给在家人来生的幸福快乐:
1. 拥有信仰:信仰佛陀;
2. 拥有戒德:避免杀生、偷盗、邪淫、虚妄语和服用麻醉品;
3. 乐善好施:克服悭吝,经常施舍、亲手施舍、欢喜施舍;
4. 培育智慧:拥有观照五蕴、观照一切世间法生灭的智慧,具足导至苦之完全灭尽的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09: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膝经  (Dãghajàõusuttaü)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果离亚的名为咖咖拉巴答的果离亚族村庄。

  当时,果离亚子长膝来到世尊的地方,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果离亚子长膝对世尊这样说:

  “尊者,我们在家人享受欲乐,我们的生活有妻儿的拖累,领受咖西的旃檀,使用装饰品和化妆品,受用金银钱财。尊者,愿世尊能为像我们这样的人说法,能为了我们现世的幸福、现世的快乐,以及来世的幸福、来世的快乐之法。”

  “虎路 ,有四种法能给在家人带来现世的幸福、现世的快乐。哪四种呢?勤劳具足、守护具足、善友和生活平衡。

  虎路,什么是勤劳具足呢?虎路,在此,在家人通过从事耕种、商业、牧牛、射技、公务,或任何一种技术的工作来维持生计,他对该工作熟练、不懈怠,拥有充分的思考能力,胜任工作、胜任安排。虎路,这叫做勤劳具足。

  虎路,什么是守护具足呢?虎路,在此,在家人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尽力守护、保管:‘如何才让我的这些财富既不为王所没收,不为贼所偷抢,又不被火所烧掉,不被水所冲走,不被不肖子孙所挥霍。’虎路,这叫做守护具足。

  虎路,什么是善友呢?虎路,在此,在家人无论住在村落或市镇,哪里有居士或居士子,拥有高尚品德的年青人或拥有高尚品德的长者,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就跟他们一起交往、会谈、讨论,学习像他们那样的信具足,学习像他们那样的戒具足,学习像他们那样的舍具足,学习像他们那样的慧具足。虎路,这叫做善友。

  虎路,什么是生活平衡呢?虎路,在此,在家人知道钱财的收入,知道钱财的支出,维持生活的平衡,既不奢侈,也不贫寒:‘让我这样维持收入超过支出,不让我的支出超过收入。’

  虎路,就好像商贩或商贩的学徒,拿着秤杆知道‘下斜了这么多,或上倾了这么多。’同样的,虎路,在家人知道钱财的收入,知道钱财的支出,维持生活的平衡,既不奢侈,也不贫寒:‘让我这样维持收入超过支出,不让我的支出超过收入。’

  虎路,假如这个在家人收入少但却过着奢华生活,将会有人说他‘这个在家人好像无花果一般食用钱财。’虎路,又假如这个在家人有大量的收入,但却过着贫苦的生活,将会有人说他‘这个在家人将会像饿殍一样饿死。’

  因此,虎路,在家人要知道钱财的收入,知道钱财的支出,维持生活的平衡,既不奢侈,也不贫寒:‘让我这样维持收入超过支出,不让我的支出超过收入。’虎路,这叫做生活平衡。

  虎路,这四种是使已拥有的钱财损耗的途径:沉湎于女色,沉湎于饮酒,沉湎于赌博,坏朋友、坏同伴、坏同伙。虎路,就好像大水池有四个进水口,也有四个出水口。有个人不但堵塞了进水口,而且打开了出水口,天又没有降下足够的雨。虎路,这个大水池的水只有望枯竭而不会增加;同样的,虎路,这四种是使已拥有的钱财损耗的途径:沉湎于女色,沉湎于饮酒,沉湎于赌博,坏朋友、坏同伴、坏同伙。
虎路,这四种是使已拥有的钱财增长的途径:不沉湎于女色,不沉湎于饮酒,不沉湎于赌博,善朋友、善同伴、善伙伴。虎路,就好像大水池有四个进水口,也有四个出水口。有个人不但打开了进水口,而且堵塞了出水口,天又降下了足够的雨。虎路,这个大水池的水只有望增加而不会枯竭;同样的,虎路,这四种是使已拥有的钱财增长的途径:不沉湎于女色,不沉湎于饮酒,不沉湎于赌博,善朋友、善同伴、善伙伴。

  虎路,这四种法能给在家人带来现世的幸福、现世的快乐。

  虎路,有四种法能给在家人带来来世的幸福、来世的快乐。哪四种呢?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虎路,什么是信具足呢?虎路,在此,在家人有信仰,相信如来的觉悟 :那位世尊亦即是阿拉汉、全自觉者、明行具足、善至、世间解、无上者、调御丈夫、天人导师、佛陀、世尊 。虎路,这称为信具足。

  虎路,什么是戒具足呢?虎路,在此,在家人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虚妄语,远离导致放逸的诸酒类。虎路,这称为戒具足。

虎路,什么是舍具足呢?虎路,在此,圣弟子以远离悭吝之垢的心住在家中,是施舍者,净手者,喜欢舍与者,有求必应者,喜欢布施分与者。虎路,这称为舍具足。

  虎路,什么是慧具足呢?虎路,在此,在家人拥有[观照五蕴]生灭的智慧,具足导至苦之完全灭尽的圣决择智慧。虎路,这称为慧具足。

  虎路,这四种法能给在家人带来来世的幸福、来世的快乐。”

“勤勉理工作,不放逸安排;
平衡持生活,守护所收入。
具足信与戒,慷慨离悭吝;
道路常清净,致后世平安。
已以真实说,具信心家主,
有此八种法,导两世快乐:
为现世利益,及来世快乐。
如此居家者,舍与慧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9 12: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Vajira 的帖子

止观法门在修行道次第是何其的重要!豈会找不到呢?
听说师兄会去dengkil,不妨问一问吧!也可问Sayalay!
我也不知那部经典有提到:观色聚的生灭.
有的话只有在清净道论,一部佛灭后九百年才有的论著!
您认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10-9-2009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s123 于 10-9-2009 12:22 PM 发表
止观法门在修行道次第是何其的重要!豈会找不到呢?
听说师兄会去dengkil,不妨问一问吧!也可问Sayalay!
我也不知那部经典有提到:观色聚的生灭.
有的话只有在清净道论,一部佛灭后九百年才有的论著!
您认为呢?


我觉得还是问作者比较好
在Abhidhamma Pitaka里就有很多关于色聚的解说。
如果觉得三藏不可尽信,那就努力禅修自己去见证色聚的生灭。
《清净道论》是由觉音尊者编辑,内容的来源还是从三藏里头获得的。

[ 本帖最后由 Vajira 于 10-9-2009 12: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0-9-2009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s123 于 10-9-2009 12:22 PM 发表
止观法门在修行道次第是何其的重要!豈会找不到呢?
听说师兄会去dengkil,不妨问一问吧!也可问Sayalay!
我也不知那部经典有提到:观色聚的生灭.
有的话只有在清净道论,一部佛灭后九百年才有的论著!
您认为呢?


把色法用色聚等分类法是部派佛教的特色.

所以这种分类法只出现在论书,
在阿含经或南传五部是找不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1-9-2009 10: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当行为经  (Pattakammasuttaü)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四集第61经。

在这部经中,佛陀向大慈善家给孤独居士(Anàthapiõóika gahapati)讲述世间的人都喜欢且难得的四样事情:财富、名誉、长寿和死后生天。然而,人们可以通过拥有四种素质来获得这四样事情:

1. 拥有信仰;
2. 拥有戒德;
3. 乐善好施;
4. 培育智慧:应了解邪念、嗔恨、心的懒散无力、散乱追悔和怀疑不信能使心受污染,做出非法的事情。认识到这些内心的污染后,致力于舍弃它们(这一点与前经稍有不同)。

一个在家人可以用自己辛勤劳动赚来的财富做四种适当的行为,作合理的开销和受用:
1. 使家庭生活幸福美满;
2. 储蓄以防不测;
3. 日常应酬的开销;
4. 乐善好施,行善积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9-2009 10: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适当行为经(Pattakammasuttaü)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给孤独园。

  当时,给孤独居士来到世尊的地方,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旁。世尊对坐在一旁的给孤独居士这样说:

“居士,有四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哪四种呢?

  愿我能如法地获得财富。这是第一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如法地获得了财富,愿诸亲戚和朋友都称赞我。这是第二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如法地获得了财富,又得到了诸亲戚和朋友的称赞,愿我长命、保有长寿。这是第三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如法地获得了财富,得到了诸亲戚和朋友的称赞,又能长命、保有长寿之后,愿我命终、死后能投生善趣、天界。这是第四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居士,就是这四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居士,有四种法能导致获得这四种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之法。哪四种呢?信具足、戒具足、舍具足、慧具足。

  居士,什么是信具足呢?居士,在此,圣弟子有信仰,相信如来的觉悟:那位世尊亦即是阿拉汉、全自觉者……佛陀、世尊。居士,这称为信具足。

  居士,什么是戒具足呢?居士,在此,圣弟子远离杀生……远离导致放逸的诸酒类。居士,这称为戒具足。

  居士,什么是舍具足呢?居士,在此,圣弟子以远离悭吝之垢的心住在家中,是施舍者,净手者,喜欢舍与者,有求必应者,喜欢布施分与者。居士,这称为舍具足。

  居士,什么是慧具足呢?居士,若以被贪欲、邪贪 所征服之心而住,则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后,名声和快乐消失。

  居士,若以被嗔恚所征服之心而住,则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后,名声和快乐消失。

  居士,若以被昏沉、睡眠所征服之心而住,则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后,名声和快乐消失。

  居士,若以被掉举、追悔所征服之心而住,则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后,名声和快乐消失。

  居士,若以被疑惑所征服之心而住,则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作所不应作、违犯所应作后,名声和快乐消失。

  居士,该圣弟子如此知道贪欲、邪贪是心的污染后,舍弃贪欲、邪贪的心污染。如此知道嗔恚是心的污染后,舍弃嗔恚的心污染。如此知道昏沉、睡眠是心的污染后,舍弃昏沉、睡眠的心污染。如此知道掉举、追悔是心的污染后,舍弃掉举、追悔的心污染。如此知道疑惑是心的污染后,舍弃疑惑的心污染。

  居士,由于圣弟子如此知道贪欲、邪贪是心的污染后,他舍弃了贪欲、邪贪的心污染。知道嗔恚是心的污染后,他舍弃了嗔恚的心污染。知道昏沉、睡眠是心的污染后,他舍弃了昏沉、睡眠的心污染。知道掉举、追悔是心的污染后,他舍弃了掉举、追悔的心污染。知道疑惑是心的污染后,他舍弃了疑惑的心污染。居士,这个圣弟子称为大慧者、广慧者、明见者、具慧者。居士,这称为慧具足。

  居士,通过这四种法能导致获得这四种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之法。

  居士,该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可做四种适当的行为。哪四种呢?

  居士,在此,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可为自己带来快乐、满足和正当的快乐,为父母带来快乐、满足和正当的快乐,为妻子、儿女、奴仆、工人、佣人带来快乐、满足和正当的快乐,可为朋友带来快乐、满足和正当的快乐。这是他的第一种恰当的、适当的、合理的受用。

  再者,居士,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若遭遇这些灾祸:火灾、水灾、王难、贼难或不肖子孙,可用这些钱财来消解这些灾祸,使自己平安。这是他的第二种恰当的、适当的、合理的受用。

  再者,居士,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可做五种献供:亲戚的献供、客人的献供、祖先的献供、王的献供和天神的献供 。这是他的第三种恰当的、适当的、合理的受用。

  再者,居士,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若有那些沙门、婆罗门已远离骄慢、放逸,安住于忍耐、柔和,各自调伏自己,各自平静自己,各自寂静自己。他对这样的沙门、婆罗门实行能作为天界的、有福乐果报的、能投生天界的崇高的布施。这是他的第四种恰当的、适当的、合理的受用。

  居士,该圣弟子通过勤奋、努力,自力聚集,洒下汗水,正当、如法地获得财富,可做这四种适当的行为。

  居士,若除了这四种适当的行为之外他的财富减少,居士,这叫做不恰当的、不适当的、不合理的受用。

  居士,若通过这四种适当的行为他的财富减少,居士,这叫做恰当的、适当的、合理的受用。”

“享用财富维持生活,我能免遭诸灾祸;
作了崇高的布施,还有五种献供;
供养了持戒者、自制者、梵行者。
凡居家的智者所希望由财富获得的利益,
我已获得了这些利益,已做了无悔的事。
若人如此忆念时,此人已住立于圣法中;
他今生受到称赞,死后在天界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9-2009 01: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爱经 (Iññhasuttaü)

本经译自《增支部》第五集第43经。

在这部经中,佛陀告诉给孤独居士:有五样事情是世人都喜欢且难得的:长寿、美貌、快乐、名声和生天。然而,这五样事情并不能因为人们祈祷或许愿就可以获得的,否则世上就不会欠缺这些了。佛陀又强调,作为圣弟子不应该通过祈祷或喜欢来实现这五样事情,而应该通过实行适当的方法来获得。

该经并没有教导如何获得这五种事情的具体方法。然而,结合前面的经文可知,通过培育信、戒、舍和智慧即可以获得这五样事情。
--------------------------------------------------------------------------------------------

可爱经 (Iññhasuttaü)

  如是我闻:有一次,世尊住在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给孤独园。

  当时,给孤独居士来到世尊的地方,来到之后,礼敬世尊,然后坐在一旁。世尊对坐在一旁的给孤独居士这样说:

  “居士,有五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哪五种呢?居士,长寿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美貌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快乐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名声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生天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居士,这五种法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的。

  居士,我说这五种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之法,并不是因为祈祷或因为许愿就可以获得的。居士,假如这五种在世间是可爱、可乐、可意、难得之法因为祈祷或因为许愿就可以获得的话,那么,在此[世上]还有谁会欠缺[这些]呢?

  居士,想要长寿的圣弟子不应该将祈祷或喜欢长寿作为长寿之因。居士,想要长寿的圣弟子应该实行导致长寿的方法。通过实行导致长寿的方法来导致获得长寿,他将获得天界或人界的长寿。

  居士,想要美貌的圣弟子不应该将祈祷或喜欢美貌作为美貌之因。居士,想要美貌的圣弟子应该实行导致美貌的方法。通过实行导致美貌的方法来导致获得美貌,他将获得天界或人界的美貌。

  居士,想要快乐的圣弟子不应该将祈祷或喜欢快乐作为快乐之因。居士,想要快乐的圣弟子应该实行导致快乐的方法。通过实行导致快乐的方法来导致获得快乐,他将获得天界或人界的快乐。

  居士,想要名声的圣弟子不应该将祈祷或喜欢名声作为名声之因。居士,想要名声的圣弟子应该实行导致名声的方法。通过实行导致名声的方法来导致获得名声,他将获得天界或人界的名声。

  居士,想要生天的圣弟子不应该将祈祷或喜欢生天作为生天之因。居士,想要生天的圣弟子应该实行导致生天的方法。通过实行导致生天的方法来导致获得生天,他将获得生天。”

  “喜乐希求长寿、美貌、名声称誉,
 天界、贵族者,智者称赞
 大量、不断、勤勉地造福德。
 智者通过不放逸,实现两种利益:
 今生的利益以及来世的利益。
 领悟利益的人,称为贤者、智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4-9-2009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尋夢人 的帖子

即然如此,你认为禅修以观色聚可见法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09 12: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ks123 于 14-9-2009 02:21 PM 发表
即然如此,你认为禅修以观色聚可见法吗?


这个要看当事人的修行理论是根据经藏(南传五部)
还是论藏(阿毗达摩).

以南传佛教来说,泰国佛教是重经藏的,
他们认为修行要观色聚或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的说法只是戏论,
这种理论对修行没有幫助,反而有害.
因为它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

缅甸佛教是重论藏(阿毗达摩)的,
它把一切物質分析成最基本单位,所谓真实色法.
只有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

具体来说,没有所谓"观色聚"的.
以阿毗达摩来说,色聚还是概念法.
它还可以再分析至二十八种色,包括十八种真实色法,十种非真实色法.

只有观十八种真实色法才能见到事物的真像(即無常,苦,無我),也才能见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5-9-2009 08: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15/9/2009 12:40 AM 发表


这个要看当事人的修行理论是根据经藏(南传五部)
还是论藏(阿毗达摩).

以南传佛教来说,泰国佛教是重经藏的,
他们认为修行要观色聚或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的说法只是戏论,
这种理论对修行没有幫助,反而有害.
...


你说泰国佛教是重经藏的,
他们认为修行要观色聚或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的说法只是戏论
请问你这一番话,是出自哪里的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9 12: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5-9-2009 08:48 AM 发表


你说泰国佛教是重经藏的,
他们认为修行要观色聚或观真实色法才能证悟的说法只是戏论请问你这一番话,是出自哪里的呢?


泰国佛教向来都是重视南传五经的,在修行上也是如此.
可以参阅有关泰国佛教的书籍.

泰国佛教反对如清靜道论把事物分析至所谓"真实法"的作法.

阿姜曼尊者曾向两位以清靜道论为榮的客人提到,
清靜道论把修行内容(所缘)加以分析是戏论.

(原文:As Ajaan Mun once told a pair of visiting monks
who were proud of their command of the medieval text,
The Path of Purification, the niddesa (analytical expositions) on virtue,
concentration, and discernment contained in
that work were simply nidana (fables or stories)
-A Heart Released: The Teachings of Phra Ajaan
Mun Bhuridatta Mahathera.)

[ 本帖最后由 尋夢人 于 16-9-2009 01:0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9 06: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尋夢人 于 16/9/2009 12:51 AM 发表


泰国佛教向来都是重视南传五经的,在修行上也是如此.
可以参阅有关泰国佛教的书籍.

泰国佛教反对如清靜道论把事物分析至所谓"真实法"的作法.

阿姜曼尊者曾向两位以清靜道论为榮的客人提到,
清靜道论把修行 ...


请问Ajahn Mun就是代表整个泰国佛教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6-9-2009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16-9-2009 06:50 PM 发表


请问Ajahn Mun就是代表整个泰国佛教吗?


尊者当然不能代表整个泰国佛教。
在泰国,真正会去接触三藏的,主要都是因为要考试,是比丘们在学习Pali的时候的功课。
在过往,清净道论是必修的。属于高级佛学了。
Pali第9级(最高那级)是一定要精通这部论。
(姑且不说实际的体验,至少教义要通)
但是,近年来,要考取第9级,已经不需要读完整部论了。
最后的【慧学】部分已经不在课程大纲了。
学院派(这其实是泰国佛教的主流)既然没人深入研究了,
又怎么来的熟悉与精通呢?
如果是重视,又岂会放松呢?

再来,泰国的修行派,主要是以阿姜曼为首的森林派位主流。
这一派,更加不用提了。阿姜查最出名的【只有一本书可以读】可说是概括了这派的思想与行门。

当然,我提供不了数据跟您,
但是,由此可知,泰国佛教真的不大重视论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9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7# 佛国的祝福 的帖子

阿姜查最出名的【只有一本书可以读】。。。有连接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9 08: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upatissa 于 16-9-2009 08:07 PM 发表
阿姜查最出名的【只有一本书可以读】。。。有连接吗?


这个啊,我忘记是哪一本书了。。。
长老是在回答一位精通abhidhamma的居士的问题时,
指着心,然后说,【只有这本书可以读。】(大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9-2009 10: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如此,我还以为是【只有这本书可以读。】是一本书
这个我有看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8-2025 08:58 PM , Processed in 0.14045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