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无邪幽魂

Xx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4-6-2009 12: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不再嗥月 于 23-6-2009 11:02 PM 发表
所以说啊,无邪幽魂大人,文言文精炼连绵之美我(们)知道,你向往这样的境界是值得鼓励的,所以,请加油。(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读者表示不理解你的文章,所以你倒无需纳闷于现代人看不懂简练文章。)

另,讲究 ...

倒是我這個覺得自己囉嗦的人,被人講是簡約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6-2009 12: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我也表達自己的一點立場。

文言文是一種文體;同理,現代文也是一種文體;未來,我相信火星文也會成爲另一種文體(即使我討厭火星文)。
我明白無邪你想要重現文言文似,或者隱喻,或者無標點符號的寫法。
問題是,如果你用文言文做例子,那麽你應該要寫文言文,不過你的文法明顯是現代白話文。


另,遺落的時光,我看到你的文,就在思索,你應該也是想用自己的方法,表達標點符號放在不同的地方,隔開不同的句子,就有不同的意思——類似的重點吧?
我是不太介意的,也不是刪帖派(我只是不喜歡重復/連續發帖而已),並且個人是覺得你的帖子有你的意思。
不過就網友的立場,我覺得你可以嘗試用另一個角度去看待另一個人吧?
當然這也不是勸和,我向來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我自己覺得一直咄咄逼人也挺累的,偶爾也可以嘗試不同的交流,或和不同的網友交流。
僅此。


題外話:

原帖由 sora_wu 于 23-6-2009 10:07 PM 发表
「我好喜歡BL文...」,「我好喜歡BL文 」和「我好喜歡BL文!!」


你被我煩到了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2: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ra_wu 于 23-6-2009 10:07 PM 发表
你都會說人類是進化的 ,就是人類覺得它好用,放進文章裏,覺得內容就會變得更清晰,更「具體」 ,更可以清楚地表達「感覺」,「情感」,「重點」等等,才會去用的。你不用標點符號,要怎樣區分:「我好喜歡 ...

有時候,文言留下來的誤讀情況也非常多。

比如説“一次性服務”這種問題,到現在都還是不好解決。

通常沒有標點符號,古人們會做什麽呢?

就是空格分段了~~~~

同時要兼顧聲調的問題,一個聲調也可以決定句子的斷續。

文言是有很大的學問的~

高家莺(1994)指出,“方块汉字比拼音文字信息密度大,视
觉分辨率高,字形占空间小,有利于提高阅读速度;虽然方块
汉字感知单位与语言单位的一致程度比拼音文字差,影响了阅
读速度,但就总体来说,方块汉字的阅读速度还是比拼音文字
快”。这里指出了汉字感知单位与语言单位的一致程度比拼音
文字差,是影响汉语阅读速度的主要因素。
所谓感知单位和语言单位的一致,在世界通行的拼音文字中,
除了通过标点符号来表达外,主要是通过分词排版来实现的。
现行标点符号的主要功能是断句,只能传达句子界限、句子类
型等粗线条的语法信息,标示句子间的大停顿、大节奏,基本
不管句子内的小停顿、小节奏,无法表示词语界限等更细致的
语法信息。而分词文本中空格的功能则是进一步“断词”,所
以可看作标点符号功能的深化和延伸,即空格可看作一个分词
的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2: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3# 12341234 的帖子

對,就是因爲有誤讀的情況,或者mis-interpret的情況,所以才漸漸地需要標點符號。

另,有些古文,也會標出標點符號,但他們並不是用在句子裏,而是另外標在旁邊,主要用途是讓人知道哪裏斷句、該如何解讀等等。

所以,我還是覺得,該要有、該要用的標點符號,請務必好好使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2: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4# layzicfish 的帖子

嗯嗯嗯,我也一直把标点符号当成有生命的存在XD~
当然也未必要善用且多用,最重要是不乱用。
是说,文字有足够的灵魂的话,只使用一种断句符号就措措有余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2# layzicfish 的帖子

沒有煩啦 ,只是舉例子而已(被影響到了)...

回复 63# 12341234 的帖子
方塊漢字是什麽意思?真的有很大學問,沒有想到空格就是以前的標點符號。突然對文言文有興趣起來,以前的人想敘述不同的語氣是用什麽方法區分的?(記得以前很像有學過的,嗚呼之類的,是不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4-6-2009 0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用意至少证明了3点:
1,不分行分段标点符号的歪理,也可以写得像火车的怒气冲冲地横冲直撞。
2,纠正及介绍基本的科学常识-进化论的无知基调。
3. 这是罔顾的网络礼仪作法,也是以其人之道还致其人之身,别人也可以同样走在版规边缘以同样的语言来回敬你。

我想只要这(对科学文学)无知兼(态度)无理(<-有所根据)的无邪幽魂在文学板块(诗作、小说、散文)的一日,只会赶走人们来这里阅读的兴致,相信影响最多的是这里的写手。好作品可以随意被无知的侮辱,这里还会有好作品出现吗?

文学版,Good Night & Good Luc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1: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sora_wu 的帖子

稱呼上面也有差別。
好像“你”:以前的人,會稱為“乃”。(其他的我忘光了,這個記得是因爲最近有用到。)
文言文很有趣,偶爾讀讀也很好玩,古人其實有不少節約用詞主義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6-2009 01: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layzicfish 的帖子

乃不是動詞嗎?原來是「我」的意思 剛剛稍微搜尋一下,我古時也寫成:「吾」「予」「余」等等。

另外,「我」在古時很像是武器是嗎?

其實古時候是不是爲了節省用紙才會簡略到這樣的?(洛陽紙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遗落的时光
(嘆)我也不喜歡隨意踐踏他人心血的人,但也不需要因爲一個人,而打翻整個版塊裏,其他創作人的努力吧?
你的做法也沒錯啊,我只是覺得,其實你也可以在看了其他作者們的作品后,給予他們不同的意見,而無需執著于一個你看不順眼的人身上。



原帖由 sora_wu 于 24-6-2009 01:16 AM 发表
乃不是動詞嗎?原來是「我」的意思 剛剛稍微搜尋一下,我古時也寫成:「吾」「予」「余」等等。

另外,「我」在古時很像是武器是嗎?

其實古時候是不是爲了節省用紙才會簡略到這樣的?(洛陽紙貴?


哈哈,是不是爲了省紙,就真的無從考究了。
但我覺得,説不定因爲用寫的挺彆扭,也容易被誤讀,所以就越簡練越好——至少別人挑不出毛病。(這是我的推測而已啦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1: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ra_wu 于 24-6-2009 01:02 AM 发表
沒有煩啦 ,只是舉例子而已(被影響到了)...

回复 63# 12341234 的帖子
方塊漢字是什麽意思?真的有很大學問,沒有想到空格就是以前的標點符號。突然對文言文有興趣起來,以前的人想敘述不同的語氣是用什麽 ...

就是中文字咯
文字主要的构成为象形和注音两种。

注音文字主要就是英文,拉丁文这种运用拉丁字母如abcd这种来拼凑成文字
如apple,ball,is,at
是一个母音(b)混合字音(all)的发音组合的作为文字书写的形式(ball)
而从各种单词中的组合改变慢慢的解释衍生各种事物(water水+fall落下=waterfall落下的水=瀑布)
而主要的书写形式为字本身的发声注音组合,并没有专属的文字形象。

而象形文字,就是有本身的文字形象,如”人,火,水“等等
之后再由简单的文字评凑,再演变成其他讯息量更加庞大的文字。
如”众=三个人合在一起(到后来就演变成很多人的意思。),炎,森,林,休(人依靠在木,造成歇息的景象)這種赋文于图的形式。“
和”何,呵,粉"这种引用旁边文字的音韵作为创作。
当然演变成后来也有甚多的变化。
详情可以参考汉代的《六书》
把造字的规律分为六种
象形,指示,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这六种。

嗯,”呼,也,矣,之“等语助词也可以作为一个短句的依据。

[ 本帖最后由 12341234 于 24-6-2009 01:28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ra_wu 于 24-6-2009 01:16 AM 发表
乃不是動詞嗎?原來是「我」的意思 剛剛稍微搜尋一下,我古時也寫成:「吾」「予」「余」等等。

另外,「我」在古時很像是武器是嗎?

其實古時候是不是爲了節省用紙才會簡略到這樣的?(洛陽紙貴?

不是,学校要我们念的史记等等,通常都落在汉至唐的年代,那年代的确是聊聊数字可以表示很多的年代,不过起因是古人认识的字比我们多太多。

比如「菑」是開墾後一年的田;「畬」是開墾後兩年的田。


所以他们可以用这样的一个字来告诉你这个是一个耕两年的田。(厉害到~~~)

而且也因为有地域性的问题,有些字在广州”通“(比如说我们看到的”口甘“),在福建却”不通“,这也会造成解读的困难。

古人识字的方法,一言以蔽之:既是集中识字也是随文识字。说它是集中识字,指其于五六岁时识字2000以上;说它是随文识字,指其在识字时是有文的,那就是“三千百千”(《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千家诗》)

到后来的明清本书籍其实都已经倾向白话了,其实在后代的文体(尤其是章回小说,因为是要求通俗)水浒传,西游记等四大名著的原文其实你稍微用点心看,其实可以看明白也不会造成阅读困难的。

[ 本帖最后由 12341234 于 24-6-2009 01:45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8: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觉得,如果小灰和HBHO在的话,这里会更热闹更有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0: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12341234 于 24-6-2009 01:42 AM 发表
不是,学校要我们念的史记等等,通常都落在汉至唐的年代,那年代的确是聊聊数字可以表示很多的年代,不过起因是古人认识的字比我们多太多。
比如「菑」是開墾後一年的田;「畬」是開墾後兩年的田。
所以他 ...


的确,古人的汉字字汇比我们多得多,
但我想我们也无需因此耿耿于怀。

毕竟文字的应用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
如爱斯基摩人对雪的描述有27种之多(大概,不准挑战我!),
而我们已脱离古人所在的农业社会,
对相关字词的生疏,是必然的结果。

目前光华副刊有连载“曹操大传”,
文中就列出了不少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失传的字汇,
如屏风,马车,头冠,玉佩,食器酒器等的古字,
(抱歉,我不但记不住这些字,连怎么念也不清楚)
皆因这些器皿,早已不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而一些流传了下来的字汇,
其意思也开始模湖了。
如"龙凤"配,就是怪怪的"公公"配,
皆因凤乃雄,凰乃雌,
但有几人能辩凤凰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0: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sora_wu 于 24-6-2009 01:16 AM 发表
乃不是動詞嗎?原來是「我」的意思 剛剛稍微搜尋一下,我古時也寫成:「吾」「予」「余」等等。


想起了台湾的一个笑话,贴出来,给大家消消火。

话说蒋介石死后遇到了孙中山,
孙文心系民国,很紧张地问:我死后谁继承当了总统?
蒋很骄傲地说:我!
孙不语,又问: 那之后呢?
老蒋想了想,说: 于右任 (余又任)
孙: 大书法家当总统,好!那之后呢?
老蒋开始有点不好意思,道: 吴三连 (吾三连)
孙: 文学家也可以当总统,不错不错。 接下去呢?
这时老蒋有点恼羞成怒了,说: 赵丽莲 (照例连)
孙: 教育家当总统,中华民国有救了! 那么下一任又是谁?
老蒋忸怩地说道: 伍子胥 (吾子续)
伍子胥: 俺在这哪,当啥总统?

[ 本帖最后由 无胆刁民 于 24-6-2009 10:51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her 于 24-6-2009 08:38 AM 发表
我是觉得,如果小灰和HBHO在的话,这里会更热闹更有趣


HBHO有短消息我,她會有一陣子沒辦法上綫。
所以才消失了。


回复 75# 无胆刁民 的帖子
你的笑話挺有趣的。
雖然我沒什麽火,但看了笑笑總是開心的,謝謝你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6-2009 02: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嗅嗅
哪有什么火药味?

那么认真的讨论也很是‘少有’
而且连‘懒惰’的人也写了许多
要珍惜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08: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1# 12341234 的帖子
哦,我以為拼音文字是平常用的漢語拼音
聽你這樣講,那我就嘗試閱讀文言文名著看看,謝謝你的解釋,讓我受益良多。

回复 74# 无胆刁民 的帖子
嗯,就像現在是網絡時代,就出現了很多網絡詞彙一樣道理,是嗎?

你的笑話降不到火,我是指天氣太熱的上火

回复 77# Scaredcloud 的帖子
是指那條魚?

[ 本帖最后由 sora_wu 于 24-6-2009 08:1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0: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sora_wu 的帖子

我相信他說的,應該是數字大人XD
那個比我更少發言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4-6-2009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ayzicfish 于 24-6-2009 10:18 PM 发表
我相信他說的,應該是數字大人XD
那個比我更少發言哦~~~

谢谢…………我要谢谢我的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叔叔伯伯婶婶嫂嫂爷爷奶奶公公婆婆……(下略)X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5-2-2025 08:07 AM , Processed in 0.1182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