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德源

解脱之钥 - 阿姜查 (观照一切、禅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11-2007 03: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7 三法印 的帖子

如果你是要跟我讨论经典的话,我无法奉陪。

#人们讲我找到了心,是否意味已经进入一果还是一憚?
是否重要?如果你执着这些名词的话,要如何才能放下?

我只丢一个"心"字给你,你就把这字给概念化了。
我并没有给你一个概念,是你自己把这字锦上添花了。
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07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8 德源 的帖子

对,在词字上的争论,会没完没了的。。。
这词字是给你在有真正洞见时,在世间法用的。。
因为它必须有个代名词把它给说出来。。
如果只是一直研究它到底是什么,
只会造成你的概念越陷越深。。。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7 04: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讨论这话题太深了。。
或许可以从"无我"这话题开始。。
因我觉得好像每个人对"无我"的定义都不一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7 05: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1 peggy_str 的帖子

若佛陀讲的法(经典)都不学,还能跟谁学佛法??
佛,法(经典),僧--不是归依三宝? 是归依二宝(不要法(经典))?

色,受,心,法-- 在念心处有种种的心,贪心,不贪心,专注的心,不专注的心,解脱的心,... 若没有概念,没有分析--有以上的心而不得而知....

发觉PEGGY妹很有禅宗的味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7 05: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我经》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rupa)无我(anatta),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此种可能亦应存在。但是由于此身非我、故受苦,无有‘此身如此,此身非如此.’这种可

能的存在。
“同样的,受(vedana),想(sanna),行(samkhara),识(vinnana)亦无我。”
“诸比丘,此身常或非常?”

“非常(anicca),世尊。”

“无常为乐为苦?”

“是苦(dukkha),世尊。”

“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之说正确否?”

“当然不正确,世尊。”

“同样的,诸比丘,受,想,行,识亦为无常和痛苦。以此无常,痛苦,短暂之法为我:此是我,此是我所,此是神我;如此恰当否?”

“当然不恰当,世尊。” ·

“那么,诸比丘,汝应正智了知一切身之本性,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汝应正智了知一切受想行识之本质,无论过去、现在或未来,内外,粗细,高低,远近: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神我。”

“一切多闻圣弟子如是厌离色受想行识,远离恶业,以无著而获解脱,尔后知见生起:我证解脱,明了轮回终止,以梵行为住,所作皆办,更无此界。”

世尊说此经己,众比丘欢喜雀跃,赞叹佛说。

佛陀说此法已,五比丘业从烦恼中获得自在,无有执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05: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11-2007 05:13 PM 发表
《无我经》         

一时世尊于波罗捺斯城近郊鹿养苑。其时世尊语五比丘言:诸比丘。

“世尊。”众比丘答道。

故世尊如是说:

“诸比丘,此身(rupa)无我(anatta),若此身为我,则此身不应受苦。‘ ...


缘起与轮回又升起了, 当然, 佛陀立刻意识到了。 佛陀继续观照着缘起与轮回背后的原因。 只要他还不曾彻底理解这件事的真相, 他就继续用宁静的心智作为工具, 进行越来越深入的观照。 他观照一切升起的状态, 无论是平静还是焦躁, 直到最后他看一切状态就好比一团热铁。 五蕴就象这样。 一块烧得发红的热铁, 有哪里你可以碰一下却不被灼伤吗? 哪里有凉快地方吗? 假如你碰一碰上面, 下面, 边上, 任何地方, 能找到一小快清凉地方吗? 显然不能, 因为整块铁烧得通红。 同样, 五蕴中的每一蕴, 就好象热铁那样烧灼。 执着于心智的宁静状态, 以为宁静的是你, 以为有一个我在感到宁静, 都是错误的。 假如你以为宁静的是你, 或者有人在感到宁静, 这只是强化了有一个固定个体, 有一个自我(atta)的想法。 但是自我的感觉只是常规现实。 要是你执取于“我感到宁静”, “我感到焦躁”, “我好”, “我坏”的想法, 就说明你还会沦陷于更多的缘起与重生。 那就有更多的苦。 快乐消失了变成苦。 苦消失了变成快乐。 你就沦陷在苦与乐, 天堂与地狱之间无穷无尽的轮回里, 不得终止。   

佛陀观察到, 心智是这样受到习惯影响, 他想到缘起重生的原因依然存在, 修持尚未结束。 结果他就加深禅定, 观照行蕴的真相, 因为有因, 就有相应的生与死, 这些动态特征在心智里来回运作。 他反复地观照, 看清五蕴的真相。 一切物质现象, 一切思维现象, 一切心智的思考都是五蕴。 佛陀教导说, 你一旦明辨了这点, 就会把它们放下, 就会自然把它们舍弃。 要对这些东西有如实知见。 只要你还没有了解事物的真相, 你就毫无选择地受苦。 你放不下它们。 但是你一旦彻悟了真相, 理解了事物本性, 你就把它们看成是幻相。 (讲我们应该观的五蕴)


这就是佛陀的意思, 他解释说, 有了如实知见的心智, 实际上是空的了, 它本身不再受任何事羁绊。 它不属于任何人而生, 也不属于任何人而死。 它是自由的。 它光明清朗, 不涉入任何外在的事物。 (心智)与外界牵扯起来, 是因为受到行蕴和自我感的迷惑。 (这里是在讲觉者的情况吧,这空“心”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我也不明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2007 07: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1-11-2007 10:03 PM 发表
请问你要表达些什么?

没什么。。只是问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9: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2-11-2007 05:08 PM 发表
若佛陀讲的法(经典)都不学,还能跟谁学佛法??
佛,法(经典),僧--不是归依三宝? 是归依二宝(不要法(经典))?

不是叫你不要看经典,而是看之前先请教僧侣,
就好像你上大学读的书,也需要老师的教导解释后,才明白。。
其实经书只是供你参考而已,让你知道你的修行正不正确,
及解决你在修行时所面对的问题。

归依三宝,看来你还缺一宝呢!
偷偷告诉你,Ahjan Keng 是一位很有料的师父,
但许多人不知道,对他缺乏信心。

色,受,心,法-- 在念心处有种种的心,贪心,不贪心,专注的心,不专注的心,解脱的心,... 若没有概念,没有分析--有以上的心而不得而知....

概念的意思是自己创造出来的、未被证实或认同的。。
分析又是另一回事。。
我觉得应该用"思考",思考问题而不加入任何的概念、理论、知识,直到找到答案为止。

我不知道什么是禅宗叻?
因我一开始就是接触南传,其它一概不知。
现正在慢慢了解当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7 09: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5 三法印 的帖子

可以分享下你自己对这经文的了解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6 德源 的帖子

德源兄好像有点了解了哦!
基本上是从观五蕴开始。。。
我本身是从眼、耳开始的。。
问自己,是谁在看?是谁在听?
多多思考。。。

关于心智,暂时放下吧!

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9: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s 于 2-11-2007 07:47 PM 发表

没什么。。只是问问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而已。


哦!关于轮回,我不太清楚。
没去研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das 的帖子

是男生, 不喜欢女生...?!
那个没 comment...

可是, 如果喜欢男生的话就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8 peggy_str 的帖子

看经典之前先请教僧侣???? 不看如何知道有不明白的地方而请教僧侣???
连书都没不读,如何请教教授.??????

我归依的僧宝是缅甸传乘,尊者禅师他们很重视戒行和修行,更重视经典的学习.激进的修行4AM起身一直修行到晚上经行和坐禅. 你大可体会一下.. ,他们不止修行好,学问好.

Ahjan Keng 是一位很有料的师父,这点是认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2: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3 三法印 的帖子

嗯。。缅甸传乘的确很重视经典的学习。。
每个人的学习方式不一样,
最重要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

不是叫你看不懂经典然后问僧侣,
是叫你修行上有遇到什么问题才问或参考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 peggy_str 的帖子

老实讲若不懂经典你如何知道你的老师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是佛陀教的?
其实应当跟多一点的老师学,你应该会发觉所有有成就的南传禅师,他们都跟很多的老师学.
有很多人只死跟一种法门修行,可能因为体质和过去的业力的关系.虽然在明师的教导下都没有什么进步变成了CHRONIC YOGI甚至最后失望放弃. 但他们如果改学其它法门切进步神速.所谓什么法门最后都一样其实并不见的.阿罗汉没有像佛陀一样的能力能够知道什么人应该修什么法门.
所以后世的行者应当多和不同的老师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2: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5 三法印 的帖子

第一,我觉得要对老师有信心。当然,一开始你不可能完全信任他,但听他讲的法,应该可以分辨的出来。
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去修,自己体验。酱才能证明老师讲的对不对。

有很多人因看太多书,有太多概念,
一听老师讲法时,他的概念就出来了,
还要矫正老师的讲法呢!

当然,我不反对向多位老师学习,
很多人也是这样,因他们在找对的老师以帮助解决他们的问题。
上小学找小学老师,上中学找中学的老师,一样的道理。
每位老师教的都是在基本学起,
应该要有耐心的学习。

我认为应该找到好的老师,对的方式,
就可以专一的朝这方向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1-2007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6 peggy_str 的帖子

每位老师教的都是在基本学起,那就是戒和佈施和正见.

问题如何找到好的老师--不是听老师讲的是否符合正见是否符合法印吗?
还是老师好就是好老师?

其实读经臧就等于直接在听佛陀说法.不爱读经臧的人有好的借口,说读多经臧有太多概念.但没有正确的概念就会造出或得道错误的理解和概念.当佛陀讲'无我经'-这样的真实的概念,不是最好的法住智?

AHJANH KENG,有讲过一些泰国的行人教禅法,一些日子后就开始称赞在家弟子如何有悟性,很快成就之类的话,弟子被称赞心都飞上天了.过后POCKET就KOYA了. AHJANH KENG说那些用了几十年修行的出家人都不一定成就,何况是那些用一点时间修行就以为可以成就的在家人.所以有经臧的知试,可以有一些自明的好处....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3-11-2007 04:42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3-11-2007 03:59 PM 发表
每位老师教的都是在基本学起,那就是戒和佈施和正见.

问题如何找到好的老师--不是听老师讲的是否符合正见是否符合法印吗?
还是老师好就是好老师?

其实读经臧就等于直接在听佛陀说法.不爱读经臧的人有好的 ...


是不是好的老师自己就会知道, 知道自己是否在进步, 知道自己是不是遇上瓶颈, 也知道其突破点.
更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执着自己的知道.

出家自然会有更好的条件,但是在家的也未尝不可, 只是地方的不同, 环境的不同, 看是否还是执着?
出家人也有忙不完的事情.

佛法说的就是心, 直接观"心"自然对"佛书"的领悟有所不同.

[ 本帖最后由 looping 于 3-11-2007 04:50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4: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looping 的帖子

遇上瓶颈, 也知道其突破点,突破后知道自己証了圣果.

瓶颈/障碍

身体
--坐久了脚酸,脚痛--要换脚
--腰坐不直,腰痛
--气息不顺

心理
五盖
--昏沉,一边坐一边睡
--心散乱
--贪
--憎
--疑

-------
突破点-- 以上的问题消失....
不知looping和PEGGY贤友已经克服以上的问题??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3-11-2007 05:1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1-2007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8 looping 的帖子

就因为还是执着,所以还是在家.. 很多东西放不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8-2025 09:30 AM , Processed in 0.10068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