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06 03: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孔雀明王介紹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

(梵Maha-mayuri-vidya-rajn~i,藏Rig-snags-kyi rgyal-mo rma-bya chen-mo)

密教本尊之一。漢譯有摩訶摩瑜利羅闍、佛母大孔雀明王等名,簡稱孔雀明王。一般明王多現忿怒像,令普通人有難以親近之感。而此一明王則形像優雅、慈藹可親,而且以甚具詩意的孔雀為坐騎。

  據《孔雀明王經》所載,佛世時,有一位比丘遭毒蛇所螫,不勝其苦。當阿難向釋尊稟告之後,釋尊乃說出一種可供袪除鬼魅、毒害、惡疾的陀羅尼,此即孔雀明王咒。此外,在久遠以前,雪山有一金色大孔雀王,平素持誦該咒甚勤,因此恆得安穩。有一次,由於貪愛逸樂,與眾多孔雀女到遠地山中嬉遊,而未誦該咒,因此為獵人捕捉。他在被縛之時,恢復正念,持誦該咒,終於解脫繫縛,得到自由。釋尊的這些開示,就是孔雀明王及其陀羅尼為世人所知的開始。

  孔雀明王的形像,一般都是白色,穿白繒輕衣。有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等裝飾,乘坐金色孔雀。現慈悲相,有四臂,分別持有吉祥[3233.5]及孔雀尾等物。其形像,《大孔雀明王畫像壇場儀軌》云(大正19·440a)︰

  「於蓮華胎上畫佛母大孔雀明王菩薩。頭向東方,白色,著白繒輕衣。頭冠、瓔珞、耳璫、臂釧,種種莊嚴,乘金色孔雀王,結跏趺坐白蓮華上或青綠花上,住慈悲相。有四臂,右邊第一手執開敷蓮華,第二手持俱緣果,左邊第一手當心掌持吉祥[3233.5],第二手執三、五莖孔雀尾。」

  四種持物中,蓮華表敬愛,俱緣[3233.5]表調伏,吉祥果表增益,孔雀尾表息災。白蓮座表攝取慈悲的本誓,青蓮座表降伏之意。據密教相傳,此明王是毗盧遮那如來的等流身,具攝取、折伏二德,故有上述二種蓮座。此蓮座謂之為「孔雀座」(mayu^rasana)。

  密教現圖胎藏界曼荼羅將此尊安置於蘇悉地院南端第六位,形像呈肉色,二臂,右手持孔雀尾,左手持蓮華,坐赤蓮華。密號是佛母金剛或護世金剛,三昧耶形是孔雀羽,真言是「唵麼庾囉訖蘭帝娑[703.17]訶」(om! mayu^rakrante sva^ha^)。西藏流傳的形像則呈三面八臂,坐蓮華座,不乘孔雀。

又,密教有以此孔雀明王為本尊而修之法,稱之為孔雀經法或孔雀明王經法。此法之主要作用為息災、祈雨或止雨、安產等事。日本傳此修法甚早,九世紀時修驗道創始人役小角即曾修孔雀咒法而得大靈驗。平安時代,自空海強調《孔雀明王經》之護國性以來,即為東密所特別重視,尤其廣澤流以之為無雙大祕法。至十一世紀,孔雀經法擴及現世利益,以祈禱消除天災、除病延命、安產等功效而盛行。

  日本現存最古的孔雀明王像,係東京國立博物館所藏平安後期的畫像。此外,智積院、松尾寺、法隆寺、仁和寺等,亦收藏有此明王的畫像。另外,金剛峰寺有快慶所作的雕像。
  〔參考資料〕 《孔雀王咒經》;《大孔雀咒王經》;《胎藏界七集》卷中;《諸說不同記》卷六;《圖像抄》卷三;《覺禪鈔》〈孔雀經法[306E]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2-12-2006 03: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好上两个星期巴卓仁波切传孔雀明王灌顶,放上资料和大家分享!
仁波切说修这法主能必免死于意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12-2006 03: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6 12: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kds世界和平嘛尼法会15/12-1/1/07

Mani Project for World Peace
15 Dec 2006 - 01 Jan 2007

We are very happy to announce that Ven. Shabdrung Rinpoche and our Resident Lama will be conducting a Mani Project from 15th December 2006 to lst January 2007.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habdrung Rinpoche and Lama Zotpa follows the explanation of the practice, the schedule, and suggested donations.

Mani Project - Om Ma Ni Pad Me Hum
I am sure all of you are very familiar with the Chanting of this 6-syllable mantra. It is said that "the 6-syllable mantra is the speech manifestation and the wisdom energy of all the Buddhas. It purifies our impure perception of sound. It is also a means to protect our mind from its deluded thoughts. It cuts off one's ignorance and opens up one's wisdom. It augments immeasurable blessings, and peacefulness can be obtained. It can save and alleviate beings from hundreds and thousands of sufferings and difficulties."


This may sound inconceivable to some people. However, Bodhisattva Chenrezig has made great aspirations and accumulated countless merits, wisdom and skillful means to help sentient beings. He has the 'hook' to liberate beings. If we have the sincerity and deep faith in him and exercise efforts in our practice of the Dharma, we are likened to having 'a solid and unbroken wing' with our ring of faith, Avalokitesvara / Chenrezig will be able to 'fish' us out of our sufferings.

Such being the case, we are very happy to organize the 2-weeks chanting of the 6-syllable mantra Om Mani Padme Hung from 15 - 31 December 2006. On lst January 2007 we will conclude with the Green Tara Puja followed by Releasing Lives.

Schedule for the Mani Project, 15 Dec 2006 - 1 Jan 2007
Date        Time        Activity
Fri 15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at 16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un 17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Mon 18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Tue 19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Wed 20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Thu 21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Fri 22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at 23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un 24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Mon 25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Tue 26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Wed 27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Thu 28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Fri 29 Dec        4.30pm -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at 30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Mani project
Sun 31 Dec        10am - 12 Noon        Mani project
2 - 4 pm        Mani project
4.30pm to 5.30pm        Mahakala puja
8 - 10pm        Chenrezig Tsog Puja
Mon 01 Jan 07        10.30am - 12 noon        Green Tara Puja
12 noon onwards        Releasing Lives
Light refreshments will be provided for the evening programmes

This is the finalised Dharma Programme. However, 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is schedule may be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prior notice. Contac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6 12: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Contact Karma Kagyu Dharma Society
Telephone: +603 9222 1540

Fax: +603 9221 981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6 06: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对谈
 

  2000年4月1日,《西藏生死书》的作者索甲仁波切来到正在举行佛七的农禅寺,在庄严而彷如海潮音的佛号声中,与圣严法师展开一场别致、深刻而又幽默的对谈。两位当代佛教重要精神领袖,对生死、业力、空性与禅法心要等汉藏佛教重要的观点,进行互相探索、学习与理解的过程。


  谁在今天生日?
  圣严法师与索甲仁波切先互相致赠自己的著作给对方,彼此还交换了签名。
  在签下日期时,圣严法师提到当天是4月1日。索甲仁波切笑着说,今天是愚人节,是我的生日。
  圣严法师很惊讶,仁波切则笑着说:“因为我是愚昧的人”。


  在空性(Sunyata)中发现了什么?
  索甲仁波切(以下称索):当您与xxx对谈后,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例如在空性方面。
  圣严法师(以下称师):我没有发现什么特殊的。因为空性就是空性,空性的意思是不抓右边,不抓左边,中间也不执着。这是龙树的中观。
  索:是的,龙树菩萨说中观的智慧亦不执着中间。
  师:但我看您的书里面很少讲空性。
  索:有的,在第四章。
  师:对!但很少
  索:因为我不常用“空性”这个字眼,在西方“空”这个字常带有负面的意思,“空”常意谓着什么东西都是空的,有点接近虚无主义的概念。所以我想可能用“开放性”这类的字眼会好一些。
  所以我较常用“心性”(nature mind)这样的字眼来表达,或者以描述它的性质的方式表达,而非以“空性”这个名相来陈述。
  师:确实,在西方如果没有说清楚,像“佛性”、“法身”、“空性”等词,有时候会被西方人误会是与“上帝”、“基督”、“耶稣”等类似或同等级的概念。这种方式的理解当然对西方人或有西方宗教背景的人可以很清楚的认知,但也可能会让西方人觉得佛性就是上帝,就是神,而样的解释是会有问题的。
  索:那的确是很危险的误解。
  对于这个问题,我记得xxx的老师,也是我的一位老师顶果钦仁波切,他便发现西方人非常喜欢谈概念性的事物。例如谈到“空”,他们会非常热衷在这个字上,以及关于这个字里头许多微细的概念。结果执着于字义及概念,反而失去了整体的观照,这样就很容易掉入我们刚才所举的那种危险的状态。
  师:不过最初开始让他们接触时,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他们愿意接受,只是接着也要慢慢让他们知道真正的意涵。
  索:没错,如果只是入门的介绍,这种方式是相当正确的。


  为往生的鸽子祝福
  师:今天在您来之前,发生了一个故事。
  三十分钟以前,有一只鸽子飞来,直直撞到我房间的窗子,然后就死掉了。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我想可能因为索甲仁波切要来,所以它知道可以飞来这里得到超度。
  当时我也替它作法,替它修观想。这真的是从来没有发生过,非常不可思议的一桩事。现在我请这只鸽子进来,请仁波切给它祝福,我觉得这是很有缘的事。
  索:我很乐意。(随后仁波切为便开始持诵经咒,为鸽子祝福。)
  师:这只鸟非常有福报,我们也正有一千个人在念佛共修。(按:当时正值农禅寺清明报恩佛七期间,会客室外海潮般的念佛声波波回荡。)
  索:太好了,我也是为它做了阿弥陀佛的祝福,叫做破瓦法(Phowa)。
  师:我们佛七共修念的就是阿弥陀佛。
  索:它是一只幸运的鸽子。
  师:你知道它现在到哪去了吗?
  索:我没有这样的神通力,不知道它会到哪儿去。
  师:我想以我们的观想与回向,它会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去,不过这并非来自于我的力量,而是佛的力量。
  索:是的,我想这是我们共同的祈愿所产生的力量。
  师:能不能对破瓦法做更详细的说明?
  索:破瓦法与阿弥陀佛有很密切的的关连,主要是透过阿弥陀佛的加持,向阿弥陀佛祈请:“无量光的阿弥陀佛,请将你的力量加诸于往生者完成‘破瓦’的修炼,让亡者与你同在,并往生于你的净土中。”


  中阴身的明光
  师:我们脑神经的记忆,不可能带到另外一世去。这一生的记忆是这一生的,到另外一世是没办法带过去的。但是中阴身,就你所言,有四种中阴身四个阶段,那么在人死后的这一阶段,亦即从我们这一生,要到来世的的这一段死亡的中阴身阶段,他的记忆是靠什么?或者,那时候还有没有记忆?
  就我所知道,人死了以后不是靠记忆,靠的是一种神通,一种自然的神通,身体没有了,自然产生一种感应的神通力,但那不是记忆。就您的观点,您认为那是记忆?还是一种自然的神通力?
  索:所谓的四种中阴身,其中之一就是此生,亦即“自然中阴”。此生这“自然中阴”中,也有另外两种形式的中阴身,一是醒觉阶段,另一是睡眠阶段。所以实际上这一生有三种中阴身。三种中阴阶段连结法性的“光明中阴”。
  而在这三个现世中阴身之后,当人确定死亡的刹那,意识分解了,外元素也分解完了,内分解如贪欲、嗔、痴等也都灭亡了,心也死了。就是所谓死亡之后的中阴身。
  在我们的教法中,尤其是传统的教法,此时一个人本初的明光,或我们所知的地光明(ground luminosity),或母光明(mother luminosity)便会出现。这时候,如果亡者生前曾经得到上师的指示认识了空性,在明光(clear light)出现的当下仍稳定地修持,去体证光明合而为一,然后便达到完全的证悟。这种情形发生在许多大修行者身上,西藏传统中,有许多大喇嘛像xxx的老师,当他们往生时,他们处于三到五天的禅定状态,有时长达一个星期。这是因为他们停留在明光的阶段,在临终的中阴阶段中没有色身,甚至也没有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3-12-2006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明光的时间持续多久?
  索:得视个人而定,有的上师是坐修三天,有的稍微长些,有些甚至发生了也不知道。因为佛性像一弹指一样,我们甚至无法辨识它。在明光阶段如果能认证的话,就能得法身,即所谓的三身之一。
  然后就到下一个阶段的中阴身,是法性中阴。没有色身,只有光明身(Light body)而已。这是报身的一种能量,但并非色身及意生身(Mental body),只是一种光明身。
  若你无法在此得到认证,接着会进入的受生中阴阶段,也就是实存的中阴。这非常相似于化身,却是染污的化身。如果能认证,就可达化身净土,如阿弥陀佛的净土等。若无法认证,染浊的化身就是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染浊的化身。
  在意生身阶段,诚如圣严法师所说,根据记载有能行走自在等九种不同的能力。非常有趣的是,在西方濒死经验的研究中,也发现有类似的状态。
  师:什么叫做“认证”?
  索:基本上,所谓认证,即是透过禅修、训练而有悟境现前的情况,我想中国禅法也是如此。但以我们的传统来说,若你开始像一个佛教徒一样修行,会有五个次第目标,从最初的准备,逐渐到达不再学习的阶段;当你通过了所有的训练,最后上师会将心性显示给你:“心性是超越文字,超越思想,超越叙述,如同‘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如虚空、明光般的本性。”
  当上师显示、介绍给你的时候,在那个当下是无心的,而能认证的是妙观察智,是五智之一的妙观察智的认证。
  我记得我的一位上师说过,如果心不在那里,如果处于无心的状态,谁能认证空性呢?能认证的其实是我们的“本觉”。
  师:认证是自己认证吗?
  索:可以说是一种自己的认证。但在那个当下,其实也没有一个特别的“自我”可言。那只是一种明晰的“觉”,是明光,是上师曾显示,我们曾认证的明光。因为地光明在死亡的刹那出现,所以你必须要去认证它。
  因为按照西藏佛教传统的教导,此时贪嗔痴三毒及种种对佛性的障碍将烟消云散,并揭示了“如虚空般”的本性,若你能见到如此的本性,若你生前有对证悟的觉知,你就能够认证它;如果没有如此的觉知,那对你而言可能如一弹指就过去了。我的意思是说,这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因为每个人都有佛性。


  业可以藉由修行消除吗?
  师:想请教您,在汉传佛教之中,对于往生佛国净土这部分有些诤论。其中的关键在于业,如果靠修行,业是可以消的,什么样的业都可以消。只要修行,只要心念转变了就可以消,在您的书中也是这样讲。
  但另外若从因果的观念来看,如果造得是很重很重的业,则定业是不可转的。这有一点矛盾,有一点冲突。
  以藏传佛教的观点,对这个的看法如何?是不是即使造了再重的业,包括五逆的罪也可以转?(按:即杀父、杀母、出佛身血、杀阿罗汉、破和合僧等五种重业)。
  索:在藏传佛教中有一种非常重要的说法,就是说,一些负面的或恶的业,例如五逆罪,在本质上是恶的。但它仍有一点好的质,就是它还是有可能被净化。
  一般来说,所有的业都可以净化,因为其究竟本质是无常的,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无常的,是空,则业也是如此。
  但是我认为两种说法都对,因为如果你造了很重的恶业,是很难净化的,所以有些人会说几乎不可转,因为它需要很长的时间去净化。
  但这也要视许多因素而定,有时候人在佛前认真的悔改,真正的忏悔,因为是非常特殊的情况,甚至连很重的恶业都可以被净化。但一般而言,像五逆这类的业确实很难转。
  师:其实汉传佛教也是这样说,如果你能够起观想,观中观或者是空观,观成了,那罪就是不存在的。罪,它的自性是空的,或说任何一种业的自性都是空的,所以它可能不存在。若你观想成功了,那这些业便是不存在的。但是因为犯的罪太重了,很难观想成功,阻碍很多,因此我们要忏悔,要有很长的时间来忏悔、修行、结善的缘,才能够修行成功。
  索:是的,影响罪业能否消除的因素很多。例如我们那些很重的习惯就很难调整,光是一种很重的口音就很难改了。
  师:如果一个人的习气太重,可能会阻碍他对空性的了解,并造成许多不好的后果。不过依据汉传佛教的传统说法,一个人可以藉由持戒、布施、忍辱等修行来转化其习气。
  索:是的,这就好比是五波罗蜜多,如河流一样汇归于般若波罗蜜多的大海。就某种角度而言,这些修行法门都是技巧性的手段,是方便法。但有一点很重要的,智慧和五波罗蜜是结合运用,要以智慧来结合五波罗蜜,若没有空性的了解,即使修习了种种相关的善行,也不是真正的波罗蜜多。
  当人们了解了空性,才有可能净化重业。也就是了解到,所谓负面的业是不实存的,甚至连造业的人也不存在的,只有领悟到,明了这些事实上都是幻化的,才有可能净化。问题是,在修行的时候,可能可以领悟到一些空性;一旦回到日常生活中,很快就会忘记,坏习惯又回来了。
  因此,如何将空性持续在日常生活是很重要的,让心常保澄澈明觉的状态,让空性的体悟与人的现实生活结合。我们常教人观想,在下座时自己是幻化之子,能够如此,在空性现前的当下,心就会被净化,坏习惯不会再出现;可是如果不经常练习,一些负面的习性很快就会故态复萌了。


  证悟之路要从知到行
  索:诚如法师所说,最重要的就是要体悟空性;但并不是只停留在概念而已,而是直接从上师教导后,达成一种非仅概念性的、不二的、真正的领悟。我十分尊敬您们传统的禅法传承,而在我们大圆满的传承中,也非常小心,非常强调要跟随上师一起修学。因为体见空性并非只是概念上的,而要经由上师以多种方式测试的实际经验。我相信空性的认证是最重要的。
  师:空性如果仅仅只是一个概念的话,还是有用的,可以帮自己解释烦恼,可以为自己消化一些烦恼,当烦恼出现的时候,用来告诉自己这是空的。但这不能彻底,它只能够减轻烦恼,但不能彻底消除烦恼;消除烦恼不容易,一定还是要修持。
  但有些人看到一些有关空的观念的书,在概念上理解了空,就认为自己已经知道到空是什么;其实不是,那只能说是知识上的,而不是实际所谓的证量。要有实际证量的体验,是要透过修行。
  譬如说《西藏生死书》在台湾十分畅销,但是人们读了这本书,在临终之际就能对自己的死亡有信心吗?
  索:不,那是不行的,一开始可能得先读个上百遍。但光是阅读也还不够,阅读、学习的确能带来一些智慧与洞见,但之后仍必须不断思惟、反观,再不断的修行。
  台湾信众需要什么样的法?
  索:以法师的经验和高见,认为台湾民众在佛法上需要的是什么?他们需要听到的是什么,应该教导他们什么?
  师:很难说,因为台湾人有不同的信仰层次。只有少数人希望听一听什么叫作空,更少更少的人愿意修行。多数人希望发财,希望像你这样的仁波切来的时候,能给他们加持、灌顶。
  索:确实如此。
  师:这是一个普通的答案,但却是个真实的答案。
  索:可不可以给我一点建议,我在台湾教什么东西比较有用?因为我只是偶尔来,对台湾没有这么了解。
  师:我想应该让台湾所有佛教徒,正确了解藏传的佛教是什么。其实现在藏传佛教在台湾传的还是藏传中的显教部分,而不是密的部分。但台湾人凡是看到西藏的仁波切,看到转世的人来,就认为那是密法,我建议应该让台湾的人知道那不是,以及当中的区别是什么。
  其实藏传佛教的次第,尤其是显教部分的修学次第非常清楚,但是只让台湾的人一味地追求速成,这是很危险的。
  索:那的确是危险的,我也常说那是不可能的。西藏有句谚语说,如果你愈想走得快反而更慢到达,慢慢走反而还会快点到。
  师:密勒日巴也讲,修行不是求开悟,那反而会很快地证悟。但台湾的人往往希望来一位仁波切,就能马上教他成佛。
  索:我想那是期望太多了。有两件事是人最大的敌人,那就是太多期望和太多的恐惧,甚至连打坐也是如此。我记得我的上师常说:“没有期望,没有恐惧。”所有这些有关期望及恐惧的念头,都是导致轮回的主因。
  师:禅宗的祖师们也讲,如果将心待悟,把自己的心拿来等待开悟,这是求升反堕。其实修行就是修行,如果能用正确的态度,用正确的方法,相信老师教的,我想这个修行应该是非常干净、纯粹的。


  禅的心要是什么?
  索:我很想多认识禅宗,能否请您告诉我禅的心要。
  师:“没有一个东西是禅宗的心要”,这就是禅宗的心要。
  索:我就知道您会这样说。(两位都大笑起来)
  师:我们讲方便法和究竟法,一般人适合方便法,需要次第,需要有着力点。但是究竟法是没有东西的。
  索:如果没有教理的基础,就讲究竟法是很困难的。
  师:所以中国禅宗讲不立文字,这是讲究竟法。但中国佛教有八个宗派,文字最多的便是禅宗,它就是要教你知道什么叫作不立文字,所以讲得特别多。


  关于大圆满的传承
  索:有一个很有名的藏传文句,《心经》里面开始有一个四句的祈请文,是对般若波罗蜜多的皈敬:“超越文字,超越思想,超越叙述,般若波罗蜜多。不生、不灭,有如虚空的本质。但能被体悟,能为我们内在的智慧所认证,皈敬三世诸佛之母。”
  师:过去、未来佛,三世诸佛的母亲,就是智慧。所以文殊菩萨就是三世诸佛的母亲,而宗喀巴则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是西藏近代佛教的开创者。
  索:西藏有三位文殊师利菩萨的化身:龙钦巴、萨迦巴利达和宗喀巴,三位都是文殊师利菩萨。
  师:您是哪一位文殊菩萨的传承?
  索:龙钦巴,也就是宁玛巴的传承,这一派是从莲花生大士所开始的,主要的教法传承是大圆满,跟禅也有关系。
  师:在印度是不是没有大圆满这样的修持?
  索:不,在印度并不是没有大圆满法,而是非常秘密地传承。像无垢友上师,还有Sri Singha他是从中国来到印度的。还有Manjusrimitra以及其他许多上师都是,只不过都是很秘密的。
  以印度一般的教法来说,如大乘思想早期发展时也算是秘密的,而金刚乘更为秘密,大圆满则是更加秘密的传承了。例如龙树,他是伟大的大乘导师,但在秘密传承中,他是金刚乘的上师,也是大圆满的传承者。他是莲花生大士的老师之一,可说是大圆满传承中八位伟大的大师之一。
  师:在西藏的传说中,龙树菩萨的寿命很长,还有莲花生大师的寿命也很长,是不是有这样的讲法。
  索:是,但有趣的是,这又非常难以理解,很难用一般人的概念来理解。例如莲花生大士似乎是佛灭后八到十二年到印度的,但到西藏却是西元八世纪的事,佛也预言莲花生大士在佛涅槃后十到十二年来到印度。所以以凡夫的心很难理解这个概念。


  师:今天谈得很好,很感谢您前来。
  索:我也很高兴有这个机会,非常谢谢您,我要祝福您长命百岁,您要常住此世。
  师: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6 02: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密乘的獨特修持方法:淨觀

上面我們簡短的稍微談了一下「密宗」的哲理。現在要開始講一些比較契入題的東西。對於比較不熟悉這些「密宗」術語的人來說,可能會覺得比較無聊。可是我見到現場許多老面孔。所謂老面孔是一些「密宗」場合的狂熱份子,經常出現的;或者我們可以說是每逢灌頂必到的這一種。

這個實際上和現在許多場合一樣,你第一次去,他給你一張卡片。以後每次去,給你的卡片記上幾個點。然後累積若干點數之後,他免費給一些甚麼東西一樣。

「小乘」當然是接受「空性」的見地。然後他要放棄傷害一切眾生的行為。「大乘」;當然是在「小乘」既有的基礎上建立。「大乘」所談到的「空」,不僅包括了小乘的「人無我」,也包括了「法無我」。也就是現象的無我。在修行的過程來說,除了前面說的不傷害一切眾生之外,還要加上「必須去幫助一切眾生」。

我再次強调,「金剛乘」和一般的大乘,並無不同。所以「金剛乘」解釋「空性」的方法,和「大乘」可說是完全一樣。在修行上來說,除了「小乘」的「不傷害一切眾生」和「大乘」的「要幫助一切眾生」之外,密乘更加上一個「淨觀」的修行。對所有修習「密乘」的學生而言,「淨觀」這兩個字,是你最應該知道,也最應該瞭解的,也最關鍵的兩個字。所謂「淨觀」是表示說,你並不是毫無一點「覺知」,毫無一點「覺性」的來接受任何事情。

因此許多「金剛乘」的老師,包括我在內,都要占學生的便宜。怎樣占學生的便宜呢?首先,對學生大談「淨觀」。然後當學生把這些話聽進去之後,老師就可以為所欲為,要求學生把他所作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清淨的。這個並不是「淨觀」。因為在這過程中,有一個人,他在否定一些甚麼東西。同時這裏面也有一些基本上是自我欺騙的心態。然後在相對的層次上而言,這種作法也和我們所處的相對層次產生矛盾與衝突。

所以!我再重複一次,所謂「淨觀」也就是說:不以這種不加「覺知」的方式來觀察一切的事物。

當我們談到「淨觀」的時候,我們所講的是「沒有分別,沒有特殊的喜好」。學生的修行是「經由修行而減少你的各種各樣的喜好,或選擇上的喜好」。當然如果我們指的是「特別喜好甚麼或特別選擇甚麼,或是,不喜好甚麼,特別不喜好甚麼。」這就簡單了。但在「金剛乘」裏,它有著很特別的意義。這種所謂「沒有特別的喜好」,並不是表示別人問你「要茶或咖啡」,你說「沒有關係,我並無特別喜好」。並不是這樣的,在這邊,我們的意思是「以修空性為道」。當你以「空性」為基礎,觀察一切事情的時候,你會看到,沒有甚麼是叫你「比較好」的。「金剛乘」接受這樣的觀點。

像上面講的一樣,「金剛乘」是「果乘」,是以「果地」的修行為「道」。所以我們對於「空性」,是以這種沒有喜好,或「沒有偏頗的心」來修行。譬如說「金剛乘」裏所使用酒或肉,就是這個樣子。

談起這件事很令人傷心,這個傷心有一部分是來自「大乘」的人。因為他們對「金剛乘」缺乏瞭解。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現代某些「金剛乘」師徒之間的表現,或他們所表現出來的,讓人覺得,或他們自己覺得,「金剛乘」允許你飲酒,吃肉,或者允許你縱情於異性之間。他們認為「金剛乘」是一條允許你幹這些事的道。

但是我可以向各位保證,在所有的「密續」中,找不到任何一句話,是允許你作以上這些事的。

在「小乘」的傳統裏,非常卑視或渺視「欲望」。在這情況下,這個欲望的物件,舉例來說,對一個修「小乘」的人來說,可能是一個美女。但他們用修行的方法來對治。例如說「不淨觀」。

在「大乘」裏來說,以相對的層次而言,還是很輕視欲望。但在究竟的這個層次,你會認為欲望實際上就是「空性」。所以對於一個「大乘」行者,一個修習比較廣大的道的修行人來說,他們會認為:假如你認為某人很醜,而你又執著在「他很醜」的概念上時,僅僅這個概念,就足以將你系縛在輪回之中。

對「金剛乘」而言,我剛才已經講過很多次了。「金剛乘」是沒有特別的喜好或特別的偏頗。換句話說,就是直接的去修「空性」。然而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分別的這種狀況之下,而你說「我一定要吃甚麼,或我一定不能吃甚麼」,這個當然也是一種偏頗。

像我,或者別人稱我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對於「空性」,我並沒有完全的瞭解。這表示我有特別的喜好,如果我吃肉,那完全出於我的欲望和以前這些不好的習慣。所以身為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若他不能瞭解「空性」而去吃肉,同樣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在「金剛乘」的戒律中,第二個最重要戒律就是要遵守一切佛說的話,不管佛說甚麼。佛在「大乘」的經典裏,重複的講「不要吃肉」。所以對我們這樣子,在「空性」上只有一點點學理的瞭解,而實際上對「空性」完全沒有「證悟」的人來說,吃肉,不僅破了「大乘」的戒律,也破了「密乘」的戒律。

這也是為什麼,在前面我說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可能最好的道是「小乘」。看起來有非常嚴格規律的「小乘」,實際上遠比看起來非常開放、你可以為所欲為的「密乘」要更容易修行的多。我們也比較容易說「我是一個大乘行者,從今天起,我不吃眾生的肉」。也許斷除肉食的那幾天,你會對肉味念念不忘,但慢慢的,你就習慣素食了。而且素食有益健康,這類的修行也很簡單。

如果你是一個「金剛乘」的修行人,別人拿了兩盤東西給你。一盤是麥當勞漢堡包,一盤是很精美的食物。比這個更極端的是:若有人端了一盤食物和一盤糞便給你。而你對那糞便有絲毫的不悅,或對那盤食物有絲毫偏私的心,那都是破了「金剛乘」的「事業戒」。所以比較起來,「大乘」的素食,是要容易得多。

同時對於「修雙身」,也是同樣的這種情形。我知道很多東方或西方的學生,甚至老師,因為首先他們不瞭解「金剛乘」的真正意義,其次把「金剛乘」的這些東西,當成滿足自己私欲的許可證。許多人聽到「密宗」有所謂的「雙身法」,都覺得對自己的情緒或欲望是一個很好的消息。這些人是完全不瞭解「金剛乘」。

我這樣說是有一個絕對的理由。因為只要一有人提到空行母,所有學「金剛乘」的人,包括我們這屋子裏的每一個人,立刻會聯想到一個非常美的女性。這個概念在我們實際的生活中,如果看到一個漂亮的女性,我們會說「哎唷!一個空行母呀」,這表現出你對於所謂「空行母」這個字,是一點都不懂。

如果我們看那諾巴金剛瑜伽女的教授。依照這個教授,如果我瞭解得沒錯的話,那些漂亮得會讓你產生欲望的女人,她完全不是空行母。若你修這個教授,然後你向某一個方向走去,你所碰到的第一個異性,不管是甚麼樣子,你都要有勇氣去擁抱她。也許你會碰到只患有極嚴重皮膚病的母狗,是的!在那個情況下,她就是空行母。你若有勇氣真誠的去親吻,去擁抱這只母狗的話,那你對空行母,可以說是稍微有一點瞭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6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金剛乘」(密宗) 的專有名詞問答



(一)「本尊」、「空行」、「灌頂」、「修儀軌」的真正意義

然後「本尊」,這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說你的「上師」修得很好,那當然你可能就不需要修「本尊」了。但是「本尊」主要是清除我們一切的概念。

然後「空行」,我們說到「空行母」的時候,並不只是講女性的這些好的特質,我們講的是我們的能量和行為。

然後「灌頂」也很重要,在「灌頂」之中,我們可以說是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或我們的「自性」。用的方式是這一切的「灌頂」所依物。用「手印」、「持咒」等這些方式,直接的把我們自己介紹給「空性」。

受「灌」之後,「修儀軌」也是很重要的。「修儀軌」的主要目的,是希望我們能夠在每天的二十四小時中,保持住「淨觀」。若我們認為「修儀軌」只是為了得到一些特殊的「力量」或「神通」的辦法,那是我們以一個非常有限的方式來看待這個「儀軌」。「修儀軌」是使我們保持或安住在「淨觀」之中。

(二)「法會」、「薈供」、「開光」的真正意義

然後是修的法,修「法會」。再一次我強调,你不應該把這些「法會」當作驅除你暫時性頭疼,或其他問題的一個方法。「法會」是一次一次的增加你的「淨觀」。舉例說:像「薈供」。「薈供」不只是「我們肚子餓了要吃東西」。而是說用以供養我們內在的「本尊」。然後「火供」,「火供」是我們用以供養外在的現象,而這些外在的現象,是我們用以觀想成「本尊」的。這一切都是要使你認知「平等」。

「開光」也是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密宗」的「咒語」、「手印」、「三摩地」(定),可以把任何一個東西轉他成另外一個東西。這朵小小的花,在刹那間可以轉他成上樂金剛或時輪金剛的壇城。「加持」這些米、「加持」這些花,或者說,對這些米或這些花朵「開光」,讓它們轉化成「本尊的壇城」。是我們另外一個增加「淨觀」的方法。

(三)「金剛乘」四種事業中的兩種:息與增

然後;密宗所謂的四種事業。「息災」,用以消除我們的惡業或過失。「增益」,這並不是為了我們自私的目的去企圖得到甚麼。如果是為了自私的目的,那我們在「沒有偏頗」的這場戰爭上,又輸了一陣。所以「增益」實際上是使我們增加在「淨觀」上的財富。利用修法或法會來增加我們的淨觀。

但是這樣子的作,這個「自我」仍然非常作怪,非常干擾我們的話,這時「密宗」的人就修一些「忿怒」的法,例如「降伏」的法,「调伏」的法,「捆綁」的法。這一類的。

(四)口訣

問:為甚麼有些「金剛乘」的上師說「口訣」是秘密,不能公開?
答:因為這些「口訣」也許會被別人誤用。也許別人會把它浪費掉,同時一些「口訣」也是非常的危險。因為很多時候,「金剛乘」的學生把「金剛乘」當作是一種可以放縱他們情緒的許可。當然這也可能是這些上師們對這些「口訣」不太清楚。所以當你問他的時候,他會說「喔!這是秘密,不能講」。但這也可能是他的慈悲。同時也可能是他的慈悲與方便。

(五)「上師」的辨別

問:我們應該怎樣去辨別「上師」?
答:你問要怎樣去辨別!這很困難,這幾乎就像問我,你應該怎樣去選擇戀人。這種時候你就必需要靠你的「直覺」。或你的「業」(行為),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業」是讓邏輯的推理去發生一段時間的作用。不要讓某種突發的情緒衝動即刻佔有你。因為身為一個人類,我們很容易被這種突發的情緒衝動所驅使。或讓我們感覺到應該怎麼樣。如果我們立刻讓自己跟?所謂的「直覺」跑,那就好像你跟很多不同的人約會一樣,到後來你發現你一個人也沒抓到。不但沒抓到,可能還有很多妒忌的狀況,很多困惑的情形會發生。

(六)「咒語」與「神通」

問:我們應該怎樣去看待「咒語」?
答:對待它們最好的方法就是念誦它。嗯!我們除了念它之外還能作甚麼?還可以把它當作一個非常寶貴的東西,保存。

問:很多人認為念誦「咒語」可以得到「神通」,是或不是?
答:關於這一點,我認為身為一個佛教徒,或已經作了這一陣佛教徒了。現在我們應該搞清楚,佛教徒所說的「力量」或「神通」到底是甚麼?佛弟子們所真正應該得到的「神通」或「力量」,是那一種「神通」或「力量」呢?在天上飛行?能知道別人心裏想甚麼?預知股市漲跌?或變得富裕?不是的!這些!就是這些!使我們系縛於「輪回」。這些絕對不是佛弟子所應該追尋的力量。有一個近代的西藏學者,名叫根頓秋培。他說「佛真正的神通是佛真正的,看到了、見到了並且就安住在實相當中」。我覺得;根頓秋培是以一種非常具有評斷性的語言來讚美佛。因為,你要知道;真正看到事情的「實相」,是這麼的有力,在一瞬間旋轉了九十六億個銀河。你仔細看一下,在我們平常的日子裏也這樣。我們先不要講佛教。講我們的日常生活。舉例來說,你是一個非常有權力的政治家。或者你是一個有十億家財的商人。或是一個非常有影響力的人。但是,你竟然不知道你床底下有顆滴答滴答的定時炸彈,那你就甚麼都不算了。對不對?因為隨時你都會被炸成一片片的。而你茫茫然是吧!反過來說!任何一個最卑微的人,如果確實的聽到那滴答聲,像聽到自己的心跳這麼確實的話,那他絕對能逃開,能活得下去,對吧!至於說到算命或卜卦吧!我不知道為甚麼大家要找西藏喇嘛,我每次來都找臺灣的相士卜卦,算命,結果比我自己卜的還要准(全場爆笑)。所以我們真正應該覺得自豪的是「我們能夠看到萬物究竟的實相」。這是這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12-2006 04: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問:我們是否可以透過「持咒」來看到「實相」?
答:當然!「持咒」當然也可以看到「實相」。但這要看你如何的去持它,以及是誰教你,這一類的。

(七)小乘、大乘、金剛乘(密乘)
問:情欲是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如果是的話,「金剛乘」有甚麼辦法?
答:它的確是一個很大的障礙,使我們見不到「實相」。但,「金剛乘」有一個辦法;就是去修「小乘」。你要知道,小乘是「金剛乘」的一部分。這點!各位要非常非常清楚的知道,它們絕非如此。絕非一個是馬鈴薯,一個是橘子,一個是蘋果。不是這樣子的。我覺得「金剛乘」最基礎的教授,就是「小乘」。因為你問這個問題,所以我想知道你是否可以接受我的請求去作一件事。你是否可以去做一件T恤。然後上面印上中文「請不要忘記小乘」。你去做兩件,一件送給我。(全場爆笑)

問:「持咒」是否在「修定」?
答:「持咒」可以是「修定」的一個辦法,但「持咒」也可以是一種最持續的干擾。

問:請問寧波車,「金剛乘」和印度教相通和相異的地方?
答:關於這個問題,阿底?{尊者曾經說過。這世界上能談這個問題的人至多只有兩人,一個是阿底?{尊者本人,一個是彌勒巴,就是瑪爾巴的上師。

問:何以說「持咒」是最久的打擾?
答: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認為你是知道的!我的意思是;很多人「持咒」,像是鸚鵡學舌,騷擾四鄰而已。

問:既然寧波車說「密宗」的這些象徵性的東西,都是與「空性」、「佛性」有關,那我要如何把它們和「空性」、「佛性」連在一起呢?
答:要瞭解這些,需要適當的環境、教材、和適當的老師。解決一個問題,老師可以教給你各式各樣不同的方法。但是!同樣的!你如何去吸收如何去運用這些方法,也是個很重要的因素。對於這一點,我建議大家除了努力在學理上作瞭解之外,多去聽教授,多提問題也是很重要的。

問:如何能瞭解一切外相都是「本尊」?一切聲音都是「咒音」?
答:你瞭解的方法,就是要確知,它們就是那個樣子。請不要忘記「果地的修行」。譬如說;你怎麼知道我的翻譯是「吉米」?就算我告訴你:他是「吉米」。那你怎麼把「吉米」和他連在一起呢?為甚麼你不懷疑這一點?為甚麼你不問我「他何以是吉米」呢?主要原因是;你接受「他就是」。

問:何以我們不能接受外相就是「本尊」?
答:我們現在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為我們以前這些負面的影響,習慣太過深入。我們的習慣不但不能接受這一切的外相都是「本尊」。我們甚至不能接受別的眾生或別的人和我們是平等的。這就是為甚麼有很多人願意花上一兩萬元去喝一點點東西,或花很多的錢去卡拉OK荒腔走板的唱一段。比較於像柬埔寨這地方,平均每人每年收入四十三美元而已。雖然有這麼大的差異,可是我們對於自己這樣富饒的生活,卻不能由衷的欣賞它!感謝它。

問:如果以「小乘」的身體,「大乘」的心來修持,寧波車可以接受嗎?
答:如果容我略作?{整,「小乘為身,大乘為語,密乘為意」,這樣我就可以接受了。這個好問題,最好再穿上印度教的衣服!好吧!

(八)轉化與適應
問:以前的社會很單純,現代的社會很複雜。我們要怎樣把「心」變得像以前這樣單純?
答:我不想把「心」變得單純,我們為甚麼回去過石器時代的生活。在現代這種情況,我們能作的已經不多了。我的意思是;若我們設計一個像公司這樣外在的東西,而想去達到這個目的,是不可能的。寂天菩薩曾說:你如果要把整個大地用皮革鋪起來,使它柔軟是不可能。你沒有這麼多的皮革。所以!用它作一雙鞋子穿在你腳上。因此在這種情況,只要改變你的「心」。改變你的「心」之後,這個世界就是一個完美的世界。我再一次重複,把這放在日常生活裏來看。譬如說,你們家一直有很多困擾,你不要嘗試去改變家人。你改變你自己,改變之後,別的事就都好辦了。

問:寧波車說;「輪回」就是痛苦,痛苦就是沒有安全感,我們要如何得到安全感?
答:得到安全感的方法,就是你不要想去得到安全感。因為根本沒有一種叫作安全感的東西。

問:「執」是修行上很大的障礙,要怎樣去除對人、事、物的執?
答:這是一個大問題,有很多解決的方法,但是!這個問題要去請問你自己的上師。


(九)「壇城」與「菩薩戒」

問:請寧波車解釋一下「壇城」的意思。
答:「壇城」的意思就是「中間」,早期的翻譯,有人翻作「中圍」。「壇城」實際的意思就是「中觀」。或者我們說是「中道」,也就是不落在那四種偏頗的任何一種。在繪製壇城的時候,雖然也畫了角墮落邊等。但事實上在「觀想」時,不應該「觀想」它有邊。

問:當生命受到威?{時,如何保持「淨觀」?
答:這個問題是,當你覺得生命受到威?{時,那就代表你已經失去「淨觀」了。

問:甚麼是「菩薩戒」?
答:那就是你發誓使一切眾生得到解脫,這也是最大的「戒」了。

(十)「修持」上應有的一些正確觀念
問:「上師」是否是弟子唯一修「淨觀」的物件?
答:絕對不是的,我們修「淨觀」的物件,不僅是對一切的眾生,而且是對一切的東西都修「淨觀」,但對我們而言,「上師」比一個紙巾盒更易於修「淨觀」罷了。因為以我們一個人類的心靈而言,我們絕對不會認為一個紙巾盒子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成佛)。我們的心靈認為「上師」可以使我們得到成就。

問:寧波車你經常作「開示」,很少給「灌頂」的原因是甚麼?
答:並不是我隨便說說,許多寧波車以及他們給的「灌頂」,都是珍貴難得的。真的,許多傳「灌頂」的「上師」是真正的珍貴難得。我很少給「灌頂」,修法會,或替人占卜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我要讓大家知道,「金剛乘」不只是這些。學理上的瞭解也是「密乘」裏極重要的部分。我希望別人瞭解這一點。不過這也很難。因為對學理有興趣的人不多。另一方面,我覺得,安排「法會」的人偏重於安排儀式性的「法會」,以便吸引會眾,也是一個原因。

問:我們是否能擺脫藏傳佛教外在的形式,而直接得到它的精要?
答:當然是有辦法。但首先你要好好的多學一些。大家要知道,「金剛乘」有很多外相的內在意義,是我們必需要學習的。

問:如果受「灌頂」,回來沒有「修」,怎麼辦?
答:嚴格的來說,這不可以。因為「灌頂」的時候,「灌頂」上師通常都會跟你講,你要記得怎樣怎樣。而你也承諾,我們記得這樣這樣。一般來說;若你沒有「修」,就是破了這個誓言。但是另外一點就是說,你修一個「儀軌」,可以替代別的「儀軌」。

問:如何和「傳承上師」有最大的相應?
答:修「上師相應法」是最好的辦法。

問:如何「從出離中出離」?
答:就是你要安住在沒有偏頗或沒有喜好或厭惡的狀況。

問:該要怎樣去作或怎樣修行,才能離開一切的痛苦,或拋下沉重的負擔?
答: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以一顆坦然而不偏頗的心,去接受它。

問:如何對「上師」有正確的概念,而不盲目的崇拜?
答:要作到這樣,你最正確的方法,就是你要以「上師」為「道」。例如今天「法會」完了,你坐計程車回家,那司機帶你東繞西繞的,你就觀想他是你的「上師」,這樣也正好可以試一下你的「執著」是多少,或是你的忍耐有多大,但是要小心,這樣可以不太經濟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05: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UNDRED MILLION MANI MANTRA RECITATION PUJA

The Six-Syllable Mantra Om Mani Padme Hung is the heart mantra of Bodhisattva Avalokiteshvara (Guan Yin) and the essence of all the Buddhas. The mantra embodies perfect compassion and is the core of the 84,000 teachings of the Buddhas.<br />
Date: 09 January 2007 <br />
Venue   : Phoenix Ballroom <br />
Pearl International Hotel,  Jalan Kelang Lama, Kuala Lumpur<br />
<br />
Date        Time        Programme<br />
9-Jan (Tue)        8pm – 10pm        Mani Recitation & Blessings <br />
(dharma pills will be distributed)<br />
Date: 10 - 14 January 2007 <br />
Venue   : Tham Wah Wan Temple <br />
196,  Batu 3 1/4  Jalan Kelang Lama, 58000 Kuala Lumpur<br />
<br />
Date        Time        Programme<br />
10-Jan (Wed)        10am - 10pm        Mani Recitation Puja<br />
11-Jan (Thu)        10am - 10pm        Mani Recitation Puja<br />
12-Jan (Fri)        10am - 10pm        Mani Recitation Puja<br />
13-Jan (Sat)        10am - 8pm <br />
8pm - 10pm        Mani Recitation Puja <br />
Mandala Offering<br />
14-Jan (Sun)        10am - 4pm <br />
4pm - 8pm <br />
8pm - 10pm        Mani Recitation Puja <br />
Changchog Puja <br />
Tsog Offering
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all; Mike Lim 016-2028088 or Mooi Leng 012-2151389
-----------------------------------------------------------------------------------------------------------------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2-1-2007 05:35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Ven.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Brief Biography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was born in Drikung, Tibet in 1921. He entered Drikung Nyima Changra Buddhist Institute at a very young age, and studied Buddhist philosophy. After his graduation,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became the disciple of one of the foremost contemporary retreat masters of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The retreat masters's name was Drubwang Pachung Rinpoche (1901-1988). Under the guidance of Drubwang Pachung Rinpoche, Drubwang Konchok Norbu went on many years of retreat.

After the so-called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Drubwang Pachung Rinpoche sent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once again, back to solitary retreat. This time for ten long years without a break. It was during this period that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gained the supreme experiential understanding of Mahamudra. Many times he saw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in his visions.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currently lives in the Drikung Kagyu Institute in northern India. He is 79 years old. Some years ago, Drubwang Rinpoche forewarned that he would leave this world for the benefit of all sentient beings. It was because of H.H. Dalai Lama's request that Drubwang Rinpoche agreed to stay on for a few  more years. In September, 1999,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wrote a long life prayer for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at the request of the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the Supreme Co-Head of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of Tibetan Buddhism. Drubwang Konchok Norbu Rinpoche does not give tantric empowerments or lofty teachings on Mahamudra, or on Mahasandhi. He encourages and inspires people to do the simplest of all dharma practices: extend kindness, and recite:
Om Ma Ni Pad Me Hung, and Om Ah Hung Vajra Guru Padma Siddhi Hu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05: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dharma-media.org/ratnashripj/images/gyabra.jpeg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 is a reincarnation of the second Drikung Kagyu Throne Holder Khenchen Tsultrim Dorje (Vow Vajra, 1154-1120). Khenchen Tsultrim Dorje was ordained at a very young age and at the age of forty-six he traveled to Drikung Thil Monastery in Tibet to pay his respects to Lord Jigten Sumgon. Upon meeting with Lord Jigten Sumgon, he felt an immediate strong connection with Lord Jigten Sumgon. From then onwards, he stayed by Lord Jigten Sumgon's side and obtained all the essential teachings from Lord Jigten Sumgon.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s last reincarnation Gyabra Thubten (1921-1979) was the heart disciple of His Holiness the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Rinpoche and His Holiness Drikung Kyabgon Chungtsang Rinpoche of that time. After the two Holinesses passed away, he became the acting head of the Drikung Kagyu Order of Tibetan Buddhism. Upon the recognition of the reincarnation of the two present Holinesses, he became responsible for their education. Thritsab Rinpoche also transmitted all the dharma teachings, empowerments and practices of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to the two reincarnated Holinesses and other Lamas. In the history of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 can be considered one of the teachers who have made the greatest contribution to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The present Thritsab Rinpoche (the seventh reincarnation) was born in India on 10 February 1981. H.E. Thritsab Rinpoche was recognized by His Holiness Chetsang Rinpoche in 1986 and was officially enthroned on the 14th January (Tibetan calendar) in 1990. Following the footsteps of the great masters of the past, he did his three year retreat during the period 1996-1999 in order to undertake the task to benefit all sentient beings.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 took full monastic ordination in front of His Holiness Chetsang Rinpoche and other Khenpos and masters in 2001. In the same year, His Holiness Chetsang Rinpoche also announced that His Eminence Thritsab Gyabra Rinpoche would be representing him in handling all the matters in Drikung Kagyu Lineage in futur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200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2007 04: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准提咒,一切諸佛菩薩等同說,獨部別行,總攝二十五部真言壇法。
佛言:此咒及印能滅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功德。作此法不簡
在家出家,若在家人飲酒食肉有妻子,不簡淨穢但依我法無不成就。此
陀羅尼有大勢力,移須彌山及大海水,咒乾枯木能生華菓,若常誦持水
不能溺火不能燒,毒藥刀兵怨病皆不能害。凡所求願無不稱遂。


這次流通的古梵文准提咒輪一套有白黃紅藍四種顏色,代表了息災、增益、
敬愛、降伏四種壇法。使用的方式如下:
1.將咒輪法寶供奉在佛桌上莊嚴壇場,恭敬禮拜法寶可以增長福慧。
2.持咒時可以拿在手上加持自身或加持他人。
3.可以將祈願寫在咒輪中間的空白處。
4.在個人的相片背面寫上姓名,然後將相片浮貼在咒輪中間空白處,這樣子
觀想加持個人可以有很好的效果,因為會有更多的護法菩薩慈悲擁護。


這次流通的古梵文准提咒輪經過許多場法會的開光加持,每一張咒輪都有許多的
護法菩薩慈悲擁護,希望能作為有心修持<准提法>的佛弟子一個極好的增上緣。


免費結緣流通,不限海內外,只要email: dakuan00@yahoo.com.tw
註明你的姓名.地址.需要的張數(幾套),我們就會郵寄給你


相關資訊可以參考下列網址:
http://tw.myblog.yahoo.com/dakuan0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1-2007 09: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2 derrickwong 的帖子

谢谢通知,我已经email。我也向他们要一套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007 09: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i>karma_t</i> 于 4-1-2007 09:35 PM 发表<br />
谢谢通知,我已经email。我也向他们要一套给你。<img src="images/smilies/loveliness.gif" smilieid="56" border="0" alt="" />
<br />
9号在peal point竹旺仁波切在那酒点有观音共修!有空来参加!3月陆续有许多法王来!萨加法王,李连杰的师傅罗昆桑仁波切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7 06: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bro.derrick和bro nanyang是否看了“黄金甲”?
那个皇族过重阳的台很像密宗的mandala,皇帝告诉皇子们为何台是圆,桌子是四方,因为是天方地圆。这个是不是源自密宗的哲理?
心理学家carl jung吸取我们佛教的mandala概念,强调balance.
而这个皇帝强调规矩,没有规矩就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7 12: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45 mahalwin 的帖子

没时间去看,又不买翻版,你有正版dvd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0-1-2007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迦巴 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开示 —— 怎么相应自己的上师


在密乘中,弟子的成就完全取决于上师,成就之前的一切善乐、幸福以及现在、中阴,未来的一切幸福都来源于上师的恩赐。在密乘中,离师无法、离法无成,如何相应自己的上师是最关键、最根本的问题。怎样才能相应呢?以下分几个方面粗浅地谈一谈。


(一)依止上师的功德


密典中说:“修持十万遍的本尊,比不上虔诚祈请上师三遍。修一劫圆满次第观想,修持两万遍,比不上心里只有上师。”


又一经典中说:“一个人若能亲近承事上师半天,其功德远超过一劫的时间在诸佛所做布施、供养等等的功德。”


在密乘中,人们把上师称作“如意宝”。确实,世间再也没有比这如意宝更珍贵的了!显密的各教典都告诉我们:十方一切诸佛无不依止自己的上师而得成佛。一个人若能如法地依止自己的上师,他将迅速地圆满自己的福慧资粮,本来应无量劫在地狱等三恶道中所受的种种业报,如今只要受上师的一句喝斥乃至梦中或现世受一种损恼便可消除,这也正是大密乘为什么能即身成就的重要原因之一。


可是,许多学密的人遇到上师,不仅不能好好利用,来圆满无量的功德,反而增加无量的罪过,这是多么令人悲叹的事呀!


(二)不如法依师的罪过


诚心修学密法的弟子,在没皈依上师以前,你必须调查清楚:那位“上师”是不是真正具德的上师(包括他的传承、德行等等)。如果你拜的是自封“金刚上师”的假上师,你们师徒同犯了金刚大罪。


一旦受了上师的灌顶、传承、引导之后,你与上师之间就建立了三昧耶(誓言)戒,对上师不恭敬、诽谤上师,就等于诽谤十方一切诸佛;如果让上师身心不安,你现世会得到严重的困苦,甚至断送性命,死后还要下金刚地狱。


正如《般若八空经》云“障碍咕噜,此种罪业,四力忏悔,无法消除。”


《金刚帐经》云:“有计二心人,不恭敬上师,内血得恶病,惨死下地狱。”


《幻网经》云:“诽谤阿奢黎,此人无善梦;诽谤上师人,妖魔控制心。”


《钻石金刚精经》云:“若谤阿奢黎,千劫无食睡,精学金刚乘,亦学金刚狱。”


《金刚手灌顶续》中佛亦对金刚手说:若人诽谤金刚阿奢黎,其果报是无间等极苦地狱,且住彼经无边劫。


《上师五十颂》亦云:“若彼求法学法者,登坛后谤阿奢黎,则谤一切如来佛,彼子常得诸苦恼。”拜上师是一件很严肃的事。行者在拜上师之前,应先观察上师是否具足德行,自己相应与否。而当你一旦接受他的灌顶和引导,确立了师徒关系,即便他不具备上师资格,你诽谤他,也会得到上述的果报。即便你的上师做各种杀、盗、淫、妄、酒的事,你也不可以对他失去信心,而应想到一切都是他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


印度大成就者先登巴亦说:“你一旦听过他简短的开示,如果不敬他为佛,你将转生为狗一百次,然后再转生为*族(一说屠夫)”。


(三)修好出离心是相应上师的基础


一个真正具德的金刚上师,他在世间的目的无非是令更多的众生能解脱轮回之苦。因此,一个未能体会轮回之苦、生起出离心的人是很难对上师生起大恭敬心并真正地相应上师的。他学佛的心态往往也是为了世间的名利。而要生起真正的出离心,要先从暇满人身,人身难得修起,体会生死无常,每时每刻你都要想到死亡,并想到我该怎样面对死亡。再从业果的道理推出轮回的道理,从心里真正明了解脱的必要性。


如果一个人在沙漠中被困了十几天,即将渴死的时候,对他来说,还有什么事情比找水更重要呢?我们无明众生无始以来在轮回之中枉受种种极苦,却始终无法逃脱轮回的牢狱,对我们来说还有比怎样逃出这牢狱更重要的吗?而要逃出牢狱,依靠什么?依靠智慧。我们每个人原本都有这个条件,可是始终不明了它。你怎能不象快渴死的人找水那样找寻具足智慧的善知识呢?


(四)相信自性明空的内在上师,对任何宗派的上师不起邪见。


萨迦的道歌说:


诸佛圣贤外在之上师,自性明空内在之上师,


自他离戏真实之上师,无二法藏正觉之上师。


我们每一个众生原本都有如佛陀一样圆满的内在上师,可是无明与执着蒙蔽了我们,使我们不明了内在的上师。虽然如此,内在的上师却一刻也未舍弃过我们。他一直等待我们的觉悟。而外在的大恩上师正是连接你内在上师最近的桥梁。你怎能不好好地珍惜这可贵的桥梁呢?


因此我们不应该对任何宗派的上师起邪见。随众生的不同根基,他们需要的桥梁可能长、短、大、小各不一样,所以内在的上师为了满足众生的需要而显现各种不同的形式。所以任何一位具德的上师(无论你皈依与否)你都应把他当作你内在上师无二的化现,对他起邪见都一样有无量的罪过。


(五)恒念师恩,树立起大恭敬心


正如顶果钦哲仁波且对他的上师蒋扬钦哲曲杰洛珠仁波且写的赞叹:“他就象一艘载运众生渡过生死苦海的大船,一位引导众生登上解脱陆地的完美船长,一场熄灭烦恼火的雨,一对驱除无明幽暗的日月,一块能承受善恶力量的坚强基地,一棵生产短暂快乐和终极快乐的如意树,一座含藏广大和精深教法的宝库,一颗令人开悟的如意宝珠,一位平等布施爱心给所有众生的父亲和母亲,一条慈悲的大河,一座超越世法不被烦恼风所动摇的高山,一层充满雨水足以抚慰烦恼痛苦的厚云。总之他等于一切佛。不管是看到他、听到他的声音,回忆起他,或被他的手碰触,只要和他结缘,就可以带领我们迈向解脱。对他产生充分的信心,就可以保证在觉悟之道上有所进展。他智慧和慈悲的温暖,将熔化我们的生命之矿,提炼出内在佛性的黄金。”


每一位密乘行者对自己的上师,都应当如顶果钦哲仁波且所述那样忆念上师的恩德。佛曾经说过:“你即便是为父母的缘故而把自己身体碎成千片,如是反复经历十次,亦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而上师的恩情远超过父母的恩情,因为父母只是给了这一世的恩情,上师给你的是生生世世的恩情。上师灌顶时把种子永久地种在你的心田(第八识)中,你下地狱,上师还会到地狱中去救你。他原本早已超脱轮回,却为了我们,而不顾不净现分,一次次到生死苦海以种种方便示现、引导我们。上师的恩情是你用整个生命亦无以回报的!


你如果能时常忆念上师的无比恩情,必定会对上师产生大恭敬心,打动你自己内在的上师,你甚至会痛哭流涕,顶礼之时,感觉每一根毛孔都在顶礼,身、口、意都会受到震撼。一个懂得念恩的人是幸福的,因为最终真正得到好处的总是念恩的人,而非被念恩的人。相反,一个人不懂得念上师恩,就是不尊重佛法的表现。不重法,你的一切修持将会得不到真正的加持!


(六)把“我”字放下,身口意供养上师,不起任何怀疑。


无始以来,我们就时时离不开“我”字,“我”是蒙蔽智慧,导致我们饱尝轮回之苦的根源。可是谁又能放得下“我”,谁又知道放下“我”的必要性,其实又有谁能明了“我”的究竟内含呢?


把身、口、意都供养上师,是放下“我”的最善巧的方便。你若完全地把身、口、意供养上师,那也就是你成就的时候。我们说把身、口、意供养上师是自己的发愿,一种努力的方向。当“我”的想法和上师的想法发生矛盾时,你就得提醒自己“我”的意已经供养上师了,所以只能根据上师的想法去做,不能再根据自己的想法。上师的想法,是佛的想法。你如果能这样努力,就可以慢慢战胜无明和我执。


通往彼岸的路,上师已经帮我们搭好了最近的铁索桥。而且他在前面引路,你不用再去怀疑这铁索桥是否会断,不必担心会不小心掉下桥去。只要每走一步都依照上师的指导,你走的将是一条最快最稳当的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9-2025 11:53 AM , Processed in 0.147001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