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Coffeemix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9-11-2006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明就仁波切將在這禮拜來到馬來西亞弘法以及傳授大手印。
詳情可以來這網頁www.yongeypenang.o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6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莲师日,amcorp Mall 的观音基金会有办荟供,为竹巴噶举著名堪布主持!7.30pm.详情03-7957907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6 03: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ffeemix 于 29-11-2006 06:36 PM 发表
明就仁波切將在這禮拜來到馬來西亞弘法以及傳授大手印。
詳情可以來這網頁www.yongeypenang.org

难得公开传授四加行!槟城区朋友福报真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11-2006 06: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惜只是修加行的40万次=〉一生修不完。 40万除1天4坛x365 = 1460(次)/年)
=273++年

难。。。。。。。。。不如改传破瓦法+本尊法更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6 07: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yoscar2 于 30-11-2006 06:04 PM 发表
可惜只是修加行的40万次=〉一生修不完。 40万除1天4坛x365 = 1460(次)/年)
=273++年

难。。。。。。。。。不如改传破瓦法+本尊法更好。

老实的做,好过不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0-11-2006 07: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ffeemix 于 29-11-2006 06:36 PM 发表
明就仁波切將在這禮拜來到馬來西亞弘法以及傳授大手印。
詳情可以來這網頁www.yongeypenang.org

每个加行只修一万罢了!不是十万或四十万!很优待现代人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迦法王访问录
问:尊者,能否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萨迦巴的起源以及它与宁玛巴的关系?
答:萨迦派是由昆氏家族所创立的。昆氏家族被认为是天人的直系子孙。后来因为和罗刹有一些争执所以得到“昆”这个姓氏。昆·纳根达拉·拉西达与其兄弟都是莲花生大师的亲教弟子,从莲师处学法。所以一开始昆氏家族大约有十三代一直是修宁玛派的法。而后到了昆·贡确杰布的时候,他们觉得到了另外创立一个派别的时候,所以可以说萨迦派创始于公元1073年。

问:萨迦派下面还分为几个支派?
答:萨迦派里面有几个支派传承。主要的是由俄尔钦·昆嘎藏波创立的俄尔巴、由擦尔钦·罗萨尔嘉措创立的擦尔巴和贡嘎瓦·多吉丹巴昆嘎南杰创立的贡嘎巴。而且根据蒋扬钦哲秋吉洛卓的说法,还有夏鲁派、布顿派和觉囊派(也可以算是萨迦的支派)。虽然这些教派各有各的不共的修法和知见,但他们都源自于萨迦派的传承。

问:萨迦传承和教法的共同部分有何特点?其不共的“道果法”特点为何?
答:萨迦派传承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所有的教法都来自于印度的大成就者毕哇巴,他开创了“道果法”。我们还有从那若巴和那噶举那传下来的极广的修法。你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在印度的根本传承祖师。萨迦派教法极其广博:最重要的是毕哇巴传下来的道果法。这是一种喜金刚的修法。还有十三金法,其中最重要的是那若空行的修法。这些教法都非常地广,还有其他无数教法。

问:道果法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答:实际上道果法包括了一整套的修法,从适合初修者的法到究竟证悟的法都有。它包括了极多不同层次的教授,比如有些法适合那些具备直接进入金刚乘的根器的人,也有适合那些从小乘到大乘显宗再进入密宗的人的法。它既有显宗的内容,也有基础教法,也有密法部分,包括从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拙火定、扎龙、气功的所有修炼方法。

问:法王您如何看待利美运动?
答:这是件好事。毕竟佛陀所有的教法都是无二无别的。特别是在西藏,我们已知的四种教派:宁玛、萨迦、噶举和格鲁派,其最初发心、究竟见解和最终证悟的成就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从印度的祖师那里通过不同的途径传下来的传承不尽相同。所以我个人认为各教派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是一样的。

为达到利美传统的目标,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紧随那些近代大成就者的足迹,如蒋扬钦哲旺波、蒋贡康楚、秋吉德钦岭巴,这三位大师向我们示现了如何做到不分教派,他们接受各派的教法并加以实修,而且做了很多详细的注释和教言。如果我们也像他们那样去做,我想这是非常有益的。

问:仁波切,现在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开始学佛法,根据您的经验,他们的文化背景对他们学佛有何影响?对他们来说最好的修行途径是怎样的呢?
答:我不觉得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修行有多大的影响。全知的佛祖为所有不同根器的众生教授了八万四千法门。毕竟我们都是人,我们有相同的需要,我们的心的本质也是一样的。佛发源自印度,后来传遍各国。西藏本来不是一个“佛国”,但后来接受了佛法并令其发扬光大。同理,对于西方我也不认为文化背景会造成多大的差异。西方人很聪明也很善于学习,所以对他们而言最好的途径就是深入闻思佛教哲理。西藏是个非常落后的地方,一般来说没有一个公共教育体系。所以藏人侧重实修。但在西方人人都上学,人人都必须学习,你们有这样一个学习的传统。所以对你们来讲最好的办法就是闻思教理。当然实修也很重要,但如果你不知道真正的教理和它们的内涵,那么即使你念很多咒语甚至长期闭关——这些当然也很好——但也许这些并不能改变你(的心)。即使你修了这么多的法,你可能还是个凡夫。这实际上就说明你更需要深入地闻思。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你要一辈子时间全用来闻思,一生的时间很短暂而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我想学一些基本的教法,特别是深入地学习《入菩萨行论》和《中观论》还是很重要、很有益的。

问:上师的重要性?
答:每个传承都很重视上师。上师是非常重要的!上师是一切功德之源。在密乘之中上师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通过上师你才能得到佛的加持。现在我们无法面见佛陀、无法亲耳聆听佛的教言,所以没法得到佛的加持。虽然实际上佛每天都在加持我们,但由于我们自身的业障和染污,我们无法直接感受到这种加持。所以与佛结缘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一位精神导师,他以人身化现,他教你佛的教言,通过他你能得到佛陀的教诲。所以找到一位真正的上师,而后依止他极为重要!如果你想无师自通,特别对金刚乘的教法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问:尊者,如何区分(对上师)真正的信心和对上师的感情依赖?
答:真正的信心不会随环境改变而变化。而感情上的依赖会随环境而变化,而且随时会变。当你对上师生起真正的信心的时候,你就会像米拉日巴一样,不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险阻,对他的上师—马尔巴的信心都永远不会退转。

问:信心与悲心的关系是什么?
答:悲心是指你对受苦的有情众生感到一种同情,而且急于将这些有情众生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信心”是真正的信心,在各种不同的信心之中,最重要的是对上师和教法的信心。

问:一个人如何确定他自己以菩提心摄持金刚乘的修习呢?
答:这点极其重要!密乘是佛陀教法的精华,所以每个密乘教法都首先强调要有正确的发心:不能只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达成有限的一点目标,而要发心为其他所有有情的利益而修持。所以在领受和修持密法时菩提心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

问:法王能否请您谈一谈自己的生活?
答:我们有别于其他教派,我们不是活佛转世。我们是家族传承。我对你讲过萨迦被认为是天人种姓。所以它是世袭传承。当然它的历史很悠久。历史上有时候有很多“宫”,有时候只有一个。现在我们有两个“宫”:我自己这边是萨迦卓玛(度母)宫,在美国的是萨迦彭措(圆满)宫。我们当然有关系,本是一家,六代以前才分开。而且这两宫的创始人是亲兄弟。我出生在西藏,既然生在这个家族,自然,我从小就接受世俗与宗教方面的教授,并领受了各种层次的传承和灌顶。然后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接受萨迦法王的称号,成为萨迦派的领袖。这两个宫轮流担任教主。

问:后来您结了婚,现在您有一个家庭?
答:我有两个儿子。长子现在跟随在我身边,他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宗教学习,将来和我一样继承法位。我的幼子是受具足戒的和尚,他将主要受持戒律。

问:能否请您谈谈(如何获得)“三种智慧”——闻所得慧、思所得慧和修所得慧——也请您解释一下传统的宗教修行与现代的教育手段在增长智慧发面有何不同?
答:不论人们是否信教,也不论他们信仰什么宗教,但对于世界每个角落,无论哪个种族或家族的人来说,有一件事是共同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希望离苦得乐。从这个意义来说,我就不觉得东方人或西方人、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有多大不同。因为只要你希求快乐就必须具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虽然你希求快乐,但无论你怎么做结果只能是给自己带来更多的痛苦;而智慧增长以后,你就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痛苦的根源,从而可以消除这些痛苦的根源而得到真正的永恒的安乐。

对于想进入宗教的人来说,佛法解释了三种智慧的重要性。对进入佛门寻求真理的人来说第一件事就是要闻思。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一开始会给你讲解一些基本的佛法道理:诸行无常,诸受是苦,诸法无我,涅槃寂静。听到这些道理以后,你自己把它们一一对应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当然,即使不用听这些道理,我们自己也能感受得到,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但别人告诉你这些道理以后,能够帮助你强化你内心对这些的理解。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听闻得到的智慧。然后你自己进一步去分析那些道理,并通过日常的生活和外部世界的体验去验证那些道理,这样你自己去发现你的老师讲的确实是真理,这就进一步加深了你内心的理解,这是通过“思”得到的智慧;在前两种智慧的基础上你开始禅修,来加深内心的领悟,这是“修”所得的智慧。

现代教育训练人们通过智力去听,所以很多人发现要把这些教育联系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是很难的。你必须先具有一定的智力,否则你无法深入理解。可以说通过听和学习得来的“智慧”还是智力—意识层面上的。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你通过(深入地)思维和禅定得到的智慧才是更深层次的智慧。我像西方人一开始先通过智力或意识层面上加以理解没什么错。

问:如果这种教育能使我们具有更好的智力水平去理解佛法是不是也很好呢?
答:对的。在佛法中我们将人分为两类:一类很聪明,另一类主要靠信心。聪明的人往往有一定的优势,他/她不会只肤浅地接受老师的所有教言,他们会先仔细琢磨一番。释迦牟尼佛亲口讲过,我们应该象检验黄金一样地仔细检验他所说的话,只有我们确信那是真理了我们才会从心里接受它。我们得依靠自己的智力去检验佛法。只有你切实认识到它的真实不虚,你才会生起“定解”,这比单凭信心而相信教法要稳固的多。当然两种途径各有其长处,但我觉得通过智力去理解能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问:在传统的教法中有个说法,有的弟子闻法时“耳不注如覆器之过”,对初学者来说有时候是不是也不容易真正听懂所传教法?
答:其实这句话并不只是针对初学者。任何人闻法时只是坐在那里精神却不集中在上师的教言上就犯这种过失,而不论这个人是不是初学者。这就是为什么我尽量缩短每次讲法的时间,因为特别是现代人很难长时间地集中精神听法。所以这句话不是指针对初入门者,任何时候我们闻法都要把精力集中与上师的教言和含义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1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顶果钦哲仁波切说过:“所闻越多则理解越深”。您能否谈一点通过反复温习教言而加深理解的过程:
答:首先,只听一遍教言很难全都记得住。第二,即使你全都记住了,你还必须能够把教言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而这就要求你必须通过反复闻思加深理解。拿我自己来说,虽然我接受了很多的教法,可能把一本书看了上百遍,但每次看还是能得到更多的领悟。随着你智慧的增长,对同一个教法会有更高一层次的领悟。可以这样来比喻: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听到一个法,到了青年时期又听同样的法,到成年以后再听同样这个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对这个法的领会肯定会越来越深。这个过程很难用语言准确地解释,但毫无疑问,听闻次数越多,加以深思及禅定,我们的领悟必然会加深。

问:可否请您解释一下“知识”与“智慧”的关系?
答:我们先说“知识”。我们谈“知识”的时候,实际上我们指的是通过智能来理解。比如有些大学教授,他们了解很多关于佛法的知识,但他们并不去修或者根本不信,而只把佛法当作学术研究来学习,这样他们就不具有真正的智慧。当然只有少部分学者是这样,不是全部。而“智慧”,是实践得来的,即把你得到的所有知识都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中去。举个例子来说:西方的朋友告诉我说,在成为佛教徒之前,他们毫无顾忌地杀蟑螂和蚊子;但在听闻了佛法后他们不再杀它们了。这只是很小的一件事,是很多事例中的一个而已,但它说明了实践或修持之道。听闻教法之后,你逐渐地改变了以前的生活方式。虽然你做不到每天24小时地修法或一夜之间彻底改变一切,但你在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关键是通过如此地修持你能证得内在的智慧。

问:所以智慧是通过在生活中对教法的真谛进行个人体验而得来的?
答:没错!

问:在佛教当中如何“思”?
答:我们仔细考察我前面提到的那些基本的佛教观点,看看这些道理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在我们周围以及在整个世界里是不是真实不虚的。我们一般专注在一个问题上思考24小时。经过这样的修证,你通过自己的分析和观察最终确信你所听到的教法确实是真实不虚的。

问:有没有一个单独正式的修行还是每天生活当中都这样修?
答:主要是每天的生活中都这样观修。对于“思”你不必专门找个时间正式地坐下来修持。你应该把教法和每天你所做的事或你遇见的人和事联系起来。这就是如何把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修禅定的时候我们就得专门有个时间坐下来修了。

问:在实修中我们的“闻思修”是不是一定是循序渐进的呢?
答:这个因人而异。有些人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经过这个过程。但有些人很幸运,而且积聚了很多善业资粮,可以极快地获得更深的理解。

问:您知道我们西方人很重视表达自我,在您所讲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也鼓励弟子把每个阶段的理解和疑惑表达出来呢?
答:这个要看环境。如果弟子把闻思修过程中的证境和疑惑告诉上师,上师可以进行必要的纠正和引导,这是很好的。但如果你把这些告诉别人,就会引起很多不好的念头:比如我慢心:你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所以在自己没有得到很深的证悟的时候最好不要对别人讲,除非你自己有把握已经彻底搞清楚了。

问:在密宗里我们讲光明与智慧是心的两个方面,他们的关系为何?
答:智慧,在这里我们讲的是通过禅定而现量见到、或者至少已经了知实相。当你证悟到这种最高的见解的时候,你无法说这两者是一体还是异体,究竟的智慧远离言思,无法言说是实有还是虚无。它是空,但又不是像空无一物一样的虚空;虚空是空无一物,但实相不是这样,因为空性之中还有明分。“明分”就意味着有,而“空”则意味着没有。表面看来它们是相互矛盾的。但他们并不矛盾。正如你不能将火与火的热性分开,同理你也无法将明分同空性的智慧分开,或反过来把空性同光明分开。智慧与光明既非一亦非异,这就是究竟实相。

问:能否请您最後讲几句?
答:我想能够看到现代社会里有这么多人对宗教、特别是对佛法感兴趣真是令人振奋!我相信佛法是一切利乐之源。如果真正按佛法去修持,我们今生会获得真正的安乐,能利乐其他众生,来世也会获得安乐。但我想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时不要去篡改佛法。现在有一种苗头,就是根据个人或当时某种社会的需要修改佛的教法。我认为这是不对的。保持佛法的纯净非常重要!这种智慧是由大彻大悟的佛祖传下来经过一代代的祖师传到我们这里的,它是非常神圣的,与一般的世间学问绝然不同!我们这些充满各种染污的凡夫怎么能去篡改佛的教法呢?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传统的修持方式并尊重它的价值。


奥色那若 (译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节选萨迦法王问答)
http://www.ebud.cn/book/showbook.asp?no=2717
第四章  上师负有重大的责任
作者:

问:法王:什么是“真言乘”?
  答:真言乘可金刚乘(Vajrayana注1)事实上极具善巧。其最初动机,和最终目标,都和大乘佛教完全一致,但金刚乘更具智慧方便,能从同样的起点更迅速直接地达成同一目标,两者差别如同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大乘的修持主要在于透过思维的禅定;但在金刚乘中,身体也被广泛的运用。藉由认知和运用我们的身体,能快速地达到目的地。譬如,若要使飞机飞行,需要较火车更多的条件配合,如燃料、风、机器设计等。同样地为达到证悟,在金刚乘的修持中,不仅只是思维,还有不同坛城(Mandala注2)的观想(Visualization注3)、持念咒语(mantra)等,如果正确地随着这此修持,了悟自然生起。
  问:这是大乘和金刚乘唯一不同吗?
  答:大乘为“因乘”(the ause Yana),金刚乘是“果乘”(the Result Yana)。大乘藉面施、持戒等修持,造作正确的因,这些修持非常有价值且正确,但仍与佛的无量功德、特质极为不同。金刚乘一开始就观想自己为佛之果位形相。藉此修持,相同于佛之结果就会生起,因此金刚乘常被称为果位之道。不断观想自己如同佛陀具足一切功德,以及卅二相(thirty—two major signs注4)、八十随形好(eight minor signs注5)等。
  问:认为自己即是佛陀是否错误呢?
  答:一点也不。大乘也谈到人心的本性,包括整个有机体,就是真正的佛陀,而且一直都有是。只因未能了悟此点而被缠裹在幻相中,所以导致痛苦。如果障碍和污染是心本有的一部分,净化不可能,无论如何清洗黑炭也不会变白;心的本性纯净,才能被净化。因为已有其他众生证得佛果,很清楚地,我们也此可能;我们的心也能被清静。
  金刚乘以下列方式处理这个问题:有五类人——事实上有千百种不同类型,包括这五类中。这五种是可以简括为一种,即金刚持佛,但为一般方便想成五种。将这五种观想在一个坛城中,它是一个为火所环绕的圣宅,有着特定比例和装饰。中央是白色的毗庐遮那佛(Vairocana)——“创出一切相者”(注6)。东方是深蓝色的“不动佛”(Akshobhya Buddha注7)。南方是黄色的宝生佛(Ratnasambhava)——“自然珍宝的所有者”(注8)。西方是红色阿弥陀佛(Amoghasiddhi Buddha)——“善巧成就者”(注10)。他们看起来都像释迦牟尼佛一样,除了有着不同的手印(Mudra注11)和手势。
  不动佛结触地印,毗庐遮那佛结说法印(注12)宝生佛呈现施予印,阿弥陀佛结定印(the mudra of meditationess注13),不空成就佛以施无畏印(the mudra of tearlessness注14)手上持十字金刚杵(注15)。五尊都有特别的功德特质,每一尊关联五种共同的污染:蓝色不动佛对应嗔,红色阿弥陀佛对应贪,绿色不空成就佛对应嫉妒,白色毗庐遮那佛对应无时愚痴,黄色宝生佛对应傲慢。这些颜色清楚地与烦恼染污相对应。
  英文常说“绿色嫉妒”,情欲与红色,嗔 恨和深蓝色相关。我们能够清楚的在个人身上看到五种特质。肤色略黑,身上或有类似金刚杵的特徵的,时常生气,这种人属于不动佛的种性(金刚杵是不动佛的象征),与不动佛有深厚的因缘,如果修持不动佛相关的法门,将特别容易成功。不动佛代表嗔恨的完全转化。金刚乘中绝不认为任何污染,嗔恨可贪心应被制止、压抑,相反地净化被染污系缚的能量,转换成五方佛的特质,五佛每一尊都是一种特定的智慧类型。为是金刚乘为何被称为果乘的另一个原因。事实上,实相当然没有不净。不净的显现是因没有了悟实相,而常用主体,客体的分别去思维。不净可说是从染污生起的。
  问:我们应如何修习金刚乘?
  答:金刚乘之道明显地较为殊胜,但不易正确了解。开始时必须确定纯净发心——菩提心的修习,唯有如此,才能接受五方佛的教法,在诸多本尊形相中,选择适合自己本性者。这种教法的传授是以灌顶的形式,藏文拼音为“旺”。其意为“净化、圣职任授”或“举行秘密仪式启蒙、传授秘诀”。灌顶是一种传承仪式,必须从具德的上师(Guru注16)那儿接受,然后依法学习、思维并禅修以证得终极果位。接受灌顶后,行者必须每日无误的实行修持,学习清晰而完全认为自身如同果位本尊一般。然后,因为因果的关联,成果自会生起。
  问:传承重要吗?
  答:从上师而来的传承在金刚乘中特别重要。上师将教法传给你,你的传承必须可以一代一代地回溯至本初佛(注17)——金刚总持,由他首传教法而迄于你的传法上师。即使是一般大乘,你也不能毫无引导而修,这是金刚乘的特殊真义。
  问:是否表示除非以这种方式接受教法,否则无法证果?
  答:当然没人可以完全单凭阅读教本而了知一切。你必须领受可以回溯至金刚总持而毫无间断地口耳传承法加持,没有这不共加持力,绝对得不到任何成就。虽然今日大部分的教法都已被写出来了,但你仍必须先接受他们的诵传,然后再研习之。
  问:所以上师极为重要?
  答”在密续上说:上师是一切成就的根源。因此找寻上师是重要的,必须找寻具有教授密续资格的合格上师。特别是必须和你有特殊宿缘的喇嘛。例如,密勒日巴(Milarepa注18)首次听到玛尔巴(Marpa注19)时,感到一种特别渴望,想要立即会见他。茶千(Tsarchen注20)听到伟大的萨迦导师——朵玲巴(Doringpa注21)时,感到一股特殊的渴望想要尽快见到他。发现这样地上师后,必须从他领受诵传和解说教授。在密法中接受灌顶是一定要的,灌顶是密法之门。没有灌顶什么也不能修。灌顶如同土地之施肥播种。造就适当的条件、环境。接受灌顶后,只须照料种子直到完全成长。
  问:如何能够认出和你有宿缘的上师呢?  
  答:大多有清楚的徵象。如茶千的例子:当他在一处岩穴禅定时,有个女人在他面前现身。那时他还是一个格鲁派的和尚。她给他一本书叫他去找朵玲巴。于是他便去萨迦找到了朵玲巴,发现他得到的书来自朵玲巴的图书室。原来那个女子是位女性本尊——金刚瑜珈女的化现。茶千在朵玲巴的座下接受教法,特别修持金刚瑜珈女,最后他达到伟大的证悟。一般而言,若你感觉想要见到或有和某喇嘛连络的渴望,遇见他时生起某些特殊感受,便是好的征兆。
  有时亦可藉占卜预言发现。当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我的姑姑要求一些喇嘛用一个镜做预言。结果他们看到一个奇怪的喇嘛在镜中,而我在他前面。那个喇嘛长耳,人中很宽,有一个疤。但我们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发现就是第二世宗萨钦哲仁波切。
  问:这是否意味唯有和具有宿缘的喇嘛一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答:不,并不一定。就拿我的例子来说,我并未从第二世宗钦哲仁波切那儿接受大量教法,任何具德上师都是好的,但将有一个特别的上师能比他人给你更多帮助。
  问:上师对弟子做无理的要求对吗?
  答:对的。例如当玛尔巴教导喇嘛哦巴时,问他是否带来一切财富供养上师。他回答说仅留一只跛脚老山羊未带来。玛尔巴便要他回去取来。玛尔巴说:一只跛脚老山羊对他其实并无差别;他的要求仅为树立教法的尊严与珍贵。如果说是供养一切,就必须毫不保留。上师和弟子的关系并非主仆。它是父子关系,精神上的关系,如父子般温暖亲密。上师有巨大责任照顾他的法子,弟子方面必须遵随一切上师所给予的教法,持守一切誓愿。(注22)。
  问:这些誓愿包括什么“
  答:相当复杂。接受灌顶之后,除了每日修持及研习外,有许多誓愿必须遵守。如果受过小乘的别解脱戒,必须进一步受大乘戒律,修持不会产生任何效果。持守誓愿可创出有利条件,以正确培育灌顶中所植树下的成佛种子。除了必须适当地持守戒律之处,每天还要修持金刚乘的观想、持咒,以及生起次第(kyerm)、圆满次第(Dzogrim)的禅修。
  问:密宗的本尊(Yidam)究竟是什么?
  答:因为众生具有不同嗜好、背景、观念和倾向,所以佛菩萨适合不同的众生修行,而示现了不同身相。例如,贪爱的人可观修拥抱身形的双身本尊(注23)。愤恨较重的人适合修忿怒本尊(deitids in a wrathful angry form注24)。愚疾的人则适合观修不许多珍宝和装饰的多手多足化身本亲(elaborate deities)。事实上这些本尊都是同样卓越智慧的显现,不过是以不同身形来适应不同形态的人罢了。
  问:金刚乘教法和历史上的佛陀有何关连?
  答:我们称人类历史上的佛陀为“共”佛,而金刚乘的佛是“不共的”,不过许多密续亦是由历史上的佛陀所宣说的。《喜金刚本续》即是其一。
  问:什么是大手印(注25)?
  答:大手印是修习生起和圆满次第所了悟的卓越智慧。生起次第(注26)即:观想由一个种子字生出坛城,观想其本尊眷属。圆满次第(注27)通常是在生起次第修习结束时,观想万物融回到本来和种子字,然后连种子字也消失。事实上,生起次第净化出生,圆满次第则净化死亡。
  问:萨迦派主要修法是什么呢?
  答:萨迦派主要修法是“道果”,他涵括小乘、大乘和金刚乘。是由公元六百五十年时一位伟大印度圣者“毗瓦巴”(Virupa注28)所传,由卓弥译师(一0七二年圆寂)(Drogmi注29)传入西藏。“道果:是立基于《喜金刚本续》的灌顶和修法上,包括金刚第六的哲学,及一切瑜珈的修法,如拙火、气瑜珈(breathing yoga注30)、身瑜珈、梦瑜珈(the yoga of dreams注31)、破瓦(迁识Pho—wa)(注32)、中阴身修法(Bardo practice 注32)等等到;整部“道果”教法需费时三个月传授。此外萨迦派也修持一个那洛巴非常殊胜的精要教法——金刚瑜珈女(卡雀玛)十一支瑜珈教法。还有许多麻哈噶拉(大黑天)的教法;普巴金刚法,这是我们家族早先得自宁玛派传承的法;一切智佛母(Sarvavidya)是对临命终和已死亡者特别有助益的法;大威德金刚(Vajra-Bhairave注34)——文殊菩萨的忿怒相;萨迦派特有的十三金法(thirteen Golden注35),及其他许多法。但“道果”法已包括了一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12-2006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在西方的道德概念中,性的能量被认为是通向精神之路的阻碍。金刚乘中是否承认这些能量,真能在道上对我们有所助益吗?
  答:如果有适合的人,适当的时间,并依法遵行无误,确能有极大助益。在常被谈到的国王因菩提的故事中,他告诉释迦牟尼佛,他宁愿转生为丛林中的狼,也不愿采行放弃在世俗中精神道路的修法,所以佛陀给他一个特别教法——密集金刚法(Guhyasamaja注36),直到今日萨迦派仍保有此法的传达室承。当然,单是外相的舍弃出离效用不大;一个人可能放弃一些外在事物却仍然执着于它。真正的舍弃是舍弃执着。上例中,国王因渣菩提是个最上根器的人,他和他所有朝臣在佛陀给予教法时,都真实地证悟佛果!
  然而大部分在金刚修行者都是出家众,不允许有世俗的欲乐,当然必定是独身的。虽然国王渣菩提在瞬间证得佛果,但只是看看密勒日巴的故事,便可了解即使有天赋的人也处经历种种困难。
  问:不正确的修行有可危险?
  答:“如果在金刚乘中走错了,只有一个方向:下地狱。”金刚乘的修习如同竹筒中的蛇,吸能上或下。因此必定要寻求一位好的上师,并且非常小心地修持。
  问:为何金刚乘含有这么多秘密?
  答:我认为,一般来说是为了避免金刚乘教法主生怀疑、不具信心、甚或反感。如果在错误时机或没有正确解释听到,将会震惊并认为金刚乘是不好的事,而丧失对佛法的信心于金刚乘道路中。如果人们看见坛城或者在书中读到真言,可能会尝试着修习,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在金刚乘中,任何事都不能由自己做主,一切教法都必须由你的上师传授。
  问:金刚乘是否不仅止于仪轨的修持?
  答:仪轨仅是金刚乘的一小部分,主要的修持是行者每天的禅修、观想和持咒,身瑜珈、气瑜珈的修持等。
  问:金刚乘修持最终的成果为何?
  答:一般而言成果是佛的三身、四身、或五身;但可总犄括在三身之中;也就是色身与精神身,后者被子称为法身——实相之身,这是已被完全转化之心的相续,它与空性完全无二无别。报身、大乐身是在“阿卡尼须达佛土”(Akanishtha Buddhafield注37)在那儿永恒居住之身,传授法给大菩萨们。化身或幻化身是一种不同型态,殊胜化身如同历史上在印度示现的佛陀。这些“身”的结果从转化我们现有的有机体而成。我们现在的身体可成为色身、形相身,而我们现在的心可成法身或实相之身。

  注释
  1金刚乘:亦称:“密宗”或“秘密真言乘”。因金刚乘的教法坚利如金刚,其修法主要是将学本身与外界作为一种悟境,而加以体验的法门,它的修法不公开予非根器之弟子,故名“秘密”;其所得的领悟或体悟,可使学者超越要领或理智设计的公式范围,无法从自我的观点加以表达或理解,故为“秘密”。《瑜珈经》曰:“以金刚自性,光明遍照,清净不坏,种咱业用,方便加持,救度有情,演金刚乘,唯一金刚断烦恼。”《金刚顶经》曰:“演说如来三密门,金刚一乘甚深教。”
  2坛城:梵语汉译称:“曼茶罗”又可译成“坛”、“道场”、“聚集”等,均指诸佛菩萨聚集的处所。《演密钞》卷二如此指出:“曼茶罗,圣贤集会之处,万德交归”所以,坛城亦指一切圣贤、一切功德的集会处,或密乘修法时所布置的佛堂摆设。
  3观想:相浮于心也。观想是密乘训练行者意密的特别方法。
  4三十二相:又名三十二大人相。1、足安平,2、足千辐轮,3、手指纤长,4、手足柔软,5、手足缦网,6、足跟圆满,7、足趺高好,8、如鹿王,9、手长过膝,10、马阴藏,11、身纵广,12、毛孔青色,13、身毛上靡,14、身金光,15、常光一丈,16、皮肤细滑,17、七处平满,18、两腋满,19、身如狮子,20、身端直,21、肩圆满,22、口四十齿,23、齿白齐密,24、四牙白净,25、颊车如狮子,26、咽中津得上味,27、广长舌,28、梵音深远,29、腿色绀青,30、睫如牛主,31、眉间白毫,32、顶成肉髻。
  5八十随形好:又名作八十种好。1、无见顶相,2、鼻高不现孔,3、眉如初月,4、耳轮垂埵,5、身坚实如那罗延,6、骨际如钩锁,7、身一时回旋如象王,8、行时足去地四寸而现印文,9、爪如赤铜色薄而润泽,10、膝骨坚而圆好,11、身清洁,12、身柔软,13、身不曲,14、指圆而纤细,15、指文藏复,16、脉深不现,17、踝不现,18、身润泽,19、身自持不逶迤,20、身满足,21、容仪备足,22、容仪满足,23、任处安无能动者,24、威振一切,25、一切众生见之而乐,26、面不长大,27、正容貌而色不挠,28、面具足满,29、唇如频婆果之色,30、言音深远,31、脐深而圆好,32、毛右旋,33、手足满足,34、手足如意,35、手纹明直,36、手纹长,37、手纹不断,38、一切恶心之众生见者和悦,39、面广而殊好,40、面净满如月,41、众生之意和悦与语,42、自毛孔出香气,43、自口出无上香,44、仪容如狮子,45、进止如象王,46、行相如鹅王,47、头如摩陀那果,48、一切之声分具足,49、四牙白利,50、舌色赤,51、舌薄,52、毛红色,53、毛软净,54、眼广长,55、死门之相具,56、手足赤白如莲花之色,57、脐不出,58、腹不现,59、细腹,60、不倾向,61、身持重,62、其身大,63、身长,64、手足净滑泽,65、四边之光长一丈,66、光照身而行,67、等视众生,68、不轻众生,69、随众生之音声不增不减,70、说法不著,71、随众生之语言而说法,72、发音应众生,73、次第以因缘说法,74、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75、观不厌足,76、发长好,77、发不乱,78、发旋好,79、发色如青珠,80、手足为有德之相。
  6、7、8、9、10不动佛、毗庐遮那佛(大日如业)、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五方佛代表转五识成五智,即中央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理智具足,觉道圆满,达到佛、我一致),东方不动佛的大圆镜智(觉悟人的本性,即具菩提心),南方宝生佛的平等性智(修行菩提心),西方阿弥陀佛的妙观察智(觉悟自身与诸佛间融通无碍),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证得金刚身)。
  11手印:手指所结成的印契,通常是指伴随着密宗禅定,修法而采用的象征手势。
  12说法印:说法之印契,其有法、报、化三身说法之印相。
  13定印:标入定相之印契。有三部之别,即佛部大日如来之法界定印;莲花部弥陀定印成妙观察智定印;金刚部天鼓雷音如来之缚定印。
  14施无畏印:举右手舒五指以向于外者。《大曰经》四曰:“以智慧手(右手)上向作施无畏形。颂曰。能施与一切众生类无畏。或结此大印名施无畏者。”
  15金刚杵:密乘法器之一,常与金刚铃合用,代表非空,非有,方便、智慧;以标坚利之智,断烦恼,伏恶魔。
  16、上师:为了学密或金刚乘,尤其是想在圆满次第的观想中获得开示,就必须先接受上师的加持;而金刚上师必须是自己已经接受过完整的灌顶、口传及教授,并且如法闭关修持,获得某些证悟,而且有能力传授金刚乘教法的成就者。
  17金刚总持佛:又译作“执金刚”、“持金刚”或“金刚持”,为释迦牟尼佛在金刚乘中的显化,其身蓝色,手持金刚杵与金刚铃交叉置于心前,象征善巧方便法门与智慧的合一。
  18密勒日巴(1040—1123A.D):为玛尔巴译师的法嗣与冈波巴上师的老师。噶居派的这位著名禅修家,是西藏佛教史中最为突出、最为令人鼓舞的角色之一,因其不但能够投入,毫无保留地退居深山积极苦修,并且还有文学的秉赋,能以诗歌的形式表达教法的内容。密勒日巴尊者对佛法最伟大而不共的贡献,是以自己的生平来说明大、小、密三乘的不可分离性:若无小乘的出离和大乘的发心为基础,密宗的妙法无非是空中楼阁,他现身说法,以实例来说明如何同时实践并成就三乘教法。
  19玛尔巴:十五岁从卓弥译师学习声明,后三赴印度从那洛巴、梅粹巴等大师广学密法,后把所学全部传给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再传冈波巴,由冈波巴传出四大八小派,即达波噶居;与来自印度祖师宁古玛等人形成的香巴噶居,为噶居两大传承法系。
  20、茶千:朵玲巴之主要弟子,拥有一切学者和圣才的功德,在金刚瑜珈女的示现引导下,前往“康乌塔宗”向朵玲巴求得萨迦派口耳传承的精要教法;后来登上了布敦大师的宝座,其从学上师广含新、旧派传承,达三十位以上,并以实修而获得极高的证量。其再传弟子之一即五世达赖喇嘛。
  21朵玲巴:萨迦茶巴支派的大师,精于十三金法及大小麻哈噶拉法,在“康乌塔宗”独自闭关时,他获致证悟的顶峰。
  22誓愿:佛法中的三种誓戒即别解脱戒(Pratimoksha)、菩萨戒以及密乘戒。
  23双身尊:佛菩萨在密乘中为诠示智慧与方便不二所现之身形。
  24忿怒尊:表佛道之光明性,是诸佛菩萨为调伏难调众生而特别慈悲示现之身形。
  25大手印:直译就是:“大印”。此“印”性空,而其所以称“大”,乃因它能印合一切万法。大印一词原本用以表示究极的真理,指陈本业的空智与生死的解脱同时呈现的事实;亦用以表示体验真理的观修技巧。
  26生起次弟:在金刚乘中,以已悟的心作为修习的基础。“生起”一词,是指学者本身经验的发起,而被观为神圣世界则为悟境的呈现。行者修此,必须使他自己与一位象征悟境的本尊合而为一。
  27圆满次弟:所谓的“圆满”,是指达到直接了知一切觉受皆无实质,而心灵与现象皆空寂的境。到此阶段,学者消除了生起阶段所得的觉受,并突破修会途中可能生起的执着观念。
  28毗瓦巴:印度那烂陀寺住持,精修密法后得喜金刚之佛母无我母现前灌顶而顿证六地菩萨,曾以神通力令恒河两度分开、太阳两天不落,是印度八十四大成就者之一,“道果”法之创始人,重要弟子有苏卡悉地、东碧嘿鲁噶等。
  29卓弥大译师(994-1078A.D):是印度佛教道果、时轮金刚等法在西藏的传播者,译著与门徒众多,萨迦派初祖恭却嘉波便曾向卓弥献贡黄金,以求学“道果”密法。
  30气瑜珈:藏密无上瑜珈部之特别修法,藉着气瑜珈的修持,可依次开发行者本具的如来藏,将障碍层层清除。
  31梦瑜珈:是无上瑜珈部特殊的一部分,行者将其禅修之觉观推展至对梦的了解和转化。某些梦瑜珈与各种本尊有关:如阿弥陀佛和度母等;梦瑜珈也是那洛六法之一。和大幻化网金刚修法有特别相关。
  32破瓦:藏密的弥陀净土往生法门,它是藉一种直接而简易的方法,来复苏我们意识本有的自然精纯境界,并能在我们死亡的一瞬间将意识转化到较高的次元。
  33中阴身修法:中阴身是介于死亡和再生间的空间,在此阶段若认识一切现象不异于心即可能解脱,这种修法称中阴身修法。
  34大威德金刚:又称怖畏金刚、阎魔敌等,是无上瑜珈部父续的主要本尊之一,为文殊菩萨之忿怒相。
  35十三金法:萨迦派祖师以重金供养所求得之十三种不传出该门墙的大法,包括三红尊:那若、梅粹、因渣三空行;三红尊;咕噜咕哩佛母、红象头财神和大自在天;及次一级之三红尊等。是萨迦茶巴支派之闻名教法。
  36密集金刚:无上瑜珈部密法中,父续部的重要本尊,其本续及修法极受格鲁派重视。
  37阿卡尼须达佛土:金刚持法身佛之世界。

÷÷÷÷÷÷÷÷÷÷÷÷÷÷÷÷÷÷÷÷÷÷÷÷÷÷÷
菩薩照顧他人所費的心思 (頂果欽哲仁波切)

我們執著於自己的程度,讓我們幾乎從來不去想他人的福祗──事實上,我們對他人的興趣不比老虎對吃草的興趣大。這和菩薩的觀點完全相反。自我事實上不過是一個意念的塑造,當我們了解到,所執著的對象,以及能執著的心,都是空的,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他人和我們自己沒有什麼兩樣。我們通常照顧自己所費的心思,就是菩薩照顧他人所費的心思。菩薩如果認為投身地獄的火海可以幫助眾生,他就會毫無猶豫的這麼去做,就像是天鵝飛入涼爽的湖泊一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6 12:5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30-11-2006 07:35 PM 发表

每个加行只修一万罢了!不是十万或四十万!很优待现代人啦!

有分现代和以前的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6 0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愚根,虽说全部4万+,吾可能要更多。。。。

再者,为何不来KL作法会? 太可惜了。

现代的佛子确实很优待了,比起以前需要具足加行根基才能获得生起次第的本尊灌顶。所以,末学常说选一本尊修完此生,不必到处长跑灌顶法会。

2, 其实,末学时长感概,现在的藏传法会大多流于形式,不能好好的把本尊法正确明了的传下,90%的接受灌顶后,就不了了之,连法会上基本的手印的也不会,怎么修?所以奉劝办法会的,请先把法会要用的密续法本先行印好,而不是注重宣传的小册子,最好加入该本尊的坛城图,传法上师法相(根本传承坛城图),手印,咒语注释等。 可以达到最好的会员专一性,法脉长存。

3。坚决打倒流于形式的“赚钱法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11: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5-12-2006 12:55 AM 发表

有分现代和以前的咩?

许多都已简化,像曼达供就有长,中,短的仪轨,现在多传中和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yoscar2 于 5-12-2006 01:41 AM 发表
末学愚根,虽说全部4万+,吾可能要更多。。。。

再者,为何不来KL作法会? 太可惜了。

现代的佛子确实很优待了,比起以前需要具足加行根基才能获得生起次第的本尊灌顶。所以,末学常说选一本尊修完此生,不 ...

其实不是法会不提供法本,因为密乘中未是传乘弟子是不允许拥有法本的,如果想学许向上师亲自请法,所以没人带不容易入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11:5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jayoscar2 于 5-12-2006 01:41 AM 发表
末学愚根,虽说全部4万+,吾可能要更多。。。。

再者,为何不来KL作法会? 太可惜了。

现代的佛子确实很优待了,比起以前需要具足加行根基才能获得生起次第的本尊灌顶。所以,末学常说选一本尊修完此生,不 ...

在印度和西藏很少办灌定法会,居然我们有机会受领我们应当珍惜,不过每个灌定都有一定的戒许持守,如每天须念诵本尊心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12-2006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rrickwong 兄基于密宗十密有此言说,姑且不论难以否,吾考量应当至少在灌顶进行时给与在场者明确的指示办法,可以在过后回收法本,让到场者向传法师批示与准带回法本,誓入此金刚门,永不退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5-12-2006 05: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访问「密勒日巴」导演:秋林仁波切

   涅琼.秋林仁波切(Neten Chokling Rinpoche)于1973年出生在不丹中部的汪地波炯(Wandipodzong),由第十六世大宝法王和顶果钦哲法王认证并举行坐床大典,他也从两 位上师领受许多教法和口传。涅琼.秋林仁波切是一位在佛法上有所成就、闻名于世的修行者,目前是印度和西藏佩玛艾旺秋嘎菊美林寺院(Pema Ewam Chogar Gyurme Ling Monastery)的精神领袖。

  涅琼.秋林仁波切传承自伟大的伏藏师秋吉林巴(Chokgyur Lingpa),其根源可追溯至西藏史上邀请莲花生大士至西藏的赤松德赞王(Trisong Detsen)。

  涅琼.秋林仁波切的前几世,与另一位著名的佛教圣者——也是十九世纪西藏佛教复兴与保存运动的核心人物蒋扬.钦哲.旺波(Jamyang Khyentse Wangpo)(1820-1892)协力合作完成了许多伟大的事业。蒋扬.钦哲.旺波目前的转世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又称为钦哲.诺布(Khyentse Norbu),是位受到影评赞赏的电影导演。

  同样地,涅琼.秋林仁波切也着迷于电影艺术的魅力,以及透过声音和动态影像述说故事所展现的情绪感染力。他非常推崇的导演包括小津安二郎、黑泽明、陈凯歌和张艺谋。

  涅琼.秋林是钦哲.诺布「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影片的主要演员,同时也在他的近作「旅行者与魔术师」(Travellers & Magicians)中担任替身演员、导演助理和第二组导演。几世纪以来,涅琼.秋林与钦哲.诺布一如往昔共创了许多非凡的事业,显然在本世纪依旧延续且甚为密切。

  涅琼.秋林在佛教古典传统中所受的严格训练,以及对电影媒介深厚的兴趣相结合,使他得以透过生动活泼、易于理解的方式, 将佛法呈现给现代观众而恰如其分。

访问导演

  这篇与「密勒日巴」导演涅琼秋林〈Neten Chokling〉仁波切的访谈,是在纽约进行的--就在他完成初试啼声之作的几天前。密勒日巴是一部关于西藏恶人超凡入圣的传记影片。仁波切在九个月前 来到美国时,他的英语能力尚属最基本的程度,现在他已学了够多的语言,能够在没有翻译的协助下接受访问。

※您的伙伴们是否觉得,您身为一位仁波切而拍电影是有趣的?

  你知道的,佛陀向来都说:「随机度化…」。现在,时代已经改变。在以前的世代,人们没有电影或任何这类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

关于身为一位喇嘛

※您在哪儿出生?

 我1973年在不丹首都听布(Thimphu)出生。不丹位于印度和西藏之间,而目前西藏隶属中国管辖,所以我们应该说,不丹是毗邻中国与印度的小国。我就在那里出生。

※在大城市里吗?

 在大城市里吗?我要怎么形容呢?那儿有一条街,但这是不丹最大的一条街了(笑)。

※人们称呼您为仁波切,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我想仁波切的意思……字面直译是「珍贵的」。诚如您所知,珍贵的珠宝、珍贵的东西,比如钻石;只要是珍贵的,就称为「仁波切」。基本上,藏文的「仁波切」指的是「上师」。我想,对藏传佛教来说,上师的重要性是必然的。

※您在什么时候被认证为仁波切,如何被认证?

 实际上在我出生前就被认证了,但也许是在我一岁半时,他们到不丹来找我。

※您的寺院在哪里?

 一个在西藏,一个在印度。

※您在两边奔波吗?

 我只去过西藏一次。因为中国人的关系,去那里有点困难。事实上我并不被允许去西藏;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住在自己印度的寺院里——位于喜马拉雅山区喜马偕尔省(Himachel Pradesh)的比尔镇(Bir)。

※您在寺院里做些什么?

 我在寺院主要的工作是教育所有僧众,并帮助他们成为 佛陀教法的修行人,以便他们能具有慈悲心而且有志帮助别人。那些从寺院毕业的人,会试着成为优秀的修行者和好人。世界上好人越来越多,便可以创造越多的世界和平。我们试着传承佛陀对于大爱和大愿的教法。所以基本上,我们学习如何寻找内在和平,谈论慈悲,和所有关于这一类的事物。

关于电影

※您第一次看电影是在什么时候?

 大约十二岁那年,我从印度到不丹接受顶果钦 哲法王的教授时,看了第一部电影。但在那之前,你知道我们当时没有任何电视,但我其实在镇上看了某个电影的一部份,那是在一家店的小电视上,但我从来没看 过大银幕上的电影。所以当我到了不丹,他们说:「去看电影吧!」我说好,心想是在电视上放映的,所以当我看到那么「大」的电影,我非常惊讶。这是我的第一 次。

※记得那是什么电影吗?

 是啊,是啊,我记得很清楚,因为那是一部李小龙的电影,他电影中的一部,我不太记得片名了。
※您第一次看电影,可曾受到一些启发或想法,有一天要自己拍电影吗?

没有,没有,我当时根本没想到要拍电影,但我认为他们真的很酷。所以在那之后,我一有机会就去看电影。

※您喜欢什么样的电影,为什么?

 嗯……当然,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电影家,但我最喜欢日本导演黑泽明和小津安二郎的电影,所有那一类的东西,因为他们拍片的方式、说故事的方式,一切都那么艺术而不同。

※您最近看了什么电影?

 我在这里看了很多好莱坞电影,像「世界大战」〈War of the Worlds〉,还有「四十处男」〈40-Year-Old Virgin〉。

※您看了那部电影?好看吗?

 是啊,真的是一部好莱坞电影。喔,最近我看了「功夫」〈Kung Fu Hustle〉,那部还不差。

※您喜欢它什么地方?

 它真的是好笑,看起来庸俗,但我认为他们故意让它看来庸俗。我觉得他们做得不错,真的好笑,而且特效的技术做得不错。很好的喜剧!

关于密勒日巴

※您的电影是关于什么?

 我的电影是有关密勒日巴的一生,基本上是他人生的第一个部分。他是十一世纪西藏的一位瑜珈士,原本是个巫师,后来放弃那些致命的邪术,全心全意修持佛法。

 本片的主角也是「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的主角,不过我们这次也有新面孔。

※在印度拍片困难吗?您的演员和工作人员是怎么熬过来的?

 我们在思比堤 〈Spiti〉的山谷拍摄。该地的高度和寒冷的气候确实是个障碍。我们必须使用携带式暖器来保持房间温暖,而这样很耗电,所以有时我们必须开着暖器而待在 灯光昏暗的房间里。基本上我们必须选择,是要可算温暖而非常昏暗的房间〈即使有暖气也不真的那么暖〉,还是要明亮但没有暖气的房间!我们有些人甚至必须带着帽子睡觉。

 不过,感谢思比堤当地的村民,他们让这部电影拍起来容易多了。显然,思比堤曾是西藏王国的一部分,由于我们有相似的背景,比如宗教,还有相近的语 言,使我们之间没什么难题,当地居民相当乐于助人。如同每部电影,我们在拍片时,工作人员彼此也有些问题。这一点我可以理解,因为每个人理论上来说都是专业人员,而他们有他们的自我要应付。我们的演员很好相处,不过,几乎没人可以要求乌金多杰仁波切〈O. T. Rinpoche, Orgyen Topgyal Rinpoche〉怎么做,他是他自己的导演!而感谢老天,他真是绝妙!我很高兴乌金仁波切参与这部电影,没有他,我拍这部电影会有更多困难。

※听说您有独特的方法来做决定,真的吗?

 首先,要看是做什么决定。若是天气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该因为下雪而离开山谷,还有其它跟日期相关的,大部分由「莫」〈Mo,一种西藏的占卜过程〉来决定。其它拍片现场必须要做的决定,我跟相关人员谈过后就定案了。

※您拍这部片子是否艰苦?主要的挑战是什么?

 拍这部片子艰困而具挑战性的原 因很多,诸如财务的问题,还有我自己没有当导演的经验,但它让我感到快乐,因为我能将这么一个具有启发性的人物呈现给这个世界。即使我在拍片以前就熟悉密勒日巴的故事,但拍这部电影过程中的起起伏伏,让我更加受到密勒日巴的一生所启发。我们在拍片时所经历的种种,和他的个人历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啊!

关于身为导演

拍摄场景

※你是如何学会拍片的?

  大部分我是从「密勒日巴」这部片子学到的。但在这之前,我是钦哲诺布的电影工作人员。我在「高山上的世界杯」里饰演一角,也在「旅行者与魔术师」 〈Travellers & Magicians〉中轧个小角色。事实上我从来没学过,但有一天,我突然想试着拍片,因此用录像机拍了一些东西,而我知道宗萨钦哲仁波切〈钦哲诺布〉在 纽约上过电影学校,他对拍电影相当有兴趣,所以我把自己拍的东西给他看。他看了之后表示:「喔,还不赖!」接着我想,也许这是我可以做的事。

※您是否受到钦哲诺布的影响?您和他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我跟钦哲诺布的关 系…你指的是这一生或过去世?

(笑)钦哲和秋林的关系是好多好多辈子的事情。他们曾在一起,共同工作,其实有很多故事,不过都是长的故事。不管怎么说,这 一生我从三、四岁就认识钦哲诺布,因为他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弟子。总之,我从很小就认识他了。也许是某种因缘,因为即使没有刻意安排,我们最后仍然在一 起。像我以前住在比尔,而钦哲诺布住在锡金或不丹,但他搬到比尔——其实我们现在是邻居。当然这是就大体上而言;但以电影来说,我的确从「高山上的世界 杯」学到些东西,虽然我是个烂演员。我们以前也一起看了很多电影,而不论我们看什么电影,他总会有一些评论:「喔,这就像这样,这就像这样。」所以啊,他 真在行。

※您的伙伴们是否觉得,您身为一位仁波切而拍电影是有趣的?

 你知道的,佛陀 向来都说:「随机度化,要以当时最好的善巧来帮助众生,无论什么方式」。现在,时代已经改变。古时候,人们没有电影或任何这类的东西,而我们现在有。实际 上我们真正的工作,在于试着帮助世界上的众生,帮助所有的众生,才是我们真正的工作。但要如何帮助呢?过去可能有特定的方法来做那些事,现在也有特定的方 法来做这些事。

※这是您的第一部电影,您是否学到很多有关整个拍片过程的经验?

 我从这部电影学到很多,其实这部电影就是我的电影学校。

※您对这部电影有没有任何特定的抱负?

 密勒日巴的故事本身就出色而具启发性,其中有很多令人赞叹的教导。我拍片的抱负,是希望这部电影也能像传记那般。然而因为许多因素,我们无法使这部电影达到传记般的壮观和美妙。身为新手导演、以及制片预算的拮据,都是个中原因。另外,由于我们根据个人传记来拍片,我不想做太多改变。这部电影并非述说尊者后半生的故事,而那部份比较具有诗 意,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部份。因此,我大力推荐观众阅读《密勒日巴尊者传》,以便了解他的人生之美。不过我认为,有这部电影,好过什么都没有,而且我们全都尽力了。即使这部电影仅仅启发一个人,使他更具慈悲心、更具包容力、对人更有耐性,我会比开心还更开心。从佛教徒的观点来说,这是我们能献给世界最珍贵 的礼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2006 10: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涅天秋林仁波切是乌金杜古转世灵童的父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2006 05: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影 密勒日巴

导演:Neten Chokling Rinpoche

http://www.milarepafilm.co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9-12-2006 03: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那部戏吗,想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9-2025 06:43 AM , Processed in 0.138508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