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本书,书名《厨房里的人类学家》里面其中一篇文章读了之后感觉像被一巴掌刮我的脸,完完全全地说到我所攻读的学科和内心里的挣扎。
很多人都认为,明明家里有微波炉,为什么要开瓦斯呢?既然有罐头,何必要买容易坏的新鲜货呢?现在社会已经进步到不需要自己杀鸡才有肉吃,为什么不全心拥抱冷冻鸡肉和速食炸鸡块? Supermarket卖从远方工厂运来的袋装面包已经清清楚楚列明卡路里含量,又添加了钙质,卵磷脂和维生素,为什么要说几倍的价钱买一条皮那么硬的现烤法国长条面包?甚至现代人推崇营养补助品,一罐粉就包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份表罗列了大豆分离蛋白和一大堆的人工添加物和香精,nutrition fact所list出来的vitamin A,vitamin K,calcium等等都是添加进去的“营养”,这就是nutrition?
饮食文化评论人,Michael Pollan大肆批评所谓的营养主义 (Nutritionism),现代营养科学的兴起造成食物的抽象化,人们在追求饮食均衡的同时往往跳过蔬果五谷鸡鸭鱼肉这些真正的食物,只考虑膳食纤维,矿物质,胆固醇,饱和脂肪酸等等多寡。这种思维非常有利于食品加工业,他们可以以低成本处理过剩的工业玉米原料和石化下游产物,再和低比例的天然食材合成,添加一批营养素就可以大量贩卖。仔细看这些产品的成分,都是原材料,再添加色素,防腐剂,增味剂。。。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但商人们会顺应潮流更改配方,一会儿强调低脂,一会儿标明高纤,有时候加在cornflake的维他命A比萝卜还要多,传统食物根本没得竞争。长年下来,吃了一堆所谓低脂低糖高纤高钙的“营养”食品,却搞得一身是病,而且也越来越胖。法国人吃那么多奶油,乳酪却仍能保持身材是怎么回事?
问题就在于吃进肚子里的是不是真正的食物。真正的食物会被身体分解,代谢,吸收,排泄。。然而人造,加工食品的添加剂往往因为身体不熟悉这些化工成分而滞留在体内,很难代谢,需要大量消耗体内的酵素来代谢这些成分。身体酵素少了,你认为身体还能灵活地操作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