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探險解二戰之謎 (馬來西亞)穿越過鱷魚出沒的沼澤,連日冒雨在濃密山林裡艱難跋涉,馬來亞歷史小組(Malaya Historical Group)成員不是為了尋找珍奇藝寶或古物,而是那些生鏽的戰機殘骸。 在過去的10年間,這6名業餘馬來西亞軍事歷史家找到了30架二戰戰機墜落的確定或可疑地點,為超過40名失蹤英國和美國飛行員的家屬帶來解脫。
在二戰結束將近70年的今天,據信仍有至少100架英國和美國的飛機殘骸散佈在印度、泰國及馬來西亞的森林裡,當中還有這些飛行人員的遺體。此外,在太平洋戰爭中,盟軍亦曾在這個區域,向侵略英國原殖民地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日軍發動戰爭。
馬來亞歷史小組組長沙哈隆.阿末(Shaharom Ahmad)說:“我們能做的就是找​​出散佈在馬來西亞的飛機殘骸並且作出確認,好讓那些遇難飛行員的親屬能結束60年漫長的等待。”
37歲的沙哈隆.阿末是馬來西亞國家通訊社──馬新社(Bernama)的技術工程師。但他與他的軍事迷同伴在過去10年間,已展開了40次的“週末征程”,尋找被擊落或墜毀的盟軍飛機。
美國戰俘及戰鬥失蹤人員聯合調查司令部(US Joint Prisoner of War/Missing In Action Accounting Command, JPAC)軍事歷史學家克里斯托弗.麥克德莫特(Christopher McDermott)指出,這些殘骸遺址是太平洋戰爭史的重要組成部份。
他說,至少有550名美國士兵在進行空襲、巡邏、運輸和偵查任務時,在東南亞的森林及海上消失。
他稱,找到這些墜機地點,將有助鑑定遇難飛行員的身份,並能把遺骸歸還予他們的家屬。
沙哈隆.阿末說,根據小組對美國及英國的檔案研究發現,在馬來西亞至少還有15至20架盟軍的飛機殘骸還未被鑑定。迄今,已有7個地點被發現,但其他的仍下落不明。
只要有一丁點的線索,比如獲知飛機的最後位置,小組成員就會耗上數天的時間,在具可能性的地點進行探尋,這大多數都是在茂密的森林裡。
當發現墜機地點後,小組不會移動現場物件,而是會仔細地拍攝殘骸照片,再上載至他們的網站(http://mhg.mymalaya.com)。透過網站,來自全球各地志同道合的軍事迷,會一起分析探索團隊的發現。
沙哈隆.阿末說:“在短短幾天甚至是幾個小時之內,我們就能辨認出那些飛機殘骸,然後跟這架飛機的飛行員家屬取得聯繫,告訴他們說他們失蹤了多年的親人遺骸已經找到了。”
馬來亞歷史小組於1996年因興趣而成立,飛行員家屬由衷的感謝,成了小組成員繼續下去的動力。在2009年,歷史小組找到了於戰後1945年11月在霹靂州進行例行飛行時失蹤的美國空軍DC-3運輸機殘骸。這些殘骸早於1966年就經航拍被發現,但卻沒有任何的後續發展,直到小組找到墜機地點,然後通過網絡通知飛行員的家屬。JPAC已計劃於2013年對殘骸進行發掘。
小組當時通過一副破碎的飛行員​​眼鏡,確認這是一架美國飛機的殘骸。沙哈隆.阿末拿著那副眼鏡說,小組還發現了各種各樣的東西。他說:“我們在飛機上找到已爆炸的彈殼、飛機起落架,還有幾架日本飛機的殘骸。在戰爭時,共有22架日本飛機墜毀,而大多數至今仍下落不明。”
沙哈隆.阿末邊說邊拿起一個刻有三菱標誌和編號的金屬旋鈕。那是歷史小組在墜落的日本轟炸機裡找到的,後證實是於1941年12月8日墜落在當時的馬來亞。歷史小組曾就這些發現與日本當局接觸,但是當局似乎對鑑定之事顯得興趣缺缺。
他說,令人覺得揪心的探險經驗是,小組有次在一架墜落焚毀的英國飛機上,找到一對戒指、一把匕首,和一個與機身溶在一起的手錶。他說:“知道這些物品都是屬於那些犧牲了的人,令人很是感容。這讓我們覺得與這些戰士之間有了交集。”
然而,要為這些戰士籌辦一個莊嚴的安葬儀式,卻甚有難度。2006年在森美蘭州,沙哈隆.阿莫和隊友找到了1945年8月墜毀的英國皇家空軍B24“解放者”轟炸機殘骸。考證指出,裡頭承載的是要提供給英國第136特種部隊的給養。
英國官員最初拒絕查證,直到殘骸探險家找到發動機序號後才開始關注。不過,他們仍拒絕資助收集飛行員遺骸的費用。沙哈隆.阿末的小組後來募得私人款項,於2009年將這些遺骸入殮。
英國國防部單位官員蘇拉緹(Sue Raftree)對記者說,英國政府的政策是把失事現場視作戰爭墓地,“不主動去搜尋遺骸,也不會鼓勵非正式的發掘工作”。儘管如此,遇難飛行員的親屬堅持認為,必須給這些殘骸一個體面的葬禮,預計在明年初把他們安葬在馬來西亞軍人墳墓。
沙哈隆.阿末說,再拖延下去只會威脅到殘骸遺址。他以2001年當地人在吉打州發現的日本戰鬥機殘骸為例說:“他們把飛行員的遺體移開,把飛機切割成碎塊,然後當作破銅爛鐵拿去賣。這就是我們所擔心的。”(原文:法新社)
英文版:Malaysian jungle adventurers solve WWII mysteries
你知道嗎?
B-24“解放者”(B-24 Liberator)是美國研製的遠程轟炸機。它是第二次世界戰時美國生產得最多的大型轟炸機,同時也是使用得最多的轟炸機,多達1.9萬架,確立了它在飛機發展史上的地位。B-24“解放者”轟炸機不僅在歐洲,同時也是在非洲、亞洲廣大海空戰場的“空中霸王”。 在二戰期間,B-24轟炸機和B-17轟炸機一起,成為對德國進行大規模戰略轟炸的主力,對德國投下大量炸彈,是人類戰爭史上持續時間最長、戰鬥最壯烈的一場空襲作戰行動。二戰後,大量“B-24轟炸機”被作為剩餘物資提供給美國的盟國。 另外,在德國西南部凱澤斯勞滕(Kaiserslautern),也有一個“歷史小組”,從1989年起尋找於二戰中被擊落的飛機殘骸,給那些陣亡飛行員一個體面的葬禮。迄今已發現近百架飛機殘骸,以及28名遇難飛行員的遺骸。(新華社/百度百科,最後修訂於2012年3月9日) 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51811
馬來亞歷史小組(Malaya Historical Group)組長沙哈隆.阿末(Shaharom Ahmad)在B24“解放者”KL654/R轟炸機於馬來西亞中部森美蘭州的墜機現場。(圖:法新社)
馬來亞歷史小組成員和導遊在馬來西亞北部吉蘭丹州找到維克斯.瓦萊塔VX525運輸機(Vickers Valetta VX525)的殘骸。(圖:法新社)
http://www.mediachinese.com/node/518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