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奇闻杂帖 更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0:5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古巴一水库惊现“淡水鲨鱼”

古巴一水库惊险罕见“淡水鲨鱼”,专家怀疑是体形硕大的巨骨舌鱼。古巴于1980年从秘鲁引进这种鱼。


巨骨舌鱼(资料图片)(图片与内容有出入)

新华网哈瓦那9月27日讯
,古巴圣斯皮里图斯省的水产公司工人和钓鱼爱好者27日说,该省的萨萨水库中有一种被称为“淡水鲨鱼”的大型鱼类。
据古巴拉丁美洲通讯社报道,搜寻和观察这种大鱼已成为萨萨水库周围居民的一项娱乐消遣活动。但水产公司的工人说,还是从岸上远观这种大鱼比较安全。
钓鱼爱好者拉斐尔对记者说,“淡水鲨鱼”的脊背就像粗壮的棕榈树干。他曾用整条罗非鱼作鱼饵,钓到过一条这种大鱼,但那家伙最终扯断鱼线跑掉了。
水产公司工人何塞说,他曾近距离遭遇“淡水鲨鱼”。“当时它距离我只有6米左右,我看到许多罗非鱼被那怪物吓得跃出水面。”
据水产公司负责人卡波判断,“淡水鲨鱼”可能是体形硕大的巨骨舌鱼。古巴于1980年从秘鲁引进这种鱼。圣斯皮里图斯省迄今捕获的最大一条巨骨舌鱼重约127公斤。
巨骨舌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原产于南美洲亚马孙河,体长可达4米多。

——————————————————————————————————————————————————

参考资料

巨骨舌鱼 Arapaima gigas Curier

(Pirarucu;海象)
    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
大型的热带淡水鱼类。最大的个体体长可达2-2.5米,重可达100千克。体形巨大,长形,稍侧扁。头部骨骼由游离的板状骨组成。口大,无须。无下颌骨,舌上有坚固发达的牙齿。鳔四周富有血管,内表呈蜂窝状,常有特殊的鳃上器。鳞片大且硬,呈嵌镶状。背鳍和臀鳍位于体的后部,互为相对。胸鳍位低。腹鳍位腹部之后。尾鳍圆形。体灰绿色,背部颜色深,腹部较淡,尾鳍及体后部红色。
    古老的原始鱼类之一。以鱼、虾、蛙类为食。休型笨重,行动缓慢,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中的一种。生殖季节挖穴产卵,雄鱼护幼发育达2-3个月,等幼鱼能独立生活后才离开。
    肉可制成干品或盐制品,是产区大众食品。牙齿晒干后可月来代替锉具。活的鱼体颜色美丽,用于观赏。

*马来西亚槟城的朋友,在tanjungbungah后山石牛洞(拉曼学院附近)有一间住宅养了三条,可以参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水库冒出红嘴茸毛小怪物吓坏游人[图]


 “水里游出来个小怪物!”前天下午,一只毛茸茸的动物出现在昌平响潭水库,吓坏了岸边的游人。
  前天下午5点,张先生和朋友在响潭水库附近游玩,“忽然一个东西从水里冒了出来。它长得有点像老鼠,脑袋上有一块红,长一身灰褐色的毛。”这只动物很快游上岸来。张先生定睛一看,它身长10多厘米,嘴巴又红又尖,眼睛特别小,四只脚上有肉红色的蹼,没有翅膀。
  “那东西不怕人,我孩子吓得跑了,我也有些害怕,要是有毒的动物就麻烦了。”张先生拿起一根木棍朝它伸过去,动物哧溜一下子跳回水里,闷头扎进去没了踪影。
  “肯定不是常见的水生动物。”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兽类研究专家周嘉告诉记者,从体积上判断,这只动物不是海洋动物,而体貌特征又与在北方淡水中常见的海狸鼠、麝鼠和水獭不同。周嘉表示,根据初步判断,这应该是一只在陆地生活的小型兽类,但具体是什么动物不能确定。

来源:[京华时报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1: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疆发现25斤巨型“蘑菇”

一棵直径50厘米、重量达12.5公斤的“蘑菇”在新疆被发现,专家鉴定其为硫磺菌,超过10公斤以上的硫磺菌比较少见。



北京晚报讯,新疆阿勒泰市近日发现一棵直径50厘米、重量达12.5公斤的“蘑菇”,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阿勒泰市金山路社区退休老人郭新华在郊外河谷捡石头时,发现一棵直径约1米的柳树根部长着一棵巨型“蘑菇”。
经林业专家、阿勒泰地区林业科研所所长王健鉴定,这棵巨型“蘑菇”叫硫磺菌,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平原河谷地带柳树上比较普通,主要寄生在老柳树的根部或者上部,一般可以长到5至10公斤左右,在鲜嫩的时候可以炒食,并且有一定的药用滋补作用,但超过10公斤以上的硫磺菌比较少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1: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霸王龙上肢第三个趾头被找到

国外媒体报道称,美国古生物学家近日发现霸王龙上肢有三个趾头,而不是我们过去认为的二个。第三个趾头使霸王龙的前肢用使出很大的力气抓住物体。




美国古生物学家发现在恐怖右上肢骨骼网易探索10月20日讯,霸王龙上肢第三个趾头被找到美国古生物学家近日找到了霸王龙右上肢的骨骼,通过对其研究证明,霸王龙上肢有三个趾头,而不是我们过去认为的二个。
霸王龙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依靠后肢行走,前肢较之后肢十分小,也没有什么力量。至今人们都认为霸王龙的前肢“掌部”只有两个趾头。此前,一直存在一些片断证据间接证明霸王龙的上肢“掌部”有三个趾头,但是人们一直没有找到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
美国蒙大拿州Fort Peck市古生物究中心的专家们在埋藏有大量古生物化古的Hell Creek地区进行考古发掘时找到了这一珍贵的骨骼,通过对其研究证明,霸王龙上肢存在第三个趾头。
专家们认为,霸王龙上肢第三个趾头使霸王龙的前肢能使出很大的力气抓住物体。霸王龙不会用上肢来直接进行攻击,但可以在打斗的过程中抓住对方,又或者利用上肢从同类嘴中抢得部分食物,并用嘴配合手掌将其带走分给自己的幼仔。食肉恐龙在进化过程中,趾头从最初的五根向两根退化。霸王龙如果没有灭绝,它的第三个手趾也将在近一千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逐渐消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1: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恐怖的西藏矮门与起尸秘俗(组图)

[url="]过去,拉萨、日喀则、林芝等地区民房的门都很矮。即便是华丽的楼阁,其底楼的门仍较矮,比标准的门少说也矮三分之一。除非是孩子,一般人都有必须低头弯腰才能出入。而且门口地势内低外高向里呈慢坡形,这样更显得房门矮的出奇,给人一种房与门的比例严重失调的感觉。

自民主改革以来,大规模拆迁,从前那种老式的矮门已所剩无几了。但目前在拉萨八廓街仍能看到古式的矮门房屋。这对不知情的人来讲,的确是一个谜,或许你会想:“这是不会设计的失误吧?”事实并非如此。



一、矮门房屋的由来

修建矮门房屋实际上是预防行尸闯入的一种手段。“行尸”是藏语“弱郎”是指人死后再起来到处乱闯,危害活人。所谓“弱郎”既非复活也不是诈尸。藏族所言“弱郎”,就是指有些邪恶或饥寒之人死去后,其余孽未尽,心存憾意,故异致死后起尸去完成邪恶人生的余孽或寻求未得的食物。但必须在其躯体完好无损的状态中才能实现。如此说来,藏区的葬俗本身给起尸提供了极好机会。

在藏区,尤其在城镇,不管什么人死,并不马上送往天葬台去喂鹰,而是先在其家中安放几天请僧人诵经祈祷,超度亡灵,送往生等一系列葬礼活动,尸体在家至少停放三至七天后才就葬。若发生起尸,一般都有在这期间。




二、起尸的预兆

许多老者和天葬师都说,他们曾经见过起尸,并且见过多次。但起尸都不是突发性的,而是事先皆有预兆。那些将要起的尸,其面部膨胀,皮色呈紫黑,毛发上竖,身上起水泡,然后缓缓睁眼坐起,接着起身举手直直朝前跑去所有起尸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会讲话,不会弯腰,也不会转各,连眼珠子都有不会转动,只能直盯前方,身子也直直往前跑。假如遇上活人,起尸便用僵硬的手“摸顶”,使活人立刻死亡的同时也变成起尸。这种离奇而可怖的作用只限于活人之身,对别的动物则无效。

人们常言起尸具有五种类型:第一肤起,第二肉起,这两种类型的起尸,是由其皮或肉起的作用。第三种叫做“血起”,此类起尸由其血所为。这三种起尸较易对付。只要用刀、枪、箭等器具戳伤其皮肉,让血液外出就能使起尸即刻倒地而不再危害人了。第四种叫做“骨起”,即导致这种起尸的主要因素在其骨中,只有击伤其骨才能对付。第五种则叫“痣起”,就是使他变为起尸的原因在于他身上的某个痣。这是最难对付的一种起尸,尚未击中其痣之前四处乱闯害人。所以只能诱歼而无法捉拿。

据传:从前,西藏一个寺庙的主持死了,全寺僧众将其遗体安放在本寺经堂里,然后大家排坐殿内昼夜诵经祈祷,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合眼,就在第三天晚上,那些念得精疲力尽的僧众忍不住个个倒地睡去,鼾声如雷。其中一个胆小的小僧因KB之心毫无睡意,目不转睛地盯着主人的遗体。下半夜,他突然发现那僵尸竟坐起来了。小僧吓得忘了喊醒众僧,拔腿冲出门外,反扣庙门只顾自己逃命去了。结果,全寺几百僧众一夜之间全变成了起尸。幸亏他们冲不出庙门,只是在庙内横冲直撞,闹得天翻地覆。

后来,一位法力无边的隐士发现了那不可收拾的场面,他身披袈裟,手拿法器,口念咒语,单身一人来到庙前,打开寺门跳起神舞,边舞边朝前缓缓而行,众起尸也在他后面边舞边紧紧跟上。他们渐渐来到一条河边,隐士将众起尸领上木桥,然后脱下袈裟抛到河里,于是,起尸们纷纷跟着袈裟跳入河心再也没有起来。

无论是现实还是传奇,这无疑给藏民族的心灵之上铸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为了预防可怕的起尸冲入,根据起尸不能弯腰的特点,专门设计和修建了那种矮门的房屋,是给起尸设置的障碍物。

当然,在那些古老的年代,这种防范起尸的措施仅仅在藏南和藏东那些有房子居住的地区使用,而在藏北广大地区,尤其居住在可可西里边沿地带的牧人们,则无法采用这种防范措施,牧人也常常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三、起尸的故乡

闻名于世的可可西里地区因高寒缺氧缺乏水草,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牧人们,由于环境所迫,只能到处游荡,逐水草而居,三天两头搬一次家,终年处于游牧状态。那里的人们生前没有稳定的居点,死后也没固定的天葬台。同时,在这些地区无寺也无僧,更谈不上搞那些繁杂的葬礼仪式,人们普遍实行野葬和弃葬。野葬就是人死后,将其遗体脱光丢在野外,死在哪方,丢在哪方。弃葬便是指人死以后,活着的家人拔帐搬走了之,将死者弃在旧址上。凡采用这种葬法一般一脱衣,他生前盖何衣物原封不动地盖在死者身上,看上去,象一个活人睡觉似的。

这种游牧部落的葬俗更容易造成起尸。虽然他们无法建造矮门来抵挡起尸,但人们也同样在别无它法的情况下,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比如,将尸体尤其发现有起尸征兆的尸体丢于野外时,用一根绳索拴在天然的石桩或大石块上,以此避免起尸跑去害人。尽管如此,也免不了常有起尸发生。也常有人遇上起尸。例一,安多县司马乡文书扎多(此人过去是强盗),有一年他骑马挂刀前往那曲西北部的那仓部落(今尼玛县辖)抢马。他抢得一匹好马后,一骑一牵急急踏上返程。连续跑了几个昼夜后的一天傍晚,在一个空旷无人的地方下马,用多热(藏北牧人语,意为拴马用的长绳)将两匹马同拴在一根小桩上,自己盘腿坐在桩边生火烧茶(这是所有强盗的习惯),本想在夜幕的掩护下让马吃点草,自己也添填一下饿扁了的肚子,不料两匹饥肠辘辘的马竟不吃草,只顾惊恐地朝他背后看着,鼻孔中连发吼声。扎多不解地向后一看,离他只有几步远的地方,站立着一具赤身僵尸,犹如一头欲扑的野兽盯着自己,左腿上还系着一根毛绳,究意拴在哪里,压根没有看到,或许因当时极度紧张的缘故罢了。他不顾一切地翻身上马,拼命逃跑。在朦胧的月光下他清晰地看到起尸已经追上来了。大约跑出五公里处,有个小山包,十来户牧民居住山下。身为强盗的扎多自然不能让人发现,故他绕山而上,到山顶躲藏起来,他的心还在“扑扑”乱跳。大概过了一刻钟后,听到山下牧村里人喊犬叫连成一片,他心里明白是起尸进村了。他骑上马背飞也似地逃回家乡去了。那些既无住房也无矮门预防的帐篷牧村遭到起尸袭击,结局可想而知了!

例二,安多县色务乡乡长巴布去那仓部落盗马的路上,遇到一个被牧户废弃的旧址,帐内四周一米多高的挡风墙完好无损,使人一看就知道该户刚搬不久。他想进去避风稍歇,刚迈进一步,发现土石围子的东南角里有件崭新的七色花边羊皮袍,躺在袍内的分明是个妇女。当他定睛一瞅,那女尸的头已经抬起头来了,睁着双目在看他,不用说她是被弃葬了女起尸。幸亏及时发现才免遭横祸。

例三,那曲来我部落(今尼玛县辖)里有个叫吾尔巴的牧人,他死后以后,将其尸体送去野葬的当天午后,一只乌鸦落下啄食,刚啄几下,僵尸忽然起来,一手捉住乌鸦就跑,于是在部落中留下了“吾尔巴尸捉鸟”的说法。

例四,安多县辖司玛乡里有个叫麦尔塔的牧主,他家的女奴住在加尔布山包下,因她贫困,连个姓名都不曾有过,人们以她住地的山名称她为加尔布老太。




1967年初春的一天,加尔布老太终于结束了苦难的人生,静静地躺在了那顶只能容纳她自己一人的破烂小帐内。尽管此地属县城的腹心地带,不同边远地区,她可以由清脆的法铃声送上通往生命之宿的路,但因她单身一人,所以无法享受那种人生最后应得的待遇。安多玛寺的一位高僧和本部天葬师——达尔洛出于怜悯前去为她诵经,并送去天葬。

他们来到她身边,可怜的老太半个脸露在领外,紧闭双目,半张干裂的嘴,枯瘦的身躯占满了帐内所有空间,无奈诵经和天葬师只好借用牧主家的一角诵经。高僧一边念经一边不安地让天葬师过去看看老太遗体。当天葬师过去看时,发现老太的头全部露在领外,第二次去看时,老太已经睁目斜坐起来了,她肤色发黑,鼻子两侧的血管膨胀成手指粗。他迅速将此情景告诉了高僧。高僧立即吹起人骨头号做法,运用密宗法术破血,不一会,见她鼻孔中流出鲜血,接着倒下去恢复了本来的平静。可见她属“血起”类。也不知何故?当他们将老太遗体驮在马背送去天葬台时,发现她的尸体比任何尸体都重,简直重得使强壮的雄马在路上卧倒了几次。这是天葬师达尔洛亲眼所见,也是他亲自讲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1-2007 11:0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迹罕至 印度北部动物天堂(组图)



 位于阿萨姆邦中心地带的卡齐兰加国家公园是印度北部最大的人迹罕见的地区之一。这个公园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种群、最多数量的独角犀牛,还有许多其他哺乳动物,包括老虎、大象、豹、熊和数以千计的鸟类。

  最初是在1908年,印度决定在卡齐兰加建立一个森林保护区;上世纪五十年代,印度又想把它建为野生动物保护区;1969年,印度首次提出建立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并于1974年2月11日正式通过了这项决议。1985年,该公园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NationalPark)位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是印度北部几个未经人工改造过的自然公园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独角犀牛群的栖息地。除了犀牛,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内还生活着大象、野生水牛、豹和其它一些动物;这里同时也是许多稀有和濒临灭绝的鸟类的家园。世界上很多地方的候鸟常在这里过冬。公园里还能发现各种各样的淡水鱼。

  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北依雅鲁藏布江,河边主要是高大、茂密的草地,其间点缀着森林、溪流和不胜枚举的小湖。每年有四分之三甚至更多的土地会被淹没在雅鲁藏布江的洪水中。公园就位于雅鲁藏布江的沉积平原上,占地430平方公里。

  加济朗加交通方便,航空、公路和铁路一应俱全。一条37号国道贯穿于卡齐兰加国家公园,犀牛和野生大象甚至会在公路旁悠然散步。




 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海拔在40-80米之间,一年可分为三个季节:从二月中旬到五月是夏天,这时干燥多风,平均起来最高温和最低温分别为37摄氏度和7摄氏度;五月到九月是季风来临的时节,这时候气候温暖,空气也变得湿润起来,每年这个季节的平均降水量为2200毫米;十一月到来年的二月中旬是冬天,这段时间空气干燥,温度适中,最高均温25摄氏度,最低均温5摄氏度。

  卡齐兰加国家公园有三种主要的植被:冲积而成的草原、热带湿润常绿林以及热带半绿林。草原在公园西部占据着绝对优势,高大的草类生长在较高的地势,矮草丛则生长在较低处。根据1986年美国地球资源探测卫星的纪录,公园植被的构成如下:高草占41%,矮草占11%,树林占29%,沼泽地占4%,河流湖水占8%,沙地占6%。

  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内生活着十五种印度的濒危哺乳动物。这里还庇护着世界上最多的印度犀牛,而且犀牛的数量由1984年的1080头增加到了1988年的1100头。其它哺乳动物包括叶猴、少量长臂猿、老虎、豹、熊、印度象、恒河海豚、水獭、野猪、水牛、印度野牛、黑鹿、沼泽鹿、拱鹿以及印度麂。雨季到来时,大象等动物便会向南方迁移,以躲避卡齐兰加国家公园每年的洪水泛滥。




 众多水体积聚了丰富的养料,成千上万的一百多种候鸟即使远在西伯利亚,也每年都季节性地光顾这里。有趣的鸟类有灰色的塘鹅、黑颈鹳、雅典娜鱼鹰、灰白头鱼鹰、山鹑、灰孔雀雉、大杂色犀鸟和绿鸽子。在这里栖息的鸟类足足有三百多种呢!公园内还生活着爬行类动物,包括水蜥、印度巨蟒、普通眼镜蛇和眼镜蛇王。

  印度卡齐兰加国家公园内没有村庄,但它三面都与人类的聚居地和茶树种植园接壤。1983至1984年间,方圆十公里内有九个村的22300口人居住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1-2007 11: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哟顶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1-2007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鸽子我向你致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1-2007 01: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想拿來煮糖水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7 0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很多详细的奇闻分享。。。。获益不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7 08: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多照片有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2-11-2007 03: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是好帖,我来顶一下,还真得让我看到许多新东西,尤其是鸽子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7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分百会让人想歪!瞧瞧日本地铁里的告示[图]



你猜是什么意思?






答案是:从左到右
        手受伤,抱小孩,孕妇,腿受伤, 可以坐优先座 ”

可为什么最后一个的图标还是大肚子的?日本人的想法真飘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7 05: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奇闻怪事图片]泰国爆强奇闻:不化童尸







话说泰国东北部有个家庭,一家三口的,但儿子在大约6岁时就病逝了!这夫妇接照传统将儿子在寺院内安葬,奇怪的事就发生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163ufo.com/onews.asp?id=205 中国神秘网 http://www.163ufo.com]

就在父母将儿子尸体安葬后,便经常梦到儿子说不习惯寺院的生活,起初,这夫妇也以为是自己爱子深切才会造出这样的梦。后来,得高人指点,便将儿子送到另间寺院,谁知过了不久,这夫妇又再造同样的梦了!儿子嚷着要回家。

夫妇便决定将之送回家中,自此之后,他们也没有再造过同样的梦了!多年以来,这夫妇也是用玻璃罩着儿子尸首,放在家中日夜相伴的!更奇怪的是,虽然尸首已干水,但头发及指甲仍是不断生长的!

这儿的街坊知道这事之后,不但没有害怕,还会到来膜拜他。他们就是带同小朋友喜的东西到来供奉。听说,有人拜过童尸后便中了彩票,久而久之,这里就越来越多人供奉了!现在夫妇还在屋外另起小屋以便供奉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12-2007 05: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壮族的“活化石”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


国西南边陲的广西那坡县与越南毗邻,该县境内的壮族按自称的称谓
和各自的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其中,自称为“敏”(亦称布壮)的
族群,就是人称黑衣壮的一个族群。人类学家称黑衣壮为壮族的“活化石”。


黑衣壮至今仍然保留着穿黑色的传统,同时,穿戴上的实用性与款式
大方朴素美观有机的结合完善了黑衣壮服饰文化的内涵。


黑衣壮男人穿的是前盖大襟上衣,以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
头上还缠着圈成数圈的黑布头巾,腰间系一条红布或红绸的带子,以
示驱赶邪,兼有显示男人威武神勇气概之意。


妇女都喜欢穿右盖大襟和葫芦状矮脚圆领的紧身短式上衣,下身以
宽裤脚、大裤头的裤子相搭配,腰系黑布做的大围裙,头戴黑布大头巾。


其围裙既宽且长,围裙不仅能用来装饰,如可将裙角往上打个三角形
系在前腰间,以示潇洒美丽;还可以把裙底翻上来当包袱用。


她们的衣边、袖口、裙边和头巾的四边都用红布或黄布剪成小条捆镶上去,
有的则用红、黄、蓝色丝线绣成波浪形的线条,使黑中托透出红、黄、蓝色
的细线段,清雅明亮,色彩协调中更凸显层次的美和玲珑的美。黑衣壮妇女
佩带的银项圈,两端都制成鱼形状,有如双鱼对吻。


黑衣壮自种、自织、自染、自穿,是地地道道的民族文化。家家都有
纺织机和用石头凿成的染缸,织出的布要用蓝靛浸染、漂洗数十次,
再用牛胶、猪血煮染、漂洗后晾干成黑布,最后还要经过浆衣、用棒
槌捶打多次,才能制出质地结实、平整、黑亮的成品布。


黑衣壮的蓝靛染织工艺,不但是黑衣壮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中华民族
甚至是全人类的文化遗产.


黑衣壮过着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等传统节日。


青年男女通过“红线传情”对唱情歌、互赠信物而情定终身。歌声里寄寓了
黑衣壮的生活理想,也流淌着他们优秀灿烂、色彩斑斓的历史文化,体现着
他们坚韧不拔、乐观好客、吃苦耐劳、简朴勤勉的优秀品质、传诵着他们
独特的民族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2-2008 01: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增加知识了。。
好多东西没看过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8-2-2008 08: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像再看 discovery channel 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8-2-2008 09: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白闻不如一见。很难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4-6-2024 10:04 AM , Processed in 0.05741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