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ad_vampire

吴国五虎将和五虎之将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8-2006 0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甘宁吧,太史慈早死,不然我觉得他的功绩可以盖过甘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8-8-2006 0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没有五虎将,却有五都督
1。周瑜
2。鲁肃
3。吕蒙
4。陆逊
5。陆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8-2006 09: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vihua 于 20-7-2006 10:14 AM 发表
和魏蜀二國相比,吳國將領勝在平均值高. 很少庸才,每個幾乎都是智勇雙全,忠心耿耿,讓孫吳得以穩坐江東,獨霸一方.

可能因為如此,孫權選不出類似蜀國和魏國的五虎將或五良將? 正史中也無法列出?

孟德版主有何看 ...

其实五虎将应该是后期的产物,三国时并没有如此的称号(至于五良将应该也是一样)。

不过看看陈寿对于魏国和蜀国的排列就可知道为何后期有如此的称号,在魏书内,张辽、乐进、于禁、张合(郃)和徐晃全都放在同一个传内,因此他们应该都是旗鼓相当的人物。至于在蜀书,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和赵云就被排在同一个列传,可见陈寿对于赵云也蛮赏识的,因为以赵云当时的地位,是没可能跟其它的四位同列在一起,这个排列,就是后期五虎将的起源。

至于吴书就比较难了,老实说吴国的优秀将领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周瑜、鲁肃和吕蒙同列一传,因为他们和陆逊都是孙吴集团内的军事重将。将领方面我们可以看到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孙盛、潘璋和丁奉,这一点除了魏国的另一个将领传记之外,是最多的了,而且,我们不要忘记还有朱桓、吕范、太史慈等等,都是三国时代优秀将领。

因此如果要列吴国的五虎将并不是那么的容易,只能凭个人的喜好来判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6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德新书 于 8-8-2006 09:52 PM 发表

其实五虎将应该是后期的产物,三国时并没有如此的称号(至于五良将应该也是一样)。

不过看看陈寿对于魏国和蜀国的排列就可知道为何后期有如此的称号,在魏书内,张辽、乐进、于禁、张合(郃)和徐晃全都放在同 ...



孟德版主一席話,讓我茅塞頓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6 0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孟德版主所言果然精闢...  讓我傳上來和大家分享分享:


三國志卷五十四 . 吳書九 . 周瑜鲁肃吕蒙传  

周瑜字公瑾,庐江舒人也。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瑜长壮有姿貌。初,孙坚与义兵讨董卓,徙家于舒。坚子策兴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遂从攻横江、当利,皆拔之。乃渡江击秣陵,破笮融、薛礼。转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刘繇奔走,而策之众已数万矣。因谓瑜曰:“吾以此众取吴会平山越已足。卿还镇丹杨。”瑜还。顷之,袁术遣从弟胤代尚为太守,而瑜与尚俱还寿春。术欲以瑜为将,瑜观术终无所成,故求为居巢长,欲假涂东归,术听之。遂自居巢还吴。是岁,建安三年也。策亲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将,即与兵二千人,骑五十匹。瑜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为周郎。以瑜恩信著于庐江,出备牛渚,后领春谷长。顷之,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导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复近寻阳,破刘勋,讨江夏,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原來袁術曾經想收周瑜為將軍! 不過看來孫策比袁術更有領袖風範,吸引周瑜加盟


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十一年,督孙瑜等讨麻、保二屯,枭其渠帅,囚俘万余口,还备(官亭)。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将兵数千人入柴桑,瑜追讨击,生虏龙送吴。

周瑜開始建功,想必就在這個時候


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荆州,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将士闻之皆恐。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议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汉相,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场,又能与我校胜负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揖,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擒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台,此天以君授孤也。

赤壁之戰前夕,周瑜分析敵我形勢,聸大心細...  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


时刘备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与鲁肃遇于当阳,遂共图计,因进住夏口,遣诸葛亮诣权。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备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

周瑜明白敵眾我寡,一定要速戰速決...  他決定用詐降計,再用火攻燒船,大破曹軍,以少勝多,立下千古奇功!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

瑜与程普又进南郡,与仁相对,各隔大江。兵未交锋,瑜即遣甘宁前据夷陵。仁分
兵骑别攻围宁。宁告急于瑜。瑜用吕蒙计,留淩统以守其后,身与蒙上救宁。宁围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战。瑜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仁闻瑜卧未起,勒兵就陈。瑜乃自兴,案行军营,激扬吏士,仁由是遂退。

周瑜就算受傷也親身士卒,有勇有謀,真不愧是東吳的名將.


权拜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刘备
以左将军领荆州牧,治公安,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权以曹公在北方,当广揽英雄,又恐备难卒制,故不纳。是时刘璋为益州牧。外有张鲁寇侵,瑜乃诣京见权曰:“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后著令曰:“故将军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问。”初瑜见友于策,太妃又使权以兄奉之。是时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惟与程普不睦。

周瑜的量度較小,而且很謹慎,這從他建議以美色怠緩劉關張可得知. 周瑜有很大的野心和計劃 - 他建議進攻益州,併張魯,和馬超結盟,在從襄陽為基地進攻曹操,實在非常深謀遠慮.

[ 本帖最后由 leevihua 于 12-8-2006 03:09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6 0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人也。生而失父,与祖母居。家富于财,性好施与,尔时天
下已乱,肃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赈穷弊结士为务,甚得乡邑欢心。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袁术闻其名,就署东城长。肃见术无纲纪,不足与立事,乃携老弱将轻侠少年百余人,南到居巢就瑜。瑜之东渡,因与同行,留家曲阿。会祖母亡,还葬东城。

刘子扬与肃友善,遗肃书,曰:“方今天下豪杰并起,吾子姿才,尤宜今日。急还
迎老母,无事滞于东城。近郑宝者,今在巢湖,拥众万余,处地肥饶,庐江间人多依就之,况吾徒乎?观其形势,又可博集,时不可失,足下速之。”肃答然其计。葬毕还曲阿,欲北行。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天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

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
“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
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权曰:“今尽力—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张昭非肃谦下不足,颇訾毁之,云肃年少粗疏,未可用。极不以介意,益贵重之,赐肃母衣服帏帐,居处杂物,富拟其旧。

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
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辑睦,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加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

到夏口,闻曹公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表子琮已降曹公,备惶遽奔走,
欲南渡江。肃径迎之,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强固,劝备与权并力。备甚欢悦。时诸葛亮与备相随。肃谓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备遂到夏口,遣亮使权,肃亦反命。

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
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
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
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时周瑜受使至鄱阳,肃劝追召瑜还。遂任瑜以行事,以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阁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近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软轮征肃,始当显耳。”权抚掌欢笑。

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
作书,落笔于地。周瑜病困,上疏曰:“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即拜肃奋武校尉,代瑜领兵。瑜士众四千余人。奉邑四县,皆属焉。令程普领南郡太守。肃初住江陵,后下屯陆口,威恩大行,众增万余人,拜汉昌太守、偏将军。十九年,从权破皖城,转横江将军。

先是,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权以咨备,备内欲自规。仍
伪报曰:“备与璋托为宗室,冀凭英灵,以匡汉朝。今璋得罪左右,备独竦惧,非所敢闻,愿加宽贷。若不获请,备当放发归于山林。”后备西图璋,留关羽守。权曰:“猾虏乃敢挟诈!”及羽与肃邻界,数生狐疑,疆场纷错,肃常以欢好抚之。备既定益州,权求长沙、零、桂,备不承旨,权遣吕蒙率众近取。备闻,自还公安,遣羽争三郡。肃住益阳,与羽相拒。肃邀羽相见,各驻兵马百步上,但诸将军单刀俱会。肃因责数羽曰:“国家区区本以土地借卿家者,卿家军败远来,无以为资故也。今已得益州,既无奉还之意,但求三郡,又不从命。”语未究竟,坐有一人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肃厉声呵之,辞色甚切。羽操刀起谓曰:“此自国家事,是人何知!”目使之去。备遂割湘水为界,于是罢军。

肃年四十六,建安二十二年卒。权为举哀,又临其葬。诸葛亮亦为发哀。权称尊号,
临坛,愿谓公卿曰:”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肃遣腹子淑既壮,濡须督张承谓终当到至。永安中,为昭武将军、都亭侯、武昌督。建衡中,假节,迁夏口督。所在严整,有方干。凤皇三年卒。子睦袭爵,领兵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1-8-2006 0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
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旦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坚子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蚩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吏,出走,逃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权统事,料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为兵作绛衣行滕,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围曹仁于南郡。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
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权善其言,还肃兵。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又说瑜分遣三百人柴断险道,贼走可得其马。瑜从之。军到夷陵,即日交战,所杀过半。

敌夜遁去,行遇柴道,骑皆舍马步走。兵追蹙击,获马三百匹,方船载还。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曹仁退走。遂据南郡,抚定荆州。还,拜偏将军,领寻阳令。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
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时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魏使庐江谢奇为蕲春典农,屯皖田乡,数为边寇。蒙使人诱之,不从,则伺隙袭击,
奇遂缩退,其部伍孙子才、宋豪等,皆携负老弱,诣蒙降。后从权拒曹公于濡须,数近奇计,又劝权夹水口立坞,所以备御甚精,曹公不能下而退。

曹公遣朱光为庐江太守,屯皖,大开稻田,又令间人招诱鄱阳贼帅,使作内应。蒙
曰:“皖田肥美,若一收孰,彼众必增,如是数岁,操态见矣,宜早除之。”乃具陈其状。于是权亲征皖,引见诸将,问以计策。蒙乃荐甘宁为升城督,督攻在前,蒙以精锐继之。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既而张辽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嘉其功,即拜庐江太守,所得人马皆分与之,别赐寻阳屯田六百户,官属三十人。蒙还寻阳,未期而卢陵贼起,诸将讨击不能禽,权曰:“鸷鸟累百,不如一鹗。”复令蒙讨之。蒙至,诛其首恶,余皆释放,复为平民。

是时刘备令关羽镇守,专有荆士,权命蒙西取长沙、零、桂三郡。蒙移书二郡,望
风归服,惟零陵太守郝普城守不降。而备自蜀亲至公安,遣羽争三郡。权时住陆口,使鲁肃将万人屯益阳拒羽,而飞书召蒙,使舍零陵,急还助肃。初,蒙既定长沙,当之零陵,过酃,载南阳邓玄之,玄之者郝普之旧也,欲令诱普。及被书当还,蒙秘之。夜召诸将,授以方略,晨当攻城。顾谓玄之曰:“郝子太闻世间有忠义事,亦欲为之,而不知时也。左将军在汉中,为夏侯渊所围。关羽在南郡,今至尊身自临之。近者破樊本屯,救酃,逆为孙规所破。此皆目前之事,君所亲见也。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今吾士卒精锐,人思致命。至尊遣兵,相继于道。今子太以旦夕之命,待不可望之救。犹牛蹄中鱼,冀赖江汉,其不可恃亦明矣。若子太必能一士卒之心,保孤城之守,尚能稽延旦夕,以待所归者,可也。今吾计力度虑,而以攻此,曾不移日,而城必破,城破之后,身死何益于事,而令百岁老母,戴白受诛,岂不痛哉?度此家不得外问,谓援可恃,故至于此耳。君可见之,为陈祸福。”玄之见普,具宣蒙意,普惧而听之。玄之先出报蒙:“普寻后当至。”蒙豫敕四将,各选百人,普出,便入守城门.须臾普出,蒙迎执其手,与俱下船。语毕,出书示之。因拊手大笑。普见书,知备在公安,而羽在益阳,惭恨入地。蒙留(孙河),委以后事,即日引军赴益阳。刘备请盟,权乃归普等。割湘水,以零陵还之。以寻阳、阳新为蒙奉邑。

师还,遂征合肥,既撤兵,为张辽等所袭,蒙与淩统以死扦卫。后曹公又大出濡须,
权以蒙为督,据前所立坞,置强弩万张于其上,以拒曹公。曹公前锋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护军、虎威将军。

鲁肃卒,蒙西屯陆口,肃军人马万余尽以属蒙。又拜汉昌太守,食下隽、刘阳、汉
昌、州陵。与关羽分土接境,知羽骁雄,有并兼心,且居国上流,其势难久。初,鲁肃等以为曹公尚存,祸难始构,宜相辅协,与之同仇,不可失也。蒙乃密陈计策曰:“今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于操,何赖于羽?且羽君臣,矜其诈力,所在反复,不可以腹心待也。今羽所以未便东向者,以至尊圣明,蒙等尚存也。今不于强壮时图之,一日僵仆,欲复陈力,其可得邪?”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聘,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羽结好。

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
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魏使于禁救樊,羽尽擒禁等,人马数万,托以粮乏,擅取湘关米。权闻之,遂行。先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麋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慄,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羽还,在道路,数使人与蒙相闻,蒙辄厚遇其使,周游城中,家家致问,或手书示信。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权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即父子俱获,荆州遂定。

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候,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
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时权哀痛甚,为之降损。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权闻之,益以悲感。

蒙少不修书传,每陈大事,常口占为笺疏。常以部曲事为江夏太守蔡遗所白,蒙无
恨意。及豫章太守顾邵卒,权问所用,蒙因荐遗奉职佳吏,权笑曰:“君欲为祁奚耶?”于是用之。甘宁粗暴好杀,既常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蒙子霸袭爵,与守冢三百家,复田五十顷。霸卒,兄琮袭候。琮卒,弟睦嗣。

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
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张言方率数十万众水步俱下。孤普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适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修檄迎之,子敬即驳言不可,劝孤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且其决计策意,出张、苏远矣。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周公不求备于一人,故孤忘其短而贵其长,常以比方邓禹也。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苟责也。然其作军屯营,不失令行禁止,部界无废负,路无拾遗,其法亦美也。”

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
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1-8-2006 0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aka 于 8-8-2006 01:31 PM 发表
吴国没有五虎将,却有五都督
1。周瑜
2。鲁肃
3。吕蒙
4。陆逊
5。陆抗



吳國五都督? 有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1-8-2006 11: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eevihua 于 11-8-2006 02:57 PM 发表
吳國五都督? 有嗎?

早期的吴国应该只有两个都督,一个是周瑜:“与周瑜为左右督。《三国志·程普传》”。另一个则是陆逊:“权命逊为大都督……《三国志·陆逊传》”。

至于陆抗,他的传记有写到:“都督西陵,自关羽至白帝。……拜抗都督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治乐乡。……云云。”但这不表示他就拥有都督一职,这里的都督应该和陆逊所任的大都督有所区别,陆逊的大都督是那时最高级的军官,統領內外軍事,就如陆逊在对刘备的战役上所扮演的角色般。陆抗的都督应该是指管理,如都督西陵就是管理西陵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天才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8-8-2006 12:1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赵云是最强的

注:答非所问,扣五分以示警戒。

[ 本帖最后由 孟德新书 于 29-8-2006 07:19 A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5 收起 理由
孟德新书 -5 您好,之前已经劝告过您要答些跟主题有关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灌水天才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1-8-2006 05: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灌水天才 于 28-8-2006 12:15 AM 发表
赵云是最强的

注:答非所问,扣五分以示警戒。



我是想表达,赵云逼那些吴国的将军强多了.
可惜他不被刘佬重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9-2006 11: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大家都忘了另一个将才--丁奉
张辽可是被他射死的!

张辽 伐吴时被箭(丁奉)射中腰部而死

[size=-1]自:三国知名人物之死 我的记忆

丁奉将军简介

丁奉年轻时就因晓勇作了一员小将,先后归属甘宁、陆逊、潘璋等人。丁奉多次参加战斗,经常勇冠全军,每次都斩将夺旗,身负战伤,后来升为偏将军。

[252年],孙权逝世,孙亮继位。丁奉升为冠军将军,封都亭侯。同年,魏国派遣诸葛诞、胡遵等进攻东兴,吴太傅诸葛恪率军前去防御。诸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您亲自到来,等到我们上岸他们就会逃走。”唯独丁奉认为:“敌人调集境内兵力,带了许昌、洛阳的全部兵力大举前来,一定定下了明确的目标,怎能无获而反?我们不应指望敌人不战而退,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战胜敌人。”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一起沿着山向西面进发。丁奉说:“现在各部队行军太慢,如果敌人占领了有利地形,我们就难以与他们抗争了。”于是丁奉离开大部队的行军路线,独自带手下三千人前进,当时正刮北风,丁奉军乘船两天就到达前线,占据徐塘。天气寒冷下了大雪,魏军将领饮酒高谈,丁奉见敌人先头部队人少,就对手下说:“立功领赏的时候到了!”令士兵脱去铠甲头盔,都拿着短兵器。敌人发现后都取笑他们,并不做防备。丁奉率领部队奋起砍杀敌人,大破魏军先头部队的营寨,等到吕据等人的部队到来,一起击溃了魏军。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255年],魏将文钦来降,丁奉被任命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去接应文钦,与魏国追兵在高亭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首数百,缴获大量军器。战后,丁奉被封为安丰侯。

[257年],魏将诸葛诞自据守的寿春向吴国投降,被魏军包围。吴国派遣朱异、唐咨等前去救援,后来又派丁奉和黎斐前去。丁奉为先锋,屯住在黎浆,力战有功,升为左将军。

[258年],孙休即位,与张布合谋,想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不能识文断字,但计略过人,能决断大事。”于是孙休召见丁奉对他说:“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我想与将军一起杀了他。”丁奉说:“丞相孙綝党羽很多,人心叵测,难以一下子将他制服。可借口腊月祭祀,请孙峻参加,雍陛下的亲兵杀了他。”孙休采纳了他的计划,邀请孙綝参加祭祀,丁奉与张布以目示意左右亲兵杀了孙綝。丁奉升为大将军,加封左右都护。

[260年],丁奉假节并领徐州牧。

[263年],魏国伐蜀,丁奉率领各支部队进军寿春,做出以攻魏来救援蜀国的架势。不久,蜀国灭亡,丁奉引军退回。

[264年],孙休去世,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听从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皓为皇帝。丁奉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268年],孙皓命丁奉和诸葛靓一起进攻合肥。丁封给晋国大将石苞写了封信,又来离间,石苞果然从前线被调回。

[269年],丁奉再次率军进驻徐塘,进攻晋国的谷阳。谷阳的百姓得到消息,全部撤离,丁奉一无所获。孙皓大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

[271年],丁奉逝世。先前,丁奉身份高贵,功劳很大,便逐渐骄横起来,有人诋毁他,孙皓就追究他上次出兵一无所获的责任,把他的家眷流放到临川。丁奉的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在丁奉之前去世


丁奉早期作为不如其他将才,
不过后期没有他吴国很难支持下去

太史慈,甘宁,周泰,黄盖,丁奉

周瑜、陆逊、鲁肃、吕蒙、陆抗、程普等人虽说他们英勇
不过他们的计谋上比他们的应用更有其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6 07: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1-9-2006 11:11 AM 发表
怎么大家都忘了另一个将才--丁奉
张辽可是被他射死的!

需要纠正的一点,张辽是病逝的。

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三国志·张辽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6 09: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孟德新书 于 2-9-2006 07:34 PM 发表

需要纠正的一点,张辽是病逝的。

是岁,辽与诸将破权将吕范。辽病笃,遂薨于江都。《三国志·张辽传》

真的吗?
我记得是被丁奉射死的哦!
射中腰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9-2006 10: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妖刀村正 于 2-9-2006 09:42 PM 发表
真的吗?
我记得是被丁奉射死的哦!
射中腰部

我们应该分清《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是两本不同类型的书籍,《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不能尽信;《三国志》则是一本史书,因此可以采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06 06:5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孙策不是将吧
那么多人挺他的

不过我当然首推孝义忠全的太史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4-9-2006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唉。。。汝不知,吴国猛将,能有武兼智,乃甘宁,甘兴霸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3-10-2006 10: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国五将为

甘宁     
凌统     
太史慈   
周泰   
黄盖   

甘宁为五将之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006 02: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327172 于 10/31/05 07:06 AM 发表
孙权曾说过:曹操有张辽,吾有甘兴霸
足以证明甘宁有他的过人之处。
甘宁有勇有谋,确是东吴第一将。
太史慈武力过人,而且孝顺、为人豪爽,乃英雄也。
周泰爆发力惊人,凶起来无人可敌,护主连名都可以不要, ...


可惜甘寧被沙摩柯一箭射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2007 10: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姜維 于 20-12-2006 02:42 PM 发表
可惜甘寧被沙摩柯一箭射死。

正史上甘宁并不死于沙摩柯箭下,看看这一段:

宁卒,权痛惜之。子朅,以罪徙会稽,无几死。《三国志·甘宁传》

历史上没名言甘宁如何而亡,但应该是病逝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9-9-2025 05:10 PM , Processed in 0.142425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