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七公 发表于 1-12-2012 08:21 AM
" 高水準的人不輕易分享他們的知識 和技巧,第一,是非,第二,你根 本不夠“秤”,教了你和你分享了你 ...
低水準的人向高人學習,首先就要以基礎為前提。已經和你解釋了。
孔子的一生都在失敗,最後稱霸戰國春秋的是法家,過後是道家,最後儒家才被獨尊起來,但是那個儒家已經不是原汁孔子學說的儒家,孔子強調有教無類,但不是人人都教,他只教導那些肯學習,自習不強的學生,他給機會肯學習的人,又有“因材施教”。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毛都還沒生齊就大小聲,這個是給你的功課。尹喜這樣的傳說也敢講出來,去閱讀道德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哪一章。在佛陀求道的時候為什麼到處去拜師,學習不同的學問以思考佛法,不乾脆留在皇宮內讓大內一流高手傳授他武功知識或在貧民區打成一片??佛陀度人是看情況看人,而不是隨便拋書包,這樣誰也不服他,再說他是宗教。
為什麼一直要強調打成一片??高水準的人才會願意分享他們的知識??那些思想家拜見君主,佛陀去有錢人的家去不同的國家傳佛法,難道他們需要和君主搞gay搞曖昧才能分享他們的東西??
我只能告訴你這一切是你的偏見。
高水準的人會分享,但絕不輕易分享《=這句話是否代表他們對分享有偏見??
低水準人的要把握機會向高水準的人學習,首先要有基礎和實力,但並不表示他們不能學習,重點是自強不息,很簡單你還沒學會走就想飛??你以為你是天才??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論語.雍也》 去了解這句話的意思吧。
一切都是你的偏見誤導你的思緒,好好檢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