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aja2000 于 1-6-2012 01:12 PM 编辑
中华神盾
防空导弹:采用国产海红9(红旗9舰用型)。海红9导弹为无翼式,最小作战高度0.5公里 ...
Boilwater 发表于 1-6-2012 02:15 AM ![](http://cforum4.cari.com.my/images/common/back.gif)
你的资料还没有paste完的 ... 最重要一点
“海红旗”9的性能诸元与“红旗”9大致相同,不过弹长减至6.8米,加强弹体运动性,最大射程缩减至120公里,最大飞行速度6马赫,弹重1300公斤。
海红旗-9远程舰空导弹 - 性能数据
导弹为无翼式,最小作战高度20米,最大作战高度30千米,最小作战距离6千米,最大作战距离120千米,最大飞行速度大于M4.2。导弹全长6.8米,弹径0.47米,弹重1300千克,弹头重量超过180千克。
除了“海红旗”9区域防空导弹之外,052C的防空武器就只有两座730型近程防空系统,中间没有短程防空导弹来衔接,火力配置不够完备,毕竟区域防空导弹与机炮式CIWS的性质有巨大落差。此外,虽然052C的舰体设计本身考虑到隐身设计,但是舰面上过多的各式天线和杂物仍大幅削弱了隐身效果。由于052C沿用052B的舰体设计,故其单一动力机舱配置的高风险性也一并传承下来.
海红旗-16防空导弹的发展沿革
随着21世纪海战方式的变革和海战武器的更新,反舰导弹的射程在不断增加,世界上主流的反舰导弹射程都已经超过了舰载防空武器的射程,也就是说敌方战斗机可以在我方防空武器火力范围外就完成反舰导弹的发射。因此,世界海军强国在舰队防空体系上,已经把中远程防空任务交给舰载航空兵(航空母舰上的战斗机)来完成,舰载防空导弹从中远程向中近程发展,作为对舰载航空兵防御的补充。同时,舰载防空导弹的杀伤范围也由打击中高空目标为主,发展到打击中低空目标,尤其是掠海飞行目标为主。一向重视导弹武器的俄罗斯海军也已经放弃中远程SA-N-6的改进,而重点改进中近程,中低空的SA-N-12。
装备HQ-16的054A护卫舰,主炮后为发射装置人民海军虽然已经自主研发成功海红旗-9防空导弹,但HHQ-9的主要作战目标正是中远程,中高空目标,这已经与世界海军发展方向背道而驰,当然这也是人民海军目前缺乏舰载航空兵保护的现状下的无奈之举和必要之举。但海红旗-9对导弹类目标的杀伤距离过小,最小射高过高,无法完全确保舰队安全。因此人民海军急需一款作用目标为中近程,中低空的防空导弹,这就让红旗-16诞生了。
作为人民海军新一代防空导弹,HQ-16仍处于半公开状态,西方军事观察家认为,HQ-16防空导弹的性能与俄罗斯SA-N-12在伯仲之间,其性能数据大致为:有效射程1.5-19公里,有效射高10-6000米,单发命中概率0.7- 0.98,反应时间5-8秒,弹长2.9米,弹径0.232米,弹重165公斤,战斗部重17公斤、最大飞行速度2.8M(850米/秒)。
“飞鱼”导弹的特点
一是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弹道一般都比较高,像前苏制“冥河”导弹就更高,达150~300米,体积又大,极易被发现和击毁。“飞鱼”导弹首次将飞行弹道降到10~15米(巡航),在接近目标时的飞行高度只有2~3米。由于地球曲率的影响,一般驱逐舰和护卫舰在海上的雷达视距也就是20多公里,再加上雷达搜索盲区较大,“飞鱼”巡航弹道10~15米已经在其舰载雷达盲区之内了,更不用说掠海2~3米了。“飞鱼”弹体本来就很小,再加上海浪杂波对雷达波束的反射,所以舰载雷达很难发现它。
二是采用半穿甲型战斗部。现代舰船一般仅在战斗情报中心、机舱、弹药库等核心舱室川18~25毫米厚的合金材料或克夫拉装甲防护,其他部位没有装甲。“飞鱼”接触舰艇后先以动能穿透舷部薄钢板,穿入舰内舱室数秒后战斗部再引爆,所以虽装药不多,但破坏效能很大。
三是抗干扰能力较强。“飞鱼”采用巡航段惯导、在距目标10公里左右时转入末段主动式雷达自动寻的,寻的雷达抗干扰能力很强,且具有抗海杂波和恶劣环境的能力,它能以±30°扇面在两秒钟内捕捉到目标,并立即转入跟踪。惯导段弹上雷达不开机,无法干扰;自导段弹上雷达开机可施放干扰,但掠海飞行又发现不了,所以让它钻空子的机会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