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夏绿蒂

什么是阿赖耶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4-2012 06: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三法印

这篇文章是指,阿罗汉也不会自己承认,但是心境已经自己知道了。
阿罗汉会知道(自证)。
我还没证入流,因为还有欲爱。如实面对自己,只能说对佛法没有疑惑了,一心向法。
没有崇拜仪式,或崇拜的想法,知道修法不能靠老师,
唯有靠自己,老师只是引导我们而已,如来也只是指路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4-2012 06: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usupapaya

我老师教导的 ,我只是如实了解、如实说。
Gap_Gezz 发表于 20-4-2012 09:55 AM



    你老师是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06: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ap_Gezz 于 20-4-2012 07:13 PM 编辑

回复 42# susupapaya

葛因卡 S.N.Goenka 老师
这段六根接触因缘是四念处的开示里面提到的

他有细说所谓的神识,神我都是假象。
眼根并不能尝味、不能听觉、不能触觉、不能识别、只能与眼尘结缘生眼触。
六根也是各自所缘,并没有那一根是属于我的,包括意识也是如此。

而所谓的意识的所缘就是感受,(色 - 六根门头与尘境生触、受 - 有触故五蕴感受升起、想 - 感受升起判别心~意识升起(妄想/过往经验)、行 - 判别后业力的推动、识 - 反应之后意识再度升起)
如果以一个人对外境生气的情况来分析上面这一段,
可以看得很清楚我们的内心是如何不断轮回制造业行的。

传承
是雷迪大师 》萨亚.乌铁,韦布尊者 》萨亚基.乌巴庆 》S.N.葛印卡

参照 内观师承
来源:《生活的艺术》The Art of Livi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07: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20-4-2012 08:13 PM 编辑

供大家参考: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63.htm
同一個識在輪迴嗎?

──嗏帝比丘的邪見
  有一次,佛陀來到憍薩羅國的首都舍衛城遊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同住在祇樹給孤獨園附近的比丘們中,有一位原為漁夫兒子的比丘,名叫「嗏帝」,他告訴其他比丘說: 「我確實聽世尊說過,在生死中流轉的識,是不變的。」
  其他比丘們知道了,紛紛來規勸他說:
  「嗏帝學友!不要這樣說,不要誹謗世尊,世尊不曾這樣說。世尊用各種方法,都在教導我們『識為因緣所生,離開因緣條件,就無所謂的識』,怎麼會像你說的那樣呢!」
  但是,嗏帝比丘一直堅持己見,聽不進其他比丘的糾正勸導。大家沒辦法,只好去稟告佛陀。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63.htm

有真我嗎?
    ──薩遮迦的論辯挑戰(之一)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離車族人的跋祇國首府毘舍離城,住在附近的大林精舍。
  那時,耆那教尼揵子門徒之子薩遮迦,正好也住在毘舍離城。
  薩遮迦飽學各種理論,辯才無礙,受到當時許多人的崇敬。他曾當著毘舍離的群眾,發下這樣的豪語:
  「我不預期有任何與我論辯的沙門、婆羅門,乃至他們的領導者、老師,甚至於自稱是已證全然正覺的人,不被我論到震撼動搖、顫抖汗下而落敗的,即使是一根無知覺的柱子,也照樣要被我論到搖動顫抖。」
  這天一早,薩遮迦遇到來毘舍離城裡乞食的尊者阿說示,問他說:
  「阿說示師!沙門瞿曇都怎樣教弟子們的呢?」
  「火種居士!世尊時常教導我們:當觀色、受、想、行、識等諸蘊,蘊蘊都是無常、無我。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59.htm

眾多邪見的原因
  佛陀時代,迦尸國的磨叉止陀村內,有一位富紳居士,名叫質多羅,他為人好善樂施,經常供養出家僧眾,經常有比丘住在他的林園。
  有一次,林園中來了許多長老比丘,質多羅居士趕忙過來邀請他們隔天一早接受他的飲食供養。
  隔天,比丘們來了,在飲食供養前,質多羅居士問長老比丘們說:
  「大德長老!為什麼世人會有那麼多的不同看法,例如,或說世間是常住不變的,或說是無常的;或說世界是有限的,或說是無限的;或說命與身是相同的;或說是不同的;或說死後還有可以來來去去的靈體,或說死後並不存在;……或說有真實的大我;或說有種種眾生的真實小我;或說有主宰生存的壽命;或說有吉凶禍福的主宰,到底什麼因素,造成這麼紛亂的見解呢?」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5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4-2012 08: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法界众生 于 20-4-2012 08:15 PM 编辑

只能依附身心生存的識
  有一次,佛陀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教導比丘們說:
  「比丘們!植物利用五種方式繁殖,哪五種呢?有從根部繁殖的,稱為根種子;有從莖部繁殖的,稱為莖種子;有從節處繁殖的,稱為節種子;有從落葉直接生根的,稱為自落種子,有從種子發芽繁殖的,稱為實種子。
  這五種種子如果不壞、不腐,足夠成熟,一遇到有土壤與水分的環境,就能發芽成長而繁殖開來。
  比丘們!那些種子,就如同糾取諸蘊聚集的識。
  土壤就如同四個識所安住處。
  水分呢?就像識的貪喜攀緣。
  識在哪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呢?就在色、受、想、行等四個地方貪喜攀緣安住;在那裡經由喜貪潤澤,而生長增廣。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64.htm

遍尋不著瞿低迦的識
  有一次,佛陀遊化到摩揭陀國,住在首都王舍城東方的毘婆羅山七葉窟中。
  那時,尊者瞿低迦也在王舍城附近的仙人山,住在黑岩石洞中,獨自一人精進禪修。
  尊者瞿低迦在禪修中,因禪定力的專注,獲得了暫時的「意解脫」,但不久之後,又因定力不足而退失了。尊者瞿低迦繼續努力,精進不懈,不久,又再一次地進入了「意解脫」。不過,和上一次一樣,這回的「意解脫」,也只是暫時性的留駐,不久之後就又退失了。就這樣,得證、退失,反覆發生了六次。
  雖然反覆經歷了六次退失,但尊者瞿低迦仍然不氣餒的繼續精進禪修,當第七次又證入解脫時,他心想:
  「我獨自在這裡精進禪思,努力修行,為的是讓自己能夠從修行中成就獲益。之前已經得證「意解脫」六次,也退失了六次,現在是第七次證入了,我應當把握這次機會,乘還沒退失之前,以刀自殺,斷絕這來自生理的干擾,以免又發生第七次的退失。」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65.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2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法界众生

    真奇怪,不是所作已办,不受后有的吗?为什么有这样的典故?而且重点不是出自大乘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1-4-2012 10: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了一大堆阿赖耶识的文章,行蕴是什么?识蕴又是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4-2012 11: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贴了一大堆阿赖耶识的文章,行蕴是什么?识蕴又是什么?
素还真 发表于 21-4-2012 10:43 AM


如果文不对您的题, 还请原谅.

举禅定为倒,

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中,的确是以识蕴为主体,不只是禅定,吾人日常生活一切法行莫不是透过『识色受想行』或『色识受想行』的连锁反应,才能完成现象界一切活动;而行蕴是最后串连〝识色受想〞〝色识受想行〞等身口意行的执行者,它经过『造作』之后而得到某一种业果(行蕴在某些时候称为审虑思、决定思、动发思)。

是以,禅定的过程,从入定、住定、出定种种外相上看来,的确是行蕴的表现,然这行蕴的内涵却必须有色阴的支持,受阴、想阴的调伏,识阴正知见的转进,如此方能从世间定、未到地定、初禅、二禅…层层向上升进。因此, 禅定圆满的说法是说五蕴身心的整体活动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1-4-2012 11:4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WILLIAMLYLE

这样的回复有意义么? 说完了你还是不懂什么是行,什么是识。我是不懂的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1-11-2025 01:18 AM , Processed in 0.1181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