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图给回老师了,想分享一些土木工程的资料,以供大家参考,
1。 新墙和旧墙之间就会有裂痕, 主要是新的建筑物本身的重量让泥土被挤压而成。 但是这个问题可以在结构上很简单的解决了。 水泥地板的负重不要放在泥土上,而是放在泥土里的横梁 (ground beam) 上就可以的,价钱多个2-3千而已,那样的话, 就算下面的泥土好像相片里面那样不见了2-3 尺,整间屋脊还是不会有问题,因为所有的重量(从屋顶到每一寸的水泥,铁,砖头,家具,)都是从楼上传到楼下,从楼下传到泥下的地基 (footing/pile cap) , 再由地基平均的分到泥土上. 如果有打桩,就从地基传到桩的那个长长的四个表面和底部 ( 通常底部不会拿很多的力, 因为是尖的. ) 打桩不是打下去就可以了,是要打到桩不能下才可以停, 有个计算方式, 大概是连续打10多下还没有下沉超过一个深度,才可以停,否则以后那些桩会让你的房子更快沉.那么密集的桩, 而且打到歪歪斜斜, 我反而担心破坏了下面的泥土结构.造成更不稳定的地基.
结论: 桩不是打得多就好的.花500-1000 问个有牌的 engineer, 你那10k++ 就不用花了. 这样的桩, 你问哪一个有牌的工程师都会是告诉你这是个笑话. 很明显承包商不懂房子结构和重量转移的概念.
2. 而且我的屋子比马路来的高整五尺,所以还是以安全为上了。
房子高过路面5尺没有任何的影响. 泥土如果要流失,什么高度,多地都会发生,地下水预测不到,但是一个那么多年了的住宅区,地下水的可能非常低. 从你的照片看来,流失的是旁边的土壤,真正撑着房子的泥土还没有不见.因为那些泥土是在更深的地方,你的情形看来,绝对是在路面和沟渠的底部以下, 否则当年根本不能建沟渠. 你去看看沟渠有多深,你的地基就在沟渠底再下去.
3. 如果 contractor 真的不懂结构, 应该是没有画工程图了,那么他用的铁的大小,水泥的等级( grade) , 横梁/柱子/地板的厚度,阔度,长度应该是根据以前他做过的工的工程图来参考,但是每一间房子的结构一样吗? 承受重量的点一样吗? 重量转移的方式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 我不能用这一个 project 的图来起另一个project, 虽然都是排屋,但是你的厕所和房间的间隔都不是一样的, 墙壁的位子都不一样, 那里可以用别的图来做呢? 这样只是会有两个可能,
一 ) 房子的结构由于水泥的等级不够,或铁支的面积不够,或铁支放错了承重的地方, 包覆铁支的水泥不够厚, 都会是个灾难. 轻者龟裂, 重者坍塌.
二) contractor 怕死, 给的铁 gao gao, 给的水泥 grade gao gao, 样样都大大支, 厚厚,粗粗, 结果后果是建筑费用给多了30-40% or , 上面的重量由于更重,原本不会沉的地基反而下沉, or 房子里面结砖烫灰后看到一对的" 国王" = king , 就是突出墙壁的柱子,泰山压顶式的粗横梁. 完全破坏了美观和实用性.
为了稳固,起到超重,本末倒致了. 结构不是拼命加gao gao 就是好的. 重量没有分配好,加上去的重量只会更糟糕. 想象一下如果一条桥,起的时候没有经过计算,靠老师傅的印象来决定: 应该可以,应该不可以,加长一点应该没有问题,扩点可能比较好,诸如此类的猜测来起的桥, 你敢不敢架车过啊?? 不是要吓 LZ, 我衷心希望以上两个都不会发生, 你有问题我不会有任何的好处. 分享而已.
4. 专业工程师对这类的设计工作要价才1-5千,但是可以让你的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对的地方. 如果 横梁,柱子,水泥台的 dimension 更小,更幼,更薄,铁用更少, 工人需要的时间当然也少了,起的价钱就更底, 差别纷纷中少几十千,你就省钱了 但是能给你一个坚固的房子. 如果根据engineer 的设计需要多几十千的话,就是证明了 contractor 原本打算的做法是错误的. 那么你就算省下了几十千, 但是的到的却是结构不稳的房子.怎样看你都是输家阿.
去 google 一下 malaysia 的 civil engineering firm, 叫他们来看看, 给个中肯的意见, 买个心安也好吧. 我就不介绍了, 等下被人说是找生意. 他们去看 site, 也就3-5百. 难道花5-6千一个橱柜比的上10-20年的心安?
这句不是针对LZ, 是我的疑问, 现在的人想法很怪, 可以 cin cai 花大钱在 kitchen cabinet, sofa, furniture, water heater, power saving equiment 拉. 种日本草啦, 花拉, 买狗拉,买车拉, 改车拉,旅行拉. 名牌包拉, iphone ipad , clubing , 但是对这一类的安全性的东西就很省, 比较 cincai, 如果你的房子出问题, 倒了下来, 你下面什么名牌都没有用拉. 到时尘归尘, 土归土, 真的是" 曾经拥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