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hos

西方的哲学家和宗教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3-9-2011 01:2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不懂得宗教祈祷用意,如何运用哲学知识来了解宗教?
如何用哲学知识了解神鬼?什么是魂魄?如何答?
boobanzhu 发表于 3-9-2011 09:24 AM



哲学正是因为了解宗教,并且不带信徒般的盲从心,
才能看穿他表明光辉下的祸害。

墨子的「明鬼」是最好的哲学范例来了解鬼神
诸子也有这方面研究。

≪礼记≫
宰我曰:“吾聞鬼神之名,而不知其所謂。”子曰:“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合鬼與神,教之至也。眾生必死,死必歸土:此之謂鬼。骨肉斃於下,陰為野土;其氣發揚于上,為昭明,焄蒿,凄愴,此百物之精也,神之著也。因物之精,制為之極,明命鬼神,以為黔首則。百眾以畏,萬民以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9-2011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3-9-2011 01:52 PM 编辑
哲学正是因为了解宗教,并且不带信徒般的盲从心,
才能看穿他表明光辉下的祸害。

墨子的「明鬼」 ...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3-9-2011 01:24 PM


请你解释什么鬼? 什么神?为何知道有鬼神?如何看到鬼神?为何宗教仪式要透过祈祷?
不是靠传贴来了解吧?你传贴文章内容,是否可以说明白一点?有天堂或地狱存在吗?从那种角度来探讨?
咱觉得未深入信仰基础,或了解内层的真正意义,完全去相信,就有这种盲从的心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1 04: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你解释什么鬼? 什么神?为何知道有鬼神?如何看到鬼神?为何宗教仪式要透过祈祷?
不是靠传贴来了解 ...
boobanzhu 发表于 3-9-2011 01:26 PM



自己看不明白古文就不要赖人说不明白。
我贴出的那段已是给你最基础的解释。

反问你,宗教的最深层意义是什么?于人何利?
很多人可以不祈祷而愉快过活,为何那些信徒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9-2011 04: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宗教?从古至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对宗教进行定义。我认为宗教首先是作为一种信仰体系,同时它也应该被归入文化体系中,文化则是一个民族最深层的根系。文化即是从历史沿袭下来的,体现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由象征符号体系表达传承的概念体系,它包括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生活样式、礼仪禁忌、风俗习惯、教育艺术等各个方面。宗教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也是文化发展的一种特殊力量,哲学只是一种对人的现实生存和社会生活的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9-2011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4-9-2011 01:23 AM 编辑
自己看不明白古文就不要赖人说不明白。
我贴出的那段已是给你最基础的解释。

反问你,宗教的最深层意义是什么?于人何利?
很多人可以不祈祷而愉快过活,为何那些信徒做不到?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3-9-2011 04:11 PM


句子看懂,是否解释一番什么鬼神?
简单解释:
神藏心,魂藏肝,魄藏肺。魂喜清净,魄喜混杂,神能控身体。
人祈祷,修己;拜鬼神,修内德。
宗教儀式,祈祷是借用本身的神(心),与外界空间意识,達到共同交流。
口乃心之门户,要透过口誦,可将人身體內負面意識消除。
心與神的關係,心是人身的根本,神居在中心,受心的支配。
心主管精神活動,包括意識,思想,睡眠,皆歸心主管。
如果心功能失常,就會出現神明變亂,產生心煩,驚悸,狂躁等癥狀。
所以人祈禱方式,是將自己身體內加進行活動,活躍,消除身體內負面的意識或能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1 05: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宗教?从古至今,古圣先哲,中外时贤,从不同角度对宗教进行定义。我认为宗教首先是作为一种信仰体系 ...
shos 发表于 3-9-2011 04:23 PM


你可别忘了,儒家不是一种信仰体系,但它也包括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礼仪方式,教育方式等等。
因此,宗教并非什么特殊的社会文化,而是侵蚀着人们思考能力的社会文化。
而哲学,有文化的特点,却无宗教祈祷信仰的缺点。

句子看懂,是否解释一番什么鬼神?
简单解释:
神藏心,魂藏肝,魄藏肺。魂喜清净,魄喜混杂,神能控 ...
boobanzhu 发表于 3-9-2011 05:35 PM




你知道吗?你在歪曲着先贤鬼谷子的原句。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繫焉。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根据鬼谷子原文,人并不需要祈祷或口诵来消除身體內負面的意識或能量。
而只要 “盛神、养志、实意“ 便能 使人们精神大好和智慧生长。

人祈祷,是吸食鸦片以逃避苦恼,会荒废思考;
人修心,是理智冷静来面对苦恼,能助长智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4-9-2011 07: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4-9-2011 08:01 PM 编辑
原文: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繫焉。
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

根据鬼谷子原文,人并不需要祈祷或口诵来消除身體內負面的意識或能量。
而只要 “盛神、养志、实意“ 便能 使人们精神大好和智慧生长。

人祈祷,是吸食鸦片以逃避苦恼,会荒废思考;
人修心,是理智冷静来面对苦恼,能助长智慧。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4-9-2011 05:07 PM


连鬼神都不懂分析,如何盛神?养志? 实意?
口乃心之门户;心由口表达出来的,口是心灵门窗,心是主宰人的精神。
人祈祷,不代表不思考。
觉得人不懂宗教,祈祷的用意,很难进入深入探讨。
就好像我吃鱼,你不吃鱼,所以你觉得完全吃鱼不好,这种怪现象。
我看你连鸦片都没有看过,或动过,如何说人祈祷犹如逃避苦难。
祈祷就是修心一种,将负面的意识消除,有减压的作用,内心的健康能提高。
在心理层面来讲,祈祷作用,是每天检视今天过错,自我检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1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连鬼神都不懂分析,如何盛神?养志? 实意?
口乃心之门户;心由口表达出来的,口是心灵门窗,心是主宰 ...
boobanzhu 发表于 4-9-2011 07:51 PM




不需要用到的东西,有分析的必要?
盛神、养志、实意,是自我的修心,并不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

口乃心之门户,是指言说用词的生成原理,与宗教、祈祷、鬼神无关。
若某人硬把它作为祈祷的理由依据,
只是在歪曲先人理论以企图合理化人必需祈祷。
这种做法、这种人,只是表现出一个极端可悲的愚昧信徒。


若说人必需祈祷才能维持精神正常,
那么为何很多人可以不祈祷而保持精神愉快? 请君解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4-9-2011 08: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4-9-2011 08:17 PM 编辑
不需要用到的东西,有分析的必要?
盛神、养志、实意,是自我的修心,并不需要借助鬼神的力量。
口乃心之门户,是指言说用词的生成原理,与宗教、祈祷、鬼神无关。
若某人硬把它作为祈祷的理由依据,
只是在歪曲先人理论以企图合理化人必需祈祷。
这种做法、这种人,只是表现出一个极端可悲的愚昧信徒。


若说人必需祈祷才能维持精神正常,
那么为何很多人可以不祈祷而保持精神愉快? 请君解释。
句子Sentence 发表于 4-9-2011 08:01 PM


不必要用的东西,不需要分析,或不懂得去分析,是两码事。
我说祈祷是修心一种。并非指人一定要祈祷,才能精神愉快。
首先你指明愉快的精神,或身体愉快的感觉。
比方人唱歌都可以保持精神愉快,唱歌的人(口乃心之门户),可以影响人的心灵,感触。
或者有些人排便减低身体负荷毒素都有愉快的感觉。
你完全歪曲我说提及祈祷的意义,还有个人猜测逻辑思维有偏错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4-9-2011 10: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ming1991 于 5-9-2011 07:10 PM 编辑

你以为什么事情都很简单解释吗?当你真的活着心里很累很辛苦时真的能够靠自己吗?“心“这种东西真的可以让自己很好的控制吗?连情绪都很难控制。真的只要拥有知识就有用吗?
神不存在吗?做坏事的人才怕鬼吧。当人用尽方法、求助无门才去跪拜神佛吧。
你看到“事实”吗?
你懂古人的智慧吗?就算现在,我们都还在寻找、去尝试了解-古人的思想和哲学。
神是-大自然、地球、运行宇宙的力量吗?鬼是-心理上幻想出来的假相吗?
你觉得一切都理所当然吗?
就算科学也只是想用知識來找到對人有益的技術。
可能祈禱源於是希望人有一種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謙虛、培養出對生命的敬畏或是讓人抽出時間去尋找內心的自省和平靜。
如果我們能很透徹的了解過去發生的歷史和故事的演變,人才能看到“事實”。
哈哈,只有我这种不求进步的傻瓜才狡辩说"科技不好",我真的好傻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4-9-2011 10: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曾经表示:‘如果真有一个上帝,而我们不知道或不承认,则将来死后不知道要吃多大的亏。’同样的,如果有人坚持不承认现象的经验性、合理性、道德性和必要性,那么不仅自己将来要吃亏,自己的家庭、事业和后代会吃亏,而且我们的社会和秩序也不知道要继续吃多大的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11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Religion is an insult to human dignity. With or without it, you'd have good people doing good things and evil people doing bad things, but for good people to do bad things, it takes religion.

Steven Weinber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11 11: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法否认,那么多哲学中,我还是最喜爱佛学。

但是,西方的佛洛依德和黑格尔都是重要的心理学家文献,而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也跟道家的阴阳论不谋而合,这也证明了万法归终的道理。所有学门都是研究同一个方向,也许出发点不同,但是,最终都是统一的研究。

就好比近代的哲学大作——《与神对话》,西方作品,里面的“我”与“非我”理论,不也跟阴阳论一样吗?

有时候我欣赏西方哲学是因为西方哲学引用了很多历史事迹的错误,进而做出改变,进化成适合现代的哲学论,就好比《秘密》这本书,说的就是现代人更注重正面吸引力,相信很多好事都是因思想正面而得到更多的凝聚力,去改造更完美的柏拉图完美国度。

佛家的理论我也不完全赞同,或许是太多神化的那面,导致亦真亦假,而且,多数都是无法去证明的逻辑,这跟西方用实际证明的哲学方式有别,也导致了为什么现代人更相信科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11 11: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你真的去研究哲学,我告诉你一个有意识的哲学理论,相信这名词对各位不会陌生。

【唯心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

唯心主义者就像我们这类人,我们是用心智去感受,学习,认知生活的一切智慧。

而,唯物主义者却认为,只有看得见,具体的,能证明的,才是真实的哲学,就好像很多注重物质的商人,拜金女,追求地位权势的人们,他们相信那种能“得到”,“摸到”,能轻易解释形容的才是真实的哲学,反对唯心主义者的心灵理论。

但是,其实没有谁对谁非的,不是吗?物质是最轻易做对比的理论,比如,我有钱所以我生活得好,我穷所以我生活得艰苦,没有一个俗人能说这是错误观念。

唯心者则会说,我的富有是无形的,哪怕我物质不够丰富,但是,我轻易满足,懂得感恩与珍惜的心态,让我比很多有钱人过得更自在开心,而,谁又能否定这种说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5-9-2011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身为中华子民,我们不能不懂什么是【道学】,研究易经命理的全部都脱离不了【道】这个哲理。很多人误解,以为这里的【道学】是指邪教的一种,但是,这是错误的,【道学】是一种学习自然法则的哲理体系。

最知名的【道学】有孔子,老子,孟子等。他们说的就是自然法则,就拿易经的乾坤来比喻,乾为天,为父,坤为地,为母,再衍生四象,就像父亲与母亲的爱情结晶,我们有了四季,在衍生八卦,分别表示了天,泽,火,震,风,水,山,地。我们有了大地的一切,这样才开始有生命。

因此,【道学】讲述的是自然法则,从何而来,又该归于何处?怎么循环?什么是自然,自然能违反吗?就好比,如果人违反了生物繁殖的天性,那么,自然就必然被毁,因自然没有了延续。

也因为从命理了解到了【道学】,当我看佛学认为出家,斩断七情六欲的说法,好像违规了自然法则。但是,却能制造没有烦恼的生活方式。

这点从西洋的哲学角度去看,【道学】比较唯物主义,相信实在的,需要去证明的,因此创造了命理公式,以证明自然是能计算出来的公式理论。

而,另一面【佛学】则比较唯心主义,因为佛法认为,物质是虚构的,我们看见的自然都是虚构的,真实的存在于无间,而我们世人其实都被蒙蔽在婆娑界中,我们喜欢的,接触的,都是阿修罗的诱惑,都是假象,只会造成烦恼,而人最终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在人间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恒。

能说谁对谁错吗?不能,哲学之所以存在,那是因为人需要智慧去认识自己,认识生活,认识真假是非(虽然根本就不存在是非),然后,从对比中(我与非我)去学习我们自己创造的世界是怎样的。

哲学是个有趣的学术之一,看见那么多人喜欢哲学,依婷还真感到高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1 12: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6-9-2011 01:51 PM 编辑

道學,是指道家與道教學說。
道,形而上學,器,形而下學。
道,形而上學,是關係到現象,虛無,無形體,抽象,無限。(無極)
器,形而下學,是關係到現實,實在,有形體,具體,有限。(太極)
道學概括,是有形而上下的代表性,沒有“器”,無法承托“道”,無形體與有形體互相影響,與相應。
比方易學的先天八卦,是屬於現象,轉變,是不斷轉向;而后天八卦,是將八卦定向,才有具體表達出來八的方向。
道教教義,是性命雙修,不但要修性(心),還要修命(身)。只是修性,不修命,修行第一病。人的身體健壯,才能繼續修心,或繼承自己的事業。
煩惱終始會有,比方一個大樹總有一天會落下葉子,葉子多了,煩惱來了。
在生理時期,男女都有這種煩惱,影響情緒低落。
在生活時期,男女需要過活,需要金錢買衣、食、住、行、娛的過著物質生活,沒錢生活會很懊惱。
若作為修行,是須要修心寡欲,重視精神,少點慾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9-2011 12: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boobanzhu


   学习啦,boobanzhu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1 02: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6-9-2011 04:44 PM 编辑
而,另一面【佛学】则比较唯心主义,因为佛法认为,物质是虚构的,我们看见的自然都是虚构的,真实的存在于无间,而我们世人其实都被蒙蔽在婆娑界中,我们喜欢的,接触的,都是阿修罗的诱惑,都是假象,只会造成烦恼,而人最终才会发现,原来我们在人间的一切都不可能永恒。
tanyiting 发表于 5-9-2011 11:34 PM


佛法既非唯心也不是唯物观,佛法谈的“心性”是本体论,其实和西方人说的“唯心”是不同的概念。一般人说的“唯心”从佛教的角度来看,其实指的前五识(眼鼻舌耳触)+第六意识(分别智)+第七末那意识(我执),却不包括第八阿赖耶识(西方哲学家目前还不了解也不承认第八识,也很难察觉到第七末那意识),所以应该说佛教观是唯识学(探索八种意识的学习)。佛法认为无论唯心或唯物,背后总有个“我执”在进行价值比较及判断,但那个“我执”是“假我”并不是“真我”,所以佛法谈论的“心性”并不是那个统集成“假我”的前七识,而是指那个第八阿赖耶识(可以俗称为观照)。那个观照的意识并不是头脑意识,而是超越死亡的永恒意识,即使躯体死去了它仍然存在,所以它的特性是“无我”而且心物一元的,一般人如果舍不下分别、妄念、执着(那怕很短的瞬间),真的难以认出这个观照的存在及作用,难怪佛法给人一种玄幻的错觉,经上谈及的内容读起来往往就象科幻小说就是这个原因。至于大家经常争论佛法是哲学是宗教或是科学的问题,其实大家说得都对却也不对。一个人在还没瞥见性体(阿赖耶识)以前,如果你只是按照传统进行唸诵、膜拜、仪式等等,但不了解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是在“信”的层面,那是宗教的水平;一旦开始研究经典学会从道理去解悟佛法的精髓时,才是进入哲学的境界。这个哲学的理解虽然比西方的逻辑分析(前六识)较好一些(至少注意到我执现象了),但还没有发现第八阿赖耶识,所以还在“解”的层次。只有机缘成熟时突然见到阿赖耶识之后,才回明白为何佛说“假我”是虚假不是真的,那时才开始放下我执,努力修证,从而进入科学实证的功夫,那就是“证悟”的水平。但是“证悟”有分“顿悟”和“渐悟”,而且悟的境界有很多种,很少人能一次性地达到“彻悟”,大多数人都是渐修渐悟的。佛法如果修到这个时候就是一种生命科学了,硬说他是宗教或是哲学都是不对的。所以佛法是什么?应当参照当事人的心境来反映,而不是大家随便辩论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换言之,佛法是一面镜子,而结论是对照你的心境来总结的,因此要认为它是宗教它就是宗教,说是哲学它就是哲学,说是科学那它就是科学,无论你是什么看法都是对的,其实没必要去进行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1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oobanzhu 于 6-9-2011 03:51 PM 编辑
佛法既非唯心也不是唯物观,佛法谈的“心性”是本体论,其实和西方人说的“唯心”是不同的概念。一般人 ...
谷成 发表于 6-9-2011 02:15 PM


谷兄,提及第八識,關乎在人的潛意識領域?
識從何生?意識層次是透過如何方法去鍛煉?
道家認為意識推動,是透過人想“念”,由心念起炁動,(神)稟炁活,意識啟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9-2011 06: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谷成 于 6-9-2011 06:46 PM 编辑
谷兄,提及第八識,關乎在人的潛意識領域?
識從何生?意識層次是透過如何方法去鍛煉?
道家認為意識推動,是透過人想“念”,由心念起炁動,(神)稟炁活,意識啟動。boobanzhu 发表于 6-9-2011 03:16 PM


潜意识的来源自信念系统、后天的社会教育及思想制约,大部分的潜意识来自今世的思想学习及生活体验。

无意识却是某种更难察觉的东西,它绕过思想直接烙印在意识的底(西方人称为印记),例如恐惧、情绪、昏沉、对痛楚的记忆等等,无意识是某种无法以言语表达的思想种子,它直接影响一个的生活作息、思想习惯等等,其源头不只来自今世,甚至可以追溯到无始以来的转世记忆,这是西方心理学还不承认的东西,佛家称为无明。

除此还有集体意识及宇宙意识,例如一个人的所思所想对他人是有作用的(即使没说出来),因为整个宇宙是一个梦境,每个人的意识本质上连结一起,所以佛家说感应,一切现象都是集体感应的结果,所以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看到人类社会出现集体疯狂的乱序行为,那就是集体意识的可怕之处。最后是宇宙意识。这宇宙的一切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我们,人类的意志经常受到宇宙意识的介入及影响,尤其搞文艺创作的朋友们,最能够感受那种神秘的力量,有时候一个意念、一个图象、或者一首诗句会突然性的插入一个人脑海之中,类似梦境,其内容往往超越一个人的思想经验,因此促成人类文明的变革及进步。这些灵感有点类似佛家说的独影境,它是阿赖耶识的一个作用,意念的源头可以来自前世今生、超越时空等。艺术家在静极之际获得创作灵感,修行者在静极之际获得神通,都和这个阿赖耶识有观(神通只是阿赖耶识的作用之一,不是阿赖耶识)。

佛教的修行方法很多,其中一个途径是“唯识学”。唯识的学习需要逐步体认上述各种意识的影响及作用,观照潜意识及无意识,进而减除无明及妄想,放下分别我执,然后进入定境。这个过程就是断除见思惑的过程(就是断除贪嗔痴慢疑),最后在定境之中检验集体意识及宇宙意识,渐渐从阿赖耶识的作用追溯到源头本身,从而明心见性,才是真正的证悟,这些内容在经上都有记载。

所以学佛的途径之一就是观心活动(禅定),类似西方的心理学和实验科学结合,透过观察自己的意识活动,减少无意识状态,而渐渐进入本真的心境(真心)。简单说,当你发现闭眼之后仍然能看出去的那个意识时,差不多接近真心了,那才是本初的性境意识,死后仍然继续存着,那才是需要用功修持的意识,而不是这个假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思维。这些东西都是超越逻辑分析及科学证明的,难免造成很多误解。

对于第七和第八识的体验,我只有很粗浅的认识而已,其实任何有禅定功夫的人都有相当的经验,可是回去查经才会发现佛早就说过了,只是当时不理解以为是神话故事,其实很多内容都是真的,可惜只能亲证不能理析,这就是学佛的难处,所以一些人只好先信而后求证,那也是没有办法中的方法。但是对我来说,无法检验的事情我都尽量避免相信,也不会因为缺乏证据就去否定或排除,佛教教导中观思想,就是为了处理这种暂时无法检验的学习难题,这种手法和西方人提倡的“open minded skeptical”非常类似,只有怀着开放态度去怀疑(暂时不接受也不加以否定),我们才能避免沦入迷信同时,不至于因此错失珍贵的学习经验。

对于道家的性命双修,我猜应该和密宗的修中脉或印度的kundalini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鄙人的认识有限,实在不敢妄谈,还是请教Boobanzhu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人文空间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5-2-2025 03:54 AM , Processed in 0.122097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