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1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清池
原諒我愚鈍不能明白。到底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1 12: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6-7-2011 04: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 Gap_Gezz
恩恩,玄奘大师是有疑惑。
不过玄奘大师当时西行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找《瑜伽师地论》。所以还没到印度,在西域的时候,就到处打听《瑜伽师地论》。
当时西域各国也并不都是信奉大乘教法的,信奉小乘教法的也不少,玄奘大师都有拜见过这些长老。
玄奘大师确实是想找回纯正的佛法,但是玄奘大师心目中纯正的佛法,个人觉得恐怕不是“原始经论”(小乘经典)。因为当时印度大小乘学派都有,玄奘大师都接触过,换句话说,这些“原始经论” 玄奘大师也是学习过、甚至是精通的,但是他老人家还是以大乘唯识学为自己的心头好。
另外,唯识学很多方面是承接小乘学说的(具体哪一派我忘了,好像是说一切有部),比如说《瑜伽师地论》里面的声闻地,有详细的描述如何修成阿罗汉。甚至《杂阿含经》的注释也被收入《瑜伽师地论》。忘了哪一个中国早期的学者曾经从《瑜伽师地论》里面节录出《杂阿含经》的注释。
我觉得你是个可以讨论的人,所以敢敢在此提出不同的看法,共勉之!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1 05: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蓝袍术士
哦 你這樣說 我去搜索了 玄奘的一些資料 確實如你所講的一樣
長知識了 謝謝
瑜伽师地论 我去看了其內容 感覺跟阿含的內容差異更大
相信他們把一些印度古方修定(也就是佛陀成佛之前所修的禪定)的部分寫進去了
不知師兄對這方面有什麼心得嘛?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1 05: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蓝袍术士
好,现在问题所在
不是部派的声闻道没有传过给东方汉土之人,
而是此教义在那里与那里的人的思维和机根-水土不服
早在汉代就有部派的声闻道传到汉土,在唐代还有声闻道的两个宗派呢,但都不能在那里的民众心里生根。
连玄奘的唯识学派都不能在汉土生根。世亲的唯识学可是从当时小乘有宗发展出来的,
当时锡兰和印度的各小乘学派都能归成唯识学派
有两次唯识学派的复兴,一是玄奘回唐后所创的法相宗,一是一民国留日学生从日本佛学再度引进唯识学
但历史清楚再而三的证明,那些大多数东方人的思维和机根根本不能吸收和感应到这些印度人的深奥复杂的思想杂技。
这又如何说呢,难道要放弃这些人吗,还是传教之人的智慧和慈悲不足?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1 05: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Gap_Gezz
《瑜伽师地论》我自己也没有看过,都只是听人家说的,hehe....
《瑜伽师地论》的教理方面可能跟《阿含》会差比较多,但是据说它的禅修方法并不离开《阿含》,当然应该也有《阿含》以外的内容啦。我自己也没看过,所以不很确定。
不过如果师兄你有兴趣,可能可以去找《瑜伽师地论》里面《声闻地》那一部分来看。
禅修,方法应该很多的,尤其是“止禅”,不止佛教,几乎各个宗教都有自己修止禅的方法(当然他们不会说是修止禅)。比如说印度教与道教,这方面估计并不会输给佛教。佛教很多修止禅的方法,也不见得就是佛教原创的,比如说anapana sati 就是共通的,佛陀以前就有的,只不过佛教有佛教的修法。metta等四无量心,那个更是典型的印度教的禅修方法,被佛教吸收罢了。据 开印法师 说,现在印度教修四无量心的禅修方法失传了,要在佛教这里找....
而且禅修方法我觉得也不一定很固定,以修“观禅”这种佛教特有的禅修方法来说,后世的禅修大师也会有自己的方法。比如说马哈希禅法教的观腹部起伏,我想肯定就是后世的禅修大师开创的,因为这个方法并不能再《阿含》中找到,但是因为原理与目标都是指向涅槃,并且是有效地,现在也被大家接受了。另外就是泰国流传的正念动中禅,那个几乎跟内观的方法不同,但是因为都是在培养觉知正念,且都可达到涅槃,也是被佛教界认可。同样修内观,各个禅修大师教的方法风格都不太一样。这些在Jack Cornfield的《当代南传大师》就分析的很好。
其实汉传佛教的禅法也一样,综合来看,其实都不离开“四念处”,只不过各有各的发挥,比如说禅宗比较重视“心念处”,天台宗的 随自意三昧 / 觉意三昧/ 非行非坐三昧,感觉上就跟四念处很像,尤其是像 “法念处”....
共勉之............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1 05: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 清池
我想说的是,我们现在所认知的 “原始佛法”,其精神原理或者部分精神原理依然是与汉传佛教相通的,并不如现代有些人认为的大乘教法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佛陀教法的。至少我自己在禅修方面就看到在精神与原则方面有太多的相同点......
如果否认这些,那就间接地也在否认原始佛法。比如说 汉传佛教的观心法门、心地法门、天台宗的觉意三昧,可以说就是 四念处 来的,只不过换了个名字,方法细节上有些不同而已。如果否认这些,那也不就是在否认四念处吗? |
|
|
|
|
|
|
|
发表于 26-7-2011 06:1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法所讲的十二因缘的源头就是心的无明(迷)
修佛的过程是三学(也就是八正道)
就是: 戒 ——〉定——〉慧
其终点不是定/禅,而是开慧 -〉观宇宙实相
这就是佛法与外道的不同之处
开慧 就是觉(不迷了)
所以从头到尾,佛法是从医心为中心的,从迷心到觉心,都是心境的东西,涅磐也是指心境/佛界境涯(不是离开世间/或死去之义)
所以佛法说不心外求佛,不心外求法。
心外求法就是外道了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6-7-2011 06: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7# 蓝袍术士
是有很多的共同點, 始終大乘的經典是參考原始經文的。
但是可能會漏掉一些細節。也有可能有一部分是會誤導人。
有些教義我看到的是很危險、會讓人有錯覺認為有一個神我在輪迴。
也有人從大乘佛學裡面看到有 儒家 道家 思想參雜其中。
但是是不是有人改動過其經文 我就不知道了 |
|
|
|
|
|
|
|
发表于 27-7-2011 09:3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Gap_Gezz
大乘教法特色在于其包容性,当然有好有坏。好处在于容易溶入另一种文化里,在另一个文明中传播佛法。危险之处就在于如果没把握好佛法的根本精神,就容易迷失掉自己。其实关键还在于弘法者对正见的把握。
就比如说大乘的佛性思想,固然是很像神我,但是真正的禅师们对这点是很小心的。比如说圣严法师就说,佛性就是空性,并不是另外有个真我。一个弟子在禅修上要真正的达到“无心”的境界,才是佛法的悟境,如果只是到了“统一心”(真我,大我,神我 etc ),那并不是真的开悟...
至于溶入儒道的内容,其实也不是大问题,因为也是必须的过程,否则佛法早就在中国灭亡了。佛法其实就是佛法,它溶入哪一个文化,就会结合当地的文化。佛教本身,其实不也吸收了印度教的东西吗,因为佛法出现在印度,自然吸收了印度文化。关键还是在于弘法者的把握.... |
|
|
|
|
|
|
|
发表于 28-7-2011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清池
请问你能接受佛陀对“无常,苦,无我”的领悟吗?
还有,你相信十二缘起法吗?
还有,你认为要如何修才可以成就涅槃?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8-2011 01: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 蓝袍术士
一切皆是緣法, 今天的佛法現象只會誤導一部分的眾生...
然而有些人就更珍惜自己有機緣可以理解並接觸到原始的經文而感到慶幸.....
其中的禍福真的難說的很.....
我這個3號 去內觀11天了 希望可以繼續聽命於正法 繼續進修正法 |
|
|
|
|
|
|
|
发表于 4-8-2011 10: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Gap_Gezz
祝你修行上更进一步。。。 |
|
|
|
|
|
|
|
发表于 2-10-2011 06: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2# Gap_Gezz
" 一切皆是緣法, 今天的佛法現象只會誤導一部分的眾生...
然而有些人就更珍惜自己有機緣可以理解並接觸到原始的經文而感到慶幸....."
因为誤導一走就是几十年, 更多还觉得此生无悔... |
|
|
|
|
|
|
|
发表于 2-10-2011 09: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bashlyner
不是说了吗, 没有所谓的原始经典, 大乘和部派的经典都是后来的, 考古都不能分出先后 ...
清池 发表于 26-7-2011 12:28 AM 
如果沒有原始聖典阿含經,整體佛法的基礎可說就是沒了。
但是,若沒有後期大乘經,對佛教可說是毫無妨礙危害。
所以到底是阿含經究竟?還是大乘經究竟?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