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gino 于 23-2-2012 11:21 AM 编辑

《單身》: 克里斯多福.伊薛伍德 Christopher Isherwood
「現在」這一刻遲早會到,而「死亡」就住在未來……
他在註定毀滅的小世界裡祈求著萬事平安。
如果真能活下來,僥倖的究竟是哪一部分? 半個世紀的等待,終於等到這本《單身》
二十世紀英美同志文學優雅開場的傳世經典
前GUCCI時尚總監湯姆福特執導、奧斯卡影帝柯林佛斯主演 電影《摯愛無盡》原著小說
在還不知道什麼叫「出櫃」的年代,一個男人失去摯愛並永遠無望被理解的故事。
小說時代背景在1962年的洛杉磯,男主角喬治是位大學文學院教授,故事發生在一天之中,開始於喬治對失去戀人的哀悼,而這一天的開始也可能是他一生的最後一日。
伊薛伍德寫出那個年代人們壓抑的情感,內心與外在的斷裂,呈現出整個六零年代初期美國社會窒息保守的氛圍,精采刻畫出不受社會接納的人們內在的心思。美國知名同志作家艾德蒙懷特(Edmund White)曾盛讚這部小說:「為現代同志解放做了開場,一部經典之作。」
本書近半個世紀都未有中文版,在湯姆福特改編電影好評不斷的刺激下,新經典決心譯編此書,鄭重介紹給華文世界。特別商請台灣頂尖設計師聶永真,以華麗內斂的紫底白點布紋書衣加上特別色印刷的獨家劇照,呼應湯姆福特為這部電影所營造的復古美學,也準確詮釋原作者伊薛伍德在文字與生命態度上的優雅,希望透過製作的細工講究向大師深深致敬。

《夜行之子》: 郭強生 如果不能面對悲傷的真相
快樂其實都是假的
★郭強生睽違十三年最新系列長篇小說,臺灣當代文學創作書寫的新頁。
☆〈君無愁〉、〈猥褻〉已為年度小說、散文選收入。
★〈轉世〉、〈情人〉將由中華民國筆會英譯於國際間發表。
費茲傑羅式的憂鬱在台北
海派張愛玲之後,我們有了紳派郭強生
天空的黑地面的黑空氣的黑靈魂的黑已經是一片無法分界的狀態。
黑變成了一種粗糙的觸覺,原始而野蠻,要鑽進人的心裡去。
他絲毫未因今晚的天地變色而感到驚恐;相反的,他有一種平靜的歸屬感。
他在這種無光的狀態中摸索很久了,這才是他一直所認識的世界。
那不只是一座巨塔的毀滅,對我而言,那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從此被封死。封死在那個世界裡的,是我曾經的夢想、我的青春、和我愛過的人。 —摘自郭強生《夜行之子》
一切從巨塔的毀滅開始。
曾經,世界是另一種樣子。誰也沒想過,「世界末日會發生在陽光明媚的週一早晨」,當高樓癱塌,真實啟動,隨後是漫長的除魅……
從紐約到台北,一段在魑魅迷惘中夜行的旅程,交纏出十三篇關於愛情、認同與死亡的故事。
一氣呵成的主題性書寫,以九一一前夕的青春燃燒揭開序幕。一名台灣留學生「李」的失蹤,牽展出一連串的角色……從曼哈頓到七條通,從世貿中心到二二八公園,寫下失落年代裡最華麗的滄桑。
一場好友的聚散,一間暗夜酒館裡的悲歌,一個被書寫咒縛的作家,三線主題彼此糾纏、互文、掩映,揭開了跨越時空不可知的命運網絡,上演一場永無止息的「替身」追逐──
為何他們都在尋找一個(流動的)家?一個(被寂寞反噬的)身體?一個(持續分裂的)身分?一個(或許不存在的)認同?
以鬼魅懸疑為骨幹,懺情告白為血肉,細緻深沉的質感文字,峰迴路轉的情節,帶領讀者一同為時代除魅療傷:如果死去的朋友與情人始終不曾離去?如果你我都不過是死者的「替身」,人生不過是一場逝水「迴光」?我們如何將自己「放生」?如何從過往迷思中「轉世」?……
每個角色的故事,都是你我在面對生與死、愛與背叛、過去與未來時所碰到的困境:我們所相信的這一切,會不會哪天突然都崩解?性別、國族、歷史、愛情可能都只是一堆在相互遮飾的變調神話?
透過精釀的敘事技藝,繪寫新跨國時代中的流離與追尋,直視人生悲哀的真相。具高度現實感,亦饒富迷離的想像。
一本讓你重新發現小說感性力道的重量級作品,給在夜行中,曾經聽見過心靈傷碎的你。
〈換魂〉:那天他仍然如往常迷了路。夜幕籠罩後,雙子星世貿中心如同兩支巨大的試管,裝了幾千雙疑問的眼光。像是把關人間的出口,現在已經回不了頭……
〈女巫〉:壞女巫只是想取回姐妹的遺物。好女巫只是想做好人。桃樂蒂只是想回家,既帶不走錫人的心、稻草人的智慧,也帶不走獅子的勇氣……
〈迴光〉:如果那晚的班機準時起飛。如果重新起飛後的次日不是九月十一日。如果小凱的辦公室不是在世貿中心。如果沒有這些如果,我想我不會明白……
〈凡賽奇之夜〉:照片中的人與死者早已判若兩人。下意識裡,抱著海報滿街跑並非相信可以逮獲嫌犯,而是他希望大家看到,他們曾經那麼青春,那麼親近……
〈君無愁〉:他沒法控制那樣突來的驚慟,便哭了。他在那一刻決定,在人生的下半場,他要找一個人,好好對待人家。或者說,他才意識到自己原來是渴望被愛的……
〈情史〉:你好嗎?很想對你說,我已經找回了去年秋天遇見你之前的自己,在孤獨的平安狀態中。風起的時候想起來該如何微笑,風停的時候再不會自言自語……
〈悲喜〉:是我的虛偽還是虛榮?不能向他們或向自己承認,我以為包容與容忍是同一回事,包容了你的欺騙後,我卻無法容忍自己的軟弱……
〈轉世〉:眼前是人是鬼?我究竟身在何處?你唇頰的鬍渣經過一夜都已茂盛了,戲衫都沾了霉點子了,燈影都發青了……
〈放生〉:他們的故事,在這兒發生,最後也只能屬於這地方,遇到了我,把藏在心底的話說一說,讓故事回到這裡,就像是放生,該是哪兒的就該回哪兒去……

《人魚之歌》: 薇兒.麥克德米 (Val McDermid)
你永遠不會知道,人魚為了換得人類的雙腳,究竟付出了多大代價?
所以,當你背棄了他們的愛,死亡絕對是你最慈悲的懲罰……
殺人對「他」來說,是一種天分,更是一門藝術。
一開始,他們叫他「酷兒殺手」。
沒有人知道兇手是他,那四宗發生在卜拉費、駭人聽聞的兇殺案。
屍體被棄置在同志出沒區的男性死者,生前均遭到不可思議的殘忍虐殺:四肢脫臼變形、性器官毀損,這個心理變態的連環殺手,讓全城人心惶惶,就連警方也束手無策。
後來,那個男人稱他為「巧手安迪」。
第四名獵物得手後,東尼‧希爾出現了──這個警方請來的知名犯罪側寫分析專家,據說能從命案的證據和線索,描摹出兇手的背景、心態與作案動機。
什麼都不知道的天真傢伙,居然也想試圖看透他的內心?但有趣的是,經過他的跟蹤與觀察,他可能比任何人都還了解東尼‧希爾的弱點!
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心理鬥智!東尼‧希爾和他,誰能先讓對方掉入彼此佈下的陷阱?面對這個令他又欣賞又妒恨的男人,他可得好好思索,要準備什麼最適合的刑具,來好好「愛」他……
傳說中,只要水手在海上看見人魚,就會發生船難或遭逢厄運。而這本套用人魚典故的《人魚之歌》,正是英國犯罪小說作家薇兒‧麥克德米最引人爭議的作品。雖然麥克德米血腥殘酷的描述,與男性作家相比毫不遜色,但她卻是以發自內在的慈悲去觀照暴力的本質。所以,當我們因驚悚的情節而感到冷顫不止時,竟也能為書中角色的際遇與心理,產生一絲悲傷嘳嘆。

《月魚》: 三浦紫苑
舊書店對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一個不怎麼熟悉的地方,所以這個舞台才會有一種莫名的吸引力,而發生在這舞台上,是二個年輕人與自己搏鬥的故事。
坡道上亮起一盞燈。夜的開始。黑的氣息。打從第一頁,不管讀者願不願意,都將被帶往有著美男子和舊書的謎樣世界。不論是始於夜,或結束於庭院白色月光的「水底的魚」,瀨名垣和真志喜就像是月夜裡的光與影。儘管相互依偎,也絕對無法合而為一。就算渴望,還是會被拒絕,就算被拒絕,還是不停地渴望。這是一本在講述來自於青春和生命力根源的問題。
人真能背負著罪惡感去愛一個人嗎?能渴望被愛嗎?在無法被諒解,無法彌補的情況下,那份深切的渴望又該如何才能找到出口的一本書。
小巷的盡頭,亮著一盞橘光。
是舊書店『無窮堂』門外的電燈。瀨名垣太一停下腳步,點了一根煙。
暮色漸沈。道路兩旁,是一片在距離市中心那麼近的地方,難得一見的雜樹叢,存封著濃縮過的暮色。雖有路燈,卻被樹叢給掩蔽住了。『無窮堂』淡淡的燈光,照映著微暗的街道,彷彿早已洞悉了瀨名垣的造訪。
很久很久以前,瀨名垣就已經吃下了禁果。而且,他從沒後悔那麼做過。
(瀨名垣會那麼照顧我,絕不是因為他喜歡我。)
(他是因為認為自己欠我一份人情,所以才一直關心我的。)
真志喜早已忘了怎麼作夢,忘了懷抱希望的那種悸動,忘了想吃光一切的野心——這些,全始於遇見瀨名垣的那個夏日。

《嬰兒宇宙》: 羅毓嘉
2009中國時報人間新人獎得主,《INK文學生活誌》譽為「最被期待的年度新人」羅毓嘉,創作十年,是少見同時書寫新詩與散文的年輕作家,《嬰兒宇宙》是總結近年創作成果的詩集。若我肢離你時你會喘息,陽光暴雨同時侵襲,請吻我,儘管你的眼睛已不在那裡。笑容轉而闃暗,以至於靜,打開憂傷的胸廓,你的肋骨是整座鋼琴。
羅毓嘉的詩輕盈纖細,像飛絮般遁入你的呼息,帶著無可自拔誘使人們朗讀的祕密。而朗讀他的詩,我們的渴盼竟是,能否在我們唇間再停留久一點,讓我們重回過往的年代,一個曾經私密地為某個人朗讀詩句的美好年代。

《亞庫班公寓》: 亞拉.阿斯萬尼 (Alaa Al Aswany)
我的父親是一位「物產管理員」,簡單地說就是──門房。
埃及作家阿斯萬尼以不帶批判的動人筆觸,刻畫出交織在公寓裡的浮世人生。有一心渴望成為警察的門房之子塔哈,在離目標一步之遙時,因為考官的一句「你父親的職業是什麼?」最後頓失資格,又因為抗爭而被指為異議份子;美麗的蒲莎娜為了保有工作只能放任雇主無禮的性騷擾;還有薩奇.狄索基,女人和性的專家,1940年末自巴黎留學歸鄉,他的總理父親在50年代的革命中遭到整肅,除了財產充公還因此病死,這位沒落貴族從此沉溺於追尋女人的樂趣中;薩奇.狄索基的伶俐僕傭阿巴哈隆,願望是幫弟弟買下閣樓加蓋間以從事買賣,為此他可以不惜手段背叛主人;傑出的報社總編輯哈提姆,不敢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只能偷偷幫助已婚戀人的一家脫離貧苦……一道窗戶一個故事,看似無關,卻又綁在一起。
曾經風華的亞庫班公寓,在已經露老態的七十多歲外表下,收納著來自不同階層的愁淚歡笑,幽暗之中幸而透著些微人性的光輝,只是在這個充斥偽善與不義的腐敗國家中,是要投入革命激進的幻影,抑或是放任消沉情緒的佔領,哪一個是正途?
真實殘酷又不失嘲諷幽默的《亞庫班公寓》,說明凡人的命運總是受到更高權勢者的掌握與牽引,這是活生生的埃及社會寫照,或許亦是世界運作的永恆法則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