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y973

打坐为了入定还是内观?止是否=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6-1-2009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peggy_str 于 6-1-2009 04:25 PM 发表
没有定,何来慧?


也就是没有学会站稳马步,就想要直接和人搏斗。

而且不只是和一个人搏斗,而是和六个人一起搏斗。

试想想一个白带的空手道学生,直接挑战六位高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6-1-2009 04: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6-1-2009 04:29 PM 发表
“一心不乱看电影”这个句子只为了告诉追求打坐入定的人士,你们打坐得到的专心时间,比不上看电影时候所得到的专心时间。

我们能专心,因为我们喜欢哪件事。

我们不专心,因为我们不是很喜欢哪件事。

定也 ...

不一样的。
看电影的专心跟打坐的一心不乱是不一样的。
如果打坐的方法不正确,勉强地可以说是跟看电影一样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2# peggy_str 的帖子

观察得越细心,才能面对更细微的“行”支。

我们要对呼吸的长短观察得非常细心。直到这个细心程度能够好像熟练的木匠拉锯一样清楚知道每一个拉锯动作。

只有这种细心程度,我们才能观察到五蕴中行支的开始。

那是很细微的移动。

当我们对五蕴的世界观察得没有一样能被看漏。

无明贪欲也就没有任何漏洞可以附上五蕴世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9 04: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人刚学会驾车,驾个个把小时,回到家疲惫不堪.
那是他用意太深(在路上),不能说他不对
有经验后就不会了.
但他会当那是苦差事.
多想找个人帮他驾.........

[ 本帖最后由 我又又来啦 于 6-1-2009 04:41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9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6-1-2009 04:39 PM 发表
观察得越细心,才能面对更细微的“行”支。

我们要对呼吸的长短观察得非常细心。直到这个细心程度能够好像熟练的木匠拉锯一样清楚知道每一个拉锯动作。

只有这种细心程度,我们才能观察到五蕴中行支的开始。
...

看的更细微又怎样?
难道里头会有答案等着你去看?

所谓的观,不是指你要观到什么禅像、妄念、仔细等。而是当你观到任何东西时,就立刻去看它的无常性,去认清它是无我的。当你一直追着你所看到的而一直想去看更细微时,你已被它拉走了。出观时,你会得到什么?什么也没有。烦恼一样多,心也一样地乱。

请师兄也别忘了,佛陀叫我们的是看清楚然后"放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05: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 peggy_str 的帖子

六只动物,五个家贼,
不是那么容易被观察的。

很多时候,他们已经绕过你的视线,和无明共舞了。

我们的观察意识也是无常的,借用而已。如果没有一定的观察力量,根本没办法把六只动物,或者五个家贼看得清楚。

四念处里头,佛陀使用木匠拉锯的比喻可以作为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6-1-2009 05: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蕴明明幻
诸缘处处痴
业识奔如许
相关到几时?
五蕴因我执而攀附,而帜盛
人因念头起伏,法的生灭而起烦恼执着
比如人看电影,因有生灭才有情节,方随剧情升起七情六欲.
试把电影定格,还有什么看头?(当然有人还能臆想连连.....)
取"生"也不对,取"灭"也不对.
.......................
是故心经云,
.................
"不生不灭".....
......................得...........菩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05: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我又又来啦 的帖子

你这一篇佛法句子不错,但是,他始终无常出现在你的脑海,当他走了,你的贪欲还是会回来。
当你的佛法来了,贪欲减少了。

所以,你的烦恼根源来自这个可以容纳佛法和魔法的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6-1-2009 05: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察的力量会减弱,
因为这个观察意识原本都不是我的,无常的。

当这个观察意识停止后,你的修行也就停止。

出家人只有四个小时睡眠时间,其余时间,都要不断观察四念处。

为什么要反复的观察身受心法,因为无明会在这儿出现。

当他知道没有任何贪欲能绕过他的观察范围,偷偷进入五蕴世界,那么,他就明白他已经建立了一座大城门,
所有进出城里六尘,都会被安排妥当的出入口。

如此,他就知道自己该做已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9 05: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混乱下

现在是讲  打坐是为了得到一心不乱?

还是      看电影也可以得到一心不乱?

还是      一心不乱的打坐   厉害过  一心不乱的看电影?

还是      一心不乱的看电影 厉害过  一心不乱的看打坐?

乱水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9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6-1-2009 01:59 PM 发表
看电影两个小时,可以一心不乱地观赏剧情。

打坐两个小时,神游四海两个小时。

如果打坐只为了求一心不乱或者对治掉举。
那么,打坐比不上看电影。

你说对吗?


问下,你怎样知道你可以一心不乱地观赏剧情?
你打坐两个小时,神游四海两个小时。如果你知道了做什么还不拉回你的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6-1-2009 11: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9# 花生包 的帖子

这句话被师兄强先开口,所以我输了。
哈哈...开玩笑,愿师兄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7-1-2009 10:1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7-1-2009 08:42 AM 发表
很多人为了一心不乱而打坐。

生命在呼吸间,禅定也在呼吸间。

专心也是呼吸间,

一心不乱也在呼吸间。

以上的所有定境,都是呼吸间。
这些法相都是无常和不断的。

如果大家只为了入定而打坐,这种定 ...


佛陀渡一千个拜火外道只需一席话。他们几时修定?
佛陀渡五比丘时也是讲经而已。

佛陀在经中说可以破除五盖的定就是正定。而四禅定就是正定。修正定的结果就是四道四果。如果外道教导的禅定可以破除五盖,这就是正定。所以,一千个外道可以很直接的从佛法中受益而得阿拉汉果。

Ajahn Brahm也在解释空小经(或空大经)时就用一个人用热气球升空的比喻。他说每一个定的层次都是一部分的“放下”。就好像我们要热气球升空时,要逐渐把挂在蓝子上的重物丢掉,每丢一部分的重物,气球就升越高。到最后,就是把气球本身也要抛弃。

相应部中说,正法灭亡的其中一个条件就是人们不再尊重禅定。如果禅定被认为和专心看一场戏没有两样。我想禅定根本不值得尊重了。

路过。。。。

[ 本帖最后由 德源 于 7-1-2009 10:36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9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德源 的帖子

放下,不是一心不乱。

有些人打坐为了一心不乱。

打坐的确是为了放下,但是,不是为了一心不乱。

有正见的定,才是正定。

追求一心不乱,就不是正见。

放下才是正见,

放下对心的要求,包括要求平静的心。

也许有人说:先追求平静的心,之后才把这个平静的心一同放下。

然而,心的本质就是无常,又怎会有永远平静呢?

禅定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必须要研究禅定。

我不是贬低禅定,而是讨论。

我们会专心,因为我们喜欢。

打坐不专心,因为我们不知道打坐的目的在那里,
如果我们喜欢这个目的,我们才能专著。

在家居士,根本不能24小时闭关,
一定要了解打坐的目的,然后把它用在生活中,
不可以一时佛法,一时魔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7-1-2009 12: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小空经提到先向往森林独自禅修生活,而舍弃人群的热闹,
之后,再进一步向往平静的心,舍弃森林独自感受,

之后,又再次向往。。灭尽定等,然后再舍弃之前平静等等阶段的心境。

以上的过程,取一个,放一个。

最后,全部都放下。

以上的过程,充满欲望,借用喜欢森林独居的心态来对治人群的热闹。。。

这是以欲断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9 0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

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分别?
  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悲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正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污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说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的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李炳南原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http://www.dizang.org/wd/nf/019.htm



个人见解:
看戏时随着情绪的波动,看到好笑的就会笑,感动的就哭,随波逐流。禅修时是控制思绪而不随波逐流。两个不一样的东西岂能混为一谈。一心不乱用两个字"专心"解释未免太过草率。
想要知道更详细可以以上的连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8-1-2009 10:0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6# srjocm 的帖子

请问:
你拥有“一心”吗?
你能找到属于你的心吗?

如果你找不到,
你如何还拥有一心不乱?

你又如何还能为这个“一心不乱”理解得更不草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09 10: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念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或者悉迦摩尼佛,悉迦摩尼佛,悉迦摩尼佛,悉迦摩尼佛,悉迦摩尼佛。。。

或者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观音菩萨,观音菩萨,。。。。

念得不管眼前出现什么六尘,都是念佛号。。。。

不需要再想什么,因为该想的已经想过了,该了解的已经了解了,
该放下的,切还没完全放下,所以,才需要念佛号修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8-1-2009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号,
每一念,都要清楚。

如果无法注意佛号,就是白念。

因为念佛本来是止。
任何六尘都以佛号面对。
了知佛号在此,敌人在那。
不要想,因为想本身都是敌人。

只有老实念佛,
不求一心不乱,不求敌人会灭,

什么都不取,放下,
只有念佛而已,但要小心,念佛是船,属于止。
需要坚持这个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8-1-2009 11: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人看物,心随物转
譬如看一美女:"好美呀!"
美女回家,他的心也跟着回家了...

心没有乱,但已经"飞"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1-9-2024 11:26 AM , Processed in 0.118315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