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里的太阳花>> (完) (04/02/09) - 后记(1)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4-5-2004 07: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01:08 说 :
“现实就是这个样子啦!一方面有像我这样歇力发掘自我,以客观性存在着的人;另一方面也有像他们一样具有主导作用、被外在事物证实着自我的主观性存在呐!”
读到这里,先把我主观的想法写下。
这一节无疑用了上乘的西方哲思来串起文章的拼面,但是读来通顺,没有明显的拼合痕迹。我假设楼主的写作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此文写给拥有哲学底子的读者。
反之,太技术性的哲学论述,除了塑造隐晦难懂的氛围,谈不上对启悟有积极的帮助。比如上述的引句,我认为与其写得曲折难懂,是否可以换一种较浅白的方式来诠释的意思,而避免大量文字变成抽象的积木,除了震撼,其实是空洞无一物。。。。
这是谷成很老实的感想,我信任 Scaredcloud 是欢迎建设性评论的写作者,但是谷成言有不当之处,尚请宽宏批正。 |
|
|
|
|
|
|
|
发表于 14-5-2004 07: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01:08 说 :
“周星驰的电影、爵士乐、书架上的米兰.昆德拉、贾德和屠格涅夫,还有墙上贴着的孟克。嘿!个人主观性的喜恶。” 海的脸上有浮现了意味深远的微笑,并把Instrumental Jazz的CD放入音响内然后把耳机戴上。
你说的米兰.昆德拉是那位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捷克作家吧,贾德和屠格涅夫我幕名以久,还没拜读他们的名作,有何值得推荐的呢? |
|
|
|
|
|
|
|
发表于 14-5-2004 08:0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01:08 说 :
印象派画家只是一群徘徊在那之间,无法看清表面和内在世界而逐渐成为无可救药的大近视而已
这句话的讽意之中有真意。我发觉很多时候,当记忆模糊了,其事情的真意才会渐渐的浮现出来。也许就是因为近视的失焦模糊感,让画家摸索出那层躲在在现实布幕背后某种神秘的光彩,象莫奈的画一样。也许那些才是最真实,接近本质的形象。你的文字弥漫着很浓的这种印象式的写法,这我很赞赏!
P、S:突然想到以毕加索为代表人物的超印象画家,应该不是近视眼。我个人觉得他们看东西的角度更象蜻蜓的复眼,把本来清晰的物质分隔、击破并重新拼凑的,完全颠覆了我们素来建构已久的概念,达到解构的反思目的 。。。。
我也喜欢哲学,读你的文字给我带来许多意象上的刺激,谢谢收益了!
今天到此为止,再来慢慢细读吧!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4-5-2004 at 08:10 P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4-5-2004 10: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谷成 于 14-5-2004 19:45 说 :
这一节无疑用了上乘的西方哲思来串起文章的拼面,但是读来通顺,没有明显的拼合痕迹。我假设楼主的写作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此文写给拥有哲学底子的读者。
反之,太技术性的哲学论述,除了塑造隐晦难懂的氛围,谈不上对启悟有积极的帮助。比如上述的引句,我认为与其写得曲折难懂,是否可以换一种较浅白的方式来诠释的意思,而避免大量文字变成抽象的积木,除了震撼,其实是空洞无一物
你说的米兰.昆德拉是那位写《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捷克作家吧,贾德和屠格涅夫我幕名以久,还没拜读他们的名作,有何值得推荐的呢?
这句话的讽意之中有真意。我发觉很多时候,当记忆模糊了,其事情的真意才会渐渐的浮现出来。也许就是因为近视的失焦模糊感,让画家摸索出那层躲在在现实布幕背后某种神秘的光彩,象莫奈的画一样。也许那些才是最真实,接近本质的形象。你的文字弥漫着很浓的这种印象式的写法,这我很赞赏!
P、S:突然想到以毕加索为代表人物的超印象画家,应该不是近视眼。我个人觉得他们看东西的角度更象蜻蜓的复眼,把本来清晰的物质分隔、击破并重新拼凑的,完全颠覆了我们素来建构已久的概念,达到解构的反思目的
嘿!真的是相逢恨晚呐!谷成啊谷成,我真诚地把这一篇<<深海里的太阳花>>也送给你。你仿佛看到了我的心情。优与劣都被你发现了。我不得不感动啊!
首先,对於你的责备我不得不汗颜。
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小说是要写给别人看呢还是写给自己看?结果经常陷入迷惑。之所以会让大量文字变成抽象的积木完全是个人的趣味使然。我为了让主角的对白变得哲理化而玩弄了这种把戏。老实说实在不应该。然而已经开始了,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角色的说话方式。基於这点,谷成请见谅。在下一部小说我将避免重复此错误。
不过,我也曾经尝试过浅白的方法。其实我最为佩服的是捷克的一位童话图书作家,名字没办法记住,然而他的绘画功力和把哲学的浅白化是我努力的目标。在我略有所成时定和谷成分享。
其实我本身也是喜欢印象派的。然而更爱后印象派,表现主义,分离主义,象征主义和立体主义。如迪贾,孟克,克里姆特,高更,梵高,毕加索(其实毕加索是以立体主义的思想攻下文艺复兴后的艺术殿堂,这是印象派野兽派等所不能完成的基业。)
贾德的著作你不妨从<<纸牌的秘密>>开始,然后有<<苏菲的世界>>,<<青蛙城堡>><<玛雅>>
屠格涅夫当然不能错过<<父与子>>还有<<猎人日记>>
还有一些文学著作在下面的贴里都有分享。
愿与您共勉之
http://chinese.cari.com.my/myfor ... d=48110&fpage=1
[ Last edited by Scaredcloud on 14-5-2004 at 10:51 PM ] |
|
|
|
|
|
|
|
发表于 17-5-2004 11: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01:33 说 :
“就是啊!还有,这些不都是哲学著作吗?怎么在本体书籍之外,还有解读、评析、探讨等诸如此类的周边牵连性著作呢?这不就把客观条件都主观化了吗?那不是将人类所谓偏见的这种陋习都引申出来了吗?把本来能够思考的东西都像被打破的鸡蛋一样,再也没有办法以独立的思维去推论其中的内涵了。”
我认为客观只是个理想的词语,世上根本没有绝对客观的东西,只有相对主观和较不主观的看法(我们称"客观").因为,只要站立点(角度)存在,就没有客观的现实存在.所以我认为客观只是一个误导性的定义,所有二元性的对立也同如此,必有一方是人自我分裂而虚设的分野.
就拿光明和黑暗来做例子,黑暗只是光的不在而已,黑暗其实是不存在的.从此推之,快乐也许只是悲伤的不在而已,都是误导性的词义.如果我的想法属实,"追求快乐"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实际上的命题应该是:"我们应该如何解去忧伤压抑"只要压抑解掉,悲伤除了,人自然就象请水流顺,自然顺畅起来,是以假象以为是快乐!
读了上述观点后,忍不住提出个人的批判和 Scaredcloud 交换意见,不知你的看法如何? |
|
|
|
|
|
|
|
发表于 18-5-2004 12: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22:39 说 :
首先,对於你的责备我不得不汗颜。
我常常在思考,到底小说是要写给别人看呢还是写给自己看?结果经常陷入迷惑。之所以会让大量文字变成抽象的积木完全是个人的趣味使然。我为了让主角的对白变得哲理化而玩弄了这种把戏。老实说实在不应该。然而已经开始了,我也没有能力改变角色的说话方式。基於这点,谷成请见谅。在下一部小说我将避免重复此错误。
不过,我也曾经尝试过浅白的方法。其实我最为佩服的是捷克的一位童话图书作家,名字没办法记住,然而他的绘画功力和把哲学的浅白化是我努力的目标。在我略有所成时定和谷成分享。
其实我本身也是喜欢印象派的。然而更爱后印象派,表现主义,分离主义,象征主义和立体主义。如迪贾,孟克,克里姆特,高更,梵高,毕加索(其实毕加索是以立体主义的思想攻下文艺复兴后的艺术殿堂,这是印象派野兽派等所不能完成的基业。)
谢谢.但请原谅谷成蛋壳里挑骨头,呵呵,我的谦虚只表现在自己不想与之坦诚的朋友身上,但是对你,谷成甘冒不自量力之危,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回馈.
你的认真态度让我想起文豪马克吐温说起写作时说,他发现多数人拿作品来请他指教时,嘴里说要严酷的批评,实际却都想得到赞赏而已,为此他感到厌烦,专挑好的随便把朋友遣发.我发现本地许多写作者抱着其实都是这样不认真的态度,但你绝对是异数......所以咱们握手!
P/S : 1) 分离主义是什么?
2) 后现代主义经常不以辩证法来表达他们的哲学,而应用语言以外的氛围来达至哲学的体验,所以毕卡索从来就不喜欢解释他的作品,而其他的哲学家则标榜"没有哲学就是哲学".你的文章虽然刻意塑造某种类似后现代文学手法的氛围,但是理论的直叙太多,这两种手法的穿插应用本来就是一种矛盾,产生两种对立的冲突面(深层的),所以有一种隐在的华而不实感.我想村上的成功在于他并没说什么,但是我们却听到了许多声音,他利用文字,但是通过语言以外的意境,带领大家进入了一种后现代味很重的迷离境界,这是他沉稳成功的地方.
以上纯属我的个人见解,请批判!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8-5-2004 at 12:15 AM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8-5-2004 01: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客观只是个理想的词语,世上根本没有绝对客观的东西,只有相对主观和较不主观的看法(我们称"客观").因为,只要站立点(角度)存在,就没有客观的现实存在.所以我认为客观只是一个误导性的定义,所有二元性的对立也同如此,必有一方是人自我分裂而虚设的分野.
就拿光明和黑暗来做例子,黑暗只是光的不在而已,黑暗其实是不存在的.从此推之,快乐也许只是悲伤的不在而已,都是误导性的词义.如果我的想法属实,"追求快乐"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实际上的命题应该是:"我们应该如何解去忧伤压抑"只要压抑解掉,悲伤除了,人自然就象请水流顺,自然顺畅起来,是以假象以为是快乐!
你的一番话让我想起诡辩主义的怀疑精神。的确不得不承认所谓的‘无’就是没有‘有’。冷是不存在的,黑暗是不存在的,客观是不存在的,简单是不存在的。我很喜欢你的思维方式,即有‘方法论’的影子,又有柏拉图式的理想论。既认为绝对的存在,也怀疑绝对的不存在。(不好意思,我表达能力有所限制。)
我喜欢和你对话,因为你的问题能够让我觉得狼狈,从而逐渐了解自己的弱点,而前往真理。
基本上,我是完全理想主义者。我相信绝对的存在,同时期待绝对的不存在。我认为抽离是让人接近真理和客观的方法。正如你所说的,只要有角度,就不会有绝对客观。如果能够抽离呢?当然那是十分理想的情况,道路也十分的艰难,不过我希望能够继续和你讨论以达到某程度的共识。
当我写这部小说时,我把自己分裂成三个个体,理想主义,现实主义和诡辩主义。我想通过诡辩主义的思维方式去平衡理想和现实主义,从而达到一个我想寻找的答案。当然,就目前来讲,还没成功。
我不打算更动我构思这部小说时的思考方式,而且我必须持续地保持同样的风格和手法,而谷成你得从中继续找出我的缺点。如此我将获益更多。呵呵!不好意思,让你辛苦了。
然而,由於你的感想,已经让我获益匪浅。下一部小说已经在构思中,我相信能够给你合理的补偿。
你的认真态度让我想起文豪马克吐温说起写作时说,他发现多数人拿作品来请他指教时,嘴里说要严酷的批评,实际却都想得到赞赏而已,为此他感到厌烦,专挑好的随便把朋友遣发.我发现本地许多写作者抱着其实都是这样不认真的态度,但你绝对是异数......所以咱们握手!
呵呵!其实有谁不希望自己被赞赏呢?只是我还年轻,还输得起。只要能为我带来帮助的事情,我都愿意无条件接受。然而,这样的思想能维持多久?我不知道。衷心希望我不会变成穿新衣服的国王。
分离主义(Sezession)是继后印象主义之后,另一次的艺术革命运动。在那期间年轻的画家由於对艺术学院的迂腐感到不满而群起自主。其中出现了不少杰出的画家,并发展出表现主义,青年风格,垃圾箱写实风格等表现方法。杰出的画家包括Klimt, Bellows, Max 和Mackintosh等人。
后现代主义经常不以辩证法来表达他们的哲学,而应用语言以外的氛围来达至哲学的体验,所以毕卡索从来就不喜欢解释他的作品,而其他的哲学家则标榜"没有哲学就是哲学".你的文章虽然刻意塑造某种类似后现代文学手法的氛围,但是理论的直叙太多,这两种手法的穿插应用本来就是一种矛盾,产生两种对立的冲突面(深层的),所以有一种隐在的华而不实感.我想村上的成功在于他并没说什么,但是我们却听到了许多声音,他利用文字,但是通过语言以外的意境,带领大家进入了一种后现代味很重的迷离境界,这是他沉稳成功的地方.
简单来说,一流的导演用气氛空间述说故事。二流的导演用对白表达思想。一针见血。
尝试仔细地想想,我的确是在自相矛盾。隐喻性的味道都不在了,过分直接地把理论说出来,间接减少了启发的作用。这让我想起在贾德的<<玛雅>>里,从来没有具体地表达作者的观念。
毕竟漂浮感就是这样出来的。我仿佛看到王家卫的电影里出现徐克式的多余对白。
[ Last edited by Scaredcloud on 18-5-2004 at 01:44 AM ] |
|
|
|
|
|
|
|
发表于 18-5-2004 10: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终于读完告一段落了。这是我在佳礼读到最有深度的帖子,我可以感受到 Scaredcloud 的日光灯光下钻营这些哲思的痛苦,但是喜欢本来就是要为她所苦的,所以我也可以理解你在全神贯注时那种心情豁朗到极点的喜悦。
谷成对哲学还处在启蒙的阶段,却妄想评论这部精思集荟的文字,实在是自不量力。Scaredcloud 对哲学的深入和掌握,无疑在我鸡毛蒜皮的水平之上,这是让我对你感兴趣、也原意向你请教的地方。
但是另一方面,你的哲学观有点倾向理论化的影子,而缺乏内部自觉的体验,是以建立在“类比”或“诡辩”的论证层面上,只要稍微了解语言结构的人,就能通过语言的再定义,而一举推倒你苦心建设的的文字沙堡 (我对客观的批评就是建立在这种手法上,其实玩了一些诡辩的手段).因为哲学建立在假设上,最需要推敲的不是文字指向的命题,而是建立在命题底下的假设。这篇文字的缺陷就是结论语太多,但是假设的基础却缺乏经过深思,所以我才得寻隙而入。
我觉得哲学有两个方向,一个倾向结论,另一个倾向发掘假设底下的假设;前者倾向理论学派,最喜欢定下看似客观但却主观的结论,而从来没有成功过,因为总有人能够找出他站立不稳的假设而令辟路径,开创新的哲学主义。他们的哲学绕着文字上打圈子,注定永远也不会成功;但是后者通过内省似的不断地深入,企图找出构成人文心理最深层最底蕴的结构,结果进入一种超越语言的意象世界,而融入神秘的存在,就是你说的“抽离”,这些哲学家因此得以超越二元性(主客)而进入豁朗的境地,比如佛陀、神秘主义者和某一刹那进入永恒观想的诗人和艺术家。这些人明白语言的局限,所以抛弃了辩证论,才有后现代手法的呈现,他们都指向辩证法无法抵达的另一个极端。(我曾有刹那间抽离而进入永恒光间的超体验,所以约略明白他们指向的东西)
如果我的理解是正确的,你的思维倾向前半部分。由于陷入主客的二元性中,因此无论你再如何完善,必然无法达到"一"的整合,而出现两种主义以上的交战面,黑格尔说的“世界的本质就是矛盾”就是这种意思。我个人的建议是,最好你能放任直觉去引导你的理性思维,让野马偶而脱缰,跃进潜意识的海洋,然后你会体验到某些说不出来的超体验,再和辩证的哲学相互参考,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启发。
所以你说一流的导演用气氛空间述说故事。二流的导演用对白表达思想。那是无法避免的,凡是曾经刹那洞察永恒本质的人,都知道任何语言和辩证法无法指向他们抽离的体验,所以他们通过抽象画,印象派表现手法,和文学家通过语言营造的氛围中,引导读者浅尝那种恍然豁达的超感象。
不由写了那么多,请你包涵。你是本地少见的思考辩论写作者,真希望和你进一步交流。从我的问题和你的解答之中,让我获益匪浅。至于答案,我认为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那种思维磨砺的过程。。。。
谢了!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8-5-2004 at 11:03 AM ]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4 04: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ujii觉得这帖子的评手太棒了,所以特地给你们的
帖子加分,看看右上角,有拇指图像的帖子就是加分
了的。
此举的目的是要鼓励大家多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言,
希望大家可以踊跃一点。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9-5-2004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下看似客观但却主观的结论,而从来没有成功过,因为总有人能够找出他站立不稳的假设而令辟路径,开创新的哲学主义。他们的哲学绕着文字上打圈子,注定永远也不会成功;但是后者通过内省似的不断地深入,企图找出构成人文心理最深层最底蕴的结构,结果进入一种超越语言的意象世界,而融入神秘的存在
这也是我长久以来持续思索着的问题,主观性的哲学理论。
我是这样觉得的,旧时代的哲学家们其实都在观察着周围的世界,从而研制出一种比较主观的哲学论点。这种情况在东方的诸子百家,二元论,宇宙论,天人论里尤其特出。有时我十分纳闷,作为一个哲学家必定是拥有着十分深思熟虑的头脑,避免主观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客观的观察和搜寻下,最终发展出来的理论却站立在主观的立场上。这是为什么呢?
哲学家们不是笨蛋,他们作出这种主观性的结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然后我逐渐发现,除了想要证明自己的论点外,是不是还有一种反面的启示方法呢?以主观性的言论刺激人们发展出自我的内部省思。是不是这样的呢?
凡是曾经刹那洞察永恒本质的人,都知道任何语言和辩证法无法指向他们抽离的体验,所以他们通过抽象画,印象派表现手法,和文学家通过语言营造的氛围中,引导读者浅尝那种恍然豁达的超感象。
无论是一首歌曲、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只要完成就必定会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思想在里头。那是无可避免的,表现就已经是一种主观的方式。而观众听众在接受了这分思想后,就会得到某程度的启发,然后经过省思而得出自己的想法。是不是这样的呢?
而后现代、抽象艺术家则尽量避免过度的表现,让你完全得不到任何初步的概念,所以能够启发的领域和范围就更广了。是不是这样呢?
放任直觉去引导你的理性思维,让野马偶而脱缰,跃进潜意识的海洋,然后你会体验到某些说不出来的超体验,再和辩证的哲学相互参考,你可能会有更多的启发
至於抽离,我认为在抽离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应该是无限的可能性。所谓灵感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能够把可能性呈现出来,再引发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应该就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工作。我尝试这样去理解,然后尽可能去呈现。简单来说,就是希望通过主观的理论而引发出个体的省思。我将努力往这个方向前进。这也将是我下一篇故事的主干所在。
我觉得哲学有两个方向,一个倾向结论,另一个倾向发掘假设底下的假设
谢谢谷成的引导,至於说你还处在启蒙阶段,实在是妄自菲薄了。从上面那句话,就知道你曾经真正的去思考过。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4 04: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好多!轮到我要死了...........
消化不来
我连你的故事都还没看.等我回去再好好欣赏你和谷成的精彩对话~
(走人!去看不用思考的小叮当先.....)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4 10: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16:50 说 :
有时我十分纳闷,作为一个哲学家必定是拥有着十分深思熟虑的头脑,避免主观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客观的观察和搜寻下,最终发展出来的理论却站立在主观的立场上。这是为什么呢?哲学家们不是笨蛋,他们作出这种主观性的结论到底是为了什么呢?
然后我逐渐发现,除了想要证明自己的论点外,是不是还有一种反面的启示方法呢?以主观性的言论刺激人们发展出自我的内部省思。是不是这样的呢?
这是值得省思的好问题.我刚思想着,才走出网吧就马上打转回来,因为内心浮起了一些想法.我相信那是语言造成的问题 :因为语言是二元制的产物,当它作为"是"的意思时,它不能同时是"非"的意思(不然就不能作为学术语言来应用).而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的基础建立在语言上,因此出现了主客的分体.
而这里所谓的"客"(按我的理解)也不是我们理想认识的客观,它代表的只是从物质的主体的抽离出来,作为客体来观察主体存在的意识.但是这里又产生了一个问题.那个所谓的外在意识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它其实是伪装了的"自我"意识,只要自我存在,思考不可能是绝对"中肯"的!无论主观还是客观的背后都有一个伪自我的意识在评论,因此作下的结论一定是主观的.
但是我加设有一个象佛陀的意识在观照己身,假设他达到了理想中的绝对客观,但是当他想把洞见传递给别人时,他避免不了利用文字,但是这样问题就来了.刚才说了语文是二元制的产物,他不可能同时包含"主客"共存的概念,所以实象从这里分裂了,又变成主客两种主观的产物.但是实象是超语言的,它同时代表"是"也同时包含"非"的意思,它是主客还未分家前的"整合"现象(东方称为的天人合一),但是语言把它的意思割裂了.它就象一面镜子,让你看到风景的同时,也把你从风景分裂出来,你观察的同时也和它分离出来了.实相从来就是超语言的,所以禅宗说"不立文字"就是这个意思.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16:50 说 :
而后现代、抽象艺术家则尽量避免过度的表现,让你完全得不到任何初步的概念,所以能够启发的领域和范围就更广了。是不是这样呢?
我想是的.我向来置疑客观其实是误导性的观念,如果一个人从主甚至客都抽离出来的时候(无我),那才是最纯粹的客观(我想不到更好的词来表达那超越主客的观想).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16:50 说 :
至於抽离,我认为在抽离的过程中所得到的,应该是无限的可能性。所谓灵感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吧?能够把可能性呈现出来,再引发无穷无尽的可能性,应该就是艺术家和哲学家的工作。我尝试这样去理解,然后尽可能去呈现。简单来说,就是希望通过主观的理论而引发出个体的省思。
赞同你的看法,呵.我发现东方的哲学倾向内省,倾向不立语言;而西方的哲学倾向思考,倾向外部的探索.但是近年来,东方的思想逐渐西化,而西方哲学却开始往内省的方式反转,甚至开始有佛学的意味存在,比如叔本华,尼采,伯格森,海格尔的理论都散发一些类似佛学和道家的哲学观(虽然他们否认).我相信东西方哲学终有会合交融的一天.所以我同意你的看法,应该内外兼修,让内省和外部探寻达到某种共通性的体验的时候,主客就消失了,然后我们得以抽离二元制的语言玻璃,进入永恒的超体验.那一杀那,对立消失了,我们才能看到真正客观的实相!
Scaredcloud 于 01-01-2004 16:50 说 :
谢谢谷成的引导,至於说你还处在启蒙阶段,实在是妄自菲薄了。从上面那句话,就知道你曾经真正的去思考过。
Scaredcloud谦虚了,其实你的作品提供了我思考的平台,让我学到更多东西.咱们是学术交流,不是辩论,如有不表同意的地方,请不吝指正!
我的思想很多方面启迪自奥修的书和自己平时的思考,我写作时尽量把哲学隐形化,因为我想专注在气氛的营造,虽然被迫放弃许多片面觉得不错(但是耐不住推敲)的主观式结语.但是我觉得是值得的,因为透过气氛,我才能传达一些超越语言意象的体验(虽然还不成功).诚如村上说现代的作家应该学习超印象式的写法,(而不重直叙),所以我们读他的文字时总会得到双重的感象,语言和超语言的,我认为后者才是他成功的地方,虽然我们并说不出那是什么!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19-5-2004 at 10:33 PM ] |
|
|
|
|
|
|
|
发表于 19-5-2004 10: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ujii_Itsuki 于 01-01-2004 16:45 说 :
fujii觉得这帖子的评手太棒了,所以特地给你们的
帖子加分,看看右上角,有拇指图像的帖子就是加分
了的。
此举的目的是要鼓励大家多发表自己对作品的感言,
希望大家可以踊跃一点。
[ ...
谢谢FUJI的奖励,我的写作一般,班门弄斧倒是可以的.其实楼主对我很客气,不然搬出连串深涩难懂的哲学术语,我早就体无完肤,一命乌呼了!呵.但是他是很有学术风度的人,是认真追求真理的思想者,我相信假以时日,他一定前途无量! |
|
|
|
|
|
|
|
发表于 2-6-2004 0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许多疑问想指教你们两位
文中富意象的描绘手法的确有村上的影子.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实.因为好的作家都是观察敏锐的"生物",能把近乎动物性的感官印象,通过想象加以放大,以求突破沉闷平面气氛,进到一种层次丰富的意象世界里,村上只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
谷成,能多发表关于这写作手法的意见吗?我想多了解,因为仍处于半昏迷状态,酱的感觉不好受。
但是另一方面,你的哲学观有点倾向理论化的影子,而缺乏内部自觉的体验,是以建立在“类比”或“诡辩”的论证层面上,只要稍微了解语言结构的人,就能通过语言的再定义,而一举推倒你苦心建设的的文字沙堡(我对客观的批评就是建立在这种手法上,其实玩了一些诡辩的手段).因为哲学建立在假设上,最需要推敲的不是文字指向的命题,而是建立在命题底下的假设。这篇文字的缺陷就是结论语太多,但是假设的基础却缺乏经过深思,所以我才得寻隙而入。
意思是说Scaredcloud的小说中用了太多决定性的论点(理论派),而他真正需要的是假设-诡辩主义或印象派?别轻易为读者提供的想像空间下自己论点,而是以未知的假设来引导或让读者自行思考吗
另一个倾向发掘假设底下的假设
有例子吗?我仍处于半迷惑中。我也有做功课的,我有找哲学的书籍来看,但还需要你们的“补习”。对了,伏尔泰是位怎样的哲学家?我的意思是指他的哲理方向与论点。一下子消化太多我的小脑会爆炸的!
但是实象是超语言的,它同时代表"是"也同时包含"非"的意思,它是主客还未分家前的"整合"现象(东方称为的天人合一),但是语言把它的意思割裂了.它就象一面镜子,让你看到风景的同时,也把你从风景分裂出来,你观察的同时也和它分离出来了。
也就是说语言阻挡和破坏绝对客观,当后者要传达给人类就一定需要语言,所以它就无法成为决定客观,反之变成了“二元性”?那么如果是通过图片呢?图片也会成为客与主吗?在怎样的情况下?那么,抽象画与印象派可否就称为绝对客观?怎样才能进入无我?怎样从主与客抽离出来?真正的客观又是怎样的?这样的话,是不是以气氛来说故事让观众与读者自行想象,超越语言所表达的事物就是往无我的第一步?王家卫的电影算吗?蔡明亮的电影也是喽?比如“洞“。
提外话:你也喜欢Coldplay呀!有段日子我总一直look at the stars, look how they shine for you…yeah they were all yellow.还有你们两位就别在客气来客气去,谦虚来谦虚去~~既然是英雄识英雄就没有客套话啦!很期待你们下次的交流。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中富意象的描绘手法的确有村上的影子.也许这么说并不确实.因为好的作家都是观察敏锐的"生物",能把近乎动物性的感官印象,通过想象加以放大,以求突破沉闷平面气氛,进到一种层次丰富的意象世界里,村上只是其中的佼佼者而已.
谷成,能多发表关于这写作手法的意见吗?我想多了解,因为仍处于半昏迷状态,酱的感觉不好受。
-----------------------------------------------------------------------------------------
网络出了状况,无法引用,原谅我这样回答你的问题.(近来为科研工作忙碌,没能登陆,请抱歉!)以上其实只是私人评见,但是我还离那种程度很远(不然早该转行当作家了,呵!),所以不敢给你详说!
简单地说,印象式手法要表达的应该是一种超语言的印象.作者通过语言复制一种超语言的存在状况,把你推入一个超越表象的空间,让你在半空漂浮的抽离状况中,进入一种客观的思想状况.这种手法必须先把"自我意识"静悄悄的消除,读者才能近乎透明地融入故事的对话或景局中,而暂时脱去思想的评断 (因为任何评断都是属于自我的,象一层毛玻璃,迫你从所观之物分开来),而达到类似恍惚的体验!
我认为后现代小说主要功能是复制体验(而避免说教,因为说教是主观的).因为能够转为语言的,必有其局限,但是印象是一种思想真空,无重量的恍惚感,所以比语言和思想去得更远,它能够脱离作为第二手经验的语言而把读者直接推进意象的海洋,进而达到客观的感性世界中(接近实象).
通过那种手法制造的体悟/洞察,由于是超语言的,因此能更深地打入潜意识的空间里.所以你仿佛体悟到什么,却又说不出究竟是什么......而那说不出的内涵,才是小说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类似佛教的禅!
这是我对印象识手法的定义......
,
[ Last edited by 谷成 on 3-6-2004 at 08:51 PM ]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意思是说Scaredcloud的小说中用了太多决定性的论点(理论派),而他真正需要的是假设-诡辩主义或印象派?别轻易为读者提供的想像空间下自己论点,而是以未知的假设来引导或让读者自行思考吗
-----------------------------------------------------------------------------------------\
我的意思是他想透过哲学来达到一些客观的探索,但是他太急于下结论了(却忘了结论通常是主观的代名词),而没经过仔细的检验(关于假设),结果变成了主观的东西(有违哲学的初衷).
我记得存在主义的先驱沙特说过,所有哲学的问题,必须在每个年代从新问过一遍,足可见没有一种结论是绝对永恒的(客观),所以哲学如果倾向结论,那就开始远离客观的.(不否认我们都需要结论来指导生活,但是必须小心地检察它的假设,以便不盲从它)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4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作为客观文学,作者的责任只是把读者引入一种处境或状况,他只是抛出问题,但是不应该为他定下结论.想反的话,就是主观性文学.(我觉得本地写作比较倾向主观性文学,当然,我个人的倾向主观式文学,但是我尝试推向客观性的那一端).
由于主观性的想法是有时间性的,通常不能持久,所以客观性文学一般比觉能够超越时间而成为经典.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就是说语言阻挡和破坏绝对客观,当后者要传达给人类就一定需要语言,所以它就无法成为决定客观,反之变成了“二元性”?那么如果是通过图片呢?图片也会成为客与主吗?在怎样的情况下?那么,抽象画与印象派可否就称为绝对客观?怎样才能进入无我?怎样从主与客抽离出来?真正的客观又是怎样的?这样的话,是不是以气氛来说故事让观众与读者自行想象,超越语言所表达的事物就是往无我的第一步?王家卫的电影算吗?蔡明亮的电影也是喽?比如“洞“。
-----------------------------------------------------------------------------------------
我想没有一幅画或是作品,能是绝对客观的,它最多只是对那种恍惚状况最接近的描写,企图想留下一些它的蛛丝蚂迹.它只是指向,不是终点.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有点事忙,择日再发表我的妄论吧,谢谢你愿意聆听!(说多了,我反觉得不好意思,好象自己真是专家酱,呵) |
|
|
|
|
|
|
|
发表于 3-6-2004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补充:
关于语言的最基本假设(例子)就是,我们假设读者是人,并活在地球上.但是碰上一个来自外星的高智商生物,即使能够翻译我们的文字,也未必能够读懂我们的意思.因为每个文字其实代表人活在地球上从生活之中体悟的某种概念,外星人未必有同样的生活概念化,所以即使收到我们发出的讯息,也未必能读懂我们的意思!我们每天在应用语言,却未必注意到这些假设,所以才发生语言产生误会或不同理解的现象!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