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功夫是“武术禅”
发布日期:2010-11-02
◎释永信
在人们心目中,少林功夫是第一位的,一些武侠小说里的描写更是神乎其神了;其实,再神也神不到小说中的程度。
1982年《少林寺》电影出来之后,少林功夫深入人心,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学少林功夫。人们通过少林功夫认识了少林,我却隐隐地感到,人们通过少林功夫也误解了少林。
谁也没有想到,就在少林寺又红又紫的时候,佛教界内部却普遍不认可少林寺,对少林功夫非常瞧不起,认为少林寺只打拳不做佛事,偏了。
翻开少林寺的历史,这种看法不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才有的,在民国期间就有。当年,这一带山区土匪经常出没,哄抢百姓食物。少林寺有个恒林和尚,是位高僧,与徒弟妙兴一起把少林寺的几百条枪集中起来,成立了一个保卫团,保护地方平安,方圆几十里,安良除霸,贡献很大。尽管师徒俩是当地政府和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但佛教界认为他们不务正业,参与社会上的事情太多,从事的佛教界的事情太少,在佛教界没地位。
一座1500年之久的千年古刹、禅宗祖庭,如被认为只打拳不做佛事,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尽管我不是这么认为,但要拿出一系列的事实,一整套的理由,来阐述清楚也不是一件易事,否则,不仅少林弟子难以学到真正的少林功夫,少林寺也会被人误解,逐渐丧失其最有价值的禅宗传承。
如何营造一个有利于少林寺发展的环境,少林寺今天的所作所为,不仅要让寺庙的僧人理解,让佛教界理解,还要让全社会理解,最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这对我来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少林功夫有着不同于其他拳种门派的特点,这个特点就是禅与武的结合:以参禅之心习武,以习武作参禅手段之一。“禅武结合”是少林武学的精华所在,也是少林历代僧人千年的感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文革”后学武的人越来越多,重拳不重禅的现象非常普遍,我根据多年练功的感悟,提出了“武术禅”这个概念,也就是把少林功夫套路跟少林文化结合,跟佛教文化结合,跟佛教信仰、禅宗信仰结合,习武修禅,修禅习武。
少林功夫与禅是一个辩证的关系,功夫既能强身健体,也是修禅法门,更是佛教护法的手段之一。少林功夫强调“以武入禅”,“禅因武显”,辩证地说明了学武离不开禅修,禅修也需要得到武术的外护,内禅外武,使禅与拳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就是佛教里提到的动静结合的统一辩证的关系。而且,从历史上看,少林寺僧人的确不存在“以拳代禅”或“只练拳,不修禅”的问题。少林寺很多有名的“拳师”也是很有修证的“禅师”,这在有关少林寺的古籍中有大量的记载。
现实生活中,不少练武的人不懂禅,懂禅的人不练武,两者是分开的。少林寺的武僧,必须坚持禅武合一,修禅习武,习武修禅。在我们看来,武为基础,功在自身。练功要实在,基本功、套路、技击,一步一个脚印,有序练习,才能无序变化。禅为根本,功在自心,要从自心参悟,唯有明心见性,功夫才能出神。
这才是少林寺历经1500年形成的宗风。
今天,追溯少林功夫文化形态,对于认识和传承少林功夫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
少林功夫的深厚文化内涵是禅宗智慧赋予的。
少林功夫首先是一种信仰,一种对于超常神力的追求。对于超常神力的渴望,对于超常智慧的追求,从来都是佛教徒的追求目标。这是少林功夫表现为神奇武术之根本原因,这也是少林功夫与其他武术的区别所在。
少林功夫的灵魂是佛教禅宗智慧。佛教徒非常重视愿力对于修道过程的保障作用。愿力信仰是少林功夫信仰一个重要的表现形态,它形成于唐朝《妙法莲华经》盛行时期,一直延续至当代。少林功夫信仰主神叫紧那罗王,少林寺有紧那罗王大殿。
少林功夫信仰的最初形态是禅定。“禅武合一”是少林功夫主流思想,并成为少林僧人修习功夫的目标和理想境界。禅宗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的目标;功夫作为少林僧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也被纳入到学佛修禅的形式中。修习少林功夫的主体是禅者,禅心运武,透彻人生,内心无碍无畏,表现出大智大勇的气概。禅,赋予了少林功夫更为丰富的内容。少林功夫带给禅者特有的轻松、自在、神化之境界。
佛教僧人的生活受佛教戒律的约束,佛教最基本的戒律为五戒:戒杀、戒盗、戒淫、戒酒、戒妄语。在少林寺特定环境中,戒律演化为习武戒约;戒律在习武者身上,表现为武德。这种戒律约束也直接影响了少林功夫的技术风格。少林寺僧人练习武功,只为自卫,不为攻击,所以少林功夫时时表现出节制谦和的特点,动作特点是幅度小、含蓄、讲究内劲,短小精悍,后发制人。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功夫是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根据少林寺内流传下来的拳谱记载,历代传习的少林功夫套路有数百套之多,其中流传有序的拳械精品有数十种,另外还有七十二绝技,以及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独特的功法。这些内容,按不同的类别和难易程度,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庞大有序的技术体系。
少林功夫的传习方式十分丰富,一般主要以口诀为媒介,又与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相结合,核心是师父的言传身教和弟子的勤学苦练。高水平的少林功夫传习,则往往取决于师父的心传和弟子的顿然领悟,这一境界又需要从日常的宗教修持中不断研修方能达到,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也正因如此,才充分体现了少林功夫“禅武合一”的法旨。
少林功夫的传承按照严格的师徒制度进行。这种师徒关系,是少林寺传统的宗法门头制度的最基本表现。宗法门头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少林寺的宗法门头制度,由1 3世纪曹洞宗祖师福裕禅师住持少林寺期间确立。福裕禅师把少林寺建成中国传统宗法门头制度的子孙式寺院,对少林寺及少林功夫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少林寺宗法门头历史上最发达时期,下辖25个下院。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朝廷对少林寺宗法门头进行了一次大整顿。目前仍有10个下院。
福裕禅师确立的传承谱系,计有七十辈,如下: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祥,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少林寺僧人来自五湖四海,“七十字诗”传承谱系,使少林寺变成了一个宗法大家族。少林寺僧人对于以上七十个字,都能脱口而出。僧众出外参学,一说出自己的法名,就知道他是哪一宗,哪一辈。当代少林寺僧人传承至“素、德、行、永、延、恒”,已历30多代,近800年历史。
通过简单的回顾与追溯,我们更能认识到:“禅武合一”是少林功夫的核心。
由于我们坚持少林寺历来“禅武合一”的观念,武术界看不起少林寺,说少林寺练武术,没出过什么世界冠军。其实,他们不知道,我们追求的目标,本来就不一样嘛!
少林僧人功夫了不得,但跳高不如跳高运动员,举重不如举重运动员,跳远不如跳远运动员,速度又不如长跑、短跑运动员,跟头翻再高也比不过自由体操运动员,平衡度再好也不及杂技演员;但少林功夫将这些聚合到一块,再注入禅的精神追求,则神奇入化,无以伦比了。所以,少林功夫追求的是综合素质,身心的协调,追求的是人格的圆满、生命品质的提升。
少林僧人练功,我们不用“武术”二字,而用“功夫”。当时命名时,和国家体育部门有过争议,他们认为建国以前用国术,建国以后用武术,一再建议我们用“少林武术”四个字。
我认为技术层面叫武术,而功夫不仅有技术层面,还有文化层面、信仰层面,就内容及含义而言,武术一词代替不了功夫。应该说武术是功夫的一部分,即功夫至少包括武术与武道两个层次,再进一步是禅,功夫成为少林寺特有的修禅法门,所谓以禅引武、以武修禅。所以说,修练少林功夫的主体是禅者。
为了突出少林寺僧人练功的内涵,我们坚持叫“少林功夫”,以示区别。少林寺一定要抓住少林功夫“文化源”这一点。把握好了源头,即使支流受了污染,总还会有清流往外涌。
少林寺习武僧人遵守戒律,老老实实按前人订下的老规矩做,肯定有自己的道理,如果没弄清老规矩的道理,就扔掉老规矩,那是很盲目的做法。所以,我们不会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武术比赛,而专注于为少林功夫的传承与发展做点贡献。但在我们寺院内部,我们有着自己独特的以修行增进为目的的考评机制,那就是常说的“考功”。
早在2002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之所以这样做,一是想通过申报,保护少林寺的无形资产,保护少林寺的知识产权;二是想给少林功夫定性、定位。
当时,我们少林寺独立出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全国还没几个人知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更不清楚。找到省文化厅,他们说不知道;接着找文化部,他们惊奇地说,你是怎么想到“非遗”这个事上来的?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2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2002年开始向联合国有关部门申报,2004年又申报过一次,国家级的批下来了,但世界级的还没有批。审核部门有一个标准,申报对象面临濒危的优先,但少林寺在全世界太“红火”了——真真假假让人无从分辨,专家据此判断少林功夫无需保护、不算濒危对象,所以我们就很吃亏。
结果是有点遗憾,但过程是很有收获的。我们没申遗之前,对少林寺武术、少林功夫的定位,一直很模糊。是武术申遗还是功夫申遗?当时提出了一大堆的名字:少林武功、少林禅功、少林艺术、少林国术、少林武艺……争论到最后,我说,还是叫少林功夫吧——功夫二字来源于禅修,这也算是正本清源。
光有个名字还不行,你要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必须把少林功夫的技术层面、文化层面、精神信仰层面剖析清楚。所以,在申遗过程中,我们请了很多一流的专家学者包括国学大师,探讨了很多次,对少林功夫是什么,有什么,将来怎么传承都理清楚了。这个事情很难做呀,但最终还是做成了,这也为少林寺和少林文化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宣传作用。我们为申遗花了点钱,尽管还没成功,但申遗的基础工作,是很成功的,很有价值的。
我认为少林功夫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如果能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对少林功夫的保护将是有利的。我对弟子们说: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有形的,保护的是文物;无形的,保护的则是人。你们不用跟着流行跑,要好好练功,耐得住寂寞,申报成功后,你们就都是人类的宝贝了。
(来源:释永信《我心中的少林》) |
|
|
|
|
|
|
|
发表于 8-2-2011 12: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otherm 于 8-2-2011 12:54 PM 编辑
我觉得这个很难有一个一定的做法。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因缘果报,就什么都不理,要杀就杀。
但在佛的角度并不是这样,太子舍身贩虎,难道他的生命不可贵吗?但为了救眼前的苦难,他觉得他的牺牲是值得。就好像当你看到众生是你爸爸、妈妈,你就会想尽办法保护他,即使你会为了救一个不认识的人而丧命,我想这就是大无畏。
他不准我哭 发表于 8-2-2011 01:18 AM 
请问这是否能做如此的解释,释迦世尊在还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前,
所修的虽都是善行,好比忍辱布施...合乎六度波罗蜜的精神.
而释尊觉悟成佛,为众生开示了不偏于苦行和定乐的中道...这都是为了娑婆众生而说的法,也自然有更优越的方面让众生发拙,不是吗
为了救一个小孩,被车撞到,活菩萨。。。为了救一只猫,也是被车撞,也是活菩萨啊~
我想佛并不会因为这是众生的报应,而放弃众生,我相信如果还有一丝机会,佛还是会尽力救众生。
他不准我哭 发表于 8-2-2011 01:18 AM
难道救小孩或猫而被车撞,就是所谓的行菩萨道吗?...须知生老病死是无可避免的,要如何才能真正算得上是在行菩萨道?
释尊为众生说法四十五年,就是最好的证明...难道除了为众生宣说无上法外,还能如何解救众生呢?
这问题的关键在于众生是否肯依法奉行...
如果是伤害军人而拖延时间,让难民逃脱,这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是杀死,这个我不太认同。。。
他不准我哭 发表于 8-2-2011 01:18 AM
我倒觉得打架,杀人~这一些些的举动,本不该与出家人有任何的牵连。
更何况是伤害军人而拖延时间,让难民逃脱这等事,更不是出家人之务事...纯属无稽之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02: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这是否能做如此的解释,释迦世尊在还未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前,
所修的虽都是善行,好比忍辱布施...合乎 ...
biotherm 发表于 8-2-2011 12:47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哦。。。佛叫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无论舍己救人阿,还是布施等等,都是佛陀叫我们做的。。。。要菩萨道很简单啊。。。。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如何这样做呢?就如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咯。。。。和尚当然不应该打架,更加不应该杀生咯。。。。但是如果情况所逼,也没办法。。。。但是心境不一样, 业报也不同哦。。。。如果为了正法而牺牲,那个真的是菩萨阿。。。。 |
|
|
|
|
|
|
|
发表于 8-2-2011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otherm 于 8-2-2011 09:33 PM 编辑
据说有位老奶奶念佛精进,无论早晚都念佛,无时无刻都在念佛。。。。念佛功力也不小啊。。。。。有一天,那的孙子来探访她。。。。刚好老奶奶正在念佛,然而那位孙子不懂事,就来问候老奶奶哦。。孙子就问候了老奶奶,奶奶,你好。。。但是老奶奶很专心的念佛,没有去理会它。。继续念佛。。。。然后那位孙子,看到老奶奶好像没反应,又在大声地问候老奶奶。。。但是老奶奶还是没反应阿。。第三次,孙子就用来更加大声地问候老奶奶,结果老奶奶就用木鱼锤,大大力的敲了孙子的头,老奶奶说别吵,我在念佛。。。。。。
笨蛋18 发表于 16-1-2011 11:53 PM 
我觉得这老奶奶太自私了,孙子难得来探望奶奶...本应该抓紧机会好好向孙子说说三宝的殊胜,也算结个善缘...
结果却不耐烦地用木鱼锤敲打孙子的头...
这老奶奶是凭什么呢?念佛念到脑子坏了吗?
转个话外提...如果在某一天,孙子在婆婆家厨房喝水,突然发现厨房着火...
孙子会因为吸取了之前被狠狠敲头的教训,而战战兢兢地迟迟不敢说出口,
就因为奶奶念佛时,不耐烦而抛出的一句狠话(别吵,我在念佛。。。。。。)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09: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这老奶奶太自私了,孙子难得来探望奶奶...本应该抓紧机会好好向孙子说说三宝的殊胜,也算结个善缘. ...
biotherm 发表于 8-2-2011 09:17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聪明啊。。。。学佛人不应随着境转啊。 |
|
|
|
|
|
|
|
发表于 8-2-2011 10: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iotherm 于 8-2-2011 10:19 PM 编辑
佛教的主体是什么?
笨蛋18 发表于 20-12-2010 09:53 AM
圆满~
佛教以什么为重?
笨蛋18 发表于 20-12-2010 09:53 AM
圆满~
佛法主要说什么?
笨蛋18 发表于 20-12-2010 09:53 AM
圆满~
请问楼主,我的答案圆不圆满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0: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圆满~
圆满~
圆满~
请问楼主,我的答案圆不圆满~
biotherm 发表于 8-2-2011 10:17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的答案圆满阿 |
|
|
|
|
|
|
|
发表于 8-2-2011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用另一个角度思考,时代不一样,法师用贵的是手机也是应该的。。。方便和信徒联络。。。。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哪个手机可能信徒给的。。。回到问题,那么多多的看法。。。对自己的修行有没有影响?有时候,法师慈悲阿。。。开方便门阿。。。法师慈悲接受信徒的供养。。让信徒修福报啊。
笨蛋18 发表于 22-1-2011 08:39 AM 
那也要看,这信徒是否有为法师着想呢?
需要是需要,奢侈是奢侈...
布施应择需要,而不是奢侈...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0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也要看,这信徒是否有为法师着想呢?
需要是需要,奢侈是奢侈...
布施应择需要,而不是奢侈...
biotherm 发表于 8-2-2011 10:44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聪明啊。。。。。。 |
|
|
|
|
|
|
|
发表于 8-2-2011 11:2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2-2011 11: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人就是太聪明,谁知聪明反被聪明误...
聪明的人不会想到本身是愚痴的....因为还纠缠在三毒的‘贪’‘ ...
biotherm 发表于 8-2-2011 11:29 P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有道理啊 |
|
|
|
|
|
|
|
发表于 9-2-2011 11: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题答案是三宝哦。。。。。。
佛教的主体当然是三宝哦。。。。。有佛,我们才知道法,才有僧团哦。。。。然后法是我的真身哦。僧团是领导大众以教奉行的团体哦。。。。所以没有三宝。就没有佛教。。。
请问楼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
|
|
|
|
|
|
|
发表于 10-2-2011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说的一点都没错哦。。。佛叫我们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阿。。。无论舍己救人阿,还是布施等等,都是佛陀叫我们做的。。。。要菩萨道很简单啊。。。。就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要如何这样做呢?就如金刚经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咯。。。。和尚当然不应该打架,更加不应该杀生咯。。。。但是如果情况所逼,也没办法。。。。但是心境不一样, 业报也不同哦。。。。如果为了正法而牺牲,那个真的是菩萨阿。。。。笨蛋18 发表于 8-2-2011 02:41 PM 
呵呵~据说东土的小释迦听了这句,大彻大悟呢。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11 12: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请问楼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biotherm 发表于 9-2-2011 11:34 PM 
哈哈哈哈哈哈, 厉害。。遇到读帖的人。。。。。。。那个是错别字。。。自己更改吧。。。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0-2-2011 12:3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据说东土的小释迦听了这句,大彻大悟呢。请问这是什么意思?
ISA 发表于 10-2-2011 12:16 AM 
哈哈哈哈哈,东土小释迦??谁啊?就应无所住而生菩提心咯 |
|
|
|
|
|
|
|
发表于 10-2-2011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东土小释迦??谁啊?就应无所住而生菩提心咯
笨蛋18 发表于 10-2-2011 12:37 AM 
呵呵~猜猜看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