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kk6868

我的音响+Siltech線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2-2009 08:2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17-2-2009 12:25 AM 发表
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330L(G7)喇叭线+Ruby Hill电源线的效果很恐怖。。。如今kk6868系统的声音清爽很多。。。。坐在地上听歌也觉得很凉快舒服。。。。看来air-con和风扇的电费一年都可以省下不少。。。。

問題是以買線材的錢已經可以買幾架冷氣機了﹗
看來要再過一兩年才能有賺。


原帖由 needforsleep 于 17-2-2009 12:25 AM 发表
你还没睡呀。。。
~现在周公急call我去听他的hifi set。。。。我去也。。。。

有毒他TELOS嗎﹗﹖
小心他以後不準你到他家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7-2-2009 08:5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16-2-2009 09:36 PM 发表
FI-11的声音很明顯通透和干净点, 而FI-25~我插在墙插上接去Richard Gray's 电源机, 声音同音乐出来的效果~~音亮提升了 。。感觉听到轻松又清爽。。还在煲热中~我确定~應該还会有進步空間。 ...

不知道要下那一个,正烦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6-2-2009 1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各位大大,高手们~~你们有發覺到一条好的电源线~它需要好的插头来互补配搭电源吗﹖你们的看法啦?昨天我本人體驗過了,小弟我认为需要。。,互补配搭出来的音质有好大改善(在我本人的系统)。。不过真正的实力就要试过才懂~適不適合你的系统!!!!!
今天要介绍的Starring是新款Furutech F1-50高级电源插头。。。。

。。。照片之前贴上来过。

Furutech FI-50M器材~~~编辑:厂家

依我们一般的认知来推断,一条电源线的学问都是来自于线材与导体,好像很少有厂家会在电源线的接头上大做文章的。事实真是如此吗?看似平澹无奇的电源公插/母插没啥学问吗?Furutech的最新产品FI-50M电源公插 / 母插将立刻颠覆这个想法。

FI-50M最突破性的进展,在于它使用了许多特殊材料,使得FI-50M在机械效应与电气效应上都达到良好的控制。先从它的外观开始看起,FI- 50M的外壳使用了两种材料,一是经过消磁处理的多层次不锈钢,另一个则是碳纤维加上聚甲醛共聚物(acetal copolymer)所组成的特殊绝缘物。这两种材质的结合,不仅可以提供FI-50M良好的隔离效果,碳纤维与聚甲醛的结合物也是一种非常好的阻尼物质,可以吸收并抑制谐振,让FI-50M得以达到发烧友对声音的严苛要求。

FI-50M本体部分的材质更是特殊。Furutech将好几种材料结合,包括运用奈米技术製成的陶瓷微粒,溷入磨碎的碳粉末,再加入尼龙与玻璃纤维的聚合物,便组合出一种同时具有良好阻尼係数,以及更低的机械与电气共振效应的接头。至于金属导体部分,除了一定是单结晶无氧铜并经过Furutech 看家的「α」处理之外,表面还镀铑,可以让FI-50M更为经久耐用。除此之外,它内部固定线身的夹线钳是金属製的,不仅夹得更紧,并可提供更好的隔离电磁杂讯功能。FI-50M对于直径6mm至20mm的线材都适用,如果你对于电源线插头已到了极端挑剔的程度,相信FI-50M必能满足你的需要。

这个插头~~~令不少发烧友倾倒 !!!我也是。。。。你们看~~以下照片就明。。




。。。我认为Furutech~~~无论怎样model插头效果出来都有好的表现!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啦。。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6-2-2009 01:09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2009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介绍一款高级~荷兰Siltech银彩Ruby Hill电源线產品~Signature 纪念版的特写~~~~ 编辑: 大雪纷飞


      1983年,一群年轻的科学家怀着对音乐的热诚和对音响技术痴迷的追求;凭借丰富的原料科学、原子学、冶金学和电声学知识成立了Siltech线材导体研究所,并锐意研制一种最理想的导体。二十多年以后:Siltech已发展力享誉全球的音响线材制造商,产品行销世界40多个国家,并成力了高端线材领域的翘楚。在此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应该与Siltech始终不懈地坚持研发导向,积极推动技术进步这一点有很大的关系。

      Siltech经过仔细研究后认力;全、银是音响传导的最佳原料及组合:在导电能力方面,银是最好的,铜完全无法招架,而纯金的化学特性最稳定,并具备最超卓的微汛传导特性。虽然金的导电能力不如银,可是由于其结晶的特性,使到全的可塑性很高,众所周知的便是金可以打造得非常非常薄,金也能够与银结合得很好-当金与银结合起来之后,电阻居然比银还低,有更佳的导电能力。在此基础上,Siltech的研究又进一步从微观层面展开,深入到导体的原子结构间隙。力减去原子间交接上无数的空隙,解决流动电子出现时差失真问题,Siltech的导体专家成功发明出了一种特殊的冶金技术,该项专利技术名力 Generation 3,即“第三代冶金技术”,简称“G3技术”。在纯银冶炼过程中,由液态银变回固态银的一瞬间会形成许多不同形态的原子,Siltech在研究中掌握精确的数据和控制技术,在这一瞬间把液态24K全注入银原子之间交接上的空隙,今金原子充满这些空隙,当所有金属凝固后,G3金银溶合金属便产生了,经G3处理的纯银,于晶体交接空隙问的24K金充填率高达88-90%;导通性能大副提升,金属的机械1生能同时获得改进。在此之后,Siltech的导体专家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对G3的技术进行了进一步改良。改良结果今金属原子又接空隙间的24K金充填率提高王近子100%,并改善了金属的延展性,这就是 Siltech的第五代冶金技术G5。最近,Siltech又有新动作,发布了一系列采用新一代G7冶金技术的参考级线材Signature G7,全套产品包括有讯号线,喇叭线:数码线;电源线,唱臂线和超低音线,RubyHill属于其中基础阶层的一类电源线。

SATT冷冻处理技术

      在Signature G7系列参考级线材当中,最突出的特点是采用了一种名力Siltech Advanced Thermal Treatment(简称SATT)的冷冻处理技术:SATT冷冻处理技术是针对成品线材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处理工艺,其实施对象包括了线材的绝缘体和插头:处理过程则包含了三道主要工序:冷却,加热,再冷却。首先是将成品线材缓慢冷冻降温至-198摄氏度,然后再将温厦缓慢提升上来;并控制在800摄氏度的范围以内。第二步则是通过提升音频电流来产生热量,进而获得完美、自然的结晶体。最后一步则是在没有谐振的条件下进行缓慢的冷却,直至达到室温力止。整个过程大约耗时68小时,并将给音质带来可观且持久的改善。线材在经过SATT冷冻处理以后,不仅是电容和阻抗降低了,就连绝缘质量也扶得厂提高‘由于整道工序也包含了插头在内,因此线材的总体失真被控制在了近干力零的水平上。而线材的音质之所以会在处理前后有那么大的差别,王要还是得益于导体和插头的超低失真,以及Kapton绝缘体的性能改善。除了线材的音质以外,同时获得显著提升的还有导体的柔韧性,它确保了线材即便是在实际使用中经历了多次弯折,也照样能够保证持久恒定的高品质信号传输。

       SATT加工技术与低温处理技术不同-鉴于它的温度范围是低温处理技术的数倍以上,因此SATT带来了比常规低温处理优胜得多的买际效果,有些厂商会提供特殊的“煲机”CD或其它类似的器材束改善音质,但是其效果无论是从程度还是持久性上末说:都远远不及SATT。为了不损坏线材,普遍的处理方法是将电流功翠限制在几安培的大小,而Siltech力了达到晶体重组所需要的500-800摄氏度的内部温度,则使用的是高达100安培的电流-在整个SATT处理过程中?输送给线材的总能量可以达到2000瓦。如此高的能量:一般的线材恐怕都已经熔化掉了-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Siltech的线材是无法被模仿与超越的。

生鲜王

      笔者将Ruby Hill按到了大部头的MIMETISM 15.2合并功放之上,第一个感觉就是能量如泉一般喷涌,音量一下子就比原来使用MIMETISM原厂的接线时要高出了许多,低频的线条感、量感、下潜以及控制力也都同时提升了若干阶层。撇开试音室内的Infinity Beta20、QUAD 11L等一干小音箱不说,即便是用来推动体积庞大的PASS RushMore巨型落地箱也同样成效卓著,播放大音压的交响乐时就有如探囊取物一般,感觉轻松而又富于余裕。将之换到MIMETISM 20.1 CD播放机上以后;又发觉音乐的细节、空气感,立体感等方面从此变得不同凡响。总结来说,Ruby Hill的平衡性非常好。它有着类似于银线的明快的分析力,却不会有银线的那种锋锐的光芒。它的中频通透而又兼备厚度,低频动态强烈而又内敛,听起来十打舒服,将之引入到系统之内,有着近乎升级的效果,如果觉得听Ruby Hill还不够刺激,那么Signature G7系列参考级线材当中还有一款更高级的Ruby Mountain供君选择。这条Signature G7系列顶级的电源线,其频率响应范围从极低的0.000lHz可以—直延伸到50000Hz之上,用厂方的话来讲,它的效果“难以置信”。不过等到见到它的时候,恐怕你的荷包就真的要死不足惜下。

我看这条线。。。是拔不出來了!!


我承認自己是Siltech线的愛用者,一见到就”猛流口水。。我[ 心思思 ]想。。。提升。。。但是荷包有限。。头痛!! 你们怎样。。。看????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4-2-2009 01:29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4-2-2009 04: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新款荷兰SILTECH HI-END 线材。。SILTECH G6 Signature系列喇叭线~~~~编辑: 萧萧

数Hi—End发烧线厂,首推荷兰Silech,那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值得音响行业里每个人学习。Silech可算是一间上了轨道且较具规模的线厂,每隔两三年便推出更新型号,无论线材,屏蔽物料,抑或编织法皆有长足改进。超过23年历史的荷兰Silech线厂新近发表最新的『冰火极温处理』技术Siltech AdvancedThermal Treatment,简称SATT,现已全面应用于第六代『SATT签名系列』参考级线材,全线产品包括有讯号线,喇叭线,数码线,电源线,唱臂线和超低音线。

冰火三步曲

        笔者一直也有注视这间超级Hi-End线厂的产品,尤其欣赏它每有技术上的突破或线材用料的改良皆公诸于世,甚有大厂风范。近年正式拥有或进行测试的Silech 线材始自G5年代,与G6系列的最大分别就是线芯构造由多股式转变为单支银,同时间经过全面改良的冶金技术让纯银金属晶体交接间隙以24K纯金充填的百分比率更高,消除晶体交接失真,令讯号传输更畅顺。G6除了引用崭新导体外,内部线芯编织技术亦采用一种名为X-Balanced MicroTechnology『交感平衡微结构导体技术』,有效防止电磁场及电波影响,使噪音地台更低,令全频音乐动态全面提升。【SATT签名系列】除了保留上述G6的优点外,当然还有是次改良重点的『冰火极温处理』。简单来说,整个处理技术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是将导体包括Kapton绝缘和连接头的成品线材慢慢冷冻降温至-198。C,然再将温度慢慢提升控制在800C的范围;第二是在加热过程里加上音频电流(渐进至100Ah),令金属晶体改变成完美晶体结构;第三是于无谐振条件下慢慢降回室温,整个过程历时68小时,
温差接近1000。C 。

        是次进行测试的是全新G6Signature Series喇叭线里排行最低的Eskay Creek,对上还有EchoBay和顶班的Emperor,它们是以导体的多寡来分等级,Emperor的导体股数最多,身形较粗壮,EskayCreek虽说在Signature系列里排行最低,线身的圆周也接近3寸且十分坠手,以每对2.5米计算,定价高达HK110,000,不要看少它的份量,足以购买一套像样的音响组合。初步测试监于Siltech G6 Signature EskayCreek售价不菲,配搭器材不容有失,幸好是次笔者正值测试Halcrodm88最新顶级单声道后级与NBS旗舰Black Label电源线,加上笔者的Mark Levinson NO.32前级,Esoteric X-01 SACD机及VerltyAudio Parsifal Ovation喇叭,配搭上也绝不失礼。接驳喇叭线时,留意到最新的Eskay Creek线叉已采用镭射焊接技术,比以往的人手焊接更美观与耐用。正式试音时Eskay Creek已经过约150小时热身,尽管笔者相信再热身150小时后效果更佳,现在的效果也可接受。


         播Sara K.的《Hell or High Water》SACD,刚开声,Sara的磁性嗓音饱满实在,人声质感与密度感使我吃惊,口形聚焦凝聚力强,吉他弦线弹跳有力,您可感觉到一个宽大无边的空间感,空气包围着歌者,吉他的余韵穿透力强,显示出组合的微动态十分出色,笔者一时间也分不清究竟是Halcro dm88的超低失真威力,抑或是Siltech线的音效,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说你知,根据以往把玩G5 Emperor的经验,G6 SignatureEskay Creek的高频伸展与空间感明显超越上一代的顶级产品,只是在低频力感方面Eskay Creek Signature仍有所不及,因导体总粗度不及所致,若换上同级型号,新G6 Siqnature Emperor比旧款无论各方面也优胜得多,大草兄是Siltech Emperor历代用家,这方面他最清楚,可算是Siltech专家。播雨果《发烧@港》LPCD45,[轻骑兵序曲]内带有火爆味的铜管乐,完全发挥导线经SATT处理的优点,完全消除导通性失真,令金属导体的稳定性及延展性更高,使音场,动态,控制力与分解度表现大幅提升,没有开叉拮耳,毫不拖泥带水,乐器定位交待得清清楚楚,这曲是本CD最难播得好的乐曲,Halcro加Siltech完全没有难度,将一幕幕的沙场驰骋景像活现目前。听Aaron Neville《WarmYour Heart》XRCD2,Aaron的磁性油腔圆润,全频保持厚度感,低频谐波丰富,Aaron滋油淡定的喉底发声,竟带有一点像胆机般的醉人音色,这种 Siltech独有的尊贵气质,一般线材是很难办得到的。

进入状态

         Halcro dm88与NBS Black Label电源线的试音期限已到,在归还代理后,将G6 Signature Eskay Creek接回笔者的Halcro dm38立体声后级,电源线则接回Nordost Valhalla,继续run-in多150小时后再重新试听,前后经过三百多小时热身的Eskay Creek高低两极明显伸展更觉畅顺,尤其是低频的下潜力。听百利唱片最新出品『黄河源』,碟内主奏乐器用上双簧管,坟,排箫,二胡,大提琴等吹管和弦线等乐器,制造出黄河流经的省份别有洞天的风光特色,意境撩人,间中配以midi营造低频的震撼力和沉重的敲击,将音响画面刻划出一个既深且阔的音场,EskayCreek的音频宽响应甚佳,[交感平衡微结构导体技术]令线材不会产生电磁场效应,不会对器材造成干扰,令讯号传输在超宁静度下进行,弱音细节重现异常明显,听[黄河源],令人更加投入青藏高原的明媚风光。另一张是测试器材组合的『好工具』,值得向大家推介,这张[YGAcoustics —Test CD]内有五段音乐,第一段测试人声定位高度和定音鼓的冲击力。第二段测试钢琴木质共鸣感和旧模拟录音里的音乐细节。第三段表现钢线吉他的金属质感和锐利度,与其他合奏乐器没有突兀的感觉。第四段是古典吉他和第三段钢线吉他的比较及低音大提琴应有的实在感。最后一段则是测试器材重播音乐的气氛和感染力,以及各种乐器的定位和结象,音乐轻松写意,绝不像一些枯躁乏味,为测试而测试的试音片段,可听性高,当我整张唱片听完,现在试听的组合能对应CD说明书上的效果,音响组合如一环扣一环,任何位置配搭有问题皆影响整体表现,而喇叭线是把守最后讯号通道往喇叭发声的关口,稍有差池,令整体效果改写,能做到上述测试的音响效果和醉人音色,你说Eskay Creek还有何可再挑剔呢?话虽如此,笔者特地在CD架上找来数张试音碟作进一步测试,首先是久违了的Eagles『Hell Freezes Over』金碟,《HotelCalifornia》里的鼓声低潜有力,一下一下在音场中央深处传来,吉他与观众的欢呼声形成一个十分立体的音场,定位与层次感非常鲜明,尽管主音歌手以沙哑的歌声声嘶力竭地唱出歌词,笔者还加大音压聆听,现场嘈吵的杂声与歌声和乐器声竟混为一体,没有半点烦噪的感觉,换转在别些组合,一早已将音压减半才可听毕全首歌,相信在某程度上SiltechEskay Creek的金属晶体结构是得到SATT之助,令控制力与分解度表现大幅提升。听Belafonte At CarnegieHall,除了音响舞台宽度和弱音细节能清晰地重现外,包哥并未有出现爆咪的现象,再一次证明Eskay Creek应付动态表现稳定出色。听男声可达到刚柔并济的境界,听女声更加手到拿来,蔡琴的《月光小夜曲》凸显她的妩媚,温馨细腻之余更添几分高贵气质。人声是Eskay Creek的超强项相信一致公认。听Philips出品的Rossini 6 Sonate a Quattro,弦乐音色非常滑溜,全无半点起角,小提琴的高音伸展无远弗届,低音大提琴的低音一浸浸如浪涌,谐波非常丰富,Eskay Creek的弦乐音色表现与人声不相伯仲。

总结

         Siltech SATT的处理技术令G6 Signature EskayCreek表现如脱胎换骨,虽然笔者无正式比较过无SATT的版本,但过往也曾听过Eskay Creek和上一代顶级型号,印象中整体表现以是次测试最出色,各方面都十分平均,其中人声与弦乐较为突出。根据试听经验,Siltech是有其音色取向,愈高级型号,独有音色愈强,笔者相信Siltech Signature喇叭线陶瓷或金属单元喇叭最合拍,像是次Eskay Creek夹ParsifalOvation是恰到好处,令笔者沉寂一轮的升级计划又蠢蠢欲动,只可惜售价超出预算,退而求其次,讯号线还可负担得来,有机会一定借一对回来把玩,看看经SATT处理过的讯号线效果又如何,笔者在此推荐喜欢Siltech导线的用家,一定要找机会听听G6 Signature系列产品,但破财可不要埋怨笔者啊!Siltech Eskay Creek 喇叭线 。

我刚打劫回来的2对 (2.5m)~~~Siltech中级新產品Classic Anniversary 330L(G7)纪念版喇叭线~纯银喇叭端子banana头。。。声音全面性提升和改善。。音質听到好high。。线还在Run in中~效果出来,还不能做准。。。 好恐怖的毒药。。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5-2-2009 04:33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9 03: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昨天睡覺兄~帮我买了2对Furutech电源插头。。FI-25m,F1-32 ( 20A Rhodium)和一对公插 / 母插 FI-11m(Gold),我就全面性升级新插头。。。 ,新插头热身了(RUN IN)4小时。。。一开声,我听到音质更清晰,声音味道改善。。很明顯听到高中音更多細節。。低音都达到良好的控制。。比之前音质進步好多。。想不到它家插头均能大幅降低失真與阻尼效果,使我吃惊。
总结,Furutech电源插头评价:好评(本人)。。各位高手们~~看是時候Upgrade插头了! ! !
睡覺兄~~介绍的新毒药。。


刚装上Furutech FI-25m和F1-32 ( 20A Rhodium)新插头。。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5-2-2009 03:4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5-2-2009 08:3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kk兄,声音更上好多楼,可以安心听音乐了。也谢谢你siltech的资料,satt的技术果然很可怕。

[ 本帖最后由 kkthen 于 15-2-2009 08:32 A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5-2-2009 01: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3# kkthen 的帖子

kkthen兄,有时间出来聊聊。。顺便到我家听~听歌,测试一下Siltech Ruby Hill电源线(satt的技术)。。它是有多么的恐怖(格价) !!还有你几時Upgrade(Furutech)插头??? :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7-3-2009 03:4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6-2-2009 04: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又金又银的Kharma电源线 ~~ 编辑:萧萧



去年的广州白天鹅音展中:荷兰Kharma的老板 Charles van Oostemm亲临现场!并山本刊赖主编主持音乐演示。由于每场节目都赠送一张Kharma.Siltech与Philips台作录制的SACD光盘.引起很大骚动?可惜我们只能在旁边看着流U水.今年夏大主编到荷兰Siltech公司访问,Siltech老板的办公室中就摆着一对Kharma的青箱;想象中二家公司应该很熟络才对.没想到一提起彼此都采用会银导体末制作线材时。Siltech明确的说他们的关系是:0!

        这么说来Charles Van Oostemm真有本事;Kharma这家公司规模不大。挂名的设计师也9、有他一位但Kharma新产品不断,最近还推出环绕声用喇叭,当然我们所见到的Kharma线材也不假手他人.都是在荷兰手工制作完成的:Charles从1984年开始生产O.L.S喇叭,并且把兖早式喇叭加超低音的观念引进荷兰.一个关于Kharma的有趣故事发生在1992年,当时有个发烧友应邀来欣赏O.L.S喇叭系统;经过几十小时的吹毛求疵之后,这位发烧友对 Charles说:你的喇叭很好:但还不够完美;有没有可能制作出”完美”的喇叭丫这位发烧友慷慨赞助经费,让Charles尽全力完成”不可能的任务;,于是迄今世界上最庞大也最昂贵的The Grand Enigma System"伟大之谜系统”出现了:由24支平面高音单元,48支6寸中音单元,外加24支15寸低音.

       单元所组成;重量达到12吨:超过三万瓦的功率输出。这套系统放在一个经过特殊设计的4500平方米聆听环境中,可以重观距离十米时现场那种庞大的能量和动态。

        虽然现在看到的Kharma喇叭已经没如此夸张,不过还是可看到Charles追求完美的态度,以CeramiqueCE-1.0这对三音路落地箱力例.接线全数使用Kharma自家的金银台金导线.连电阻都是Kharma自己设计的,喇叭接头以无氧铜镀金,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可惜像艺术品一样的Kharma音箱价格也与艺术晶看齐;需要消费者慢慢地品味与认同;最简便可以接触Kharma的机会:反而是他们的线材产品.Kharma线材包括汛号线.喇叭线、数码线与电源线已全数到齐,一般级产品力纯银导体;顶级产品力全银台全导体加上空气绝缘:线身超重:而且Khanna认力当今多数高级扩大机都采低负回授或无负回授设计,因此不需要阻挡电磁波的屏蔽层:以免造成滤波的负作用.

        本次试用这条电源线编号力KPC-R-1b:装在一个漂亮的木盒子中:没有任何说明文字;因此到底导体力主艰台全或是纯银线并不确定:线身不特别粗壮;插头力仪器级产品:外层的黑色编织网内线身算是柔软的。没有适当的屏蔽层设计:会不会像天线一样把外界干扰讯号吸收到音响系统中?从仪器中我们全发现屏蔽做得越好的线材,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越强;理论上当然比较好。不过正如功放中的电源装置一样:如果前瑞没有任何滤波处理;连国家安检这一关都过不了:反之滤波大多厂;声音又全显得呆滞不灵活。二者如何取舍就看设计者运用之妙了.

        不管是纯银线或金银台金线;根据过去的经验,这些导体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热化声音才会趋向正常:目前知名品牌中采用金银合全力导体者还有 Siltech与贵丰Gryphon;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价格飞扬:但不可否认的是声音也颇高贵.就算不是全银合金,纯银导体的电源线也不多,电源线要通过更大的电流,所以导体绝不能如讯号线、数码线那么细;而较租或多蕊的纯银导体意味着成本也会提高。在试用Khanna电源线以前,将其插在试音室的一部胆机上,让它足足煲了二个星期左右,才开始末试听比较。比较时主角力CaryCD-306/200CD机:参考电源线则有Onix.TcM、 PowerSnakes等几个牌子,另外以Aragon28K/2002前后级推动Onix Reference2落地音箱.

        清爽、明快、身手矫健、质感高雅,这是对Kharma电源线的综合印象。由于Onix落地箱韵味浓厚;配以Aragon前后级推动已经有瘦身减肥的功效,但CaryCD机仍然是中低频饱满厚重的类型,以至于少了一些温柔婉约的表情.换上Kharma电源线后:低频上段仅剩的一点赘肉立刻破除主,从低音到中音这一个音乐最重要的频段密度感与重量感不变,但明显的速度轻盈了,表情活泼了;音乐的起伏更细微了,连带着中频的透视感也增加了。不过我发现,如果这条电源线没有煲热,在大音压时高频会略带火气;随着时间推栘质感才越来越精细漂亮.

        听过Kharma那张SACD录音就知道,设计者Charles喜欢干净无尘,音质甜美,音色不特别光辉,中音凝聚清澈,低音快速不笨重的声音,基本上这组电源线也有上述特质。想用电源线来增加中低频能量者Kharma可能无法尽如人意;它展现的是收放紧密,绝不拖泥带水的效果;低音大提琴、大鼓等乐器的的下潜劲道良好:就像不晕开的墨汁一样在白纸上特别醒目.既然低音不以庞大的能量取胜;中音当然也不会油脂满地,诠释人声寸音像非常结实凝聚;定位变得立体玲珑;钢琴的光彩更鲜丽。

        Kharma电源线的魅力主要在中音到高音这一段。在所有.参考线中;Kharma表现交响乐团中的铜管乐器最力光辉耀眼:有最浓厚的金属味:也最能产生激动人心的效果。铜管乐器不但考验录音师的功力:对音响回放同样充满难度,音色过于明亮或高音域太强,往往只落得掩耳而逃时惨状;伸缩长号听起来如小号般尖锐:而低音号整整瘦了一大;圈:相反的音色大暗或极高频延伸提早衰减,铜管组听起来像是吃不饱;如何能让穆索尔斯基<展览会之画>的惊人动态爆发出来?Kharma绝对可以用浓纤合宜来形容,相信体会过这种质感华丽漂亮.色彩多姿鲜艳的表现后;对于它是金是银,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2009 06: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6868 于 15-2-2009 03:21 AM 发表
昨天睡覺兄~帮我买了2对Furutech电源插头。。FI-25m,F1-32 ( 20A Rhodium)和一对公插 / 母插 FI-11m(Gold),我就全面性升级新插头。。。 ,新插头热身了(RUN IN)4小时。。。一开声,我听到音质更清晰,声音味 ...


到底FI-25, FI-11 的声音有什么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6-2-2009 10: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F 记和O记都是好东西 如果觉得声音开始有点慢或味道重的时候 可以尝试加O记 来加快点速度 但是NAIM 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2009 03: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Siltech Classic Anniversary 330L(G7)喇叭线+Ruby Hill电源线的效果很恐怖。。。如今kk6868系统的声音清爽很多。。。。坐在地上听歌也觉得很凉快舒服。。。。看来air-con和风扇的电费一年都可以省下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7-2-2009 04: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kthen 于 17-2-2009 02:25 PM 发表

如果买得下手50仔, 我会更痛的下一条telos电源线玩一玩。
價錢好像差很多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2-2009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4# chrisjychin 的帖子

Zero-Ohm-Link我以为还没有推出的产品?有什么缺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00# kkthen 的帖子

别烦!!上F-11先~~试听下声音和味道~適不適合你,到时才再打算选择。。。升级F1-50仔啦﹗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1:4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im入门级~~刚正外表, 甜美内心-Naim CD5i CD唱盘。。( 我的初级入门CD 鸡 )~原文:林治宇



对于一些爱玩器材的发烧友来说,二手买卖的确能够玩遍不同器材,因为买进价格一定比新品低得多,玩过一阵子后再卖出,卖价又不见得比买价低(有时候甚至还能小赚),还真是稳赚不赔的生意,难怪网路上的二手市场如此活络。老实说,我也常浏览网路二手交易讨论区,除了看看有没有机会捡到宝之外,瞭解一下目前大家的喜好也是目的之一。其中有个现象相信大家都碰过,就是某些器材就是没有人愿意丢出来,不然就是一出现就「秒杀」,Naim正是其中之一。

百看不厌的造型

当然,没抛出来的原因很多,可能是因为东西好,没人愿意割爱,也有可能是卖得不多,用家原本就少,但我相信,Naim很少出现在二手市场,「好声」的可能性肯定大得多,因为据我实地聆听的经验,Naim CD5i CD唱盘有一种独特的韵味,让音乐变得更亲切、更活生,久听也不厌烦。  



从外观上来看,CD5i的造型非常单纯,但具有一种安静沉着的美感。方块组合是Naim造型的最大特徵,面板一律以三个长方形组成,中间略带隆起弧形的那块较薄,也比两侧的方块稍窄。旋钮或是按钮一律为圆形,旋钮上以一颗小小的LED做点缀,按钮配以光环,透明logo则安排在面板中央,当电源打开时,旋钮、按钮、logo一起泛起绿光,在迷雾般的哑黑色背景的衬托下,一种锋芒不露的阴鬱气质隐隐浮现,值得让人细细品味。老实说,Naim的造型虽不会令人惊豔,却一定百看不厌。

虽然只是Naim的入门级讯源,但CD5i显示萤幕及按钮的灯光,还是可以透过遥控器关闭,而且关闭时是逐渐熄灭,而非一闪即逝,质感非常好。4颗圆形按钮的材质颇特别,有点类似手机的果冻按键,但只有边缘为透明,按下按键时会透出绿光,质感不俗,而压按的触感也颇为舒适。

爱上全手动



CD5i也承袭了Naim简单大方的造型,不过承盘系统颇为特殊。基本上,CD5i的承盘(其实应该称为承「座」)是一块大型的铸铁扇形构造,扇子的轴心固定在机箱内接近面板的地方,当你要置放CD时,必须先「全手动」把承盘拉出来,它便会以一个弧形轨迹滑出。固定唱片的方式为CD镇,原厂所附的小小CD镇带有磁性,磁力经过精密计算,能轻巧地夹紧CD,但它的重量又不致影响旋转的顺畅度,因此请不要以其他「看起来」更高级的CD镇代替,以免造成拾取结构运作失常。

放好CD镇,将承盘推到底就好了。由于CD5i的承盘并未使用任何的扣锁固定,当推到底时只会有一点点吸附住的感觉(但绝不会没事自己滑出来啦),因此当你搬动CD5i,或是要调整CD5i的水平时,请务必注意,别让承盘大力滑出,因为这块铸铁承盘相当沉重,大力滑动可能有损承盘结构,如果要长途搬运,一定要将原厂所附的固定螺丝锁上。此外,扇形承盘的重量与结构经过精密计算,不仅可以减低谐振,谐振的频率亦可受到妥善控制。

这种承盘看似複杂,但使用时再顺手不过了,而且我觉得,它的操作感比从上方置入的滑盖或掀盖式结构还要有趣,简直让人爱不释手。另外,用手轻压雷射读取机构,你会发现在类似硬盘的承盘构造上,CD5i的读取机座却有弹性,透过内部的悬吊装置,可消除旋转时产生的抖动,让资料读取更精准、更顺畅。雷射读取机构也加装了悬吊避震措施,更进一步降低马达旋转时振动的传导。

不想让你外接DAC



CD5i的内部规划,仍遵循Naim一贯的简明扼要、以小搏大原则。包括数位与类比电路都规划在同一块电路板上,除了滤波电容,所有的零件都採用 SMD表面黏着元件,因此唯一的电路板也可以做得相当迷你,并可保持讯号路径最短。所有电源都来自一颗份量十足的环形变压器,并以不同绕组分别供应数位与类比所需的电源,彼此之间还有良好的隔离措施。而电路中每一个放大级的用电,也由独立的稳压线路提供,避免彼此的干扰。

机背部分,CD5i除了Naim一贯的DIN端子,也备有一般的RCA输出,方便连结非Naim扩大机。CD5i并不能升级至外接电源,所以乖乖地用一条电源线就足够了。它也不提供数位输出,并不是因为CD5i是入门级机种,而是Naim所有讯源都是如此,因为,会想买Naim唱盘的人,就是要听 Naim的声音,并不需要额外更昂贵的DAC。

沉着的音场稳定性



由此也可以知道,Naim对自己声音的信心是多麽坚强,所以我在试听的过程中,除了单独以CD5i搭配我自己的参考器材,藉以探知CD5i的特质与声音走向,也将CD5i与Nait 5i以DIN讯号线连结,看看两者加成下的纯正Naim之声会是个什麽样貌。

聆听过程中使用的参考器材为Spark Cayin CDT-17A CD唱盘、NuForce R8前级与NuForce R9 V2单声道后级,喇叭是PMC LB1 Signature。先报告CD5i搭配我的参考系统时的听感。CD5i最大的优点,同时也是我认为它最迷人的地方,就是中、低频段有更好的厚度,而且是在解析力与透明度完全没有被牺牲的情况下具备的。这样的特性,对于不管是重播独奏乐器还是交响乐,听者都会觉得声音的下盘更稳固,音乐的重心更扎实,音场如同一个底部渐宽的三角形,沉着稳当地伫立在面前,而不会觉得音乐在两支喇叭间的半空中飘盪。过去我仅在极高价的讯源系统中获得类似的感受,没想到 Naim的入门唱盘便将此项目列为「标准配备」。

强弱反应鲜明



除了厚度,CD5i的声音也具备良好的能量感与冲击力道。播放Zehetmair弦乐四重奏演奏舒曼作品第一号与第三号(ECM 1793),CD5i可以明确地表达音乐由弱至强的起伏,阴暗间的对比分外鲜明。我听第3轨的一个慢板乐章,舒缓时呈现了柔美缠绵的气氛,强奏时则适当表达出乐句的张力,短短5分多钟的一小段音乐,就让情绪得以连贯地起伏,畅快淋漓。

例子同样是舒曼的弦乐四重奏,CD5i对音乐纹理也具备细微的刻画能力,即便它能播放出这麽甜美的弦乐,但小、中、大提琴时仍呈现出明显不同的音色,可见水分充足的背后,CD5i并不缺乏良好的解析能力。

浓郁英国风



接着我接上了CD5i与自家的Nait 5i综合扩大机,为了体会道地Naim美声,我连唱片都换成Naim的Sampler 2(naim cd042)。加成效果非常显着,CD5i与Nait 5i让彼此的特色更加凸显,浓郁甜美的亲暱气氛溢满了我的小小空间。其中Sabina Sciubba的歌声非常甜美,丝毫没有乾涩的感觉,但又不是温暖饱满过了头而失去灵动,还是能够清楚听到她极为美妙纯熟的转音技巧,吉他颗粒的凝聚性、轮廓、力度也相当理想。铜管则是另一个特别的地方,小号与萨克斯风并不以嘹亮或金属味见长,而用浓郁醇厚的韵味代替,既温暖又带有润泽的光辉,应该是英国绅士特有的气质吧!



最后我用CD5i/Nait 5i纯英国组合,聆听融入古典、爵士与流行风韵的客家篇章「天空的院子」(就是爱乐 JM060001),我听到好甜暱、好滑顺的弦乐,好实在、好温馨的人声,更感受到好亲切、好恬适的浓浓客家乡村风情,真没想到两种文化可以如此对味。听到这裡,我终于弄清楚为何二手市场上难见Naim的器材,因为它们不仅深具实力,也的确让声音更好听了,即便只是这款入门级的CD5i。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7:19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3: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Naim Suprnait綜合擴大機 ~~~原文:林治宇



全世界音響公司這麼多,音響設計無奇不有,但我一直認為Naim是其中最有趣的公司之一,怎麼說呢?「以不變應萬變」似乎是Naim的座右銘:不變的是,Naim所有的產品永遠就是一堆大大小小、厚薄不同的啞黑色機箱,搭配多寡不一的圓形按鈕或旋鈕,並透出深邃的綠色光輝;不變的是,獨特的DIN端子,擔負各種訊號與電源的輸出、入功能,還真的比較好聽;不變的是,以音樂欣賞的角度為出發,提供最悅耳的音樂重播。而萬變則是,不論使用者的聆聽方式、使用需求、音樂媒材…等如何改變,Naim總是能夠提供相對應的最高滿足。

例如Naim官方網站上公布了一個有趣的新產品 - HDX硬碟播放機,可透過內附的光碟機將CD讀入並儲存在硬碟中,同時連線至網路搜尋詳細CD資訊,而播放的檔案格式包括WAV、MP3、AAC、 FLAC、WMA等,可依用家對音質的要求自行選擇,另外,面版的螢幕則方便選取與編輯,當然,HDX所提供的類比輸出音質具有Naim的技術保證,絕不含糊,如此一來,建立音樂資料庫可說是再方便不過。很難想像一個Hi End音響公司願意這麼做,但為了滿足樂迷新的需求,Naim就是可以與時俱移。

可數位輸入的綜合擴大機





這部Supernait同樣也是這樣的需求與觀念下的產物,怎麼說呢?Supernait加入了數位輸入功能,但並不是要接受Naim其他CD唱盤的數位訊號(因為Naim的CD唱盤從來都沒有數位輸出功能),而是要滿足越來越多的樂迷以CD之外的數位格式做為音樂來源,同時Naim也加強了 Supernait的輸出功率,讓它有更好的搭配彈性。

根據Naim官方網站所提供的產品規格,Supernait一共有5組數位輸入端子,我轉到背面一看,RCA單端與Toslink光纖輸入各有兩組,還有一組卻找不到,再仔細閱讀產品手冊,原來還有一組在面板,看起來像是3.5mm耳機插孔,但實際上這個插孔具備了數位與類比輸入雙重功能,而且 Supernait會自動判別輸入的訊號,然後決定是要數類轉換還是類比放大。

        
為何需要這麼多組數位輸入端子?因為現代人的數位音樂來源越來越多,檔案格式也層出不窮,像是CD唱盤、電腦、DVD播放機、網路播放機、數位隨身聽…等,Supernait讓用家透過簡單的數位線,就可以把這麼多種訊源整合在一起,的確是非常貼心的設計。

擴充功能完善



Supernait共有5組數位輸入與6組類比輸入,不過面板上提供的訊源選擇按鈕只有6枚,也就是說,你同一時間最多「只能」聽6種訊源,超過的部分要透過遙控器另做設定,不過,我想這樣應該也足夠了。面板的下面一排按鈕則是錄音選擇,可決定你現在要錄那個訊源的聲音。另外,Supernait還貼心地提供了耳機輸出功能,而且是用獨立的耳機擴大機做驅動,我實在看不出來還有什麼可以挑剔了。

        
Supernait 名為Super的Nait不是沒有原因(Nait是Naim最經典的綜合擴大機系列),它除了可以數位輸入,還保留了一堆擴充功能,讓它比Nait更強大。首先,Supernait可以單獨當作前級或後級使用,但僅能透過DIN端子連接,而且說明書並未載明端子的腳位,可見原廠只建議你搭配Naim自家的前級或後級。其次,你可以外接電源供應器,替Supernait的前級部分單獨供電,以獲得更好的聲音表現。再來,Supernait提供一組RCA端子的超低音輸出,讓你輕鬆建構2.1聲道系統。

另外,你還可以透過bi-amp輸出端子,連接另一部後級,組成雙擴大機系統,不過這個端子也是DIN端子,建議你還是連接Naim自家的後級。最後,Supernait有一組DIN端子是帶電源的,讓你可以直接連結Naim自家的唱頭放大器,而不必另外購買電源(因為Naim的唱頭放大器無法直接插電源線,都需要外部電源供應器)。這也就是說,你買了Supernait,日後都可以不斷擴充,而不必換機。

充沛電源做後盾





說完了一大堆功能,接著來看Supernait機箱內部的情況。打開機箱蓋,你會發現一顆巨大的電源變壓器,幾乎佔去機箱的三分之一,而這也是 Supernait會如此沈重的主要原因。濾波電容採用BHC製品,加上電源變壓器就佔掉一半的機箱,可以充裕提供每聲道80瓦輸出所需的用電。功率輸出部分,每聲道使用一對Sanken功率晶體,固定在一塊實心散熱鋁板上。從這塊散熱片沒有任何散熱翼來看,可以知道Naim對於擴大機的熱度控制相當有一套,而實際使用時的情況也確實如此,Supernait不論開機再久,機箱也只有微溫而已,讓人非常放心。

機箱的另一側則是數類轉換線路與放大線路的電路板,上面均大量採用SMD表面附著元件。數類轉換採用Burr-Brown PCM1792晶片,可支援24-bit/96kHz精度,類比放大則是高性能的Burr-Brown OPA604運算放大器,可以提供高頻寬、高解析的特性。音量旋鈕為Alps製品,以馬達驅動可遙控音量,也是一個在簡潔且穩定的架構下,又兼顧音質表現的設計。

超越80瓦的侷限



聆聽時搭配的喇叭是PMC LB1 Signature,參考系統則是NuForce P-8前級與Ref9 V2後級。在還沒開始聽之前,我就已對Supernait的驅動力深具信心,主要是因為先前使用Nait 5i綜合擴大機時已有良好的印象,才50瓦的Nait 5i就能將LB1 S推得有聲有色,更遑論80瓦的Supernait呢?實際聆聽的結果也確實如此,就以DG那張Boulez指揮維也納愛樂演奏的「馬勒五號交響曲」,強弱間的收放顯得輕鬆自在,音像結實而凝聚,雖然場面規模並非氣勢磅礡、穩若泰山的類型,但動態與速度感的優異表現,會讓人忘了這是一部80瓦的綜合擴大機。

豐富的音樂細節



不過衝擊力與動態並不是Supernait亟欲表現的特性,活生悅耳的音樂才是。聆聽The Anthony Wilson Trio的專輯「Savivity」(Groove Note GRV1030-3),爵士吉他的音粒具有非常好的質量與密度,音色飽滿不失輕快,又兼具通透與圓潤的光彩,聽起來令人極為愉悅。我在這張唱片中亦感受到 Supernait擁有豐富的細節刻畫能力,例如第4軌《Jackson》,光是一套爵士鼓竟然可以聽到這麼多的聲音變化,而且鼓手都只是輕輕敲擊,鈸、鐃的細碎聲響便不斷散落,大小鼓組的各種咚咚聲輕鬆浮現,既親切,又生動。

為聽音樂而生



人聲也是Supernait的必聽,我想以Herbie Hancock的「River:The Joni Letters」來做個說明。這張唱片是爵士鋼琴大師Herbie Hancock重新演繹民謠女歌手Joni Mitchell的作品,其中有多位著名歌者跨刀助唱,包括民謠的Norah Jones、搖滾的Tina Turner、流行的Corinne Bailey Rae…等,以及本尊Joni Mitchell。在Supernait的播放下,人聲顯得特別浮凸,宛如油畫般具有立體感,形像躍出紙面,生動而親切。它的形體感並不會刻意變得龐大,但卻似乎觸手可及,十分真實,也因此她們唱出來的情感聽起來特別濃郁,也顯得特別投入。Supernait會以明確而精準手法,凸顯出歌唱時抑揚頓挫與收放強弱之間的對比,而不是刻意增添中頻變得厚聲或放大音像,去營造做作的親暱感。

跟Supernait相處一陣子後我發現,它的確是單純的為聽音樂而生,它讓聽音樂變得更加方便簡單,而且會上癮的聲音表現,會讓人一聽之下而欲罷不能。至於價格,Supernait的確並不便宜,但若你把它想成用一個價錢買到一部DAC,一部前級,再加一部後級,我相信你會毫不猶豫地買下它。更棒的是,你不用再擔心未來升級的問題,因為Naim幫你把路都鋪好了。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7:17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4: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1)。。Usher Audio Be-20揚聲器~~~~
           譯自美國TAS音響雜誌第181期(2008年4月/5月)
           原作者:Chris Martens





音樂引發情緒與思緒

就個人觀點而言,音樂的魅力具有多層意義。首先,音樂激發人的純粹情感──讓人感受到強而有力的情緒影響,極其複雜,又十分微妙,實在難以言喻。同時,除了情感方面受到激盪而起伏之外,在智識方面,亦引發諸多聯想而來的思緒;情緒與思緒相互牽連律動,進一步引人入勝,彷彿倘佯於一種奧妙的超脫境界。個人內心深處經常渴望探知優美音樂之巧妙奧秘所在,不論是大編制的Mahler交響曲,或是Jaco Pastorius的爵士低音獨奏,都能引起我一探究竟的強烈慾望。我相信,多數樂迷在聚精會神地欣賞音樂之際,往往都會有情緒與思緒互動的深刻經驗,一方面,在情緒上激起各式各樣的豐富波動,另一方面,在智識上亦引發某種結構化與系統化的深入理解。

追求感性與理性之間的平衡

之所以先提及此,其目的是為了引介Usher Audio公司的旗艦揚聲器Be-20(每一對售價16,400美元);因為Be-20是超凡脫俗的傑作,其所詮釋的音樂,在情感上與在智識上,呈現出平衡絕佳的表現。對多數樂迷而言,在欣賞音樂與音響之際,獲致思緒與情緒之間的絕妙平衡,正是極致的追求,不是嗎?

在百家爭鳴、群雄激烈競爭當中,為什麼Usher Audio公司的Be-20揚聲器能夠顯得如此特殊、如此優秀、又如此快速躍升呢?欲回答此問題,首先容我敘述一下有關此揚聲器的演進過程。

或許不少本刊讀者已經知道,Usher Audio(雅瑟)公司位於台灣,製造揚聲器至今超過三十年;近年來,其Dancer系列揚聲器在頂級音響界備受推崇,此系列揚聲器均由該公司的創立者蔡連水先生負責設計喇叭單體、音箱、以及配置方式,再由美國的Joseph D'Appolito博士協助設計分音器與整體聲音的微調校準。然而,很少人知道的是,多年來,Usher公司其實一直在研發與製造世界級的喇叭單體,其設計與製作品質均足以和歐洲(包括北歐地區)最佳單體製造廠之產品相互爭輝。

幾年前,我曾問過Joseph D'Appolito博士有關Usher喇叭單體的優點何在。他回答在於兩項顯著優勢。第一,Usher喇叭單體的內在失真極低,即使在大音量播出之際亦然;第二,由於採用專利的「Usher對稱振動技術」,Usher高音單體的振膜、Usher中音或低音單體的錐盆均保持極端對稱的活塞式振動。(讀者或許認為所有high-end喇叭單體皆有完美的活塞式振動,事實上,並不盡然。)

氧化鈹高音振膜





除此之外,Usher公司亦擅長選用高科技的先進材質。在最近幾年裡,Usher揚聲器曾用過歐洲製造的瓷質振膜(與某些Kharma揚聲器所用的單體振膜材質相同)。Usher設計師認為瓷質振膜的音質與耐用度均屬上乘,然而,為了精益求精,其新一代系列進一步採用更昂貴、更先進的「鈹金屬(beryllium,Be)振膜」(更精準地說,是以「氧化鈹」製成的瓷質振膜,兼有輕盈與堅硬的兩大優點)。如今,此Usher所製造的新型「Be高音單體」已經運用於Usher新一代Dancer系列裡,成為無往不利的利器(包括我在TAS第154期所評論的CP-6571 Mk II Dancer I,以及TAS第176期Robert Harley所評論的「小型Dancer揚聲器Be-718」)。我確信,此「Usher的Be高音單體」是當今世界上最佳的三個(或四個)動圈式高音單體當中之一;如果以其高頻響應對聆聽者在情感上與在智識上所展現的平衡程度而論,我認為此Be高音單體應屬當今首屈一指。

相對而言,「ScanSpeak Super Revelator高音單體」比「Usher的Be高音單體」略多了一些透明度,不過個人覺得,有時候這額外的透明度反而給人過猶不及之感,亦即略多了一些「乾冷」的意味。換言之,「Usher的Be高音單體」給人更滑潤、更順暢、更悠揚自然的高音滋味。唯一值得注意的是,此靈敏的Be高音單體需要同樣靈敏的中音單體相互配合,才能表現得淋漓盡致、恰到好處。

氧化鈹中音錐盆

在CP-6571 Mk II與Be-718裡的「中音/低音單體」採用的是「紙質複合式錐盆」,雖然與其「Be高音單體」匹配得非常融洽,不過,如果仔細聆聽的話,或許可以聽出中音錐盆與高音振膜之間的銜接,在速度上與質感上仍有極輕微的差異,畢竟兩者材質並不相同。然而,在Be-20(或較小的Be-10)裡,由於啟用了新型的中音單體,其錐盆採用的是相同的氧化鈹材質,因此,中音錐盆與高音振膜之間,可謂銜接得極端完美,亦即毫無前述的微妙音質差異。

此新型Be中音單體製作不易,前後花了Usher公司兩年左右的研發時間,才得以正式生產,這也是造成Be-20被迫順延上市的原因;幸好,此種等待絕對值得。此Be中音單體有如閃電一般地迅速反應,細節極端豐富美妙,動態寬廣又靈巧,最可貴的此中音錐盆與「高音單體之振膜」同屬氧化鈹材質,一脈相承,彼此銜接得簡直天衣無縫,可謂比我所聽過的任何其他「中音/低音銜接」更近乎「同一喉嚨發聲」之理想境界。

至於Be-20的低音,乃來自德國的11英吋Eton低音單體(與Avalon Eidolon所用的相同)。據稱,所用的兩個低音單體的複合式錐盆可以承受超大功率之驅動,亦不至於崩潰。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7:15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4: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2)。。。。。。Usher Audio Be-20揚聲器



BE-20的音箱

BE-20採用揚帆式音箱造型,音箱內含兩大箱室;上方箱室容納高音單體和中音單體,下方箱室則容納低音單體與分音器。音箱的弧形箱板採用多層MDF(中密度纖維板)製成,前障板略微向上仰,採用厚重的三明治結構。低音箱室內側數處加裝金屬板支撐,藉以強化結構,有助於抑制箱板共振,同時填充數種阻尼材質,藉以抑制箱內背波。在靠近音箱底部的位置,另有一個小箱室,使用者可以自行決定是否填入鉛塊或細沙等材質。此小箱室有一個精緻的鋁金屬蓋子,上面有兩個凹槽,其一刻上此揚聲器的序號,另一則是刻上買主的姓名。在音箱底部內側,墊有一塊沈重的金屬板與特製阻尼層,音箱底板下方則有硬木底座,而且附送精美車削而成的銅金屬腳錐。

在此必需言明,Be-20既大(高55.1、深35.2、寬14.4英吋)且重(每一隻重達293磅),是針對中型至大型聆聽室所設計的落地式揚聲器(至於在中型至小型聆聽室裡,選用Be-10比較適合)。由於弧形的音箱造型,加上精緻無比的製作品質,Be-20看起來像是極為優美的藝品,反而不覺得其龐大。

Be-20的音質

Be-20的聲音本質可說完全由氧化鈹製成的高音單體與中音單體共同界定,在此容我劃分為「解析度、衝擊力、順暢度」這三項加以敘述。簡言之,Be-20不但擁有超凡細緻的音樂解析度、範圍寬廣的動態衝擊力、且有近乎不可思議的柔順舒暢度。而此三項當中,Be-20順暢自然的表現或許可成為聆聽者的空前驚喜,首度大開耳界。平心而論,大多數高級揚聲器所重現的音樂,就算解析度接近Be-20,卻往往無法呈現得這麼順暢自然,多多少少總會夾雜著乾冷的犀利成分(甚至有時候幾乎有些銳利刺耳)。換言之,Be-20在解析度、衝擊力、順暢度這三方面呈現了出乎意料之外地美妙整合,猶如行雲流水,讓聆聽者瞬間融入於音樂裡,因而成功地在感性與理性兩方面得到兩全其美的收穫。

茲以Reference Recording公司的《30th Anniversary Sampler》CD當中之選曲:Tavener的<Icons of Eros>為例,此曲複雜的樂器配置與變化多端的音色,加上暫態豐富的細節,透過Be-20,真正地鉅細靡遺,尤其是那一系列交互演進與前後呼應的兩個主旋律,其一為相當快節奏的舞曲主題(由弦樂器與中世紀敲擊樂器合奏),另一則為比較緩慢、比較豪華、而且比較傾向於沈思冥想式的主題(由弦樂器與合唱團演出);Tavener選用深沈的銅鑼聲,藉以劃分這兩個交互演進的主題樂段之界線;由於錄音現場的回音十分顯著(即使樂器已經停止演奏,其尾韻依然持續地漂浮,不絕於耳,彷彿永不終止),所以對大多數揚聲器而言,如此複雜的樂曲加上其飄渺裊繞的餘音,往往無法明確地區分,結果變成了各種程度不同的含糊混濁。然而,對Be-20而言,正好可以顯示其精準無比的解析度,把糾纏交織的複雜成分梳理揭露,不論是樂器、歌聲、或是透露著空間訊息的餘音殘響等,盡皆井然有序地呈現,而且似乎駕輕就熟、易如反掌。

當快節奏的舞曲樂段出現時,每一個敲擊樂器之暫態特色,每一支弦樂器之巧妙拉弓,透過Be-20,顯得極其開朗、舒暢、真實,從單一的樂器聲,至整體的合奏,聽起來簡直就是音樂廳裡的現場即時演出。之後,銅鑼聲響起,「咚‥‥」,從暫態前緣,至延伸而來的漣漪泛音,整個聆聽室隨之陣陣共鳴。接著,考驗Be-20本領的是更緩慢、更令人陶醉的弦樂與合唱;此時,Be-20輕而易舉地呈現出既清晰透明的音樂細節,又蘊含著溫馨柔潤的韻味(這對多數其他揚聲器而言,頂多只有解析的細節,卻難以同時呈現溫馨的內涵),不僅如此,當合唱停止的剎那,餘音裊繞由大而小,漸漸有如嘆息,終至靜默,經由Be-20,可以清楚地辨識演出現場的寬闊空間。

單從這一首Tavener的樂曲,即可領悟Be-20超凡的本領。第一,不論編制多麼複雜的樂曲,及其層出不窮的細節,Be-20均如抽絲剝繭似地一一呈現,有條不紊,而且似乎毫不費力。第二,Be-20給人「身歷其境」的臨場幻覺,不論歌聲或樂器聲,均極端真實自然。在<Icons of Eros>裡的弦樂,有對比十分犀利的樂段,有快速衝刺的拉弓,也有緩慢開合的溫柔章節與細語呢喃的傾訴,這些Be-20都可以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同時,當鼓聲響起,每一敲擊Be-20都重現得彈性十足,而且合唱部分始終生動鮮活。當宏偉的銅鑼聲突湧而出,莊嚴澎湃,由大而小,逐漸迴旋而止。Be-20讓聆聽者隨之浮沈浸潤,就像在音樂廳裡之現場感受,每一樂器聲與每一歌聲都直接與聆聽者的心弦共鳴。

究竟是什麼讓Be-20貼切地傳達如此真實的音樂感呢?我認為,Be-20所重現的樂器音色、律動節奏、動態對比‥‥等等,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延遲落差,全都處於極端同步所致。因此之故,Be-20能夠讓聆聽者與音樂演出者宛如聲息相通,不但在情感上,同時也在理智上,相互融成一體。這樣的錄音詮釋唯有絕佳的揚聲器才有可能,Be-20當仁不讓。

特別值得強調的是,Be-20音質有三大特長。第一,不受壓抑的動態表現;簡言之,Be-20的聲音極為開朗,動態寬廣,舒暢自然,毫無壓縮之感;幾乎與一些頂級號角揚聲器之動態表現相近。例如在播放我所熟悉的錄音之際,每當我調整音量,企圖讓那微弱的樂段更大聲一些,隨之而來的強聲樂段,透過Be-20,聲勢驚人,尤其漸強聲由弱而強,始終井然有序,至最強聲的時候,轟爆而出,聲勢遠遠超出預期。換言之,Be-20的動態範圍比我以往所聽過的絕大多數揚聲器更為驚天動地(相對而言,我聽過的其他揚聲器多多少少在動態範圍方面有所節制與壓抑)。

以Clark Terry的《Chicago Session 1995~96》〔Reference Recording〕當中的<Moten Swing>樂曲為例,剛開始似乎很溫和平穩,大約三十秒之後,小喇叭聲響起,Be-20展現出活靈活現的小喇叭樂器演出(相較之下,其他揚聲器聽起來就是沒有那麼鮮活逼真);到了一分鐘三十四秒時,De Paul大學大樂團突然呈現,能量宏偉,聲勢浩大,Be-20所展現的動態令人驚喜,強調了此段音樂的戲劇化效果,讓人越聽越對Be-20期待深切,以致急於想探知Be-20究竟還能表現多大的動態範圍。陸續播放一些熟悉的樂曲之後即知,Be-20的動態表現不只是音量變換多端而已,而且由音像羅列而成的音樂舞台感亦產生相映成趣的動人變化;讓聆聽者不僅聽到樂聲而已,並且還可以感受到樂團演出者此起彼落的動作與釋放出來的能量,彷彿就在眼前表演一樣。

第二,Be-20所呈現的音像及其音樂舞台感始終極為具體而逼真,尤其在播放LP類比音源時,更是美妙至極。只要錄音品質夠好,Be-20就能呈現出全景式音樂舞台感,每一樂器與每一歌者均有精確的舞台定位,各種音像及其整體相對比例盡皆十分真實,同時亦清楚地透露錄音現場的空間立體訊息。不過遇到混音特殊的音樂錄音(尤其是多重混音以致有些樂器音像過於靠左或靠右)時,Be-20的音樂立體感就會打折。或許這與Be-20的前障板造型有關,如果正面增加一些弧度(例如Revel新推出的Salon2揚聲器),應可提升擴散效果。

第三,Be-20的低音解析得宜,深沈地延伸,而且強而有力。至於Be-20的低音是否恰到好處或者略微強調,端視聆聽室的大小而定,亦與聆聽者所欲求的低音多寡有關。Be-20乃針對一般大型聆聽室而設計的,當播放Jonathan Valin這一類「高能量」音樂(或者像大編制的Mahler交響曲、震撼的搖滾樂曲等)時,可以充分顯現Be-20的音域平衡表現。然而,如果是擺在較小型的聆聽室時,就會讓人覺得Be-20的低音份量過多了一些。此時,選用Be-10揚聲器比較合宜(因為Be-10比Be-20少一個低音單體)。值得一提的是,Be-20的低音表現與其他的頂級揚聲器(例如Magico V3)不太一樣。雖然我對於Magico V3不算很熟悉,不過我覺得Magico V3的低音有絕佳的阻尼,聽起來比Be-20的低音更加緊密一些。相對的,Be-20的低音更加延伸(因而某些樂曲顯得更加真實),而且在中段低音至下段低音有更豐沛的能量與衝擊力。兩種低音類型各有千秋,究竟何者比較理想,其實見仁見智。

欲知Be-20低音之真正本領(亦即優於其他頂級揚聲器的部分),不妨聽聽《Prokofiev:Lieutenant Kije Suite》〔Deutsche Grammophon,LP;Abbado指揮Chicago交響樂團〕的第一樂章。此樂章一開始相當安詳,不到一分鐘,低音鼓轟然響起,頓時氣氛大變。多數頂級揚聲器都能呈現龐大而低沈的鼓聲,然而,Be-20與眾不同的是,多了排山倒海而至的澎湃氣勢,簡直像是迎面衝來的海嘯,讓人眼睜睜地淹入其中,這種感受極端真實、至為震撼。光憑此席捲而至的低頻波濤,即可讓Be-20睥睨群雄,獨占鼇頭。同樣的,如果選播搖滾樂曲或爵士樂曲的話,Be-20的低音吉他會顯得格外真確自然,不但低頻能量充沛,而且暫態響應迅速,尤其拍打吉他弦與吉他木身之際,最能顯露其鮮活樣貌。我特地邀請了一位專業電子低音吉他樂師來聆聽Be-20,結果他聽得大吃一驚,之後他說,這是他所聽過的頂級揚聲器當中,唯一能夠真正營造臨場幻覺者,簡直與在一家小型爵士俱樂部或小型劇院裡所聽到的低音吉他一模一樣。如果你喜愛強而有力又兼有十足內涵之低音的話,Be-20(或Be-10)或許正是你夢寐以求的音樂伴侶。

結語

朝夕相處,傾心聆聽Usher Be-20數月,同時也與許多競爭揚聲器(售價幾乎都是高出Be-20兩萬至三萬美元)試聽比較之後,我深信,Be-20絕對值得擁有,是愛樂者追求感性與理性平衡的最佳選擇。Be-20能夠把音樂錄音裡的深刻內涵一五一十地詮釋出來,極輕易地讓聆聽者情不自禁地全神貫注,一方面接收了完整的音樂內容,另一方面亦同時引發至情至真的情感共鳴。簡而言之,Be-20是極端妙不可言的音樂詮釋利器,徹頭徹尾皆然。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7:15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2-2009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Kubala-Sosna Emotion——值得留意的发烧线材配套。来源:线材评论

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在我所认识的发烧友当中,很多人甘于投下大量金钱,购买来自世界给第的Hi-End产品,但对于高档次线材却每每敬而远之。其实器材和导线之间是拥有不可分割的微妙关系,想尽情发挥器材真我本色,一套具备上佳素质的接驳线材是少不了的。

两大发烧主脑Joe Kubala和Howard Sosna

Kubala-Sosna是一所建基於美国新泽西州,专门生产高级线材的牌子,创办人之一Joe Kubala是一名凡事力求完美的超级发烧友,自幼便对音响产生浓厚兴趣,中学时期经已对著真空管和原子粒扩音机的线路图进行DIY大计,工程文凭毕业後,阿Joe全情投入音响范畴,先後为广为人熟悉的音响品牌设计直流供电系统及高保真音频讯号放大器。至於合夥人Howard Sosna本是外科医生,求学时期亦常常手持电烙铁,焊制当年大行其道,由Heathkit生产的扩音机套件。1990年,Howard转投音响界,受聘於多家跨国大企业出任技术顾问,积极参与新产品的开发和负责每一趟参展出Show的器材设定。



从嗜好演变成事业的经过

这两名风马牛不相及的人,他们的友好关系是建基於一起发烧的过程,每当有空二人便会相约,驱车到对方的发烧窝玩过不亦乐乎。然而整个故事的开端源於Howard跟阿Joe分享他的玩线心得时,提到能否将不同牌子的制作特色和音效表现共冶一炉,成为独当一面的自家产品,带给天下问万千发烧同好。对音响市场了如指掌的亚Joe亦觉得这是一门可以让二人发挥创意,大展拳脚的生意。自那天开始,他们便集中火力钻研和制造不同种类范畴的接驳线材,并以两者的姓氏作为牌子。现时Kubala-Sosna的线材产品共分成五个等级,从价格相宜的Imagination和 Anticipation到备受推举的Fascination跟Expression,凭著出类拔萃,引人人胜的音效,成功杀出一条新血路,令根深蒂固的同级对手为之汗颜。



线身粗壮却甚为柔软

说回有关代理所提供的巨motion讯号线和喇叭线,属於HOWard和阿Joe投放最多资金和时间开发的旗舰级杰作,粗壮但颇为柔软,方便转弯走位的线身穿上一件可制止静电侵袭的深蓝色外套,再论接驳介面的取舍,我所试听的XLR版本是采用Neutrik最高级数,外壳以具备防磁功效的不銹钢所生产的NC*MX-HD/FX-HD插头,尾部再装上Kubala-Sosna特别订购的不銹钢阻尼环,作为抵御外间谐震的滋扰。至於重量十足,直径达3.5mm的同系喇叭线,所用端子亦同时备有经过镀金处理的线叉和香蕉型插头。除了讯号线之外,Emo引on系列还包括 AES/EBU规格的数码线与及适用於体系任何环节的电源线可供选择。



专利Optimiz导体铺排结构

以笔者所见,世界各地的发烧线材设计师总是被两大问题所困扰,第一是导体方面的取决,部份厂方会选用成本极为可观的纯银作为导体素材,亦有品牌会以不同金属揉合而成的合金,至於以还原器材本身的应有表现作为大前题的Emotion系列,则严选经过多次高温提炼和退火处理,杂质尽去的高纯度铜材。据厂方表示,纯铜的优点在於能提供最少的渲染。除了导体之外,Howard和阿Joe二人在导体铺排上亦花过不少心血,二人用尽千方百计,成功创制出傲视同群,不论电容量Capacitance、电阻Resistance和电感系数InductanCe均可保持在极低水平的 Optimiz导体铺排结构。如此一来便可消除微弱讯号流失的机会,同时加强两极伸展能力及讯噪比。除了入门级Imagination和 Anticipation系列之外,这套得来不易的专利技术还落实於备受欢迎的Fals;cination与Expression系列。

以音色平衡度为大前题

先把经过充份热身的Kubala—SosnaEmotion平衡讯号线落实於内置最新版本软件的dCS Scarlatti解码器和Boulder 2010全平衡分体前级之间,欣赏过花姐Jennifer Warnes蓝雨褛『Famous Blue Raincoat』20周年纪念版和大草兄精心策划的『2008原音精选』LPCD45限量版,我得指出Emotion平衡讯号线的取向,跟本刊试音室沿用一段日子的AudioQuestWEL Signature颇为近似,是一款以整体平衡度为大前题,旨在带出不同种类乐器应有个性的得道设计,就以王菲在九十年代大受欢迎的经典作品『如风』为例,主角欲言又止,略带无奈的迷人嗓子完全表露无遗,高耸人云的超高伸延依然流畅,整体分析力也许未必能完全超越采用纯银导体的WEL Signature,但对於乐器线条的勾画描绘同样细腻突出。

层次分隔度及动态对比相当出色

其後我把粗壮如水喉的Emotion喇叭线人替荷兰Silech G6 SATT冰火版Forbes Lake,播放充满戏剧性的白头佬Stokowski『Rhapsodies』LPCD45发烧版及古典大爆棚瑰宝『TUtti!OrchestraI Sampler SACD,透过性格率直的KEF Model 207/2,我可以清楚知道Emotion讯号线和喇叭线双管齐下的威力。现阶段的乐器音色不但逼真传神,触手可及的音场构图亦觉鲜明,定位落点清楚准确,乐手们的举止动静可谓无所遁形。尽管击冲力和3D立体感没有更进一步的升格,但层次分隔度和动态对比足以跟沿用一段时间的冰火版Eskay Creek争一日之长短。

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发烧杰作

由美国两大发烧主脑Joe Kubala和Howard Sosna亲自主理的Emotion讯号线和喇叭线,属於表现全面,索价合理的发烧佳作。你可以在市场上觅得包装造型比它们更精美的产品,却未必能买到捕捉乐韵神髓较两者更到家的设计。以价论货,若用靓声价平来形容好像有点过份,但只要用得其所,这套在市场上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发烧线材定能为阁下的体系缔造锦上添花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kk6868 于 18-2-2009 07:13 PM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积分 +30 收起 理由
kenlabs + 30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25-10-2025 06:44 AM , Processed in 0.167839 second(s), 3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