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4-10-2006 06: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会出度21/10~25/10的法会。
21/10/06
10am-佛像开光
4pm-Mahakala Puja (Tsalma)
22/10/06
9.30am-寺庙开幕
12pm-VIP午餐
8pm-Dharma Talk #1
23/10/06
2pm-Dharma Talk #2
8pm-Red Chenresig 灌顶准备法会
24/10/06
2pm-Dharma Talk #3
8pm-Red Chenresig 灌顶(Gyalwa Gyatso)
25/10/06
10am-Red Chenresig Puja & Tsok offering
8pm-药师佛灌顶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6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的见、修、行、果
慈诚罗珠堪布的开示
大乘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和结果,是菩萨道行人修行的方法和目标。我们都自以为是大乘行人,如果对这些都一知半解,修行就无从下手。社会上有很多人不愿意进这个门,这是因为福报不够,根基浅薄,机缘不成熟。我们虽然愿意进这个门,却对菩萨的见解、修行、行为不看、不学;或者仅仅将之作为研究课题,学了一点理论上的东西,明白一些道理,只会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做的时候却很敷衍。这样,永远也不能体会佛法的微妙之处。所以,仅仅了解还不够,还要从现在起,循序渐进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实践。身体力行很重要,能否做到不是最强调的,关键是要去做。走上这条道路以后,即使做的不是很圆满,在发心和行为上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改观。下面,我们将四个问题分别讲解:
一. 见解
菩萨的见解包含显宗和密宗的见解。密宗的见解今天不讲,简单来讲,显宗菩萨见解的基础,就是要深知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自己的父母。这个观点在经书中也有记载,它并不是一种善巧方便,实际上就是这样。无始以来,众生在六道轮回的时空隧道中穿梭,历经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无数次地互为父母,这是事实,不是修行的方法。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曾作过我们的父母。我们首先应明白这一点。
我们不能认为空性和大光明是菩萨特有的见解。空性和大光明虽然是菩萨的观点,但不是菩萨特有的、重要的观点。经书中讲过,阿底峡尊者也特别强调过这一点。大、小乘共同的法都讲空性,只是大乘的空性更深广。声闻、缘觉得四向四果,都以证悟空性为前提。从证悟空性方面来讲,大乘、小乘差不了很大。有解脱道,就必须有空性,因为空性是通往解脱唯一的道路。
菩萨特有的、不共的见解,就是知母、念恩、报恩。此见解的根源,首先,就是毫无疑问地明白,所有的众生都曾经作过自己的父母;其次,这些众生作我们父母时,与现在的父母一样,宁可自己挨冻受饿、造作恶业,也要让我们吃饱穿暖,对我们恩深似海;具有这些见解后修出的结果就是,无条件、无自私心地报答众生、利益众生。有了前面的见解,才会有后面的发心。这一系列是最关键的问题。
证悟空性不一定有这样的发心,除非证悟大乘里面的大空性等,才有可能会生起利益众生的心。声闻、缘觉也证悟空性,却没有这样的发心。证悟空性大家都认为很了不起,实际上也很了不起,但有一个过程。有些修法前期很重要、后期不是那么重要;有些修法后期重要,前期却不是那么重要。若想学大乘法,首当其冲的,就是调整前期的发心。就是要知母、念恩,思维众生的恩德,思维的结果就是要报恩,
报恩的方法是什么呢?
基督教等其他外道的宗教教徒、社会上的很多团体以及普通的人,许多人很有慈悲心。急人之所急,想人之所想,甚至为了别人毅然决然地放弃自己的生命,这很了不起。看看这些根本没学佛的人之所作所为,我们扪心自问,自己能否做到?若做不到,还算什么大乘佛子?看看经文、念念咒语,并不是学佛。学佛就是佛陀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有的人学佛学了很多年,自以为学的是大乘佛法,但为了别人,甚至连名誉、钱财等身外之物都不能舍弃,更不要说牺牲、损失自己的身体和生命。只是在对自己的没有丝毫损失的情况下,愿意利益别人,这只是表面上的大乘,实际不是。如果只考虑自己的今生来世也可以,但这只能称之为小乘佛法。如果这样,就不能标榜自己是学的大乘佛法,要勇于承认自己学的是小乘佛法。
如果要学大乘佛法,就要从内心做起,大乘佛法强调,身口意中内心很重要,形式上的东西不是很重要,但也不是说,就不去做念咒、顶礼、供养等形式上的东西。当然,在有正知正见的基础上,作这些更有意义。如果没有这些见解,做总比不做好得多。但从大乘佛法的角度来讲,意义不大。
如果内心清净,没有自私心,完全为了利益众生。即使外表上看起来是恶业,比如撒谎等,都是开许的。为了自己,即使去放生,虽然能使很多众生受益,但也只能称之为小乘佛法。在这些细微的问题上,要认真地去抉择。
证悟空性也是大乘的见解。但小乘里根本没有的,就是知母、念恩、报恩这三个关键的见解。无条件地利益众生,这很重要,大乘法有很多层次,愿不愿意舍弃自己的生命;或退而求其次,愿不愿意牺牲对自己很珍爱的东西;或者比较重要的东西,这是判别一个大乘菩萨的首要条件,不管层次如何,也算大乘佛法。这是大乘佛法世俗方面讲的重要观点。对于刚起步的人来说,这个观点尤其重要,在修行的前期,其重要性远胜于空性。
虽然空性很重要,但如果一个人仅仅修空性,却不发菩提心,即使发誓成佛,所修的法再好也不是大乘佛法。有的人认为,佛很了不起、很伟大、没有过失、没有痛苦、圆满一切功德,所以我要做这样的佛。虽然每天口里念诵:“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誓成佛。”但心里始终都是为了自己,这不是大乘佛法。如果有知母、念恩、报恩的见解,有菩提心,不要说修空性,即使磕一个头都是大乘佛法。
上面这些见解容易了解,但是仅仅在理论上了知没有实在意义。关键在于身体力行,这是最难的。有的人学佛时间很长,得到很多灌顶、传承,受了很多次菩萨戒。但是否去做过、去想过要无条件地利益众生?如果有将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的念头,就始终不是大乘佛法。我们应从内心深刻反省,审慎思维。
藏地很多大德说,如果没有菩提心,连灌顶也得不到。没有灌顶,我们修习的所谓密宗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是表面上的自欺欺人。妄想成佛?难于上青天!
菩萨的见解不止这些,但最基本的就是知母、念恩、报恩。
二.修法
菩萨也修四禅八定,也修空性、大光明,上述见解的修法在《普贤上师言教》中讲了一些,但不够广。在《普贤上师言教》的一个讲义里,有很详细的记录,只是现在还没有翻译成汉文。我讲的《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讲义》中也讲过,在这里就无须赘言,大概的修法就是,将现世的父母等亲属观想在左边,现世经常损害、障碍我们的敌人魔障观想在右边。然后就从过去、未来与现在三世来进行观察、思维。
左边的父母等亲友,虽然现在对我恩重如山,但过去是否也是如此对我呢?并非如此。无始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他们曾无数次地作过我的怨敌,千方百计地加害于我。从现世来观察,他们今年是我的亲人,明年是否仍然如此很难决断。有些人上半辈子是亲人,下半辈子却反目成仇;再观察未来世,在无尽的轮回当中,他们一定会成为我的仇敌。
再观察右边的怨敌,他们虽然现在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地对我们进行迫害。但前世他们也一定作过我的父母,象现世的父母一样尽心尽力饶益于我。即使现在是我的仇敌,但几年后也有可能成为我的恩人;将来也一定会转世为我的父母。
就这样再三思维,对亲仇两边都生起平等心。有一点要强调的,就是这样下去有可能会走上一条弯路、一条错误的弯路。就是对亲友和怨敌两方都没有慈悲心,不恨不爱,这是无明平等心,无明舍心。我们应明白,他们虽然做过怨敌,那是因为被无明愚痴所驱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不能再怨怨相报。而应不记前嫌,不念旧恶,只思维恩德。这样慢慢思维,直至对两边的众生都生起慈悲心,再将范围逐渐扩大,最后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这样长期串习,就能生起不造作的、自然而然的慈悲心。
世间有的人发心很好,很有慈悲心,考虑别人可谓无微不至,带来的后果却很难预计,比如:为了别人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和财物,让别人活下来,或让别人生活得很好。的确,人人都有求生的欲望,但有的人活着的时候频繁地造作恶业,这样生存有何价值?还不如死了好,至少恶业可以从此停止,对他周围的众生或他的来世会有一些帮助。捐助一些物品,想让别人过得更好。比如扶贫等,布施一些衣物和食品,但这些东西吃完穿完就没有了,不能永久性地给予利益。这就是缺少方法的结果。
要想让众生得到长久的安乐,就应按照佛陀传给我们的、利益众生的方法去做,就是让众生明白生老病死等轮回痛苦的真理,让他们学会自己走路,并最终依靠自己的努力,从轮回的苦海中逃脱。要解救众生,就需要智慧。自己不明白怎能引导别人?智慧的顶峰就是佛的智慧,没有任何烦恼障和所知障,除此之外,就是十地菩萨,其智慧也是有限的。所以要发誓成佛,这是度化众生最好、最高档的方法。这一系列的问题,主要的来源就是知母、念恩、报恩此三个见解落实于行动的具体修法。如果没有这些见解,每天口里空谈大圆满、灌顶等等,没有用的,明白吗?并不是说这些法不好,法非常殊胜,但如果连菩提心都不具足,就没有修大圆满的根基和缘分。
作为初学者,我们应从眼前着手,不应好高鹜远。如同一个人去印度朝拜金刚座,首先不是看几百、几千公里以外的路,而是应该分清轻重缓急,先看清脚下的路。如果不看脚下,就有可能会堕入悬崖,身手异处。所以要边走边看,遥远地方的路况如何,到时候自然会了解。否则即使看到几千公里以外,眼前的路却一无所知,半步也休想跨出去。这样怎能到达目的地?
菩萨的修法不仅仅是这一点,涵盖的范围很广。《现观庄严论》中有比较详尽的说明,有兴趣的可以从中了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5-10-2006 03: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行为
就是无条件地利益众生,很多人的利益众生都是有条件的,比如比表面上体恤下属,实际上是为了自己官运亨通;表面上布施财物,实际上是为了求得名声。学佛的人无论放生、磕头还是念经,如果只是为了清净罪业,下一世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享受,不愿再沉溺轮回。这是有条件、有自私心的利益众生,只是外表上的菩萨,是去本逐末的作法。菩萨就是要为其他人牺牲和损失自己,如果什么都不愿意付出,利益众生只是一句空话。
究竟的目的是利益众生,但有一个过程,要讲究顺序。刚趋入大乘之门,应先藏形匿迹,到寂静地方去调整自己。初发心就到城市去利益众生的话,就会被荆棘丛生的度生之路吓倒。因为五浊恶世的众生很难调服,你对众生恩德有加,众生却恩将仇报,一旦看到这种情况,你就会放弃发心。所以,首先应调整自己的心相续。调整好以后,有把握作到即使别人恶言相向、拳脚相加,也不生丝毫嗔心,再到公共场合去利众。这和利益众生并不矛盾,经典中也赞叹、也是这样要求的,所以一开始顺序不能颠倒。发心后,每天做功课或行善将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善根也是利益众生的方法。有的人心中这样盘算:听说回向很好,如果不回向,一生起嗔心善根就会毁掉,所以要回向。这也是利益自己,就象你拥有的一个物品,如果不给别人,就会被抢,所以在未抢之前先给别人,此种发心也是利益自己的方便。利用表面上利益别人的方法,来保持自己的利益。所以应无条件地回向众生,发心的初期能这样做也很不错。
调整好以后,不需要等到成佛,就要利益众生。不能只管自己成佛的事,发心等自己成佛后再利益众生。成佛后利益众生理所当然,并不希奇,因为佛具有这种能力。现在作为凡夫时利益众生很了不起。自己尚受缚于轮回,有可能堕地狱、饿鬼,却不考虑这些后果,将利益众生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很好的发心。
归根结底,有了前面的见解,才会有后面的修法以及利益众生的发心和行为,这一系列是前后连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四.结果,
暂时得登地,也就是见道的果,见道后,很快就可以成佛,也就是说,间接的果是成佛。想解脱,就应该这样做。
放下一切自私心很难,却要将此作为努力的方向。否则离大乘的门都很远,更不用说大乘的具体修法,与登地、大幻化网、大圆满等更是天地之遥。否则,即使没有大圆满法等,离成佛的路也不是很远。
总结以上可以看出,世上有些人有很好的慈悲心,却缺少真正利益众生的方法;有些人听了很多大乘法,却欠缺慈悲心;有的人听了很多大乘法后,有利益众生的念头,明白成佛后可以度很多众生,想成佛的念头却总是不能产生。可见,智慧和发心二者不可偏废,只有智悲双运,才能成就佛果。
如果具备这些见解、修法、行为,从此以后就是名符其实的大乘修行人。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还是凡夫,烦恼深重,只是考虑众生,自己的事怎么办?可以肯定地回答,如果真正放下自我,自己的事不用专门去经营,利益众生的过程当中,自己的事也成就了。经书中也有记载,无始以来,凡夫一直在为了一己私利而奔波、劳碌,至今却仍然在轮回的旋涡中挣扎、盘旋。除了了无止期的痛苦,一无所获。生生世世在如水车般的轮回中来来往往、上上下下。释迦牟尼佛等诸佛,则完全放下利益自己的私心杂念,只考虑别人,却成就了佛的果位。所以自己的事是不用担心、操劳的。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只要愿意做,你就会了知佛陀的真知灼见。万法都是由因缘产生的,调遣因缘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既不是上帝等造物主创立或规定的,也不是神仙、天人的专利。这些都是人做出来的东西,即使末法时代的人也能做到。有的人知道这样很好,却放不下,这就是没有成就的原因之一。
有的刚学佛时很好,无论是对众生的慈悲心、还是对三宝的信心都很好,修法也很精进,如果照这样下去,很有希望。后来却越学越懈怠,一年不如一年。五、六年、十几年以后,当初的慈悲心、出离心也消失了。原因就是人生难得、无常这两个外加行没有修好,这是另外一个没有成就的原因。这种情况出家人有、在家人也有,藏族有、汉族也有。主要的根源就是只强调一些形式,追逐大圆满、大手印等一些很好听的名词,没有去抓根。想避免这些问题,就要从人生难得开始,将基础打牢。只有在坚实的基础上,才能修建自利利他的摩天大楼。
经书中有一个比喻:一个犯人在充满寒冷、黑暗的监狱中,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有一个小时的时间可以到外面晒太阳,这就比喻我们现在这一生就是感受阳光的时刻,以前一直在漫长的幽暗中承受着严寒的煎熬。将我们关进囹圄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就是从无始以来到今天时刻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我执。我执,是世上最大的魔王。现在在外面晒太阳的美好时光不知会延续到何时,一旦结束就将回到无尽的黑暗里,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重见阳光。此时如果有一个办法可以逃出去,再也不用回到阴冷恐怖的监狱中,他就应该想方设法逃出去。因为如果不抓住机会,等待他的将是无尽的苦难,面对这一切现状,他怎么能不居安思危呢?
所以我们应清醒地知道,轮回不是一个好地方,之所以现在我们感受不够强烈,是因为这是我们整个轮回当中最圆满的时候,平时虽然有一些痛苦,但与地狱的痛苦相比有天壤之别。有的人明知道不一定生生世世都是这样,但却自欺欺人地不考虑这些问题。将以前所受的痛苦全部忘掉了,安心地的享受转瞬即逝的光明。这样坐以待毙,不是很愚蠢、很盲目吗?要不要回去,机会不是掌握在所谓造物主、万能神手中,而是在每个人手里。主要看你做不做,什么时候做,如果明日复明日,一直往后拖,将大好的时光白白蹉跎。最后就没有机会在等待你了。若不知从长计议,不想办法改变即将面临危险的现状,实在可悲可叹。
经书中还有一个比喻:在很高的悬崖上有一个野生的水果。一个人一手抓住一把草,拽住自己在悬崖外的身体,一手伸下去摘水果吃。有黑、白两只老鼠轮流吃着这把草,一次吃一根。如果他现在放弃水果,是有办法爬上去而不堕悬崖的,但这个人却对这些熟视无睹,仍毫不在乎地吃着水果。这两只老鼠就表示白天和夜晚,草就表示我们的年龄,水果就表示世间的妙欲、享受。白天和晚上这“两只老鼠”将维系我们生命的“草”,每过十二个小时就吃掉一根,直至我们生命终止,绝对不会停息。属于我们的“草”每天都在减少,当“草”彻底消失的时候,我们就一定会坠入万丈深渊。贪欲的人却不计后果,只在乎水果的鲜美滋味,一旦掉下去,追悔莫及。所以,在现在有办法可以不堕入轮回深渊的当下,千万不要为贪得一时之欲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啊!
你们也许会想,人生难得、寿命无常我也懂,但这不是懂不懂的问题,而是要去修、去做,没有任何人给我们考试,我们也不需要为敷衍任何人,而做一些表面上的东西。今天如果你们讲,也许可以讲得更动听。你们语言上没有障碍,可以用一些优美的辞藻、华丽的修辞,将此内容包装一下。但即使讲得天花乱坠,不去实践,等于说食数宝,是没有价值的。
不要一开始就妄想爬得很高,要从人生难得、寿命无常、轮回痛苦开始,好好地修。如果不修,是没有希望的。正如昨天所讲的一样,上师告诉弟子:“你也将会死!我也将会死!你回去好好修,我的上师也是这样告诉我的。我也是这样修的,其他没有什么。”说的很简单,实际上这里面有很深奥的涵义。不修这个,修其他高深的法也没有用。
阿底峡尊者所传法脉的噶当派弟子们,是以修无常等而著称于西藏的。虽然这些法非常基础,他们却穷其一生专心致志地修这些法,不是首先就去修大圆满、大手印等。当然本来大圆满他们也没有,他们的法主要是大威德、大手印等,但他们不是很强调这些法。有的人一生都以人生难得、寿命无常等作为修行的内容,却成为了藏地最好的修行人。有人认为这些是没有价值的东西,这是不辨龙蛇的愚昧见解。不修这些加行,就不能加入真正修行人的行列。所以,要入菩萨道,就不要停留在语言上,要落实到行为上,要做一个脚踏实地的修行人。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5-10-2006 04:07 P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12: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1:4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说中阴救度法
1.什么叫中阴?
中阴,又称中有、中蕴、中阴有。指人从死亡至再次投生期间的身心(五阴)。其身体称为中阴身。也就是说,众生死亡后,种子识(佛家又称识神,道家称为元神)不灭,未投胎、未入轮回之前的身体,称为中阴身。有两种人不存在中阴身:(1)大善之人,死后直接生天,或修炼圆满,由觉者接引至佛国世界;(2)大恶之人,死后直接进入地狱中。
2.中阴身的特点?
中阴身有以下几个特点:
(1)是由意识化生出来的身体,非由精血等外缘构成,所以又称为意生身;
(2)欲界的中阴以极细的香气为食,所以又称食香、寻香,梵语称乾闼婆(音前踏)。
(3)又常寻求将要投生之处,所以也称为求生;
(4)又因其生前的本体已坏,是为下次投生暂时而起的身体,所以又称为起。
对于中阴身,只有生前在欲界、色界生活的众生死后才有,生前在无色界的没有此身。天界之中阴,其头向上;人、畜生、鬼则横行而去;地狱之中阴,头向下。上述各种中阴都具有神通,可乘空而去,又犹如具有天眼,可以在很远的地方观察到其要投生之处。
中阴身由极微细的物质所构成,其将要投生的去处由其业力和福德而定,所以其形态与生前本体的形状相似。其中,欲界中阴的形态,如五、六岁的小孩,然而眼耳等诸根却都非常敏锐;色界中阴的形态,圆满如其生前本体。
中阴如若投生于欲界的胎生卵生中,是由于其在中阴的时候有欲望心所导致。即便在所要投的胎卵的远方,其眼根也可由业力的原因,能见到要投生处父母的交会,而起欲望心。若要生为男,则攀缘其母而起男欲,对其父起嗔心;若要生为女,则攀缘于其父而起女欲,对其母而起嗔心。由这两种欲望心与嗔怒心,便与所爱的一方相合,至胎中而生喜慰之心,于是便入胎了。
3.何谓中阴救度?
中阴救度又称超度。使人脱离生死苦海称度,使死去的人在中阴身时得以皈依佛门,结佛道善缘,以至于脱离生死苦海,超脱轮回甚至成佛称为中阴救度。这样的佛法称为中阴救度法
人之中阴,身如童子之形,在此期间,亡魂茫茫不知所归,等待业缘的安排,而去投生。以七日为一期而生于其应投生之处。若于七日之终,未得生缘,则更续中阴七日,至第二个七日之终而生于该生之处。如此七日为一期,最长者至第七期,第七期终了,必生一处。因此七七日间称为中阴,在此生缘未定之间,如果因缘具足,可以凭借中阴救度之力,使其生于善处,特别是十方净土。
4.怎样超度中阴身?
要想真正超度中阴身,只有使中阴身消掉业力,皈依佛门才可以,所以要求:
(1)想方设法叫其修习惭愧三昧;
(2)想方设法叫中阴身信佛信法;
(3)超度者每日念大乘往生咒九遍,连念九日。大乘往生咒:
苦海无边法作舟,诚心忏悔见彼岸,
愿你皈依佛法师,早成正果脱轮回。
(4)丧事时若有杀猪宰羊等杀生行为,不但使中阴身无法超度,反而使其业上加业。
除此以外,还应令其掌握中阴救度法。
5.中阴救度法?
(1)临终救度。当临终时,应割舍掉此世间的一切牵缘,及其所有于此世间的人,以及昔日恩怨之情。这样就可安止其心,排除任何思念。以后的各种感受,一经来前,即能自在安然,合于安止之境。于此即能见净光现前(自己的真心之光)。由此继而又有净光(宇宙、功德之光)朗然现前。而心中有一念非常灵明,对这两净光之体性了了分明,有如旧友重逢(因生死死生经不知多少次),安住于此净光明境界,就会显发净光的妙用,使其修行与真心之境和合为一,是极其重要的。这样,即能运识神,由顶门而出,直登圆满觉道之佛地。
如果未能认证清净光明,没有作到这一点,便经历空境后转为中阴。
(2)中阴救度。人的中阴行动自由,丝毫没有障碍。只是一时还不能随乐而入母胎,其来往一大千世界,随其意想即可能去。中阴界中不见日月,所以无昼夜之分。中阴长居一种似明似暗,如将破晓或黄昏入夜之境况,开始时其识神经过一度昏迷期(人居母胎十月之间,也是昏迷期),约合人世间三日半的时间。过此时间苏醒之后,而知其已死,极度悲忧苦恼。当此之际,自己已能知道中阴界的真相。然而在普通之人,往往在其昏迷的时候,就已经随业受生于相应之趣(即六道中相应的道),没有机会从昏迷相中醒来,认证中阴境及中阴身。但一经认证中阴境界,心中随即便生种种猛利的颠倒妄想,此时正是修炼之时。当此之际,最要紧的是,应历历忆念自己曾修学过(在生前)的中阴救度之法,以纠正自己的妄心。
对于中阴者,要使其能了知自己已死以及能够认知中阴之灵识(识神),持续而不断。一经了知自己已经命终,就应想自身要成就佛体,即发菩提之心,置自身于净光境中而证其如幻,圆满证悟,即证得净报身佛地。
但若于中阴第二期未得证入圣道者,即会经受四种所谓大恐怖之声音。此为:(一)由于自己地大之生死业力,生出如山倒之巨声。(二)由于自己水大之生死业力,生出如海啸之巨声。(三)由于自己火大之生死业力,生出如林烧之巨声。(四)由于自己风大之生死业力,生出如千雷齐鸣之巨声。如果不胜其响,而狂奔逃窜,则进入轮回。且其狂逃时,又忽遇三处最极险恶可怕的峭绝岩壁:一白色,一红色,一黑色。向下望深不见底,从此任何一峭壁坠下,即是坠入轮回之中。又会现出五条有光亮之道路,善于学习中阴救度者,一见即当了别。如误循其任何一道路而行,即是又被导入茫茫生死轮回。
此外也更会出现其它种种现象。比如遇见极强烈发光的巨球体,间夹着无数无量的火焰喷发四射。或于身后有极其恐畏的狂风暴雨,逼迫追逐而来。或忽然出现极形忿怒之男女怪身前来抓取等等恐怖无穷之境。于是便狂奔逃跑,逃于树穴中地洞等处者,则堕生于饿鬼或畜生道中。若见大厦中有父母行房事者,即生于南赡部洲。若见天宫辉煌壮丽而入其中者,则得生天。
由于生前业力所染以及习气所积,此时令人心中迷妄颠倒,至此等境中,妄想仍旧极其强烈,急欲求生。所以这个时期名叫“中阴求生期”。
在中阴求生期,种种恐怖惊奇的声音形相,应当如实了知其一切无非都是虚妄幻化的,此境自能消失。另外应当善于忆念生前所学的佛法,了达自性空理,只专注观念于自己生前的上师及所修本尊(如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日如来等),则各种难以忍受的投生之趣门,也自然闭息。如此以善念作为自己的愿望,观想自己所欲生之处为能传播佛法或种种净土之处,则如此之生,随念即得。此即获生于所谓胜化身,也可去相应的国土。这也为转识成智。
如若生前勤修行,哪有中阴漂茫然?
如若生前断色欲,哪喜投爱于胎卵?
如若生前信证法,哪需他人助升天?
如若生前大惭愧,哪要阴界再悔忏?
如若生前断恩怨,哪有净光不现前?
如若生前调昏沉,哪来昏迷随业缘?
如若生前勤修心,哪会恐怖声相缠?
如若生前大禅定,哪肯惧怕诸迷幻?
朗朗净光须安守,显发妙用达圆满;
诸多妄心要匡正,置于净光证如幻;
种种声相皆虚假,了达空理念本尊;
以善作意大悲愿,转识成智化身现。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1: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为有西康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诺那呼图克图亲自制定的配戴解脱咒轮。内书普贤王如来心咒、五方五佛字种、长寿佛心咒、六字大明咒王、莲花生大士心咒、降魔-金刚手心咒、金刚萨埵心咒、六道金刚咒、本觉大密咒、听闻解脱咒、绿度母总咒、尊胜佛母咒心、三宝胜住密咒等。欲望戴持者将此咒轮打出并以硬纸裱好使其坚固耐久,再折为六折,成一长方形,以便纳入袋内配戴随身,其功德能使持者五蕴之身善得威神守护,并能避免地水火风空一切灾害,逢凶化吉,遇难呈祥,命终得以保护安乐往生净土。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1: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7-10-2006 07:5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噶玛巴的故事 ---- 露水是众生平等,鸟粪是佛性无别
摘自《电子善报》第4期
文:妙融法师
祈祷大法会时,我和列些林佛学院的同学们被分到的位子,正好在枝繁叶茂的菩提树下方。这个位子离大宝法王很近,而且也很中间,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却没想到,美好的景像下,也会生起不为人知的烦恼。清早,寒风与冬日阴沈的天空让人不禁缩着身子,僧人们都努力包着头,因为这是最冷的部位。法会开始了,只是没多久,我们的头和经本上,布满了冰凉的露水,原来,茂盛的菩提树上全是露珠,并且正等待着清凉微风将他吹落,有时风强一些,那露水就像下雨般一起下来,滴在我们头上或是直接降落在领口处那最容易感到寒冷的地方。擦都来不及擦。而且冷死人了。
一个小喇嘛推推我要我看法王,抬头一看原来法王也正在擦拭着掉落在经本上的露水,而且正好又一滴露水滴到法王的头上。我们不自觉的笑了,法王正好向我们望过来,也笑了。下午一点半,法会又开始了。坐在位子上抬头看看,很高兴菩提叶上的水珠都干了,本以为可以安心的念经时,又感到有什么东西从上面掉下来。一看,原来是鸟大便。
天气一暖,不知从哪来的成群的鸟,在菩提树枝上到处乱叫乱跳,这都还好,只是下面位置整齐的僧人,看起来就要成为那些小鸟的厕所了,又要开始担心起来。中奖的频率真的很高,有些人在一柱香的时间里,就中了三次,而我的最高纪录是两次。
喝茶的时间一到,就有侍者将奶茶奉上至大宝法王的法座前,我们则是拿着空碗等着小喇嘛来倒茶。在等待的时刻,一个喇嘛看着法王笑了出来,我们赶紧跟着看,才知道原来法王也中奖了,而且正好落在刚装满奶茶的木碗里。侍者赶紧将茶碗拿下,看到这一幕,我们所有学生都很有觉性的将自己的碗以各种现有的道具盖上,这大概也是法王一种慈悲的示现吧,因为这要是发生在我们身上,就很难再有人来倒茶了。
法王注意到我们的积极动作,向这儿望过来,又开心的笑了。很难知道法王为何而笑,但是在经过早晨的露水与下午的鸟粪之后,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互相之间以及与法王之间更加亲近了,也许是一种共患难的情绪,或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同理心,总之,在菩提树下,尊贵的大宝法王与一个小小喇嘛都必须面临着佛陀当时所要面对的,我的同学旺秋喇嘛突然兴奋的对我和其他同学说:“你看,露水是众生平等,鸟粪是佛性无别”,是阿,这不就是佛陀在菩提树下明白的并且要告诉众生的真理吗?这不就是历代大宝法王要指引众生去体会的道理吗?此时,我们都感到佛陀的心和法王的心是无别的,而我们的心和法王的心也是无别的。 |
|
|
|
|
|
|
|
发表于 8-10-2006 01:1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8-10-2006 11: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智慧光 于 8-10-2006 01:17 AM 发表
师兄。。密宗的东西要经过灌顶才可以放出来的哦
放心!没问题的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6 08: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迦·杰尊玛仁波切——西藏女性仁波切
杰尊玛仁波切是西藏少数有高深修持女性之一,她是目前住在西方,且受过最高深、广大密法训练的女性仁波切。她不但是一位完全成就的上师、传承持有者;同时,也是一位在艰苦环境下,修行成功的好典范。杰尊玛给人的印象总是远离世俗、深切入法,从不多言,对弟子的指导,极为严格,绝不轻易传法,且总是一针见血,鞭辟入里地教化弟子。杰尊玛是金刚瑜珈女的化身,她在萨迦法脉历史上,是以获得“道果”传承,并传播“道果”法教的三位女性之一而着称。
1938年,藏历土虎年,杰尊玛出生于萨迦昆家族的度母殿。她是长女,随后有三个弟妹出生,但只有她与最小的弟弟(后成为萨迦天津法王)长大成人。(大弟于1942年去世,大妹于1951年去世)。
杰尊玛于五岁时,便开始了佛法的研习。六岁时,她的最小弟弟,即萨迦天津法王出生了。七岁时,她的母亲去世,此时萨迦天津法王才二岁。杰尊玛十岁的时候,第一次闭关,修持金刚手菩萨法,于一个月内完成一百万遍短咒、及一万遍长咒之持诵。
十一岁时,杰尊玛仁波切的父亲贡噶宁青(Kunga Rinchen)仁波切,指派她第一个教授任务,即在藏历的四月到十月,前往西藏北部平原的游牧民族,传授颇瓦法、迁识、供养、献香、举办法会和其他的教法与灌顶。在杰尊玛十三岁时(1951年),她在该区的第一座大寺院传授教义,而此时正是郎利(Radring )摄政时,政治产生危机的时期。而该地某寺庙的一个方丈——卡铎(Kardor)仁波切随侍在郎利左右,所以被西藏政府逮捕囚禁。经由杰尊玛以骰子占卜结果,她建议该寺寺僧们修绿度母仪轨、及持诵二十一度母祈请文十万遍即可化解危机,寺众如法修持圆满后该寺主持果然平安地被释放回来。
十三岁时(1951年),大妹去世后,不到一个月,杰尊玛仁波切的父亲贡噶宁青仁波切也在一次流行性的传染病中去世。自从父母双亡后,就如杰尊玛所描述:
“萨迦法王与我常相随,他到哪里,我也去哪里,我总是跟他在一起,分享共同的导师,与学习相同的教义,闭同样的关。”
他们是由姨妈——翠芮桑模抚养长大。在其父亲去世后,姨妈将她们带至哦(ngor)寺,接受伟大的康萨方丈哦旺洛卓谢本宁波——丹巴仁波切的“道果”教授。
1952年,确认其弟为萨迦天津法王继承人之后,本来他们计划到西康,接受伟大的第二世蒋扬钦哲确吉罗佐的法教,但因萨迦天津法王本身所负之责任,以及不能冒险离萨迦太远,所以取消了此计划,而再一次前往较近的哦寺。受教于方丈丹巴仁波切有关“兰追落些”(Lamdre Lobshe,密传道果)的萨迦传承精髓教义。但是,丹巴仁波切未完成此教授,就圆寂了。于是由康萨夏忠——哦旺洛卓殿津宁波(Ngawang Lodro Tenzin Nyingpo)担任。在这时期他们从丹巴仁波切那里得到道果传承,也从哦寺四大堪布之一的遍德法王府——哦旺堪竹嘉措(Phende Khenpo)那里,获得《哦钦恭欲兰卓》(Naorchen Kunchok Lhundrup)传记的口传,此时已是1953年。
1954年从康萨夏忠——哦旺洛卓殿津宁波处,得到“竹塔昆都”(Druptap Kuntu)总集灌顶的传承。
1955年,杰尊玛仁波切十六岁时,与萨迦天津法王一起进行喜金刚七个半月的闭关,他们的指导老师,也与他们在同一天开始闭关,同一天出关。闭关期间,圆满地修持了所有必须持诵的喜金刚心咒、和卡雀佛母心咒(Nairatmya)。这次闭关结束后,接着是一个月的迦楼罗金刚(多色金翅鸟)的闭关,杰尊玛仁波切持诵此本尊之咒语达一百五十万遍之多。此次闭关结束后,杰尊玛的姨妈希望她能进行另一个七天的林格萨(Ling Gesan)闭关,使她能藉着由镜中预见未来,而发展巩固卜卦能力。杰尊玛也一一地圆满了这些闭关。
在杰尊玛仁波切结束这项闭关后,有一群僧侣从西康来到萨迦,请求其弟——萨迦天津法王传授“道果”教法,但因法王已有自己的行事计划,最后由他们的姨妈建议由杰尊玛亲自教授“道果”教义。
“道果”包括了佛法整体的教义体系,其内容从小乘、大乘乃至金刚乘无不完备,而它的重点乃在喜金刚大成就者毗瓦巴(Virupa)的证量传承加持力。
杰尊玛用那旺秋达(Ngawang Chodark)所作的“道果导论”仪轨,以及它与萨迦传承相关的各种不同修法仪轨来教授,整个教学长达三个月,因此她成为萨迦历史中第三位传授道果的女性,所以杰尊玛和萨迦天津法王,于1956年在拉萨,接受传授金刚乘道次第(Lam Rim)教义时,便是由她领导队伍,且被冠以最高萨迦传承之萨迦帽,及以具金伞为其前导,以象征其地位之崇高。
同年,也就是1956年,她和萨迦法王从当时在拉萨的蒋扬钦哲确吉罗佐处获得完整的“大圆满心中心”教授。不久后,蒋扬钦哲确吉罗佐到了萨迦,也传授他们“恰美南吉”(Chak Mey Nam Zhi),即下列四种不间断的修行法。
(一)“道果”喜金刚仪轨(Lam Dus Hevajra)
(二)金刚瑜珈女仪轨(Vajrayogini)
(三)毗松—毗鲁巴禅修(Bir Sung)
(四)兰札—上师相应法禅修(Lam Zap)
1957年初,杰尊玛与萨迦法王一同前往印度朝圣,当时十世班禅也在印度。她首次有了想学习英文的念头,但当时其亲教师并不同意。
1958年杰尊玛的弟弟登基为萨迦法王,后来他们到了印度。在印度,她研读了《囊松》(Neng Sum,三现观)、萨迦班智达所著的“Dom Sum Rabye”《三戒律仪论说》:内容是探讨小乘、大乘、金刚乘三乘戒律。在印度的这段时间里,杰尊玛仁波切剃光头、穿僧衣、守着僧侣外在的纪律,却不住在寺院里,因此成为被嘲讽的对象。所以在和弟弟萨迦法王咨询了以后,她决定将僧衣缴回,而仍继以一个僧侣的内在行为自处。
在印度当地,杰尊玛开始跟随一个基督教神职人员学习英语,而遇见禄顶色库修(Luding sey Kushe),他是萨迦·哦巴派法王——禄顶堪仁波切的弟弟。由于禄顶传承是血统传承,而家族是萨迦昆氏家族之一旁系。杰尊玛的姨妈及长老,都建议他嫁给禄顶色库修。起初她坚决反对,但最后被说服了,因为他们的结合,所生的男孩可成为禄顶夏忠(Luding Shabdrung),对继承萨迦哦巴的传承十分重要。于是在1964年,杰尊玛终于嫁给了禄顶色库修。
1967年,杰尊玛仁波切的第三个小孩出生,他是个与众不同的男孩。杰尊玛描述,他不象其他小孩那样哭闹,而会自己醒来,还会以作手印的方式自娱,或喃喃自语好似在背诵经典法本般,在三、四岁时,便喜欢围绕在僧侣旁,显现出成为一位僧侣的志趣,并且在有宗教仪典举行的时候,他宁可参加法会,也不愿去玩耍。所以这个小孩,后来就被认证为禄顶夏忠仁波切。
1971年,禄顶夏忠仁波切四岁,杰尊玛将他留在印度,由其姨妈照顾、教导。而她在则跟着丈夫和其他三个小孩(本有一个女儿,但于童年去世)移居加拿大,定居在阿尔贝塔(Alberte)的塔伯一个农场从事雇工。
1 973年,他们移居到温哥华市郊李渠蒙(Richmond),杰尊玛白天必须出外工作,她在高风格设计师——宗达涅利(Zonda nellis)的毛织厂拥有一份编织的专职工作,并且需要整理家务,照顾小孩,所以没有计划教导学生。杰尊玛将传统修行的时间分配在家管的职务之间,在夜间,杰尊玛常彻夜修法没有睡觉,如她姨妈一样;但她曾提起一点也不累,也从不觉得无聊或厌烦。
但当萨迦天津法王及第三世德松仁波切在纽约教授时,由于弟子一再请示,是否有可信且活着的女性传承持有者,于是他们推荐杰尊玛,并要求她再度开始教授学生。因此她在温哥华建立一座佛法道场——萨迦图殿哲钦寺(Sakya Thubten Tsechen Ling),并也在纽约、波士顿、明尼苏达、夏威夷、新加坡等地教授。
由于杰尊玛对法的态度极为严谨,因此,当人们向萨迦法王请示,希望从学于杰尊玛时;法王曾开玩笑地咋舌说:“这下弟子们有的受了!”以杰尊玛在1990年开始传授的四加行而言,她便要求弟子们:“自受法之日起,每日都要如法修持四加行,不得中断;否则即使已圆满了几万遍大礼拜,只要中断一日未曾修之,亦需从头算起。”
而未能如其要求地修完四加行者,便不得参加杰尊玛仁波切传授的金刚瑜珈女七日教授,由此可见其重法之一斑。
杰尊玛一直想在余生闭关修行金刚瑜珈女法,并建一个闭关中心,在她自己的修课之余,可同时对住在该中心的学生加以指导。现在此金刚瑜珈女闭关中心位于华盛顿州、西雅图外海的三欢岛(San Iuan Lsland)上,占地二十英亩,计划有一主殿、十四间关房圆形围绕一天井,可容纳十四个女学生闭关,及杰尊玛本人的住所。利用太阳能发电,设计供给每一个闭关者非常良好的环境。该闭关中心将以卡雀林(Kacho Ling)着称,意即:金刚瑜珈女的事业净土。此地将欢迎任何女性修行者,来此做一个月到长达终身的闭关。
若执着此生,则非修行者;若执着世间,则无出离心;执着己目的,不具菩提心;当执着生起,正见已丧失。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6 08:5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萨迦天津法王
法王、法王子、佛母札西拉吉及法王姐姐杰尊玛仁波切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6 08: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王的祖父,以及他的叔叔与总理大臣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6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王的祖父,第39世传承持有者,萨迦天津,赤千扎秀听烈仁钦,以及他的儿子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9-10-2006 08: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法王的根本上师,金刚总持堪千当巴仁波切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