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Siltasy

新手的疑问区>> raleigh race的frame值得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9-6-2012 11:3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經驗分享而已,有不明白,想問得較深入就PM 我吧,我會的不可能私藏的,我不會的,你打死我也是不會,那 ...
讨论 发表于 19-6-2012 09:52 PM



    谢谢讨论哥分享,大娘有很多东西想要问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19-6-2012 11:4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讨论哥分享,大娘有很多东西想要问你
鲁乃义务消防员 发表于 19-6-2012 11:33 PM


沒問題,算交流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2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要增强训练,加重牙还是加圈数会比较有效果?
Siltasy 发表于 19-6-2012 11:02 PM


如果想練腿力,建議爬山,因為你怎麼的spinning 都好,還是需要踩重點,所以就可修煉你的大腿力。

而平地或小小的坡路的話,那就建議你 spinning 的了。一可練你的 stamina,二是可走更長的路。當然前提是不可亂轉,還是建議你看我上面的教法,以你較順的 cadence 對比你的特定的速度來練,不要爽爽的亂用牙組。慣了後,其實想幾公里 MTB 30km/h 的恆速,是完全沒問題的(多數慣了後,你只要是用某個牙組後,就直接的就是那速度的了)。如果練了後,平路幾公里裡還不能 MTB 恆速30KM/h 的話,那才是有問題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6-2012 12: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想練腿力,建議爬山,因為你怎麼的spinning 都好,還是需要踩重點,所以就可修煉你的大腿力。

而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12:21 AM


爬山=斜的山坡是吧?好的,上面那个方法要好好研究..谢谢讨论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3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問題,算交流嘛。
讨论 发表于 19-6-2012 11:45 PM



    大娘还是pm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4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想練腿力,建議爬山,因為你怎麼的spinning 都好,還是需要踩重點,所以就可修煉你的大腿力。

而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12:21 AM


討論哥教我上山的秘訣!我平路沒感覺,上山很喘,每次上水壩,到了小橋都要推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20-6-2012 12: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討論哥教我上山的秘訣!我平路沒感覺,上山很喘,每次上水壩,到了小橋都要推車!!!
jamesgyd 发表于 20-6-2012 12:42 AM


沒看過你騎,很難給意見的。

你平路多數以多少的速度在騎?普通騎多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沒看過你騎,很難給意見的。

你平路多數以多少的速度在騎?普通騎多遠?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12:49 AM


平路平均速度25KM/H 左右,最少騎50KM(來回)最遠騎 70KM(Relau 到 尾湖 兩個來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6-2012 0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路平均速度25KM/H 左右,最少騎50KM(來回)最遠騎 70KM(Relau 到 尾湖 兩個來回)
jamesgyd 发表于 20-6-2012 12:52 AM


平路 25km/h 太低的了(難怪你會說沒感覺)。建議你平路時至少恆速 28km/h。

距離是不錯的了。

其實提高你的平路時的速度,對你上山是很有幫助的。盡可能恆速的騎乘,就可以提高你的 stamina,恆速會繃緊你的大腿,有助你上山時的腳酸而後沒力的問題。這些都是基本的。至於還有別的,還是要看你的騎乘過程才能給意見。

上山最忌跟人家的速度,木頭 時常都有講的,只用你自己的速度來騎就是對的了。其實上山不需要看速度的,最重要的就是能上到,那是很多非腳車手鎖覺得最不可思議的事來的。

要會看坡斜度,過彎建議以外彎來過,內彎多數較陡,所以對沒腳力的人來說不適合。上坡慢慢的吃向較高的一邊,那在過彎時就可橫切而省了很多的腳力。

太陡時而覺得車頭喜歡翹起時,建議坐前點,讓重心推前,就可避免坐太後,重心太后而需要更多的力來踩。

如果有能力(除了暈昏,要嘔),就不建議推車(其實推車並不比騎好受)。建議停下來站下來讓你的兩腿休息,但不建議時間太久,以不超過3分鐘為主,然後接下去騎。同個山路,久而久之你就會發現你停的數次在減少,最後應該可一 Q 到達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1:4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啦。最近烟雾很重一下,有点怕怕咯。joesty哥,如果要增强训练,加重牙还是加圈数会比较有效果?
Siltasy 发表于 19-6-2012 11:02 PM



    買個trainer在房裏暗練,最近物色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路 25km/h 太低的了(難怪你會說沒感覺)。建議你平路時至少恆速 28km/h。

距離是不錯的了。

其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01:32 AM



   讨论哥,说到一个point就是,大娘骑山路,一直翘头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6-2012 12: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買個trainer在房裏暗練,最近物色中。
Joesty 发表于 20-6-2012 11:49 AM


大哥买了要分享一下..小弟不要买..存钱买小黑的伙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哥,说到一个point就是,大娘骑山路,一直翘头的!
鲁乃义务消防员 发表于 20-6-2012 11:54 AM


三個原因。

1,坐姿有錯,重心太后了點。建議坐前點。
2,踩踏時的牙組太輕,試把牙組重多一級或兩級。當然這就說到腳力的了。
3,本來就很陡嘛,每個人都翹了頭,你也沒得怪的也。

其實在曾經看過一個外國佬的經驗後(他騎上 Bukit Hantu 的情況,也是去年 國際MTB賽手之一),讓我醒悟為什麼他們什麼的陡坡都能過,原來,如果你能夠學到單後輪行走的話,只要你有力,就可說什麼陡坡都可拉起前輪,一個後輪直接的踩上,全沒壓力和很輕鬆的就上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6-2012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個原因。

1,坐姿有錯,重心太后了點。建議坐前點。
2,踩踏時的牙組太輕,試把牙組重多一級或兩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12:27 PM


讨论哥,单后轮是指我们用我们的mtb还是hybrid,拉起车头然后骑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單後輪行走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12:27 PM



   不知道要跌几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12: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哥,说到一个point就是,大娘骑山路,一直翘头的!
鲁乃义务消防员 发表于 20-6-2012 11:54 AM



    上山,只要你的手一出力,就表示你的脚没力 脚没力手又出力拉...翘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0-6-2012 01: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哥,单后轮是指我们用我们的mtb还是hybrid,拉起车头然后骑吗?
Siltasy 发表于 20-6-2012 12:31 PM


是的,很多現在的小孩很流行的 Wheelly 就是的了。

我們上陡坡,多數都會怕翹頭,而會死命的壓着上,會多分出精神和體力來進行,但如果你已學會了 Wheelly 的話,你就不會在意車頭的翹起,就會較專注在騎乘,所以會很輕鬆的上陡坡的了。

但我老了,就不想學的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6-2012 01:0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很多現在的小孩很流行的 Wheelly 就是的了。

我們上陡坡,多數都會怕翹頭,而會死命的壓着上,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01:05 PM


原来如此。如果是这样的话,后轮是不是需要比较粗的花纹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01:0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的,很多現在的小孩很流行的 Wheelly 就是的了。

我們上陡坡,多數都會怕翹頭,而會死命的壓着上, ...
讨论 发表于 20-6-2012 01:05 PM

木头要Whelly很久了还是做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6-2012 01: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头要Whelly很久了还是做不到。。。
还是木头 发表于 20-6-2012 01:09 PM



   竟然有东西难倒木头哥。。。不可思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DVERTISEMENT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0-7-2025 11:46 PM , Processed in 0.20024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