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面包说

srO 顶礼佛经一部 Orz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7-3-2011 07:3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谢谢蛋师兄的鼓励,你也一起加油。
面包说 发表于 16-3-2011 05:50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更加努力哦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18-3-2011 05: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1# 笨蛋18


    我但尽我的能力为大家服务就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8-3-2011 06:0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舍千身。支分及头目。为求无上道。闻法无厌足。"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把这首偈颂来学习。

今天这一句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老人家在过去还没有成佛的时候,常常为了听闻一句半句的偈,而舍掉自己的身体。而且真的不是一次两次而已,我们看看偈语说的是“我常舍千身,支分及头目”,我们就可以推断出这种事情释迦牟尼佛在过去生中不止干过一次两次啊!

有一个本生故事相信诸位同学也耳熟能详,面包在为大家放出来:

相传释迦牟尼过去世曾在雪山修苦行,称“雪山大士”。

天地释见大士苦修,化作罗刹,试探其心,读了过去诸佛所说的半偈:“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大士闻半偈而心喜,为求后半偈(“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毅然舍身投崖。

如《心地观经·序品》偈谓:“时佛往昔在凡夫,入于雪山求佛道;摄身勇猛勤精进,为求半偈舍全身。”


这个故事里面,天地释所化成的罗刹只说了前面,当释迦牟尼佛的前身询问下一句偈的时候,罗刹就说了:“我肚子饿,没有力气说了!”

大士就说:“你要吃什么?”

罗刹:“我要吃人”

这时候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就为了求后面这两句偈,宁愿舍掉自己的身体。

我们看了这个故事惭愧啊!我们不要说是舍掉这个身体了,稍微一点不如意,一点障碍,我们学佛法的心就退下来了!

所以看到这个地方,我们也学习到了什么呢?以身作则。为什么呢?因为释迦牟尼佛没有告诉我们,什么人舍身求法了。他老人家举的例子是他自己本身舍身求法的案例,这个值得我们学习。

假如今天我们告诉别人要如何如何去做而自己本身没有做到,那么别人心里面就会想了,你自己都没有做到,你现在告诉我不是骗人的吧?大家心里面都不服气啊!

所以今天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法,说的都是他自己本身的案例,那么我们要真相信啊!

所以今天学习了这一句,我们要把我们学习的心提起来。要知道我们的生命不是很长,短短几十年就很快过去了。假如这一世我们学佛没有成就,那么将来再遇佛法的机会就不是一两世那么简单了,要经过多生多世,而且还不一定是在人道里面,才可能再遇佛法。所以我们大家都要珍惜学习佛法的这个机会,为自己将来的路作打算。否则这么好的机会当面错过,我们不知道又要在六道里面吃多少苦头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18-3-2011 07:3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我但尽我的能力为大家服务就是了
面包说 发表于 18-3-2011 05:40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不可以盡你所能。。。你要完全接引大眾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11 06: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4# 笨蛋18


    谢谢师兄看得起,但是接引我想是不需要了,能够来法音的同学都应该已经是具足善根的佛弟子了。而我所能做的只是希望大家跟我一起学习佛法的基础,不然就会像我以前一样学得摇摇荡荡的就是因为没有扎实的基础。而佛弟子最根本的标准就是戒律,没有戒律那么我们就不能称为佛弟子了,那个叫佛学,叫欺骗众生。所以还是希望大家都能老实从基础开学习始佛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9-3-2011 06:2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诸非法人。少闻便厌舍。"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还是继续学习这首偈颂。

今天这一句,真的是狠狠的说中了我们的缺点,什么缺点呢?我们学佛,只学到了一点点的皮毛,我们就厌倦了,就觉得很够了。

前面面包向大家报告过,我们学佛,虽然要多闻,但是有一点一定要记得很清楚,就是假如我们一门学问还没有学成之前,我们一定要老老实实的继续学习与复习,直到我们体会到这门学问真正的内涵,得到这门学问真正的利益。

打个比方,比如静坐。那么我们知道静坐有很多种的方法,假如今天我高兴观察呼吸我就观察呼吸,到了明天我又不喜欢观察呼吸了,我又换第二个方法,观察念头,那么一直这样换来换去,那么我们绝对不能说是多闻。为什么呢?因为根本都还没有学会,怎么算是多闻呢?多闻一定是自己会了以后才往上提升去学习新的方法才叫多闻。

当然我们一定要清楚,学习佛法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实践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假如我们今天学习布施这个道理,但是我们对于一切众生还是孤寒吝啬,那么我们这门功课就没有真正学习到。没有真正落实代表我们对于布施这个法门还不是很清楚,所以一定要多读经典,多听法师开示,了解了布施的理论与方法之后,我们才会满心欢喜的去做布施啊!

而今天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的缺点是少闻,学习到了一点道理以后就满足了,就够了不再学习了。这个是结果,原因在哪里呢?

面包以前学佛也如此,觉得自己学得够用就好了,所以心量就十分窄小。可以说就是这句偈说的少闻便厌舍佛法了。但是当面包接触的人多了以后才发现,很多时候朋友诚意来发问关于佛法的疑问,面包由于没有在佛法里面多闻,结果很多道理讲不明白。虽然自己知道是那样,但是就是说不清楚。由于自己说不清楚,别人也就对佛法没有办法深入的认识了。

所以我们要知道,真正学习佛法的目的何在呢?不但是为了自己本身得到佛法的利益,很多时候真正学习佛法的目的还是要帮助别人啊!帮助与我们有缘分的这些人。怎么帮助呢?要多闻佛法啊!要勤学佛法!要做到佛法!

多闻帮助我们解释佛法给亲戚朋友听的时候能够说的彻底说的清楚。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佛法落实在生活上。譬如本经教导的不说别人过失,不口出恶言。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行持与修养,相信接触我们的人都能对佛法留下好印象,这就是真正帮助众生学佛,这才是真正接引众生学佛啊!

所以弘扬佛法不是拿着佛法指着别人来骂!说你这个没做到,你那个没做好!这个是毁谤佛法不是弘扬佛法,因为大家看到我们这样拿佛法来说别人下地狱,别人会觉得我们不安好心,这样做就错了!所以学习佛法还是要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发表于 19-3-2011 09:1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谢谢师兄看得起,但是接引我想是不需要了,能够来法音的同学都应该已经是具足善根的 ...
面包说 发表于 19-3-2011 06:04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身為佛教徒,就應該要有聞思修, 戒定慧哦 。。。。我相信那些你都有了。。。。接下來就要領導大眾哦。。。。哈哈哈哈哈 。。要好好修行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3-2011 06: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身為佛教徒,就應該要有聞思修, 戒定慧哦 。。。。我相信那些你都有了。。。 ...
笨蛋18 发表于 19-3-2011 09:12 AM



    师兄再这样夸奖下去面包就快被我慢这个烦恼给吞噬掉了,到时候就没有人来为大家做报告了。

聞思修属于菩萨三慧,虽然是佛教徒应该修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就拿面包本身来说就没有这菩萨三慧了。但是虽然没有,还是要努力的学习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0-3-2011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昔作国王。为求四句偈。妻子及财宝。悉皆能施与。"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继续为大家做学习报告。

今天这句偈是释迦牟尼佛说出自己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他老人家为了闻得四句偈,连妻子财宝都可以舍弃,面包就摘录故事如下:

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梵施国王,总喜将自己财富全部布施。有次他与美丽王妃及大太子一同前往岗萨地方后,发现一身相丑陋之食肉鬼正于面前虚空中跏趺而坐。食肉鬼见到梵施国王后便说道:“我过去曾于佛前闻受过佛法,你若愿意听闻,我可向你传授。”

梵施国王闻言喜不自胜,他急忙说:“大食肉鬼,你快快宣说,我极欲听闻。你需要何等赏赐,我均可满足。”

食肉鬼于是列出条件:“我要你最珍爱之自身、妻子、儿子,将这三者全部给我后,我才可为你传法。”

梵施国王不禁问道:“你要我们三人有何用途?”

食肉鬼毫无愧色答道:“我要吃!将其食毕我才可说法。”

国王看看右边儿子、左边妻子,正欲下定决心之时,食肉鬼催促说:“快快给我,交与我后你即可听闻从轮回中获得救度之胜法。”

食肉鬼此时已从国王表情中了知他欲舍弃身躯及妻儿之决心,于是他宣说道:“自他欲得乐,勿造诸恶业,凡愚乐不善,今生来世苦。”

国王听罢深感稀有,他想:为得此偈,即便将恒河沙数妻儿舍弃也难抵其值。想及此,他便从坐垫上起身,右手抓住儿子准备将其奉献。结果这食肉鬼现出原形,却原来为帝释天。帝释天对国王说:“你确实能厉行布施,善哉,善哉!我乃帝释天,你有何欲求请尽管明说。”

国王马上对他说:“请赐与我灭尽生老病死等痛苦之悉地。”

“此愿恐我无法满足,”帝释天为难回答,“惟有佛陀才有灭除一切痛苦之法门。除此之外,你还需何等赏赐,我定竭力供奉。”

国王失望说道;“你既无法满足我真正需求,赐给我其它物品又有何益?你自己尚如象入泥淖般无力解脱。”

又久远之前,释迦牟尼佛曾为妙色国王,统领整个世界,具大威势。他曾这样想过:我虽以种种珍宝、受用利益众生,但却未曾以佛法予众生真实利益,我现应寻觅佛法以度化众生。国王便下令:“整个瞻部洲是否有能为我宣说佛法之人?若有之,我愿赐与他一切所需。”尽管如是下令,但却无人能为他宣讲佛法,国王内心十分痛苦。

毗沙门天王为观察他发心,就变现为一令人深觉恐怖之夜叉。他来到王宫门口问道:“欲听法者可向我讨教。”闻听此话,国王非常高兴,他急忙到夜叉前顶礼,又让他坐上高高法座,然后通知大臣、眷属等人全部集中,齐来听夜叉传法。夜叉则提要求说:“闻法怎能如此轻易,你欲听法尚需满足我所提条件:你若能将王妃及太子送与我为食,我才可为你宣说佛法。”

国王无有丝毫犹豫便将最宠爱之王妃及太子送与夜叉,夜叉当众将二人吞食。大臣们各个流泪劝阻国王,但他寻法之心又坚定又急切,任何人都无法劝阻。夜叉吃完人后就开始传法:“诸行皆无常,有生即痛苦,五蕴无相空,亦无我我所。”国王听罢深感满意,他对自己刚才布施之举未生任何后悔心。他又将所听佛偈记录抄下,于整个瞻部洲众生前广为宣说,并令其皆学此法。

毗沙门天王此时则现出天身,他一边赞叹国王,一边又将王妃太子重新交与他,原来刚才残食仅为幻变而已。


我们看了这个故事,总感觉到惭愧。现在不要说为了闻佛法要舍弃财宝妻子,就连抽出一点时间来学习佛法我们都觉得很奢侈啊!都觉得自己的时间很宝贵不够用啊!

我们现在不知道用功来学习佛法,原因还是在我们没有契入佛法的境界里面。假如真的契入境界了,那么就像金刚经里面佛陀告诉我们的,用整个世界的七宝财富来比较,佛经的四句偈都比整个世界的财宝还要可贵啊!

我们今天把很多很多的佛书典籍摆在书架上,一点恭敬心都没有,就是因为我们真的是对于佛法没有深入认识所以不知道珍惜啊!

古代的大德对于读佛经的时候都有一定的规矩,规矩是为了什么呢?表示我们对于佛法的尊重。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这些规矩,但是我们还是要复习一下,面包摘录印光法师的教诲如下:

何谓恭敬?印光大师云:“净手洁案、主敬存诚、如面佛天、如临师保,则无边利益自可亲得。”

凡欲阅读经典,须先洗手漱口、洁净几案、端身正坐、合起双掌,然后以拇指与二指翻开经本,慎重小心保护经文,勿令染污、勿使损毁。

一则保持经文寿命,二则保持经文完整,三则能生福德及智慧性,四则远离诸过也。

  何谓不恭敬?印光大师云:“若肆无忌惮、任意亵渎、及固执管见、妄生毁谤,则罪过弥天、苦报无尽也。”

例如将经典放置不净几案上、或置于世间杂乱书中、或放置最底处、或床头上、或置衣物中,或用指甲划经页翻阅、令经篇上有指甲划痕,或用口涎沾于指上来翻经页,或用二指及中指夹起经文翻阅,或穿鞋时用手指提鞋、再用此手翻阅经典,或眼看经文、心思经文,双手无事,则闲摩其脚及脚指隙,然后再用手翻阅经典。或正在观阅经时,咳嗽、打喷嚏、打呵欠不用手掩口,或正阅经时,未将经覆盖便与人谈话、及大说大笑,或不端身正坐、及半坐半卧、并斜身翘起脚来阅读,或将经置于腿上翻阅,或将经书卷起,当小说唱本看等等。以上各举不敬经典有十五种,若详举则无量矣。

祈缁素大德,于观览经文之时,必须仔细思量,对于三藏圣教灵文,恭敬与不恭敬之福罪为要。


今天我们读了印光法师的开示我们觉得惭愧啊!我们总是在读佛经的时候或者对待佛经都不如法,不恭敬。所以我们学佛的成就没有古代人那么高啊!

现代资讯发达,虽然比起古代好像更多人认识佛法了,但是我们要知道,佛法不是世间学问,并不是说我佛学常识很好,那么我学佛修为就很好,这样的想法实在是错误的想法。

一个人要是学佛学得自己的自高自大的心都学出来了,这个还怎么叫学佛呢?因为学佛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我们灭除烦恼,而自高自大却是我们很严重的一种烦恼,假如学佛学到烦恼都出来了,那么还怎么可以叫学佛呢?这个说不通啊!

所以本经前面的烦恼盖覆的那些菩萨向佛陀发愿说:“世尊。我从今日。至未来际。若不善能。摧伏其身。生下劣想。如旃陀罗。及于狗犬。我等则为。欺诳如来。”。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我们总要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啊!

从这里我们学习到,我们自己也要存这个心,要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常常觉得不如别人,我们才能破“我执”这个烦恼啊!否则我们要是天天想着别人不如“自己”,那么“我执”天天增长,就与佛陀的教诲相违背了,这个就真的是欺世盗名的佛弟子了。

所以总结今天的学习报告,我们学习佛法要认真努力,绝对不是为了消磨时间,这个不叫学佛。消磨时间把佛法当作世间学问来学这个叫玩弄佛法。玩弄佛法有大罪过,而这个罪过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要好好去想想。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3-2011 06:2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有于智者。而不勤听法。"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修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偈颂。

昨天我们学习到,释迦牟尼佛在还没有成佛的过去世,他老人家认真努力的修学的态度。对于这一点我们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种学佛法的认真态度。

假如没有认真修学,我们不但学习佛法很难会有成就,而且很容易就造下毁谤三宝的罪业,因为别人看到我们挂着学佛的名义却没有认真做到佛陀的教诲会对佛法产生怀疑,这样就等于是毁谤三宝而不是弘扬佛法了。

而今天这一句偈语告诉我们,为什么我们会没有认真学佛的态度呢?答案就是我们没有智慧啊!

今天这句偈告诉我们,哪里会有一个有智慧的人会不认真努力修学佛法的呢?

我们要知道,我们在这个世间的寿命很短暂啊!早上起身之后,开始一天的生活。忙忙碌碌的一天过去了,到了晚上,我们自己想想,今天到底学习到了多少佛法呢?

假如一天二十四小时,我们八小时用来睡眠,就剩十六小时。这里面吃饭三餐就要至少两个小时,剩十四个小时。然后洗澡刷牙梳洗至少一小时,就剩十三个小时。工作或者读书的话至少再去掉七个小时,就剩下六个小时。六个小时在去掉等巴士驾车的时间就也要一个小时,就剩五个小时。如果看电视报纸杂志也要两三个小时,那么剩两个小时。而最后这两个小时我们是不是都在学习佛法呢?答案只有自己晓得了。

所以说我们不是有智慧就是如此。为什么说没有智慧呢?不知道分轻重啊!我们要知道,当我们的生命结束后,真正能带走的是什么?只有自己的一身罪业,而如果没有好好的把握机会来学佛,我们的生命结束以后肯定是又随业在六道里面轮转了。

纵然我们觉得在这个世间里面赚钱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要说佛法了,很多赚钱不要命的人因为太操劳而导致自己的身体毛病百出,那么我们觉得这样的人幸福吗?

而太过追求钱财的结果是什么呢?这个贪欲天天增长,到最后搞到原本是为了想要过好日子而赚钱的目的迷失了,反而误以为是因为钱财多了才会幸福。所以很多人为了守住财富连亲情都可以不顾了,我们看到了觉得这些人真的是颠倒啊!把真正的幸福和钱财颠倒过来看了!

今天我们学佛也是如同上面所说的,认为学佛是什么?学佛是消磨时光!这个就大错特错了!

我们学佛要没有想要出离生死,那么我们学佛就也是颠倒了。因为只是为了消磨时光而学佛,所以不肯用功努力去学习啊!

假如我们对于佛陀的教诲真正了解了,我们绝对依教奉行。为什么呢?就拿佛陀所教导的阿赖耶识做例子,这个阿赖耶识是一个大仓库,我们所有的善恶无记业都藏在其中,遇到因缘成熟的时候我们就要受这个果报!假如今天一个人要是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这个人连一个恶念都不敢生出来啊!因为他明白这个恶的种子一旦种进阿赖耶识永远都不会消灭,遇到因缘这个恶报会现前啊!

所以说今天我们学习佛法会懈怠会懒惰还是在于我们自己没有真正明白佛法的道理。真正明白了我们绝对是分秒必争,努力学习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2-3-2011 06:2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尝舍一切。非法之戏论。为于百千劫。难得解脱故。"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还是继续学习这首偈颂。

今天这一句也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他自己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个经验是什么目的呢?希望我们通过这个经验能够反思,反思了以后果然真正依照他老人家的道路来做我们可以省去很多冤枉路啊!

就好像我们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旅行,我们如果自己单纯的凭着自己的感觉来走来摸索,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走到我们的目的地。假如我们依照过来人所画出的地图来走,那么很肯定的我们的行程会快速很多。

所以我们读佛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来反省来学习,因为如果我们真的依照佛陀的教诲来做,我们学佛的路程绝对是可以缩短许多,而不用去走那么多冤枉路了。

今天这一句佛陀告诉我们,他老人家曾经舍弃一切,这个一切是什么呢?这个一切就是前面所说的名闻、利养、五欲还有六尘。甚至于非法之戏论也放下了。

什么是非法之戏论呢?简单来说就是对于灭除我们烦恼还有帮助我们脱离六道轮回没有帮助的言论都属于非法。也许我们会很庆幸的拍拍胸口然后松了一口气说:“还好我都只是与人谈论佛法。”,那么我们要仔细反省了,说“佛法”就等于不是戏论吗?我们说的这些佛法的时候是帮助别人生烦恼还是灭烦恼?是帮助别人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还是增长别人的不满?是增长自己的烦恼还是灭自己的烦恼?这些我们要自己反省啊!自己所说的是不是戏论并不是在自己谈话的内容加几句佛学术语就可以改变的啊!

那么佛陀告诉我们为什么他要舍弃这些东西呢?原因就在于,在这个百千劫或者说漫长的岁月里面,他老人家修行都不能成功,原因就是这些东西没有舍干净啊!

那么我们今天学佛看了佛陀的经验,我们也要知道,自己修学佛法没有成就,原因也在于我们没有把这些东西舍掉,所以我们才会难得解脱。要是我们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像前面经文所提到的比喻,这些“名利”像什么一样呢?就像动物的尸体一样腥臭啊!我们今天不觉得臭是因为自己没有觉悟啊!

就拿世间的有钱人来说。我们看到有钱人都很羡慕,希望自己也拥有一样的财富。但是如果我们接触过大企业家,那么我们可能会改变自己的这个看法。这些大企业家虽然拥有巨大的财富,但是每天他们都没有自己的时间,天天要开会,天天要见人。而且出外一定要带着保镖司机。有时候忙起来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而且身边的这些朋友也不知道是不是真心的朋友,有时候连孩子们都不知道是真的孝顺还是假的孝顺。这样的日子,相信如果给我们过一天我们真的要喊救命了!所以有智慧的人看这些名利看得很透彻!只有我们迷惑的人才会迷在这个里面。

所以真正的福我们要会享啊!有钱不一定是福气。我们没钱,闲空的时候可以读读自己喜欢的佛书,去公园走走,这些都是真正的福气啊!并不一定要出国才叫福气。要知道很多外国人辛苦的工作储蓄结果只是来马来西亚走几天而已。

所以我们对于这些东西要从心里面把他放下。虽然工作还是照做,但是心里面并没有希望赚很多钱的这个想法,只是尽自己的义务来工作。对于佛法,别人说对了很好,我欢喜赞叹;别人说错了也很好,希望他从错误中学习,我也不去批评指责,这样就是真正的善待我们自己啊!

而如果真的想帮助别人,如果我们不先善待自己,成就自己,我们拿什么去帮助别人呢?这个问题我们要好好去思考,好好去反省。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3-3-2011 05:5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汝等应欣乐。志求微妙法。若乐(yao 4)于解脱。最胜功德者。世间诸事业。皆所不应问。"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偈颂。

前面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过去他老人家在因地中是如何的欢喜求法的事迹,目的就是要勉励我们也效法他老人家一般,要努力学习佛法。

而今天这一句更明显的劝导我们,要认真欢喜的来学习佛法啊!

释迦牟尼佛又为我们解释说,如果我们真正学佛是为了求解脱,而这个解脱是最殊胜的功德。如果我们真的要求这个解脱,那么对于世间的事业或者说是对于六道轮回的造作,我们就不应该再去问了或者说再放在心上了。

今天我们读了这一句,还是那个老问题,我们学佛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老实说,面包自己本身开始学佛的目的是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学佛的目的何在还是在学佛以后才开始认知到的。因为还没有学佛以前就把学佛当作一桩世间高深的学问来看待,并不明白里面的内容到底是为了什么?后来再深入了解佛经以后才发现,佛法最大的一个目的是要帮助自己脱离六道轮回,而脱离之前首先得到的好处就是从烦恼里面得到解脱。

所以学佛最快乐的地方在哪里呢?就在于我们知道自己可以从佛法里面得到解脱,纵然现在还没有能马上脱离六道轮回,但是我们的烦恼在学佛以后一天比一天少,所以我们就越学越快乐。

而今天这一句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真的想欢喜学佛的话,对于这个世间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我们就不应该放在心上啊!要知道,这个世间是一个怎么样的世间啊!

这个世间实实在在说,每个人都并不是用“真心”来对待我们。不要说别人,就我们自己本身用的又何尝不是妄心呢?真妄如何辨别呢?就拿我们自己本身来说,我们小时候有没有喜欢过一些人,或者喜欢过一些食品呢?那么到了现在我们还是依旧喜欢的还有几个呢?都会变化的啊!

我们要知道,在佛法里面的解释,会变化的是假的,如果说是真的一定是不会产生变化的。所以我们看世间爱情就好了,爱到最后还会转变成恨,那么这个“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我们要冷静的看清楚啊!

没有学佛以前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对于这些假象我们都误以为是真实。而实实在在的知道了这些东西都是不能掌握不能拥有的以后,我们开始学会放下啊!但是这个放下并不是说我今天工也不做了,责任也不理了,不是这个意思。要知道这些事情我们还是照做,而且要做得更好,为什么呢?为了接引大众也来学佛,大众看到这个人学佛了以后反而世间法做得更好就会也好奇来了解佛法,这个是帮助大众啊!

但是虽然还是做这个世间事业,但是我们在心里面绝对不执著。所以今天这句教导我们“世间诸事业。皆所不应问”,不去过问,不是叫我们不去“做”啊!所以我们要明白佛陀的教诲,千万不能搞错了!

如果搞错了自己不去工作,没有薪水没钱吃饭,那么不可以怪佛陀啊!要怪自己误解如来真实义,这点我们自己要注意啊!

所以今天读了这句偈,我们也期许自己能够放下烦恼,欢喜的学习佛法,希望自己烦恼越来越少,智慧越来越增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4-3-2011 06: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衣食无胜利。亦不证涅槃。当称叹最胜。"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偈。

昨天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说到“世间诸事业。皆所不应问”,那么底下佛就为我们说了两个例子。一个是衣服饮食,一个是涅槃。

我们知道,我们今天这个时代,衣服饮食已经是十分的富足,今天只要一个人肯愿意工作,这两样衣服饮食绝对是不会缺乏的。那么我们看看,就拿本地好了,为什么我们要拼了命的赚钱呢?就因为要追求“好”的衣服和饮食,甚至各种物质的享受。

那么今天这一句佛就告诉我们了,告诉我们什么呢?衣服和饮食不是“胜利”,不是殊胜的利益啊!既然不是殊胜的利益,那么我们就不要去追求太好的享受了。要明白这个道理了,我们自然就愿意过低物质生活的享受,这个有帮助我们放下烦恼啊!

首先佛告诉我们衣服和饮食不是殊胜利益我们也许还能了解,但是后来这一句“亦不证涅槃”又是什么意思呢?

那么对于这一句,可能要到老修行的程度我们才能有些许的体会了。上一次我们学习到,释迦牟尼佛成正觉之前也参访过许多有德行的高人。而到了最后,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把以前所修所学统统都放下了,这才成佛的!

而今天我们学习佛法也是如此。佛陀教导我们,我们自己本来就是佛,只是因为迷妄所以失去了佛的智慧与能力。那么我们就知道,要成佛不是学来的,而是要放下,这才能成佛。

所以放下这桩事情,前面佛为我们举的例子是衣服和饮食,后来佛又为我们涅槃也要放下。这就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金刚经上所教导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非法这里举的例子就是衣服饮食,法就是指涅槃。如果一个学佛人连涅槃都可以放下,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是放不下的?要知道放下就成佛了啊!

我们看看学佛的同学们,我们也很感慨。感慨什么呢?学佛的同学对于这句经文没有去仔细思考里面的道理啊!怎么会这么说呢?因为就是在学佛日子久了以后,我们舍不得放下这些学习到的佛法道理,久而久之,我们就把这些道理转变成我们自己的“意见”。

那么当我们不能放下自己的这些意见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呢?学佛同修就产生了冲突与“意见”分歧。那么我们要知道,世间事情如果有一样放不下我们都会变成我们的烦恼,今天我们就因为自己的“意见”放不下了,所以才会产生烦恼啊!所以佛陀今天这句话听了我们要警醒过来啊!涅槃都要放下了,更何况只是自己学佛的这些意见和心得。统统都要放下才得自在啊!

那么下一句“当称叹最胜”我们要了解到,最殊胜的是什么呢?是教导我们成佛的这个教诲。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称叹呢?称叹就是介绍给人来学习的意思。这里面的意思大家要懂得,前面告诉我们衣服饮食和涅槃都不要去追求了,这是帮助放下自己的烦恼,而这句话教导我们的是要介绍佛法给大众,这就是利益大众了。

所以我们假如能照着这个教诲来做的话,那么我们就不可能会闲话家常或者说别人是非,也不会在佛法里面辩论甚至于追求一个果位,要知道佛门里面的“果位”并没有一个实质的东西存在,真正圣人心里面没有这个东西,这只不过是对我们这些有分别执著的凡夫所取的名字相而已。所以一切放下以后,我们现在要做的只有称叹佛法,介绍佛法,绝对不毁谤,这才是学佛应有的态度。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5-3-2011 06: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来诸比丘。应敷座令坐。互说诸法要。"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德,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偈。

今天佛说“善来诸比丘”,虽然表面上说的好像是出家人,但是我们读经要有一个学习的态度而且也要有一个认知。今天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呢?就是为了出离这个烦恼的家,这个六道轮回的家。纵然今天我们的身体没有披袈裟,头发没有剃光,但是我们已经有了这个要出离六道轮回烦恼的这个家,我们就应该要仔细的听从佛陀的这个教诲。

如果我们读经都是粗心大意,当佛叫着尊者的名字时候我们都认为“这个是佛对某某的教诲,跟我没有关系”,我们要有这个想法,那么整部佛经读下来我们就不得利益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不觉得那些教诲是针对我们而说的,既然我们自己认为不是针对我们,当然我们也不会去做,所以我们不得利益的原因就在此啊!

那么接下来佛陀为我们开示什么道理呢?
佛陀告诉我们,我们学佛的同学要一起坐下来好好的交换修学的心得啊!

那么我们读了这一句,我们真的真的要好好的反省一下自己了。当我们与学佛的同参道友在一起的时候是交换修学的心得多还是满口的世间言语多呢?

世间言语包括哪些呢?就譬如电视电影,纵然是关于“佛教”的电视电影,但是对于我们个人修学完全没有关系的事物我们要清楚的知道,这个全部都是属于世话。

所以我们常常觉得自己学佛的功夫不得力,原因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根本没有遵守佛陀的教诲我们怎么可能会得到佛法的好处呢?我们还是每天在哪里讨论这个研究那个,完全没有真正落实佛陀的教诲,这样子来学佛,真的是随着自己的意思和自己的烦恼习气来学佛,怎么可能会有成就呢?

所以今天听到了这一句,我们要知道我们要与同参道友讨论的是什么?譬如我们讨论佛陀教导我们个人如何断恶修善,如何看破放下,这就对了!

而实际上佛陀在佛经里面有许许多多重要的开示,我们要觉得好的都可以拿出来分享。要知道我们一个人只有两只眼睛,要是许许多多人一起来交换学习心得,那么我们如果还能接受别人的批评指正,那么我们顿时就变成了千手千眼,那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啊?

所以佛陀教导我们的事情,我们要时时放在心上。我们学佛对于这些基础的原则我们要抓牢啊!否则纵然学佛多年,天天还是在那边是非人我,天天搞贪嗔痴慢,我们自己的境界就不会提升啊!

怎么知道自己的境界有没有提升呢?我们就看看自己还有没有看别人不顺眼?还有没有觉得自己了不起?别人批评我们,我们会不会生气?只要有这些烦恼,我们就要警觉到,自己的境界不但没有提升,而且是天天在堕落啊!学佛学到天天在堕落,这个佛就学得不如法了!而这个过失不在别人,而是自己好高骛远,没有从基础做起,所以过失还是在自己这里啊!

所以我们学佛不要求快,但求老老实实稳稳当当的一步一步向前走。如果要求快,想求一个方法马上成就的,这个都是贪心,很容易就堕落了。

今天面包就报告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6-3-2011 06: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身甚难得。随分行白法。读诵及禅定。汝应如是问。"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很快的又到了周末,我们要知道时间真的不待人啊!要把握时间赶快的学习佛法,否则很可能一辈子就这么过去了,我们学佛的目标却达不到,那么下辈子再遇到佛法的时候就不是一辈子两辈子的事情了,很可能是无量劫以后了。

今天这句偈佛告诉我们人身难得,难到什么程度呢?
佛陀告诉我们“得人身如爪上泥,失人身如大地土”,我们用手在地上抓一把泥土,然后把手里面的泥土给撒回地上。那么我们要知道,我们下辈子还能得人生的机率是好像指甲里面的泥土,而我们下辈子不能得人身的机率是好像大地的泥土一样。知道了这件事情我们真的要提高警觉啊!

那么这件事情难不难明白呢?不难明白。这一点佛已经为我们说得很清楚了。六道轮回的业因在什么地方?天和人都是修五戒十善,而饿鬼修的是贪心,畜牲是愚痴,地狱是嗔恚。那么我们自己就观察一下自己,我们在一天里面,我们起的念头是哪一种多?是善的念头多还是恶的念头多?自己观察自己,一天下来,假如善的念头真的多过恶的念头,那么恭喜了,我们来世最低也得到人身。但是我们自己要有自知之明,自己是哪一种念头多呢?

或许我们会讲:“我什么念头都没有了!”。那么这个“什么念头都没有”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高一些的“无想定”,一种是“无记”。假如是无相定还好,还不堕恶趣,假如是无记就糟糕了,无记还是属于无明烦恼,这个是堕畜牲道的因啊!

所以人身难得这个道理我们明白了以后,要抓紧这个机会,不能让时间空过了!所以佛陀接着劝我们要随分行白法。什么是白法呢?在古代印度,白法就是代表善法的意思。就是要我们随自己的能力去做善法。什么善法呢?接下去讲的“读诵及禅定。汝应如是问”。

我们现代社会的污染可以说是十分严重。我们接触许许多多的人可以说是人蛇混杂,如果我们要是没有很好的定力,对于佛法没有十分的认识,我们常常也会给人影响我们的思想。而我们要知道,这些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他自己本身的妄想分别执著里面来的。如果我们要相信这个人,我们等于是把自己交到这个人手上。而这个人信不信得过呢?这就很难说了。

打个比方,我们说科学好了。科学家每年甚至几个月都会出一个报告论文,而这些报告每一次都会有不同。而我们这一辈子的时间很有限啊!我们如果每天跟着这些报告跑,那么可能我们寿命终了这些研究结果还在变化啊!

而这些修行的理论方法更是重要,关系到我们能不能成就,能不能脱离六道。假如我们今天就只单单听某某人说了就相信,那么这个对于学佛来说就十分危险。所以佛陀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而依法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呢?最实际的做法就是读颂佛经啊!而读了之后真正要去做到,做到了以后自然就得禅定了。这个是我们应该要做的。

就譬如这部经典里面的教诲,我们要时时记在心上。假如我们都违背了这部经典的教诲,那么我们要想想了,我们是什么佛弟子?如果佛陀的教诲都没有去做到,那么我们真的就是属于欺骗众生的佛弟子了,为什么呢?因为只是空有学佛的名义却没有真正学佛的行持,我们想想这是不是欺骗众生呢?而别人不相信佛法的根本原因也是在于我们常常说得很多很厉害,可是做出来的少啊!根本自己都没有做到别人怎么可能会相信呢?

所以没有依照佛陀教诲还有一项罪名,就是毁谤三宝!而这个毁谤不是用嘴巴来毁谤,是用行为来毁谤啊!嘴巴毁谤别人可能还不相信,但是真正看到我们学佛人空有学佛的名字却没有学佛的修养行持,这个就是用行为来毁谤了!用行为来毁谤,大家看了都相信啊!所以我们看看这个严重不严重,我们自己要提高警觉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6-3-2011 09: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再这样夸奖下去面包就快被我慢这个烦恼给吞噬掉了,到时候就没有人来为大家做报告了。

...
面包说 发表于 20-3-2011 06:30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不好意思哦 。。。。得罪了人。。。。。。。。被block了。。。。哈哈哈哈。。没办法回复你。。。哈哈哈哈哈。。。闻思修人人的具备啊 。。。。只是没发觉到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06:3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6# 笨蛋18


    师兄说得没错,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的确佛性人人具备,只因迷失所以不能证得。

所谓国有国法,版有版规,如果师兄遵守版规,相信没有人会扣师兄的分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7-3-2011 07:0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来入涅槃。遗法当灭坏。比丘多放逸。乐众弃闲静。为饮食利养。昼夜谈世话。"

。。。待续

面包小语:

诸位同学,大家早上好。今天这一句是释迦牟尼佛在几千年前为我们说出现代佛门里面的状况。我们读了这一句,会觉得佛陀真的是看得深远,因为把我们现在看到的现象描述得非常清楚。所以我们看到了要警觉啊!

那么今天这一句说的是什么呢?佛陀入灭之后,佛法逐渐的变质了,而到了最后,佛法也属于缘生法,所以当然也会灭坏。

而前面说的是结果,后面佛把原因说给我们听,原因就是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放逸啊!喜欢热闹不甘寂寞。为了饮食利养,天天说着世间言语是非人我,而且还很勤劳的在讲。这些统统都是佛法变质的原因啊!

今天我们一提到佛门衰败的现象,大家都会互相指责。其实我们自己想想,佛门衰败到底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其实佛门的兴衰就是在我们四众弟子,无论在家出家,我们自己要扛起这个责任,要负责任啊!

《中庸》里面有一句话:“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意思是说这个射箭就好像君子做人的道理一样,如果一箭射出去了之后射不中目标,那么我们下一个念头是什么?假如我们没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一定会觉得,“怎么这支箭这么差?一定是材料不好,所以我才射不中!”。

而我们如果是真的觉悟了,我们一箭射出去了之后射不中目标,那么我们一定反省自己,知道自己射箭的技术有待改进,这样才是一个明白人。

所以现在佛门衰败原因出在什么地方呢?难道还会是因为别人来破坏佛法吗?假如这么想法的话,那么我们就好像自己射不中目标然后把原因怪在别人身上一样,这种人愚痴啊!

真正明白人就会明白到,现在佛法衰弱是因为什么呢?我们学佛的人说得多,做到的少啊!

就拿一个最基本的四弘誓愿来说,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自己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啊!先不要说做到了,我们自己有没有去破坏这一愿啊!

怎么说破坏这一愿呢?我们自己反省自己,我们有没有讨厌的人,有没有看不顺眼的人?假如有这么样一个人,那么我们自己诚实的回答自己,我们有没有这个慈悲心会想要帮助他呢?如果自己都没有想到要帮助他,还要毁谤他,侮辱他,陷害欺骗这个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在破坏四弘誓愿呢?我们自己要好好想想这一句啊!

所以佛法其实不但是要用讲的,最主要的还是我们学佛的人要把佛法做出来啊!假如我们都只说不做,纵然我们说得天花乱坠,但是我们对人还是口出恶言,还是批评毁谤,还是自私自利,那么别人看到我们都不耻我们了,怎么还可能来学习佛法?所以佛法就衰败了啊!

而这里虽然佛陀说是比丘,但是我们自己要了解,佛是不是只是说比丘而已呢?不是啊!只要是学佛的人,我们都包括在里面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佛说话含蓄啊!比丘已经是佛陀的正式弟子当然佛陀讲话可以说得重一点,而在家弟子可能还没有对佛陀有很恭敬的心所以佛陀当然不可能说得那么直接。但是我们自己既然已经发心学佛了,当然我们要知道这个道理,我们自己的确已经是佛所说的这些放逸的末法弟子了。

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句话我们要提高警觉,每当我们学佛的人所说的每一句话不恰当的时候,我们已经是在破坏佛法了!破坏佛法的不会是别人,不会是外教徒。因为无论外教徒怎么批评毁谤都好,别人相信的不会很多。但是当我们自己佛门弟子这些学佛人说得不恰当,做得不如法的时候,我们一做,别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对佛法失去信心,这个破坏力比起别人的毁谤千万倍都不止啊!

所以虽然说学佛是为了将来有好的去处或者说再往上提升就可以脱离六道轮回,但是如果我们学佛没有照着佛陀的教诲来待人处事,那么我们绝对只是在佛门里面造恶业而已!所以不是往上升就是往下堕落,我们自己要警觉啊!

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7-3-2011 09:4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笨蛋18


    师兄说得没错,本觉本有,不觉本无,的确佛性人人具备,只因迷失所以不能证得。

...
面包说 发表于 27-3-2011 06:30 AM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我很尊重版归啊。。。。。我都没有shoot人。。。。只是那个版主,天天说我灌水哦 。。。没有意义的回复。。。。我又不见得,他的回复很有意义啊 。。。。真是无奈。。。怪怪的版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8-3-2011 05:4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9# 笨蛋18


    可能是师兄回帖的方式让他认为是灌水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10-2025 06:57 PM , Processed in 0.143404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