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礼资讯网

 找回密码
 注册

ADVERTISEMENT

楼主: derrickwong

西藏金刚乘介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7-9-2006 09:3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arma_t 于 26-9-2006 10:30 PM 发表

蓮花生大士由金剛瑜珈母親自傳授"黑忿怒空行母"心法的口訣。
向SonyQQ金剛瑜珈母有请此法。


金剛瑜珈母跟蓮花生大士有關系的嗎?
我是指那若卡雀佛母「Naro Kachodma」。
海外都把金剛亥母「Vajravarahi」和金剛瑜珈母「Vajrayogini」都混淆了,
雖然金剛瑜珈母有三尊,但是提到「Vajrayogini」時,自然就是指「Naro Kachodma」。
那若卡雀佛母「Naro Kachodma」是金剛瑜珈母的主尊,
金剛亥母「Vajravarahi」和「Maitri Kachodma」是眷屬。




[ 本帖最后由 SonyQQ 于 27-9-2006 09:38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29-9-2006 10: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菩提心?什么是慈悲心?算小弟浅见,有错误还请指教。

菩提心(bodhicitta),是般若(Prajna)和慈悲心的结合,生起於充满一切处的佛性中。

菩提心=般若+慈悲心

般若(梵語prajna)=诸佛之母,智慧之意但非一般智慧,破除迷惑证实真理的识力,对自我和一切现象"空性"的直接透视。

慈悲=则是对一切众生的需要回应。为什么上师会再次转世(再来),这就是上师的慈悲心回应弟子的祈求。瞭解眾生希望擁有快樂,而願意給予他們快樂,便是"慈"。希望為眾生解脫痛苦,這就就是"悲"的定義。

菩提心=有二种菩提心,通常是指"行菩提心"和"愿菩提心"。愿菩提心是有真诚的愿望去令一切众生达成佛果。"行菩提心"则是为了达成此目的,誓愿去实行六度和其他之一切善行。"菩提心"较一切殊胜,为世、出世间一切善乐之因故,又称为"殊胜菩提心"。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但真正的幸福,必须建立在所有其他人的幸福之上,这就是佛教所说的完美的幸福,这种追求就是所谓的“菩提心bodhicitta”。
-Dalai Lama

菩提心的重要泉源是培養無盡的慈悲。
-噶舉傳承大禪師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note:
六度:布施度,持戒度,忍辱度,精进度,禅定度,智慧度。

Om Ma Ne Pa Me Hum Sri~
Om Ma Ne Pa Me Hum Sri~
Om Ma Ne Pa Me Hum Sri~

[ 本帖最后由 karma_t 于 29-9-2006 10:36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0-9-2006 11:3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6 karma_t 的帖子

密宗的前半部是显法是公开的,如净土宗也是来自密宗显法的一种修法
但密宗后半部所谓的密法的内密就不可以公开的,为什么大家应该清楚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1-10-2006 12:4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使生命中的每一刻变得有意义

梭巴仁波切/开示  

一切依发心而定  
懂得如何过日子极为重要。我们必需知道什么是修行,什么不是修行;或者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了解这一点、拥有这种智慧的利益是不可思议、无穷尽的。  
我们必需了解,一天二十四小时中,我们所有的行为——行、住、坐、卧、谈话、工作——都可以变成证悟的因,解脱的因,来世安乐的因,或是堕入三恶趣的因。一切都依我们的发心而定。  
仅仅是喝一口水,光是喝水这一个动作,可以变成证悟的因,或解脱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或堕入三恶趣的因。  
因此我们应该这样思惟:如果我以菩提心的动机喝水——为了利益众生而欲成就佛果——无论我从杯子里喝了几口水,无论我喝了几杯水,每一口都变成为了一切有情而成佛的因,成为一切有情安乐的因。  
然而,如果我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喝水,那么每一口、每一杯水都只变成苦因,难忍的三恶趣苦的因——更不用说人道中各种问题的肇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世俗贪着心说话,那么无论我们说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投生苦趣的因,苦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动机来开车,那么无论我们开了几个小时的车,全都变成恶业。但如果我们以良善的动机开车,无疑会变成安乐的因。  
如果我们以执取今生的贪着心睡觉,无论我们睡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恶业、恶趣因。  
当我们写信或写书、看报纸或看电视,全都一样:这些行为是否成为佛法的修行、安乐的因,视发心而定。如果发心是执取今生的贪着心,那么无论我们做了多少读书、看电视等行为,全都变成恶业。  
当我们出去购物时,购物的行为是否成为为其他众生而证悟的因,或自求解脱轮回的因,或来世安乐的因,依发心而定。如果是以执取现世的贪着心来购物,那么购物的一切行为——个、十、十五或几百、几兆——全都是恶业;它们不是佛法的修行。  
当你工作时也一样:无论你工作了几小时,如果是以菩提心的发心,为了饶益一切有情而欲求佛果的心来工作,它就成为一切众生安乐的因。但如果你以贪着今生的心工作,它全变成恶业,三恶趣苦的因。  

以菩提心走路  
以菩提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极乐、无上成就的因。从你离开家那一刻起,修持正念,使你的心持续缘念于菩提心。  
思惟:我生命的目的是为了带领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然后将之联贯到你在路上或商店和餐厅里看到的人,车里的人,动物,昆虫——你走路时从你身边经过的每个众生。  
走路时,强烈的觉知每个众生、每个人、每只昆虫,都是你过去、现在、未来安乐的来源,极为慈悲。或者觉知他们曾经当过你的母亲并以四种方式慈悲待你,那是无量的慈悲。以这种觉知来走路,特别感受到你所看到的一切有情的慈悲。你心中作成的定解应该是你希望能带领每位有情解脱苦,使每位有情获得安乐;你希望带领他们成就佛果。  
当你回家时,以菩提心而行,怀着这种觉知。这是如何享受生命,如何以有意义的方式过快乐的生活,不被自我所欺之道。  
以空正见走路  
你也可以观修空性而走路。以这种方式,走路的行为不会变成轮回苦的因,特别是难以想像的三恶趣苦的因。以观修空性的心走路,使走路的行为成为一切轮回苦的对治,它斩断了烦恼根,斩断那无法辨别我是空于自性独立存在的无明。透过这种观修,走路的行为变成证得解脱的因。  
当你在走路的时候,问你自己。为什么你说:"我在走路?"分析它。你说"我在走路"的唯一理由是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除此之外,没有别的理由。  
由于身的诸蕴正在做走路的行为,由心来安立念头,贴上标签,"我在走路。"事实上,身体之中有一个自性存在的我出现在你面前,正现出走路的行为。这个我完全是妄念,完全不存在。那个在走路的我只不过是被你自己的心名言假立,那个在走路的我不过是如此。你所相信看起来好像真实的我只不过由心名言假立——完全是妄念,它并不存在,它是空的。  
道路、房子、天空、树木、走路的行为都一样:它们仅仅是由心名言假立的而已。看起来从外在真实存在的事物只是妄念,是要被驳斥的对象。  
因此,走路时觉知这些妄念——我,行为,对境——并觉知它们是妄念(意指它们从自己方面现起)。那么,无论你以这种觉知走了几个小时,全都变成菩提道次第,变成斩断无明的对治,无明是轮回的根,一切苦的根。  

如在梦中般走路  
另一种走路时简单的观修方式是问自己:我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在我眼中,它显现的样子并不是这样。走路的行为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道路、天空、车辆、人们、你的猫、你的狗、冰淇淋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我所看到的一切,是否仅依名言假立而现起呢?不,在我眼中,他们显现的样子都不是这样。因此,这一切全都像个梦,它是一种幻象。你在梦里走路:道路、树木、天空、地面、路人、走路本身——一切都在梦中。(实际上,表达这一点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说,"它像一场梦"但或许对我们的心而言,说"我在作梦"更有效。)  
为什么要这样观修?当你修习这种觉知时,就没有执取,没有贪着,因为你了解一切都是一种幻象、一场梦,并不是真的。事实上,这一切看起来自性真实存在的东西——自性真实存在的我,自性真实存在的走路的行为,自性真实存在的对境,真实的道路,真实的天空,真实的树木,真实的敌人,真实的朋友——与实相完全相反。这样思惟使你看出贪着和嗔怒是没道理的。这立即给心带来宁静,心变得客观、自由,心立即变得宽容而毫无怒意。  
因此,当你以一切犹如一场梦的觉知走路时,在你心中,你了解一切都不真实,不存在。如果你将这一点联贯到自性现起的我,行为,对境等等,将使你觉察到他们的体性是空。但如果你归因于大体上(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大体的行为,天空,道路,树木等等,那么观修的方式是他们并不是自性存在。  
当你观修一切如梦时,无论你看到多少事物——人们各式各样的身形,或成千上万的现象,美或丑——你知道没什么好执着,没什么好生气的,因为没什么好执持的。在你心中,你知道他们并不存在。以这种方式看事情帮助你放下。  
因此,以视一切如一场梦这种观修方式来走的路,都成为斩断轮回根的对治,它变成对治整个轮回诸苦的良方,包括人际关系的问题,受到他人恶意对待等等。以这种一切如梦的觉知来走路,斩断轮回苦的因,业和烦恼。如此,走路可以变成达致究竟安乐,解脱整个轮回及其肇因的因。  

以缘起观走路  
当你走路时,第四种观修方式是觉知缘起。如我之前提过的,你在走路是因为诸蕴在走路,因此心名言假立"我在走路。"仅仅是名言假立的我正仅仅名言假立的走着,并仅仅名言假立的看到仅仅名言假立的天空、仅仅名言假立的树木、仅仅名言假立的人们、仅仅名言假立的俊男美女、仅仅名言假立的丑陋、仅仅名言假立的车、仅仅名言假立的房子等等。走路时对这种微细的缘起保持着觉知。  

以无常观走路  
你也可以在走路时观修念死无常。每走一步,思惟你的生命正在结束,变得越来越短。特别是如果你走得快,你更能体会生命是如何迅速地结束。无论剩下多久的生命,它正如此快速的结束。每一步你都更接近死亡——如果恶业尚未净除,那么每一步你都更靠近难以忍受的三恶趣苦。  
当你开车的时候,你可以思惟你就像一个被带去处死的人;每一刹那你都更接近被杀的时刻。如此地练习觉知生命如此迅速地结束,越来越接近死亡及三恶道。  
这样修持也有助于你正面临的问题:人际关系的问题,情绪问题,无论什么问题。念死无常立即断除贪着或嗔怒或嫉妒的问题;马上会有不可思议的平静。而且它使你下决心即刻起修佛法,不浪掷人生。它鼓舞和启发你,使每个行为都成为佛法的修行。这是非常有力的禅修。  

结语  
如果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以发菩提心做一切事,我们将累积无量的功德。不仅如此,任何一项行为也变成解脱的因,成为每位有情的乐因。透过这种方式,能使你日复一日的生命过得最有意义,最为富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10-2006 0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三法印 于 30-9-2006 11:10 PM 发表

笑话,没有教养的是你吧?
这论坛是你家开的?
请不要恶口!!!

还有我一个朋友的死跟你们密教不无关系:@

三法印兄,其实藏传佛教非常注重SAMATHA和VIPASANA的修持的,无论是大手印或大圆满这些名词,其实就是一种心(MIND)的禅修。。。
藏传佛法种种神秘的修持,其实是和藏族人文化有关的。。。但许多人就以为那就是藏传佛法。。。其实这种秘密的修持最终也是要放下而进入心地的禅修。。。
藏传佛教皈依上师并非皈依人或那位上师,而是皈依真理(上师)的象征,因为有些人是需要通过外相的上师来领悟真理。。。
其实三个乘别的佛教教义都离不开禅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10-2006 02: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蓮華生大士每月會供法會介紹       
       
  什麼是「會供」?又稱「薈供輪」,藏文“tsog”,梵文“Ganachakra”,男女瑜珈行者聚集- 故稱「會」;陳設供品修法- 故稱「供」;修上師相應法,再供養諸佛菩薩歷代祖師,與其相應,得其加持,誦戒懺罪消業障,快速積聚福慧資糧,是易行、力量大、能速得成就的法會。一般人因不知其利益、殊勝和重要性,可能忽略。

  古時在印度只有富有者才做得起這種法會,需一千「kasha pani」印度錢才能做一次。但密續教授從印度傳入西藏,蓮華生大士,赤松德真國王,和寂護大師建立的藏密,改變了這傳統。因會供是有力善巧的方便法,能迅速積聚福慧二資糧,如只有富人才能做則不公平。窮人因過去世未佈施修福,今生才感窮果。這種修法對窮人來說,更為重要。

  大成就者薩拉哈葩曾說:「若想證悟自性,只有兩種方法:一、凈化業障、圓滿福慧資糧,二、得到有證量的上師加持,以心傳心,若追求其他方法是不智的」。

  某些會供所用供物有增長智慧,召攝成就的作用。行者做會供時應生凈見,勝解物質供品有五肉、五甘露的「內供」品質(這是密宗名詞,簡單說就是明白供物皆是緣起性空),心離取捨,住平等一味的覺悟中受用供品,並可作內護摩。


會供有什麼利益?

  會供除了供養蓮師三根本,供殘食護法,行者依修上師本尊相應法、會供、誦戒、懺罪等「因」,依加持過的供品為「緣」,得到息災增福、圓滿福慧資糧,勾召世間(息災、增益、懷攝、降伏)與究竟(明心見性成佛道)成就的「果」。

  寧瑪派(紅教)金剛乘行者,於每月藏曆初十,舉行蓮華生大士會供。因蓮師曾答應弟子,每月十號,會回來探視弟子,傳下這《七金剛句上師瑜珈,降悉地雨》上師相應法和會供的修法,本吉祥日會供修法,能得大加持相應、息災消業除障、增福增吉祥。修蓮華生大士上師瑜珈,終生會供不斷及戒律清凈的行者,臨終能得蓮師接引,隨意往生蓮師凈土或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是蓮師無誑金剛語所承諾。

  所有眾生都想「離苦得樂」,但很多人卻不明苦樂因果,離苦的因是止惡不造業,得世間之樂需要有福報。今生經驗受用的任何財富,都是往昔所積福德的結果。得福報的因來自「佈施」、「慈悲」、「不偷盜」、「不吝嗇」。一般人都想得福報,但自己條件不夠,想廣行財施、法施、無畏施修福並不容易。會供是不費力又能達到這些目的的方便法之一,應把握機會經常儘量做。這種迅速積聚福慧資糧的機會並不多,切勿錯過。

  這一月至少一次的會供,對想即生成就蓮師法門的行者,非常重要。所謂「會」供,指同壇的金剛同門聚集修法供養,有特殊的力量,不同於自己在家自修。有人以為自己作就好,或經常錯過,是不知其要求和重要性。真正的蓮師弟子,除了特殊有事,應盡力參加每月的蓮師日會供,以懺罪消業、圓滿福慧資糧、和祖師相應得其加持。


布薩:

  會供時也做「布薩」,「布薩」是梵文,義為「凈住、長養」,斷惡增善之義。藏傳佛制,每黑半月(29或30日)下午集眾布薩,並供護法。白半月(15日)在家中凈室布薩。明心精舍定於每月藏曆十號蓮師日會供時行「布薩」,誦所受各乘戒律,並反省懺悔犯戒惡業,這樣能補全所犯誓戒,凈化業障,戒律清凈,能得傳承加持,祖師相應,圓滿福慧二資糧,速得證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Follow Us
 楼主| 发表于 2-10-2006 03: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帖]莲师净土——邬金刹土 简介

  莲师的净土,名为“邬金刹土”,但它却不是古印度的邬金国。只因莲师示现出生于邬金国境内的达那郭夏海中,又被邬金国王因扎菩提迎回宫中,并欲禅位为国王,所以后人总以“邬金上师”来尊称莲师,故而他的净土,便被称为“邬金刹土”。 

  邬金刹土和诸佛净土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他方净土,就在我们这个世界——南阎浮提中。 

  南阎浮提有五大圣地:一是中央释迦牟尼佛成道的金刚座(菩提迦耶),二是东方文殊师利菩萨的净土五台山,三是南方观世音菩萨的净土南海普陀洛迦山,四是西方莲师的净土邬金刹土,五是北方法胤胜王的净土香巴拉国。其中,第一个是三乘(声闻乘、菩萨乘与金刚乘)所共尊的圣地,次二处是大乘(菩萨乘及金刚乘)之圣地,后二处则是金刚乘之不共圣地。前三处都是世人找得到的地方,有方志、历史可为证明,但后二处则是世人所不能到之处——除非身心都到达相当程度的净化,否则是到达不了的。香巴拉国据说位于西藏的大雪山之中,是新密时轮金刚之圣地,修时轮金刚法的行者即能往生该处。而邬金刹土,则是旧密祖师莲花生大士的净土,亦是宁玛巴弟子祈愿往生之处。 

  依据伏藏,莲师所讲述的情景,来介绍这一处胜地。 当莲师在西藏教化的因缘圆满时,莲师观察南阎浮提的未来因缘,见西南方有罗刹国,若不加以调伏,将会侵害南阎浮提众生。于是莲师乃前往罗刹国,将罗刹王的神识度化汇归法界,而莲师便进入他的身体,以罗刹王的身份,调伏罗刹众生,广扬密法于其国,并且运用神力,把罗刹国转化为净土,即是邬金净土。而其所调伏的罗刹众,则都成为勇士与空行。 

  邬金净土位于菩提迦耶金刚座的西北,在海中有一个岛,名为妙拂洲,这一个岛本是食肉罗刹所聚集之处,但却为三世诸佛所加持。为什么呢?因为最初密法流出的因缘,乃为诸佛要降伏大力魔王玛占茹扎,当玛占茹扎伏诛,他的身体裂成八块,分别落到八个地方,被加持成为八处密法最兴盛之处。基于这样殊胜的缘起,固为三世诸佛所加持,成为莲师的净土。这邬金净土,也一直承受金刚亥母的亲自加持。所以所有的空行母,都聚集到这里来。各种密咒的声音,充满了净土各个角落。任何人至此胜地,便能证得菩提。 

  在邬金净土中,有一座山,名为“铜色吉祥山”(或译作“铜色德山”),这座山的形状如心脏。山的底部,一直深达地底龙王的国界,山的半山腰是空行刹土,而山顶极不可望,有如直抵梵天。这座吉祥山王,和须弥山王一样,是由众宝合何而成:它的东面是水晶,南面是吠琉璃,西面是红宝石,北面是帝青宝。在山中有一座广大的宫殿,就是莲师所住的宫殿。由这四种宝所成,光明清彻,无内外,超越限量,故无大小。其所现乃诸佛境界,非凡夫心量所能思议。这座越量宫不仅周围,上下是诸宝所成,外面还有回廊、护墙、台阶等,也是诸宝所成,而且四面显现四种不同的颜色:东方蓝色,表息灾事业;南方黄色,表增上事业;西方红色,表怀爱事业;北方绿色,表降伏事业。墙缘上悬挂有璎珞网,转角处悬挂有铃铎,四面四门,各有牌楼,都以种宝做种种微妙庄严。在宫殿外的四方空地上,周围环列如意宝树,还有充满甘露的水池,池水自然上涌。在虚空中,到处充满如云的红光——莲花之光。所以这座宫殿,称为“莲花光越量宫”。 上面这一段描绘和极乐世界如此相似,可以说是密宗的极乐净土。 至于为何说这充满殿内外虚空的虹光是莲花之光呢?我们且看看《观无量寿佛经》的描述: 在七宝所成的地上有莲花,莲花具有八万四千瓣,每一花瓣上,都有八万四千脉纹,映现如众宝合成的色彩。每一脉纹,都放射出八万四千光明。又在每一花瓣之间,都以无量的摩尼宝珠作为庄严。每一颗摩尼宝珠,都放出千道光明。这些花瓣的光明与摩尼宝珠的光明相互交错,在虚空中,有如宝盖一样,遍覆极乐净土。这似乎可以作为“莲花之光”的注解。尤其经中说这光明宝盖,遍覆净土,而莲师也说莲花之光如云般到处弥漫(亦可译为覆盖),所表达都是相同的情景。 

  这不可思议的净土,殊胜的人间圣地,其加持力也一样不可思议。任何人仅仅忆念之,都能获得殊圣加持,而生起寂灭大乐。 

  在这莲花光越量宫内,正中央有表征贪欲己完全清净的盛开莲花,莲花上有珍宝所成的八角形的日月垫。莲花日月垫上,即是诸佛总集自然化现之身——莲花生大士。莲师的身色、表情、手印、所持法器与服装,都随其所示现都具有表法特征;他神采焕发,有如千日之光辉;他的身躯比妙高山更威武伟严;他的两眼好似日月般地凝视;脸带微笑,容颜美妙。【以上是赞美莲师之身密】莲师的语调美妙而宏亮,有如千龙吟萧响彻云霄,宣说着甚深密咒之法。【以上赞美莲师之密语】莲师的心意深密广阔,和虚空界相等;以甚深的大悲化现无量化身,遍满法界,度生事业如天空的闪电一般迅速;对一切众生,总是平等关爱,而利益教化之。【以上是赞美莲师之意密】 

  在莲师的周围,四方和四隅,有五部如来所化现的忿怒降魔本尊——即八大法行之本尊。他们都踏在以邪执魔障为垫的莲座上。在莲师的莲花座四面,各有一个四瓣莲花座,分别站立了四部骷髅使者和空行众等,他们都穿戴着尸林行者的庄严(如五骷颅冠、人骨璎、虎皮裙、蛇腰带等),以游戏舞姿站立在四瓣莲花座上。 

  在莲花光越量宫外的回廊、穿堂、护墙等处,都有持明众(密宗成就者)及空行众,天人及天女等,如云般地遍满各处,以种种内、外、密等诸供品来供养莲师。越量宫的供台上,也布满了如云的供养天女,以遍满世间的六欲供品,兴普贤供养云,来供养如来。 

  在莲花光宫的四面四门,由四大天王分别守护,率领八部鬼神,遵依莲师的教敕 ,四处降伏如微尘众的魔障及外道。以上是莲师净土的情形。 

  在世上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只要有人诚心的祈请,莲师都会从他的持明空行刹土(密宗本尊之刹土,因为都是持明及空行往生和聚集之处)而降,带著刹土中所有的本尊、空行、勇士、护法等。勇士空行都一面跳舞,一面唱歌,勇士的歌声中充满了“吽”和“呸”的咒音,空行则是以空行语言而唱。 

  由于莲师不可思议的悲心,无时不愍念南瞻部洲的有情,所以只要有人净信而祈请,莲师便到他的面前加持他,安慰他,为他除一切的魔障、邪道障、中断障等障碍,并赐予成就,直到成佛为止。 

  ——原文由 密行者 刊登于《观世音》月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1:1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大佛塔
八大佛塔是:

一、莲花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净饭王在蓝毗尼花园所造之塔;

二、菩提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彻大悟,影胜王等建此佛塔,也称之为降魔塔;

三、转法轮塔,佛成道四十九天后,在鹿野苑为五比丘为主的众生转四谛法轮,此后整个娑婆世界响起法鼓之音,为纪念此举而造,也叫做吉祥门塔;

四、神变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降伏外道六大本师,勒扎波国王等所造;

五、天降塔,佛陀到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返回人间后,人们为纪念而造此塔;

六、和合塔,提婆达多为主的一些人破和合僧,佛陀在曼迦达和合僧众后建此佛塔;

七、尊胜塔,释迦牟尼佛接近涅槃时,众多弟子祈请佛陀不要入灭,佛告诉大家建此佛塔以代表法身,此塔在汉地很多地方都可见到;

八、涅槃塔,为纪念释迦牟尼佛在拘尸那城涅槃,后人所造。

这八大佛塔,以前在《上师心滴》的插图中也有,其实我们在印经书的时候,若把这些印在里面,也会有修建佛塔的功德。

——摘录于大恩菩提心喇嘛索达吉仁波切之《入菩萨行论讲记》


[ 本帖最后由 derrickwong 于 3-10-2006 01:17 PM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1: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根本上师”

什么是根本上师,这是在我们学密弟子中出现频率颇高的词,而又往往概念模糊,经常困扰很多初学者。

比如有很多大居士在上师传法或者灌顶之后,往往都要要求弟子们要认取这位上师为根本上师;有许多根本没去过西藏的金刚兄弟每每遇人都信心十足的介绍说:法王如意宝是我的根本上师;云登桑布法王是我的根本上师。

那么到底什么才叫根本上师呢?

那么这个问题恐怕就要从两方面来说了

首先就象上面所列举的两个例子那样,是我们汉人约定俗成说法。另一种是密宗本来的说法。

其一:我们汉人约定俗成的说法,可分两种:就象上面例子所列举的那样,我们很多人往往模糊的以为,1、自己对谁信心最大的就可以自认他是自己的根本上师,比如法王如意宝。2、“法力”最高强的就可以认定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对于此类说法,我们暂且置而不论。

其二:密宗本来的意义:

密宗的本来说法也可以分为广义的(从因上说)和狭义的(从果上说)两种。首先说狭义的根本上师的定义。

根本上师,藏语为:扎窝喇嘛(白玉音)。根本根本,修行人最根本的目的是什么?当然就是证悟,所以真正能使自己证悟的上师才能称作自己的根本上师。

卡特仁波切在《大手印无上心要》中说:“
从我到此地之后,我发现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根本上师,常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是根本上师?”“谁是我的根本上师?”“怎样认根本上师?”,要明了何谓根本上师,首先必须知道引见自心本性和证悟自心本性的不同。

在你修行的道路上,可能有许多上师为你引见自心本性,但真正能让你证悟自心本性的上师才是你的根本上师,所以这世上有许多位上师,但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然而我们也不需因此而局限了自己求教受法的范围,认为“啊!我只能有一位根本上师!”。

我们从许多的上师处领受教法,但并未真正开悟见性,然而当这一位上师令你认证了自心本性,他即是你的根本上师,对你而言,他甚至比佛还要重要,许多的上师传给你的教法,为你引见自心本性,但你都不能证悟,而这一位上师成功地令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这即是其最殊胜之处。

在成佛之前,我们百分之百地可以亲近许多位师父,但都并不称作根本上师,将来真正令你开悟成佛的那位师父,才是所谓的根本上师,而这就像人的一生只有一位父亲一样,所以我们说每个人都只有一位根本上师,希望大家不要误会了这个意义。”

在文章结尾处又说:“……也就是说他是令你明心见性,开悟成佛的人,所以是“一”师,因为一旦你成佛,就不再需要别人来教导你修行了,所以我们称这位上师是根本上师”

根松成林嘉才活佛于泉州开示中说:“根本上师就是能令你证悟空性的上师。”

明确了狭义上的根本上师,再谈谈广义上的根本上师

为自己传授完整(包括全部窍决在内)究竟教法(比如大手印、大圆满等)的上师(即三恩上师)就叫根本上师。

因为接受了这类教法,从理论上讲,只要你真的修行,是没有理由会不证悟的,所以从因上说,这就是必定会让你证悟的上师,按照狭义的定义,就是根本上师。

根松成林嘉才活佛于泉州开示中说“现在你还不知道自己的根本上师是谁,因为你还没有得到上师给你的明了自性的方便法要(“日巴扎瓦”灌顶)。只能说你有期望中的根本上师。有些人把佛陀、莲师、某一位传承中的上师当作自己的根本上师,这些都只能说是期望中的根本上师。按藏传佛教正规的说法:根本上师必须是从直接摄受你的三恩上师中产生。

什么是三恩上师?就是为你灌顶、传承、引导(口耳传承的诀窍)的上师。三恩上师可能有一位,也可能有几位。在这几位三恩上师中自己最相应的,你在他的引导下进入了无上法要的修持,接受了他的“究竟灌顶”(即“日巴扎瓦”灌顶),这时才能称他是你的外在的根本上师。……有些人在修加行的过程中(甚至连三恩上师都没找到)就开始以分别心猜测、选择、确定自己的根本上师,这种做法我不赞同。要确认自己的根本上师,必须得到上师的“究竟灌顶”。”

大圣者上师普巴扎西活佛《金刚精要·耳悦前行引导文》中说:““上师瑜伽”这个名词里面的“上师”,是指已经给自己赐予灌顶、讲解续部或传授窍决的上师,称为自己的三恩上师,也叫根本上师。”“……因为我们依止的根本上师称为三恩上师,对我们有大恩大德。”

青海果洛的土旦南杰活佛在一次给我等弟子开释的时候,也提到了根本上师的定义问题(大意):“有些人问什么是根本上师,如果自己对上师非常的有信心,这个上师也给弟子传授了大圆满的修法,这个弟子最后依此而证悟,这个上师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师。”

我手头的资料就只有这么多了,不过相信看到这里大家对根本上师都应该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了,总的来说证悟才是根本,一个人的广义上的(因)的根本上师可能会有很多,但不一定都是自己狭义上的(果)根本上师,如果要抉择在众多的广义根本上师中哪一个才是自己最明确的根本上师,那一定要依照狭义的定义来抉择。所以狭义上的定义为最根本的定义。故此大家可以明了本文开篇所举的两个例子的正确与否了。

如错忏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0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H.H. Gyalwa Karmapa on TV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0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On the 15th March 2006 HH 17th Karmapa Trinlay Thaye Dorje gave the Tsepagme (Amitayus) Empowerment to 2000 people at the Teatro Metropolitano in Mexico City.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Inauguration of the Stupa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eting with His Holiness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Rinpoche, the spiritual head of the Drikung Kagyu lineag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1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meeting with HH. Sakya Trinzin Rinpoch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ouble rainbow appearing as Karmapa arrived to Singapore centra 19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DVERTISEMENT

发表于 3-10-2006 06: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errickwong 于 3-10-2006 01:15 PM 发表
八大佛塔
八大佛塔是:

一、莲花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的降生,净饭王在蓝毗尼花园所造之塔;

二、菩提塔,为了纪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成道,降伏四魔而大彻大悟,影胜王等建此佛塔,也称之为降魔塔; ...

建筑上有什么分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3-10-2006 06: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mahalwin 于 3-10-2006 06:17 PM 发表

建筑上有什么分别?

意义不同!通常一次建八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阿sa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3-10-2006 10: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derrick gor gor﹐你有被灌頂過嗎?
灌頂過後就是密宗弟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3-10-2006 11:0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3 derrickwong 的帖子

噶玛巴千诺!噶玛巴千诺!噶玛巴千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所属分类: 宗教信仰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版权所有 © 1996-2023 Cari Internet Sdn Bhd (483575-W)|IPSERVERONE 提供云主机|广告刊登|关于我们|私隐权|免控|投诉|联络|脸书|佳礼资讯网

GMT+8, 31-8-2025 11:47 PM , Processed in 1.745642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