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4-2009 05: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0# 三法印 的帖子
违背佛法的人。
就算披上袈裟,你就以为自己是佛弟子?
阳奉阴违的人,你认为释尊会承认你是佛弟子吗?
不老实面对自己,就是不诚实,就是虚妄。
自己想想,你现在所用的方式。
未来的人都以你现今这种方式对待你,你将如何感想?
我看你现在心里很痛苦
因为你的方式,损人不利己。
你不但自己烦恼,无法解脱,更无法行菩萨道,利他觉他。
你不快乐,他人也不认同你。
那你学佛,只是虚有徒表而已。 |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5:5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1# 理融 的帖子
违背佛法的人。
就算披上袈裟,你就以为自己是佛弟子?
-----------
你必须先明白什么是"佛法".
阳奉阴违的人,你认为释尊会承认你是佛弟子吗?
不老实面对自己,就是不诚实,就是虚妄。
---
阳奉阴违--表面看起来, 听起来是守戒的但暗地里不是, 暗地里干坏事的..
我老实面对自己, 你有吗?
我所说的东西是有理由, 长远是可能带来好处的, 但忠言逆耳, 良药苦口,
你的可是盲目的胡言乱语....
还有你又知道, 我无法解脱,不快乐
很简单, 很老实的告诉你--我是快乐的, 而且肯定比你快乐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4-2009 06:00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7: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5# 三法印 的帖子
三法印大大:
北传也有阿含经, 但人们鄙视之,
花园种的花多, 还是垃圾堆的花长的多?
-------
明白「诤论使人毁灭」的人, 停止诤论。
昧于这种道理的人, 诤论不休。
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件使憍赏弥的比库们诤论不休。有些比库跟随精通律(vinaya )的法师,其他的比库则跟随精通法(dhamma)的法师,双方诤论不休。他们甚至不听佛陀的劝解,但佛陀知道,他们终究会明白这样是错误的,所以就离开他们,单独到森林的僻远静处结夏安居 (注1)。(安居时曾经有一只大象和猴子照顾佛陀) (注2)。
憍赏弥的信徒明白佛陀离去的原委后,拒绝再供养这些比库们,比库们才明白他们的愚昧,而相互和解、修好。但信徒们要他们承认,是他们的错误,才造成佛陀离开憍赏弥,否则不愿再像从前那样尊敬他们。信徒们要他们恳请佛陀宽恕,但佛陀已经离开了,当时又是安居的中期,所以那一次的安居,比库们过的很辛苦、惨淡。
安居结束后,阿难和众多比库就去找佛陀,并且向佛陀表达他们的悔意,同时保证他们已经明白所犯的错误,恳求佛陀回去。佛陀也就回舍卫城的祇树给孤独园去。精舍的比库看见佛陀时,就向佛陀顶礼问讯,并且认错。佛陀告诫他们说: 生命是无常的,大家必须停止争吵,言行举止也不能像永远不会死亡般。
资料来源:南传 《法句经》 故事集 - 憍赏弥诤论不休的比库们
供养值得供养的人--诸佛、诸佛弟子和克服执着、邪见与傲慢,远离诸忧患的人;供养寂静、心无畏惧的人,功德不可衡量 。 (偈195)
佛陀有一次和众多信徒前往波罗奈,而在路上遇见一座供奉精灵的神舍,离神舍不远的地方有位婆罗门正在耕种。佛陀瞥见婆罗门时,请他前来相见。婆罗门来的时候,向神舍礼敬,而没有向佛陀礼敬。佛陀说:「婆罗门,你礼敬神舍是对的。」
佛陀的话使婆罗门心情愉快,佛陀眼见婆罗门处于有利的身心状况之下,就运用神通,在空中示现迦叶佛的金色浮图塔。佛陀更向婆罗门和信众解释有四种人值得建立浮图塔:佛、辟支佛、圣者弟子和转轮圣王。佛陀也指出有三种塔:
(1) 装遗骸的骨塔、
(2) 供奉肖像或模仿肖像的肖像塔、
(3) 供奉袈裟、钵等遗物的遗物塔。菩提树属于遗物塔。
佛陀强调要礼敬值得礼敬的人,佛陀说法后,这婆罗门就证得初果。迦叶佛的浮图塔一连七天在天空中示现,人潮不断前来礼敬,第七天结束后,浮图塔消失了,而为一座石头浮图塔取代。
资料来源:南传 《法句经》 故事集 - 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豆: 两则故事。(a)我之前有温馨提醒说「人」是无常的体系而「佛法」是真谛。(b)佛陀是用如此和谐巧善的方式来引导婆罗门的。
三法印大大:
《羯腊摩经》就是一种正确的求学观 , 你有没有这样的求学观?
-------
由于精进不放逸,戒律和克己的功夫,
智者为自己建造不为洪水淹没的沙洲(注)。
某个银行家有两个孙子,他们的名字分别是摩诃槃特和周利槃特。年长的摩诃槃特经常陪伴祖父去听法,后来就出家加入僧伽,而在一段时间之后,证得阿拉汉果。弟弟周利槃特也跟随哥哥出家,但由于前世曾作弄一位很笨的比库,所以今生愚昧不堪,甚至四个月内记不得一句偈语。哥哥摩诃槃特就建议弟弟不如还俗。
有一天,名医耆域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到他家接受供养。周利槃特不在可以前去的比库名单中。他知道自己无缘参加后,十分沮丧,决定还俗。佛陀明白他的心意后,就叫他在精舍前面的门口,面向东方而坐,并给他一块布,要他一边搓揉布块,一边复诵「去除污垢 (Rajoharanam) 」。交代之后,佛陀就和摩诃槃特挑选出来的比库们一齐去名医耆域家。
佛陀离开后,周利槃特努力搓揉布块,并复诵「去除污垢」,不久,布块变脏了。也就在这时候,他过去的善业机缘成熟,而使他了解世事无常。这时候,佛陀在名医耆域家中,透过神通力量,知道年轻的周利槃特的进展,于是放光,使周利槃特感觉佛陀就在他面前向他说: 「不只是布块因为污垢而变脏,人的身心也有贪、瞋、痴等污垢,只有去除这些污垢,人才可以达到修行的目的,而证得圣果。」周利槃特明白佛陀话中的涵意,继续禅修,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注),并且具足非凡的智慧和精神力量。
.
.
.
后来,周利槃特的事被比库们无意间提起,佛陀就说:信心坚定、努力精进的人都必定会证得阿拉汉果。
注1「沙洲」:较高的陆地,可以避免洪水的患难,智者证得阿拉汉果,就等于为自己建立较高的安全陆地,而不会陷溺于五欲、邪见、爱欲和无明之中。
注2:读者应注意,周利槃特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证得阿拉汉,他已经准备很多世了。佛陀只是帮助他除掉剩余的污垢,解脱无明所造成的烦恼。
资料来源:南传 《法句经》 故事集 - 愚笨的周利槃特证得圣果
豆: 对于《羯腊摩经》 或许没有你领悟的多,懂得道理也没有你深。但我知道不该用学来的知识当作武器挑战别人,一边努力清净自心,一边又任由自己的贪、瞋、痴滋长。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7: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8:0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3# 咖啡豆 的帖子
同样是修解脱道的人, 他们也许会为了法(dhamma)在争吵, 但那是没有什么的. 他们只是贴着正法而已.
增支部 AN4.6
爲何相争?
婆羅門阿羅摩南達走近大迦旃延尊者, 與他互致友好問候, 接著問他:“迦旃延大師, 爲什麽剎帝利[貴族武士]與剎帝利相争、婆羅門與婆羅門相争、家主與家主相争?”
“婆羅門, 是因爲粘著於感官欲樂、流連於感官欲樂、執取於感官欲樂、沈溺於感官欲樂、迷戀於感官欲樂、緊抓住感官欲樂, 致使剎帝利與剎帝利相争、婆羅門與婆羅門相争、家主與家主相争。”
“迦旃延大師, 爲什麽沙門與沙門相争?”
“婆羅門, 是因爲粘著於觀念[見]、流連於觀念、執取於觀念、沈溺於觀念、迷戀於觀念、緊抓住觀念, 致使沙門與沙門相争。”
当佛法和外道邪见(如一惯道)同时出现时, 那护法是必要的. 也许你认为大乘是佛之所说, 我不完全认同. 其实你必须要分别真假, 这样对你有益处. 你列出来的故事不是佛法和外道邪见之辨认, 而是不鼓励因"正统佛法"里的法而诤论。
你为何不拿北传的故事来解说.
我没有用知识当作武器挑战别人, 你会认同一X道,和真X宗吗? 你对他们讲的法,1)是不回应来显示你的德行, 2)还是提出看法警惕后学?
当你提出看法警惕后学时, 那些人就会说你是没修养没内含,任由自己的贪、瞋、痴滋长。你认同吗?
还是你为了不回应来显示你的德行, 让大把人去学真X宗呢?
我现在的情况就是这样.
比丘们,那些比丘如果把非佛法指为佛法。这种行为将是众人的损失,众人的不幸,天人和人类的损失,不幸和损害。此外,这也是那比丘的大过失。因为这将使真正的佛法毁灭。(增支部1。10)
比丘们,那些比丘如果把非佛法指为非佛法。这种行为将是众人的利益,众人的幸福,天人和人类的利益,幸福和好处。此外,这也是那比丘的大功德。因为这将使确定了真正的佛法。(增支部1。11)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4-2009 08:3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8: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4# 咖啡豆 的帖子
你C & P 一些南传的故事, 好像牛头不对马嘴, 
我知道你要维护大乘, 因为它在你心中是正确的, 就如一X道的人他们的法在他们心中是正确的. 你不认同他们的法, 他们会讨厌你, 如同你讨厌我这样.
你不过想说, 不要伤害大乘而已. 所以你认为我在"攻击"是一种贪嗔痴的行为.
你不明白真正的伤害是多大, 大乘, 兴度教, 基督教都是好的在世间它们扮演很正面的角色使人向善, 但他们存在的邪见, 就是学真正佛法要除去的问题. 也许你不是想找到完全止苦的方法, 只是想把伤口包好, 再走下去..
增支部AN1.17
見的過患
“比丘們,我不見任何事使未升起之不善法[不善巧素質]升起、使已升起之不善法增長、擴大,甚于妄見。對持妄見者,未升起之不善法升起、已升起之不善法增長、擴大。
“比丘們,我不見任何事使未升起之善法[善巧素質]不升起、使已升起之善法消退,甚于妄見。對持妄見者,未升起之善法不升起、已升起之善法消退。
“比丘們,我不見任何事使衆生身壞命終時重生匮乏境界、惡趣、低等域界、地獄,甚于妄見。衆生持妄見,身壞命終時重生匮乏境界、惡趣、低等域界、地獄。
“比丘們,對一位持妄見者,凡是他按照該妄見所行的身業、語業、意業,凡是他按照該妄見所發出的動機、心願、願望、意志,皆趨向不樂、不欲、不良,趨向傷害、苦痛。爲什麽?因爲那個見是惡的。正如楝、苦瓜、苦葫蘆的種子植于濕土,把從土壤水分中獲得的任何養料都轉化爲苦、辛、不良之味,一位持妄見者更如此。爲什麽?因爲那個見是惡的。”
[ 本帖最后由 三法印 于 2-4-2009 08:45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9:1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6# 三法印 的帖子
哈哈,朋友,你实在太可爱了!
你是阿罗汉吗?怎么能说只有我知道的才是正法呢?
正法,难道肤浅到可以用笔画一个圈子就能圈住的吗?
谢谢豆姐引用法句经,很好看~ |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9: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2009 09:2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8# 三法印 的帖子
不知道,不晓得,不清楚。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03: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理融 于 2-4-2009 12:33 PM 发表 
谁说的
无佛时代,有等正觉教化众生,也就是等觉。
佛世时代,才会出现妙觉。
至于释迦佛法流传与否,可以让历史来验证,不必急着定论。
辟支佛的出现影响着世间善法,但无法在当世造就其他众生成为出世间圣弟子,因此又称为独觉。所以,辟支佛的时代依然没有流通的佛法。
你知道吗?在经典里,佛陀并没有推翻过去诸佛的法,而是重新将其告诉众生。因为诸佛之法是一样的。
你知道吗?在大乘经典里,也一样认为十方世界诸佛所说的法是一样共通、绝不互相抵触的。
佛法是不变的,只是会失传而不为世人所知,直到另一位佛陀重新表达出正法为止。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08:5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5# 三法印 的帖子
感同身受。。。
所以说,鸡婆也死,不鸡婆也是死,看你选择要怎么死而已 ,反正见是个人的,业也是个人的。。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1:0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2# 咖啡豆 的帖子
被人砸了,记得要安全回家~
不过啊,修行的人真的要问自己:“我是否越修越执著了~”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1:1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3# o1j2m3 的帖子
每个人都要问,当然也包括你自己咯(又鸡婆料 )。。。
哈哈!被砸也死,不砸也死,就看要选择怎么死而已 ,反正业是个人的 。。。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1:48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95# 咖啡豆 的帖子
青春青春~ 有豆豆就有青春~
欢迎~ 豆姐回来哦~ 哈哈. 被砸了,记得回来这里喝茶~
没有被砸,也要回来哦~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12:2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理融 的帖子
守護國界主陀羅尼經卷第五
復次若令女人得轉輪王王四天下。
或得帝釋大梵天王成佛出現無有是處。
释迦佛说女人成佛,没有用处。
但是台湾的证严法师,以菩萨道印证女人也能成就。
由此可见,释迦佛教,已经不符合时宜了。
你所提到的经文不是阿含经文。
也许你为了男女公平而论。
佛是没有性别的,
南传没有转女为男的道理。
不过,南传的比丘尼戒律比比丘多很多。
如果你还是以男女公平来研究佛法,你很难进一步研究佛陀的解脱道。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01:2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白布飘扬 于 3-4-2009 03:54 AM 发表 
辟支佛的出现影响着世间善法,但无法在当世造就其他众生成为出世间圣弟子,因此又称为独觉。所以,辟支佛的时代依然没有流通的佛法。
你知道吗?在经典里,佛陀并没有推翻过去诸佛的法,而是重新将其告诉众生。 ...
无佛时代
禅宗,唯识宗,天台宗等大师有许多证悟者。
你竟然称他们为独觉?
六组惠能是辟支佛吗?
傅歙傅大士是辟支佛吗?
禅宗达摩是辟支佛吗?
西藏达赖,大宝法王等密教行者,他们都是你所说的辟支佛?
每一尊佛的所教化的佛土都不同啦。
每一尊佛的本愿都不同啦。
由以上所述,诸佛法门也不同,但目的都是达到彼岸。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01: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973 于 3-4-2009 12:27 PM 发表 
你所提到的经文不是阿含经文。
也许你为了男女公平而论。
佛是没有性别的,
南传没有转女为男的道理。
不过,南传的比丘尼戒律比比丘多很多。
如果你还是以男女公平来研究佛法,你很难进一步研究佛陀 ...
释迦佛陀是过去佛。
当来下生,当下佛是弥勒佛。
那我为什么不会去选择弥勒佛法哦。
“当下”才是我要过的生活,OK? |
|
|
|
|
|
|
|
发表于 3-4-2009 01: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理融 于 3-4-2009 01:30 PM 发表
释迦佛陀是过去佛。
当来下生,当下佛是弥勒佛。
那我为什么不会去选择弥勒佛法哦。
“当下”才是我要过的生活,OK?
诶。。。这样的理论也不是很逻辑:
1。「不造一切恶,实行一切善,及清净自心,是诸佛所教。」 《法句经》 第183偈
2。弥勒菩萨还没有来弘扬佛法,怎么和弥勒菩萨学法?
我提供你的资料都看了?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