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dplay的专辑<<Viva la vida or 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已经发行好几个月了,所以这篇乐评有些迟到。也许大家对这张专辑的认知还停留在ipod五月份的月度广告上,说实话如果让我直接听<<Viva La Vida>>我恐怕很难会和这样“诡异”的旋律产生共鸣,要不是广告中的斑斓色彩和整首歌异常地和谐,显得更加的迷幻,再加上Chris Martin那几次有范儿的挥舞胳膊让我对这歌顿生好感。然后就在驴子上找到这张专辑,在mp3里一遍遍的转,最开始抓耳的是在电台上听熟了的<<Viva La Vida>>和<<Violet Hill>>,特别是<<Violet Hill>>跟Coldplay过去的歌曲完全不一样,加入了失真吉他的轰鸣,Chris也罕见的抛弃了他曼妙的假音,转而用粗砺的唱腔来处理。用Chris自己的话来说这首“紫罗兰山丘”就像小时候的蜡笔画。凭借着出色的创作和商业推广(ipod功不可没)现在中国不管是不是Coldplay乐迷的人都能哼哼两句《Viva La Vida》了。很多人都说Coldplay这张太过商业化——很多人都是因为旋律太过流畅说的这句话,其实我觉得这个并不是一个硬性标准。反正从我个人来讲这张专辑的浪漫艺术气质像英伦的雾一样弥漫在整张专辑的各个角落,让我都感觉自己那不多的文艺气质都被带出来了。其中《Viva la Vida》中以法国大革命时被处死的皇帝路易16为主视角,情绪写得很到位,想来大学主修历史的Cris Martin 这回肯定写得很顺利。
待放的遍数多起来以后,感觉会变得不一样,<<Viva La Vida>>和<<Violet Hill>>依然让我所期待,但专辑中的其他歌更像一个个惊喜,长达6'的<<Yes>>前面低沉地唱着中间夹杂着西域色彩的灵动弦乐就像酒红色一样,然后在短暂的停顿后,歌声和贝司流线变得缥缈起来,就像弥漫着London的雾气一样。另外整张专辑加入一些Post-Rock的元素,大段大段的器乐演奏很优美,也很有色彩感。特别是开场曲<<Life In Technicolor>>就像雨水轻柔的滴在水面上荡起水波然后雨水稍稍转急敲打在树叶上,像是拨动了天使的琴弦,清脆的吉他声忽之欲出,那个循环着的旋律简直太棒了,如果我有手机一定要把它作为铃声,而且这个题目也很有意思,是个组合词,因此我的标题也学着组合了一个。<<death and all his friends>>中Chris轻吟的歌声成了背景音,那时缓时急、时重时柔的吉他变换莫测,仿佛各种光点在眼前飞舞,到最后缓缓地收尾更让我意犹未尽。那两首<<Lost!>>、<<Lost?>>更是同样的旋律不同的韵味,前者节奏明快,让人的关节也想跟着动;后者由钢琴引导,节奏沉了许多,到副歌部分的旋律更是震得人“怅然若失”,中间惊艳的钢琴solo更是绝佳的一笔,让人完全沉浸其中。
============================================
也截取了一首viva la vida的new age 版本让大家比较看看和原版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