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9-8-2007 10:3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啊。。没有我学校的名字(kl4独中之一),看来了kl其他四独中还有一定差距 不过相信我的学姐学哥们都进了最大努力。中华的宽柔果然名不虚传。。
今年刚回到家,满得空的所以就写很多啦..
还发现一个很可笑的东西,
大多数非宣传的学术比赛都不会叫"某某协会"比赛.
举例子:
澳洲数学比赛,不是Westpac Bank数学比赛.
华罗庚杯数学比赛,不是福建会馆数学比赛.
马来西亚奥林匹克数学比赛, 不是PERSAMA数学比赛.
全国物理比赛,不是 IFM物理比赛.
等等...
其实成大也蛮好听吗。。如果只放全国华文独中数理学识比赛成绩,人家可能会认为是董总主办的。 |
|
|
|
|
|
|
|
发表于 30-8-2007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最佳进步奖”? 
如何定义进步?
甲:40 → 65
乙:80 → 85
丙:60 → 75
这三个人,谁进步最多? |
|
|
|
|
|
|
|
发表于 31-8-2007 03:4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哦..
不过经过去年被人连番上诉、敢敢告诉他们题目错到离谱后,相信也会比较小心了.
如果没有进步的话,举办当局也大概太过分了.
mathlim:
“最佳进步奖”?
如何定义进步?
甲:40 → 65
乙:80 → 85
丙:60 → 75
这三个人,谁进步最多?
哈哈..多谢黑箱运作,除了举办当局没有人懂吧
不过我觉得进步最多的是没有参加过的.
因为从零变成正数!!!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12:4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目的,只是想请大家讨论,
你们认为以下这三个人,到底谁进步较多?
甲:40 → 65
乙:80 → 85
丙:60 → 75
我并不认为会有什么黑箱作业的。
我想主办当局应该有一套审核标准吧!
问题是这一套标准是否有效。
所以我在这里请各位谈一谈进步的标准。
进步率 = X/Y ×100%?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并不认为会有什么黑箱作业的。
我想主办当局应该有一套审核标准吧!
不是??!?!?!?!? 你有没有看过他们把分数放上来??
有没有看过把他们的答案给全部人看??? 没有!
不要骗我讲有,我两年前也参加过!!!
赞同灰羊和多普乐!
而且最佳进步就是拿来吸引更多人参加的。。。
哎哟,要办就办好来,不要乱乱来给人家有东西讲。。。
有谁认识成大的人就给他们看看这里,然后反省一下。。
[ 本帖最后由 汤姆1986 于 1-9-2007 02:22 P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02: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
我就是成功大学的毕业校友。
我今年已经向主办当局提出了。
我会再次电话向他们反映这一件事的。
谢谢你们!
姑且暂时不谈上述的事,
谈谈你们认为进步率的标准吧!  |
|
|
|
|
|
|
|
发表于 1-9-2007 04:4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解答和成绩公不公不出来都没关系啦。你考各种政府考试和统考也是没公布成绩的,只公布ABC。至于解答,很多比赛和考试都把考卷收回,不给考生带回家,甚至也不给老师看。PMR的KH卷就是例子。
不过可以的话,最后出本历届题,在附上答案。
至于题目的质量,确实必须改善。
我的目的,只是想请大家讨论,
你们认为以下这三个人,到底谁进步较多?
应该是甲和已瓜,如果两校的分数增值一样,我也不懂他怎样选。个人认为也不会有什么黑箱运作。
小弟没参加过,来年可能有机会参加。以上论述,纯属个人意见。 |
|
|
|
|
|
|
|
发表于 2-9-2007 12: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mathlim 的帖子
这是蛮棘手的问题。由于每年的题目不一样,大家的分数很难作比较。
在教育统计学中,有种叫T分数的标准化分数,也许可以借来用。原理大概就是把该年学校的各自的总得分对应成常态分布,计算每间学校所对应的z值,再用线性变换T=10z+50得出。
当然也可以直接看去年的z值与今年的z值之间的面积来比较。
协助校友会的几位统计学专家,也是我的师长,相信他们一定会有很客观的方式去做比较。至于去年没参加的,最好的处理方式当然就是让他们‘再接再厉’了
[ 本帖最后由 yaahoo 于 2-9-2007 07:58 AM 编辑 ]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2007 09:4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我有参加
留下最深的印像是成大之夜,那三位男高音...... 不是盖的
物理和数学都有水准(如果你觉得没有水准的话,就是我程度差)
化学中等,不会比统考来得难
生物的话........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MATHLIM,要不要分享在比赛听讲座的心得?
我很想听听数的结构...... |
|
|
|
|
|
|
|
发表于 4-9-2007 10:2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发表于 24-9-2007 1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他们今年没出错题目?
嗯,看看下面的:
Q9
Box A and box B eaach contain 4 black balls and 6 white balls. One ball is selected randonly from box A. If the selected ball is black, two black balls will be added to box B. Otherwise a white ball will be put in box B. After that one ball will be selected random from box B. The probability of selecting a black ball from box B is
A盒与B盒都有4粒黑球,6粒白球,从A盒中任取一球.若得黑球,则B盒添加2粒黑球,否则B盒添加1粒白球.之后,从B盒任取一球,的黑球的概率是多少?
A.11/50 B. 13/50 C. 17/50 D. 19/50 E. 21/50
Q15
设 y = x^x, 求当 x = 2 时 d^2y/dx^2 的值.(两位小数)
A. 20.83 B. 57.51 C. 40.86 D. 17.47 E. 30.29 |
|
|
|
|
|
|
|
发表于 25-9-2007 01:0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题是我的学弟告诉我的.
mathlim老师今年是带队老师, 也有所发现吧!
[ 本帖最后由 多普勒效应 于 26-9-2007 12:37 AM 编辑 ] |
|
|
|
|
|
|
|
发表于 25-9-2007 11: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两题的确是没有答案!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7 12:3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 希望mathlim老师可以向校友会放映, 而且, 由这两题的错误, 我们大概也有理由怀疑当天成绩的准确性..
希望可以从mathlim老师口中得到贵校友会大方且公正的答复.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7 10:1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答案有误,
那么成绩确实是有影响!
但是如果我是主办单位的话,
我大可说当时已经发现,
该两题作废!
待我去了解。。。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7 11:5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对了, 去年他们就是这样对待我们的上诉.
这是事实, 没有办法遮掩, 也是我和灰羊兄非常不满成大校友会的理由.
请问老师, 以这种方式处理问题的比赛当局值得褒还是贬? |
|
|
|
|
|
|
|
发表于 26-9-2007 11: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顺便提提一个2007生物卷的错题.
Q20) 美国曾做过一项调查,患癌症最多的次序是
A. 肺 > 大肠 > 淋巴 > 乳癌 > 前列腺
B. 肝 > 大肠 > 淋巴 > 前列腺 > 乳癌
C. 肺 > 淋巴 > 前列腺 > 大肠 > 乳癌
D. 乳癌 > 前列腺 > 大肠 > 淋巴 > 肺
依据资料,前列腺 > 肺 , 前列腺 > 肝, 肺 > 大肠
所以以上没有一个选项时正确的.
不知这个算不算错题?
我认识一些参赛者觉得非常不公平,希望mathlim老师可以反映给“公正无私”的校友会.
资料来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9%8C%E7%97%87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10-2007 08:0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多普勒效应 的帖子
原来15题是没有答案的啊
害我在这题花那么长的时间
结果不够时间做其他题目
生物的第20题后来有加年份,忘了是那一年,但是我记得是在90年代的某一年.......这么久的东西,有谁会记得呢? |
|
|
|
|
|
|
|
发表于 9-10-2007 01:54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多普勒
我們那年的第1,3,4,5,7還有彥祥都在南洋喔~~ |
|
|
|
|
|
|
|
发表于 26-8-2008 05:0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廿五屆全國華文獨中數理學識比賽成績
數學科
第一名:林瑋權(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第二名:吳道安(詩巫公教中學)
第三名:徐京源(吉隆坡循人中學)
數學科最佳進步獎: 笨珍培群獨立中學
化學科
第一名: 李建鴻 (安順三民獨立中學)
第二名: 張正融 (新山寬柔中學)
第三名: 徐京源 (吉隆坡循人中學)
化學科最佳進步獎: 江沙崇華獨立中學
物理科
第一名: 張海彬 (新山寬柔中學)
第二名:劉美芳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第三名: 林瑋權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物理科最佳進步獎: 笨珍培群獨立中學
生物科
第一名:沈迪希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 范尤彩 (古晉中華第一中學)
第二名:溫家寶 (斗湖巴華中學) 涂若雁 (麻坡中化中學)
第三名:林偉浩 (安順三民獨立中學)
生物科最佳進步獎:吉隆坡尊孔獨立中學
個人全科排名
第一名:林瑋權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第二名:張海彬(新山寬柔中學)
第三名:陳文漢(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第四名:張正融(新山寬柔中學)
第五名:李建鴻(安順三民獨立中學)
第六名:徐京源(吉隆坡循人中學)
第七名:劉美芳(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第八名:吳道安(詩巫公教中學),黃思衡(峇株華仁中學), 李晨輝(吉隆坡循人中學)
第九名:陳仲偉(新山寬柔中學), 彭恒歷(巴生興華中學)
第十名:劉思宏(峇株華仁中學)
團體獎
冠軍: 吉隆坡中華獨立中學
亞軍: 新山寬柔中學
季軍: 峇株華仁中學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