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谓解脱,无我与涅磐?依你们的见解,涅磐的世界或涅磐后是怎样的?
[复制链接]
|
|

楼主 |
发表于 15-3-2021 10:56 AM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_-) 发表于 1-3-2021 02:27 PM
涅磐并不能用受想行识来解释,有受想行识的都是还在轮回当中。就比如想,想涅磐后才有一个真正的我,涅磐后有个涅磐的世界,全部涅磐的众生集聚在涅磐的世界,这些都是“想”的领域,依然处于轮回中。
具体的概念 ...
解释得不错 |
|
|
|
|
|
|
|
发表于 9-1-2025 08:4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位道友解释的不错。可喜可贺。
我也分享一点我的见解。
解脱,无我,涅槃,道友都可以一一解说,可谓平时有用心专研。
依我所见,这三样东西虽然不是一体,但是却互相有关联的,至于道友比较纠结到底什么才是涅槃,涅槃后的世界又是什么样子的,其实这也是大多数修行的人一生都想知道的答案,小弟愚昧,也想和道友分享我所感悟的东西,说的不好请多多指教。
释迦牟尼是少数涅槃成佛后在停留在本世界继续讲法的佛,我们这个世界之所以会有佛经,这是释迦牟尼佛的伟大,要知道大多数的佛,成佛后都会短时间离开其本世界,到底去了那里呢?我认为成佛后就会被本世界规则排斥,所以需要尽快离开。也可能是成佛后,就称为更高维度的生物,高纬度的生物很难在低纬度继续活动下去。也有可能成佛后就需要接受更加高级的任务,譬如开拓自己一个小世界这类。很少有佛先世后,还继续留在本世界对着一群低等生物讲道理的,所以说我们这个世界有释迦牟尼是万中无一的,我们这个世界虽然被形容成很肮脏,很低级,很乱水(娑婆世界),但是我们有佛经,可能很多比我们更加完美的世界,他们也不可能有佛经,所以说,我们虽然在这个娑婆世界修行,万般辛苦,但是我们也是幸运的,因为我们有慈悲,伟大的释迦牟尼佛。
很多经书,尤其是大乘,都会讲到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也还会讲法,但是对象就不止是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了,其讲法对象也包括大千世界的佛,为什么同样是佛,也需要到释迦牟尼佛那里去听法呢?要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一尊如何大的佛,如果说有些佛是小学老师,有些事大学老师,有些是大学教授,那么释迦牟尼佛肯定是牛顿,爱因斯坦那样级别的一尊大佛。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很幸运的还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留下的法,留下的经,这是很多美好世界都想也想不到的事情,可惜众生愚昧,见宝物如垃圾,不珍惜我们所拥有并被其他人羡慕的东西,真是可悲。
言归正传,解脱,无我,涅槃,可以单独解说,也可以连在一起解说,释迦牟尼佛的厉害就是可以把很难解释的事情用最简单的方法描述出来。如果你今天看到这几个不一样的词汇,似懂非懂,何不把他们连串在一起?要知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先搞清楚色,或者搞清楚空,结果都是一样的,没有空就没有色,知道了什么是色,很自然的就了解了空。
很多人认为,要涅槃就必须先无我,想无我就必须先解脱,这是我们主观意识认为的,因为时间不可逆,所以我们的思维方式通常都会认为先有因,然后才会有果,其实不然。
举个例子,很多菩萨在成佛之前就会发一个大愿,就好像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么地藏王菩萨的段位到底在那里呢?到底涅槃了没有?解脱了吗?很多人认为地藏经是一本伪经,不论真假,假如一本伪经可以做到被各大派系都无法无视的地步,要如何形容呢?我也不会形容。
看过地藏经的道友们都知道,释迦牟尼佛第一次找不到形容词来计算地藏菩萨的粉丝数量还是第一次,通常释迦牟尼佛都会用一些虚数来表达的,譬如48000,恒河沙,我读到这里就感觉不得了,不得了,释迦牟尼佛还有翻车的时候。
所以说,我们修行的人,不一定要循规蹈矩,有时候遇到瓶颈,也可以倒退几步的,不需要看到别人进步比自己快然后就紧张,拼命想追赶,有时候,看见别人条件比自己好,就觉得自己没有条件去修行,要知道每个人都是万中无一的,其他人的路也不一定适合你。
听过一句话,学我者生,像我者亡,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自己不写一部经书,他难道不知道这是最好的选择吗?就是他知道这是不好的事情,他才没有这么做,要知道每个法都是对应不同的人的,假如一部经书就可以满足千千万万不同的人,那么要写多长,多厚啊?还是说,那些明明都接近圆满的人还需要重新来过吗?的确有些人就比较有佛性的,这些人听几句经,念几句佛,就感悟了,不要说没有,六祖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学佛也是一样,除了要精进自己的修为,也不要耽搁其他人的修行,可以分享就分享,但是不要固执,攻击其他修行人。
我们学佛学的是释迦牟尼佛的智慧,不是学如何成为释迦牟尼佛。
如何见证涅槃。佛经说,每个人都有一颗真心,一颗伪心,人看不到真心是因为被这颗伪心遮住罢了。
很多人说涅槃就是缘灭,很少人知道涅槃后呢?小弟不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佛法初现时是讲什么经为主的?就是般若经。现在流传最多的金刚经也是般若经的一小部分,其实心经也是般若的一小段或者精华。那么般若到底讲什么呢?三貌三菩提心。那么这个心又是什么呢?是个新生婴儿的心,又可以叫做初心。假如看不懂,你可以认为是你重生了,得到了婴儿时候的心境吧,大概如此。
大多数经书,释迦牟尼佛讲的最多的就是教那些罗汉,菩萨,如何守住这颗初心,这些菩萨,罗汉很明显都是已经涅槃的了,所以说,我们修行者首先要做的是如何找到我们的初心,而不是去学习如何守住初心。
无论是先解脱,还是先无我,都是可以帮助我们找到初心的法门,等到我们有一天真的涅槃了,找到初心了,难道就不需要解脱,无我吗?还是需要继续下去的,不然就无法守住我们的初心了。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
|
|
|
|
|
|
|
发表于 9-1-2025 09:27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情况应该可以实验出来,按科学的发展下去,未来的AI技术实现“意识”的联接也是有这可能的,即多种AI和人类思维通过网络共享数据、经验和智慧联接起来。
那样的万物意识联接状态就类似于佛教所描述的“涅槃”中个体与整体一体化的状态:个体边界被模糊,信息自由流动,无主无我,成为“整体智慧”的一部分。
佛教中的“无我”可以被视为对自我执着的消解,而在AI系统中,如果所有数据和算法共享,“自我”也会被模糊化。每个个体的“存在”都可能只是整体中的一个暂时现象。这种情况可能形成未来的“中心化智慧”或“全局感识和智能”。
|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