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入门】【哲学家 + 哲学思想 + 哲学著作】
[复制链接]
|
|
发表于 18-1-2006 11:13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李达
毕生坚持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史学、法学、货币学的研究和教育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在研究和宣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毛泽东哲学思想方面,成绩卓著,影响深远。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不可分离性,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时空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时空客观实在性的不变性和具体特性的可变性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它们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而受物质运动特性所制约的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人们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也是可变的、发展的,因而也是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时空是无限和有限的辩证统一。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認為人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20世纪80年代,中国称自己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
|
|
|
|
|
|
发表于 18-1-2006 11: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
宣扬自由主义,怀疑主义
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是一種思想流派,存在于政治、经济等领域。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它主张通过法律賦予的權利系统使个人自由最大化;在经济领域,它主张在一定的框架内使经济和商业自由竞争最大化。
自由主義的基本信條是:
- 所有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權利。
- 非依法律規定,任何人不能被剝奪生命或財產。
- 個人自由不能隨便縮減。
- 政府遵照受其統治人民的意願行事。 |
|
|
|
|
|
|
|
发表于 22-1-2006 09:5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Anggugu 版主,请问您就读什么系的?为何您会这么谅解西方哲学? |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1-2-2006 12:5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ControlMyself 于 22-1-2006 09:54 PM 发表
Anggugu 版主,请问您就读什么系的?为何您会这么谅解西方哲学?
首先,我并非版主,嘻嘻~
再者,我不是念哲学系的,只是喜欢罢了~ 呵呵~~
说来汗颜,我自认不熟悉西方哲学,但是略懂皮毛,
在这里献丑,只不过希望抛砖引玉,让更多人分享。 |
|
|
|
|
|
|
|
发表于 6-2-2006 10:5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每个人都有哲学思想,一旦有了,我们就会朝向一个“主题”或“主体”,发挥到某种程度直到对自己心灵抵达满足感。。。不知这是“自我”,还是“发挥”。。。但最终,达到。。。。。。。。请恕我言。。。 |
|
|
|
|
|
|
|
发表于 28-4-2006 01:3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楼主 |
发表于 29-4-2006 11: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dannyloong 于 28-4-2006 01:39 PM 发表
這一樓是...
一本很好的西方哲學入門手冊
嗯。。有点感动。。。打算不再放了。。因为真的有点吃力不讨好。
本地的哲学讨论水平还不到那个地步,很多时候感觉像演独角戏。。 |
|
|
|
|
|
|
|
发表于 7-2-2011 02:2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Anggugu
别停下来啦~还没看到后现代gok~加油~~!小牛都很喜欢你的楼的~这里水准不到就该教教一下嘛~~ |
|
|
|
|
|
|
|
发表于 7-2-2011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8# 贾
我也很希望他可以继续这楼,不过angugu失踪很久了,要不你帮他继续 |
|
|
|
|
|
|
|
发表于 19-2-2011 10: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lajing 于 19-2-2011 10:46 PM 编辑
伯特兰·阿瑟·威廉·罗素[Bertrand Arthur William Russell]
1872年5月18日-1970年2月2日英国哲学家、数学家和逻辑学家,同时也是活跃的政治活动家,并致力于哲学的大众化、普及化。很多人将罗素视为这个时代的先知,而与此同时罗素的许多政治立场却又是十分有争议性的。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1921年他曾来中国讲学,对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
著作
《哲学问题》
《西方哲学史》,(1950年,因此书获得诺贝尔奖)
《幸福之路》(1930年)
《我的哲学发展》(1959年)
《婚姻与道德》(1929年)
《教育与美好生活》(1926)
《教育與社會秩序》(1932年)
《權威與個人》
《科學的未來》
《我們對外在世界的認識》
《權力:一種新的社會分析》
《数学原理(Principia Mathematica)》(1910-1913年)
《数学原理(Principles of Mathematics)》(1903年)
《中國問題》
《宗教與科學》
《工業文明的前景》
《自由之路》
《文明之路》
《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1927年)
《人類為什麼戰鬥》
《心靈分析》
《物之分析》(The Analysis of Matter)
《自由與組織》 |
|
|
|
|
|
|
|
发表于 19-2-2011 10:25 PM
|
显示全部楼层
伯特兰·罗素的思想与贡献
罗素最早对数学产生兴趣,然后才逐渐转向哲学方面,因此他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重要的建树。在数理逻辑方面,罗素提出了罗素悖论,对20世纪数学基础发生过重大影响。罗素在1900年便认识到,数学是逻辑学的一部分,他企图建立逻辑主义数学体系,把整个数学归纳为逻辑学;1910年,他和他的老师阿弗烈·诺夫·怀海德一起发表了三卷本的《数学原理》,在其中对这一概念做了初步的系统整理。
哲学上罗素最大的贡献是和G·E·摩尔、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起创立了分析哲学,此外他还在认识论、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和哲学史方面做出过贡献。在剑桥大学时罗素信奉唯心主义和新黑格尔主义,但是在1898年在摩尔的影响下罗素放弃了唯心主义,转而研究现实主义,并很快成为“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罗素此后始终强调现代逻辑学和科学的重要性,批判唯心论。
罗素的分析哲学由此诞生:通过将哲学问题转化为逻辑符号,哲学家们就能够更容易地推导出结果,而不会被不够严谨的语言所误导。罗素认为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的不同只是在于其研究的方向(哲学研究更广泛的内容),但他们的研究方法应该是相同的。哲学和数学一样,通过应用逻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确定的答案,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发现一种能够解释世界本质的一种理想的逻辑语言。但是罗素的努力被哥德尔不完备定理证明是徒劳的。
20世纪初转向逻辑实证主义,提出逻辑原子论,要求从相当于逻辑上原始命题的原始事实出发,以这种事实作基本元素,由此构造出整个世界。罗素认为这种原始事实是主观的感觉经验,而且这些元素之间彼此毫无联系,因此他的学说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实际上继承了马赫主义的理论。罗素又认为,人所感觉到的是“事实”或“事实”的集合体,它既不能被认为是物理的,也不能被认为是心理的,而是“中立”的。他把这种说法叫做“中立一元论”,这一理论企图超出唯物、唯心之外,实际上却仍然是唯心主义。
在伦理学和道德方面,罗素持的是开放态度,认为过多的道德束缚是人类不幸的根源,道德不应限制人类本能的快乐,因此提倡试婚、离婚从简和节育等,认为未婚男女在双方都愿意的情况下发生性关系并非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观点使他在美国遭到激烈抗议,最终还导致他失去了纽约城市大学的教授职务。
在教育方面,罗素主张自由教育,认为学生的言行举止不应受到约束与限制,认为教育的基本目的应该是培养“活力、勇气、敏感、智慧”四种品质,更多地发展个人主义。在这一思想影响下他和第二任妻子于1927年一起创立一所试验学校。
伯特兰•罗素是英国杰出的经验论者、科学家与唯物论者,也是我行我素的原子论者,他相信简单成分的语言 (句子,或是更恰当地说,命题) 可以指称由简单成分的实在 (事实) 引起的简单成分的经验 (感官作用)。在知识理论与逻辑学上,罗素都是个极简主义者 ( minimalist );他试着化约世界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世界的经验,使其达到最简单的「原子」成分。根据罗素创立的学派主张,哲学应该以分析为主,分解成分,并且理解这些成分如何结合起来 (相反地,英国的黑格尔主义者总是坚持,每件事都连结着其他事。无法掌握全体就无法理解部分 )。因此,我们的语言也必须加以澄清、改善与「观念化」,必须根据逻辑重新理清文法,以便更精确地反映世界的结构。
之后,罗素的注意力转向其他较世俗性的事务。他写了一本畅销的哲学史,并且针对基督教与一般教会进行一连串具有争议性的攻击。罗素公开为日后所谓的「自由恋爱」辩护,却也直言不讳地主张必须对性行为责任。罗素大力宣传反对军国主义,并协助推动反核运动。他在漫长人生将尽之时,写了一部情感浓郁的优雅自传,总结他的政治信念、对哲学的爱以及--对爱情的爱。罗素也宣称--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所显示的--「世界是恐怖的」;相较之下,形式哲学虽能提供庇护,但终究是虚掷光阴。 |
|
|
|
|
|
|
|
发表于 19-2-2011 10: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特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
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著作
『邏輯筆錄』(Notes on Logic, 1913)
『邏輯哲學簡論』(Tractatus Logical-Philosophicus, 1922)
『小學生的字典』(Worter-buch fur Volksschulen, 1926)
『哲學文法』(Philosophische Grammatik)
『哲學評論』(Philosophische Bemerkungen)
『維根斯坦與維也納學圈』(1929-1932記錄)(Wittgenstein and Vienna Circle, 1967)
『維根斯坦的講課』1930-1933
『藍皮書』 1933-1934
『褐皮書』1934-1935
『哲學探討』1936-1945
『數學基礎評論』(Remarks on the Foundations of Mathematics, 1936-1945)
『美學, 心理學及宗教信仰的講課及會話』(Lectures and Conversations on Aesthetics, Psychology and Religious Belief ,1938)
『論確定性』(On Certainty, 1969)
『顏色評論』(Remarks on Color, 1978)
『逻辑哲学论(初作《名理论》)』
『哲学研究』
『论确实性』
『文化与价值』
『关于数学基础的评论』
『维特根斯坦剑桥讲演集』
『一种哲学的考察』
『论数学的基础』
『心理学哲学评论』
『杂评』
『纸条集』
『关于伦理学的讲演以及其他』
『心理学哲学最后著作』 |
|
|
|
|
|
|
|
发表于 19-2-2011 10:4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与思想
维特根斯坦是分析哲学及其语言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思想的最初源泉主要来自弗雷格的现代逻辑学成果、罗素与怀特海写的《数学原理》和G.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他的主要著作《逻辑哲学论》和《哲学研究》分别代表了横贯其一生的哲学道路的两个互为对比的阶段。
维特根斯坦,他的前后期思想转变很大,他在《哲学研究》序言中说明前期著作犯了严重的错误。然而,他也说过要把前后期著作对比,以前期著作作为背景来理解后期哲学。维特根斯坦思想转变来源于他自己的长期的独立思考以及他的老师或朋友的帮助。
最新的资料表明,维特根斯坦在中学读书时与纳粹德国的缔造者阿道夫·希特勒同校,对希特勒种族主义思想是否发生过影响,值得人们进一步探讨。
維根斯坦受到叔本華、尼采以及幾個世代之前日耳曼浪漫主義者的影響。理性試著要做卻做不到的,就是研究自己;理性無法為自己設下限制,甚至無法描述自身的限制 (「我並不身處於我的世界之中,我是我的世界的疆界」)。人們無法說明什麼事物存在於理性的限制之外,也無法說出「無法說出的事物」。處於科學研究限制之外的則是價值的問題,以及關於價值、上帝與宗教的問題。《邏輯哲學論》( Tractatus Logico-Philosophicus ) 指出一條明路:「凡是無法說出的,就應該保持沉默。」這並不是單純的同語反覆,而是相當深刻的神祕主義,沉默地指出哲學的疆界與理性的限制之外存在著繁多經驗。
《邏輯哲學論》對哲學仍抱持正面的尊重,乃至於尊崇的態度,但之後維根斯坦的《哲學研究》(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 卻威脅要將哲學轉變成某種思想病症,不管幸或不幸,唯有更多的哲學,才能治療這種病症。哲學因此成了某種形式的療法。 |
|
|
|
|
|
|
|
发表于 20-2-2011 12:19 AM
|
显示全部楼层
莱兴巴哈【Hans Reichenbach】
1891年9月26日-1953年4月9日
在洛杉矶出生,是带领科学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拥护者,逻辑经验主义. Reichenbach为建立是最响誉,柏林圈子和作为作者,科学哲学的上升。
著作
1916『学术论文』
1920『相对论和演绎知识』
1922『讨论的现状关于相对的』
1924『相对论的公理化』
1924『行动的理论根据牛顿』
1927『 从Copernicus到爱因斯坦』
1928『 空间和时间哲学』
1930『原子和波斯菊: 现代物理世界』
1931『自然现代哲学目标和方法』
1935『 可能性的理论,询问到概率演算的逻辑和数学基础里』
1938『经验和预言: 对基础和知识结构的分析』
1944『 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
1947『符号逻辑的元素』
1948『哲学和物理』
1949『相对论的哲学意义』
1951『科学哲学的上升』 |
|
|
|
|
|
|
|
发表于 28-2-2011 12:02 AM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colajing
如果你可以帮我继续完善这楼的话,真是感激不尽 |
|
|
|
|
|
|
|
发表于 1-3-2011 12:16 AM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lajing 于 1-3-2011 05:26 PM 编辑
莱兴巴哈的哲学与思想
1891年9月26日出生于德国汉堡,他是科学哲学的先驱、柏林小组的创始人、逻辑实证主义(也称作新实证主义或者逻辑经验主义)的支持者。1910年代,他曾在柏林、艾尔兰根、哥廷根和慕尼黑学习物理、数学和哲学。他的老师中有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厄恩斯特·卡西尔(Ernst Cassirer)、数学家大卫·希尔伯特(David Hilbert)、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马克斯·波恩(Max Born)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
莱兴巴哈于1915年在艾尔兰根大学获得哲学学位,1916年出版了关于或然性理论的学位论文。1917-1920年期间,他在柏林聆听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讲座。那时莱兴巴哈选择相对论作为他自己哲学研究的首要课题。1920年他成为斯图加特工艺学校的教授。同年他出版了第一本关于相对论的哲学专著——《相对论和演绎知识》,批判了康德哲学的综合性先验知识理论。
随后几年他出版了三本关于相对论的哲学专著:《相对论的公理化》(1924)、《从Copernicus到爱因斯坦》(1927)与《 空间和时间哲学》(1928),最后一本在某种意义上表达了逻辑实证主义对相对论的看法。1926年莱兴巴哈成为柏林大学自然哲学教授。他讲授哲学的方法比较新颖,学生们发现他平易近人(这在德国大学里并不常见)。他允许学生上课时讨论和争辩。
1928年他创立柏林小组(称作Die Gesellschaft fur empirische Philosophie, 意为"经验哲学的团体"),成员有卡尔·古斯塔夫·亨佩尔(Carl Gustav Hempel)、理查德·冯·米兹(Richard von Mises)、大卫·希尔伯特和库尔特·格雷林(Kurt Grelling)。1930年莱兴巴哈和卡尔纳普(Carnap)担任了期刊《知识》(Erkenntnis)的主编。
1933年阿道尔夫·希特勒(Adolf Hitler)当上了德国总理。同年莱兴巴哈移民到土耳其,成为伊斯坦布尔大学哲学系主任。在那里莱兴巴哈提高了哲学课程的档次;他引入了跨学科的研究会和关于科学主题的课程。并于1935年出版了《可能性的理论,询问到概率演算的逻辑和数学基础里》。
1938年他乔迁美国,成为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同年出版了《经验和预言: 对基础和知识结构的分析》。莱兴巴哈关于量子力学的著作(《量子力学的哲学基础》)于1944年出版。随后他写了为人熟知的两本书:《符号逻辑的元素》(1947)与《科学哲学的上升》(1951)。1949年他写了论文"相对论的哲学意义",发表于保罗·亚瑟·施尔普(Paul Arthur Schillp)主编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哲人科学家》。1953年4月9日赖欣巴哈死于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死前还在研究关于时间的哲学。《法则陈述和容许操作》(1954)与《时间的方向》(1956)这两本书于死后出版。 |
|
|
|
|
|
|
|
发表于 1-3-2011 05: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
1902年7月28日-1994年9月17日
出生于奥地利,逝於英国伦敦,犹太人,20世纪最著名的学术理论家、哲学家之一,在社会学上亦有建树。
波普尔最著名的理论,在于对经典的观测-归纳法的批判,提出「从实验中证伪的」的评判标准:区别“科学的”与“非科学的”。在政治上,他拥护民主和自由主义,并提出一系列社会批判法则,为“开放社会”奠定理论根基。
著作
1945『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1957『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1959『科学发现的逻辑』
1963『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1972『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
1976『无尽的探索—思想自传』
1982『开放的宇宙』
1992『二十世纪的教训』 |
|
|
|
|
|
|
|
发表于 29-5-2015 02:5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
|
|
|
|
|
| |
本周最热论坛帖子
|